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语言炼字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9aefb060b4e767f5acfcef1.png)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考点一炼字(句)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要炼的字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有的则“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
炼句,属于诗歌句意题型,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意深刻。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典例剖析]1.(2014·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炼字”的四个角度1.修辞角度“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
“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1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1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69b8f8156edb6f1aff001f94.png)
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苏轼
• 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重在哪些字上 下功夫呢?也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 锤炼哪一类的词语?
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 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一般动词
“弄”字使人联想 到不仅花在风中摇 动,影子也在舞动, 描绘出一幅影随花 动的和谐画面。
1.云破月来花弄影 2. 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 要表现为:改变词性、省略成分、颠倒词 序等。 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 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 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 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 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 神奇,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增强了诗词 的表现力、感染力。
形容词
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 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细”字细密缠绵,贴切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特 征和诗人喜悦的心情。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 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 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 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https://img.taocdn.com/s3/m/dd58414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3.png)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一、诗歌语言炼字1.1 炼字的重要性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炼字是诗歌创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个好的诗歌,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名字。
就像我们给自己起名字一样,要让它既能体现我们的个性,又能让人一听就能记住。
炼字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让我们的诗歌更加吸引人。
1.2 如何炼字如何炼字呢?我们要学会用词准确。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某个词很美,但是用在这个句子里却不太合适。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换一个词。
我们要学会用词生动。
有些词语虽然很美,但是读起来却没有什么感情。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用一些生动的词语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我们要学会用词有画面感。
好的诗歌就像是一幅画,我们要用词语来描绘出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
这样,我们的诗歌才能更加吸引人。
二、诗歌语言炼句2.1 炼句的重要性炼句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做整形手术。
一个好的诗歌,不仅要有美丽的外表,还要有流畅的内在结构。
炼句是非常重要的。
2.2 如何炼句如何炼句呢?我们要学会断句。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一句话读起来很累赘。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断句,让句子变得更加简洁明了。
我们要学会换行。
有些句子太长了,读起来会让人感到压抑。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换行,让句子变得更加舒展。
我们要学会排比。
排比可以让我们的诗歌更加有力量,更加有感染力。
三、诗歌语言炼诗眼3.1 炼诗眼的重要性炼诗眼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开了一盏灯。
有了这盏灯,我们的诗歌就能够照亮前方的道路,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出彩。
3.2 如何炼诗眼如何炼诗眼呢?我们要学会观察。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平淡无奇。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我们要学会思考。
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是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道理。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思考,从中汲取灵感。
我们要学会感悟。
有些事情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经历去体会。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感悟,让我们的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总结:同学们,炼字、炼句、炼诗眼是我们创作诗歌的重要环节。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909282d333d4b14e8524681e.png)
诗歌鉴赏――炼字1、炼动词。
例2: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3: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例4: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2、炼形容词。
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3、炼数量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4、炼虚词。
(三)炼字题的语言表述: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字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2df6a9d0647d27284a735173.png)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 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 上风吹一缕。” 15.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15. ①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作答时抓住本 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 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 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明确本词的语言特 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
教学目标: 1、明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内容,掌握诗歌炼字相关知 识。 2、解题建模,总结归纳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3、培养学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领略文字之美。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字 一、明确考纲: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炼句 和赏析语言风格。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 用字不同--意境不同 用字不同--情感不同
【注】 ①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②一阳生:冬至
日。③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
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炼字篇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炼字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f561fc9b89680203d82582.png)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②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 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比较鉴赏)
【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 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 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字)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 中描述景象(入句)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达情)(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二、炼形容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示例: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杜甫) 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 解析: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 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 切。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 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 “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 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 勃 的景象写活了。作者借此景表达对家乡无限思念 之情。
过香积寺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 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 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 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入句)“咽”、“冷”两字 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达情)
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 重在哪些字上下功 夫呢?也就是说诗 人炼字,大多锤炼 哪一类的词语?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https://img.taocdn.com/s3/m/e44275c50508763230121205.png)
叠用的形容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叠词之妙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②从感情 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 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 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 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 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 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 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1)“绿”指变绿,活用为动词,写出了
拟声词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īn] 不耐五更 寒. (《浪淘沙》李煜)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 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 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 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 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 之感。
• (2013年湖南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 参考答案: “净”纯净之意, 巧妙展现 绿色纯粹,春天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 。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水波荡漾,白鸥飞舞 了绿色纯粹,春意浓郁的景象。暮春时节 ,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 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 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 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老去,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 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语言炼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语言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a852714ff5335a8102d220a3.png)
诗歌鉴赏技巧:语言炼字考查方向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要领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e3a4bfd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4e.png)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题型一、炼字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炼字类别主要功用动词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名词叠加意象,可使意境有情韵特殊词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词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色彩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副词有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畅的美学效果1.(2017·山东高考)“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2016·天津高考)“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3.(2015·山东高考)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2015·湖北高考)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5.(2014·湖北高考)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6.(2014·大纲卷)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解题方略]品味关键词(炼字)“4步骤”第一步,释含义。
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字词。
解释该字词在诗歌中的含义和对表达诗歌主旨的作用。
第二步,明手法。
点明该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三步,描景象。
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该字词放入整体中,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字句进行分析。
第四步,说效果(作用)。
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等。
(1)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2)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二:语言(炼字)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二:语言(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c844969ce45c3b3566ec8b04.png)
1、规范答题!有分点、有步骤! 2、语言要规范要符合诗的意境,也不能 生造出一些词。 3、写景句要写出“描写了……的景色,写 出了……的特点,营造了……的意境”等, 不能跳过景物特点直接写情感。 4、要把握准诗人情感!知人论世!看注 释!
