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3. 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2. 内容:- 定义- 性质- 周长计算公式- 面积计算公式- 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提高题:设计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使其周长或面积满足特定条件。
3. 拓展题: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设定针对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我们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方法和解题技巧,能够熟练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概览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的认识与运算:包括整数的认识、四则运算、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
2.图形与几何: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3.数据与统计: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等。
4.实践与综合应用:包括简单的应用题、数学游戏和数学实验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四则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2.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周长、面积的计算。
3.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1.复杂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知。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确保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充裕,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资源准备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及配套练习册。
2.教学用具,如计算器、几何工具等。
3.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
4.网络资源,如在线教学平台、数学游戏等。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教师教案(共15篇)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老师教案〔共15篇〕篇1: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老师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老师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展问题解决。
2.才能目的:明确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会验算自己的计算过程。
3.情感目的: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知识应用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在这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春天,到户外活动可以尽情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今天老师打算带你们去春游,我们先来做准备工作吧!你知道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吗?〔租车、买门票、买吃的〕好,我们就先买水吧!〔一〕三年一班买来120瓶纯洁水,把它分到8个小组,每组5个人。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⑴三年一班有多少人?5×8=40〔人〕⑵还可以怎样提?平均每个小组分到几瓶?120÷8=15〔瓶〕⑶平均每人分到几瓶?你们会算吗?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
①一共有多少人?5×8=40〔人〕②平均每人分几瓶?120÷40=3〔瓶〕答:平均每人分3瓶。
还可以是:①平均每组分几瓶?120÷8=15〔瓶〕②平均每人分几瓶?15÷5=3〔瓶〕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你会列式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把你写的算式的同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板书:120÷8÷5120÷〔5×8〕这两种方法有一样的地方吗?有不同的地方吗?今后在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二〕下边我们一起去租车好吗?中队长到出租公司后说明了情况,经理听说是学生坐车,说可以优惠的,问中队长说“你们多少人?”中队长说“为了春游时平安,老师把我们分为4人一组,共10组”,经理说“本来应该收你们800元的,如今就只收你们600元吧!”同学们算一算我们每个人应该交多少车票钱呢?自己在练习本上做,同组同学可以交流,然后指名说是怎么做的。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1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
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速度、时间、路程 沪教版 (1)
1、上海到苏州的距离大约104千米,乘坐长途车需要2小时,长途车的速度是多少?
师:从这一系列的式子中,你们能不能发现,时间、路程和速度之间存在什么规律呢?
(路程÷时间=速度)
【出示判一判】
1、他们的速度一样快!
小狗:我的速度是8米
蜗牛:我的速度是8米。
师:都是8米,是一样快呀,为什么是错的
板书:速度
(个别说
自己轻声说
齐说)
说:1、读作
2、表示
(8米,这是路程单位,而不是速度单位)
(并没有说是多长时间内)
师:你们说的非常好,谁愿意来猜猜看他们的速度是8米多少呢?
【出示小狗速度:8米/秒
蜗牛速度:8米/时】
读一读小狗和蜗牛的速度
师:那是谁快啊?你是怎么比的呢?
