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1目的:规范公司不合格产品的管理,提高公司不合格产品的利用率,使之更好的为客户提供合格的工艺品。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不合格产品的分类及处理。
3相关文件3.1《进料、制程、成品检验规范》。
4职责范围:4.1品管负责不合格产品的原始判定。
4.2品保经理(主管)负责对B类一般不合格产品核准与返工签批的权力,及对严重不合格及报废产品复审及上报的责任。
4.3总经理负责所有订单严重不合格产品和报废产品的核准与签批。
4.4执行董事负责所有不合格产品的报废核准及签批。
5抽样标准:按《GB/T2828.1-2003国家抽样检验标准》一般检验的H级水平4.0的抽样方法执行。
6检验方法:6.1目测及仪器测量方法。
7不合格产品的分类:7.1按企业目前运作情况及今后发展趋势共分为三类三等。
7.2三类:A类(含A类以上级别)B类C类(含C类以下)7.3三等: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轻微不合格8不合格产品等级划分标准:8.1严重不合格的质量标准:8.1.1与订单内容的严重不符合(含材料明显的错误、规格明显的错误、颜色明显的错误)。
8.1.2工艺出现严重不符合(未按工艺要求操作具体见《作业指导书》)。
8.1.3按订单要求:框条(边条)、镜子(玻璃)、背板、画心、纸角等,所有的(A类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本身,有两种以上的材料出现两点(含两点)以上的较明显的品质缺陷。
按订单类别加以区分。
8.1.一般不合格质量标准:8.1.1与订单内容的一般不符合(含材料近似错误、规格超误差范围2-4MM的错误、颜色近似的错误)。
8.1.2工艺出现一般的不符合(虽然按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但由于机器故障或人为因素所造成一般的不符合,具体见《作业指导书》)。
8.1.3按订单要求:框条(边条)、镜子(玻璃)、背板、画心、纸角等,所有的(B类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本身,有三种(含三种)以上材料出现三点(含三点)以下的较明显的品质缺陷。
按订单类别进行加以区分。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是不可避免的。
不合格品的处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不合格品处理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1. 不合格品的定义。
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工艺、设备等因素导致的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
不合格品可能存在于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
2. 不合格品的分类。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程度,可以将不合格品分为临时不合格品和永久不合格品。
临时不合格品是指可以通过修复、整改等措施使其达到合格标准的产品,而永久不合格品则是无法修复或整改的产品。
3.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1)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抽检、自检等方式进行。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隔离。
(2)原因分析,对于不合格品,需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
原因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3)制定处理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品,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对于临时不合格品,可以通过修复、整改等方式使其达到合格标准;对于永久不合格品,则需要进行报废处理。
(4)执行处理方案,根据制定的处理方案,对不合格品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执行处理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规范、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5)记录与总结,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需要进行记录,包括不合格品数量、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信息。
通过记录与总结,可以为企业提供经验教训,提高生产质量。
4. 注意事项。
(1)对不合格品的处理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不得擅自处理或销毁不合格品。
(2)不合格品的处理需要及时,不能拖延或推诿责任,以免影响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在处理不合格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和人员的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一、引言二、不合格品的定义与识别(一)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技术要求的产品或零部件。
这个概念初次接触可能有些困难,让我们慢慢来。
比如说,一个零件的尺寸超出了设计要求的范围,或者一个产品的性能未能达到预期的指标,这些都可以被视为不合格品。
(二)不合格品的识别识别不合格品是处理不合格品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检验标准和程序,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
这就好比是给产品做一个“体检”,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如测量、试验、观察等,来发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能够准确地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我总是双重检查这一步,因为这一步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后续处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不合格品的分类与标记(一)不合格品的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轻微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和严重不合格品。
