第一章 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

合集下载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下面将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形成(618年-712年)唐朝初期,文人们开始借鉴古代文学的经验,形成了初唐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初唐诗歌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同时融入了汉乐府和魏晋乐府的元素。

代表作家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气势磅礴为特点,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第二阶段:盛唐诗歌的繁荣(712年-755年)盛唐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的诗人们致力于追求艺术的完美和个性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王之涣、杜牧、杜甫、王维等。

他们的作品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第三阶段:中唐诗歌的变革(755年-820年)中唐时期,唐朝遭遇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诗歌创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元稹、杨炯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四阶段:晚唐诗歌的衰落(820年-907年)晚唐时期,唐朝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文化艺术逐渐衰落。

代表作家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

他们的作品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无奈。

总结:唐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诗歌形成于唐朝初期,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盛唐诗歌繁荣于唐朝的鼎盛时期,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中唐诗歌变革于唐朝社会动荡的时期,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晚唐诗歌衰落于唐朝逐渐衰落的时期,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

这些不同阶段的唐诗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共同构成了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02初唐诗歌的发展过程

002初唐诗歌的发展过程

被明代的胡应麟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
沈宋:律诗定型的关键人物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 君墓系铭序》:唐兴,官 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 互出。而又沈、宋之疏,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 之为律诗。 这是最早有关‚律诗‛定 名的记载,也是律诗定型 的标志。
宋之问《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疣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被誉为初唐七律诗的样板。
三、骨力的追求
初唐君主对文学的重视,一方面使宫廷成为诗坛活动的 中心,以致于促成了华美诗风的形成及律诗的定型;另 一方面也激起了时代对于文学的热情。 一批寒士才华横溢,他们不能进入宫廷之中,其生活主 题、抱负、志气表现在诗歌之中,促使诗歌出现了对骨 力的追求。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 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 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 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 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 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 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 惟有黄昏鸟雀悲。

第一章 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

第一章 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

早期诗歌的自然声韵
言诗摆脱对音乐的束缚,而要求诗歌之声律 “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谢脁) 沈约:“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
梵文音调的启发
佛经翻译与佛教赞呗 北朝时印度高僧不满汉译梵文佛经的唱诵缺 乏音调抑扬,“有似嚼饭与人” 晋孝武时,“支昙籥本月支人。寓居建业。 少出家,憩吴虎丘山。 特禀妙声,善 特禀妙声, 特禀妙声 于转读。尝梦天神授其声法,觉因裁制新 于转读 声。”(《高僧传卷十五》 其弟子“释法平姓康,康居人。寓居建 业 响韵清雅,运转无方 响韵清雅, 响韵清雅 运转无方。”
1、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
“开辟翰苑,扫荡文场,得宫商之正律,受山川之杰 开辟翰苑,扫荡文场 开辟翰苑 气,虽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 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思飞情逸,风云坐宅於笔端; 兴洽神清,日月自安于调下。” ——王勃《山亭思友人序》 “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争构纤微, 争构纤微 竞为雕刻,糅之 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 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骨气都尽, 思革其弊, 骨气都尽 刚健不闻。思革其弊 用光志业, 卢照邻人间才杰…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 知音与之矣, 知音与之矣 知己从之矣。于是鼓 舞其心,发泄其用…遂使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 豁如,词林増峻,反诸宏博,君之力焉。…后进之士, 后进之士, 后进之士 翕然景慕。 翕然景慕。” ——杨炯《王勃集序》
唐诗声律
由永明体被动避免“八病”到摸索正面规律。 从四声律到平仄律,句中平仄规律严格,易 于掌握运用。 从只讲一句、一联到全篇讲究粘对。 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近体诗格律
中古音四声: 平、 上、 去、入 入
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 上、 去 平 仄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1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1

