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劳动力需求
第四章劳动时间
一、劳动时间的概念1、基本概念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在劳动时间内,劳动者支出劳动力,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在劳动时间外,劳动者恢复和再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
2、劳动时间的分类我们前面在讲个人劳动供给的选择时,讲到劳动时间是由劳动的供给者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前提下进行选择的,而企业则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进行劳动力需求的决策。
对于企业而言,通常你雇用若干个劳动力带来的收益应该是“人员*单位时间产出”,所以按道理来讲,企业只需要关心“人员*单位时间产出”,而无需考虑雇佣的人数和劳动时间。
而对于劳动力供给一方来说,同样,其可获得的总收益应该是“时间*单位收益”,也就是说劳动者也只需要关注自己劳动的总投入量,而无需关注劳动时间的分布。
但实际情况呢,对于企业而言,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进行分工协作、集体作业,如果让劳动者自由选择劳动时间就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甚至是工作无法完成;而对于劳动者而言,如果受雇于某个企业,他们就必须支付和劳动时间长度无关的准固定成本。
例如,需要花费上下班时间、支付上下班费用,因此,不工作一定量时间,就很不划算。
所以说,不管是对于企业来讲,还是对于劳动者来讲,通常都需要有一个劳动时间的下限。
而关于劳动时间的上限,这不仅由劳动时间的延长所带来的疲劳程度增加导致劳动者对休息的需求上升决定,同时,如果劳动者疲劳度增加,工作效率会下降,企业利润必然减少。
因此,不管是从劳动者的角度看,还是从企业的角度看,合理、固定的劳动时间都是必要的。
1、制度劳动时间:企业制度规定的符合法律要求的劳动时间。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国务院规定,40小时每周从97年5月1日开始)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第一章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4、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长期: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
5、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图1-1)劳动力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π=R-C=QP-(L w+K r)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4-2):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都先增后减/AP与MP的交点是AP的最大值/MP=0,总产量最大)8、假设企业的产量X增加,价格P不变(完全竞争),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盈亏平衡点)。
9、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当边际收入MR=MC边际成本时,产量X*,获得最大利润。
10、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
1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
12、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L*W=L1W1+L2W2+…。
13、在长期劳动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
14、等产量曲线: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
15、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效应。
(w↑,等产,劳动L1-L2被资本K2-K1取代,等产量曲线曲率越小,替代的可能性加大)。
劳动力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劳动经济学课件)
E CG
K2
A
K3
B
F X=X0
H X=X1
0
L2 L2
L
D
工资率上升使产量减少的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
一是:供给曲线移动的幅度 二是:需求曲线的斜率 三是:由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等产量线移动的幅度
P
S1
S0
D
0
Q
工资率上升对产量的影响
替代效应:指在产出保持不变的 前提下,劳动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 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例如,当工 资率上升时,资本的价格相对来说就 要下降,从而影响劳动力的需求
马哲第四章二、三节
真题练习
12年单选——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 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 ‚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 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 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 C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真题练习
08年单选——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 增值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D ) •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真题练习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 基础的经济制度。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货币流通公式:W—G—W( 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资本流通公式:G —W —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
资本总公式及矛盾 资本总公式:G —W—G` 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形式:A.流动
B.潜在
C.停滞
社会主义失业及治理:
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教育、计划生育等。
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作用: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 手中,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我国把男60岁,女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3.劳动力资源:指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4.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量,还应考虑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
劳动力资源还可有潜在和现实之分;5.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劳动力资源较广泛,而社会劳动力的范围较窄。
6.劳动力需求:指一个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7.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8.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而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C、工资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F、社会保障制度;G、宏观经济状况;H、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2000年在世界各国中,如果从高至低排列,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排第9位。
3.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4.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A、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构成,其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3.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4.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5.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6.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7.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地使用劳动第二章劳动力供给8 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9主体均衡——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10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11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12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13均衡——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即达到了均衡状态。