轻微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影响较小的不合格品,如外观瑕疵等;一般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可以通过返工等方式进行修复的不合格品;严重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有严重影响,无法通过返工等方式进行修复的不合格品。
(二)不合格品的标记为了便于管理和追溯,我们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记。
标记的方式可以采用标签、颜色标识等。
例如,我们可以用红色标签标记严重不合格品,用黄色标签标记一般不合格品,用蓝色标签标记轻微不合格品。
这样,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每个不合格品的类别和情况。
四、不合格品的隔离与存放(一)不合格品的隔离一旦发现不合格品,我们需要及时将其隔离,以防止其与合格品混淆。
隔离的方式可以采用隔离区、隔离货架等。
就像我们把生病的人隔离起来,以免传染给其他人一样,我们也要把不合格品隔离开来,以免影响到合格品的质量。
(二)不合格品的存放不合格品的存放需要有专门的区域,并且要按照不合格品的类别进行分类存放。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5步骤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5步骤步骤一:识别和报告不合格品(200字左右)识别和报告不合格品是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产品或材料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它们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如果发现有任何问题,如产品有缺陷、材料不合格等,应立即报告给负责处理不合格品的团队或个人。
在报告不合格品时,应提供详细的信息,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位置、质量问题的描述以及可能的原因等。
同时,应确保及时报告,以便能够尽快采取适当的措施。
步骤二:评估和分类不合格品(200字左右)评估和分类不合格品是为了确定不合格品的级别和严重程度,并为后续处理提供指导。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评估不合格品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产品的用途、可能的风险、成本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将不合格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可以修复的不合格等。
步骤三:采取临时措施和纠正措施(200字左右)采取临时措施和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进一步影响产品和客户,并确保及时解决问题。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采取一些暂时性的措施,如停产、调整生产工艺、更换供应商等,以避免不合格品继续产生。
同时,还需制定和执行纠正措施,以解决不合格品的根本问题。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修复不合格品、调整生产过程、改进工艺设备等。
在制定纠正措施时,需考虑到不同类别不合格品的特点和需求,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步骤四: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200字左右)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是为了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防止相同的问题再次出现。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认其是否解决了不合格品的根本问题。
验证纠正措施时,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实验、数据分析、检验等。
通过验证,可以评估纠正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如果发现纠正措施不够有效,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或重新制定。
步骤五:记录和总结处理过程(200字左右)记录和总结处理过程是为了保留处理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并为后续的持续改进提供借鉴。
不合格品报废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报废处理流程不合格品报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其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避免不合格品影响市场和消费者利益。
以下是不合格品报废处理流程的概述:1. 不合格品鉴定:不合格品鉴定是最初的步骤。
当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停止流通,并由质量控制部门或专业检验人员对该产品进行鉴定。
确保不合格品的鉴定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
2. 标识和分类:一旦确定产品为不合格品,应对其进行标识和分类。
通常,可以使用明显的标志或标签,以示该产品不可使用,不得销售或进入市场。
3. 不合格品记录:对于每一次不合格品鉴定,应建立详细的记录,包括鉴定的日期、产品批次和数量、鉴定结果,以及相关的详细信息。
这些记录对于品质改进和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4. 报告和审批:一旦鉴定完成并记录完毕,不合格品报告应上报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审批。
审批的目的是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5. 不合格品处理方法选择:根据报告中的情况,负责人应选择合适的不合格品处理方法。
可能的处理方法包括重新加工、重新检验、销毁或回收利用等等。
选择处理方法时应考虑成本效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6. 处理操作和监督:一旦选择了合适的处理方法,相应的操作和监督应进行。
对于重新加工或重新检验,应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程序进行。
对于销毁或回收利用,应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
7. 处理记录和归档: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处理的日期、负责人、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信息。
这些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归档,以备将来的参考。
