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物理复习讲座

合集下载

【名师伴你行】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物理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专题六 选考部分第1讲 热 学

【名师伴你行】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物理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专题六 选考部分第1讲 热 学

提 能 演 练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1讲
第 5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二轮复习 ·物理
3.必 须 明 确 的 六 个 易 错 易 混 点
高 频 考 点 一
1 () 布 朗 运 动 不 是 分 子 的 运 动 . 2 () 温 度 升 高 不 是 每 个 分 子 的 动 能 都 增 加 . 3 () 具 有 各 向 同 性 的 不 都 是 非 晶 体 .
高 频 考 点 三
高 频 考 点 二
4 () 表 面 张 力 是 分 子 间 的 作 用 力 . 5 () 热 量 可 以 由 低 温 物 体 传 递 到 高 温 物 体 . 6 () 可 以 从 单 一 热 源 吸 收 热 量 并 全 部 用 来 做 功 .
提 能 演 练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1讲
第 6页
-9
提 能 演 练
m)减 小 到 很 难 再
大 ; 分 子 势 能 不 断 增 大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1讲
第15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二轮复习 ·物理
D. 温 度 升 高 , 分 子 热 运 动 的 平 均 动 能 一 定 增 大 , 但 并 非 所
高 频 考 点 一
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后,其压强一定增大
高 频 考 点 三
高 频 考 点 二
提 能 演 练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1讲
第16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二轮复习 ·物理
思 路 点 拨 :
高 频 考 点 一
1 () 阿 伏 加 德 罗 常 数 在 宏 观 量 、 微 观 量 的 计 算 中
高 频 考 点 三
起什么作用? 2 () 布 朗 运 动 的 剧 烈 程 度 和 哪 些 因 素 有 关 ? 3 () 分 子 间 的 作 用 力 有 什 么 特 点 ? 分 子 力 做 功 与 分 子 势 能 改

高考物理总复习名师专题讲座9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高考物理总复习名师专题讲座9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24/66
(1)导体棒运动到 B 处时,电容 C 上的电量; (2)t 的大小; (3)F2 的大小. [解析] (1)当导体棒运动到 B 处时,电容器两端电压为 U=Bdv=2×0.5×5 V=5 V 此时电容器的带电量 q=CU=2000×10-6×5 C=1×10-2 C
25/66
(2)棒在 F1 作用下有 F1-BId=ma1, 又 I=ΔΔqt =CBΔdtΔv,a1=ΔΔvt 联立解得:a1=m+FC1B2d2=20 m/s2 则 t=av1=0.25 s (3) 由 (2) 可 知 棒 在 F2 作 用 下 , 运 动 的 加 速 度 a2 = m+FC2B2d2,方向向左,
名师专题讲座
1/66
电磁感应中的“杆+导轨”模型 模型一、单杆水平模型——初速度不为零
示意图
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 度为 B,棒 ab 长为 L,质量为 m,初 已知量 速度为 v0,水平导轨光滑,除电阻 R 外,其他电阻不计
2/66
设运动过程中某时刻棒的速度为 v,
动态 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棒 ab 的加速度为 a =Bm2LR2v,a、v 反向,随速度的减小, 棒的加速度 a 减小,当 a=0 时,v=0,
5/66
A.金属棒在导轨上做匀减速运动 B.整个过程中电阻 R 上产生的焦耳热为m2v02 C.整个过程中金属棒在导轨上发生的位移为BqRL D.整个过程中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功为m2v02
6/66
[尝试解答] 设某时刻的速度为 v,则此时的电动势 E= BLv,安培力 F 安=B22LR2v,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安=ma,则 金属棒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选项 A 错误;由能量守恒 定律知,整个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电阻 R 和金属棒 上产生的焦耳热之和,即 W 安=Q=12mv20,选项 B 错误,D 正确;整个过程中通过导体棒的电荷量 q=Δ2RΦ=B2·ΔRS=B2LRx, 得金属棒在导轨上发生的位移 x=2BqLR,选项 C 错误.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名师专题讲座8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名师专题讲座8课件


