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ppt动画版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 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 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 相互联系的规律。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 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 由上而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主要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 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 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 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 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 (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 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 故从ⅣA族开始。元素最高价的 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THANKS
感谢观看
酸碱指示剂
用于指示酸碱反应终点的 试剂,如酚酞、甲基橙等。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
应用
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 的溶解与沉淀达到动态平衡。
通过控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实现 难溶电解质的分离、提纯和制备。
溶度积常数(Ksp)
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 解平衡时,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 衡量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重要参数。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 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 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 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一族中, 由上而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 减。
0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形成及特点
离子键的形成
通过原子间电子转移形成正、负离子,由静电作用相互吸引。
离子键的特点
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水溶液中易离 解。
03
波尔模型
电子只能在一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离核的远
无机化学课件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护目镜、手套等。
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与洗涤
常用玻璃仪器介绍
01
了解烧杯、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等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规
格和用途。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02
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和干燥技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玻璃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03
避免玻璃仪器破损、划伤或污染,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05
无机化学分析方法与技术
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包括沉淀法、挥发法等。
滴定分析法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 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基本实验操作规范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检 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实验操作过程
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认真观察 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后处理
整理实验用品,清洗并归位; 处理实验废弃物,保护环境。
实验报告撰写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实 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 、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是指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 式,包括原子的空间位置、化学键的 类型和数目等。分子结构决定了分子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反应中常伴有 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
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
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与洗涤
常用玻璃仪器介绍
01
了解烧杯、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等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规
格和用途。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02
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和干燥技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玻璃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03
避免玻璃仪器破损、划伤或污染,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05
无机化学分析方法与技术
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包括沉淀法、挥发法等。
滴定分析法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 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基本实验操作规范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检 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实验操作过程
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认真观察 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后处理
整理实验用品,清洗并归位; 处理实验废弃物,保护环境。
实验报告撰写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实 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 、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是指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 式,包括原子的空间位置、化学键的 类型和数目等。分子结构决定了分子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反应中常伴有 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
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
《无机化学》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配位化合物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能源
随着人类对新材料和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配位化合物有望在太 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医药领域
配位化合物在药物设计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人类疾 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环境科学领域
配位化合物在处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未来有望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螯合物
由两个或更多的配位体与同一 中心原子结合而成的配合物,
形成环状结构,如: Fe(SCN)3。
命名
一般命名法
根据配位体和中心原子的名称,加上 “合”字和数字表示配位数的顺序来 命名,如:Co(NH3)5Cl。
系统命名法
采用系统命名法,将配位体名称按照 一定的顺序列出,加上“合”字和数 字表示配位数的顺序,最后加上中心 原子名称,如: (NH4)2[Co(CO3)2(NH3)4]·2H2O。
配位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其组成和结 构取决于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 性质。
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条件
01
存在可用的空轨道 和孤对电子
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有可用的空 轨道,而配位体则需提供孤对电 子来形成配位键。
