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
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如:教育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那么提供的学习经验就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解决问题。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如:以旨在形成解决健康问题的技能的学习经验为例,这种学习经验不仅要使学生有机会解决健康问题,而且还应该使学生通过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而感到满足。
2、学习心理学
这部分包括写出学习心理学的重要要素、指出每个要点对教学目标具有的各种可能的含义、 过滤教育目标等内容。心理学理论使我们了解达到某一教育目标所需的时间,某种努力最有效的年龄阶段,以及可能目标与不可能目标。
(三)最有效的陈述教育目标的形式
1、指出要是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
2、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3、设计评价手段(泰勒反对把评价看作“纸笔测验”的同义词,可以采用问卷、观察、交谈、样品收集等)
4、利用评价结果
【回顾与反思】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至今仍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他毕竟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产物,必然带有时代的印记,无论是他20年代末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的学程评价工作,还是30、40年代参与的“八年研究”,都是想要帮助学校走出困境,从而起到缓和当年美国社会矛盾的作用。
2、选择学习经验。泰勒认为,“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教师所从事的活动,而是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的任务则是通过构建情境来控制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泰勒认为,为了使学习经验产生累积效应,必须对它们加以组织,使它们起相互强化的作用,并提出了三项主要准则:连续性 (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整合性(intergration)

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是指用于设计、实施和评估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这些原则和方法涉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方面,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本文将介绍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应该清晰明确、具体可行,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的要求。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学生的背景、兴趣、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它应该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具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相适应,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它应该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灵活性。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运用,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同时,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和评价的重要手段,它应该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教学评估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实施,以便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同时,教学评估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总结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涉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方面。

教学目标应该清晰明确、具体可行,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应该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灵活性,教学评估应该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只有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才能实现优质教育和教学效果。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家认为,教学是一门复杂而又多样化的艺术和科学,其基本原理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 学习者的主体性原则:课程与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兴趣、需求和个性差异,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2. 构建知识的基础原则:课程与教学应以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安排和活动设计,帮助学习者建构和理解知识。

3. 情感与认知的综合原则:课程与教学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情感和认知能力,将学习与情感体验相结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

4. 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原则:课程与教学应将教学和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来指导学习者的进展和改进。

5. 教学的差异化原则:课程与教学应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6. 教与学的互动原则:课程与教学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以及学生与社会互动等方式,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7. 教学环境的营造原则:课程与教学应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以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和良好发展。

这些基本原理为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程、进行教学活动时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

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

(一)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泰勒原理美国课程学者拉尔夫•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开发任何课程与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由此构成了“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这四个基本问题被称为课程开发的“永恒的分析范畴”。

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

评价:(局限)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框架,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科学至上的印记。

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技术兴趣(技术理性)”。

它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程,使课程开发过程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的过程,为课程开发提供一种普适性的程序,其对“技术兴趣”的追求是显见的。

“泰勒原理”的“技术兴趣”的本性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的、划一的模式,这样,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创造性不见了;每一具体学校实践的特殊性也容易被忽视;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体性、创造性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学习者是被控制的对象,他们在课程开发中、在教育过程中被置于客体地位,其主体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

(贡献)泰勒原理一直被作为课程探讨入门的基本框架,奠定了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围。

它综合了当时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和思想的各种主张,囊括可课程开发的诸种重要因素,形成一个系统的模式。

且该模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把握。

除了它的历史意义外,泰勒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在世界各国课程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课程的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课程教学领域,成为课程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汇报112014308000568秦思梦一、本书结构•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共五章)•附录(课程编制的新尺度;课程编制中的两个新重点;课程编制的具体方法;20世纪五项最有意义的课程事件;计划评价的基本原理)二、主要内容•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如何选择有可能有助于达到这些目标的学习经验•3、如何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学习经验•4、如何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5、学校或学院的教师如何从事课程编制的工作•行为•在泰勒原理中, “行为”一直是被强调的核心概念。

这里的“行为”是广义的,它“包括人的思维、情感以及外显的行动。

”泰勒一方面非常强调行为目标, 另一方面他也重视学生的情感和能力的培养, 把“思维和情感”作为行为的表现形式。

这是由于“思维和情感”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 需要借助行为外显出来, 以便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目标•在泰勒原理中, “目标”是“人们有意识追求的对象,即学校教职人员想实现的宗旨”, “目标”归根到底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学校的目标就是“提供有助于人们明智处理这些当代问题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等等”。