• ●《长安古意》 • 这首纵横开合、汪洋恣肆的长诗,可分四 个部分,每部分又依次分为若干个小层次。 • 从‚长安大道连狭斜‛,到‚娼妇盘龙金 屈膝‛为第一部分。诗人浓墨重彩着力铺 陈渲染京都长安的繁华市井和统治阶级穷 奢极欲的豪华生活 。
• 从‚御史府中乌夜啼‛至‚燕歌赵舞为君 开‛为第二部分,细致刻划长安的夜生活。
• 古调别弹的诗人王绩。 • 他的诗质朴清新,脱 尽铅华,抒写真情, 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 的先驱(他上承陶渊 明,下启王孟),有 《东皋子集》。五律 《野望》是他的代表 作。
• ●野望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勃存诗虽然不多,但抒怀言志、写景抒 情、羁旅思乡、送人别友诸方面均有佳作。 有《王子安集》。骈文有《滕王阁诗序》 以传世。工五言诗。
• (二)杨炯 • 杨炯(650—693?),华阴 人。年10岁, 即中童子科, 时 人以为神童, 待制弘文馆。 676年应制举登科,补校书郎, 后出为盈川令,世称‚杨盈 川‛,恃才自傲,为政苛酷。 在诗歌创作上,杨炯以五律 见长,对于五律的定型化、 规范化作出了一定贡献。
•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 上官仪对诗的形式与修辞有所探索,他提 出‚六对‛、‚八对‛之说。
• 他的‚六对‛、‚八对‛之说,是从字音、 词义、句法三方面对对偶作了深入的理 论分析和精确解释,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 的。
• 从字音方面说,有双声对、叠韵对、连珠对、 连绵对之分;
• • • • 双声对:黄槐——绿柳 叠韵对:彷徨——放旷 连珠对:萧萧——赫赫 连绵对:残河河若带——初月月如眉
• 他的《帝京篇》写帝京长安的华富和贵族 的奢糜,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篇章 结构等都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 被人称为‚绝唱‛。但为人传诵的却是他 的一首五律《在狱咏蝉》。

1 唐代文学绪论、第一章

1 唐代文学绪论、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二、唐文学繁荣的表现: 1.诗、文、小说、词全面发展。诗歌达到最高成 就,散文展开文体文风改革,小说走向成熟,出现 新的文体——词,并焕发光彩。 2.作者众多,名家名篇众多。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三、唐诗发展的分期
南宋严羽《沦浪诗话》依时代先后分唐诗为五个
阶段,后人论唐诗分期,皆追溯于严羽:
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
“初唐四杰”之名的来历及对唐诗革新的贡献 :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 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旧唐书· 杨炯传》) “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 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 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 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 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 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 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 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第二节 唐代文学的繁荣
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客观原因:经济发达,社会思想文化的开放兼容, 带来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文化环境;盛世士人的进取精 神,带来文学昂扬的风貌;丰富多彩的生活、多种艺 术的相互交融促进,三百多年间包括大繁荣与大破坏 的时代,都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
文学自身的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文学发展的结果。
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
三、杜审言与沈、宋及近五律的定型
武则天后期,诗坛依然流 行宫廷风貌,在诗艺技巧上有 进一步发展,出现杜审言、宋 之问、沈佺期等重要的宫廷诗 杜审言(648?—708), 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 樊),实为洛州巩县(今属河南) 人。初唐的一位重要诗人,是 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杜 甫的祖父。他的诗以浑厚见长, 精于律诗,尤工五律,与同时 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他

1第一章 隋与初唐诗歌.解析

1第一章 隋与初唐诗歌.解析
20
咏怀、咏史、咏物的作品如卢照邻的 《行路难》、《咏史四首》、《浴浪鸟》, 骆宾王的《畴昔篇》、《咏怀》、《在狱咏 蝉》等。
羁旅、送别、怀人的作品如王勃的《送 杜少府之任蜀川》、《别薛华》、《山中》, 杨炯的《夜送赵纵》,骆宾王的《于易水送 人》等。
21
2、诗中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慷慨刚健的气 势力量,上承建安风骨,下启盛唐之音。
虞世南( 558-638),字伯施,会稽 余姚( 今浙江余姚)人。
其创作主要体现宫廷诗风,有的作品也 透出清新之气,风格典雅。如《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1
三、上官仪和“上官体” 1、上官仪及其诗歌 上官仪( 608?-664),字游韶,陕 州(今河南陕县 )人。 其诗多宫廷奉和应制之作,在艺术上 注重声律辞藻对偶之美,诗风精巧绮丽, 流媚婉转,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浮艳雕琢 的齐梁诗风。如《早春桂林殿应制》、 《奉和山夜临秋》等。
—卢照邻《至望喜瞩目言怀》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卢照邻《长安古意》 又如骆宾王的名篇《在狱咏蝉》。
24
四杰诗中对理想价值的强烈追求和愤世 不平的慷慨之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 重要因素。这种气骨在他们各类题材的作品 中都有体现,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 川》,又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4
2、杨素 杨素( 544-606),字处道,弘农华 阴 ( 今属陕西)人。隋朝开国重臣。 其《出塞》、《赠薛播州诗十四章》等 作品,慷慨悲凉,深雄雅健。
5
3、薛道衡 薛道衡( 540-609),字玄卿,河东 汾阳( 今山西万荣县)人。 其诗明显表现出南、北两种风格。 《出塞》 雄健苍凉,气势昂扬,具有北 方贞刚之气。 成名作《昔昔盐》是闺怨题材,清辞丽 句,委婉细腻,颇具齐梁风格。 五言绝句《人日思归》语淡情深,韵味 悠长。