础 知 识 回
vm=v0=22-m3Bqd




考 点 互
踪 训 练



第15页
必修1 第1章 第1讲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2)带电粒子能从右边界垂直射出,如图乙所示.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动 探
由几何关系知

R2=cosd30°
第16页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必修1 第1章 第1讲
[解析]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半径 为 R1,运动速度为 v0.粒子能从左边界射出,临界情况如图甲 所示,由几何关系知
R1+R1cos30°=d 又 qv0B=mRv102 解得 v0=m1+Bcqods30° =22-m3Bqd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所以粒子能从左边界射出时的最大速度为

识 回
如图乙所示的匀强电场中减速至零且不碰到负极板,则极板

间电压 U 应满足什么条件?整个过程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

间是多少?
时 跟
考 点 互

(3)若带电粒子的速度是(2)中的 3倍,并可以从 Q 点沿
训 练

探 究
纸面各个方面射入磁场,则粒子能打到 CD 边界的距离大
小?
第13页
必修1 第1章 第1讲
础 知
运动半径也越大.可以发现这些带电粒子射入磁场后,它们

回 顾
运动轨迹的圆心在垂直速度方向的直线 PP′上.



考 点 互
踪 训 练



第3页

2016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2016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2016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讲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应试高分策略第4讲(江苏专用)

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应试高分策略第4讲(江苏专用)
2
璃中传播速度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108
m/s(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0×108 m/s,tan 30°= 0.577,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A、B是波传播方向上的两 质点,其平衡位置相距10.0 m,如图所示.观察到当质点A的
(2)在一个密封的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气体,请从微观角度解 释下列现象: ①保持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则压强变大. _____________ ②保持温度不变, 体积变大, 则压强减小. ________________ 见解析
(3)如图所示,圆柱形汽缸的上部有小挡板,可以阻止活塞滑离 汽缸,汽缸内部的高度为 d,质量不计的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 2 气体封闭在汽缸内.开始时活塞离底部高度为 d,温度为 t1 = 3 27 ℃, 外界大气压强为 p0= 1.0× 105 Pa, 现对气体缓慢加热. 求: ①气体温度升高到 t2= 127 ℃时,活塞离底部的高度; ②气体温度升高到 t3= 387 ℃时,缸内气体的压强(本问结果保 留三位有效数字 ).
光路图见解析
3
[解析]
(2)从题图甲中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
λ a= 3.0 m,λ b= 3.0 m+ 1.8 m= 4.8 m, λ a 3.0 则波速: v= = m/s= 6.0 m/s T a 0.5 λ b 4.8 T b= = s= 0.8 s, v 6.0 两列波波长的最小整数公倍数为 s= 24 m,则 t= 0 时,两列波 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为 x= (3.0± 24k) m, k= 0, 1, 2, 3, … k 取 1 时, x1= 27.0 m 或 x2=- 21.0 m.

《高考物理复习讲座》 PPT课件 图文

《高考物理复习讲座》 PPT课件 图文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2.重新研究自己以前做错的题 3.做题不求多,但求懂 4.化时间于对自己有效的问题 5.有计划复习非重点内容。 6.鼓励自己总结对自己有效的复习方法
二、专题复习,整体提高
以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专题。
以高考热点问题为专题。
v0
疑难问题,极板间的
例2(2001年全国,20)如图甲所示,轨道间距l=0.20m,
R=1.0Ω, B=0.5T ;有一导体杆静止地放在轨道上。现 用一外力沿轨道方向拉杆,使之做匀加速运动,测得力F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杆的质量m和加速度a。
F/N
RB
F

