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
文化传播学通论知识点总结
文化传播学通论知识点总结一、文化传播的内涵和基本概念1.文化的内涵和定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
包括宗教、哲学、艺术、科学、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涵盖了人类的思想、价值观念、习俗和传统等多种元素。
文化具有多样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2.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传递和交流文化内容、知识、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过程。
它是文化传递、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二、文化传播的形式和途径1.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口头传播是人们通过口语、肢体语言等方式传递文化信息的形式,是最早的传播方式之一,包括口头传统、口头文学、口语宣传等形式。
书面传播是人们通过文字、符号等方式传递文化信息的形式,是一种高度发达的传播方式,包括书籍、报刊、网络等形式。
2.新闻传播和娱乐传播新闻传播是指通过新闻媒体传递社会事件、政治动态、经济信息等时事内容的传播方式,是社会公共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
娱乐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娱乐节目、活动、媒体等方式传递娱乐内容和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精神消遣和社交活动。
3.数字传播和网络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传播和网络传播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数字传播是指通过数字化媒体和技术传递文化内容和信息的传播方式,包括数字音频、视频、电子出版物等形式。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通讯等网络平台传递文化内容和信息的传播方式,是一种全球化的传播方式。
三、文化传播的影响和作用1.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文化传播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可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交流和交融,增进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
2.文化传播对个体的影响文化传播对个体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塑造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影响个体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个体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参与。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第一章总论1、什么是传播?定义:所谓传播是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传播的四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的三环节:信息的传达、信息的接受、信息的反馈2、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及其贡献哈罗德.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贡献:1)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传播,是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他的政治宣传和战时轩轩研究代表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2)提出“5W”模式,是我国传播学教科书上必然出现谈到的入门理论3)他可以论证了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谐调功能、传递文化遗产功能)4)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传播信息进行研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论、魔弹论=皮下注射论)贡献:1)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2)通过搜集资料的方法提出了调查方法论3)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从受众角度研究传播过程,提出了传媒的弱效果论,两级传播,意见领袖等著名观点,对于认识传播过程和效果有重要意义库尔特.勒温(把关人理论)贡献:1)他拥有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变成重要研究目标的思想方法2)理论上创立了场论,开创了群体传播对于个人行为的效果的研究3)提出了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提供圆满解释4)他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之父”,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开创性人物卡尔.霍夫兰贡献:态度的改变1)源于科学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2)人口集中——城市人口的集中造就了规模化的信息需求3)政治和战争的需要:二战时知识分子的迁移;战时宣传的需求第二章传播原理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经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4个阶段从动物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五点:1)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2)人类语言它的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有逻辑性3)人类语言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4)人类语言没有外部刺激的时候也能自主发音5)人类的音声带有节奏和韵律,并能欣赏这种节奏和韵律2、传播的四大功能拉斯韦尔提出的“三功能说”+(赖特补充了一个功能)娱乐功能传播的负功能:1)大众媒介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3)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4)麻醉精神:(1)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2)由剥夺人的行为能力之一拟态环境理论,通过模拟现实而营造的理路,它充分真实环境的区别在于事实的选取和组合拟态环境论:通过模拟现实而营造的环境*李普曼认为人类生活在2个环境中,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虚拟环境,前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人类意识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使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认识真实世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内向传播(乔治.米德—“主我客我”的理论,布鲁墨的“自我互动”理论)定义:人的内向传播的是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生活从生理机能上来讲:内向传播是由感受刺激→神经传导→人脑活动→机体反应,这些环节和要素构成。
《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
《文化传播学》复习材料题型一、名词解释。
(20分)二、选择(10)三、简答(30)四、论述(30分)一、名词解释1、传播:指人群内部资源共享的行为或过程。
含义包括:“通信”、“会话”、“交流”、“交往”、“交通”“参与”等。
2、文化传播: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
3、文化传承:是指文化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文化传播过程,也称为文化继承。
