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3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1-05-26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本的大意,进一步巩固文言词语和句式;领悟孔子的学习观。
2、过程与方法:以诵读的方法贯穿始终,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和诵读能力;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和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把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点拨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使学生深入了解孔子的“好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及师生对话,使学生领悟孔子关于“学”的内涵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1、正确认识孔子的学习观,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
2、领悟孔子“学”内涵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1、诵读法2、品读法3、合作探究法4、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很少有人认真的思考过“究竟什么是学习”的问题,有人说,学习是学习者把外界的经验、知识、信息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也有人说,学习就是收集积累各种信息,并进行思考的过程。
那么孔子又是怎样认识学习的内涵的呢?对于孔子的学习观我们该如何认识呢?我们到底都该学习什么?让我们一起通过品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来寻找答案吧!二、回顾旧知,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从语言的角度梳理了本课的文言知识,疏通了本文的大意,在初步阅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本课谈论的话题是什么呢?(生答)那么,围绕“学习”这个话题,你认为我们应该认识有关学习的哪些问题呢?生答,教师板书。
下面就让我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之旅中去解决这些疑问吧!三、品读鉴赏,解决问题(一)初步品读,解决“why”的问题:1、学生齐读1、2则,思考问题:孔子认为人为什么应该学习呢?明确:一般的人都并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应该努力学习(当然,孔子还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2、那么,到底有没有“生而知之者”呢?明确:有,但非常少。
如据说白居易是婴儿时就能认识“无”字,皇帝生而神灵。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一章: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1.2 教学内容:解释“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意思。
讨论仁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一原则。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解释“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并讲解仁与学的关系。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好仁不好学的原则,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二章:了解仁的定义与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仁的定义与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仁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2.2 教学内容:定义仁的概念。
讨论仁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仁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仁的定义与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仁的行为,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三章:探索不好学的弊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不好学的弊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不好学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分析不好学的弊端,如限制个人成长、影响人际关系等。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好学的弊端,并提出克服的方法。
个人反思法: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制定改进计划。
第四章:学习与仁的平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仁与学习之间保持平衡。
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讨论仁与学习之间的平衡,如何在实践中落实。
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仁与学习之间取得平衡。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仁与学习之间的平衡,并分享成功案例。
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处理仁与学习的关系,进行角色扮演。
第五章:实践“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原则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原则。
引导学生将仁与学习相结合,提高个人品质。
5.2 教学内容: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原则。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话题。
解释“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1.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来阐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仁与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仁与学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与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与学。
2.2 教学内容讲解仁与学的关系。
举例说明仁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来阐述仁与学的关系。
实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仁与学。
第三章:好仁不好学的表现让学生了解好仁不好学的具体表现。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好仁不好学的情况。
3.2 教学内容列举好仁不好学的表现。
分析好仁不好学的危害。
3.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来阐述好仁不好学的表现及危害。
自我反思法:学生自我反思是否存在好仁不好学的情况。
第四章:如何克服好仁不好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克服好仁不好学的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改进自己,更好地实践仁与学。
4.2 教学内容讲解克服好仁不好学的方法。
提供实际操作的建议。
4.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来阐述克服好仁不好学的方法。
实际操作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建议进行实际操作。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仁与学。
回顾本章所学内容。
5.3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仁与学。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内涵。
6.2 教学内容提供几个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相关的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因为好仁不好学而陷入困境。
