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下册综合题全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无脊柱动物相比,脊柱动物的进化特征有哪些?

1神经系统发达,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出脑和眼。耳、鼻等重要感觉器官,加强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2脊柱成为支持身体的中轴结构,保护着脊髓,其前端发展出头骨保护着脑。3原生的水上种类以鳃呼吸,次生水生种类而后陆生种类仅在胚胎期有鳃裂,成体以肺呼吸。4除圆口类,均具有上下颌,增强了捕食和防卫的功能;消化能力大大增强。5循环系统出现了能收缩的心脏,循环效率大大提高,代谢水平进一步提高。6结构复杂的肾脏代替了简单的肾管,排泄机能提高,使代谢废物有效的排出体外。7除圆口类外,都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即水生种类的偶鳍、陆生种类的五指性附肢,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提高了摄食、求偶和避敌的能力。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神经系统发达,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处脑和眼、耳、鼻等重要感觉器官;2脊柱代替了脊索,称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结构;3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此生水生种类和陆生种类仅在胚胎时期有鳃裂,成体用肺呼吸;4除圆口纲,均具上下颌,增强了捕食和防卫的功能;5循环系统出现了能收缩的心脏,循环效率大大提高,代谢水平进一步提高;6结构复杂的肾脏代替简单的肾管,排泄机能提高;7除圆口类外,都出现了成对的附肢,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提高了摄食、求偶和避敌的能力;8几乎全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卵生或卵胎生;9身体大多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颈或比明显,为或不存在。

鱼类的进步性特征

1.出现了上下颌。有了上下颌,动物就能主动去追捕咬牢食物,扩大了食物来源,同时,上下颌也具有防御、营巢、钻洞、求偶、育雏等作用。因此,颌的出现带动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提高。

2.有了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和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偶鳍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游泳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四肢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3.具有一对鼻孔,内耳有三个半规管,这些结构加强了它们的嗅觉和平衡能力,而这也是脊椎动物嗅觉与视觉的最基本结构类型。

4.脊柱代替了脊索。脊柱成为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的主要结构。脊柱的形成同时也加强了支持、运动和保护的机能。

试述鱼类洄游的概念、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

鱼类在其一生的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移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洄游。其类型有:鱼类在冬季水温下降时,避开寒冷环境,游到温度适宜的区即越冬场度过寒冷的冬季,为越冬洄游;在生殖季节鱼类从越冬场地或索饵场成群的向产卵场地进行迁移,为生殖洄游;鱼类因寻取食物为主的洄游称为索饵洄游。鱼类洄游的意义表现为:洄游为鱼类创造最有利于繁殖、营养和越冬的条件,是保证鱼类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适应行为,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本能行为。

为什么说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适应水中生活的一大类群?

1.多为纺锤形体型,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头和躯干固结不动,以利水中前进;2以鳍作为水中运动平衡器官;3皮肤粘滑并有鳞片,具有细胞粘液腺,可减少水中的摩擦并其保护作用;4骨骼、肌肉以利于鳍分而分化,肌节与肌隔套叠,利于躯干、尾部的左右屈伸,为主要的运动动力;5适应水环境及水中获食的消化系统,口位多样,有腮耙等;6以鳃进行呼吸;7以鳔调节身体比重;8具与以鳃呼吸相适应的单循环;9排尿器官既泌尿,维持渗透压的恒定;10适应水环境的生殖方式,有体外受精、体内受精的,有卵生、卵胎生、假胎生的等;11具对水环境特殊适应的感觉器官。

简述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皮肤裸露,富有细胞粘液腺。(2)骨骼分化明显,有了颈椎和荐椎,肩带间连有脊柱,腰带直接连于脊柱上。典型的五指型附肢。(3)幼体用腮呼吸,成体用皮肤呼吸。(4)出现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双循环。(5)舌能伸出,并有蛇骨支持。(6)脑较发达,眼有眼睑,耳具内耳和中耳。(7)体温随外界而改变,有休眠现象。(8)多体外受精,卵生,幼体在水中发育,变态后长为成体。(9)成体排泄器官为背肾,雄体的肾管有输尿和输精双重功能。

两栖类对陆生生活表现出那些不完善性?

(1)生殖上尚未摆脱水的束缚。(2)肺呼吸不健全,还需皮肤呼吸补充。(3)体温随外界变化而变化,为变温动物。(4)没有解决在陆地防止水分蒸发与皮肤呼吸的矛盾。(5)皮肤通透性大,分布范围狭窄。

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1五指行附肢,适于陆上运动,颌骨与脑颅为自接型。2口咽式呼吸。3双循环来调节代谢。4脊柱出现了颈椎和荐椎,且颈椎与腰带相连,加强了牢固性和支持力,锥弓的前后方,都有关节突,加强了脊柱的牢固性和灵活性。5肾小管和膀胱冲吸水功能。6感官的变化有了骨膜和中耳,有眼睑、瞬膜、泪腺等都适于陆地生活。7皮肤的轻微角质化,真皮相对厚而致密,开始有蜕皮现象。

为什么说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在躯体结构和机能等方面有比两栖类更适应陆生生活的进步特征:1体被鳞片或盾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2结束了皮肤呼吸,全为肺呼吸,胸廓出现;3运动系统使之适应陆地爬行寰枢椎分化,带骨与五趾形附肢更完善,具爪;4具有交配器,出现羊膜卵,使之获得陆上繁殖的能力5具高级排泄功能的后肾,排难溶于水的尿酸6出现心脑皮,神经和感官更发达,更适于陆上生活。

爬行纲的特征

1体被干燥、角质化的皮肤,通常有起源于外胚层的鳞片或角质盾片。有的有真皮性骨板,除少数有股腺外,缺少皮肤腺。2一般附肢两对,典型的五趾型附肢,且指(趾)端具爪,水生种类的四肢呈浆状,蛇类和一些蜥蜴类缺少附肢。3骨骼完全骨化。头骨一个枕髁;脊柱分化更明显,颈椎已有了寰椎和枢椎的分化,有的种类躯干椎已经分化成为胸椎和腰椎,荐椎至少有2枚,绝大多数躯干椎连有肋骨,有的肋骨与胸骨相关节,形成胸廓。4肺呼吸,一些种类的泄殖腔和咽壁可辅助呼吸。5两心房,心室已有了不完全式几乎完全的分隔,为构造上的不完全循环。6后肾1对,雄的输精管与输尿管完全分开,排泄物主要是尿酸。7大脑背壁出现新脑皮;脑神经12对。8雌雄异体,雄性一般具有交接器,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绒毛膜、尿囊等胚外膜;发育无变态。9变温动物,许多蜥蜴可以从行为上调节体温。

羊膜卵的结构及其脊椎动物演化史的重要意义

结构:羊膜卵的卵外包有卵膜(蛋白膜、壳膜和硬壳)。其卵壳坚韧,是石灰质的硬壳或韧性纤维质厚膜,能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该卵壳具有透气性,能保证胚胎发育时的气体代谢。内有丰富的卵黄,能保证发育时有丰富的养料。尿囊则既可以储存代谢废物尿酸,又当胚胎呼吸器官。羊膜卵在胚胎发育时可形成羊膜、绒毛膜及羊膜围成的羊膜腔,胚胎悬浮在羊水中,能防止干燥和机械损伤。

意义:羊膜卵的出现,使胚胎在恒定优越的液体环境中生活发育,完全摆脱了水的束缚,解决了陆生繁殖问题,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重大适应,这为陆生脊椎动物征服陆地提供了空前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