初唐诗歌发展历程

初唐诗歌发展历程

初唐诗歌发展历程初唐诗歌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渐摆脱齐梁诗风,走向新的诗歌气象的过程。

一、初唐早期(高祖武德年间 - 太宗贞观年间)1. 宫廷诗风主导。

- 在初唐早期,宫廷诗风盛行。

当时的诗坛主要被宫廷诗人所占据,像唐太宗李世民周围就聚集了一批宫廷诗人,如虞世南、上官仪等。

- 这些宫廷诗大多内容上比较狭窄,主要是歌功颂德、应制唱和之作。

就拿应制诗来说,就是诗人按照皇帝的旨意或者宫廷的需求创作的诗。

比如上官仪的诗,风格绮错婉媚,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

他总结的“六对”“八对”等对仗方法,虽然在诗歌格律的发展上有一定意义,但从内容上看,这些诗往往缺乏真情实感。

就像一个精心打扮却没有灵魂的美人,外表好看,可就是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

2. 对南朝诗风的继承与延续。

- 这个时期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南朝齐梁的诗风。

南朝诗歌注重形式美,讲究声律、对偶等技巧,初唐早期的宫廷诗也是如此。

诗人们在诗歌的音韵、辞藻上下功夫,比如在描写宫廷建筑或者宫廷生活场景时,会堆砌大量华丽的辞藻,像“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之类的句子,满眼都是金光闪闪、美玉玲珑的景象,但是读多了就会觉得有点腻味,因为都是些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入到生活的实质或者诗人内心的深处。

二、初唐中期(高宗永徽年间 - 武后时期)1. “初唐四杰”的崛起。

- 这时候,“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横空出世,给沉闷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风。

- “初唐四杰”虽然在诗歌形式上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比如他们的诗中仍然有一些华丽的辞藻,但是在内容和情感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就像给一个原本只是外表漂亮的花瓶注入了芬芳的鲜花,开始有了内涵。

2. 诗歌题材的拓展。

- 随着“初唐四杰”的努力,诗歌的题材大大拓宽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友情、边塞、个人境遇等题材,还有对社会现实的一些反映。

比如他们会描写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虽然不像中唐诗人那样深刻和全面,但已经开始有了这样的意识。

第一章初唐诗坛

第一章初唐诗坛

3、卢照邻(约637-689)字升之,自号幽忧子。 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博学能文。四杰 中最悲苦的一位。屈沉下僚,患风疾,手足痉挛, 自投颖水而死。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幽 忧子集》均为 7卷。 4、骆宾王(619-687年),字务光,婺州义乌 (今浙江义乌)人。少负才名。曾随李敬业讨武 后,作《代李敬业讨檄天下文》。“斥武后罪。 后读,但嬉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 在’。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 ‘宰相安得失此人!’”十一月,起事失败,失 踪。
四杰是高宗武后时期文坛上一个颇有影响的 革新流派。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 的诗人。 (二)四杰的成就 1、诗歌基调的初建: 2、诗歌题材的开拓: 3、诗歌体式的发展: “七古正式成立之功应该归于四杰。”(陆侃如) 4、诗歌风格的形成: 王勃“高华”,杨炯“雄厚”,卢照邻“清藻”, 骆宾王“坦易”。
(2)总结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 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 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 特别的好处。与后世同类诗相比,并不是很好的 诗。但它是较早的五律,且清新质朴。 “如在珠光宝气的一堆贵妇人中忽然走出了一 位荆钗布裙的村姑。”—朴素美。 但王绩的诗并不构成唐诗发展的一个环节,影 响不大。
四、成就与不足 唐诗革新运动的启蒙者,为唐诗的兴盛 立下汗马功劳。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 蹈。” 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卓立千 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方回《瀛奎律髓》:“唐诗之祖。” 不足:古体多,近体少,其诗以理胜情,以 气胜辞。
第 三 节 张 若 虚 与 刘 希 夷
二、初唐四杰—唐诗的“始音”。 (一)关于四杰 “王杨卢骆”的称呼。卢骆早于王杨,“王杨卢骆” 之称,可能依据当时人们对他们诗歌的认可。《新唐 书· 文艺传》:“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 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曰: ‘吾愧在卢前,耻在王后。’议者谓然。” 1、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绎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曾任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参军。出生于一个学术世 家。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十六岁,高宗诏开幽素科,勃对策及第,授朝散郎。 后为沛王(章怀太子李贤)府中修撰,因戏作《檄英 王鸡》,为高宗认为是兄弟间“交构之渐”,逐出沛 王府。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