6.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其中的教训。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4)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章中的文言基础知识,分析并理解文中体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2、过程与方法:阅读、翻译、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学习第4、11则选文。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学法】阅读知识迁移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荀子《劝学》中“学不可以已”道出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同为一家的孔子又是怎样看待“学”的呢?二、文本研读1、学生读第四则选文,正音,释义。
2、再读第四则选文,理解“学”的作用。
一味的喜好“仁”、“智”、“信”、“直”、“勇”、“刚”,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君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使其完美而不出现偏差。
也就是说,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去掉偏好它们的弊端,补充其不足。
学可去蔽,完善自我。
学很重要。
(回答导入问题)3、三读第四则选文,理解“学”的含义。
六种德行,但如果偏执这些德行而不好学,就会产生种种弊端。
孔子认为好学可以防止这些弊端。
这意味着他所说的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
联系第5则可以确定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礼、修身。
4、四读第四则选文,理解“好学”的含义。
积极主动完善品德修养,努力培养好的德行。
具体怎么做——7、8则: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不迁怒、不贰过5、我们已经理解了“学”与“好学”的含义,那么具体学什么才能做到好学?读11则——学《诗》、《礼》三、问题探究先进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孰重孰轻?哪一个更能使你成就幸福生活?提示:先进的知识技能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之间关系就是成才与做人之间的关系。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固然能够使我们成才,为我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让我们过上安逸的生活。
但是,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不管你拥有多少知识和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你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材分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七个课题,主要是探究孔子的学习观。
其中所传递的积极思想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立身处世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功底。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论语》的部分篇章,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自主疏通了文意,这为本课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巩固夯实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自主思考、老师点拨提升阅读思维能力,了解孔子的“学习观”,探究学习目的、学习内容。
3.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分析孔子“学”的内涵,理性看待“才”与“德”。
4.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诵读涵咏思索中体会经典智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经典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难点:理解孔子“六言六蔽”等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播放《农夫与蛇》小视频),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农夫具有一颗“仁爱”之心,可最终却给自己带来了祸患,这是为什么呢?(生答)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来感受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二、检测巩固,温故知新1.集体朗读全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敏.以求之者也。
(2)其蔽也绞.。
(3)慎而无礼则葸.。
(4)贤.贤易色。
(5)就.有道而正焉。
(6)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3.回顾思考:孔子认为“人为什么要学习?”(1)弥补不足。
(2)充实自我。
(3)学可除蔽。
补充拓展:从第2、3则选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好学的孔子,《论语》其他篇章中也有孔子好学的体现: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③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是一篇关于儒家思想的教案,以孔子的一句名言为切入点,探讨仁与学的关系,分析仁爱之心与勤奋好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仁与学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仁爱之心与勤奋好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术素养。
第二章:仁与学的内涵2.1 仁的内涵介绍仁的概念,解释仁爱、仁慈、仁心等含义,阐述仁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学的内涵解释学的概念,阐述学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分析勤奋好学、求知若渴、谦虚好问等品质。
第三章:仁与学的相互关系3.1 仁与学的互动探讨仁爱之心与勤奋好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仁爱之心对学术追求的影响,以及学术成就对仁爱之心的促进作用。
3.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述仁与学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仁与学的重要性。
第四章:好仁不好学的弊端4.1 好仁不好学的表现分析现实生活中好仁不好学的行为表现,如过分关注人际关系,忽视学术追求等。
4.2 好仁不好学的弊端阐述好仁不好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视野狭窄、停滞不前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好仁不好学的危害。
第五章:如何做到好仁好学5.1 培养仁爱之心介绍培养仁爱之心的方法,如关爱他人、宽容待人等,强调仁爱之心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5.2 勤奋好学5.3 仁学结合分析如何将仁与学相结合,实现个人品质和学术成就的提升,引导学生追求仁学兼备的人生目标。
第六章:仁学的实践路径6.1 仁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仁学思想,如在与他人交往中展现关爱与尊重,以及在处理冲突时体现仁慈与宽容。
6.2 社会公益活动介绍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强调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仁学,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第七章:个人修养的提升7.1 道德修养阐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介绍提升道德修养的方法,如自我反省、遵循社会公德等。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教学重点】1.主要是讲授第4则、第6则、第7则、第11则选文。
2.引导学生鉴赏第11则选文【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2.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方法】1.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1)努力展示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其现代价值。
(2)努力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那些要素。
(3)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