(路程都是8米,小狗用了1秒,蜗牛用了1小时)
四、总结
板书:时间
板书:路程
汇报小象、小牛每分钟跑的路程
时间、路程、速度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P9-10
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表达,了解时间、路程、速度,知道“速度”的含义。
2、通过观察和合作探究,认识速度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初步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3、通过对速度、时间、路程的探究交流和总结,会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合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
师:再比如说我们人类的步行速度,我们一起来选一选。
还有海鸥的飞行速度。
【出示选择】
1、人步行2小时行8千米, 步行速度为4( )。
A、米/时B、千米/秒C、千米/时
2、海鸥5分钟飞行4000米,可以表示为800( )
周长与面积-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周长与面积-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学习如何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知道周长和面积对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介绍;•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实际应用:周长和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具、黑板等;•学生准备:文具、教材等。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简单的图片、故事、实物等来引入本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概念介绍1.教师向学生讲解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和概念,并通过图示等方式来展示概念。
2.教师让学生根据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来分别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或者问题。
步骤三:计算周长和面积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示来教授学生如何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1.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2.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步骤四:练习和巩固1.老师出示几道计算周长和面积的题目,让学生作答;2.教师可以抽取一些学生回答出题目的答案,并互相检查;3.在本章的最后,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作业,可以作为巩固学习成果的方法。
步骤五:实际应用教师通过展示、讲解或实物等来介绍周长和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如何测量一块地的面积和周长;2.如何计算一条线路的长度和围墙的周长;3.教师让学生根据以上知识进行真实的案例讨论,便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5. 教学反思通过上述的教学步骤,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扩展对周长、面积等的认识和计算,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
2.能够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
3.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周长的概念及测量方法,理解周长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周长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复习周长的概念1.回顾周长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图形来计算周长。
第二课时: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引导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定义及其特征。
2.通过练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巩固周长的概念。
第三课时: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1.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梯形的定义及其特征。
2.通过练习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将周长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计算圆的周长1.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及其特征。
2.讲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1.综合练习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2.引导学生将周长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周长的知识。
2.练习法: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并提高其计算能力。
3.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应用,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评估1.阶段性测试:每学完一章教材内容后,进行测试,检测学生对周长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针对不同类型题目的作业,检测学生掌握周长的能力。
3.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我采用了讲授法、练习法以及课堂讨论法。
在第一次课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我在讲解的过程中放慢了语速,重点讲解周长的定义,同时增加了相关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周长的概念。
在后续的课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周长的计算方法还不是很熟练,我在课程中加入了更多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沪教版⼩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沪教版⼩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1乘除法计算教学⽬标:1. 知识⽬标:在⼝算、推算、巧算、笔算、估算等⽅法的融合渗透中复习⽤⼀位数乘与除、两步计算式题。
2. 能⼒⽬标:提⾼灵活选择计算⽅法的意识与能⼒,提⾼计算正确率。
3. 情感⽬标:养成整体观题、仔细审题、⾃检结果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严谨态度。
教学过程:⼀、激趣引⼊1. 出⽰题⽬要求:计算下⾯的问题,并将答案所在的格⼦涂成与问题相同的颜⾊,你得到了什么图案?学⽣读题,明确要求。
⼆、展开研究1. 观察分类:(1)整体观察课本2页,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哪些内容?能不能分分类?(2)同桌讨论,获得分类:“⽤⼀位数乘与除”和“两步计算式题”。
2. 策略选择:(1)你准备怎样来计算这些题?(选择⼏题,同桌讨论)(2)结合题⽬交流策略。
(学⽣根据题⽬特点以及⾃⾝情况选择⽅法)如:420÷6 ⼝算或推算76×8 ⼝算或笔算936÷3 ⼝算47+213×3 先乘后加,可以⼝算、笔算或者巧算结合(3)⼩结:计算式题时,我们要能够将⼝算、笔算、推算、巧算综合运⽤,针对具体题⽬,要全⾯审题,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法。
对于结果,也要能适时利⽤估算及时发现明显的错误。