6
5
4
3
2
1
t/s
O 4 8 12 16 20 24

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动量、机械能知识的应用; 机械波的传播。
三、概括总结,把握整体
从最基本的层次上 作概括,使学生对 物理知识及其应用 形成整体的认识。
《物理教学》 “万有引力定律” 的复习方案。
一、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二、几个圆周运动:1.近地卫星;2.一般卫星;
高考物理复习讲座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策略 ■物理实验复习
■高考第三轮复习策略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二、专题复习,整体提高 三、概括总结,把握整体 四、精练详讲,注重实效 五、训练解题规范,提高得分率 六、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2.重新研究自己以前做错的题 3.做题不求多,但求懂
r2
r
T
有两种具体问题:

2016届高考物理(浙江专用)一轮复习精讲课件解题能力讲座1

2016届高考物理(浙江专用)一轮复习精讲课件解题能力讲座1

• 解析 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问题。 • 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如图甲所示,有 Ff = mgsin α, FN=mgcos α,故选项 A、 B 均错 误;以木块与斜面体所组成的整体为研究 对象,如图乙所示,有Ff桌 ′ = 0,FN桌′= (M +m)g,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
图5
• • • •
A.大小为12 N,方向向右 B.大小为12 N,方向向左 C.大小为10 N,方向向右 D.大小为10 N,方向向左
• 解析 当F突变为零时,可假设甲、乙两物 体 • 一起沿水平方向运动,则它们运动的加速 度可 • 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由此可以求出甲所 受的 • 摩擦力,若此摩擦力小于它与乙间的最大 静摩 • 擦力,则假设成立,反之不成立。 • 物体甲的受力如图所示,假设甲、乙两物
2 则 v2 - v 2 1=2a2(x-x1)
解得 v2=36 m/s
答案
(1)48 m
(2)36 m/s
• 思维方法三 逆向思维法 • 1.方法概述 • 通 常的思维方向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或由因到果的途径进行,但某些问题用正 向思维进行思考会遇到困难,此时可有意 识地改变思考问题的顺序,沿着与正向思 维相反的方向进行,这种方法称为逆向思 维法。
解析 本题若直接选列车为研究对象,由于列车不是质点,求 解困难,可以反过来将列车看作静止不动,站台上的 A 点反方 向以列车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车长为 l, 加速度为 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v
2
l l 2 2 2 -v1=2a ,v2-v =2a ,联立解得 2 2
2 v2 1+v2 =5 m/s,选项 B 正确。 2
• 解析 通过受力分析可知,物块上滑过程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滑过程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上滑过程 a=gsin α+μgcos α,下 滑过程a′=gsin β-μgcos β,所以a>a′,在v - t 图象上表现为上滑阶段 v - t 图线斜率的 绝对值大;因为α>β,所以上滑阶段的位移 小于下滑阶段的位移,在v-t图象上表现为 下滑阶段的v-t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较大; 物块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而有机械能损失, 到达c点时的速度v<v0。综上分析,C正确。 • 答案 C

2016高考物理宋老师成都讲座

2016高考物理宋老师成都讲座
• C.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0.125Ω); • D.电流表A2(量程5mA,内阻300Ω);
•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Ω); •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00Ω); • G.定值电阻R3(阻值100Ω); • H.定值电阻R4(阻值300Ω);
• I.开关S、导线若干。
• 实验小组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设计合理的测量方法,规范操作, 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及实验设计,得到了通过待测LED的电
考纲是高考法规文件,高考试卷命制、出题依 据,是任何辅导资料都不能取代的,当然是考生复 习的依据。教师和考生都必须仔细研读考试大纲和 说明,把握它的主要内容和能力要求。
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
二轮复习思路
②专题:以专题为主要形式,以强化能力为主线, 以讲练为教学核心,以规范答题为训练抓手
二轮复习,时间短暂,关键突破重点。这一阶 段属于学习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锁定核心,直奔 主题,突破重点、难点,加强知识点的联系,常规 解题方法与规范答题落实在平日练习中。这一过程 学生顺利跨过去了,成绩会有质的飞跃。
待测电压表 (量程3V,内阻约为3000Ω),电阻箱R0(最大阻值 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2A), 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 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
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25Ω的电阻Rx的阻值。 (1)现有电源(14V,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Ω ,额定电流3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电流表(0~3A,内阻约0.025Ω) B.电流表(0~0.6A,内阻约0.125Ω) C.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电 压表应选用__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以下实验电路 图中,最应采用的_________