02
能量匹配
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能量 状态需要匹配,以便形成稳定的 配位化合物。
03
空间和电子构型适 应性
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空间 和电子构型需相互适应,以形成 合适的几何构型和电子排布。
0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配位体
提供孤电子对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常见的配位 体有:氨、羧酸、酰胺、酸酐、醛、酮、醇、醚等。
中心原子
接受配位体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常见的中心原子有: 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
《无机化学》PPT课件
HOAc H+ + OAc-
平衡浓度/(mol·L-1) 0.101-x x 0.099+x
HOAc+NaOAc混合溶液能抵抗少量外来酸的作用,而保持溶液pH值不变。
x(0.099+x)
Ka=
0. 10=11-x.8×10-5
0.099x 0. 101
=1.8×10-5
x=1.8×10-5
2021/3/28
• (3)当适当稀释此溶液时,
•
CH+=Ka(CHAc/CAc-)
• CHAc和CAc-以相同倍数下降, CH+和pH值保持不变。
• (注:如果缓冲溶液的浓度太稀(小于10-3mol/L),或稀释倍数过大,就
不再适用了,因为水的电离不能忽略)。
• 此 外 , 由 多 元 弱 酸 所 组 成 的 两 种 不 同 酸 度 的 盐 , 如 NaHCO3—Na2CO3 、 NaH2PO4—Na2HPO4的混合液也有缓冲作用。
2021/3/28
pKi 4.76 4.76 10.33 7.20 9.2
pH值范围 3.6~5.6 8.3~10.3 9.2~11.0 5.9~8.0 7.2~9.2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例
(1) 试计算含0.100mol·L-1HOAc、0.100 mol·L-1NaOAc溶液的pH值。
解:
HOAc H+ + OAc-
离常数
解离常数 Ki 可表示弱电解质解离程度大小。 Ki 越小,弱电解质解离越困难,电解质越弱。
弱电解质:一般Ki ≦10-4 中强电解质:Ki =10-2~10-3 强电解质:Ki >10-2
Ki 与浓度无关,与温度有关。 由于温度对Ki 影响不大,一般可不考虑 其影响。
《无机化学》课件
酸碱反应与沉淀反应
总结词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是无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需要掌握其 基本原理和规律。
酸碱反应
理解酸碱质子理论,掌握酸碱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如强酸制备弱酸 、水解反应等。
沉淀反应
研究沉淀的形成和溶解,了解沉淀的生成、转化和溶解等基本规律 。
氧化还原反应与配位反应
总结词
01
氧化还原反应和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应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需要
酸碱反应与离子平衡
酸碱反应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
酸碱指示剂
离子平衡
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 ,如水的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 。
用于指示溶液酸碱度的指示剂,如酚 酞、甲基橙等。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的反应,包括氧化和还 原两个过程。
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 正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存储材料,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无机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无机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控制与治理,以及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详细描述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无机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大气、水体和土 壤的污染控制与治理,以及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通过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制,可以开发出高 效、低成本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案,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无机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无机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药物设计与 合成、生物成像技术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
详细描述
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具有重要意义。无机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涉 及药物设计与合成、生物成像技术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方 面。通过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反应机制,可以 开发出高效、低毒的药物和生物医用材料,为疾病诊断 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途径。同时,无机化学在生物成 像技术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荧光探针、磁共 振成像等,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无机化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是通过将|Ψ|2的角度分布部分,即|Y|2随 θ、Φ的变化作图而得到的(空间)图像,它形象地显示出在原子核 不同角度与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大小的关系。图1-1(b)是电子云的 角度分布剖面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剖面图与相应的原子轨道角 度分布剖面图基本相似,但有以下不同之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 图带有正、负号,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习惯不标出正 号);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比相应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要“瘦”些, 这是因为Y值一般是小于1的,所以|Y|2的值就更小些。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五、 多电子原子结构
多电子原子指原子核外电子数大于1的原子(即除H以外 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在多电子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是如何 分布的呢?要了解多电子中电子分布的规律,首先要知道原 子能级的相对高低。原子轨道能级的相对高低是根据光谱实 验归纳得到的。H原子轨道的能量取决于主量子数n,在多电 子原子中,轨道的能量除取决于主量子数n外,还与角量子 数l有关,总规律如下:
无机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一、 原子的组成
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 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 子核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很小,半径约为10-10m;原子核更小,它的体积约为原 子体积的1/1012。如果把原子比喻成一座庞大的体育场,则原 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因此原子内部有相当大 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无机化学》课件.ppt
10
Chemical Reaction
能否发生(反应方向)
能量转换(热效应)
化 学
反应限度(化学平衡)
反 应
反应速率
化 学
反应机理
动
力
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化反
学 热
应 的 可
力能
学性
反 应 的 现 实 性
末页
11
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①热化学:化学和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换 问题。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题,起化学与工程技术间的桥梁作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2.《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
1)了解近代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必要的 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化学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能运用 化学的观点来理解相关学科中涉及化学的有 关问题。
3)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
3.《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6
状态函数的特点
➢与状态一一对应;
➢状态函数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pV=nRT;
➢当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体系的 始、末态有关,而与变化的实际途径无关。
以下例子
说明:当
外压从3pº变为p°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5
