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培养什么人
提到语言文学,大家会想到中学语文课上讲过的作家,如老舍、鲁迅、冰心、巴尔扎克,想到《社戏》、《论语》、《祝福》这些经典作品。的确,这些不仅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要讲到的内容。但中学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是以单篇课文作为切入点,讲解其中涉及的字、词、语法现象、修辞现象、文化常识等相关内容,侧重点是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文学基础知识。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在此基础上学习更为深入的内容。汉语言它包含了语言和文学两个领域。从语言的角度看,包括了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比如古代汉语和现在汉语;从文学的角度看,可以按照中国和外国、古代和现代这些地域和时间范畴划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同课程。每门课程都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语言现象或者文学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走向和流变规律,涉及的是各个领域内更为系统和宏观的、具有史论性质的内容。把这些课程按照语言和文学这两大部类放置在一起,就构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在当下,中文专业不是受人青睐的热门专业,这与社会、时代因素和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无关系。有些人认为学习中文出路窄,就业难。还有人认为中文系是培养作家的,作家这个职业缺乏稳定性,生活难以得到保障。这些认识都有失公允。
不可否认,我国当代的不少作家确实有过中文系的求学经历和专业背景,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文字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文字能力包括了文字处理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例如,担任编辑,需要的是文字处理能力。担任记者,需要的是文字写作能力。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目的并不止于此,它通过教授给学生一系列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础课程,意在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学理论功底,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在新闻出版、文艺宣传、教学科研等文化研究单位,从事编辑、采写、企宣、文案、教师等与专业基础尤其是文字能力密切相关的工作。这,才是中文系真正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目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都设有中文系或是文学院。不同学校中文系本科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北京大学中文系分为语言、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三个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下设文学、影视文学和语言三个方向;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分为师范和非师范两个大部类,非师范类又具体分出涉外文秘、影视文学和比较文学三个专业。方向选择始于大一新生入学后,以个人兴趣为主,院系调剂为辅。但不论哪个方向,学科基础课都是一样的。只有到了大三,才会针对每个专业方向的特点,有区别地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开设哪些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有都什么内容?下面,我就做一下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是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础课程,就课程内容而言,可以分为语言、文学史、文学理论三大类。
语言类的课程比较少,只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这三门。但它们的内容、地位和意义却非常重要,它们不但教授语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还可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后工作中规范运用语言。
文学史类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不但讲述文学史上的众多文学流派、现象和代表作家,而且学习时间长达两到三年,几乎贯穿了从大一到大三的学习始终。本科期间,中文系的学生要学习中国和外国文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史。其中中国文学史包括三门课程,它们分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理论类的课程有四门——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西方文论和马列文论。文学理论是将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具有总论性质的理论课。中国古代文论史和西方文论分别讲述文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域的理论及其发展史。马列文论则专门讲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这些人对文艺理论的论著和他们的经典著作。
主干课程选介
语言学概论
学习内容:语言学概论是关于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课程。它从语言的产生和社会功用谈起,讲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符号系统、语音、语法、文字、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语言间的接触和相互影响、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发展等内容。在语言方向的一系列课程中,语言学概论是各门语言课程的基础和先行课,为后者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理论指导。
古代汉语
学习内容:古代汉语是我国古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和工具课,它以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习现存的古代文献典籍,了解、掌握它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和一系列变化。先秦两汉时期的《论语》、《孟子》、《庄子》、《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典籍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由于文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古代汉语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变化大,所以它和我们当今的生活、使用的现代汉语有较大的距离,学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多读、熟读古代作品,积累词汇,增强语感,从而为阅读古代作品、学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打下基础。
现代汉语
学习内容: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和中国各民族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作为一门工具课,它从语音、词汇、文字、语法、修辞等角度全面讲授了
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这门课程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习现代汉语,有助于在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语言的一系列规范,并通过在学习实践中强化语言运用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
学习内容: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中国古代自先秦到清末辛亥革命前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和代表作品、文学体裁、文学流派和思潮、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文学发展的走向和脉络等内容。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曾经出现众多的文学流派、文学代表作和代表人物。按照朝代先后顺序,中国古代文学可以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几个发展阶段。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需要掌握文学在每个发展阶段中的主要体裁、文学代表作和代表人物、流变原因和走向以及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门重要的基础课可以为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进行文学作品、流派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鉴别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学习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史学习中国近代自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流派、思潮、现象、代表作家和作品。伴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民族矛盾的加深,“现代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的总主题。作为和时代、社会的变动紧密关联的产物,中国文学的发展被打上了深刻的社会烙印。“文学启蒙”和“现代化”是贯穿现代文学发展的主题和走向。但是,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格局和走向也被改变。而这一转变又内在地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转变。学习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史,需要了解同期社会发展史的基本脉络,掌握每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主潮、趋势和流派和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转变、过渡的社会背景及其必然趋势。
中国当代文学史
学习内容:中国当代文学史讲述中国文学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新的历史环境和政治制度下发生的一系列文学流变和文学现象及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以1966年文化大革命为界,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以分为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两个发展阶段。在前一发展阶段,随着1949年解放前夕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趋势、走向、规范基本被确立并且被纳入严密的政治组织体系。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学界的斗争、冲突不断。文革结束后,随着中国当代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学摆脱了政治的束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伤痕文学、寻根文学、知青文学、新写实小说、先锋文学等流派的出现,构成了异彩纷呈的格局。
外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