2016届高考物理备考讲座--研究大纲及真题

2016届高考物理备考讲座--研究大纲及真题

动能定理、功能关系 15 II 平抛物体的运动Ⅱ (恒力作用下的运动)
磁感应强度、安培力 静电场及其性质Ⅱ 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II
动能定理、功能关系 动能定理、功能关系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 理想变压器、正弦交 16 II II 平衡Ⅱ 中的运动II 变电流 (平行板电容器) 17 18 19 理想变压器、正弦交 理想变压器、正弦交 电磁感应 Ⅱ 变电流 变电流 (电路) 受力分析、牛顿第二 动能定理、功能关系 II 定律Ⅱ
要求:在知识内容上要面面俱到,回归教材;
在能力要求上要体现能力的提升是渐近的;在整 体安排上不求一次到位,但求局部过关,先微观, 后宏观,先弄清每一物理问题的基本元素,再综 合时自然水到渠成。
教学与备考建议
措施:加强“双基”训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特别是对于那些 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陌生的知识点,一定要从弄 清“为什么要引入相应概念?如何引入?怎样定 义?有何含义?有哪些典型的应用?”等几个方 面的问题来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对教材中 设置的附加版块:“思考与讨论”、“阅读材料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研究性学习 ”“科学漫步”等都要给予重视.近些年来的有些 高考命题重要取材点出自这些地方。
15年大纲要求的新增内容,不能放松, 仍无命题的部分更应该多关注!
正确对待:考点“说明”
一 深 研 考 纲 考 题 , 找 准 方 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只限于v-t图像
13新课标1
14 福建卷
一个考题的分析:
教学与备考建议
内容:掌握“知识内容表”中的考点及要求掌
握的程度,逐个知识点过关,注重基本概念、基 本规律的落实,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提高, 基本物理思想方法的培养,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能力体系。

