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名师教案

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对半导体材料及和超导现象有意全面认识。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本节小结。
小组讨论、总结。
板书
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
一、不同物质导电能力不同
二、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的单位:欧姆、干欧、兆欧
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科学浙教版八年级科学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单元
第4章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学习Fra bibliotek目标知道常见导体和绝缘体。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重点
知道常见导体和绝缘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电阻的概念;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
了解物质的导电能力与外界因素有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介绍人体的电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讨论中问题。
设计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知识及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巩固提升练习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学生根据问题做出思考,小组之间讨论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验证,做出总结。
结合教材掌握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及常见物体。
注意:纯水不是导体。
学生仔细听教师讲解。
根据实验结果归类:易导电的物质:硬币、铅笔芯(碳棒)、食盐水、纯净水;
不易导电塑料直尺、玻璃片、粉笔。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金属、石墨(碳)、人体、大地、盐类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材、油和干燥的空气等都是绝缘体。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的观点及特点。
2. 掌握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与联系。
3. 理解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二、导学内容1. 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a. 导电性:指物质导电的能力,通常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b. 电阻:指物质阻碍电流通过的水平,单位为欧姆(Ω)。
2.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a. 导体:电阻较小,易导电,如金属。
b. 绝缘体:电阻较大,不易导电,如橡胶。
c. 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如硅、锗等。
3. 电阻的计算方法a.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b. 并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a. 串联电路:电流相同,电压分压。
b. 并联电路:电压相同,电流分流。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特点,引起学生兴趣。
2. 进修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观点及区别,让学生能够举例说明。
3. 讲解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在电路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思考:为什么金属是良好的导体,而橡胶是绝缘体?2. 计算:已知三个电阻分别为10Ω、20Ω和30Ω,串联毗连后总电阻为多少?3. 分析:并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值为各电阻之间的哪个数学干系?4. 拓展:了解半导体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并做简单介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的观点,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进修兴趣和记忆深度。
在课后作业中,通过思考和计算题目,稳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其独立进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名校教案(第1课时)

问:其中最常用的是金属铜。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
引导学生回答:塑料或橡胶是绝缘体,不导电,金属导电,湿手触碰开关易导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板书: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电能力
讲述: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电能力。那么如何比较物质导电能力的强弱呢为了描述物体导电能力的强弱,我们引入电阻的概念。接下来从概念、单位、单位换算展开了解电阻。
问:导体的电阻和绝缘体的电阻大小关系如何导电能力呢
展示各种物质的电阻解释开篇的哪几个问题。
课外阅读:人体电阻
一般来说,人体电阻的平均值1000~2000欧。不同的人电阻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气温低、空气干燥的冬季,皮肤很干燥时,电阻较大。同一个人在气温高或人体出汗时,人体电阻较小。人体触电时,皮肤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越大,人体电阻越小。当人体接触带电体时,人体就被当作一电路元件接入回路。人体阻抗通常包括外部阻抗(与触电当时所穿衣服、鞋袜以及身体的潮湿情况有关)和内部阻抗(与触电者的皮肤阻抗和体内阻抗有关)。
讲述: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两者之间,具有许多独特的导电性能,在电子技术和无线电工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硅和锗。
半导体主要用于电子工业或IT,信息技术产品,人们常说的“硅谷”意指电子产品基地。
阅读课本P137超导现象与超导体
问:1.为什么金属能够导电,塑料不能导电
2.用金属导电的原理,你能否解释玻璃烧红后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金属能导电是因为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在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不能导电(有电荷,但不能自由移动)。
常温下的玻璃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玻璃不导电;当玻璃被加热到高温状态后,内部就产生了足够的自由电子,这样烧红的玻璃就可导电了。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19页教案学案)

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1)学案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
从导电性来考虑,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A.有机玻璃B.塑料C.橡胶D.石墨3、①陶瓷、②铜、③盐水、④塑料、⑤玻璃、⑥水银六种物质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①④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⑥【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堂练习】1、如图甲那样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发现小灯泡不发光。