不合格品报废处理流程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决策来保证产品质量,确保合格品能够按照预期投放市场,同时避免不合格品对消费者和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整个流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一、原材料来料不良处理方案1.原材料经外协厂依据MIL-STD-105E一般检验水准Ⅱ级AQL(0.40.65)一次抽样检验标准进行检验,IQC检验不良的,由外协厂IQC开具来料异常报告,反馈至我司品质,品质进行对存在异常的原材料进行确认。
2.确认完成后,一般确认的结果分为四种:可接受,可特采,不可接受,需进步确认。
2.1我司品管确认可接受的原材料,需要在外协厂IQC提供的异常报告中写明可具体情况,并签字确认,外协工厂根据我司给的确认结果进行接受。
2.2我司品管确认可特采使用的原材料,需在外协厂IQC的异常报告中写明可特采接受的依据或原因,并与外协工厂的品质一起进行特采的结果确认的实施。
对于我司确认可特采的原材料,外协厂存在异议的,按以下执行:2.2.1若所执行的特采没有造成外协厂的工时浪费、不良严重增加等不良状况,可直接要求外协厂配合执行特采的动作。
2.2.2若所执行的特采会造成外协厂的工时浪费、不良严重增加等不良状况,但仍需继续执行特采动作的,可允许外协工厂申请工时浪费或人力浪费的费用和因此类不良造成的相关物料的损耗。
2.2.3特采动作执行的过程中,由品质、工程并要求外协工厂一起跟进紧密跟进特采执行的全过程,防止问题的发生或扩大。
2.3我司品管确认不可接受的产品,确认不合格的主要责任方后,可按三种方式处理:退货,供方返工,外协厂协助返工。
2.3.1退货的原材料,由我司品管确认后,邮件或书面形式通知生管安排,由生管安排原材料所在的仓库或原材料的管理者将此不合格品退还供方,由供方安排处理。
2.3.2经确认要求供方进行返工的不合格品,由品管通知采购安排人员至外协厂进行返工,生管跟进返工进度。
2.3.3特殊情况下,需要外协厂安排返工的,由我司生管与外协厂相关管理进行协商安排返工,外协厂可要求申请返工费用,如责任在供方的话,此返工费用需要供方承担。
2.3.4以下退货或返工处理完成后,需返回到第按来料检查第一步重新进行检查,有必要时需对此对应产品进行加严检验,并需重点针对具体造成返工或退货的不良项进行重点检查。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一、原材料来料不良处理方案1.原材料经外协厂依据MIL-STD-105E一般检验水准Ⅱ级AQL(0.4 0.65)一次抽样检验标准进行检验,IQC检验不良的,由外协厂IQC开具来料异常报告,反馈至我司品质,品质进行对存在异常的原材料进行确认。
2.确认完成后,一般确认的结果分为四种:可接受,可特采,不可接受,需进步确认。
2.1 我司品管确认可接受的原材料,需要在外协厂IQC提供的异常报告中写明可具体情况,并签字确认,外协工厂根据我司给的确认结果进行接受。
2.2 我司品管确认可特采使用的原材料,需在外协厂IQC的异常报告中写明可特采接受的依据或原因,并与外协工厂的品质一起进行特采的结果确认的实施。
对于我司确认可特采的原材料,外协厂存在异议的,按以下执行:2.2.1若所执行的特采没有造成外协厂的工时浪费、不良严重增加等不良状况,可直接要求外协厂配合执行特采的动作。
2.2.2若所执行的特采会造成外协厂的工时浪费、不良严重增加等不良状况,但仍需继续执行特采动作的,可允许外协工厂申请工时浪费或人力浪费的费用和因此类不良造成的相关物料的损耗。
2.2.3特采动作执行的过程中,由品质、工程并要求外协工厂一起跟进紧密跟进特采执行的全过程,防止问题的发生或扩大。
2.3我司品管确认不可接受的产品,确认不合格的主要责任方后,可按三种方式处理:退货,供方返工,外协厂协助返工。
2.3.1退货的原材料,由我司品管确认后,邮件或书面形式通知生管安排,由生管安排原材料所在的仓库或原材料的管理者将此不合格品退还供方,由供方安排处理。
2.3.2经确认要求供方进行返工的不合格品,由品管通知采购安排人员至外协厂进行返工,生管跟进返工进度。
2.3.3特殊情况下,需要外协厂安排返工的,由我司生管与外协厂相关管理进行协商安排返工,外协厂可要求申请返工费用,如责任在供方的话,此返工费用需要供方承担。
2.3.4以下退货或返工处理完成后,需返回到第按来料检查第一步重新进行检查,有必要时需对此对应产品进行加严检验,并需重点针对具体造成返工或退货的不良项进行重点检查。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本工位可以返工的,由操作者自行返工;若不可返工,则将不合格品隔离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XXX检验员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检验主管批准后进行处理。
4.3.2经过返工/返修后,半成品需要重新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
4.4成品不合格品处置4.4.1成品经过检验后,如发现不合格品,应隔离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XXX检验员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检验主管批准后进行处理。
4.4.2处理意见一般为返工/返修、让步接受、报废。
若为返工/返修,由XXX组织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经入库检验合格后入库;若为让步接受,则由XXX总监批准后放行;若为报废,则由采购部跟供应商确认后,由仓库处理。
4.5不合格品的评价4.5.1对于不合格品的评价,XXX应及时组织评审,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
4.5.2评审结论应包括不合格品的原因、影响范围、处理意见及验证结果等,并将处理意见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上,跟踪使用情况。
4.6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4.6.1对于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置,应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并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4.6.2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规格、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信息,并保存至少2年。
4.7不合格品的隔离和标识4.7.1所有不合格品应及时隔离,并在隔离区域内进行标识,以防止误用或混淆。
4.7.2隔离区域应设有专门的标识,并应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4.8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验证4.8.1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应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上,跟踪使用情况。