1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5U-V 分析——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16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市场环境的假设:分析劳动力需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市场状况..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相同的质量..但事实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5、劳动力需求弹性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五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6、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之中..派生需求的概念及其法则最初由马歇尔创立;现人们称之为“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法则表示;其它因素不变时: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7、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1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从长期看;各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的可能性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也越大..要素之间替代的难易程度受技术经济、制度方面因素的影响..2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工资水平的上涨会导致产品成本升高;提高产品价格将会带来产品需求的减少;近而导致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下降..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具有重要影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力的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微型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深入理解需把握的几个要点:1个体决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分析;是建立在对劳动者个体的经济决策分析基础之上的..2个体意愿劳动力供给的量与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供给者主观意愿的影响..3时间要素劳动力供给的总和不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还包括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强度..2、劳动力供给假设: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需要做出下列几个方面的假设: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该假设变为劳动者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2市场环境的假设..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哪些答: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他因素..4、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5、劳动力参与率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6、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关系:边际效用=总效用的改变量/商品消费量的改变量总效用曲线:总效用随消费量的增加而以递减的速度增加;达到消费饱和点时;总效用不再增加;曲线为水平状..边际效用曲线:随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7、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它表明在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带给主体的效用都一样;均使它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选择顺序在前..特征: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和内部劳动力市场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范围;古典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1局部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态;而不受其它商品价格与供求的影响..局部分析法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2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拉尔..2、非均衡概念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并非像传统理论那样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制;有时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是非均衡的;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理想的供给不等于有效的需求;理想的需求也不总等于有效的供给..3、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1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收敛型蛛网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条件下;工资率波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大;无法恢复均衡..3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当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时;工资和就业量在同一波动程度上变动起来的工资率和终点的工资率在同一点上重合;形成一个循环..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等于总的边际产品价值;社会可获得最大的产出水平及劳动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以使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3实现充分就业..5、使劳动力供求的结合发生障碍或扭曲的因素1信息不足2过度选择3制度和政策因素..6、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1自愿失业: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着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如最低工资法;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总这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力者失业的现象..2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它不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情形下发生的失业..7、U—V分析U—V分析是从失业unemployment与职业空位vacancies;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8、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答:1员工一般享有较多的在职培训;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大;从而引起企业用人政策的变化;即企业不轻易解雇员工..内部劳动力市场能有效地保护企业的人力资本;对员工的情绪和企业的凝聚力有稳定的作用..2现在劳动力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企业在调整劳动投入量时;不是任意辞退劳动者而是适当发挥内部劳动市场的机能..内部选用高级空缺职位的人才有利于激励员工..3监于社会制度的竞争压力;西方国家政府鼓励企业采取有利于员工的内部劳动力市场..9、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规则1人事、劳动管理上的规则..2工资、劳动报酬管理上的规则..3教育、培训的规则..4劳动关系的规则..第四章劳动时间1、劳动时间的功能1计量功能2指示功能3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4人际交往功能2、制度劳动时间企业的工作;或多或少需要共同工作..所以企业不可能任由每个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安排劳动时间;劳动者应该根据企业规定的劳动时间进行工作..3、超时工作超时工作是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继续劳动..超时工作与制度劳动时间内的工作相比;要给付较高的劳动报酬..4、兼职工作兼职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超时工作..二者区别在于;超时工作是在第一职业的制度工作时间之外;在同一地点为同一雇主提供额外的劳动;而兼职工作则是指在第一职业之外寻找其他的工作..5、非全日制就业模式的特征:1经济性因素在决定非全日制就业态势方面起主导性作用..2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多;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少..6、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1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2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3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节约能源;4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5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6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1、何谓生命周期近几十年来其变化趋势如何生命周期是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因此也可以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们的平均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在延后;平均寿命在延长;生命周期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与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平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人们的可支配时间;也延长了许多人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时间..2、就业与就学决策:在生命周期中;人们首先面对的重要选择是就学还是就业..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在人们对教育的支付能力提高的同时;教育能够吸纳更多的求学者;再加上人们对教育、知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等方面认识的发展;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了向后推移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通过不同年龄组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和大学入学率的变化显示出来..即是进入社会参加就业;还是继续读书多学知识的决定层面..3、婚姻的经济性决策总体上来说;婚姻是不能依当事人个人意愿来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大家庭主义的观念逐渐淡漠;婚姻的决策逐渐成为当事人个人的事情..对个人而言;婚姻有许多经济意义..首先;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规模效用..其次;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婚姻形成的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很容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姻所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婚姻还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在婚姻中存在着掌握对方信息不完全或判断失误的情况;从而会在心理、和财产支付上给当事人造成很大成本..人们会根据婚姻的成本的大小来规避..第八章就业与失业1、就业的含义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实现就业需符合以下条件:1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2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3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衡量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就业人数比率:就业人数比率=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2、充分就业的内涵1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始于就业、利息和货币流通一书..