《旧唐书·文苑·杨炯传》: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
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 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 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以为然”
➢ “初唐四杰” 的诗歌创作成就。 题材与主题的拓展 气势与风格的改变 表现形式的创新和完善
主题与题材的拓展
在诗歌内容方面,“初唐四杰”突破了宫廷诗的 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 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诸如离别、怀乡、边 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都成了他们歌咏的对象, 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的感 情,显示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
其四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其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其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气势与风格的改变
杨炯《王勃集序》:“(勃)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 构纤微,竟为雕刻。糅之以金玉龙风,乱之以朱紫青黄。影带 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 用光志业。……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 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廓。”
➢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诗歌主张的具体实践。 “感遇者,感于所遇也。”(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感遇诗》非一时一地所作,随遇兴感,陆续写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全是五言古诗体,内容可分三类: 1、借古讽今,继承左思的《咏史》。 2、感伤身世,继承阮籍的《咏怀》。 3、感慨时事,继承陶渊明的《饮酒》。

第一章,隋代及初唐诗坛

第一章,隋代及初唐诗坛

发愤慨、羁旅赠别。如果说,在四杰的诗中已经反映出具
有时代特征的人生理想,那么,到了陈子昂,这种理想又 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与充实,更具有“崇高”之美。
第四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首先,陈子昂总是以博大的胸襟,注视着时空无限的宇宙,把个人的生存放 在这巨大的背景上来观察,表现出对永恒的渴望。 其次,积极干预社会,干预政治,以强烈的不平反抗权贵,揭露时政锢弊, 也是陈子昂诗的显著特点。这比之四杰对荣华富贵的泛泛讥刺,又明显进了一步。
和活泼朗爽的节奏,堪称初唐七言歌行的先河。
第一节 隋代诗歌
隋代另一群作者, 主要是围绕在隋炀帝杨 广周围的宫廷文人。 他们本来就熟谙绮丽 文风,作为文学侍臣,作品 大多是“应制”、“奉和” 一类,其才能只能是用在絺 章绘句上,这就更引伸了南 朝文学为文造情的一面。
第一节 隋代诗歌
这时在宫廷圈子之外,也曾出现过 一些风格不同的诗人,如孙万寿等。孙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上官体和沈宋
二 沈杜 佺审 期言 及与 律宋 诗之 的问 完 善 和 定 型
宋之问(约656—约713)、沈佺期(约656—713),主要活
动在武后和中宗两朝,尤其在中宗神龙、景龙年间,他们均以
修文馆学士的身份频频出入于宫廷文会,堪称词臣班首、文场 勍敌,时人号为“沈宋”。沈佺期各体 诗流传下来的共计一百五十余首,其 中应制诗约三十余首,占总数的五分 之一。
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与律诗的完成——上官体和沈宋
一 初 唐 宫 廷 文 人 及 上 官 体
■ 初唐的宫廷诗人在艺术上所追求的是繁缛绮错
的装饰风格。
■ 贞观后期,介于贞观与龙朔之间,出现了一位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高二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高二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高二选修)一板块预览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

由宫体诗中破壳而出,拓开新的诗歌天地突破口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诸人,即所谓“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开始冲破唐初宫廷诗风的束缚,使诗歌从应制应酬,歌功颂德的圈子里跳出来,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

但是他们还缺乏强有力理论武器,使唐诗总结过去,迎向未来。

历史选择了陈子昂,来完成这为唐诗展开一个新天地的使命,陈子昂旗帜鲜明地反对南朝的贵族文学,反对那种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诗风。

提倡必须清除诗歌的形式主义,恢复富于思想内容的汉魏诗精神的积极的复古主张。

他不仅在理论上为唐诗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而且诗歌创作也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二课标聚焦1 研读王勃等初唐四杰的诗歌,了解初唐四杰诗的特点。

2 研读陈子昂的诗歌,看看他对初唐四杰诗有怎样的发展。

3 研读《春江花月夜》,看这首写月诗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三背诵鉴赏1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2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

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

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3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4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5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坛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坛

初唐诗坛刘希夷与张若虚刘希夷和张若虚继卢照邻、骆宾王之后,进一步在诗歌题材内容上突破宫体藩篱,并发展了七言歌行,为盛唐诗的到来开辟了道路。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作者简介解题诗歌主旨艺术特色刘希夷(651-678),字庭芝,一作廷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

