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感觉

合集下载

鹤城名师宣学堂第七讲学习心得

鹤城名师宣学堂第七讲学习心得

鹤城名师宣学堂第七讲学习心得前些天,有幸到xx国际学校听了一场王教授的精彩讲座,我感觉自己收获颇多。

首先谈谈关注学生。

这一问题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整体表现得尤为注重。

七八岁年龄,正是快乐说道爱笑快乐整体表现的小孩儿,上课时总想使老师检查自己的作业或挑自己提问等等。

特别就是一些调皮的男孩儿,貌似心狠手辣不已,实则想要引发老师的特别注意,也许就是我们忽略了他。

王教授谈到课堂上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实际也是我们课改理念的一条。

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关注到孩子的每一节课,关注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这是一个漫长又值得期待的过程。

我们班里有个个子低低的大女孩儿,刚接班人时,我时常看见她听课愁眉苦脸的样子,被迫辞职又开开心心的。

介绍获知,她的学习成绩极差,数学多次得“个位数”,重新认识的字也不多,语文课本显然念不下来。

这称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了。

怎么办?就可以就是想要办法唤起她对自学的兴趣了。

课上我有意无意至她身边的次数多了出来,数学上像是排序之类的题目,她虽快了一些也就是能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

我找寻着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去高度关注她,引导她,使她深感温暖,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并不懈努力增大我们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并使她产生“向师性”。

再者,沉下心来学习基础知识也很重要。

一个班,如果每节课都热热闹闹的,活动特别多,那么这个班的成绩不能怎么不好。

因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机会回去真正自学,注意力、记忆力全系列在那些“合作、交流”上了。

针对这个问题,王教授写到必须潦河书本中的基础知识,提升课堂效率,每节课对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控展开大检测,努力做到堂堂清,天天清,这一点真的就是我们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成绩的提高在于课堂,而课堂的有效组织在于教师。

引导学生向课堂要质量,这仍是我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七章 感觉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七章 感觉

第七章感觉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习题〖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就是不存在的,它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本章只着重介绍感觉的基本规律、知觉不同于感觉的特征、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等的基本现象第一节概述 Top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生活中,外界的许多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在我们的头脑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觉。

我们看到某种颜色、听到某种声音、闻到某种香味、感受到一定的温度等等。

同时,感觉也反映机体内部的刺激。

我们觉察到自身的姿势和运动,感受到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舒适、疼痛、饥渴等等。

不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映或是对内部刺激的反映,感觉是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是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通常总是与其过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某种颜色时,我们就知道“这是白纸的白颜色”、“这是红旗的红色”;当我们用手接触某个物体时,会说:“这是又硬又冷的东西”、“这是一块玻璃”。

这些回答都说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单纯的感觉是不存在的(除非是新生儿或在特殊的条件下)。

感觉信息一经通过感觉器官传达到脑,知觉也随之产生了。

虽然,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感觉,我们才能分辨事物的各种属性,感知它的声音、颜色、软硬、重量、温度、气味、滋味等等。

只有通过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的运动、姿势以及内部器官的工作情况。

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我们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精品文档)感觉演示课件

(精品文档)感觉演示课件
感觉 与 知觉
2018/4/13
1






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实验室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 中,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 现象。 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 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 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另外,美国心理学者的“感觉剥夺试验”也说明一个人在被 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 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感 觉 量
2018/4/13
刺激量的对数值
28

幂定律 斯蒂文森 感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
S=k Ib
S为心理量, 感 k为常数, 觉 量 b因不同的感觉而不同 等同于对数定律(物理量快于心理量) 心理量增长快于物理量
刺激量
2018/4/13 29
b<1 b>1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味觉
味蕾
毛发的篮状末梢和游离神经末梢、 迈斯纳氏触觉小体、巴西尼氏环 层小体、罗佛尼氏小体和克劳斯 氏球
中央后回最下部
溶解于水、唾液和脂类 的化学物质
触觉
中央后回
机械性和温度性刺激物
运动觉
内 部 感 觉 平衡觉
肌梭、肌腱和关节小体
内耳前庭器官中的纤毛
中央前回
前外雪氏回
骨骼肌运动、身体四肢 位置状态 头部运动的速率和方向
2018/4/13
16
2018/4/13

基础心理学感觉知觉 PPT

基础心理学感觉知觉 PPT
特点: 1、性质模糊; 2、定位不准确, 具有放射的性质(“黑暗”感觉);3、 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重点知识 晕车晕船就是平衡器官过于敏 感造成的。
内 部 感 觉
易错考点
痛觉既是内部感觉也是外部感觉,最难以适应,但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13
感觉现象
四种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

内脏感觉 (机体觉)
种类: 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意、 性以及痛觉等。
特点: 、定位不准确,具有放射的性质(“黑暗”感觉); (“黑暗”感觉); 1、性质模糊;2、定位不准确,具有放射的性质 3、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痛觉
有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 遍布全身,无适宜的刺激。
(1)肌肉运动线索:
知觉的种类
(2)单眼线索: 对象的重叠、线条的透视作用、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 与阴影、运动视差等5种。 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 (3)双眼线索:
二、时间知觉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1、计时器;2、自然界周期性变化;3、人生理与心理周期性变化。 线索: 1、感觉通道;2、时间长短;3、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影响准确性的因素: 4、态度及情绪。 生物节律(生物钟): 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外部行为 节律性的变化。 其作用是:调节着人的活动(如进食行为、起居等),也给人们 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
6
)。
各种感觉