4、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5、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的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和人工产品,即文化的物质形态,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以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实物。
6、精神文化:是指人们运用思维方式创造的成果,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等。
7、网络传播:指主要基于互联网平台所进行的多元、动态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在技术上体现了多种传播形态的整合,在功能上体现了去中心化、全民参与和资源整合。
8、网络艺术:主要指利用网络化的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协助数据传送以创作、展示或传播艺术作品的艺术形态。
9、媒介文化:指因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显现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社会文化现象。
10、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
11、媒介融合:各种媒介呈现出的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简单来说就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到一起。
二、简答。
1、文化的要素。
(1)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
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
文化传播学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文化传播学基础知识要点总结文化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文化与传播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和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文化传播学的基础知识要点,从文化的概念、传播的方式、传播效果以及文化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和传承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精神财富。
它包括语言、艺术、宗教、价值观念、习俗等方面。
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创造性和适应性等特点。
多样性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传承性指文化通过教育和传统的方式传承给后代;创造性指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物;适应性指文化能够适应社会变迁和发展。
二、传播的方式与过程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视觉传播、社交媒体传播等。
其中,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传播方式,通过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书面传播则是通过文字和印刷媒介传播;视觉传播则是通过图片、电影、电视等媒介传播;社交媒体传播则是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平台进行信息传递。
文化传播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传输和解码三个阶段。
编码是指信息的制作和组织过程,传输是指信息在媒介中的传递过程,解码则是指接受者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噪音和反馈等因素,噪音会干扰信息的传递,而反馈则是接受者对信息进行回应和反馈的过程。
三、传播效果与文化影响文化传播的效果可以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评估。
认知层面指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和知识的获取;情感层面指接受者对信息所产生的情感和态度;行为层面指接受者对信息所做出的行为反应。
文化传播的效果还受到接受者的特征、媒介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传播对社会和个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社会认同和凝聚力;同时,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和认同危机。
文化传播还能够塑造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四、文化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文化传播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和文本分析等。
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
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一、文化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文化传播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交流和演变的学科。
它关注文化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在不同的个体、群体和社会之间传播。
其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语言、宗教、艺术、习俗、价值观等文化元素的传播;大众传媒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解决;以及文化传播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等。
二、文化传播的主要模式1、线性传播模式这种模式认为传播是从信息源通过渠道传递到接收者的单向过程。
例如,早期的广播和电视传播就具有较强的线性特征。
2、循环传播模式强调传播是一个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不断循环和反馈的过程,双方在传播中都具有主动性。
3、网状传播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向、复杂的网状结构,每个节点都可以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
三、文化传播的媒介1、传统媒介(1)书籍和报刊书籍是传承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报刊则能够及时传递新闻和观点。
(2)广播和电视通过声音和图像的传播,影响广泛的受众。
2、新媒介(1)互联网包括网站、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具有信息传播迅速、互动性强的特点。
(2)移动终端如手机和平板电脑,使人们随时随地获取和传播文化信息。
四、文化传播中的受众1、受众的类型可以分为主动受众和被动受众。
主动受众积极参与信息的选择和解读,被动受众则相对被动地接受传播的内容。
2、受众的心理和行为受众的兴趣、需求、价值观等会影响他们对文化传播内容的接受和反应。
五、跨文化传播1、文化差异包括语言、价值观、习俗、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
2、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如语言障碍、文化误解、刻板印象等。
3、促进跨文化交流的策略培养跨文化意识、加强语言学习、增进相互理解等。
六、文化传播与社会变迁1、文化传播对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新的思想、观念和技术通过传播促使社会发生变革。
2、社会变迁对文化传播的影响社会的发展会改变传播的方式和内容。
七、文化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方法如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深入理解文化传播现象的内涵和意义。
文化传播学通论知识点总结
文化传播学通论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文化与文化传播1、文化概念的内涵及特点2、文化的构成要素3、文化类型4、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5、文化传播的基本模式和过程,文化传播的功能、类型和方式6、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文化传播与世界文化的发展7、中华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8、跨文化传播的一般原则9、大众传媒10、多元文化主义例如,将外来的宗教作为本国的神灵加以崇拜和祭祀的行为就属于文化的“外化”。