3. 计算:(1)独⽴完成下列式题:4×327 809÷4 288÷6×7 47+213×3(2)交流反馈,分析错误:如:4×327=1208 进位错误(通过估算可以发现,4个27不可能是8)809÷4=22……1 商中间漏0(通过估算可发现商不可能是两位数;通过验算也可以发现答案是错误的)288÷6×7= 288÷42= 6……36 运算顺序错误47+213×3=260×3=780 运算顺序错误(3)⼩结:两步计算式题,要把握好运算顺序。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案《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案》一、对L和ml的初步理解教学重点:对L和ml的理解教学难点:崛起和崛起概念的形成。
教学关键:加强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感知1升和1毫升容积的观念。
A部分教学内容:例1、例2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道1升和1毫升的体积。
(2)知道1升=1000毫升。
(3)会进行升和毫升单位之间的化聚。
(4)会将几升几毫升化成几毫升。
教具和学习辅助工具:两个杯子、量筒、量杯和带有不同颜色水的投影。
教学过程:一、新课程介绍:师:同学们,这里有两只同样的瓶子,一只装有蓝色的水,另一只装有红色的水。
请你看哪一瓶水多?还要多少?1.揭示主题:这是我们今天想要学习的新技能。
演讲主题:理解升和毫升II。
新教知识:1。
了解量筒和量杯a.要知道两只瓶子里的水各有多少,可以用量杯和量筒来测量,量杯和量筒的壁上有以毫升为单位的刻度,毫升一般用字母符号ml来表示。
b.观察:量筒和量杯里各有多少水。
老师:量筒里的刻度是每小室1毫升。
现在水的比例是100。
我们说量筒里有100毫升的水。
量杯中的每个小刻度为50毫升。
水的刻度是7。
量杯里有多少毫升的水?2.认识有刻度的容器a、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有带有毫升刻度的容器,比如药瓶和塑料瓶,都可以用来测量毫升液体。
例如,本药瓶中的药液为100ml,该奶瓶中的牛奶为250ml,例如,500ml的水可以放入盐水瓶中。
b.练一练:让学生拿出有刻度的各种瓶子,说说这种瓶子可以装多少毫升的液体。
3.手术实验a.在瓶子里灌进50毫升和100毫升的水,再让学生随意在瓶子里灌水,并相互讨论瓶子里装水多少毫升。
b、请在一个空塑料瓶中倒入500毫升水两次,看看瓶子里有多少水?c、大于毫升的单位是升。
1L=1000ml黑板书写:1L=1000ml4.练习:p3/15.1毫升和1毫升化学聚合a.出示例1:5升=()毫升你怎么认为?因为1升=1000毫升,5升等于1000毫升乘以5是5000毫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应用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应用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围绕“应用”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的加减乘除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长度和面积测量等。
此外,还涉及一些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减乘除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基本数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如加减乘除、时间、长度、面积等,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尺子、时间沙漏、面积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讲解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购物场景,引出加减乘除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详细讲解加减乘除运算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阶段: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加减乘除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2.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计算购物找零、时间计算、长度和面积测量等。
第三阶段:总结与反思1.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加减乘除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使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设计一些加减乘除运算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教育教学实践: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育教学实践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教育教学实践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这个基础上,上海教育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方法。
上海教育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是一套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它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数的应用、几何图形、数据统计、数学思维等六大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这些教学内容既包括教师讲授的课堂内容,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后练习。
从教育观念上来说,上海教育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群体合作。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发言、多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还注重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实用性。
它涵盖了学生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比如数字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等。
同时,教材还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场景,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教学方法也十分灵活多样。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还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绘画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精心设计的课后练习和测试题,帮助学生在学生中检测和巩固所学内容。
总体来说,上海教育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是一套非常优秀的教材和教案。
它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完善的教学计划,还能够适应学生个性的不同需求,具有十分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合理运用上海教育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把教学实践做得更加出色。
数学广场——放苹果-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广场——放苹果-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掌握简单的算术运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法」和「小组合作法」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成简单的算术运算;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规律;3.学生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并在过程中培养竞争意识。