4.8.2验证结果应包括处理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等信息。
4.9让步接受的处理4.9.1对于一些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产品使用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让步接受处理。
4.9.2让步接受的处理应经过XXX总监批准,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跟踪使用情况。
然后由XXX对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记录在缺陷登记表上。
过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过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一、引言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合格品。
对于这些不合格品的处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流程,以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并防止不合格品进入市场,保证产品质量和公司声誉。
本文将介绍一套过程不合格品处理的流程。
二、不合格品的分类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生产过程中被发现的不合格品,称为内部不合格品;另一类是在市场中被消费者或客户发现的不合格品,称为外部不合格品。
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品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三、内部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发现不合格品: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 标识和隔离: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以便与合格品区分开来,并将其隔离存放,避免与合格品混淆。
3. 原因分析:对于不合格品,需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产生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 纠正措施: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修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产品质量。
5. 处理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包括发现时间、处理人员、处理方式等信息,以备后续参考。
四、外部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接收投诉:当消费者或客户发现不合格品并提出投诉时,需要及时接收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投诉时间、投诉内容、投诉人联系方式等。
2. 调查核实:对投诉内容进行调查核实,确认是否为真实存在的不合格品,并了解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和影响范围。
3. 处理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包括召回、退货、补偿等,以满足消费者或客户的合理需求。
4. 执行处理:执行制定的处理方案,及时与消费者或客户沟通,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操作,如召回产品、退款等。
5. 处理记录:记录外部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包括投诉记录、调查结果、处理方案和执行情况等,以备后续参考。
五、不合格品处理结果的反馈1. 内部反馈:将不合格品处理结果反馈给生产部门,提供纠正措施的参考,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流程图内容描述责任部门相关表单
经检验判定不合格的,检验员要在第一时间
会同相关部门或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
和隔离
品管科
检验员针对不合格品实际严重程度决定是
否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
对于无需评审
的不合格品,检验员在隔离的不合格品上用
红漆笔写上不合格内容,同时在相应检验记
录中做好记录,并要求责任部门返工返修;
对于需要评审的不合格品,检验员要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交品管科主管,品管科主管立即协调相关部门评审并决定是否需要开《不合格纠正预防处理单》。
外购件、外协件不合格的应立即以《不合格品评审单》通知采购部退货。
品管科
不合格品评
审单、不合
格纠正预防
处理单
处置措施包括退货、让步接收、返工、返修、挑选、报废等。
品管科主管将评审会签的《不
合格评审单》发送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求按评审结果处理不合格品。
退换货的,采购部要在最短时间内处置,反馈计划到货时间给生产部,跟踪物料再次到位并及时通知生产部。
品管科、
相关部门
不合格品评
审单
对于返工返修的,完成后要报品管科进行再次检验车间、品管科
检验合格的办理入库或转序仓储部/车间
不合格品标识、隔离
NG
处置
检
评审
入库/转序。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完整版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1、目的
保证产品质量,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的不合格进行控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最终解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2适用范围
此流程适用于本企业产品实现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包括原材料的不符合,工艺工具等的不符合。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控制,查找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和建议。
3.2质量部负责过程监控中的不合格原因分析,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提出建议,追踪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3.3技术部从技术工艺层面分析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3.4技术总监/副总经理确定不合格原因和责任部门,审核纠正/预防措施。
3.5生产厂长/总经理负责审批纠正/预防措并监督执行情况。
4、处理流程