说明玻璃在常温下属于 (“导体”“绝缘体”或“半导体”);给玻璃珠加热,如图乙所示,当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了,综合上面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中有多余的自由电子,而绝缘体中没有多余的自由电子B.导体对电荷的移动没有阻碍作用,绝缘体对电荷的移动有阻碍作用C.木头始终是良好的绝缘体D.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后,在金属夹A、B之间分别接入硬币、铅笔芯、橡皮和塑料尺,小灯泡能发光的是()A.接入硬币和橡皮B.接入塑料尺和铅笔芯C.接入硬币和铅笔芯D.接入橡皮和塑料尺4、绝缘体和导体的导电能力相差很大,最本质的原因是()A.绝缘体中原子周围的电子较少B.导体中自由电子较多C.绝缘体内自由电荷很少D.导体电阻较小5、关于半导体导电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半导体材料一半能导电另一半不能导电B.半导体完全不能导电C.半导体完全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D.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6、如图所示,用导线把灯泡、电池和四种物品分别相连,灯泡一定不发光的是()A B C D7、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半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B.超导体是一种电阻很大的材料C.只有硅和锗是半导体D.超导材料用于输送电力可以降低电能损耗8、LED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它的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是由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制成的。
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正确的方法探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3)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4)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5)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6)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懂得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科学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关心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懂得将科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培养科学素养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难点: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三、教学准备电流表、灯泡、开关、导线、塑料水彩笔、玻璃、铅笔芯、棉线、粉笔、硬币、色拉油、生锈的螺丝钉、干燥的空气、一次性筷子、盐水、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实验】取出一段导线,当场剖开,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属丝。
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用金属铜做导线,而用塑料或橡胶做金属导线的外套呢?为什么不能用湿手去操作开关呢?(二)探究物质导电能力1、在讲台上展示塑料水彩笔、玻璃、铅笔芯、棉线、粉笔、硬币、色拉油、生锈的螺丝钉、干燥的空气、一次性筷子、盐水、橡皮等等。
问:根据生活经验,谁能把这些物质分分类,一类是能够导电的,另一类是不能导电的?生:……(板书)这是我们由生活常识得到的结论,正确与否我们得用事实来说话,动手做做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首先我们要来设计一下实验方案,画出它的电路图。
【讨论】1)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或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2)什么情况下电路中会产生电流?所谓导电能力就是要检验物质能否通过电流,这就要依赖用电器显示或电流表检测出来。
要设计这样的电路,还需要的器材有:导线、开关、电源及用电器(小灯泡或发光二极管均可)。
这些答案可引导学生得出,并训练他们把设计的实验方案用电路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八年级科学上册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定性的关系。
2.通过阅读表格了解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
3.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和超导现象。
4.了解电阻大小的改变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初步分析能猜测影响电阻的一些因素。
2.知道在与一个物理量的相关因素较多时,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3.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
4.能从实验结果定性得出导体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组成材料之间的关系。
5.能设计实验来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
(三)情感与价值观:1.提倡团结协作的学习。
2.感受知识建立,品尝成功喜悦,燃起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热情。
教学重点:从实验结果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粗细、材料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教学用具:实验套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将25W和100W的两盏灯泡并联接通电源,观察亮度。
由观察到亮度不同而引起学生讨论,提出亮度不同与什么有关?(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是灯泡钨丝电阻的缘故。
)【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生答:导线的粗细、长度、材料和温度)二、新课教学:(一)探索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刚刚我们已经完成实验的假设,接下来我们就对建立的假设进行探究——研究导体电阻和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之间的定性关系(出于安全考虑,温度先不探究)当有几个因素同时影响一个量的变化时,常常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各个因素对这个量的影响程度?(由学生思考得出:控制变量法)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等于分别研究电阻与长度、电阻与横截面积、电阻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了。
1.设计电路图要进行实验,我们第一步就要设计实验电路,请大家设计好进行互相展示和讨论,采用最合适的电路图进行探究。
学生互相讨论采用了第三个图,让学生说出采用这个图的理由2.实验探究:学生用实验套件里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并推代表上来用课件模拟实验,展示自己是如何实验的(1)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控制导体的材料和粗细相同,用两条不同长度的镍铬合金导线做实验。
初中科学优秀教案—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课题: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
一、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
(1)对于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学生有大致了解,如铁块、木头、塑料的导电性。
(2)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习过简单电路及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的检测方法。
【学习需求】:
通过观察视频“触电”现象探究原因引入课题。
师生共同探究来认识导体、绝缘体等概念,建立对各种物质导电能力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2、知道半导体材料和应用。
3、了解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4、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技能目标】:1、能通过实验电路来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导体和绝缘体间可相互转化的教学,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难点: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1、教法、学法:实验探究、归纳讲解、演示法
2、教学准备:连接电路若干器材,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4.3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学案设计

备课教课设计
时间
辅备人
课题
月日执教人
八年级备课组全体老师
4.3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1)
集体商讨二次备课1.设计实验来划分绝缘体和导体
教课目的 2.知道有些绝缘体和导体之间能转变
3.从微观上理解导体简单导电的原由
1.设计实验来划分绝缘体和导体
教课要点 2.知道有些绝缘体和导体之间能转变
3.从微观上理解导体简单导电的原由
教课难点有些绝缘体和导体之间转变的条件教课方法讲解法、实验演示法、教课准备
【导入】为何导线外面用塑料或橡
胶做外衣,而里面的资料是铜或丝?
