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一、我国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党的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结合邓小平1985年以来经过反复思考后得出的发展战略结论,将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

具体为:

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2)科教兴国战略:

1、实施原因:①国际竞争激烈,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②现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起决定作用,科技落后就要挨打;

③我国的科技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2、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3、意义: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

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4)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

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

2、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

3、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

应的道德水准

(5)西部大开发战略:

1、含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要开荒,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

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阳)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2、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赂,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

求。

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3、标志工程: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

(6)中部崛起战略:

1、含义:为促进中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六省)经济快速发展,

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中部六省对中部崛起战略非常拥护,并报有很高期望。2010年,国务院明确武汉市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2、意义:①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大

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②有利于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③有利于稳定、完善、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支持;④有利于做好扶贫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共同繁荣!

二、我国的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就是立国、治国之策当中最基本的政策。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中央制定的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影响的重大谋划和政策。

1.计划生育

(1)确立:1982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基本内容: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到21世纪中叶,全国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接近16亿)后缓慢下降,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全面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国家现代化。

(4)意义:实践证明,从我国国情出发,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对外开放

(1)确立:2007年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十七大报告》第五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2)基本内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同时,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

(3)特点及表现: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开放。同时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4)意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保护环境

(1)确立: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基本内容: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3)重要规划:《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4)意义: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保护环境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4.节约资源

(1)确立: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四条:“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2)基本内容: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