视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 波长在380~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光波)。 视觉器官: 眼球

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 附近,在强光下起作用(明视觉器 官) 。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可复制的沟通力第七讲读后感

可复制的沟通力第七讲读后感

可复制的沟通力第七讲读后感读完这第七讲啊,就像在沟通的迷雾里突然被人塞了个手电筒,一下子就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一讲里给我印象最深的点呢,就是关于倾听的那些事儿。

以前总觉得沟通嘛,不就是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的想法往外倒腾就行了。

可现在才知道,倾听就像一场无声的魔法,它比滔滔不绝地说更有力量。

就好比两个人聊天,一个人只是在那叭叭地说自己的,另一个人呢,用心听着,时不时还点点头,表示理解,这感觉完全不一样。

书里讲到,有效的倾听不是光用耳朵就行,还得走心。

就像是你得钻进对方的话里,去探寻他们话语背后的情绪、需求。

我就想到自己以前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跟我抱怨工作累,我还没等人家说完呢,就开始讲我自己以前工作多辛苦,还给出一堆自以为是的建议。

现在想想,我那哪是在倾听啊,简直就是在“抢话大赛”,还想把自己的经验强行塞给人家。

这一讲就像是给我敲响了警钟,告诉我得好好管住自己的嘴,先把耳朵和心打开。

而且啊,倾听的时候要给予对方反馈。

这就像是打乒乓球一样,你不能光等着球过来,还得把球再打回去,这样才能让这个“沟通球”一直滚动下去。

这个反馈不是简单地重复对方的话,而是要把自己理解到的、感受到的告诉对方。

这样一来,对方就会觉得自己被真正地理解了,就像在黑暗中找到知音一样,关系自然就拉近了。

还有就是,这一讲里提到在倾听过程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可太难了,有时候听到一些和自己观点相悖的话,就忍不住想发火或者反驳。

但是书里告诉我们,一旦被情绪控制,那这个沟通就直接“翻车”了。

就好比开车的时候遇到个小坑,你要是冷静点,轻轻绕过去就行;要是一激动,猛打方向盘,那可能就直接冲到沟里去了。

所以啊,得学会在倾听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放在一边,先把对方的话听完、听明白。

总的来说,这第七讲让我对沟通里的倾听有了全新的认识。

就像给我的沟通技能树点上了一个很重要的技能点,我得好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小能手呢。

家道传承第七讲读后感

家道传承第七讲读后感
家道传承第七讲读后感
朋友!今天我来跟你唠唠“家道传承第七讲”这玩意儿。这读完啊,我总觉得,心里像翻了蜜罐子似的,甜滋滋的。
我头回听这“家道传承”还是我奶奶叨咕的。她老人家那会儿总是讲,咱家的家道就像家传宝贝,一代一代传下去。可这东西咋传呢?我一直不得要领,直到看了这第七讲,我才算有点开窍了。嗯,就像突然找到了水蜜桃甜味的来源似的。
书里有个比喻,我特别喜欢,说这家道啊,就像是一棵老树,不管风吹雨打,总是扎稳在那儿。想到这,我就想起我老爹那沉默寡言却总是默默做事的样子。他总是把一份责任感传给我,就像让这家道的树长得更壮实似的。
还有一点让我感慨良多,说家道的传承,其实不仅仅是一些规章和仪式,更是生活中的那些点滴。这就让我想起小时候,我爸每次带我去老果园摘水蜜桃的情景。他教我用心去感受那自然的香甜,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我想啊,这大概就是家道的一部分吧,一种难以言传的价值。
读完这“家道传承第七讲”,我感觉像是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深聊了一次。那种亲切和感动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家,想起了那些和家人一起的时光。这讲把我心里对家庭的情感和责任全给拽书之旅,值了。
朋友,你若有机会也读读这“家道传承”,或许会有和我一样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如果你有不一样的感受,也欢迎和我分享啊。咱就像老友般聊聊这平凡而珍贵的人生吧!
你知道嘛?有时候我看这家道传承,就像看一棵果树开花结果一样神奇。这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却有一种本真的魅力。书里说得对,家道不是一个约束,而是一种自由,就像你爱怎么吃水蜜桃就怎么吃,关键在于你的选择。
想起书中那句“自家的道,自家的路”,我不禁就笑了。是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道,自己的路,不用和别人比。就像我的水蜜桃情怀,可能对别人来说是平常的水果,但对我却是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