泰勒提出, 目标要尽量具体化、清晰化, 具有可操作性, 最好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部分。

这样不但限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 而且还规定了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的结果。

在泰勒的模式中, 行为目标是学校在选择、创造和组织学习经验时, 根据学生的外显行为、思维、感情、心理等特点来设置的使学生行为发生改变的教育目标。

该教育目标的评估, 是根据学生外显行为的改变来确定。

所以泰勒的整个课程过程就是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以及以此作为教育目标评估的标准。

确定目标三个来源(目标来源)两道筛子(过滤目标)•最有效的四种目标陈述(陈述目标)①把教育目标作为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②列举一门或几门学程所要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他内容要素③采用概括化的行为方式来陈述④最为有效的陈述目标的形式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 又说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选择经验从实质上说, 学习是通过学习者所具有的经验而发生的, 因此, 教育的手段是学习者已有的教育经验才能达到教育目标。

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

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

(一)课程教学的基础原理:泰勒原理美国课程学者拉尔夫•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开发任何课程与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由此构成了“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这四个基本问题被称为课程开发的“永恒的分析范畴”。

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

评价:(局限)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框架,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科学至上的印记。

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技术兴趣(技术理性)”。

它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程,使课程开发过程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的过程,为课程开发提供一种普适性的程序,其对“技术兴趣”的追求是显见的。

“泰勒原理”的“技术兴趣”的本性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的、划一的模式,这样,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创造性不见了;每一具体学校实践的特殊性也容易被忽视;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体性、创造性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学习者是被控制的对象,他们在课程开发中、在教育过程中被置于客体地位,其主体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

(贡献)泰勒原理一直被作为课程探讨入门的基本框架,奠定了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围。

它综合了当时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和思想的各种主张,囊括可课程开发的诸种重要因素,形成一个系统的模式。

且该模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把握。

除了它的历史意义外,泰勒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在世界各国课程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课程的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课程教学领域,成为课程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第九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第九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六、以有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的 形式陈述目标
在得到明确的教育目标后,对教育目标进行明确且 具有指导意义的陈述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二维表的 方式陈述教育目标,不仅能清晰表明教育目标,还有 利于对学习经验的选择,并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几种常用的方式;
被陈述为教师要做的事情:介绍进化论、介绍浪漫
• “我只不过是把大家正在做的事情组合在一起罢了”。 ——泰勒
• 泰勒作为一名学者,成就非凡,被誉为“现代评价之父”、“现代 课程论之父”。
(三)实践背景
1930年,进步教育协会在年会上决定,要从根本上对美国中学课 程进行尝试性的改革研究,1931年成立“学校与学院关系协调委员 会”, 300所大学和学院愿意参加此项研究。1933年,进步教育协 会选取30所高中参加实验研究,这些高中级有机会自由编制课程, 又同时不影响部分学生升入大学。300所大学和学院对参加实验研 究中学的毕业生不进行入学考试,而是根据校长推荐和学校成绩记 录。1934-1942年对30所实验中学进行的实验研究就称为“八年研 究”。
3、有助于培养社会态度的经验 4、有助于培养兴趣的经验
讨论:
课程按组织形式分为预设课程、生成课程, 根据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我们构造的大多是 预设课程。
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预设课 程和生成课程的关系呢?
预成课程
是一种线性的决策 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时间点,每个决策
的都有备选方案,教师往往选择其中一个执行 下去
五、利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
在阐释“利用哲学选择目标”之后,泰勒又对“利 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进行了相关阐释。已经提出 的教育目标经过了“哲学”这道筛子后,还得经过第 二道筛子,即“学习心理学”,因为在“学习心理学” 的相关知识中,仍然隐含着有关教育目标选择的标准。 在使用“学习心理学”进行目标的筛选后,在课程的 实施时,教育目标将能够更加高效地达成,因为这可 以使目标和目标之间,学习者和目标之间都达到更好 的和谐状态, 更加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计划 的实施。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一、引言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部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

本书深入探讨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本文旨在全面评估这本书的内容,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泰勒的教育思想。