由此可见,“文化”一词在语境中有着广泛的含义,包括生活方式、社会组织、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许多层面,也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
其中最重要的含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文化遗产。
知识点二:大众传播媒介1、大众传播媒介的定义及特征大众传播媒介是指由传播者借助各种符号系统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手段和工具。
它具有大众性、公共性、非营利性、自愿性、垄断性、规模经济等特征。
大众传播媒介以一定的符号系统向受众传递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
它既不同于艺术的传播,又不同于政治的宣传。
2、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 1)新闻传播媒介的起源新闻传播媒介起源于新闻媒体,即报纸、书刊、杂志、广播、电视。
“报纸”是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也是第一张报纸。
新闻传播媒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古代通讯媒介(传令、驿使等)、近代报刊媒介、现代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其中电子媒介又包括广播、电视、录像、唱片等。
( 2)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开始了新的变革,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迈进。
这些变革表明:①大众传播媒介正朝着高度综合化、智能化、互动化、虚拟化方向发展;②大众传播媒介正日益走向专业化;③大众传播媒介已从单纯的消费品转变为满足人们需求的商品;④大众传播媒介正迅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
2、民族文化是在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中发展起来的,但并没有被异质文化完全取代。
因而任何一种文化都应该尊重差别,保持独立。
文化传播学重点完整版
一、传播的定义:二、信息的定义信息与讯息的区别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验3、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四、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五、传播的主要类型(一)人内传播:1、定义2、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米的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内省式思考(二)人际传播1、主要特点:(1)传递与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信息的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4)适用于较短时间内改变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5)人际传播主要建立在自愿和合愿的基础上的活动,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2、人际传播的功能镜中我皮格马利翁效应(三)、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1、群体传播(1)、群体意识: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2)、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排除偏离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3)、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人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群体模仿与“匿名性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R=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a)流言信息的快速增值b)流言信息的变形和奇异的回流现象c)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3、组织传播(1)、组织内传播①正式渠道:横向传播、纵向传播②非正式渠道:(2)、组织外传播:信息输入、信息输出四、大众传播1、定义2、特点: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窜博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传播信息的活动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大众传播是一种社会化的社会传播第三节:文化传播一、文化传播形态1、一般性的文化传播2、专门性的文化传播3、系统间的文化传播二、文化传播学及其研究范畴(一)、文化与传播的互动关系(二)、文化传承问题(三)、跨文化传播研究(四)、媒介文化问题第二章文化传播的基本问题一、文化传播的特征二、文化传播环境大环境与小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行为环境(宏观、微观)与心理环境三、现代文化传播的特点1、文化传播的高技术化2、文化传播范围的全球化3、文化传播力量的实力化第三节文化传播的途径与规律一、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1、迁徙传播一般迁徙活动:由征服引起的迁徙活动自发的流动迁徙,政府的组织迁徙(鼓励或强制)2、商贸活动传播3、战争与扩张传播4、宗教传播5、教育传播6、使节互访7、和亲通婚8、大众传媒传播9、探险、旅游观光、举行学术会议、图书交流和翻译二、文化传播过程的规律1、扩散律2、趋低律3、双向律4、层次律5、选择律6、激发律第五节、文化传播的历史演变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第二节文化传播原理一、文化维模原理二、文化适应原理三、文化圈层原理四、文化融合原理五、文化增殖原理:所谓文化增殖是文化在质和量上的一种膨胀或放大,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和创新,是一种文化的原有价值或意义在传播过程中生成出一种新的价值和意义的现象。
文化传播学考试试题
文化传播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不包括()A 商业贸易B 人口迁徙C 教育D 政治活动2、以下哪项不是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A 创造文化B 传递文化C 共享文化D 丰富文化3、互联网的发展对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是()A 使文化传播的范围缩小B 降低了文化传播的速度C 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D 减少了文化传播的内容4、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A 商业贸易活动B 人口迁徙C 教育活动D 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5、春节期间,许多外国人也会参与到庆祝活动中来,这体现了文化传播的()A 继承性B 稳定性C 开放性D 包容性6、下列属于传统的文化传播手段的是()A 大众传媒B 口语C 网络D 电视7、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这被称为()A 文化传承B 文化融合C 文化创新D 文化冲突8、当一种文化传入一个地区,当地文化会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和融合,这反映了()A 文化的稳定性B 文化的多样性C 文化的地域性D 文化的民族性9、手机短信的广泛使用,属于文化传播中的()A 教育活动B 现代信息技术C 人口迁徙D 商业贸易10、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A 全盘继承B 全盘否定C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 顺其自然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社会中,________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________的过程。
4、文化传播能够促进________的发展和进步。
5、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以________为基础。
6、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
7、大众传媒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我们要尊重文化的________,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文化传播学