【任务一】对以下物件进行分类(根
据你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考证。
教课过程
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色
例举常有的导体和绝缘体
思虑1:为何导线外面用塑料或橡胶做外衣,
而里面的资料是铜或丝?
思虑2:假如你是一位电工,你会怎样保护自
己?
二、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转变
三、导体简单导电的微观原由
【课外拓展】:半导体资料硅和锗
当堂检测
作业设计省编4.3(1)
4.3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1)
一、物质的导电能力
导体:简单导电的物质,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盐类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简单导电的物质。
板书设计
二、电阻
1.观点:导体对电流的阻挡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挡能力越强,其电阻值就越大。
2.单位:欧姆(欧)(符号:“Ω”)
3.单位换算:1兆欧=1000千欧=1000000欧
教课反省。
【教学设计】《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知道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电子。
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和单位。
【过程与方法】能设计实验初步探究物质的导电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接受自然界是物质的、多样化的、可以相互转化的和可以被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实验检测物质的导电性;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析;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电阻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原因的微观解释。
◆课前准备投影仪、PPT◆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一组图片:铁丝、铅笔芯、橡皮、塑料直尺、玻璃棒、粉笔、硬币、食盐水。
引导学生找出组成材料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提问:你从中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提出一些可能性问题,教师从中进行筛选再引入新课。
问:你能探究出其中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吗?二、讲授新课(一)物质的导电能力【实验探究】1.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画出完整的实验电路图)。
思考:(1)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电路中有电流通过?(2)什么情况下电路中会产生电流?分层教学措施:任务单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对于前面知识掌握比较好的、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可直接让学生自己设计,对于程度中等的和程度低的分别给予如“启发1”“启发2”所示的提示。
启发1 用实验测试一种物质能否导电,要把这种物质接到电路中。
除了被检测物质外,还要哪些器材呢?如果这种物质能导电,则电路中就有电流。
那么如何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呢?可通过小灯泡的亮灭或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等现象来判断。
启发 2 查阅实验电路,换用其他材料替代其中的一根金属导线,小灯泡会不会亮?据此能不能画出一个检测某物质能否导电的电路图?最后让各组选派一名同学交流实验方案,对方案进行修改,使之更完善。
《第四章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在初中科学课程体系中,该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导电现象、电阻概念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导电性的概念,认识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2. 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和电阻单位欧姆的由来及物理意义。
3. 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变化规律,初步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相关实验设计与分析。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形成对物理世界的初步认知。
三、评价任务1. 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和导体与绝缘体区别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等形式进行学生个体及小组评价。
2. 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程度及对电阻单位欧姆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
通过实验报告、课堂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导电现象(如电流灯的通断、雷电的成因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物质导电性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新课内容讲授:先从基本概念入手,讲解导电性、导体与绝缘体的定义及区别;再介绍电阻的概念和单位欧姆的由来;最后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
3. 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电流作用下的表现,以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等。
鼓励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5. 总结反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通过简短的题目检测学生对电阻概念及单位的理解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及分析等。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③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②通过探究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节?电路图?和第二节?电流的测量?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知道电路的根本组成,能用电路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知道显示电流的方法有小灯泡检测法,电流检测法等,能较熟悉地连接电路,这些都为本节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前期准备。
而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是生活,生产中非常常见的,每个初中学生都知道一些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有关知识,但又从一些触电事故中对电存在着恐惧心理。
本课题通过学生探究各种物质的导电性人手,使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一些导体,绝缘体,知道绝缘体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也会变成导体,运用所学知识,注意平时用电平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这是一项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探究问题。
同时通过对半导体材料的开展对社会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思想,充分表达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3重点难点1.重点:电阻的单位及共换算2.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性质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物质的导电性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提问“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设问:你用什么方法区分呢?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画在事先分发的表格上〕分层教学措施:表格中印制的内容不同,对于前期知识掌握比拟好的、探究能力强的学生,直接让学生设计;对于程度中等的学生,印有“启发1〞;对于程度低的学生,印有“启发2〞。