二、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的概括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强调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按学生的需要教学”的理念,强调课程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展开,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泰勒还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系统性,提出了“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的有机结合”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

三、从简到繁的探讨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教育理论。

他强调了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与以往的教学理念有所不同。

他提出了“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的有机结合”理论,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指导。

泰勒还探讨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

四、总结与回顾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部极具价值的教育著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探讨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的理论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结合了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我认为泰勒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在阅读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过程中,我深受其教育思想的启发。

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理解,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

在我看来,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一、简介在教育领域中,课程与教学是两个核心概念。

课程关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而教学则关乎教师如何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

有关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本文将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为基础,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教育领域的核心概念。

二、课程的基本原理1. 定义及概念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包括学习目标、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课程设计需要遵循教育学原理,体现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 课程目标的设定在制定课程时,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3. 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考虑到学科知识的结构和层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还需要关注课程内容的更新性和前瞻性,使学生能够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4. 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它需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发展个性。

5. 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是课程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教育工作者需要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全面和准确的评价。

三、教学的基本原理1. 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模式涉及教学方式、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它应该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2. 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载体,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灵活的组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学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学校文化等多个方面,它需要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以便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导言在泰勒看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围绕着4个中心问题运转的,如果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是:1、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第一章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怎样获得教育目标呢?学校领导与教师与其说是制定目标,还不如说是选择目标。

而要对教育目标的抉择作出明智的判断,必须有来自三个方面的信息:1、对学生的研究;2、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3、学科专家的建议。

任何单一的信息都不足以为明智地选择教育目标提供基础。

由于学校教育的时间、能量有限,因此要把精力集中在少量非常重要的目标上,就要对选择出来的大量目标进行筛选或过滤,剔除不很重要或相互矛盾的目标。

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是目标筛选的两个筛子,可以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

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泰勒强调的关键词是“需要”,这个“需要”指的是“实然”和“应然”间的差距。

普雷斯科特将需要分为三种类型: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整体性需要。

我们要做的是满足这些需要。

而在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中抽取教育目标时,我们要做的是从学习者本身的需要中抽取出“适合教育来满足的需要”,而满足这些需要,也就成为了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

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二: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在“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作为教育目标的来源中,泰勒强调从当代校外生活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目标。

这里的两个关键点是“当代”和“真正有价值”。

首先,从“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中抽取的教育目标必须以时代为背景,从已经过去了的时代中抽取出的教育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从当代生活中抽取教育目标时,会出现相当多的冗余信息,我们需要通过进行大量的调查,对信息进行综合和甄别筛选,选取最有价值的最具普遍适用性的信息,来制定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三: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在从“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中获得教育目标的阐释中,泰勒注意到,通常情况下,学科专家会以青年学生在进入某个研究领域时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依据制定教育目标,但会忽视那些不会进入该研究领域的学习者的感受,因此泰勒要求学科专家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要能对那些外行和普通公民学习者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他们即使不会进入该研究领域,也仍能从该课程中获益。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首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了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它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在设计课程和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其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广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再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反馈和总结,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教学工作的基石,它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在深入研读拉尔夫·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之后,我深受启发,对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泰勒作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人,其提出的“泰勒原理”不仅为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为我们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泰勒原理的核心在于四个基本问题,这四个问题如同灯塔一般,引领着我们在课程与教学的海洋中航行。

首先,“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一问题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泰勒强调,教育目标应当明确、具体且可衡量,它们不仅要反映社会的需求,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在我看来,这意味着教育目标应当具有时代性,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兴趣、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紧接着,“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这一问题引导我们关注教育经验的选择与提供。

泰勒认为,教育经验应当是多样的、丰富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新时代的教育呼唤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校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体验式学习经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是泰勒原理中的第三个问题。

泰勒提出,教育经验的组织应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原则。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连贯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我看来,有效的教育经验组织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路径和个性化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和支持。