文化传播学一、文化(一)什么是文化?1、中国人看文化2、西方人看文化3、文化的要素4、文化的结构与功能5、文化的分类1、中国人看文化“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论语·八佾》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物相杂,故曰文。
”“五色成文而不乱。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叉”。
“文”的引申义:(1)语言文字、文物典籍、礼乐制度等各种象征符号。
《尚书·序》:“伏曦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
”《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2) 指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与“质”、“实”对称。
“经纬天地曰文。
”——《尚书·舜典》“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3)在前两层意义之上,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礼减两进,以进为文”——《礼记·乐记》“文犹美也,善也”。
(郑玄注)“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尚书·大禹谟》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庄子·逍遥游》“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易·系辞下》“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黄帝内经·素问》“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礼记·中庸》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化”连用:“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贲卦·象传》“文”由“纹理”演化而来。
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于天,即“天文”(自然规律)。
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即“人文”(人伦社会规律)。
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关系构成复杂网络。
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止其所当止。
“文治和教化”:“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西汉)刘向《说苑·指武篇》“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道。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1.传播学基本概念:复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传播定义、传播过程和传播媒介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传播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石。
2.传播理论:掌握传播学中的主要理论框架,包括传播学经典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
回顾传播学经典理论如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型、威冯提德的态度变迁模型以及符号互动主义等,并了解现代传播理论如传播生态学、演化传播学以及社交媒体传播等。
3.传播过程和效果:了解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变量,包括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和媒介等。
同时,考虑传播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等。
复习量表和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以评估传播过程和效果。
4.传播媒介:复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于信息传播的作用。
回顾传统媒体的特点和影响力,如电视、广播和报纸,同时了解新兴媒体的发展和特点,如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
衡量媒介对于传播的效果和变化。
5.社会媒介环境:复习社会媒介环境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
考虑传播自由、媒体所有权集中、信息多样性等社会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同时了解传播伦理和法律的规范,以及社会媒介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6.文化和传播:理解文化对于传播的影响。
考虑文化差异和传播的适应性,以及文化创意和文化认同的传播。
复习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7.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调查等。
复习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等。
8.传播技能和实践:回顾传播学所提供的实际应用和技能,如传播策划、媒体写作和公共关系等。
了解传播行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趋势,并思考如何将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复习传播学教程时,可以结合课本、课堂笔记和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学习。
同时,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以促进对传播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传播学教程复习要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要点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3.传播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1.传播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要素
2.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
3.传播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三、传播效果与传播评估
1.传播效果的定义和评估指标
2.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3.传播评估的意义和方法
四、传播媒介与传播技术
1.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
2.传播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3.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责任
1.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传媒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3.传播伦理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
六、传播战略与传播管理
1.传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2.传播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3.传播管理的挑战和解决途径
七、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
1.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挑战
2.跨文化沟通的特点和策略
3.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问题和解决方案
八、传播研究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
1.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设计
2.有效调查问卷设计和实施
3.科学论文写作的结构和格式要求