感觉

感觉

另一方面,禅修者也须小心落于感觉之后。这是说若果保持坚定专注的力量不足,禅修者或会倒陷于昏沉和懈怠,或当感觉很剧烈时便会被它压倒。假若不能以专注坚守着这些剧烈的感觉,恐惧、焦虑、忿怒便会乘时而起。它们都是不同形态的瞋恚,构成一股力量推动生死轮回。昏沉和懈怠则是愚痴的基础,也是驱使我们在苦轮中浮沉的另一种力量。
孙伦大师说:「如果感觉是弱的,应当知道这弱的事实;如果感觉是强的,亦应如其实在地知道。」所知不要过犹不及,要如实地知道。任何感觉生起,都应该如实地去知道它。祇须专注这些感觉的事实,不要被任何「我」或「我的」想法所干扰。不要去想这是我的脚、我的手或我的身体。也不要去考虑分别这是色身、那是心识。更不应思维这就是无常、这是苦、或这是无我。所有思想、臆测和考虑都祇是概念上的东西,它们都不是「内观禅」—— 即直接的洞察。
迈向解脱
禅修者以纯净、澄清、坚定和适用的心意,于心中观察着心 (即心念住)。心中有欲望时,他如实地知道心中有欲望;心中没有欲望时,他如实地知道心中没有欲望;心中有憎恨时,他如实地知道心中有憎恨;心中没有憎恨时,他如实地知道心中没有憎恨。他知道在贪或瞋生起时,要对它们保持专注,令它们不可能成为因去产生将来的贪或瞋,推动生死轮回一次。这就是在果中灭因。当他接触到一个可以引起贪或瞋的事物时,他保持奋力地专注着它,令贪或瞋不能生起。这就是在因中灭因。
观察感觉,既不要超过其前,也不要落在其后,要在感觉生起或消失时立即觉察到它。它是现在的、当下的。不适意的感觉有时候会变得极之强劲和猛烈,禅修者在奋力应付它时,应保持适当而坚定的专注力。如果用力过度,便是专注力超前了感觉,那么禅修者的注意力将会滑离了不适意的感觉,在他的意识里便祇有一股过猛的蛮劲。这股蛮劲祇不过是瞋心的表现而已。
不适意的感觉是不可能蒙骗禅修者,而令他看不清现实真正的本质 —— 苦。

叙事疗法第七讲第一节

叙事疗法第七讲第一节

大家晚上好,又到了我们上微课的时间了,我感觉时间好快啊。

看看我们的这个课程内容,今天已经进行到第七讲了。

上讲课来不及讲的内容,本来说是今天来讲,可是我看看时间,打算先完成我们大纲的内容。

不讲不是说不重要,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其实我总会多准备些的,这是我个人的原因,因为我也是个完美主义者,我总想做到尽善尽美。

可是这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当我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就顺其自然。

对同学们的学习进度也就不那么要求了。

今天就先继续我们的课程,对创伤治疗的应用方面是叙事里面实践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了。

那么之所以我要调整一下课程的顺序,把叙事疗法在创伤治疗方面的实践应用与在职场当中的实践应用调一下顺序,一个是因为我们刚学过重塑对话技术和见证对话。

还有一个原因是创伤的话题还是比较特殊一点,我特别放在这个阶段来讲,是因为我们这个过程中如果有问题的话,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来讨论。

我会把在职场当中的实践应用到放在我们的最后一讲。

借由职场当中的叙事疗法的一个实践应用,我们也可以回顾一下我们选择这个职业,以及这个职业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从而把这种自我解读的这个能力,迁移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去。

下面我们就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六讲所讲的内容,因为在接下来有关叙事的实践应用的课程当中都会用到的。

而且有同学在讨论群当中问:说我们已经学了那么多的技术了,外化、改写、例外、双重倾听、重塑和见证技术,那么这些技术是怎么使用的?是一步步严格按照步骤使用呢,还是可以不按流程来?正好我今天在这里,也再重新的给大家强调一下,我们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目标服务的,我们的目标不是来访者,是来访者的问题。

我们也不是告诉来访者说你的问题是什么,我有办法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消除或者是消灭这个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看到。

他是如何被这个问题困住的。

这个问题是如何找上他的,和他呆在一起有多长时间了?对他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我们做些什么能够让问题的影响离我们远一点,做些什么能够摆脱问题对我们的影响,对我们生活的控制。