最后,“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一问题强调了评估的重要性。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P24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能产生几种结果。P24
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三)组织学习经验
泰勒提出了组织学习经验的三项原则: 连续性:是指直线式的陈述主要课程要素。 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继经验要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 同时又要对相关经验加以深入,广泛的开展。 整合性: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以便于学 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 内容统一起来。P24
16
目标最有效的形式是什么?
是既能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能言明这种 行为能在其中的生活领域或内容。P22
精选完整ppt课件
17
什么是学习经验? 是指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P23
精选完整ppt课件
18
选择经验的五条原则:
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 这个目标的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P23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的所隐含的那 种行为而活动满足感。P23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 的范围之内。P23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精选完整ppt课件
26
泰勒原理的反思与发展
对泰勒原理的修改和补充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动性P28 (二)强调学生的校外学习P29 (三)关于教育目标一般化和具体化的程度问题P30
精选完整ppt课件
27
选择学习经验的十条经验: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目标所蕴含的那种行 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蕴含的那种行 为而获得满足感。 3,使学生具有积极投入的动机。 4,使学生看到自己以往的反应方式的不当之处,以便 激励他去尝试新的反应方式。 5,学生在尝试学习新行为时应该得到某种指导。P28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篇1:嘿,你知道吗?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泰勒写的。

这本书可真像是一本魔法书,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呢!“哇,真的吗?听起来好酷啊!”我的同桌小明眼睛亮晶晶地问我。

“当然啦!”我得意洋洋地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宝藏,里面藏了好多关于怎么教书的秘密。

”“那,那你说,书里讲了什么啊?”小明好奇地凑过来。

“嗯,让我想想。

”我假装沉思,然后神秘兮兮地说,“泰勒告诉我们,教书就像种菜一样,得先知道要种什么菜,然后再想怎么种。

”“哈哈,种菜?这比喻太逗了!”小明笑得前仰后合。

“对啊,就像妈妈做菜前要计划好菜单,老师上课前也得计划好教什么,怎么教。

”我解释道。

“那,那书里有没有说怎么让学习变得有趣啊?”小明眨巴着眼睛问。

“当然有啦!”我兴奋地说,“泰勒说,学习要像玩游戏一样,要有目标,有挑战,还得有奖励。

”“就像我们玩捉迷藏,要找到藏起来的小伙伴,还得不被抓住,对吧?”小明插嘴道。

“没错!就是这样!”我拍手叫好,“而且,泰勒还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玩游戏时,赢了会得到表扬,输了会学到怎么改进。

”“哇,那听起来学习真的可以变得很有趣呢!”小明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是啊,是啊!”我点头如捣蒜,“而且,泰勒还提到了评价,他说评价就像量体温,要准确知道我们学得怎么样。

”“哈哈,量体温,这个比喻太形象了!”小明笑得合不拢嘴。

“对吧,对吧!”我也笑了,“评价不是为了批评我们,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

”“那,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启发吗?”小明好奇地问。

“当然有啦!”我认真地说,“我觉得,学习不应该只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而应该是一场冒险,我们要像探险家一样,去发现新知识。

”“哇,听起来好刺激啊!”小明的眼睛里充满了向往。

“是啊,是啊!”我兴奋地挥舞着手臂,“而且,泰勒的书还让我明白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的形状。

”“嗯,我明白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读书笔记标题:深入浅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读书笔记导语:课程与教学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和教育成果。

本篇文章将深入浅出地解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泰勒读书笔记的形式,为您提供一份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中文文章。

一、什么是课程与教学?1.1 定义与概念在教育领域,课程与教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课程”指的是教育机构规划和组织的一门学科或一组相关学科的总体安排,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

“教学”是指教师使用相应的教育手段、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

1.2 主题词解析关于课程与教学,有几个主题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定的预期目标,指导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动和评估标准。

2)“内容”: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

3)“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和策略。

二、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1 个性化定制泰勒读书笔记中提到了个性化定制的理念。

这个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差异化的教学。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和学习风格,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2 目标导向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在于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

在泰勒读书笔记中,他指出教育者应该明确设定可衡量的教育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2.3 合作与互动泰勒读书笔记中提到,课程与教学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中心问题展开: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并不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具体的答案是因学校性质,教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他只是想提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

按照上述逻辑,泰勒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如下:一、我们是否有清晰的教育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国家早有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这是国家要求,对于具体学校和老师来说,一定要具体的细化,否则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教育目标的来源是泰勒一书中重点讲述的内容。

泰勒认为,教育目标可来源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学习者本身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书中重点强调的内容。