凯恩斯把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2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一种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状态;另一种是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失业率为零;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3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在现实中;有些人用某一具体就业水平指标来描述充分就业..4从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即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就业的人均能就业的状态..1、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我国的失业调查统计中;失业人员是指在规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1登记失业人员:失业人员中以到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称为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2_调查失业人员:由于不少失业人员并不去劳动部门进行登记;而登记为失业人员中又有不少通过各种形式就业;登记失业已不能反映我国城镇劳动力失业状况;而应该对失业率进行抽样调查..5、自然失业率的界定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即在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6、如何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答:与以下因素有关: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中不同的人口统计组别对失业率有不同的影响..失业率较高的组别在劳动力中占很大份额;自然失业率就会上升..而二战后;妇女和青少年劳动者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他们不断地变换工作;从而使失业率不断上升..2工资刚性程度增强..刚性工资往往阻碍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实现;从而提高了自然失业率..工资刚性一方面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有关;工会的工资谈判也会对其影响..3失业保险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向失业者提供不同标准的失业救济金..一方面不利于人们积极地寻找新工作;另一方面延长了失业者搜寻工作的过程;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4结构性失业增加..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新兴行业对新技能人才需求增加;传统劳动力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其需要;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将大量的失业者培训为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7、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的重要意义1就业和失业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经济规模扩张;就业增加..经济衰退;就业萎缩;造成失业率的波动..2就业和失业状况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A、从经济增长角度讲;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B、从资源配置角度讲..“奥肯法则”反映出失业与国民经济效率损失之间的关系..3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A、失业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蒙受损失..B、失业者将承担极大的心理负担..8、影响就业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来自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三个方面..概括起来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1人口因素..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人口是决定劳动力供给量的决定性因素..人口数量和素质直接决定着就业水平..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就业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3制度因素..经济体制、劳动制度对就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4心理因素..实际上就是就业意识;如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等;它直接指导着人们的就业行为..9、法国经济学家1803年发表着作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了着名的“市场法则概论”..萨伊的就业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1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迅速地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是不正常的;因此失业不是内在的..3萨伊法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10、凯恩斯理论从总体来说;是把失业归结为“总需求不足”..他认为;在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三条心理规律的作用下;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将失业分为三种: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1认为有非自愿失业..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11、凯恩斯的解决对策: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构成了凯恩斯主义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因此他提出了医治需求不足、达到充分就业的解决对策..1掘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职能;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放弃节约原则;鼓励消费3应该采取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主要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投资..4.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对付经济危机;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12、、菲利浦斯曲线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浦斯绘制出一条表示失业率和工资变动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表示失业率和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称做菲利浦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在失业率高时;相应的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而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的变动率较大..曲线表明;失业减少;工资增长就快;失业增加;工资增长就慢..13、配第—克拉克定理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克拉克研究得出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关系的演变规律..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三产业将增加..14、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的特点:1我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符..2我国就业结构现状仍然比较落后..3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就业结构受到许多非客观因素的调整;不意识地调整就业结构就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能动力量..。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精编
第一章第一节劳动力需求劳动力: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活动人口:指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
劳动适龄人口: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
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他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平均质量的乘积。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的分类(一)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二)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1、生产技术的假设。
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
2、组织目标的假设。
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3、市场环境的假设。
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
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技术、时间长短、企业目标、社会制度安排第二节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完全竞争厂商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VMP(边际产品价值)=W(边际成本:工资)卖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完全竞争者。
卖方垄断厂商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MRP(边际产品收益)=W(要素价格:工资)买方垄断: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垄断者,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完全竞争者。
买方垄断厂商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VMP=MFC(边际要素成本)第三节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影响效应:一个是工资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第四节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指工资率变化一个单位时,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程度。