高考物理总复习名师专题讲座3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高考物理总复习名师专题讲座3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30/65
ta=2 Rg;同理 b 球从 B 点下滑到 M 点用时也满足 tb
=2
r g(r
为过
B、M
且与水平面相切于
M
点的竖直圆的半
径,r>R).综上所述可得 tb>ta>tc. [答案] C
31/65
物理建模三:传送带模型
1.模型特征
(1)水平传送带模型
项目 情景 1
情景 2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6/65
方向的合力.所以只需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力在水平方向 上的合力即可确定地面是否对斜面有摩擦力作用,有什么方 向的摩擦力作用.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因 不确定 μ 与 θ 的关系,所以物体在斜面上有三种可能的运动 情况,下面进行分类讨论.
7/65
(1)当 μ>tanθ 时 满足 mgsinθ<μmgcosθ,物体将沿斜面减速下滑,物体有 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 a 和水平向右的加速度分量 ax,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可知斜面对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合力水平向右,再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斜面在水平方向的合力水平向左, 斜面相对地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所以地面对斜面有水平向 右的静摩擦力.
3/65
2.思维流程
4/65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 m 的物体从某一斜面顶端 沿斜面下滑,斜面相对地面保持静止,已知斜面质量为 M, 斜面倾角为 θ,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斜面不固定, 判断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
5/65
[尝试解答] 物体沿斜面下滑,物体对斜面有力(垂直斜 面向下的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斜面相对 地面是否有运动趋势,取决于物体对斜面的力在水平
24/65
2.思维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考物理考什么? 2. 考学科能力 建模(2015理综甲卷20题)
一、高考物理考什么? 2. 考学科能力 建模(2015全国甲卷20题)
m M
m:M=2:3
朴素的量子化观念
一、高考物理考什么? 2. 考学科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2015甲第16题)
一、高考物理考什么? 2. 考学科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
一、高考物理考什么?
3. 考跨学科概念
系统与系统模型(例:甲卷第21、24、25题)
矢量及其运算(例:甲卷第14、16、21、24题)
因果解释(例:甲卷第23.3题) 稳定与变化(例:甲卷第23.3题)
一、高考物理考什么?
3. 考跨学科概念——矢量运算
一、高考物理考什么?
三、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建立模型?
2. 过程模型的分解
三、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建立模型?
2. 过程模型的分解
三、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建立模型?
3.影响模型建构的因素:
阅读
画图习惯
原有模型
问题:优秀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几个突出表现
问题类型判断的依据 画图 审题 有用信息 ……
谢谢大家聆听!
物含妙理总堪寻
——2016高考物理复习交流
张玉峰 zhangyf318@
问题引导
如何进行物理高考复习 如何促进知识深层理解 如何改善问题解决模式
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高考物理考什么 高考物理怎么考 高考物理复习什么
高考物理怎么复习北京教科
院基教研中心 张玉峰
一、高考物理考什么?
哪些变化是暂时的?例:难度的分布等
哪些是不变的?例:能力立意
哪些是变化中的不变?例:情景变化的背后
三、高考物理怎么复习? 2. 以结构促提升 为什么重视知识的结构化? 记忆、理解、问题归类、顺利提取 如何结构化? 循序渐进、示范样例、逐步完善丰富
三、高考物理怎么复习?
3. 以定向抓落实
二、通过情境变化,建立知识间关联 1.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关系(能量 守恒)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感生→导体棒平 动切割、导体棒转动切割、磁场变化、线圈转 动切割 3.从气体压强→到单位面积压力
二、通过情境变化,建立知识间关联
二、通过情境变化,建立知识间关联
三、转换认识角度,建立知识间关联 1.从宏观表现到微观机理——建模 例:电流的定义式→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例:安培力→洛伦兹力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三、高考物理怎么复习?
4. 以诊断求效率 教与学脱节现象:诊断是有效教学的抓手 如何诊断?观察、测验、访谈 及时矫正、反复巩固、适当整合 习题教学效果的三个层次: 会解决本题,并能说出所用的知识和方法; 一题多解 能归类,多题归一,形成策略 能迁移,在新情景中应用 例:四中案例
简单问题复杂化——思维定势
卷面杂乱——做题习惯不良
一、物理问题解决的模式是怎样的?
二、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提取信息? 1.信息表达方式:数学表达式、图象、图形 2.提供新信息 3.挖掘隐含条件或者临界条件
二、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提取信息?
二、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提取信息?
二、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提取信息?
2015理综甲第24题
四、以方法为纽带,理解物理知识间的关系 2.类比 例:重力场→电场 例:光电效应
四、以方法为纽带,理解物理知识间的关系 3.等效 例: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球体→带电球壳 →地球内部物体受力
四、以方法为纽带,理解物理知识间的关系 3.等效 例: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球体→带电球壳 →地球内部物体受力
三、转换认识角度,建立知识间关联 4.能量的流动——守恒观点 例:电磁感应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产生 电能→焦耳热或者机械功 例:电动势定义式→电路内外能量关系→闭 合电路中内外电压关系
三、转换认识角度,建立知识间关联 4.能量的流动——守恒观点
四、以方法为纽带,理解物理知识间的关系 1.矢量运算 平抛→斜抛→电场中匀变速曲线运动
二、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提取信息?
三、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建立模型?
1.模型种类
对象模型:
单个物体、多个物体、流体、系统
过程模型:
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平抛运动、碰撞
三、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建立模型?
2. 过程模型的分解
空间分解
例:匀变速曲线运动
时间分解
例:运动过程拆分
1. 考学科主干知识
运动与相互作用关系
能量
静电场 恒定电流 磁场 电磁感应
一、高考物理考什么?
主干知识 运动与相互作用 能量 题目 15 13 16 18 17 23 21.2 24
静电场 恒定电流 磁场 电磁感应
24 19 17 20 22 24
以2015北京理综卷为例
一、高考物理考什么?
3. 借助情景考能力
熟悉的情景新颖设问;
新颖情景经典设问
二、高考物理怎么考?
4. 多角度多层次设问
原理→方案→器材选择→步骤→误差分析→联系生活
三、高考物理怎么复习?
1. 以不变应万变
2. 以结构促提升 3. 以定向抓落实 4. 以诊断求效率
三、高考物理怎么复习?
1. 以不变应万变
哪些是变化的?例:题型、情景 哪些变化是稳定的?例:概念深层理解
三、转换认识角度,建立知识间关联 2.从状态到过程——微积分 例: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动能定理 例:胡克定律→弹簧弹性势能表达式 例: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
三、转换认识角度,建立知识间关联 2.从状态到过程——微积分
三、转换认识角度,建立知识间关联 3.从质点到系统——系统观点 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定向什么?
例:概念理解、情景分析能力
如何定向? 定向与非定向相结合 基于问题 形成程序化知识,体验在先,警惕模式化
例:专题复习
三、高考物理怎么复习?
4. 以诊断求效率 一群小学生,有穿长袖的,有穿薄秋裤的,
唯独有个女孩竟然穿的是羽绒服!!!有个小男
孩问她为什么呀?只见她仰望天空悠悠的的说:
三、高考物理怎么复习?
4. 以诊断求效率
具体策略:
找题做题,不如查错改错。
为什么?——试题难度不等值
例:北京十三中学
以知识深层理解,促能力提升