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导学案(第一课时)修改稿

3.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1)导学案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预习以后,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2)会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3)理解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内部存在自由电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培养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发展观察、概括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究精神【学习重点、难点】(本部分要多花些时间来研究下)学习重点: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析。
学习难点:(1)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的导电能力。
(2)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科学广场】世界上第一根绝缘导线的产生人类最初认为电是一种看不见的能流动的液体,并千方百计设法将电从一处引流到另一处。
第一次实现“引流”的是英国学者斯蒂芬·格雷,他通过长期反复的试验,于l729年用实验第一次实现了电荷的传导。
在这个实验中,他使长270米的金属线的一端跟摩擦起电的玻璃棒相接触,结果发现跟金属线另一端相接触的橡皮球因带上电荷而吸住邻近的羽毛。
后来格雷继续研究,第一个将容易导电的物体命名为导体,不易导电的物体命名为绝缘体,并将绝缘材料包绕在金属裸导线的外面,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根绝缘导线。
【实验设计】1.设计一个检测物质的导电性的简单实验,并将电路图画在右边的方框中处。
2、什么是导体?什么绝缘体?什么是半导体?3.在你的生活当中有哪些物质是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它们有什么用途?【小组讨论】(请您与和同学交流“前置作业”中设计的电路图、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方案(修改后方案再次画在书本P134页的方框中)【实验验证】活动:现在提供硬币、塑料尺、玻璃片、铅笔芯、食盐水、粉笔、纯净水这些物品(1)选择小组最佳实验方案,连接实物图进行实验检测。
(3)检测结果:易导电的是:不易导电的是:【班级展示】(展示小组的实验方案,并且和实验结果。
九年级下科学《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优质公开课1

纯净水
风
1.木条
筝
材
2.风筝线
料
3.铁丝
4.钥匙
5.食盐水 6.丝质布料
二极管
我们一起来观察
风筝线弄湿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玻璃加热后导电能力的变化
3、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 绝对 的。
① 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以变导体。
② 在条件改变时,导体导电能力下降。 如:塑料、玻璃、橡胶、陶瓷、干木头、油、
物质的导电性 与电阻(1)
——从富兰克林 的风筝实验说起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 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 验,并且发明了避雷 针,最早提出电荷守 恒定律。
铁丝
阅读短文,
划出富兰克 林风筝实验 风筝线 所用的实验 材料,圈出 风筝实验的 环境条件。
雪松木条
丝质手帕 钥匙
莱顿瓶
食盐水
制 作 风 筝 的 材 料 真 的 能 把 闪 电 引 下 来 吗 ?
的材料有 4、导电原因的微观解释
(检查电路是否连接成功)
,不导电的材料有
。
(检查电路是否连接成功)
注意:用两节电池,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
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盐类水溶液等
干燥的空气等
纯净水
待
1.木条
测
材
2.风筝线
料
3.铁丝
4.钥匙
5.食盐水
6.丝质布料
注意:用两 节电池,连 接电路时开
关断开
二极管
强弱
3物、质导的体导和电绝性缘与体电并阻不(是1) 的。 (微观)
注—意—: 从用富两兰节克电林池的,风连筝接实电验路说时起开关断开
注本意杰: 明用·富两兰节克电林池曾,经连进接行电多路项时关开于关电断的开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
4.3第1课时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示例作业:
1. 填空题:
- 绝缘体是指____能____的物质。
- 导体的导电性能受到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2. 选择题:
- 下列物质中,属于导体的是____。
A. 塑料
B. 金属
C. 玻璃
D. 空气
3. 简答题: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导电性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导电性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物质的导电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的科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完成实验,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的导电性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板书设计:用图示或流程图展示温度、压力、杂质等因素与导电性之间的关系。
③ 导电性实验操作与观察分析
- 重点知识点:导电性实验的操作步骤,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 关键词: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分析。
- 板书设计:用步骤图或列表形式展示实验操作的顺序,以及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科学§4-3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任务单(1)学习目标:基本要求: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3、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能力提升: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课前预习:1、导体: 导电的物质。
常见的导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绝缘体: 导电的物质。
常见的绝缘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3、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的,有些绝缘体在时会变成导体。
例如玻璃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但被时会导电。
4.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一类物质。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和。
半导体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硅谷”意指基地。
5.物质由构成,分子由构成,原子由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构成。
在这些微粒中,带负电,带正电。
6.金属导体内部的原子核位置相对固定,但存在着大量,能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而在绝缘体中,几乎不存在能的电子。
7.不同的材料导电能力有强有弱,为了比较各种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引入。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作用。
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导电能力越。
绝缘体的电阻非常,导电能力非常________ 。
8. 电阻可用字母表示。
单位:,简称,符号用。
比欧大的单位还有千欧、兆欧。
关系:1MΩ= kΩ,1kΩ= 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任务一、设计实验检验物质的导电能力】检测物质:①金属丝;②塑料尺;③玻璃棒;④铅笔芯(石墨);⑤食盐水;⑥粉笔;⑦硬币。