第四章_2劳动力成为商品
=100%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在当代的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 资本雇佣劳动,占有剩余价值(利润),反映了资产 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即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 值(利润)被资本所有者无偿占有,并不断用于积累,结 果资本所有者越来越富有,劳动者只拿工资不占有剩余价 值,没有积累就没有财产,只能是无产者,因此,在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下,必然存在一个少数的资本家阶级与多数 的无产阶级的不平等的对立,这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 调整资本家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的办法: 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剥夺剥夺者”;二是资本家阶级拿 出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润)分给劳动者。
的活动。
一般 商品 生产 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商品价值的形成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 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 劳动结束后的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例题
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 4小时
劳动力价值 40元 生产资料 布2米
劳动力或劳动适龄人口:
年龄处于适合参加劳动的阶段,作为 生产者统计的人口。 人口学一般以16岁-64岁期间的人口 为劳动适龄人口。中国一般规定男子16 岁-60岁期间、女子16岁-55岁期间的人 口为劳动适龄人口。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联 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 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 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 人口老龄化国家。 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 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 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 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 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 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 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 口老龄化国家。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劳动力:1、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平均素质的乘积。
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1、劳动力需要是派生性需求。
2、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3、劳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的假设:1、生产技术假设。
2、组织目标的假设。
3、市场环境的假设。
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边际生产力递减速规律:在短期,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惟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当把可变的劳动调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五种状态:1、弹性等于零,此时为完全无弹性需求。
2、弹性小于1,无弹性。
3、弹性等于1,为单位弹性。
4、弹性大于1,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
5、弹性无穷大。
称之为完全有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一的决定要素:1要素替代: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
2、产品需求: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劳动力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所以工资的变动对就业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工资变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1、希克斯技术进步。
2、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
3、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上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办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年龄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100%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宏观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史蒂芬威廉森004.pdf_英中
消费者与企业行为:工作-休闲
决策和利润最大化
教学目标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方法强调这样一个概念,即整个经济事件是个人决策的结果。人们工作是为了买得起市场商品。另一方面,人们通常更喜欢少工作而不是多工作。尽管大众媒体上的讨论经常提到消费是经济的驱动力,但除非人们愿意工作,否则经济无法生产。因此,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决策是选择是否工作以及工作多少。生产和工作意愿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
1.股息和税收的变化:纯收入效应2。实际工资的变化:收入和替代效应
A.生产函数
1.常数返回到刻度2。单调性3。没落的MPN 4。衰落的MPK
5.首都和MPN的变化。全要素效率
第四章消费者和企业行为:工作-休闲决策和利润最大化29
教科书问题解决方案
B.利润极大化
1.利润=总收入-总可变成本2。劳动的边际产品=实际工资3。劳动力需求
2.U=al+bc
(a)为了指定一条无差异曲线,我们将效用常数保持在u。下一步以下列形式重新排列:
C= - l
因此,无差异曲线与斜率a/b成线性关系,斜率a/b代表边际替代率。根据是a/b>w还是a/b<w,主要有两种情况。左下图的顶部面板显示了a/b<w。在这种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比预算线更平坦,消费者选择点A,在该点l = 0且C=wh+π-T。右图显示了a/b>w,在这种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比预算线更陡,消费者选择B点,在该点l=h和C=π-T。在巧合的情况下,可达到的最高无差异曲线与无差异曲线一致,消费者对所有可能的休闲和工作时间漠不关心。
10.代理公司寻求利润最大化。
30威廉姆森宏观经济学,第三版
11.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保持资本数量不变,每个工人获得的固定资本份额会减少,每个工人的边际生产率也会降低。
[劳动经济学4-6章,练习题]
[劳动经济学4-6章,练习题]第四章:劳动力需求弹性一、单选题1、产品需求往往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说明了劳动力需求具有()的性质A、派生需求B、市场需求C、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2、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关系称为()A、生产函数B、生产可能性曲线C、总成本线D、平均成本曲线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D.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4、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B.土地C.技术D.管理5、党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时,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A.大于B.等于 C.小与 D.大于等于6、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A.陡峭B.平缓C.高D.低7、如果资本和劳动总互补,那么资本成本的提高将()A、增加劳动供给并促使工资下降B、减少劳动需求并促使工资下降C、增加劳动需求并促使工资上升D、劳动需求增加还是下降取决于替代效应大还是产出效应大8、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A.平均成本最低B.总收益最大 C.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D.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9、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D.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1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 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 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 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11、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A.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B.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 C.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D.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12、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A.规模效应B.收入效应C.替代效应D.外在化效应13、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 A.规模效应和收入效应 B.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和边际效应14、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15、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绝对值较大时,若工资率提高,该类劳动的工资总额()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二、多选题1、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劳动经济法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 研究方法