•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 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 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 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 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 1、闲,意为悠闲、自在;
•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春草的自由、舒展;春草之闲与人心之愁 形成强烈对比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或描绘了…的景象(姿态、 神态、氛围、意境)
第四步:作用 或增强了感染力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炼动词
动词艺术效果: 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赋予画面动态感, 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答:①忽,忽然,不经意,漫不经心
②前两句写少注妇意不知:发联愁系,经全过诗梳妆打扮之
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不经意 间抬头,看到了杨柳,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 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③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由的变化写得 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常”字写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 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 悲凉的心境。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5a52f3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e.png)
思的原因:独上江楼
思 思的环境:月光如水水如天 思的对象:去年同来的望月人 思的结果:风景依稀似去年
物 在
思念 惆怅
人 落寞
非 凄清
寻 找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诗
赠汪伦
眼
李白
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法
深
潭水之深
友谊之深
例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规范参考答案】 ①“斗”为“相争,相斗”之意,写了江流曲折回转, 两岸石崖对峙相斗, ②“攒”为“聚集,聚拢,集中”之意。写了太阳尚 未出山,群峰聚集在一起。(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③“斗”和“攒”两字,都运用了化静为动(拟人) 的手法,“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崖石耸立对峙 相斗的形态,体现了江崖陡峭之势;“攒”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群峰集聚一起的姿态,使画面生动鲜活。 (手法+效果)
诗
旨的字词句。(表情、达意)
眼
”
③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 口。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赵嘏(jiǎ) 《江楼旧感》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诗歌鉴赏 之语言
炼 字
考点阐释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 的需要,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 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 事物或表情达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 指世 俗欲念 。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 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 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
1、释字义。
2、扣原句。(展开联想,扣住手法和内容描述景
象)
3、点意境和点感情。
注意:灵活处理,关照全诗,有时不必面面俱到。 总结:做题时 1、调动积累,理解诗句。
2、整体感知诗人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是“呜咽”之意,“冷”是“阴冷”
的意思。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
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用了拟
人的修辞。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
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用了通感的修辞。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
写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抒写了作者
本身禅寂的心境。
鉴赏诗歌语言:“炼字”答题步骤:
【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 提问:请谈谈“侵”“拂”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
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的手 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让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 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色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 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第二步:有无表达技巧的运用?
衬托 :衬托了_____________ 对比 :与月__下__东__坡的宁静清幽形成对比
第二步:从内容上分析字词 第三步:从情感上分析字词
联系前文,表现了作者__乐__观__旷__达_的情怀。
答:“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
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扣词义) 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意境)形成鲜明对比 (扣手法);(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 代,诗人于此领略的人生状味,别是一番天地, 他踽踽独行,吟味、欣赏着自己的曳杖之声 (扣内容),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 乐观旷达的情怀(扣情感)。(2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 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 由点到 线, 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 富有鲜 明的立体节奏感。
⑶数量词,用得妙
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前村深雪里,昨夜 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 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题为“早梅”,如 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 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2、形容词:最具表现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一个 “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
⑴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或是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
⑵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 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 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 鲜明的节奏
鉴赏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1、学生做题,发现问题。 2、对照答案,学生自悟。 3、总结规律。 4、练习巩固。
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一般有两个命题点:
一、鉴赏诗歌关键的个别词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一、鉴赏诗歌关键的个别词句
炼字
“炼字”在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
1、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 个?为什么?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 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地貌)。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
雨洗东联系句意)解释字意
“铿然”_传__神__地__描_绘__出__手__杖__碰_撞__在____ _石__头__上__发_出__的__响__亮__有_力____的声音,
2、请赏析“……”(诗句)中“ …”、“…” 字的妙处。
【提问变体】 1、此诗有的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 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2、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 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
2003年: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 炼字的类别: 1、动词:一字传神,关键,诗眼;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 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王驾写《晴景》一诗: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 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 有的美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 请简述理由。(6分)
答: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2分) 。“敌” 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 的刻画,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 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不得不 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 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而用“对”字只表现 “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 于客观描绘。 (4分)
⑷副词:深刻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 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 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如: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 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 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 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 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 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 “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