(4)注意从词汇、语法、修辞、古文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引导、朗读、讨论、点拨【课型】展示反馈课【教具准备】CAI课件纸质学案【课时安排】2课时【备课时间】2011年10月22日教案(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1-3则:学习态度4-6则:学习内容7-8则:好学标准9、11则:学习目的10则:学习地位二、点拨精讲(例题精析)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方面来说的。
学习的具体内涵有:尊贤、孝亲、忠君、信友、食无求饱、居天求安、敏事慎言、就有道、正己过、不迁怒、不贰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人、学《诗》以言、学《礼》以立……。
三、教学步骤1.分发《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练案(纸质)2.要求学生按时自主完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练案(纸质)3.科代表检查并通报学案练案完成情况4.朗读课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5.课堂展示6.问题点拨7.练习反馈四、答案预设(详见CAI课件)学案(学习活动)一、导学预习题1.请列举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答: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3.吾日三省吾身;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一课题,教师可以推荐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论语》中与仁德和学习相关的内容,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3.文化理解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先秦诸子选读》这一单元,学生能够了解并领悟先秦诸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自主学习核心素养: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合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知识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辅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对于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通过举例和演练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论证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激励和督促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思维特点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启发和挑战的方式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理解。同时,教师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这学期我们选修了先秦诸子散文,这些经典离我们很遥远,而且批量学习有时乏味。
我在教学的时候尝试“让学生动起来”,读说写结合学经典。
这里以《论语》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为例,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
(一)导入激趣用古代的一副门联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古代很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人家”。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又有着酷爱学习的传统。
儒家学派历来重视读书,强调读书与做人并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战国时期的荀子就曾经写过《劝学》就劝勉人们学习。
我们看一下孔子主张怎么学习,都学些什么。
(二)初读入境(1)学生诵读选文,创造文言环境。
(2)同学结合注释扫清我脑子障碍、理解文本,有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争取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商量。
(三)师范品读我品读第4则,希望能抛砖引玉,引来同学们更精彩的品读。
我先朗读,接着翻译。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
如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中给主人公,就因为没明辨是非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
历史上的确有如此之“弊”,春秋时期,宋楚在弘大战,楚军正在渡河,宋有大将建议趁此消灭楚军。
宋襄公为了表示“仁”,等楚军渡河再战。
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因伤了腿而送命。
(四)分组品读同学们自由结合分组品读,要求读出思想,读出精神,对出对现实人生有指导意义、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展示品读要求:(五)成果展示同学们把品读的成果展示出来。
学生积极展示自己,郇超、魏亚慧等人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六)总结深化人皆向往优雅的气质,而气质的变化,来自于勤向圣贤的学习与熏陶。
古云“好学近乎知”,智慧与美德的结合是最美丽的气质。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句话的背景和含义。
讨论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及背景。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的重要性。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用“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话,引发学生思考。
1.4.2 讲解:详细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及背景。
1.4.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学习的重要性。
1.4.4 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第二章: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深入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探讨仁与学的关系,分析不好学的原因。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深入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仁与学的关系。
2.4 教学步骤:2.4.1 复习: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理解。
2.4.2 讲解:深入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的关系。
2.4.3 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好学的原因,并进行小组讨论。
2.4.4 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成果。
第三章:学习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3.2 教学内容:讨论学习的重要性,包括个人成长、知识积累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分析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以及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讨论,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用一些成功人士的名言,引发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思考。
3.4.2 讲解:讲解学习的重要性,包括个人成长、知识积累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人教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2课时

人教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和论据。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教学重点:1.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障碍的克服。
2.对文本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基本观点。
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那么请问什么是“好仁不好学”呢?二、文本解析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3.讨论文本中的论据:列举实例,分析为什么好仁不好学会导致愚昧。