四、教学准备1.苹果模板;2.一份工具包,包括计算器、尺子、圆规、笔、橡皮、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活动准备1.活动介绍:老师向学生介绍活动,告诉他们将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会拿到一些苹果模板,需要将苹果按要求放入不同的盘子里,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2.抽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至少包括两名学生,每个小组拥有一份工具包,并分配到相同数量的苹果模板;3.讲解规则:老师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告诉他们应该如何选择苹果模板,并将苹果放入盘子里;4.介绍积分制度:为了营造竞争氛围,老师将为学生设计积分制度,通过计算小组得分,评出本次活动的胜者。
2. 开始主题活动1.学生按照要求选择苹果模板,并将苹果放入盘子里;2.活动时间为十分钟,十分钟后,学生停下手中的工作,并按照规则计算积分。
3. 总结课堂教学1.活动评价:老师为每个小组评价他们完成活动的表现,并让学生自评其他小组的表现;2.客观评价:老师对每组积分进行客观评价,并宣布得分最高的小组为本次活动的胜者;3.总结教学:老师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将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简单的算术运算,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在小组合作和比赛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四格式
日期: 2013-02-21 执教:XXX日期: 2013-02-22 执教:XXX日期: 2013 -2-25 执教:XXX三巩固练习四小结为什么这里要说树叶的面积大约为?(因为有的多算,有的不算,算出的面积不是准确数)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面积的估测,你们又有什么收获?(不规则的图形我们也能进行计算它们的面积:用厘米的方格去数,当有不满一格的采用:“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的原则去计数。
)练一练估测下面图形的面积小组讨论填写,汇报通过对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学习,引出面积的估测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练习中.锻炼独立计算的能力,检测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优点:1.教学环节做了一些调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先通过数格法,让学生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掌握基本的方法,然后出示“树叶”然后求面积,原来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于是学生对于新方法的探索欲就提高了。
缺点: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教授之后,在作业中出现很多不规则的图形。
这种都不太重视,认为只要教会学生估计的方法就好了,反正结果是近似值。
其实不然,这个内容主要是以方格图作为背景进行估计与计算的,确定一个近似的基本图,通过对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估计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丰富的空间观念日期: 2013-02-27 执教:XXX日期: 2013-2-28 执教:XXX二、探究新知2 课件出示:10dm 4dm5dm师:现在能算了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10*5=50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4×4=16(dm2)刚才小朋友们回答的非常好,老师准备奖励大家,邀请你们到游乐场去玩,好不好?(出示游乐场的课件)穿过这两块草坪,我们来到了游乐场,看有很多的小伙伴!小熊猫乐乐想考考大家,游乐场的草坪是什么形状呢?尺寸,请看!这是游乐场的平面展开图,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它的面积吗?把你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写在练习纸上,看看谁想的办法多?左右同学各口算一题。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学期教学计划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学期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学期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在数与代数领域里,继续教学整数的乘、除法计算,初步教学简单的分数与小数,开始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结合认数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教学观察形状相近的物体,比较它们的视图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突出视图能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与结构;教学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体会图形的变换;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突出对给定的面的大小的测量和估计;在统计与概率领域里,教学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重点放在利用平均数描述、解释一组数据的特征或者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涉及的内容有自然科学、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计量工具的进步与发展、古代的算法等等。
这些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
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教学内容安排方面第一,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知识发生发展的线索,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第二,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小单元的形式交叉安排,一方面有利于不断激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各领域的教学内容相互支持,各种思想方法交叉应用;第三,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尽力保障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3、教材的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4、教材的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试商方法,及商的定位;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米,1吨=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周长-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周长-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道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周长概念及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白板笔;2.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讲授新知1.概念:讲解周长的定义,即图形的边缘长度,用数学符号周长= 边1 + 边2 + 边3 ……。
(通过示意图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概念)2.计算方法:用一个简单的三角形为例,讲解如何计算周长。
(通过实际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3. 练习巩固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状图形,让学生通过计算图形周长进行练习。
教师通过个别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
4. 总结反思通过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总结课程内容,并提供相关练习题目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课堂练习;2.家庭作业:设计并测量一个图形的周长。