•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 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 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 定义: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 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 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 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 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 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
•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商品和劳务的供给 生产要素收入
居民户
生产要素供给 货币支出
企业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 定义: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 (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
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 (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 广义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
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 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 • 狭义的劳动力: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 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是广义劳动 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 置的有效途径。
(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 充分就业
第一章 导论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第
家章 与
九
知 识
章
员 工
就
的 薪
业
酬
第 第第
十 十十
章 失 业
一二 章章 劳社 动会
与
工
激
关保
资
励
系障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人的劳动与人 力资源
一、人的劳动概述
(一)劳动是人的本质
⒈劳动(Labor)创造了人
对人起源的研究是19世纪的重点课题 达尔文——《物种起源》 1859年;
《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1871年 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1868年 海克尔——《自然创造史》 1868年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
(一)我国古代的劳动经济思想与劳动管理
1.我国古代学者的劳动经济思想 2.我国古代的劳动管理
(二)民国时期一些学者对劳动经济问题的研究 (三)建国后我国劳动经济学发展状况
1.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劳动经济学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 劳动科学体系
劳动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范畴,几乎是各门社会学 科都应涉及的,因此,劳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对劳动理论研究分别融合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 等学科之中。
(二)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构成理论大厦的砖 瓦,是对社会现实加以定义的最小单位,也是理论的浓 缩。
(三)现象范围。“现象范围”指的是某种研究所确 认的最重要的社会现象。现象范围是一门学科或一门学 科内的某一领域的研究有别于他种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
(四)特定理论。“特定理论”是区别其它学科 的不同理论。
➢物质劳动、精神劳动
按其繁重程度
➢重劳动、轻劳动 按其复杂程度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 按劳动者熟练程度
劳动与就业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概述一、劳动:指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名词)首先: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其次: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第三,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劳动;最后,劳动不仅改变了劳动对象,同时在劳动中也改变了人本身及其人类的社会状况。
(了解)二、劳动的分类:(多选)(1)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经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4)技术性劳动与非技术性劳动(劳动在技术上的复杂程度不同)注意后面两个的区别,容易考单选题三、劳动的特征: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3.劳动的创造性(简答)劳动方式: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劳动者)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一、劳动者行为与劳动行为的区别:(多选)(1)首先,劳动者行为不等于劳动行为(2)劳动者行为指劳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劳动行为和非劳动行为。
(3)劳动行为指劳动者改造自然、实现其物质能量转换的具体过程。
是劳动者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劳动者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
二、劳动行为具有系统性:包含动机系统、(包括需要,冬动机、目标三个因素)行动系统、(包括劳动计划、劳动准备、劳动实施、劳动行为)结果系统、(劳动结果、影响)制约系统(微观社会环境、宏观社会环境)(多选)三、劳动行为的类型:(简选)(1)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就是将完整的劳动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岗位,使不同的劳动者固定地承担不同岗位的劳动职位。
(分工形式): 1.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2.按对象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3.按劳动者技术水平高低原则进行分工(2)劳动协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者或劳动群体,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而在行为上相互配合的行为方式(3)劳动竞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力不相上下的劳动者或劳动群体为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发生的行为方式。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
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1. 静态均衡分析
左图中,横轴为就业量, 纵轴为工资率。 当W=We时,劳动力市 场为均衡状态,We为 均衡工资,Le为均衡就 业量。
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1. 静态均衡分析
若劳动力需求曲线不 变,劳动力供给曲线 右移,均衡工资率下 降,均衡就业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 均衡工资率提高,均 衡就业量减少。
资率的影响,还会受到产品市场需求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除受工资率影响外,还会受到人的主观偏 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三、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
劳动力市场上的非均衡因素
自愿性失业与非自愿性失业 自愿失业: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 给大于需求而造成的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非自愿性失业:由于产品需求下降使厂商销售发生 困难,对劳动供给的数量产生限制情形下发生的失 业。
三、劳动力流动模型
拉尼斯-费景汉劳动力流动模型
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改进,是一种从动态角度研究农业 和工业均衡增长的二元结构理论。 他们指出了刘易斯模型的两个缺陷: (1)没有足够重视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中的作用; (2)没有注意到农业由于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剩余产 品应该是农业中的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
供给、需求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1. 静态均衡分析
a图中,需求收缩形成的力量占优势,均衡工资下降;b图 中供给收缩形成的力量占优势,均衡工资提高。
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Fra bibliotek2. 动态均衡分析
在静态均衡分析中,均衡状态的调整可以瞬时完成,并 未考虑时间因素。而现实中,劳动力供求数量的调整存 在“滞后期”,并涉及预期问题。 对此,提出以下假设: 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t期,执行或实现劳 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t+1期; 本期的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进一步的阅读】
• • • • 1、关于劳动力需求的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可以阅读 Hamermesh, D. Labor Deman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2、关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及其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可以阅读蔡昉、 都阳、王美艳,《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转型与发育》,商务印书馆, 2005。 3、如果需要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及时信息,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公 布一些及时的调查结果,可以登陆。 4、关于长期劳动力需求的理论,可以阅读Orley Ashenfelter and R. Layard, ed.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Vol. 1, the Demand for Labor in the Long Run, North-Holland Press, 1986.