4.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好仁不好学会导致愚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a.好仁不好学的表现和危害。
b.如何避免好仁不好学的情况。
c.对文本观点的认同与批判。
四、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一个善良的人,因为缺乏学习,导致在处理问题时出现失误。
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课堂小结2.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六、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感悟文章。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文本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好仁不好学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法,体现了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文言文阅读和批判性思考方面加强训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分析文本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句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大家觉得这里的‘仁’指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是做好事的意思呢?‘不好学’又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愚’又是指什么?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只是单纯地做好事,但是不学习,会出现什么问题?”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张同学,你刚刚说你认为好仁不好学并不会导致愚昧,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李同学,你对张同学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好仁不好学一定会导致愚昧吗?我们来讨论一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优秀教学设计(4页)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选文,掌握重点文言释义和选文基本内容。
2.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孔子的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3.通过对比,联系实际,体悟孔子关于“学”的特殊意义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重点: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孔子的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难点:通过对比了解孔子“学”的内涵,以及这一特殊意义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走进课堂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比喻读书勤奋。
选文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二、了解学习目标1.诵读选文,掌握重点文言释义和选文基本内容。
2.了解孔子的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3.通过对比,联系实际,体悟孔子关于“学”的特殊意义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检测巩固释词并翻译:1、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2、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4、贤贤易色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四、读《论语》了解学的原因和内涵读课文思考:(一)为什么学?读《论语》原因之一:智力差异【选文】1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显然,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
当然,这是客观事实。
那么,我们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习。
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
原因之二:充实自我【选文】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向弟子说明一个道理: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而得来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Word版含解析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2、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疏通文意;(2)疏通文意,领会孔子所说的“学”与“好学”的基本内涵。
(3)合作探究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孔子对道德修养的极端重视。
二、教学重难点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探究四、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古代很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人家”。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又有着酷爱学习的传统。
儒家学派历来重视读书,强调读书与做人并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战国时期的荀子就曾经写过《劝学》就劝勉人们学习。
我们看一下孔子主张怎么学习,都学些什么?二、初读入境1•初读课文(5分钟):自由朗读5分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正确断句,疏通意;2•再读课文要求:戈仙存在难点的字、词、句子,同学间自行解答,疑难问题师生共同2 53 64 107 81 92 1114II2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其意思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也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总之是否坚持信,关键要看是否符合义。
例如: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
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带着五辆私车随从孔子。
他为人长大贤能,又有勇气力量,对孔子说:“我昔日跟着您在匡遭遇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遭遇危难,这是命啊。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优秀教案(1课时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优秀教案(1课时6页)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君子之“学”教学目标1、布置学生预习选文,掌握词义,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分析选文,了解孔子“学”的内涵,进而了解孔子的思想、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学以致用,借鉴孔子立身处世的经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教学时数1课时(布置学生充分预习)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文1、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2、学=知识+技能+品德修养(人格魅力)二、选文讲析选文1、生译师订正。
重点句:民斯为下矣!==斯民为下矣!(倒装)思考题1、请同学们对照孔子人的分类标准,看看我们自己属于哪一等?“学”之正(6、7、8、10、11)下面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来梳理、分析选文4-11。
选文4师译或生译师订正。
重点句:吾语女:子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其蔽也愚”(其他5句同)的节奏可这样划分:其蔽也/愚。
这个句子可看做一个变式的判断句。
“也”,句中语气词,表提顿,在这尽于“陈胜者,阳城人也”的“者”的用法,这可从它的译文“它的弊端是愚蠢”得到验证。
选文5师译。
选文5是对选文4的补充或延伸,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好勇不好学”、“勇而无礼”的结果皆为“乱”,“好直不好学”、“直而无礼”的结果皆为“绞”。
思考题4.选文4、5除了文字上的关联外,同学们看看内容上有什么联系?生讨论,师订正。
选文4:“不好学”致“六蔽”(愚、荡、贼、绞、乱、狂)选文5:“无礼”致“四害”(劳、葸、乱、绞)不好学—无礼。