3. 状态与状态函数state and state function
状态就是体系一切性质的总和。
如体系的宏观性质都处于定值,则体系为平衡态。 状态变化时,体系的宏观性质也必然发生部分或 全部变化。
2024版大学无机化学完整版ppt课件
离子键。
离子晶体的结构
02
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交替排列,形成空间点阵结构,具有高的
熔点和沸点。
离子键的强度
03
离子键的强度与离子的电荷、半径及电子构型有关,电荷越高、
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12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2024/1/29
共价键的形成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分子的极性与偶极矩
大学无机化学完整版ppt课件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无机化学概述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 酸碱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 •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 配位化合物与超分子化学简介
2
01
无机化学概述
Chapter
2024/1/29
反应机理
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反应机理的推导和表示 方法
反应速率理论
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和微观可逆性原理
2024/1/29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温度、催化剂和光照等外部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8
05
酸碱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
Chapter
2024/1/29
19
酸碱反应概述
酸碱定义及性质
介绍酸碱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包括阿累尼乌斯 酸碱理论、布朗斯台德酸碱理论等。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中心原子或离子、配体、配位数、配位键等。
配位化合物的分类
3
根据中心原子或离子的性质可分为金属配位化合 物和非金属配位化合物;根据配体的性质可分为 单齿配体和多齿配体等。
2024/1/29
28
高等无机化学ppt课件.ppt
第二章:配位化合物
§1. 配合物电子光谱 §2. 取代反应机理 §3. 几种新型配合物及其应用 §4. 功能配合物
3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三章:原子簇化合物
{ §1. 非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镜面包含主轴:v
16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镜面垂直于主轴:h
N
N
C
h
一个分子只可能有一个 h镜面
17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9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1.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
Symmetry Operations and Symmetry Elements
对称元素
n重旋转轴 镜面 反演中心 n重非真旋转轴 或旋转反映
6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六章: 固体结构和性质
§1.固体的分子轨道理论 §2.固体的结构 §3.有代表性的氧化物和氟化物
7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反演中心
§1. 配合物电子光谱 §2. 取代反应机理 §3. 几种新型配合物及其应用 §4. 功能配合物
3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三章:原子簇化合物
{ §1. 非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镜面包含主轴:v
16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镜面垂直于主轴:h
N
N
C
h
一个分子只可能有一个 h镜面
17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9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1.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
Symmetry Operations and Symmetry Elements
对称元素
n重旋转轴 镜面 反演中心 n重非真旋转轴 或旋转反映
6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六章: 固体结构和性质
§1.固体的分子轨道理论 §2.固体的结构 §3.有代表性的氧化物和氟化物
7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反演中心
无机化学ppt课件
命名方法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包括确定中 心原子和配体的名称、标明氧化态和配位数等。
金属有机化合物类型、合成方法和应用前景
01
类型
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括金属烷基化合物、金属芳基化合物、金属羰基化合
物等,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具有多样性。
02
合成方法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金属与有机物的直接反应、金属卤化物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强度
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反 应活性等。离子键较强,共价键有强 弱之分。
氢键
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含 有氢原子的分子之间,对物质的熔沸 点、溶解度等性质有显著影响。
04
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体类型及结构特点
01
02
03
04
离子晶体
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 成,具有高熔点、高硬度等特
原子结构模型及发展历程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认为原子是坚硬的、不可再分的 实心球体。
汤姆生枣糕模型
发现电子,提出原子像枣糕一样, 电子像枣子一样镶嵌在原子中。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 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 电子绕核旋转。
波尔分层模型
引入量子化概念,解释氢原子光 谱,提出电子在特定轨道上运动。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达到平衡状态。
沉淀溶解平衡应用
通过控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实现难溶电解质的分离、提纯和制 备。
溶度积常数(Ksp)
表达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离子浓度平衡关系的常数,可用于判断沉 淀的生成和溶解条件。
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计算
化学键类型及形成条件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包括确定中 心原子和配体的名称、标明氧化态和配位数等。
金属有机化合物类型、合成方法和应用前景
01
类型
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括金属烷基化合物、金属芳基化合物、金属羰基化合
物等,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具有多样性。
02
合成方法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金属与有机物的直接反应、金属卤化物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强度
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反 应活性等。离子键较强,共价键有强 弱之分。
氢键
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含 有氢原子的分子之间,对物质的熔沸 点、溶解度等性质有显著影响。
04
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体类型及结构特点
01
02
03
04
离子晶体
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 成,具有高熔点、高硬度等特
原子结构模型及发展历程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认为原子是坚硬的、不可再分的 实心球体。
汤姆生枣糕模型
发现电子,提出原子像枣糕一样, 电子像枣子一样镶嵌在原子中。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 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 电子绕核旋转。
波尔分层模型
引入量子化概念,解释氢原子光 谱,提出电子在特定轨道上运动。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达到平衡状态。
沉淀溶解平衡应用
通过控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实现难溶电解质的分离、提纯和制 备。
溶度积常数(Ksp)
表达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离子浓度平衡关系的常数,可用于判断沉 淀的生成和溶解条件。
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计算
化学键类型及形成条件
《无机化学》PPT-第2章 化学基础知识
2 分体积定律(1880-E.H. Amage)
p, T 一定时
p,VA nA
p,VB nB
p,VA + VB nA + nB
pVA = nART pVB = nBRT
V总 = VA + VB
在恒温恒压下,某组分的分体积等于该组分产生与 混合气体相同的压力时所占据的体积。
例 2-3 某温度下,将 2 ×105 Pa 的 O2 3 dm3 和 3 × 105 Pa 的 N2 1 dm3 充入 6 dm3 的真空容器中,求 混合气体的各组分的分压及总压 .