七、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讲授、示范、互动、习题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知识点的掌握度。
八、教学效果评价通过练习中的学生表现以及作业,评估学生是否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九、注意事项1.本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强调学生的互动参与和实践操作;2.注意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3.随时帮助学生纠正问题并及时给予提示。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学期教学计划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学期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学期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
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下)教案
第一课时小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乘除法计算教学目标:1、复习用一位数乘和除。
2、复习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彩色铅笔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小朋友,大家已经学习了许多数学本领,有关计算方面的题你会哪些类型的?能举例吗?(多位数加减法、一位数的乘除法、两步计算式题等)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乘除法计算(出示课题)二、复习巩固1、师生共同出题,总结计算方法师:谁来出一道乘法题?(根据学生出的题,集体笔练,个别板演)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问:谁来总结一下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乘起,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题谁来出?这次要求出题的老师说出:你出的题的类型(A被除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 B商中间有0的 C商末尾有0的D被除数最高位不能整除的E有余数的除法)说明: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出学生没有想到的题。
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选择的练习。
核对:说说计算过程师:做除法题你有什么好建议吗?师:老师这里有两道题,你能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吗?567÷7×36 752+48×6小结:在计算的时候先仔细审题,进行同级运算时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不带括号的混合加减题应该先乘除后加减。
2、计算小游戏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个计算小游戏,看课本第2页,要求我们做些什么事?(1、回答问题 2、涂色 3、再看看会得到什么图案)师:你准备怎么做这些事?(1、算一题涂一题 2、算完再涂)师:万一算的答案和书上的不同怎么办?师:猜一猜会得到什么图案?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展示活动成果第二课时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括号先算教学目标:1、知道括号先算。
2、复习带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
3、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括号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小丁丁、小胖他们4人到农场去玩,小兔欢欢给他们出了一道题: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吃了15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给3匹小白马,每匹小白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师:小朋友,这道题你会解答吗?师: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是分步列式的:48-15=33(千克)33÷3=11(千克)谁能把他的算法写成一个式子?出示:(48-15)÷3 48-15÷3师:现在有两种意见,你同意哪个?为什么?小结:48-15要先算,所以应该加上小括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1乘除法计算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口算、推算、巧算、笔算、估算等方法的融合渗透中复习用一位数乘与除、两步计算式题。
2. 能力目标:提高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计算正确率。
3. 情感目标:养成整体观题、仔细审题、自检结果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严谨态度。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 出示题目要求:计算下面的问题,并将答案所在的格子涂成与问题相同的颜色,你得到了什么图案?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二、展开研究1. 观察分类:(1)整体观察课本2页,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哪些内容?能不能分分类?(2)同桌讨论,获得分类:“用一位数乘与除”和“两步计算式题”。
2. 策略选择:(1)你准备怎样来计算这些题?(选择几题,同桌讨论)(2)结合题目交流策略。
(学生根据题目特点以及自身情况选择方法)如:420÷6 口算或推算76×8 口算或笔算936÷3 口算47+213×3 先乘后加,可以口算、笔算或者巧算结合(3)小结:计算式题时,我们要能够将口算、笔算、推算、巧算综合运用,针对具体题目,要全面审题,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对于结果,也要能适时利用估算及时发现明显的错误。
3. 计算:(1)独立完成下列式题:4×327 809÷4 288÷6×7 47+213×3(2)交流反馈,分析错误:如:4×327=1208 进位错误(通过估算可以发现,4个27不可能是8)809÷4=22……1 商中间漏0(通过估算可发现商不可能是两位数;通过验算也可以发现答案是错误的)288÷6×7= 288÷42= 6……36 运算顺序错误47+213×3=260×3=780 运算顺序错误(3)小结:两步计算式题,要把握好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要养成及时反思答案的习惯,灵活运用估算、验算加以判断。
(4)完成余下式题,涂色自检、订正。
三、练习提高1.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2. 计算下面三组式题,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算?A:349+278+251 475+25+464B:211-59-11 856-56-41C:189+46-74 189+46-89(1)独立计算,同桌交流(2)反馈交流:A组中,同样是连加,为什么左边一题要改变运算顺序来做,而右边一题没有?B组、C组你们又是选择了怎样的计算方法呢,怎样想的?1.2括号先算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知道括号先算。
(2)复习带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
(3)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括号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感悟、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数学化的能力。
3. 情感目标: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括号先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括号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口算36-36÷9= 29+2×3= 100-41+6= 42÷2+40=(36-36)÷9= (29+2)×3= 100-(41+6)= 42÷(2+40)=(1)校对。