内观冥想--摘自《第七感》

内观冥想--摘自《第七感》

内观冥想能够感知自己的内心会很有帮助,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觉知。

也许学校或家庭中发生的事情不足以让我们认识自我,因此我们现在要用几分钟的时间来做这件事。

让自己安顿好。

如果可以,最后能后背挺直的坐好,双脚在地面上,两腿不要交叉。

平躺在地面上也可以。

一开始,你可以睁着眼睛,只是去尝试。

试着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到房间的中心。

现在跟随你的注意力,到达远处的墙壁。

然后,再跟随你的注意力,返回房间的中心,将注意力拉近,就像你以阅读的距离举着一本书。

注意你的注意力如何能前往不同的地方。

此刻,让你的注意力进入内部。

此刻,你可以闭上眼睛,让你的身体内部感觉到你处在房间中的什么位置。

现在,让自己去感知周围的声音。

声音的感觉会充满你的觉知(暂停)。

现在,让你的觉知去找到你最能清楚地觉察自己呼吸的地方,无论是空气进出你的鼻孔,还是胸部的一起一伏,或是肚子的膨胀与收缩。

你甚至会注意到,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在呼吸。

无论这种自然的呼吸感来自哪里,都只会让你的觉知伴随着吸气与呼气的起伏(暂停)。

你通常会发现自己的思绪在到处漫游,迷失在想法、记忆、情感或担忧中。

当你注意到这种情况时,把它记下来,然后轻柔地、充满爱意地将觉知拉回呼吸上,无论你感受到的呼吸出现在身体的什么地方。

然后,再去关注一吸一呼(暂停)。

当你跟随着你的呼吸时,请听我的讲述。

内心就像海洋,在洋面以下,海洋的深处,是平静与清澈的水流。

无论表面是平静、波涛起伏,还是狂风大作,海洋的深处都是平静、安详的。

从海洋的深处,你可以看到表面,注意到那里的活动,就像从内心深处,你能向上看到心理表面的脑波,所有的心理活动——想法、情绪、感觉和记忆。

享受这样的感受,去观察这些心理表面的活动。

偶尔让你的注意力回归呼吸,跟随着呼吸的起伏,重新让自己落足于内心深处平静的所在,这会很有帮助。

从这里去感知心理的活动,你便有可能不被它们淹没,并懂得这些心理活动不是有关你是谁的全部。

你不只是你的想法、你的情绪。

第七讲:思无邪

第七讲:思无邪

第七讲:思无邪【资料故事】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卫国。

当时卫国实际的掌权者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

南子长得很漂亮,是举国数一数二的美女,但是名声不好,不过她十分仰慕孔子,当她得知孔子来到了卫国,便命人代表自己很恭敬地去邀请孔子。

孔子去面见南子的事儿却“惹翻”了脾气本就不好的学生子路。

子路几乎忘记了师生礼仪,直接冲着他的老师说:“您不能去见南子,您就不怕自己的名声受损吗?”孔子认为自己决不会去见违礼放荡的人,否则老天爷也会厌弃自己。

但是孔子到底还是去见了南子,最终也并没有像子路担心的那样损坏了自己圣人的名声。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语出《论语·为政》。

孔子说:“《诗经》中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第七讲:思无邪——保持天真最好有一句话读书人都很熟悉,那就是《论语·为政》中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的大意是,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天真无邪,不虚假。

说到“虚假”,我们都知道,作文还是写“真”好。

我们整部书中所倡导的写作,也强调真、善、美,说这三样才是“正”好。

其中的“真”,大家的理解就是“真实”,而这一次,我们再和大家谈一个话题,也和“真”有关,就叫“天真”。

小朋友写作,就图个天真无邪。

天真,最好。

语言,就是朴素天真好。

作文,自然也是天真的好。

原本小朋友就是天真的,如今要写出天真的作文,属于“本色写作”,不难。

但是,在写作全过程中保持天真,一直纯真地写下去,倒不是件容易的事。

很多小朋友写着写着,就走样了,就成了“为老师满意而写”“为大人喜欢而写”,文章中有了假,有了夸大,有了虚空的内容,不着边际。

如何保持天真呢?有三句话,请大家记在心里:第一句:直接表达,文字中有一点天真。

天真,就是很直接、很纯粹的感觉。

写作中的天真,就可以直接一点,纯粹一点。

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不要试图叠加使用各种的修饰手法来美化语言,也不要堆积各种优美的句子,生造美文。

特殊教育《感觉》课件

特殊教育《感觉》课件
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 中有80%来自视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即400毫微米至750毫微 米之间的光波。
视 觉 感 受 器 眼 睛
——
一、感光细胞
棒体细胞 锥体细胞
三、视觉的传导机制 网膜双极细胞
↓ 神经节细胞
↓ 视交叉
↓ 丘脑
↓ 大脑枕叶
四、颜色视觉的三个属性
➢第三步:神经冲动的传递——将表征信息 的神经沿神经通路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特定 部位。
四、感觉的意义: ➢提供有机体内外的信息; ➢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
础。
五、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 绝对感受性定义:感觉微小刺激的能力。
➢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 感觉阈限是感到一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最 小物理量值。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是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感觉 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越高,感受性
越低,其关系可表示为: E 1 R
六、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两个同类刺激的刺激强度差异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 引起差别感觉。 ➢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差别阈限。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感觉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韦伯定律:
色调 明度 饱和度
五、视觉理论
三原色说 对立过程理论
20赫兹至20000赫兹的声波是听觉的适宜 刺激。
我们听到的声音的强度主要是由声波的振 幅决定的,叫音强。
声音的高低主要由频率决定,叫音高。
听觉适应所需时间短,恢复也快。
听觉疲劳:同一声音长时间作用引起听觉 感受性降低。
耳的结构
失听问题

休闲过程:体验【第七讲】

休闲过程:体验【第七讲】

畅爽理论:理论模式
畅爽理论,将技能(skill)和挑战(challenge)视为
两个关键因素。当一个人所具备的技能高过于挑战时,就会 觉得无聊;反之,当一个人的技能低于挑战时,则会产生焦 虑。只有当挑战与技能两者达到某种平衡时,个体才会有畅 爽体验的产生。需要指出,挑战与技能所指的并非以客观为 标准,也就是说,畅爽的发生不是以活动本身所具备的客观 特性来定义,而是以“个体主观知觉到的挑战与技能是否达 到平衡来界定的” 。这正是Csikszentmihalyi(1975)提出 的原始畅爽模式(如图所示)。
根据马斯洛(1971),“高峰体验”是指“个人处于最佳 五、最佳体验理论:高峰体验 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狂喜体验”,“极 度喜悦”,“极度幸福” 。 马斯洛描述说:“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 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 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在这时 刻,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美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 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它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 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感到自己是真正属于这一世界, 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的一位旁观者、局外人。自我与非我 的区分以不复存在。
存在的。体验出现的一刹那却是短暂的。
最佳体验:高峰体验
4、从主体与世界(对象、环境、自我)的关 系看,高峰体验的意义在于同一性的瞬间生成。高 峰体验是一种“剧烈的认同体验”。
5、正反同体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认同感与超 越感的同一。在高峰体验中,当事者既认同自我, 又认同他人,认同自我,就是肯定自我;认同他人 则意味着超越自我,我与非我相忘于这种体验之中。 他实际上已臻于“神”境,因为他此时已无所欲求, 无所匮乏。 深入了解高峰体验可参阅 《自我实现的人》