4.1原材料不合格处理生产和质检及其他环节发现原材料不合格,发现人填写《不合格评审单》,对发现事实和环节或工序工步及发现时间作出准确描述,经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分析并评审,由技术总监或副总经理审核,最终经生产厂长或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部与供应商沟通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采购部将《不合格评审单》发送给供应商,质量部负责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4.2生产和监视测量过程不合格处理
在生产过程和监视测量过程中某一工序或工步发生不合格,由发现人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对发现事实和环节或工序工步及发现时间作出具体描述,
经生产、质量、技术分析评审后,由技术总监或副总经理审核,最后经生产厂长或总经理批准后,责任部门负责措施的具体实施。
质量部负责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5、措施的有效性验证。
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是企业为了品质管理而制定的一套流程,用于识别和处理产品或服务中的不合格品。
该流程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品质问题,提高产品性能和客户满意度。
下面是一个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的例子:1.发现不合格品:企业的质检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客户等各方面都可能会发现不合格品。
无论是由内部或外部的渠道发现,都需要立即记录并报告给相关部门。
2.记录不合格品:不合格品一旦被发现,需要详细记录以下信息:不合格品的型号、批次、数量、发现时间和地点、不合格的原因、影响范围、负责人等等。
这些详细信息对于后续的评审和处理非常重要。
3.评审不合格品:质检部门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不合格品的评审会议。
评审会议的目的是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影响范围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评审会议应该包括质检部门、生产部门、工程部门和销售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4.分析不合格品原因:在评审会议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将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原材料不合格、生产过程不合格、操作错误等。
该分析应该尽可能地详细和准确,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
5.制定纠正措施: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相关部门负责人将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更换供应商、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员工培训等等。
纠正措施应该具体、可行,并能够解决不合格品带来的问题。
6.执行纠正措施:有关部门负责人将负责执行纠正措施,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执行纠正措施的关键是及时、全面地解决问题,并确保不合格品不会再次出现。
7.验证纠正措施:一旦纠正措施执行完毕,需要进行验证来确保其有效性。
验证可以通过再次进行质量检查、产品测试等方式来进行。
如果验证结果仍然存在问题,则需要重新评估纠正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8.记录并跟踪:以上就是一个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的例子。
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解决品质问题,提高产品性能和客户满意度,并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及处理方式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及处理方式
1.发现不合格品
①发现不合格品时,要及时上报。
②安排仓库管理员将不合格产品定性归类,并记录在不合格品报告中,与检验报告配
套使用,按照要求保存。
①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分析,认定是调整不合格品时,进行调整和处理,记录处理工作,并保留其说明书。
②再次检验调整后的产品,达到质量要求,方可放入正常流程中,按质量要求放行,
将检验记录附在不合格品报告中备查。
3.让步接收不合格品
①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分析,认定需让步接收时,需提出书面说明及申请,按上级质检
部门提出的让步接收方案处理,签字确认,并随时保持改善。
②质量部门及时开出质量入库证,并将处理意见及具体让步接收条件附于入库证上,
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①当检验确定产品完全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及时安排仓库管理人员报请质量部门,提
出淘汰建议书;
②质量部门派出检验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样品抽检;
③质量部门组织公司及相关销售等负责人开会,详细了解产品不合格情况以及处理措施;
④经过研究和讨论,决定淘汰不合格品;
⑤质量部门开出淘汰指示书,组织仓库管理人员按指示书处理,并记录在不合格品报
告中,甲乙双方签字确认;
⑥不合格品不得恢复,安排入库管理人员密封或破坏不合格品,并做好记录,存放在
指定仓位。
审核中发现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审核中发现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一、目的
规范审核中发现不合格品的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检验和出货环节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三、职责
生产部门负责加强过程控制,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检验部门负责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按规定报告。
质量部门负责组织分析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提出纠正措施。
四、操作流程
1. 当生产或检验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标识、隔离,停止流转,记录不合格品数量,并通知质量部。