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

其人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

少有文华,然不为时人所重,又落魄不拘常检,后为奸人所害。

存诗作仅三十余篇,主要是从军、闺情之作,体式多为古体歌行,诗风表现或为慷慨沉重,或哀怨悲苦。

《代悲白头翁》诗由“洛阳女儿”眼中写出,涵括了桃李盛开与纷飞零落、今年花落与明年花开、松柏摧朽与桑田变海、全盛红颜与半死白头、清歌妙舞与一朝卧病、宛转蛾眉与须臾鹤发等诸多今昔变易、盛衰对比之事物现象,在红颜如昨、衰鬓已秋的哀婉绵密的情思与感受中,凝聚提升出充满历史时空意识的人生暂促、时不我待的浓重的叹息与深切的感悟。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

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在纯粹的闺中情思与细腻的心理感受的抒写中展现一片宁静的悠远的心灵的世界。

在刘希夷的这一艺术世界中,排尽了具体的事件背景与功利心态,以全部注意力沉浸入具有普遍意义的纯粹的人类原生态情感的波流,这样的情感波流,也就既含具人类共同情感的抽象意味与涵盖力量,又消去一切烦杂与琐屑,呈现出一片晶莹与宁静的审美天地。

第一章 初唐诗歌

第一章  初唐诗歌
诬下狱。刑满除临海丞。 • 徐敬业起义扬州,辟为艺
文令,兵败,下落不明。
• 3、王勃。十四岁应
举及第,授朝散郎,沛 王召为修撰,因作《檄 英王鸡文》遭斥逐。 • 后任虢州参军。擅杀官 奴曹达,遇赦革职。 • 父王福畤坐迁交趾令, 勃往探视,渡水溺死。
• 4、杨炯。应神童举及第, 待制弘文馆。
• 应制举及第,补秘书省校 书郎。
• 后任太子东宫参事司直, 又为弘文馆学士。
• 从祖弟神让参与徐敬业起 义,坐迁梓州参军。
• 又任盈川县令。死于任上。
二、四杰的共性
• 1、天才早慧而恃才傲物。 • 2、宫廷生活。 • 王:沛王府;杨:太子东宫;待制弘文馆。卢:邓
王元裕府;骆:道王元庆府。 • 3、宫廷之外的广阔生活阅历。 • 王:游历巴蜀。骆:从军西北、游宦西南。卢:新
(2)七律。如《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独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以春景反衬客愁,倍觉凄然。尾联造语清新,语痴而情真。 对仗工整谨严,平仄和谐。 2010年3月温家宝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吟诵“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 色倍还人”,以表示应对危机的信心。
都尉。杨:梓州司法参军,终盈川令。 • 4、不幸遭遇。迁谪、入狱、疾病、溺水。
三、四杰的个性—“浮躁浅露”辩
• 1、有关文献。《旧唐书·王勃传》:“行俭曰:‘士之致远, 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 耶!杨子稍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矣。”
• 2、闻一多《四杰》辩说。他赞王勃:“王勃在短短的二十八 岁的生命里,已经完成了一大堆的著述,计有《舟中纂序》五 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汉书指瑕》十 卷……《文集》三十卷,能够浮躁到哪里去呢?”

第一章 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

第一章 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

咏物不离于物, 抒怀不著形迹, 二者融合无间
唐人咏蝉三绝唱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 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 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 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 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 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以体物细腻、写景清丽、属对工切、风格绮错婉媚为 特点。提出“六对”、“八对”说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奉和秋日即目应 制》)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奉和山夜临秋》) “鹊飞山月曙, 蝉噪野风秋。”(《《入朝洛堤步月》
三、台阁体与律诗的定型
台阁体:高宗武后时期,以主文词为特点的 进士科勃兴,出现了一批由进士科及第而先 后受到朝廷重用的士人作家,如杜审言、李 峤、宋之问、沈佺期等,他们入朝为官时写 的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作品,被称为“台 阁体”。 内容:应制酬唱、赠别、咏物。 五律的定型:从杜审言到“沈宋”

4、艺术成就

(1)拓新诗歌的主题和题材,面向广阔的时代 生活,真实抒写个人遭际。闻一多:把诗歌的
题材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 山与塞漠。
咏史
卢照邻《咏史四首》:“季生昔未达,身辱功 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幸逢滕将军, 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百金 孰云重, 一诺良匪轻。 廷议斩樊哙, 群公寂 无声。 处身孤且直, 遭时坦而平。 丈夫当如 此, 唯唯何足荣 。” 《史记》:楚谚“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乐府古题

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 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 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 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 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 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 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 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简述唐代诗坛的四个阶段及主要成就

简述唐代诗坛的四个阶段及主要成就

简述唐代诗坛的四个阶段及主要成就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1、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

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

上官体绮错婉媚。

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2、盛唐诗歌。

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3、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

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

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

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4、晚唐诗歌。

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

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隋唐五代文学唐代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全面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诗歌空前繁荣,创造了古典诗歌史上的高峰。