故所得氢气的质量为 2 g ·mol × 1 × 0.05 mol = 0.1 g
K
解得 T2 = 900 K 当温度达到 900 K 以上时,烧瓶会炸裂。
例 2-2 27℃ 和 101 kPa下, 1.0 dm3 某气体质量为 0.65 g,求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 nRT
得 n = pV/RT 即 m/M = pV/RT
M mRT pV
M 0.658.314300 g / mol 16g / mol 1011
解:O2 p1 = 2 × 105 Pa p2 = ?
V1 = 3 dm3 V2 = 6 dm3
O2 的分压
p(O2) = p1V1/V2= (2 × 105 × 3/6) Pa = 1 × 105 Pa
同理 N2 的分压 p(N2) = (3×105×1/6)Pa
= 0.5 ×105 Pa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
解:由此法收集到的是氢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则其中水蒸气的分压 p(H2O) = 2.7 kPa
那么 p(H2) = 100 kPa - 2.7 kPa = 97.3 k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自主探究 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教师的讲解为引导, 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教师的讲解为引导,学 生通过实验得到结论。 生通过实验得到结论。 发现问题,质疑,针对性地讨论, 发现问题,质疑,针对性地讨论,激发学生 兴趣,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 兴趣,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
实验数据处理
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原理
基本计算
元素知识
实训实践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 、
多媒体教学 项目化教学 课堂实验一体化 教学模式 教学练做结合 现场教学
三、教学内容
(2)多种教学方法 )
启发式教学 研究型教学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无机化学》课程说课
无机化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教育系 韦崇明
目录
1 2 3 4 5 6
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教学设计 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 教学改革 课程特色
一、课程设置
1
★重要课 ★专业基础课
★必修课程
2
★中学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执业检验师考试
★生物化学
课程定位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课程内容 绪论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分子结构与晶体类型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沉淀溶解平衡 氧化还原平衡 配位平衡 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 合计 课时分配 讲课 1 4 6 7 6 4 6 4 6 6 50 实验 1 2 2 2 4 2 4 2 3 3 25 小计 2 6 8 9 10 6 10 6 9 9 75源自课程衔接三、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原理。 掌握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原理。 掌握化学基本计算, ◆掌握化学基本计算,基本实验知识 。 ◆了解元素与化合物知识 。
能力目标
◆具有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能力 . ◆具有一定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 . ◆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初步的训练和培养
七、教学改革
(2)教学改革想法 )
2、改观念 、 1、改教材 、 删繁就简,增添新知 构 删繁就简 增添新知,构 增添新知 建 新内容 加强能力培养 增强积极性 培养创新
4、改教法 、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相 结合
3、改学法 、 加强自学指导培养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
课程特色
《无机化学》课程新特色 无机化学》 两 个 结 合 两 个 突 出 学 学 学
五、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一览表
年龄 姓名 罗元良 五才山 张全智 锁克斌 韦崇明 李德敏 58 57 55 46 47 45 本科 本科 本科 研究生 本科 研究生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学历 职称