•
派生需求(又称“引致需求”)是相对于直接 需求而言的。在讨论产品市场时,消费者对各 种商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但当我们考察生 产要素市场时,会发现普通的消费者并不直接 消费生产要素。因此,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 于消费者对于产品存在需求派生而来的。劳动 力就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对劳动力 的需求也是派生需求。
• 2、等成本线
•
图 等成本线
• 3、成本最小与长期劳动需求
•
图 成本最小化与长期劳动需求
MPE / MPk w / r
4.2.3长期和短期的劳动力需求曲 线
•
图 企业的长期和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4.2.4规模效应与替代效应
•
图 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由于长期来看工资率都是上涨的,LA到LB是规模效应, 规模下降。工资率提高,企业在尚未调整资本构成之时成本上 升。短期来看只能先调整产量。
4.1.2边际产品和边际收入
• 平均产品是指某种要素投入所对应的产出水平。 因此,G企业通过投入了数量为E的有效劳动获 得了数量为q的产出,其劳动的平均产品可以表 示为:
q APE E
•
E 是劳动投入发生的变化, q
是劳动投入变化 所引起的产出变化,而我们用下式的右边部 分表示在资本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 MP 投入引起的产出变化, E被称为劳动的边际产 品。
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比长期更陡峭。
4.3劳动力需求弹性
• 在劳动经济学的文献中关于就业需求,通常用几 种弹性来描述。例如,在反映宏观经济增长所产 生的就业需求时,使用就业相对于收入(GDP) 的弹性;在讨论就业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时,使用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弹性,在讨论劳动力 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的关系时,使用 替代弹性。以下将分别介绍这几种弹性。
0
• •
ESR E(w, p, K 0 )
4.2.2企业的长期雇用决策
• 1、等产量线
•
图 企业的等产量线
• • • •
等产量线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更高的等产量线表示更高的产出水平。 其次,等产量线向下倾斜,具有负的斜率。 第三,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C wE rK
=》
K C / R (w / r ) E
等产量线从A到B就是规模效应,产量减少了,在资本量不 变的时候,劳动自然减少。
LB到LC是替代效应,购买设备减少操作人员。
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作用会使劳动雇佣量从LA降到LC。 A’到C’就是推导出来的产期劳动曲线。
当工资率下降时,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见P103
短期由于规模效应,劳动需求量从A点挪动到B 点,长期由于替代效应,使劳动需求从A点变动到C 点。连接AB就是短期的劳动需求曲线,连接AC就 是长期劳动需求曲线。
4.3.2需求自身弹性
•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弹性也称为需求工资弹性,指 的是工资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化 的百分比,也可以下面的表达式来描述。
% E % w % • 在该公式里, 表示需求的自身弹性, 表示百 分比的变化。
图 同一 曲线 上的 不同 点弹 性有 差别
• •
• 【术语和概念】
• 派生需求 生产函数 劳动的边际产品 劳 动的边际收入 劳动边际成本 等产量线等 成本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 就业相对于GDP 的弹性 需求弹性 替代弹性 规模效应和 替代效应
• 【思考题】 • 1、为什么说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派生需求?它和 对产品的需求有什么差异? • 2、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是如何形成的? • 3、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函数主要受哪些因素 的影响? • 4、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和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 • 5、请解释工资变动所导致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 应的含义。
4.3.1劳动力需求的GDP弹性
• 劳动力需求的GDP弹性反映了GDP增长带来就 业机会的多少,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指标的变化观 察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是否同步。
•
•
•
•