以上是传播学教程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我们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为今后的传播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与实际案例的结合,深入理解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希望以上的总结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文化传播知识点
文化传播知识点一、文化传播的定义文化传播,亦称文化扩散,是指文化元素从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个社会群体的传递过程。
这些文化元素可能包括信仰、价值观、习俗、艺术、技术、语言等。
文化传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包括贸易、征服、移民、宗教传播、教育和媒体等。
二、文化传播的途径1. 贸易与经济交流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商品的交换往往伴随着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交流。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交易的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纽带。
2. 征服与殖民征服和殖民活动常常导致文化强制性的传播。
征服者将自己的文化、宗教和语言强加给被征服的民族,如罗马帝国的拉丁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3. 移民与人口流动移民是文化多样性传播的自然途径。
移民群体将本国的文化带到新的居住地,与当地文化相互作用和融合,形成新的文化现象。
4. 宗教传播宗教传播是历史上最为显著的文化扩散方式之一。
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不仅传播了信仰,也带来了艺术、建筑和哲学等文化元素。
5. 教育教育系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通过教育机构,知识和文化价值观得以传承和普及。
学术交流和学生交换项目也促进了文化的国际传播。
6. 媒体与技术现代媒体和通信技术极大地加速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和互联网等媒介使得不同文化的信息能够迅速跨越国界,影响全球观众。
三、文化传播的影响1. 文化融合文化传播常常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例如,美国的多元文化社会就是各种移民文化融合的结果。
2. 文化冲突文化传播也可能引起文化冲突。
当一种文化强加于另一种文化时,可能会引发抵触和冲突,如文化同化过程中的抵抗现象。
3. 文化变迁文化传播促使文化不断变迁和发展。
新的文化元素的引入可能会改变原有文化的某些方面,促使文化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4. 全球文化的形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传播促进了全球文化的形成。
某些文化元素,如流行音乐和快餐文化,已经成为全球共享的文化现象。
传媒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1.什么是传播?(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信息的共享(2)传播与相关领域的关系:传播与社会规范,传播的语言与文化,传播与经济等的相互关系。
2.传播与语义学。
符号学的关系。
传播的语言类型,传播的符号类型。
3.传播的基本要素。
传播的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讯息与通道五个基本要素及其内涵。
编码解码噪音反馈效果等要素急其他。
4.传播的主要模式。
传播模式功能的分析;亚里斯多德模式;拉斯韦尔模式及其发展;申农—韦弗模式及其发展;丹斯的螺旋式型模式;纽科姆的BAX模式。
5.传播的种类。
人的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的基本种类及其特点功能和技巧。
传播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共享说”“交流说”“劝服说”“反映说”“互动说”等“共享说”来源于传播拉丁文原义。
斯拉姆指出:“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确立“共同”的东西”“交流说”是以美国学者J.霍本为代表。
他指出:“传播即是用言语来交流思想。
”“劝服说”以美国学者J.露西和G.安德森为代表,他们认为:“传播这一种概念包含了人与人互相影响的全部过程。
”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信息是指消息资料知识等的总称。
信息可以用来减少或消灭某些不确定性。
传播的内涵包括:1.传播是人类最主要的精神活动2.传播是由传播关系组成的动态有结构的信息传递过程3.传播学是一门综合的学问4.传播是社会性的活动5.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别民族内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传播系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传播与社会规范传播是形成社会规范的必要途径传播与文化传播促成了地区与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传播所导致的社会文化的交融最明显的表现是文化的同化现象。
传播对文化发生作用的另一种表现是文化的变形传播与经济传播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制于经济条件、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传播与语义学研究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义、符号所发挥的效果西方人比较早地注意到语言的逻辑使用逻辑的三大规律(1)同一律(2)矛盾律(3)排中律传统语义学是从哲学角度研究“意义”现代语义学则是关于符号和行为关系的学说语义思考从哲学的圈子里独立出来,是英国两位文学批评家的功劳。
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
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教学目的了解文化与传播的关系,并运用传播理论指导具体的文化传播实践。
了解和掌握文化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常见的文化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与要求教师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要求同学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和课堂陈述,讨论和陈述记入平时成绩。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占30%——提交期中论文(15%)、课堂讨论(10%)、出勤5%考试占70%三次不到取消考试资格第一讲文化与传播第一章什么是文化1. 文化文化的涵义文化的要素文化的类型1.1 文化的涵义1.1.1 中国的文化概念“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贲卦·彖传》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解释说“人文”、“化成”有两个内容:一是指典籍,一是指礼仪风俗。
圣人之治天一,先文德而后武务。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刘向《说苑·指武》“文化”是与“武力”相对的教化。
1.1.2 西方的文化概念在欧洲,“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指人类对土地的耕作和农作物的栽培,文艺复兴以后,逐渐把人的培养称为文化。
(1)克莱姆——把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专门研究1843 《普通文化学史》1845 《普通文化学》(2)泰勒—使文化被广大的学者作为研究对象1865《文化的早期发展和历史》1871《原始文化》文化或文明,从人种志学的观点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习惯,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性。
W.H.Kelley对此提出了以下的批评:定义的方式有毛病,这种方式永远不能将概念所包含的全部内容都罗列出来。
整体一词不合适,文化的组成部分之间是有矛盾的,强调整体就只突出了和谐。
人类创造出的文化,不一定是为了改善生活,也有破坏的一面。
1.2 文化的要素文化的基本要素符号语言价值规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事物信息的一种标志。
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