中华十三讲第七讲读后感

中华十三讲第七讲读后感

中华十三讲第七讲读后感篇一中华十三讲第七讲读后感读完中华十三讲的第七讲,我这心里就跟开了锅似的,翻腾个不停。

这一讲,可真是给我来了个头脑风暴,让我对好多事儿都有了新想法。

你说,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咋就这么博大精深呢?就这第七讲里提到的那些个传统智慧,我以前可能也就知道个皮毛,现在深入一琢磨,哎呦喂,不得了!也许这就是读书的魅力所在吧,能让你不停地发现新东西。

我觉得吧,这一讲里说的那些个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时候真像是一道道紧箍咒。

你说咱是老老实实照着做呢,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可能有人会说,那当然得照着做啦,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但我就想问问,时代都变了,难道还得一成不变吗?也许在某些情况下,咱们得灵活点儿,对吧?就比如说,讲到孝顺这个事儿。

传统里说要无条件顺从父母,可要是父母的想法不对呢?难道也得盲从?我觉得吧,真正的孝顺可能不是盲目顺从,而是用合适的方式去沟通,让他们也能理解咱的想法。

这是不是也算一种创新的孝顺方式呢?再想想,这一讲里提到的那些个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里有时候好像也会让人有点儿纠结。

比如说诚实守信,那要是面对坏人,咱也得啥都实话实说吗?这时候是不是就得动点小脑筋,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不违背大原则?哎呀,越想越觉得复杂。

不过这也正是读书的乐趣所在,让我不停地思考,不停地纠结,不停地寻找答案。

这一路读下来,我觉得自己好像长大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地看问题了。

你们说,我这样想对不对呢?篇二中华十三讲第七讲读后感中华十三讲的第七讲,读完之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不是说这讲不好,而是它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脑子都快转不过来了。

这一讲里提到的种种观点和理念,就像一把把钥匙,试图打开我心中那扇紧闭的门。

比如说,关于礼仪的部分,我以前觉得就是些表面的规矩,做做样子罢了。

但现在想想,也许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心尊重和敬畏的体现。

我就在想啊,咱们现代人是不是把很多老祖宗的好东西都给丢了?就拿诚信来说,现在社会上时不时就有那些个骗人的事儿,难道大家都忘了“一言九鼎”的重要性了吗?这到底是社会变了,还是人心变了?我觉得可能都有吧。

中华经典十三讲第七讲论语读后感悟

中华经典十三讲第七讲论语读后感悟

中华经典十三讲第七讲论语读后感悟篇一中华经典十三讲第七讲论语读后感悟嘿,朋友们!最近读了中华经典十三讲的第七讲——论语,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啊!你说这《论语》,那可真是老祖宗留给咱的宝贝!就像一座挖不完的宝藏,每次深挖一点,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都啥年代了,还看这老掉牙的东西。

但我觉得,这想法可太肤浅啦!孔子他老人家说的那些话,比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刚开始我可能没啥感觉,不就是学了要复习嘛,有啥大不了的。

但仔细想想,哎呀,这不就是在提醒咱,知识得巩固,不然学了也是白学呀!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简直就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

我就常常想,要是大家都能做到这点,那这世界得少多少矛盾和争吵啊!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也会疑惑,孔子说的就一定全对吗?可能吧,也许不全对。

毕竟时代不同了,有些东西可能不适用了。

但大部分的道理,那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就像我自己,以前和朋友闹别扭,总觉得自己有理,别人都得听我的。

读了《论语》之后,我才发现,自己这种想法太自私啦!我开始试着站在朋友的角度想问题,嘿,你还别说,关系一下子就缓和了好多。

这《论语》啊,就像一盏明灯,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方向。

我觉得自己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漂泊的小船,而《论语》就是那能让我靠岸的港湾。

你们说,这么好的经典,咱们能不好好读,不好好琢磨吗?篇二中华经典十三讲第七讲论语读后感悟哇塞!读完中华经典十三讲的第七讲论语,我这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说真的,一开始读的时候,我还觉得有点枯燥,心想:这都啥呀,一堆文言文,能有啥意思?但是,读着读着,我就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啦!就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来说吧,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挺厉害的,谁也比不上我。

可是后来一想,哎呀,这世界上比我强的人多了去了,我身边的朋友、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是学习好,也许是画画棒,也许是性格开朗惹人喜欢。

我咋能这么自大呢?还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可给我的学习帮了大忙。

可复制的沟通力第七讲读后感

可复制的沟通力第七讲读后感

可复制的沟通力第七讲读后感
这一讲啊,感觉像是在教我们怎么去当一个特别懂人心的“魔法师”。

它强调了深入理解他人情绪背后的需求是多么重要。

以前我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要是对方有点情绪不好,我就只会说“别不开心啦”这种超级表面的话。

但读了这一讲才知道,这就像给饿了的人说“你别饿啦”一样没营养。

它让我明白,我们得像个探秘高手一样,去挖掘别人情绪背后的真正渴望。

比如说,有人因为工作任务完不成而沮丧,这时候可不能只是安慰他“下次努力就好”,而是要搞清楚他是不是缺乏某种资源,或者是遇到了超出能力的难题。

这就好比我们要找到那把能开锁的钥匙,而不是在锁上乱敲一气。

而且呀,里面提到的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也特别实用。

就像是给了我们一套“沟通秘籍”,比如怎么通过提问来精准地找到对方的需求,这个可太牛了。

我以前觉得提问就是随便问问,现在才知道那也是有讲究的。

好的问题就像一个钩子,能把对方心里的想法都给钩出来。

这一讲还让我反思了自己以前的沟通模式。

以前老是自说自话,觉得自己说得可对了,根本不管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就像个莽撞的小怪兽,在别人的沟通花园里横冲直撞。