唐代文学的发展,又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本段文学的教学,突出诗文大家、名家,如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煜等,分别对其生平、思想、艺术各方面作系统的介绍。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基本知识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参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初盛唐诗坛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初盛唐诗坛

初唐诗坛和盛唐诗坛1、唐诗分期初唐:唐开国至玄宗先天元年(618-712)盛唐:玄宗开元元年至天宝十四载(713-755)中唐:肃宗至德元年至敬宗宝历二年(756-826)晚唐:文宗大和元年至唐亡(827-907)2、初唐诗坛(1)上官仪和上官体:约605~664年,唐诗人,字游韶。

其诗绮错婉媚,对仗精工,辞藻华美,时人称之“上官体”。

归纳六朝以来对仗之法,创“六对”和“八对”之说,于律诗的发展颇有贡献。

上官体:指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

其特征为多应制奉和之作,以写宫廷生活为主,辞藻华美富艳,对仗精工匀称,然不脱齐梁余风,内容较空洞。

(2)王绩:字无功,隋名儒王通之弟,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故其诗多以嗜酒为题,盛赞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

诗风质朴自然,脱尽六朝以来浮靡浓艳之气,生活气息浓厚,开唐代诗风之先。

形成了唐代最早的近体律绝。

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五卷。

(3)王梵志、寒山、拾得:初唐民间通俗诗人,侧重于佛教思想的宣传。

(4)初唐四杰:王杨卢络。

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

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

……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了王杨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四人的诗文虽未尽脱齐梁绮丽余风,但题材较广,风格也较清峻;其骈文亦与时有别,呈灵活飞动之态,对唐代文风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其风格虽未脱尽六朝藻饰余习,但流丽婉畅之中也有宏放浑厚的气象。

其诗颇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不得意的不平之鸣,亦有不少其它方面的写景抒情篇章。

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采莲曲》、《滕王阁序》等。

原有集,已轶。

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杨炯(650~692),华阴(今属陕西)人。

显庆四年(659)举神童。

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

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

如意元年(692)迁盈川令,世称杨盈川。

第一章隋代唐初文坛

第一章隋代唐初文坛

“六对” “八对”之说
六对: 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 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 三曰连珠对,叠音词,‚郁郁山林荣,绵绵野 花发‛; 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 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 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
“六对” “八对”之说
八对: 1.地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2.异类对: 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3.双声对: 秋露香 佳菊,春风馥丽兰。4.叠韵对:放荡千般意, 迁延一介信。5.联绵对:残河若带,初月若眉。 6.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升花。7.回文对: 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8.隔句对:相思复 相异,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 1.句数固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字数固定

• 2.押韵有严格的要求,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 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 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 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
五言绝句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四杰文学史贡献、意义 1. 作品题材、内容、风格 上 2.促成五言律诗定型和七言歌行的发展
三、宋之问、沈佺期——律诗 定型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沈、 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历 千余岁,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 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 靡之功,至是乃备。‛ 皎然《诗式》:‚洎有唐以来,宋员外之问, 沈给事佺期,蓋有律诗之龟鉴也。‛
沈、宋在南齐沈约、谢朓等创制的永明体基 础上: 从原来的讲求四声发展到只辨平仄; 从消极的‚八病‛之说中参悟出积极平仄粘 对; 使整诗平仄相关、声律和谐。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朝诗歌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

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后的诗人、诗坛黯然失色。

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一)初唐诗歌:初唐,即唐玄宗以前,这是唐诗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方面,南朝宫体诗在诗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从唐太宗到上官仪等,无不大写华丽婉媚的作品;另一方面,诗歌改革的序幕正悄然拉开了。

初唐的诗歌改革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以陈子昂、四杰为代表的一批出身低微的下层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意识到了诗歌创作必须表现真情实感,于是他们提倡“兴寄”、“风骨”,写出了诸如《登幽州台歌》、《感遇》、《在狱咏蝉》、《从军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类情感充沛,动人心魄的作品,从内容上对宫体诗进行了改造或改革。

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层诗人则在对诗歌艺术的精雕细刻中,发展并完善了诗歌格律,并最终完成了对诗歌格律的定型,这从形式上发展了宫体诗。

所以,初唐没有伟大的诗人,却有杰出的诗歌改革家。

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的是初唐“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四位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他们致力于文学革新,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

其中,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自唐朝建立以来,唐诗经历了从初创阶段到成熟发展的过程,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

本文将从唐诗的发展脉络、代表作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初创阶段:初唐诗的开端唐朝初期,由于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唐朝初期的诗歌以乐府民歌为主要形式,表现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白日依山尽》等。