思考题5:“学”的偏颇除了表现在学习的人偏于一端,囿于无礼外,还表现在哪个方面呢?生讨论。
师:还表现在学习的人对学习目的的认识的偏差上。
请同学们阅读选文9。
选文9生译。
学的目的。
古:为己今:为人都背离了“学”的宗旨。
思考题6:选文4、5、9从反面,阐述了“学”的内容,即:“不好学”、“无礼”的后果。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认识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2. 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对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分享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仁与学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3. 翻译:让学生翻译文言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提出疑问。
5.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仁与学的关系,如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事迹。
6.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仁与学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论语》等相关儒家经典文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3. 参考资料:关于儒家思想的论文、案例等。
七、教学内容1. 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2. 翻译文言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3. 分享儒家思想的认识,进行分组讨论。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事例,引发学生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3. 翻译:让学生翻译文言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提出疑问。
5.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仁与学的关系,如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事迹。
6.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仁与学的重要性。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明白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尊敬师长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2. 掌握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深层含义。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儒家思想中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危害,以及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
2. 第二节: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危害,以及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3. 第三节:讲解仁爱的内涵,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4. 第四节:讲解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尊敬师长的意义。
5. 第五节: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仁爱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仁爱的内涵,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到仁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仁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重点:1. 理解仁爱的内涵。
2.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八、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仁爱的真正含义。
2. 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教学重点】1.主要是讲授第4则、第6则、第7则、第11则选文。
2.引导学生鉴赏第11则选文【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2.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方法】1.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1)努力展示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其现代价值。
(2)努力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那些要素。
(3)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
(4)注意从词汇、语法、修辞、古文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引导、朗读、讨论、点拨【课型】展示反馈课【教具准备】CAI课件纸质学案【课时安排】2课时【备课时间】2011年10月22日教案(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1-3则:学习态度4-6则:学习内容7-8则:好学标准9、11则:学习目的10则:学习地位二、点拨精讲(例题精析)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方面来说的。
学习的具体内涵有:尊贤、孝亲、忠君、信友、食无求饱、居天求安、敏事慎言、就有道、正己过、不迁怒、不贰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人、学《诗》以言、学《礼》以立……。
三、教学步骤1.分发《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练案(纸质)2.要求学生按时自主完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练案(纸质)3.科代表检查并通报学案练案完成情况4.朗读课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5.课堂展示6.问题点拨7.练习反馈四、答案预设(详见CAI课件)学案(学习活动)一、导学预习题1.请列举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答: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3.吾日三省吾身;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一味喜欢仁义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是愚蠢。
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
如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和“农夫与蛇”中的主人公,就因为没明辨是非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
3.给下列生字正音葸(xǐ)悌(tì)笃(dǔ)贰(èr )4.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贼:其蔽也贼(害)趋:鲤趋而过庭(快走)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孔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向,奔向)几落贼手死(敌人)其太子丹乃阳会荆轲为贼(刺客)就: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是天下之大贼也(祸患,祸害)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完成,达到)闻:子亦有异闻乎?(名词,教导)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即使)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动词,听说)偷: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刻薄,不厚道)善为国者,仓禀虽满,不偷于农(苟且,得过且过)楚有善为偷者(偷窃)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好知不好学(“知”通“智”)今也则亡(“亡”通“无”)出则弟(“弟”通“悌”)6.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①其蔽也贼:名词活用作动词,害人害己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使动用法,使……尽③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第二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德的人。