总的来说呢,这一讲就像是给我的沟通能力来了一次大升级。

我感觉自己以后再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就不再是那种懵懵懂懂的状态了,而是能像个经验丰富的船长一样,在沟通的大海里稳稳地掌舵,驶向理解和和谐的港湾。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些新学到的东西用在实际生活里,看看能不能成为一个超棒的沟通达人啦。

感觉教学反思和教案

感觉教学反思和教案

教学反思
本月的教学任务即将结束,下面我对本月教学中的《感觉》一课做以反思:
《感觉》一课与前两课《大脑》和《神经》构成分总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尤其是通过各种各种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而让学生明白整个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也就是大脑、神经、感觉器官之间的工作关系,这是本课的知识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中在知识重难点的处理上,我采用重点突破,一网打尽的办法。

以视觉的产生为教学重点,以错觉产生为教学载体,突出脑在视觉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错觉的产生,不是因为我们的眼被欺骗,而是我们的脑被欺骗。

从而让学生触类旁通地明白脑在我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中的重要作用。

层次清晰,详略得当,最后的学生的总结归纳水到渠成。

教材吃得透,才能用得活。

我想一节有效率的课,教师首先要思路清,表现为教学目标明确,对重难点把握准确,对知识系统清晰的把握。

要研究教材意图和教材内外的科学知识。

读懂教材才能活用教材,才有资格取舍扬弃,创造性地用教材。

那么在教学中还存在的不足是,教师放手不够,总担心学生不会,不能完全放心让他们去实践和操作,这有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后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完善自己,在教学中有新的突破。

7感觉

7感觉

二、颜色视觉系统(自学为主)P181188
颜色的基本特征
颜色混合和混合定律 颜色的视觉现象
(一)颜色的基本特征


颜色可分为两大类:非彩色和彩色 非彩色是指从黑色到白色,中间由深浅色不同 的灰色组成的系列 视觉感受一种颜色取决于三个特性,即亮度、 色调和饱和度。任何一种颜色都是由三者总和 的结果。
复合音(complex tone)乃是不同频率和振幅的纯音相混合而 成的音,按组成它的各纯音频率之间的不同关系可分为乐音 和噪音两种:


(1)乐音具有周期性的振动,给人以舒适的感 觉:乐音(musical tone)乃是波形呈周期性变化 的声音。乐音除包括一个频率最低、振幅最大 的基音外,还包括许多与基音成整倍数的较高 频率的倍音(又叫泛音或谐音)(overone)。基音 (fundamental tone)是复合音中频率最低、振幅 最大的成分。 (2)噪音具有非周期性的特征,组成它的各纯 音频率之间没有整倍数的关系
视锥细胞 暗适应
(二)视敏度
定义:是指分辨空间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人 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1.视角和网膜映像
☞ (二)视敏度
2.视敏度测定及其特征 计算公式:
(A为物体大小,D为距离)
(二)视敏度





3.影响视敏度的若干因素 (1)不同亮度会影响视敏度。亮度增加,则视敏度增加, 两者关系是对数关系。 (2)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不同,视敏度将受到影响。 当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加大时,则视敏度提高;反之, 视敏度降低。 (3) 视网膜不同部位的视敏度也不同。因为锥体细胞对细 节分辨起主要作用,所以,在视网膜中央凹处 ( 即锥体细 胞集中之处)视敏度最大。 (4) 视觉的适应影响视敏度。暗适应时眼睛的视敏度不如 明适应时的视敏度高.这是因为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在功 能上不同的结果。。 (5)闪光盲会降低视敏度。在明适应的条件下,突然的强 光刺激会暂时降低视敏度,这种现象称为闪光盲 (flash blindness)。 (6)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对目标物的视敏度。