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简炼,内容真实感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成熟发展阶段:盛唐诗坛的辉煌盛唐时期,唐诗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浮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

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元。

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三、衰落阶段:晚唐诗坛的变革与衰退晚唐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唐诗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但整体上失去了盛唐时期的辉煌。

代表作品有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李商隐的《无题》等。

这些作品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但已经不能与盛唐时期的作品相媲美。

四、影响与传承:唐诗的文化价值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艺术成就和创作技巧,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同时,唐诗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总结: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经历了从初创阶段到成熟发展的过程。

初唐诗以乐府民歌为主要形式,盛唐时期达到了巅峰,晚唐时期则逐渐走向衰落。

唐诗的影响和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唐诗的发展脉络不仅展示了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现实的人生感受自由抒情 自由抒情 (3)语言 语言流畅不滞涩,风格 风格逐步走向刚健清 语言 风格 新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咏物抒怀 融合无间
李商隐《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疎欲斷,一 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汎,故園蕪已平。煩君 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1、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
“开辟翰苑,扫荡文场,得宫商之正律,受山川之杰 开辟翰苑,扫荡文场 开辟翰苑 气,虽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 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思飞情逸,风云坐宅於笔端; 兴洽神清,日月自安于调下。” ——王勃《山亭思友人序》 “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争构纤微, 争构纤微 竞为雕刻,糅之 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 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骨气都尽, 思革其弊, 骨气都尽 刚健不闻。思革其弊 用光志业, 卢照邻人间才杰…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 知音与之矣, 知音与之矣 知己从之矣。于是鼓 舞其心,发泄其用…遂使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 豁如,词林増峻,反诸宏博,君之力焉。…后进之士, 后进之士, 后进之士 翕然景慕。 翕然景慕。” ——杨炯《王勃集序》
自学
陈子昂的创作理论与实践 《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 《感遇》三十八首
陈子昂《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 风骨,晋宋莫 风骨 彩丽竞繁, 传 …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 彩丽竞繁 兴寄都绝… 骨气端翔, 兴寄都绝 …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 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光音朗练,有金石声。” 音情顿挫,光音朗练,有金石声 《感遇》三十八首
唐诗声律
由永明体被动避免“八病”到摸索正面规律。 从四声律到平仄律,句中平仄规律严格,易 于掌握运用。 从只讲一句、一联到全篇讲究粘对。 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近体诗格律
中古音四声: 平、 上、 去、入 入
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 上、 去 平 仄
声调:诗 色 史 试 锡 时 市 事 食
找出入声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 物最相思。
1、平仄原则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 轻重悉 异”,句中平仄互节,音韵高低起伏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情况下,五言“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三平调: 末三字全为平声。 | | | — — 犯孤平: — — | | —
四、初唐四杰与诗风变革
官卑才高 王勃(650-676): 朝散郎(从七品);虢州 参军(正九品下) 杨炯(650-693):弘文馆校书郎(从九品上), 崇文馆学士,盈川令(七品) 卢照邻(634?-689):邓王府典签(从八品下) 骆宾王(619-684?):道王府属,侍御史(从 六品下);临海丞(九品)
本章
重点: 重点: 唐诗风貌初成的历程
小结
知识点: 知识点: 宫廷诗、上官体、文章四友、沈宋、 宫廷诗、上官体、文章四友、沈宋、初唐四 吴中四士、陈子昂、 杰、吴中四士、陈子昂、张若虚
一、初唐诗坛的整体风貌 宫廷诗继承齐梁余风,内容上以奉和应制、 (宫廷诗继承齐梁余风,内容上以奉和应制、 沿用旧题、咏物为主;自由抒情意味淡薄, 沿用旧题、咏物为主;自由抒情意味淡薄, 缺乏艺术个性;但重视词藻与声律, 缺乏艺术个性;但重视词藻与声律,促进诗 歌形式美的发展。上官仪代表最高水平。) 歌形式美的发展。上官仪代表最高水平。) 二、沈宋对律诗定型的贡献 五律的定型由二人最后完成。创作实践。) (五律的定型由二人最后完成。创作实践。)
第一章 初唐诗坛: 唐诗风貌的初成 (618-712)
一、唐诗风貌
钱钟书: 诗分唐宋 唐诗、 钱钟书:“诗分唐宋唐诗、宋诗,亦非 唐诗 宋诗, 谨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 谨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 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 丰神情韵擅长 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 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筋骨思理见胜
拗救( 拗救(略)
孤平可当句救:“ 恐惊天上人” | — — | — 天 “远在剑南思洛阳” 剑 思 平起仄收式,“特拗”:第三字拗,当句第 特拗” 三 特拗 四字救,同时第一字必须平声。 同时第一字必须平声。 同时第一字必须平声 如:“无为在歧 在歧路。” 在歧
仄起仄收式: 1、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对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不 登 五个仄声。 五个仄声。 2、第三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对 流水伴迟日,野花留晚香。 伴 留