2. 质量部接到通知后,应及时进行评审,判断不合格品处理方法。
3. 对于重工装备、关键零部件等不允许修复的不合格品,质量部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作报废处理。
4. 允许修复的不合格品,质量部应制定修复方案,组织修复;修复后应进
行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发货使用。
5. 质量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标识、存档;同时找出产生原因,提出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6. 质量部应定期统计不合格品数据,分析趋势变化,向管理层报告。
五、记录
不合格品报告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不合格品月度统计表。
六、附件
不合格品报告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表。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一、背景介绍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与产品要求或规格不符的产品。
不合格品的存在不仅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还会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检测和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测和监测机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
检测和监测过程应该在每个生产环节进行,并且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控和记录。
2.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根据产品的不合格情况,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可以包括:外观不良、尺寸不符、性能不稳定等。
3.不合格品的处理标准:针对不同的不合格品,制定相应的处理标准。
处理标准应该明确规定了不合格品如何处理,包括是否可以修复、是否可以重新使用以及是否需要退货、报废等。
5.记录和报告:对于每个不合格品,都应该进行记录和报告。
记录应该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种类、原因以及处理结果等信息。
报告应该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三、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不合格品发现:不合格品可以通过检测、监控、客户投诉等方式发现。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该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隔离,以防止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中。
2.不合格品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合格的原因。
分析过程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制定处理方案: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可以包括修复、重新生产、退货、报废等。
4.处理不合格品:按照制定的处理方案,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应该由专门人员进行,并应该在记录中有相应的记录。
5.纠正措施:针对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应该包括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培训员工等。
6.审查和验证:对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和验证。
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步骤
一:目标:确保不合格品处理规范化,便于考评和管理,对生产现场和仓库发觉不合格配套件进行有效处理,预防不合格配套件流转使用.二.范围:适适用于生产现场、仓库发觉不合格配套件处理
三. 职责:
1. 技术质量部负责不合格配套件判定、评审组织和其返工返修后合格
判定。
2. 生产保障部负责组织配套件返工返修和返修后办理入库验收,报废
品集中管理,相关修复配套件价值和报废配套件价值统计。
3.行政管理部负责报废品集中处理。
四. 步骤图:
五.处理步骤:。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1.不合格品控管理各部门职责产品部:负责不合格品处置活动之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生产中不合格、顾客反馈不合格等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紧急处理方式要求;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区隔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执行对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按照工艺及质量提供的方案执行不合格品品的返工、修理、挑选等作业负责生产原因造成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工艺部品质异常发生时之应急处理方案拟定。
对过程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要求。
对修理、返工作业方式定义。
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
2.不合格品控制流程一.进料品质异常控制质量部负责设计抽检方案,按照标准执行检验。
进料品质如发现不合格时,张贴不合格标签并依流程执行批退,并将异常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处理。
批退(Reject):如需退货则由采购联络供应商,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若材料需求紧急,则由生产规划或采购主导邀请相关部门召集原材料评审委员会,会商紧急处理方式如~执行。
供应商挑选:采购联络供应商对不合格品自行全检,挑选出合格品交予我方;不合格品办理退换货处理。
代供应商挑选:如供应商无法前来挑选,则由厂内安排代为挑选。
但挑选之工时费用将转嫁给供应商支付。
返工(Rework):经挑选后可修理的不合格品,由供应商针对不合格项目重新加工,使产品符合需求的规格及品质。