休闲过程:体验【第七讲】

休闲过程:体验【第七讲】

根据马斯洛(1971),“高峰体验”是指“个人处于最佳 五、最佳体验理论:高峰体验 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狂喜体验”,“极 度喜悦”,“极度幸福” 。 马斯洛描述说:“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 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 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在这时 刻,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美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 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它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 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感到自己是真正属于这一世界, 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的一位旁观者、局外人。自我与非我 的区分以不复存在。
2.斯密特的分类:
感官
关联
情感
行动
思考
• 以福斯金龟车为例
– 感官-别具一格的外观 – 情感-抱抱它?驾驶它? – 思考-“小即是美”的思维模式 – 行动-增添生活方式的情趣 – 关联-嬉皮年代的精神象征
问题二
最佳体验
最佳体验:存在吗?
1、体验是以情感为主导的意识过程。 2、与体验相关的各种情感是否具有共同核心成分?
休闲过程:体验
真正能带来满足感的不是苗条与财富, 而是肯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日益富裕的生活,致使当代社 会的需求结构和消费模式正经历着深刻地变化。 体验式消费逐渐形成社会流行的新时尚,体验亦 俨然跃为解读消费行为的关键要素,成为价值创造的 新基础。经济正由制造和服务阶段向新的经济推力转 移,体验逐渐行进经济的焦点。
现代情感理论的研究,认为情感(包括情绪和 感情)具有统一的内核——快乐基调,表现出两种 不同的性质:积极的或者消极的(没有一种情感是
中性的)。
最佳体验:存在吗?
快乐基调——愉快或厌恶,界定了情感,并将 它们和其他类型的主观意识体验,如思维和知觉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后像引起的错觉
很多黑点在闪动吗?呵呵 很多黑点在闪动吗?呵呵……其实它们根本没有变过 其实它们根本没有变过
错觉
♦ 错觉(Deception,illusion)是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以外界 错觉( , 是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以外界
事物的歪曲的感觉,带的固定的倾向性, 事物的歪曲的感觉,带的固定的倾向性,是主观努力所无 法克服的;只要条件具备,就必然产生。 法克服的;只要条件具备,就必然产生。
从内面改变角膜的形状。 从内面改变角膜的形状。
PRK
LASIK
光信号感受器——视网膜 视网膜 光信号感受器
由三层神经细胞平行排列,能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由三层神经细胞平行排列,能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导 到视觉中枢。 到视觉中枢。
视网膜的两种信息处理系统
光线强时,由视锥细胞负责接收光信号。 光线强时,由视锥细胞负责接收光信号。 光线弱时,由视杆细胞负责接收光信号。 光线弱时,由视杆细胞负责接收光信号。 当发生两种环境相互切换时, 当发生两种环境相互切换时, 眼睛需要要调整, 眼睛需要要调整,这调整的过 程称之为适应。 分为明适应 明适应和 程称之为适应。 分为明适应和 暗适应两种 两种。 暗适应两种。 缺少维生素A将影响视杆细胞 缺少维生素 将影响视杆细胞 将影响视 夜盲症。 处理光信号,导致夜盲症 处理光信号,导致夜盲症。
♦ 定义:是脑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物质属性的反映。客观事物的 定义:是脑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物质属性的反映。
物质属性表现为多种类型,如运动、形状、发热等。 物质属性表现为多种类型,如运动、形状、发热等。它们对感 觉器官当前的作用称为刺激。 觉器官当前的作用称为刺激。
♦ 产生过程: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光、声、气味、机 产生过程:感觉器官眼、 气味、
感觉的三个共同特征
1、感觉阈限:每个物种的感觉器官都有其感觉范围。与物种 、感觉阈限:每个物种的感觉器官都有其感觉范围。 适应环境相关。如人只能看到可见光, 适应环境相关。如人只能看到可见光,而响尾蛇通过红外 线识别物体;蝙蝠却使用超声波定位,来捕捞昆虫等; 线识别物体;蝙蝠却使用超声波定位,来捕捞昆虫等;狗 的嗅觉很灵敏。 的嗅觉很灵敏。
械)把适宜的刺激信息编码为神经电信号,通过相应的感觉通 把适宜的刺激信息编码为神经电信号, 路传输到相应的大脑皮质,形成主观上的感觉体验。 路传输到相应的大脑皮质,形成主观上的感觉体验。
♦ 产生需要三个部分参与:感觉器官、传导通路、脑皮质。 三 产生需要三个部分参与:感觉器官、传导通路、脑皮质。
者缺一不可,只要其中某一部分受损,便会出现感觉缺失。 者缺一不可,只要其中某一部分受损,便会出现感觉缺失。
返回
眼睛的结构
物体的光学信息通过眼睛后,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物体的光学信息通过眼睛后,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导 到视觉中枢,进行大脑皮层信息整合,产生主观上的视觉。 到视觉中枢,进行大脑皮层信息整合,产生主观上的视觉。
视网膜 虹膜 晶状体 黄斑
角膜 视神经 玻璃体 巩膜
立体图 (stereogram) )
专题篇之一
第七讲 感 觉
引言
脑的基本功能是传导和处理信息, 脑的基本功能是传导和处理信息,从对环境中刺 激的反应而言,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整合” 激的反应而言,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整合”。 对低等动物而言,脑的功能可概括为感觉、运动、 对低等动物而言,脑的功能可概括为感觉、运动、 调节(适应)三大功能,让其更好的适应环境。 调节(适应)三大功能,让其更好的适应环境。对高 等动物人来说,除了具有感觉、运动、调节(适应) 等动物人来说,除了具有感觉、运动、调节(适应) 功能外,还具有高级功能(认知、记忆、语言), ),能 功能外,还具有高级功能(认知、记忆、语言),能 对所感觉的到事物赋予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对所感觉的到事物赋予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 们不是用眼看事物,而是用脑看事物。 们不是用眼看事物,而是用脑看事物。