《文化传播学通论》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文化产业管理班第一章文化与文化传播一、名词解释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传播的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现象,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相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人类生存符号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是传播者的编码相读者的解码互动阐释的过程,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媒介文化:所谓媒介文化,是指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以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人的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化系统,它包括“具有多重功能的整体系统、媒介运作方式及其中的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还包括媒介生存于其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多种变数”。
文化圈层:文化圈层指文化在历史发展上存在的反映不同时期各种文化要素所联结起来的平面分布特征,显示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程度。
第二章文化传播的研究范畴一、名词解释文化融合: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文化经过接触交往后,彼此借鉴、吸收、交融而形成一种新文化的过程。
二、文化传播的功能、特征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沟通功能、娱乐功能特征:社会性、目的性、创造性、永恒性、开放性、多元性、融合性三、传播的途径(方式)和模式途径:迁徙传播、商贸传播、战争和扩张传播、宗教传播、教育传播、使节互访、和亲通婚、大众传媒传播、探险、旅游观光、学术会议、图书交流与翻译传播模式:直接传播(a.链式传播 b.波式传播 c.根式传播)、间接传播(又称媒介传播)、激起传播(又称刺激传播)、膨胀型传播(a.传染型 b.等级行等级传播)、迁移型传播第三章物质文化传播一、名词解释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又有人称为物态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人工产品,即文化的物质形态,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也称第二自然,是可以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实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深刻的物质基础。
文化传播知识点总结大全
文化传播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文化传播概念文化传播是指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之间传递和交流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的活动。
它通过各种介质和载体,如语言、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将文化内容传递给受众,从而影响和塑造受众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和行为习惯。
文化传播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1. 促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让人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从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2. 传承和发展文化遗产文化传播可以帮助传承和发展文化遗产,使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3. 塑造社会价值观念文化传播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和艺术形式传递各种价值观念,影响和塑造受众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4.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播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三、文化传播的形式1. 语言传播语言是最基本的文化传播媒介,通过语言可以传递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2. 文字传播文字是文化传播中最常见的载体之一,通过各种文字形式,如书籍、报纸、杂志等,可以传递丰富的文化内容。
3. 图像传播图像是文化传播中重要的媒介之一,通过图片、绘画、雕塑等形式,可以传达丰富的文化信息。
4. 音频传播音频是文化传播中常用的媒介之一,通过音乐、广播等形式,可以传递丰富的文化内容。
5. 视频传播视频是文化传播中使用较广泛的媒介之一,通过电视、电影、网络视频等形式,可以传递丰富的文化信息。
6. 数码传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形式,可以进行多样化的文化传播。
四、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1. 技术影响技术的发展对文化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技术的出现不断改变了文化传播的形式和传播速度。
2. 市场经济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文化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化影响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3. 政治影响政治对文化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政治意识形态、政策法规等因素对文化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和指导作用。
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
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传递、交流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传播学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如果你正在学习传播学,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些考试资料来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试。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
第一部分:传播学基础知识在学习传播学之前,你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传播学基础知识考试资料:1.《传播学原理》(作者:麦克卢汉):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传播学教材,它涵盖了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传播媒介等。
2.《传播学导论》(作者:吴岳良):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基础知识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的历史、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3.《传播学概论》(作者:李银河):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基础知识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传播学理论考试资料:1.《传播学理论》(作者:徐友春):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理论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理论框架和理论模型等方面的内容。