如果仅仅通过就业相对于GDP的弹性来反映劳动力市场上 的需求情况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就业相对于GDP的弹性是一个反映结果的指标,即 当年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当我们需要进一步 认识劳动力市场规律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知道是什么机制导 致了这样的结果。 其次,就业相对于GDP的弹性是一个高度加总的结果,我 们知道经济的结构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经济部门不断创 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往往具有比较高的就业弹性,而有的经 济部门则会逐渐释放出劳动力,就业弹性相对较小;而且, 资本密集型的部门单位GDP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低。这些情 况通过就业相对于GDP的弹性都无从反映。 第三,劳动力市场上企业的就业需求对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反 应,是劳动力市场上调整机制的核心,但就业相对于GDP 的弹性无从反映这种机制。所以,要充分认识劳动力市场上 需求变化的性质,我们还需要借助于另外几个弹性。
% ( K / E ) % ( w / r )
• 【本章要点】
• • 1、劳动力的需求是派生需求企,业是创造劳动力需求的最重要的单 位。因此,考察劳动力需求需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行为。 2、期内,企业只需要考虑资本存量、产品价格和工资水平对雇用的 影响,因此,当企业雇用劳动的边际收益等于其付出的边际成本时, 企业实现了最优的雇佣决策;在长期,企业需要考虑资本价格、产 品价格和工资的变动,因此,当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 比时,企业确定其资本和劳动的使用比例,即雇佣劳动的数量。 3、般来说,企业在长期可以更灵活根据劳动力需求来调整雇用数量, 因此,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较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更平缓。 4、动经济学家常常使用劳动力需求弹性来反映企业对价格变化反应 的敏感程度。需求自身弹性反映企业劳动力需求数量对工资变化的 灵敏程度,替代弹性则是反映资本和劳动之间相互替代的程度。
• 按照上面生产函数,从事生产的企业而言,其利 润函数 就是他们的产品收入减去使用的要素成 本,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表达式来表示:
pq wE rK
• 将生产函数方程代入利润函数,可以进一步得到 下面的表达式:
pf ( E, K ) wE rK
4.2.1企业的短期雇用决策
C
————————————
————————
4.3.3替代弹性
图 资本与劳动的完全替代和完全互补
•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表达式反映资本 和劳动之间相互替代的程度:
q MG企业的劳动边际价值, MPE 它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 乘以产出品的 价格 。 p
VMPE p MPE
4.1.3边际成本
• 具体到劳动力要素,企业多雇佣一个单位 劳动的边际成本,就是它为这个工人支付 的工资率(w)。
4.1.4利润最大化
• 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处于以下的状态:劳动 力的边际收入等于劳动力的边际成本。
VMPE w
• 上式表明,当企业雇佣一个工人所带来的边际产 值等于企业付出的成本时,企业达到最佳雇佣规 模,这就是企业的短期劳动需求。
•
图 企业在短期的劳动力需求决定
•
•
企业在考虑使用多少劳动力时,影响企业决策 的因素包括:现有的资本存量、劳动力市场工 资水平、企业产品所能销售的价格。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表达式来阐述企业短期的劳 动需求函数,其中E SR 是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p w 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 是企业生产的产 K 品价格, 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本存量:
第4章劳动力需求
• 在本章,我们将主要从企业的层面了解就 业岗位的产生过程。首先,我们介绍劳动 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需求的派生性; 然后,将着重考察劳动力需求在短期和长 期的决定,以及二者的差异;本章的第三 节介绍需求弹性。
4.1对劳动力的派生需求
正是成千上万的企业不断扩大经济活动, 才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从而导 致总体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对劳 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4.1.1生产函数
• K是所需要投入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和其他 物质投入品的加总存量,而E则是指企业的雇员 投入的有效劳动时间。所有的投入都是为了生产 产品,我们用q来表示企业的产出。由于投入品 和产出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技术关系,可以一般 性地将这种技术关系通过以下的函数形式表达:
q f ( E,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