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中老城区改造规划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规划中老城区改造规划的几点思考摘要:现代城市进程中,老城区的改造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更好的提高老城区改造规划的质量。研究表明。在面临着新旧城区矛盾和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作出科学的决策,坚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系统性。在不断的改造与发展过程中,对老城区的规划进行逐步的完善,以提高老城区改造的效果。
关键词:老城区;规划改造;策略
引言
随着房地产开发公司发现旧城区土地开发有利可图时,各方面均已顾不得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这个初衷了,危改范围逐步扩大,对利润的追求决定了对改造地区、改造时机和改造方式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政府决定,从最危破的旧城中心开始改造,大部分居民改造后得到回迁,居民们较满意。于是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旧城改造阶段的老城区规划设计
开发商尽量增加非居住用地比例,热衷于购物中心、商贸金融、高档公寓建设,使居住用地比例降低。建筑密度过大,各功能环境质量不高,住宅房屋间距小,日照不足,彼此干扰,公共绿化面积小。由于资金有限,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完善,难以引进燃气、热力等管道,供水、供电容量欠缺。
针对这些现象,设计师常常很无奈,因为决定权在开发商手中,
开发商在利润的驱使下早已定好建筑面积、容积率等指标,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旧城区改造的用地性质、容积率、层数等得到了合理控制。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对旧城区改造通盘考虑,提出多种改造的可能,进行反复多次的规划与建筑设计讨论、论证,得出最佳方案,尤其应该认识到旧城改造在根本上其实就是对环境的综合治理。
也许在旧城改造的初始阶段,是规划师坚持要扩大绿地面积,尽可能改善绿化环境,而开发商只重视容积率的提高,随着旧城改造
范围的不断扩大,设计师感到业主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总归是与自
己达成了共识,于是设计了许多自认为环境宜人的大片绿化,包括
那些只准看不准进的草坪、花园。
还有些开发商为突出旧城改造后的居住区形象,一般要求把这
种中心绿化区设置于主要出入口处,为烘托居住区的气氛,有些小
区还作了喷泉等大尺度水景。然而根据实地调查,由于空间过于开敞,加之尺度过大,一般情况下,在这种环境中大多数人是匆匆而过,视而不见,这种中心绿地的实用性非常低。
2 旧城改造中居住环境规划的意义
在旧城改造居住区环境设计中,通过提高建筑层数,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地率的方式来变相增加容积率,大多数情况下实际上并
没有相应提高人均住宅用地面积,使人均户外场地面积减小,看似
高标准的户外环境却隐藏着低质量的实质。从整体居住区环境质量出发,合理地调整与确定开发强度,综合平衡环境质量水平与开发
强度及开发效益的关系。
在旧城居住区改造中要注重综合品质的提高,以改善并提高居住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居住区发展和文明居住的方式建设,使小区在物质和非物质方面均能适应现代生活需求。规划师应以满足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基础,方便居民生活,促进邻里的交往、合理有效地利用小区的资源,努力塑造小区的空间环境景观特征。
居住区的环境空间景观应从建筑层数的选择与布局,各层次外部空间的布局、形态、用途、尺度,各层次外部空间的衔接以及走道的格局和建筑的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平面、立面景观的组织,特别要注意沿小区内部道路和周边道路行进的环境景观变化及特征表现。而不应该只强调局部重点位置的环境刻画,忽视居民经常逗留的宅前屋后的环境营造。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基本要求之一,自然环境景观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正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居住区在旧城改造重建后,其环境空间景观应尽可能保持利用,适度改造自然景观,尤其要避免不顾一切地乱砍乱伐,同时注重将小区内外的自然景观综合纳入小区空间环境景观的整合之中。
3旧城改造中居住区改造规划的新理念
位于旧城中的居住区一般情况下均属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居民们更关心的是进入居住区后,找到“家”的感觉,找到属于自己的园区,这也就促使建筑师确定了居住区规划框架中布置多个小的景点,化整为零的设计想法。在规划中,尽量营造亲切宜人的交往场
所,注重多层次环境空间的设计。
小区内的生活空间层次一般可分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和半公共空间三个层次。私密空间指住户内和自家户外的院子;半私密空间一般指住宅组群构筑的住宅院落,包括其中的绿地、场地、道路和车位等;小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建构宜遵循逐级衔接的布局原则,重点关注好各空间层次衔接点的处理,既要保证各层次的生活空间具有相对完整的活动领域,又使其成为多样化有序性的整体。
小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建构应适应不同性质,如:半私密的院落空间注重独立性,半公共空间为小区居民共享,宜注重开放性、通达性、吸引性,职能的多样化和空间的交叠化使用,以塑造城市良好的生活氛围。公共性越强,尺度宜大,围合感弱,通达性宜强。建筑师要注意较多采取弱化组团空间,强化半私密空间的设计,这时的领域围合是最为关键的,这种空间是在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所说的“积极空间”,它能满足人们在此空间活动的多种意图和功能,是老人和儿童们理想的日常户外生活活动场所。
住宅需要量的解决,人们居住水平已由安置型向舒适型转变,更加重视居住环境质量的好坏,而且旧城区改造后家庭结构和社区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邻里交往范围和交往空间仍在明显改变。要适应这些变化,设计师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上的构思也应不断更新,创造出更多的令居住者神往的居住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