知识内涵的深层理解
知识的关联整合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张玉峰
一、对知识内涵的深层理解 知识内涵的深层理解是指个体弄清楚事实或者经 验与抽象概念,以及抽象概念与原有知识体系间实质 性联系的认知过程。 说明: 两个过程:抽象概括、整合 不同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理解”
4. 物理学思想方法
建模(略)
守恒思想(2015甲卷第21、、25题)
比较与分类(2015甲卷第23题)
微积分思想(2015甲卷第15题)
图像法(2015甲卷第17、25题)
二、高考物理怎么考?
1. 深层理解知识
二、高考物理怎么考?
2. 综合应用知识
二、高考物理怎么考?
改善问题解决模式,促能力提升

物理问题解决模式 如何提取信息 如何建构模型
张玉峰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一、物理问题解决的模式是怎样的?
原型的模仿?
公式的搜索?
基于情景的知识应用?
一、物理问题解决的模式是怎样的? 从高考阅卷的学生卷面看问题解决的程序:
劳而无获——不按要求
半途折返——不认真审题
主干知识 运动与相互作用 能量 题目 16 17 17 21 20 21 22 25
24(没有单独考考能量,涉
及能量的题目)
静电场 恒定电流 磁场 电磁感应 14 23 18 15 19 24
以2015全国理综甲卷为例
一、高考物理考什么?
2. 考学科能力
建模能力
推理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 解释与论证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
一、对知识内涵的深层理解
1.物理量的变化量与变化率
矢量的方向与正负:
矢量的变化量:
标量的变化量
例:磁通量的变化率
物理量的变化率
例:位矢、速度、动量、动能、磁通量
一、对知识内涵的深层理解 2. 关系式 矢量关系式 例:
Ft p2 p1
1 2 x v0 t at 2
标量关系式
例: W1
W2 EK EK 0
一、对知识内涵的深层理解 3.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 例: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一、对知识内涵的深层理解 3.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 例:电阻定义
一、对知识内涵的深层理解 3.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 例: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电阻定义 例: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x v0 vt v t 2 例:电磁感应中通过导体的电量 Φ q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