早期诗歌的自然声韵
言诗摆脱对音乐的束缚,而要求诗歌之声律 “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谢脁) 沈约:“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
梵文音调的启发
佛经翻译与佛教赞呗 北朝时印度高僧不满汉译梵文佛经的唱诵缺 乏音调抑扬,“有似嚼饭与人” 晋孝武时,“支昙籥本月支人。寓居建业。 少出家,憩吴虎丘山。 特禀妙声,善 特禀妙声, 特禀妙声 于转读。尝梦天神授其声法,觉因裁制新 于转读 声。”(《高僧传卷十五》 其弟子“释法平姓康,康居人。寓居建 业 响韵清雅,运转无方 响韵清雅, 响韵清雅 运转无方。”
2、艺术成就
(1)拓新诗歌的主题和题材 题材,面向广阔的时代 题材 生活,抒写个人遭际 骆宾王《畴昔篇》 咏史 卢照邻《咏史四首》 咏怀 骆宾王《咏怀》 边塞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 卢照邻《释疾文三首》其一:“岁将暮兮欢不再, 时已晩兮忧来多。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 凰柯。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山水登临 王勃《滕王閣》:滕王髙閣臨江渚,佩玉 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 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行役 卢照邻《早度分水岭》“传语后来者, 斯路诚独难。” 隐逸 卢照邻“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 陇》) 留赠送别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咏物 王勃《咏风》:去来固无迹,动息 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乐府古题 卢照邻《长安古意》
形式技巧精进
虞世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 自远,非是藉秋风。” 上官仪与上官体 以体物细腻、写景清丽、属对工切、风格绮错婉媚 为特点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奉和秋日即目 应制》)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奉和山夜临 秋》)
三、台阁体与律诗的定型
台阁体:高宗武后时期,以主文词为特点的 进士科勃兴,出现了一批由进士科及第而先 后受到朝廷重用的士人作家,如杜审言、宋 之问、沈佺期等,他们入朝为官时写的分题 赋咏和“寓直酬唱”的作品,被称为“台阁 体”。 内容:应制酬唱、赠别、咏物。 五律的定型:从杜审言到“沈宋”
唐人咏蝉三绝唱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 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 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 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 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是牢骚人语。”
总论
“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 易。”——陆时雍《诗境总论》 “词旨华靡,固陈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 超然胜之。” ——王世贞《艺苑卮言》 绮丽华艳,犹有六朝痕迹;雄健高亢 雄健高亢,已得 雄健高亢 盛唐风气之先。
三、初唐四杰对唐诗风貌形成的贡献 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创作实践。 (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创作实践。 题材的开拓;骨气刚健、气势壮大; 题材的开拓;骨气刚健、气势壮大;抒发一 己情怀,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己情怀,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原则
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对,上联的对句与下联 的出句第二字平仄相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 岁 火 风吹又生。
3、对仗原则: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押韵原则:偶数句尾字押韵,以平声韵 为常见,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 首句入韵: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 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5、除叠词外,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吴地方音的佐助
“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 北方 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讹钝”(《颜氏家 训音辞篇》) “醉里吴音相媚好”
永明体
——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 齐武帝萧赜年号( 齐武帝萧赜年号 ) 永明七年二月二十日,竟陵王萧子良大集善声沙 善声沙 门于京邸 ——古体诗向格律诗演变 古体诗向格律诗演变 讲究声律和对偶,沈约和周颙把考辨四声的学问 讲究声律和对偶,沈约和周颙把考辨四声的学问 运用到文学创作中, 四声八病之说 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创四声八病之说 为文皆用宫商, 平上去入四声 以此制韵。 四声, “为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 平头、上尾、蜂腰、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 大韵、小韵、正纽、 大韵、小韵、正纽、旁纽
闻一多《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 王力《诗律》 (美)宇文所安《初唐诗》 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4 葛晓音《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2期)
拓展
四杰的排名问题 骆、卢、王、杨(年龄长幼) “王杨卢骆”,杜甫《戏为六绝句》:“王 杨卢骆当时体”,“陆时雍《诗境总论》“王 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杨炯:“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登幽州台歌》的问题 “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 赋诗数首,乃 赋诗数首 泫然流涕而歌曰 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 歌曰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文苑英华》卷 793卢藏用《陈子昂别传》)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丁酉岁,吾北征出 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乃 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楼 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