(2)发现什么?生:上下两题的数一样,但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生:下面的题目添了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生:······(3)小结:①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有括号的要先算。
2. 揭示课题:括号先算(二)探究1. 出示: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吃了15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给3匹小白马,每匹小白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1)审题。
(2)怎样列式?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①48-15=33(千克)先算出什么?(剩下草料的千克数)33÷3=11(千克)再算出什么?(每匹小白马吃到草料的千克数)1515②(48-15=33÷3=11(千克)③学生可能出现48-15÷3引导思考:为什么要添小括号?生:因为要先算出剩下的草料,所以要添括号。
生:如果不填括号,就要先算15÷3,就不对了。
生:······小结:要算出每匹小白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先要算出了剩下草料的千克数,48-15是要先算的,所以应该加上小括号。
2. 试一试草地上原来有3匹小白马,又来了5匹小白马,如果有48千克的草料平均分给它们,每匹小白马能吃到多少千克草料?①独立练习。
鼓励用综合算式列式。
②校对讲评。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先算出一共有几匹小白马,再算每匹小白马吃到的草料数。
48÷(3+5)=48÷8=6(千克)答:每匹小白马吃到6千克草料。
小结:小括号里的总是先算。
它能改变运算顺序,太重要了。
3. 选择(1)三年1班做了42件玩具,送给托儿所16件,剩下的平均分给2个幼儿班,每班分到多少件?正确的列式是()A、(42-16)÷2B、42-16÷2(2)一本连环画看了45页,还有25页没有看。
一本童话集的页数是一本连环画的3倍。
这本童话集有多少页?正确的列式是()A、45+25×3 B、(45+25)×3手势表示,说说道理。
4. 练一练:(1)一本故事书106页,小李看了50页后,平均每天看8页。
还要几天看完?(2)水果店运来80筐水果,里面有55筐是桔子。
其余的是香蕉。
桔子比香蕉多多少筐?幼儿园小朋友分糖果。
有硬糖180粒,软糖120粒,平均分给30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粒?1)独立练习。
鼓励用综合算式列式。
2)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针对学生错误具体评析。
题可能出现的情况:a、(180+120)÷30b、180÷30=6(粒)c、180÷30+180÷30=300÷30 120÷30=4(粒) =6+4=10(粒) 6+4=10(粒) =10(粒)讲评:①每种方法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②b和c的想法是一样的。
(三)综合练习夺星擂台赛。
每做对一题得到相应的星数。
☆递等式计算。
497÷(26-19)(248+56)÷8 345÷(27÷9)☆☆列式计算。
1. 张老师拿来32朵花,拿去其中的8朵,剩下的分给4个小朋友。
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朵?2. 邮递员一天送了140封信,其中20封是挂号信,其余的是平信。
这位邮递员送的平信是挂号信的多少倍?☆☆☆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括号,使算式成立。
1. 28+72÷5=202. 6×12-10=2×4+43. 64÷2×4=80-53+19 (四)总结交流这节课的学习体会。
1.3树叶的面积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2.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估测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目标:激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与同学交流探讨,分享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用一个标准的方格(面积单位)来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判断哪些格子“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
教学准备:课件、透明厘米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比较引入出示课件:上海的秋天师:秋天一到,上海的许多树的树叶飘落了,今天我们数学课也来研究这树叶。
研究树叶的什么呢?——板书:树叶的面积师:先指一指树叶的面积是哪一部分?(拿出事先准备的树叶摸一摸,指一指)师:求这片树叶的面积,你们发现与上学期学习图形的面积时有什么不同?(上学期所学的平面图形是规则的图形。
有的能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像长方形、正方形。
有的能通过用方格数出来。
这片树叶的周围是凹凸不平的。
)师:(课件出示:一片树叶)它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面积如何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的内容。
[通过让学生比较,不仅再现上学期求平面图形面积时的方法,而且发现今天所学图形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1. 师:这一片树叶的面积有多大?每一个同学积极思考、大胆猜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
(可以用厘米透明方格纸来计数……)全班讨论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师:还是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方格进行计数。
(课件演示:在树叶上摆放透明的厘米方格纸),发现出现了一些什么情况?(树叶有的在透明的厘米方格纸中,出现了满格、半格,还出现了大于半格和小于半格的情况。
)师:观察得真仔细!(课件出示)先来数一下整格的:31格。
余下的怎么办?(可以把少的与多的拼在一起算一格;可以……,请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不算。
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有的多算了,有的不算,抵消后就相差不多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吧!(拿出教师事先准备的纸:树叶图)出示表格:小组讨论填写,汇报。
师:为什么这里要说树叶的面积大约为?(因为有的多算,有的不算,算出的面积不是准确数)2. 师:每个小组中的树叶的面积又是多大?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计算并把记录填表。
3.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树叶的面积,你们又有什么收获?(不规则的图形我们也能进行计算它们的面积:用厘米的方格去数,当有不满一格的采用:“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的原则去计数。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估测活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在学到估测的方法的同时,分享用估测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练一练1. 师:这是什么?出示:一张画有白玉兰花的平面纸。
师:我们上海的市花,它有多大?学生用今天的方法算一算并汇报。
2. 师: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什么可以用今天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教师可适当地提示:学校活动的吉祥物、学生出生时“脚印”、“手印”)师:这里就有一张我校读书节的吉祥物海豚“慧慧”的图,它有多大?小组计数,汇报。
3. 师:回家后再用今天的方法来计数。
[从“市花”、“吉祥物”到“脚印”。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平面图形面积的进行计数,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一般方法。
]四、总结师:今天的收获如何?1.4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面积单位dm2,建立1dm2的直观表象,知道它的写法。
2. 能力目标:知道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