2.《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作者:李银河):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3.《传播学理论与实践》(作者:张志勇):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研究方法是进行传播学研究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传播学研究。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考试资料:1.《传播学研究方法》(作者:李银河):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研究方法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2.《传播学研究方法与技巧》(作者:张志勇):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研究方法和技巧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传播学(DOC)
文化传播学(子)绪论1、文化的含义:指的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生活方式,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人的思维、言行以及知识、信念、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2.文化的特性:流动性、稳定性、象征性、共享性、创造性。
3.传播的定义: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4.文化与传播的关系:(1)传播是文化存在与流变的载体。
(2)传播是文化价值实现的主要手段。
(3)传播技术和形态直接塑造着文化生产的方式。
(4)传播对文化的代际传承有着深刻的影响。
5、文化传播的含义:是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并使一定的受播者得到影响的过程。
6、文化传播的意义:文化传播是文化变迁的动力,文化变迁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文化传播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同时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文化传播已成为当代和未来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性因素。
7、文化传播的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沟通和社会化功能、文明传承和进化功能。
8、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9、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
核心思想: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观点:不同的传播媒介是人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从另一角度看,媒介从人体“延伸”出去的过程,也是媒介不断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过程。
10、“知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11、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第一,传播技能上的差异。
第二,知识信息储备上的差异。
第三,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
第四,对信息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方面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传播学通论》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文化产业管理班第一章文化与文化传播一、名词解释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传播的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现象,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相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人类生存符号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是传播者的编码相读者的解码互动阐释的过程,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媒介文化:所谓媒介文化,是指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以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人的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化系统,它包括“具有多重功能的整体系统、媒介运作方式及其中的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还包括媒介生存于其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多种变数”。
文化圈层:文化圈层指文化在历史发展上存在的反映不同时期各种文化要素所联结起来的平面分布特征,显示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程度。
第二章文化传播的研究范畴一、名词解释文化融合: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文化经过接触交往后,彼此借鉴、吸收、交融而形成一种新文化的过程。
二、文化传播的功能、特征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沟通功能、娱乐功能特征:社会性、目的性、创造性、永恒性、开放性、多元性、融合性三、传播的途径(方式)和模式途径:迁徙传播、商贸传播、战争和扩张传播、宗教传播、教育传播、使节互访、和亲通婚、大众传媒传播、探险、旅游观光、学术会议、图书交流与翻译传播模式:直接传播(a.链式传播 b.波式传播 c.根式传播)、间接传播(又称媒介传播)、激起传播(又称刺激传播)、膨胀型传播(a.传染型 b.等级行等级传播)、迁移型传播第三章物质文化传播一、名词解释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又有人称为物态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人工产品,即文化的物质形态,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也称第二自然,是可以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实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深刻的物质基础。
物质文化是指源于自然环境之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变化节奏较快,具有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率快的特点,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二、物质文化传播的原则、途径原则:物质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途径:1.探险:美国西部片;2.迁移:永嘉南渡、南唐;3.地区征服:工匠技巧:1.舞蹈;2.绳结;3.岩画;4.鹳鱼石斧图;5.楔形文字;6.城市人际(清明上河图);7.陶文;8旗语(火车);9.鼓和锣;10.汉谟拉比法典;11.邮驿;12.青铜器;13.烽火;14.符节;15.马拉松;16.灯语;17.胡服骑射;18.印章文字;19.匈奴民歌;20.汉墓壁画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对外传播的现象和行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农业的发展是饮食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饮食的结构是谷食多,肉食少;饮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完善;传统饮食食谱丰富,烹饪风格多彩。
中华饮食文化内涵:精、美、情、礼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
现象和行为:①商贸传播现象与行为;②宗教传播现象和行为四、服饰文化传播的功能、理论服饰文化的传播功能:(1) 服饰文化的人际传播功能社会身份地位区分的标志;表现人的个性特征和社会态度取向;增强或弱化认同效应。
(2)服饰文化的组织传播功能表明属性,产生归属感;标识团体属性,职业和社会角色。
理论:(1)西梅尔的“下滴论”,服饰文化的传播是从具有高度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实力的上层阶级兴起,通过下层阶级的模仿逐渐渗透和扩大到整个下层社会。
(2)水平流动论,在群体内部是是在同类的群体之间传播。
(3)布伦伯格的下位文化革新论,上层社会受到下位文化的反阶级、反传统、反文化、超常识的新流行冲击时,被这种新奇的,前卫的样式所标志的“年轻”和“新颖”的魅力所折服,逐渐接受和承认这种服饰文化。
第四章精神文化传播一、名词解释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指人们在思想、精神、心理意识领域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精神文化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知识、观念、规范和模式等几个方面。