1、思考:你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导电。
2、[实验器材]: 、导线、开关、或;3、设计实验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实验结果:容易导电的物质有,我们把这类物质称为。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有,我们把这类物质称为。
练:1.下列物质中,①铁制钢笔;②橡皮;③铅笔芯;④棉衣;⑤人体的尿液;⑥玻璃杯;⑦电视机外壳;⑧干燥的空气。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A层教学目标1.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3.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4.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5.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6.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教学重点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教学重、难点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过程设计【课程导入】实验:取出一段导线,当场剖开,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属丝。
问:为什么所有导线都是这样设计的?我能不能换一下,用塑料或橡胶做内导线,金属做外套?这样会有什么问题产生?【新课展开】一.物质导电能力1.猜一猜:下列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铁丝、铅笔芯、塑料直尺、橡皮、玻璃棒、粉笔、硬币、食盐水)思考:(1)你用什么方法来辨别?(2)请画出你的电路图。
得到结论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水。
(金属一般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
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都是绝缘体。
(非金属一般是绝缘体)(纯净的水——蒸馏水是不导电的,但普通水中往往溶有大量杂质,能够导电。
)2.实验展示:课本图4-30把玻璃烧红,观察能否导电。
得到结论2:物质的导电能力不是绝对的。
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
烧红的玻璃能够导电导体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会下降3.介绍半导体及其应用4.通过视频解释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二、电阻自学课本电阻这部分内容,思考1.什么叫电阻2.电阻的符号3.电阻的单位、单位间的换算及电阻单位的符号三、师生一起小结B层教学目标1.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并进行逐步完善2.能说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3.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4.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5.知道金属导电以及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6.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教学重点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教学重、难点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过程设计【课程导入】我们为什么用金属铜做导线,而用塑料或橡胶做金属导线的外套呢?为什么不能用湿手去操作开关呢?【新课展开】一.物质导电能力1.猜一猜:下列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铁丝、铅笔芯、塑料直尺、橡皮、玻璃棒、粉笔、硬币、食盐水)思考:(1)你用什么方法来辨别?(2)请画出你的电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A层
教学目标
1.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
4.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5.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
6.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教学重点
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教学重、难点
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导入】
实验:取出一段导线,当场剖开,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属丝。
问:为什么所有导线都是这样设计的?我能不能换一下,用塑料或橡胶做内导线,金属做外套?这样会有什么问题产生?
【新课展开】
一.物质导电能力
1.猜一猜:下列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铁丝、铅笔芯、塑料直尺、橡皮、玻璃棒、粉笔、硬币、食盐水)
思考:(1)你用什么方法来辨别?
(2)请画出你的电路图。
得到结论1:
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水。
(金属一般是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
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都是绝缘体。
(非金属一般是绝缘体)
(纯净的水——蒸馏水是不导电的,但普通水中往往溶有大量杂质,能够导电。
)2.实验展示:课本图4-30把玻璃烧红,观察能否导电。
得到结论2:
物质的导电能力不是绝对的。
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
烧红的玻璃能够导电
导体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会下降
3.介绍半导体及其应用
4.通过视频解释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二、电阻
自学课本电阻这部分内容,思考
1.什么叫电阻
2.电阻的符号
3.电阻的单位、单位间的换算及电阻单位的符号
三、师生一起小结
B层
教学目标
1.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并进行逐步完善
2.能说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
4.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5.知道金属导电以及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
6.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教学重点
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教学重、难点
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导入】
我们为什么用金属铜做导线,而用塑料或橡胶做金属导线的外套呢?为什么不能用湿手去操作开关呢?
【新课展开】
一.物质导电能力
1.猜一猜:下列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铁丝、铅笔芯、塑料直尺、橡皮、玻璃棒、粉笔、硬币、食盐水)
思考:(1)你用什么方法来辨别?
(2)请画出你的电路图。
(3)在(2)的基础上,对电路图进行进一步完善。
学生自己得到结论1:
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水。
(金属一般是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
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都是绝缘体。
(非金属一般是绝缘体)
(纯净的水——蒸馏水是不导电的,但普通水中往往溶有大量杂质,能够导电。
)
2.实验展示:课本图4-30把玻璃烧红,观察能否导电。
得到结论2:
物质的导电能力不是绝对的。
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
烧红的玻璃能够导电
导体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会下降
3.介绍半导体及其应用
4.播放金属导电微观视频,由学生自己解释金属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
二、电阻
自学课本电阻这部分内容,思考
4.什么叫电阻
5.电阻的符号
6.电阻的单位、单位间的换算及电阻单位的符号
三、学生自己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