④不贰过:名词活用作动词,犯错误⑩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连词,表并列⑤民斯为下矣:是⑾不如丘之好学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⑥古之学者为己:为了⑿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勇而无礼则乱:转折连词,却⒀君子笃于亲:对⑧鲤趋而过庭:修饰连词⒁敏于事而慎于言:在⑨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a生而知之者,上也(判断句) b君子笃于亲(介宾短语后置句)c(我)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判断句)d陈亢问于伯鱼日(介宾短语后置句) e敏于事而慎于言(介宾短语后置句)8. 试译第3则选文。
孔子推许“好学”的弟子是谁?译文: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喜欢学习啊。
”答:孔子以“好学”自许。
孔子又推许弟子颜回“好学”。
他甚至感慨,自打颜回死后,自己再没有听说过好学的人了。
9.试译第4、5则选文。
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译文4: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德行、六种弊病吗?”仲由回答:“没有啊。
”孔子道:“坐下!我告诉你: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不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的,却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有准则;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一味喜欢梗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一味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
”译文5:孔子说:“一味谦恭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很辛苦,一味慎重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犯上作乱、闯祸,一味直率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急切而伤害人。
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即厚待父母、亲族),那么老百姓就会兴起仁厚之风;在上位的人不遗弃旧交,那么老百姓就不会不厚道。
”答: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的,跟现在通常所理解的喜欢学习知识或技能不同。
从一般意义上说,“仁”“知”“信”“直”“勇”“刚”是值得肯定的六种德行。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认为好学就可以防止这些弊端。
这意味着他所说的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其基本内容是学礼、修身。
10.试译第6则选文。
子夏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他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译文:子夏说:“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自己的力量;侍奉君上,能够贡献自己的身家性命;跟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有信用:这种人虽说没学,我也一定说他学了。
”答: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把女色看成是美德的对立面,要求人们崇尚、爱好美德。
在我国古代,侍奉父母和君上是人生在世的两大义务,子夏视之为人生两大要求。
古人也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关系,把它跟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并称为五伦。
子夏提出的这四点,说到底都是道德修为,跟现在所说的学习知识或技能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他却把做到这四点的人看成是学习过的人。
由此可见,他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跟现在所说的学大不相同。
11.试译第7则选文。
这则选文凸显了古人一种怎样的教育思想?译文:孔子说:“有德者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答:这则选文记载的是孔子的语录。
这可以说是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的是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的是要做什么。
孔子说能够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本点的教育思想。
12.试译第11则选文。
孔子拿典籍教育后进的落脚点是什么?先秦儒家之教与学有何启发意义?译文:陈亢问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说:“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伯鱼答道:“没有啊。
曾经有一次,(夫子)一个人站着,我孔鲤快步走过庭院(表示恭敬)。
夫子说:‘你学《诗》了吗?’我回答:‘没有啊。
’夫子说:‘不学习《诗》就不会说话(指话说得不漂亮、没有依循)。
’我退回便学《诗》。
后来有一天,(夫子)又一个人站着,我孔鲤快步走过庭院。
夫子说:‘你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啊。
’夫子说:‘不学习《礼》,就不能立身处世、立足于社会。
’我退回便学《礼》。
就听说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情,知道了三件事:听说了学习《诗》的意义,听说了学习《礼》的意义,又听说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答:《诗》就是《诗三百》,经过孔子等人的阐释和传授,先秦时候它就已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了。
孔子非常看重《礼》,视之为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的根本。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拿《诗》《礼》等典籍教育后进,落脚点显然是在立身处世方面。
一言以蔽之,先秦儒家之教与学,都侧重于道德完善方面的内容,跟今天有所不同。
比起现今的教育来,那时候的教育当然有其局限性,然而现今的教育似乎也有一定的偏弊,就是相对忽视培育善德的意义,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效果。
而要纠正这种偏弊,孔子的思想是十分富有启发意义的,其启发意义主要就是:在努力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13.培养德行和“好学”何者为先?根据第三、四、六则选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答:按照孔子的观点,“好学”的基本点是努力培养好的德行,所以培养德行和“好学”两者谈不上谁先谁后。
然而现在所谓“好学”,内涵已完全不同。
惟其如此,它跟培养德行之间就有了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
现今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美好德行的偏失必须得到纠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德行具有根本的意义。
补充译文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三、选择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四、自我创新展示(质疑问难)①题目:②答案:练案(自主练习)一、检测反馈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 )A.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学而知之者,次也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A.民斯为下矣B.不如丘之好学也古之学者为已又闻君子之远其子C.勇而无礼则乱D.君子笃于亲鲤趋而过庭敏于事而慎于言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窘迫,受窘B.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笃:笃厚C.贤贤易色贤:尊重,崇尚D.敏于事而慎于言敏:迅速,敏捷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恭而无礼则劳B.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C.弟子入则孝,出则弟D.尝独立,鲤趋而过庭二、拓展提高题阅读《论语》中的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为政以德》)5.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答: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