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标准。
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指一种文化的整体在一定范围所规定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某种认知关系,即客体的某种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由某种文化要素限定的需要。
文化价值的特性:复杂多样性。
二、教育与精神文化传播(一)教育活动传递着文化中最重要的习惯、传统和经验,它持续于文化发展的始终。
( l )教育可以对传播内容加以选择整理。
( 2 )教育过程中可随时接受反馈,修正传播内容、渠道,避免所传文化的失真。
( 3 )传播者大多是“闻道在先”的,值得信赖,易于为受传者接受。
( 4 )传者与受传者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建立起稳定、亲密的联系。
( 5 )可利用远距离教育、班级授课等组织形式,大范围地进行精神文化传播。
教育作为文化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上的意义。
保存文化、维持文化生存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二)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维持,主要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文化实现的。
选择和整理的尺度:1.社会需要;2.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
(三)教育通过发挥其传递的功能,使文化得到了再生和继承,并使自身成为文化的工具和材料,也因此成为文化存在的原因。
三、精神文化传播的途径、渠道途径:自然传播(迁徙)、商道传播(丝绸之路)、战争传播(十字军东征)、移民传播(朱元璋)、宗教传播(佛教)模式:直接传播:快速、直接、贴近现实生活;媒介传播(间接):第三者;刺激传播:器物——制度——文化渠道:文学渠道(特征:A.形象的间接性 B.多方面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突破时空限制 C.思想的深刻性)、艺术渠道(特征:形象性、主体性(个性)、审美性)、宗教渠道(本质: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哲学渠道、科技渠道。
第五章报纸文化传播一、名词解释报纸文化:报纸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版式等符号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
它以新闻、评论为主,一般以散页形式公开、连续发行,是最早成为大众化的媒介。
具体而言,报纸文化可以分为报纸客体文化和报纸延伸文化两部分。
报纸客体文化:指的是报纸所传递的一切内容和信息,它通过报纸的具体实践来表现。
报纸延伸文化:也可以称报纸文化的延伸毕部分,是一种观念,之报纸把关人的观念、思想、行为以及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和对读者的影响。
报纸的客体文化和延伸文化部分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和促进的。
二、报纸文化的特征1.历史性从办报人角度看;报纸文化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到政治家办报,到文人办报。
在办报理念上;最初的报纸文化主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到逐渐为广大人民服务。
在形式上;报纸文化逐渐从最初“不立首末”的邸报发展到现在形式和结构多样的现代报纸。
在宣传内容上;报纸文化逐渐从宣扬统治阶级的命令道反映人民的日常生活。
在对读者的影响方面;报纸文化逐渐从政论性走向政论经济相结合的范式。
2.现实性第一,报纸类型丰富;第二,报业规模扩大;第三,厚报时代来临3.理论性三、报纸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优点:1.可随时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节目般错过指定时间报导的讯息;2.互相传阅,读者人数可以是印刷数的几倍;3.即使阅读或理解能力较低的人,亦可相应多耗时间,吸收报章的讯息;4.因特网崛起,网上版报纸的传阅力较传统印刷品报章强。
缺点:1.受截稿及出版因素影响,不能提供最新资讯以及即时更正讯息;2.纸张过多带来携带及传阅的不便;3.图片和文字在电视和电台的影音片段的比较下震撼力和感染力比较低。
第六章影视文化传播一、名词解释影视文化:影视文化是指存在于各种内隐和外显的电影、电视传播形式与模式之中,同时借助于各种传播符号的运用而得以理解与传播的信息总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核心要素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1.影视文化是一种包容万象的复合体,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场性”文化。
2.伴随电影、电视而来的影视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的构建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具决定性的力量。
3.三重含义:影视物质文化、影视组织文化和影视精神文化。
4.影视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循环系统和永不间断的传播过程。
二、影视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影视文化的三元格局1.影视主流文化影视主流文化指那些能体现国家利益、民族意志、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有国家权力部门积极倡导、极力保护的影视文化。
2.影视精英文化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3.影视大众文化一种带有通俗性、世俗化、全民性和商业化的影视大众文化形态。
(二)影视文化三元的对立与统一1.影视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抗性和不协调性。
2.文化场内不时出现一些贬斥大众文化的精英主义论调。
3.影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表现出的对影视大众文化的宽容与接受,主要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影视大众文化得以发展。
4.影视主流和精英文化已经习惯和相当娴熟地运用大众文化的表现手段去实现启蒙、人文和教化的目的。
三、影视文化传播的基本特征(一)标准化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典型形态,影视文化的生产几乎全部都是按照市场规律以工业化的方式批量生产出来的。
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生产,以都市大众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媒介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
(二)双重性从接收的视角看,影视文化具有其内容在传播时与受众在空间关系上的双重性特征。
(三)直观性强,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四)传播迅速,易于被理解与接受。
(五)增殖性从消费的视角看,影视文化传播具有实现其消费价值和使用价值上的增殖性。
影视文化的增殖是指影视节目原有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传播后,产生出新的意义和价值。
(六)包容性内容无限的丰富性。
这一特征决定了影视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内涵复杂而又博大精深的“文本”。
第七章网络文化传播一、名词解释网络文化: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化,另一种则是由文化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化。
前者强调从网络技术性的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
而后者则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
广义地说“网络文化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
狭义上网络文化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网络文化通常是指互联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态表现出的文化成果,主要包括网络新闻、动漫、网络视频和音乐、网络文学、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