停车标志在视皮层的投射
结语
♦ 人脑从外界接受大量信息(光、声、味),传导到相应的脑 人脑从外界接受大量信息( ),传导到相应的脑
皮质,产生感觉。人的感觉中枢还有其独特之处, 皮质,产生感觉。人的感觉中枢还有其独特之处,要将信息 传到其它中枢,让人能理解其意义,产生对事物的认知。 传到其它中枢,让人能理解其意义,产生对事物的认知。
3、感觉后像:是指在刺激停止后极短时间内所保持的感觉映像。 、感觉后像:是指在刺激停止后极短时间内所保持的感觉映像。 如:注视白炽灯数秒,移开视线后,仍能在眼前出现阴暗的 注视白炽灯数秒,移开视线后, 灯丝映象。电影是每秒播放24画面 让人感觉正常连续动作。 画面, 灯丝映象。电影是每秒播放 画面,让人感觉正常连续动作。 原因: 原因:感觉通路上的相关神经活动并不随刺激的停止而立即 终止。 终止。
视觉信息投射到视觉中枢
传导通路不同位置出现问题将导致不同的视野缺失
垂体
视觉中枢
枕叶(大脑皮层的 区 枕叶(大脑皮层的17区)
视觉皮质工作原理
视皮质分为许多大量独立的模块(皮质功能柱),分别感受 视皮质分为许多大量独立的模块(皮质功能柱),分别感受 ), 物体的局部信息, 物体的局部信息,大量功能柱进行信息组合后便成了一完整图 产生物体信息还要送到其它皮质(认知皮质如额叶), ),使 形。产生物体信息还要送到其它皮质(认知皮质如额叶),使 人理解其意义。 人理解其意义。
人眼的视觉阈限
2、感觉适应:在持续刺激条件下,感觉的敏感性发生改变的 、感觉适应:在持续刺激条件下, 现象。 现象。 “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明适应:从弱光到强光,会觉得刺眼, 明适应:从弱光到强光,会觉得刺眼,过一会才恢复 暗适应:从强光到弱光,什么都看不到, 暗适应:从强光到弱光,什么都看不到,过一会才适应 原因:在刺激持续不变的情况下, 原因:在刺激持续不变的情况下,神经电信号逐渐会降低 发放频率。 发放频率。
“日追夜杆” 日追夜杆” 日追夜杆
如何能分辨颜色(三原色理论) 如何能分辨颜色(三原色理论)
视锥细胞分为三种,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颜色, 视锥细胞分为三种,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颜色,而物体对 其不同程度的激活,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 其不同程度的激活,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感受到物体 不同的颜色。 不同的颜色。 视杆细胞却没有这种能力, 视杆细胞却没有这种能力, 因 此在昏暗的灯光下难辨颜色。 此在昏暗的灯光下难辨颜色。 遗传引起感受某种颜色的视锥 细胞对颜色敏感下降, 细胞对颜色敏感下降,则出现 色弱。 色弱。 如果感受某种颜色的视锥细胞 完全不敏感,则出现色盲 色盲。 完全不敏感,则出现色盲。该 基因出现在X染色体 染色体, 基因出现在 染色体,因此男性 多于女性,以红绿色盲最多。 多于女性,以红绿色盲最多。
第七讲 感觉
一、感觉的结构基础及功能特征 二、视觉
感觉产生的结构基础(以视觉为例) 感觉产生的结构基础(以视觉为例)
感觉器官) 眼睛 (感觉器官) 视神经(传导通路) 视神经(传导通路) 视交叉(传导通路) 视交叉(传导通路)
脑垂体 传导通路) 视束 体图,回去好好看看里面有什么? 给大家一张立体图,回去好好看看里面有什么?
.
.
.
.
.
.
.
斜视与 斜视与白内障
斜视(两眼肌运动不协调)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不透光) 斜视(两眼肌运动不协调)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不透光)
眼的调节
实际上,正常人眼看近物时, 实际上,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 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 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 膜上,看清近物。 膜上,看清近物。
♦ 原因:人脑的视觉中枢在处理视觉信息时需要将物体与周 原因:
围对比作出相对判断,有比较才有鉴别。 围对比作出相对判断,有比较才有鉴别。 相对判断
图中所有的红色看起来都一样吗? 图中所有的红色看起来都一样吗
请问你看到什么? 请问你看到什么?
错觉是好是坏? 错觉是好是坏?
♦ 错觉本身是对事实的歪曲,多数错觉是正常生理规象。 错觉本身是对事实的歪曲,多数错觉是正常生理规象。 ♦ 一方面需要我们通过表象看本质。 一方面需要我们通过表象看本质。
♦ 感觉形成由感觉器官、传导通路、脑皮质三部分共同完成, 感觉形成由感觉器官、传导通路、脑皮质三部分共同完成,
所有感觉具有的特征: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后像。 所有感觉具有的特征: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后像。 问题:感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特征是什么, 问题:感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特征是什么,请举日常生 活的事例说明? 活的事例说明?
如高烧的人感到食物无味,发苦; 如高烧的人感到食物无味,发苦; 吸毒者感到周围亮得刺眼; 吸毒者感到周围亮得刺眼; 坐车时感到树向后退;太阳的东升西落 。 坐车时感到树向后退;
♦ 另一方面利用错觉达到某种效果。 另一方面利用错觉达到某种效果。
布置房间时选用带竖花纹的窗帘, 布置房间时选用带竖花纹的窗帘,从地板到天花板的纵 向空间显得开阔; 向空间显得开阔; 浅色内墙与深色地板明暗对比,给人以重心稳定之感; 浅色内墙与深色地板明暗对比,给人以重心稳定之感; 皮肤黑一点的人穿深色显得白一些; 皮肤黑一点的人穿深色显得白一些;胖的人穿竖向条纹 的T恤 恤 显得瘦一点;反过来则适得其反。 显得瘦一点;反过来则适得其反。
这个过程即为眼的调节: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这个过程即为眼的调节: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引起屈光不正
♦正常
娇正 视力
♦远视
♦近视
♦ 角膜切开术(PRK):一束激光通过薄层气化改变角膜的形状 角膜切开术( ) 一束激光通过薄层气化改变角膜的形状 ♦ 原位激光角膜切开(LASIK):一小片角膜被提起,而激光 原位激光角膜切开( ):一小片角膜被提起 ):一小片角膜被提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