学缘结构: 位教师均本科以上学历 位教师均本科以上学历, 学缘结构:6位教师均本科以上学历,其中二位取得研究生学理 年龄结构: 以上3人占 年龄结构:45——50岁3人,占50%,50以上 人占 岁 人 , 以上 人占50%。 。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6人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 人,占100%。 。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二、课程内容 (4)实验教学内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实验项目 无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训练 溶液的配制 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称量 滴定基本操作练习 工业纯碱中总碱度的测定 酸碱解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粗食盐的提纯 铜、锌、锰、铬、铁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 以废铝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 合 计 实验时数 2 2 4 4 2 2 3 2 4 25
平时成绩
作业、 作业、 纪律等
实训成绩
闭卷成绩
+
操作过程 操作规范 工作态度 实验报告 占30%
+
闭卷考试 期末) (期末)
=
总成绩
占20%
占50%
(七)教学改革
1、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①课程教学突出职业的导向性不够。 课程教学突出职业的导向性不够。 ②课程教学的“内容”不够“实用”。 课程教学的“内容”不够“实用” ③教学模式呆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模式呆板, 和积极性。 和积极性。
理论教学四模块 50学时 学时
实践教学三个层次 50学时 学时
化学基本原理模块 15学时 学时
化学基本理论模块 12学时 学时
化学基本计算模块 11学时 学时
元素知识模块 12学时 学时
基础性实训 25学时 学时
综合性实验 15学时 学时
设计与创新性实验 10学时 学时
二、教学内容 (3)理论教学内容
讲授与现场结合
讲授与学生讨论结合 现代化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 、仿真教学
(三)教学手段
黑板、 黑板、演示 模型、 模型、挂图 仪器、 仪器、实验
多媒体
网络
1、传统手段 、
2、现代手段 、
3、现代手段 、
四、教学资源
1、网络资源和环境 、
学院校园网1000M光纤主干通道,采用 光纤主干通道, 学院校园网 光纤主干通道 100M 光纤连接Internet。学院有多媒体教室 光纤连接 。 10间,提供有关的参考文献和网站,资源共享。 间 提供有关的参考文献和网站,资源共享。
课程 学 《化学 》
二、(2)课程内容安排 、( )
理论知识划分为化学基本原理,化学基本理论,元素知识, 理论知识划分为化学基本原理,化学基本理论,元素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四 大模块。 大模块。 实验教学为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验, 实验教学为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
无机化学教学模块 100学时 学时
二、(5)教材使用与建设 、( )
理论教材 实验教材
卫生部规划教材
卫生部规划教材
二、( )教学内容表现形式 、(6) 、(
实例分析, 例题讲解 模型、习题 模型、 验证性实验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习题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 演示实验 虚拟实验 实践性教学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实验结果
四、(3)实验设备 、( )
校外实训基地
合作企业
安康中心医院 安康中医院 汉滨区医院 旬阳县医院 汉阴县医院 学院附属医院 汉滨区五里氮肥厂
所在地
安康 安康 汉滨区 旬阳 汉阴 安康 五里
主要实训内容
认识实习、工作实习、 认识实习、工作实习、顶岗实 习 认识实习、顶岗实习 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工作实习、 认识实习、工作实习、顶岗实 习 工作实习、 工作实习、顶岗实习 工作实习、 工作实习、毕业实习 工作实习、 工作实习、顶岗实习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 习
2、图书资料条件 、
学院有图书馆三个, 学院有图书馆三个,馆藏图书和刊物达百万 与本课程相关图书和刊物资料19种 册,与本课程相关图书和刊物资料 种,能满教 师和学生需要。 师和学生需要。
(五)实验教学资源
实验楼
东、南、北校区各一个
实验室
东、北校区各一个, 南 北校区各一个, 校区二个, 校区二个,共280㎡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内容
• 1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 ◆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 ◆服务于专业、后续课程知识需要。 服务于专业、后续课程知识需要。 • ◆理论教学“必须”、“够用”、“降低难度”。 降低难度” 理论教学“必须” 够用” • ◆实训教学强化“动手”,与工作实际结合。 实训教学强化“动手” 与工作实际结合。
六、课程评
1、评价体系 、
1
★来自学生的评价: 来自学生的评价: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座谈及 闭卷考试等形式 ★来自教师的评价 形式: 形式:通过调查问 卷、座谈等
2
根据国家执业医师 资格考试中本门课 程部分的考核情况。 程部分的考核情况。
校内评价
国家职业 资格认定
六、教学评价
• 2、学生成绩考核办法 • 考核原则 : 重学习过程 • 成绩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