虽然在后续内容中,教育目标的来源还有校外生活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但这些也都是和儿童自身需要和兴趣密不可分的,由此可以看出对学习桌本身研究的重要性。

需要可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和整体性需要。

一般情况下,父母和学校会绝对满足生理需要,吃好穿暖这没问题,但后两个基本都被忽视,即便口头上说,也少有实际行动。

社会需要是指情感尊严和荣誉等,整体性需要是指人生哲学,超越自身的发展需要。

教育者本身也未必具有这样的思考,实际中就更难顾及得到。

把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理想常模进行比较,有差距的地方就是课程应该着力的地方。

1.联系: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所要营造的情境是能够激发学习者主动积极性的。

教师应该在教学时以满足学习者需要为目的之一,在满足学习者需要的同时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将学生需要的满足与自己需要的满足有机结合。

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学习才有课程发生。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拉尔夫·泰勒于1949 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该书详细说明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围绕四个问题展开论述: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我们怎样才能确保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如图1表示。

泰勒指出, 这些原理并不能回答实际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它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回答的程序的阐释, 本身就构成了课程与教学各种问题的基本原理。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指出, 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 都不足以为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教育目标提供基础。

因此, 在设计一项全面的课程计划时, 应该对信息的每一种来源都给予考虑。

关于教育目标的来源可用图2来表示。

从图2 可以看出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来源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泰勒指出,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这个行为是从广义上说的,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思维和情感。

因此,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看待教育时,教育目标显然代表着教育机构寻求使学习者发生的各种行为变化。

故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就是要找出确定教育机构想要产生所需要的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

对于如何才能从对学习者的研究中提示出教育目标的问题,泰勒指出,只有把有关学习者的信息与某些理想的标准以及对公认常模的某些看法进行比较,从而确认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的常模之间的差别时,对学习者的研究才可能提示出教育目标。

这种差别就是通常所讲的“需要”。

来源二: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学校要在课程中包容所有有用的知识、技能已不再可能,因此根据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来选择知识、技能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泰勒认为,由于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因而学校就有必要把精力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在对校外生活进行研究时,就像在对学习者进行研究时一样,必须把生活分成各个不同的方面,以便对各个领域进行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勒课程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其人其事】泰勒(Ralph Tyler,1902年生),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

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其关于课程基本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阐述的泰勒原理也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泰勒是课程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1902年生于芝加哥,1921年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教。

1923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康茨、贾德和查特斯。

•后来在多所大学任教,时间最长的是芝加哥大学。

•1953年在斯坦福大学成立“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1967年退休。

•泰勒作为一名教师,桃李满天下:塔巴、施瓦布、比彻姆、古德莱得、布卢姆和克龙巴赫等。

•泰勒作为一名行政人员,待人诚恳,深得人们仰慕。

•“一个人的美好生活,就是不断地试图使自己变得更富有人情、更善于学习、更有助于他人,以及与别人一起形成一种尊重每个人的潜力、不贪图他人为自己服务的社会”。

——泰勒•“我只不过是把大家正在做的事情组合在一起罢了”。

——泰勒•泰勒作为一名学者,成就非凡,被誉为“现代评价之父”、“现代课程论之父”。

【背景介绍】1、社会背景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工人失业率剧增,劳动力市场上难有中学生的一席之地。

据统计,1930年,成年人中有25%失业,而青少年几乎100%无法找到工作。

这样,大批青少年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又回到学校注册。

据统计,在1910年美国14-17岁年龄组中只有不到17%的人读高中,而到了1930年,这个年龄组中则有51%升入高中。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社会上闯荡,他们并不打算将来升大学。

而在事实上,当时美国几乎所有高中的课程都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尽管实际上只有1/6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大学深造。

2、理论背景泰勒从本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桑戴克、贾德和波特等人的学说中寻找理论依据;从现代课程理论先驱博比特《课程》、《怎样编制课程》和查特斯《课程编制》的研究成果中继承有用部分;接受了系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训练,并创造性地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课程理论,具有心理学基础。

3、实践背景1930年,进步教育协会在年会上决定,要从根本上对美国中学课程进行尝试性的改革研究,1931年成立“学校与学院关系协调委员会”,300所大学和学院愿意参加此项研究。