特采:因生产需求紧迫,不合格项目在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及外观,或经评审影响度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及其它认为可让步使用的状况,经原材料评审委员会评审会签后同意采用,并由原材料评审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方可特采;特采之产品依公司规定进行特采标识,所有记录须按记录管理要求存档。
注:品质异常如属客供材料时,由质量反映给销售通知客户异常状况,销售须沟通客户并给出处理意见;按照客户回馈意见执行处理。
二. 生产过程产品异常控制质量检测、巡检过程中发现品质异常或生产作业员自主检查发现品质异常时,须立即告知该生产段班长作应急处理。
简述进料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简述进料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进料不合格品呀,这可有点麻烦呢,但咱也有处理的法子。
一、发现不合格品。
咱在进料的时候,要是发现有不合格品,那得赶紧停下来。
就像你正满心期待收到个好东西,结果一看不对头,肯定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接着干。
这时候负责进料检查的小伙伴就得把不合格品挑出来,单独放在一边,可不能让它们跟合格品混在一起,不然就乱套啦。
二、记录相关信息。
挑出来之后呢,可不能就不管了。
得好好把这些不合格品的情况记下来。
比如说,这不合格品是啥东西,从哪儿来的呀,长啥样,为啥不合格。
是颜色不对呢,还是尺寸有偏差,或者是有破损啥的。
这就好比给这个不合格品做个小档案,把它的“黑历史”都写清楚。
这些记录可有用啦,以后要是找供应商理论,或者咱们自己总结经验防止再出现这种情况,都得靠这些信息呢。
三、评估不合格品的影响。
接下来就是评估啦。
这不合格品对咱的生产或者使用会有多大影响呢?要是影响不大,比如说就一点点小瑕疵,可能修修补补还能用,那就再考虑考虑咋处理。
但要是影响很大,像那种完全不符合标准,用了会出大问题的,那就得更严肃对待了。
就像你穿衣服,要是有个小线头可能不太在意,要是衣服破了个大口子,肯定不能就这么穿出去,是吧?四、决定处理方式。
五、处理后的跟进。
不管是换货、返工还是报废,处理完之后也不能就完事儿了。
得跟进一下。
要是换货,得看看换回来的是不是合格的。
要是返工,得检查返工后的产品是不是真的达到标准了。
这就像是你病了去看医生,看完病还得复查一样,得确保完全好了才行。
进料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咱按部就班地做好每一步,就能把这个问题处理得妥妥当当的,也能避免很多后续的麻烦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控状态:
分发号:
1.0目的
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价、处置,以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安装和交付,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进货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不合格品和可疑产品的控制。
3.0职责
3.1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原材料的检验放行。
3.2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放行。
3.3 质量管理部质量工程师负责/组织对来件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提出处置意见。
3.4 技术开发部、质量管理部主管工程师负责对不合格品偏差使用的验证。
3.5 质量管理部供应商管理负责/组织对所有供应商提交的不合格品进行筛选、返工和自检。
3.6 质量管理部供应商管理负责完成对不合格零件的索赔。
3.7 采购部负责对不合格件的退货处理。
3.8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已作报废处理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
4.0工作程序
4.1 原材料不合格处置
4.1.1 进货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贴上不合格标识,开具《不合格品处理单》上,由相关质量工程师进行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检验科长批准,必要时由质量工程师组织技术开发部、采购部对其进行评审,并填写处置意见。
处置意见一般为:退货、偏差使用、挑选、返工/返修和报废。
4.1.2 若评审结论为退货,由采购部进行退货处理;若为偏差使用(见本程序4.9条),则由技术开发部、质量管理部共同验收后放行;若为挑选(必要时由质量管理部制定挑选作业指导书并培训),由供应商管理组织挑选;若为返工/返修(必要时由技术开发部制定返工/返修指导书),由供应商管理组织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经入库检验合格后入库。
4.1.3偏差使用的验证结果,挑选、返工/返修的结果填写在《不合格品处理单》上,并跟踪使用情况;若为报废,则由采购部跟供应商确认后,由质量管理部处理。
质量管理部SQE负责统计由挑选、返工/返修所发生的费用,通知供应商认可后报财务部,由财务部直接从货款里扣除。
4.2 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处置:
4.2.1 生产部在加工过程中自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在本工位可以返工的,由操作者自行返工,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自检,记录在自检录表上,并注明“返工”,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放行。
对于须在返工工位上进行返工的,须帖黄色不合格品标识,说明原因,放入待处理箱中,经检验员检验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并注明“返工”,合格后方可放行。
4.2.2 对于在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产生物料报废时,应有操作者填写报废登记表,质量工程师进行报废类型的判定:来件报废(由于原材料来件不合格产生的报废)、生产报废(由于设备维修调试、加工过程等导致的报废)、检验报废(由于检验设备的破坏性试验产生的物料报废)。
4.3 半成品不合格品处置
4.3.1 操作者自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帖上黄色不合格标识,在可行时,说明不合格原因,交前道工序按返工作业指导书进行返工,返工后进行自检,记录在缺陷登记表上,并注明“返工”。
无法返工的按4.2.2处理。
4.3.2 检验员抽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做不合格标识,退回生产线进行返工,要求操作者全检前次抽检后的产品,对不合格的进行返工,并记录在产品抽检记录上。
操作者对返工后的产品自检,记录在缺陷登记表上,注明“返工”。
检验员再次按检验指导书抽检,再次记录在产品抽检记录上,并注明“返工”。
无法返工的按4.2.2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