1933年,进步教育协会选取30所高中参加实验研究,这些高中级有机会自由编制课程,又同时不影响部分学生升入大学。

300所大学和学院对参加实验研究中学的毕业生不进行入学考试,而是根据校长推荐和学校成绩记录。

1934-1942年对30所实验中学进行的实验研究就称为“八年研究”。

泰勒的课程原理是在八年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并用于指导实践的。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现代课程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最初诞生在“八年研究”会议期间一次午餐的餐巾纸上。

•1931年成立“学校与学院关系协调委员会”,300所大学和学院愿意参加此项研究。

•1933年选择30所高中作为试点学校。

•1934年正式推行改革。

“八年研究”由此开始。

•共同目标:(1)致力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

(2)编制一套更统一、更连贯的课程。

【四个中心问题】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中心问题展开: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并不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具体的答案是因学校性质,教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他只是想提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

按照上述逻辑,泰勒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如下:一、确定教育目标(一)教育目标的来源1、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主要包括:•学生需要:了解学生现状;把学生的现状与公认的常模作比较,确定差距或需要(教育需要),即“应该是什么”与“是什么”之间的差距。

•学生兴趣: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倘若学校情境是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就会主动参与。

•研究方法:几乎所有的社会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研究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

如观察、交谈、问卷等。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对当代生活进行调查研究,解释从这些研究中获得的资料,也就是说,根据有关的差距、重点和需要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推断,例如,调查得知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安全保护意识较差,就可在学校中进行校园安全知识的普及。

3、学科专家的建议阅读学科专家的报告,记录这个专家认为这门学科的主要功能,以及这门学科对其他教育功能所能做出的具体的贡献的解释,从这些陈述中推导出教育目标。

(二)筛子1、学校哲学筛包括明确陈述学校哲学、对最初列的教育目标加以鉴别。

如对于社会中不同阶级是否应该有不同的教育?倘若回答是肯定的,学校就会为社会下层阶级的儿童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学校就要努力选择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意义的共同的教育目标。

2、学习心理学这部分包括写出学习心理学的重要要素、指出每个要点对教学目标具有的各种可能的含义、过滤教育目标等内容。

心理学理论使我们了解达到某一教育目标所需的时间,某种努力最有效的年龄阶段,以及可能目标与不可能目标。

(三)最有效的陈述教育目标的形式1、指出要是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2、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试举二例:对“能写出清晰而有条理的社会科学计划的报告”这一目标,行为即“写出清晰而有条理的报告”,生活领域为社会科学;对“熟悉有关营养问题的各种可靠的信息来源”这一目标,行为即“熟悉各种可靠的信息来源”,而内容为“与处理营养问题的有关的信息来源”。

(四)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据以选择教材、列举内容、发展教学流程以及准备测验与考试的标准。

学校在计划任何课程方案时,对于每一种来源皆应予以适当的考虑。

(1)以研究学习者作为教育目标的来源教育目标代表教育机构想在学习者身上引起的种种行为变化,包括思考与情感。

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正是教育目标的主要来源之一。

教师可运用“观察法”、“晤谈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及“成长档案袋(?)”等方法来研究学习者的需要与兴趣。

(2)以研究当代社会生活作为目标的来源从研究“当代社会生活”寻找教育目标更具意义。

分析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之一便是将生活分成:(1)健康生活(2)家庭生活(3)休闲生活(4)职业生活(5)宗教生活(6)消费(经济)生活(7)公民生活,以此作为确认教育目标的凭据。

(3)学科专家对教育目标的建议这是一般学校和大学最常用的目标来源,学校和大学的教科书通常由学科专家撰写,而其内容大致反映学科专家的观点。

很多人批评学科专家所订定的教育目标太专门,不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

如何帮助那些不想成为学科专家的年轻学生,“进步主义教育学会”的中等学校课程委员会,则是列出学科领域的主要概念,并指出可作为一般教育目标的途径。

目标的获得正如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一般,是需要时间的,无法一蹴而就。

因此,我们所选择的目标的数量,应该是以我们拥有的时间内,能够实际达成的为限度,并且要能确保我们所选的,的确是重要的目标。

为了选择一些少数具有高度重要性及一致性的目标,我们必须对于已经搜集到的不同类型目标做一番选择的功夫,将不重要及相互矛盾的目标去除。

“哲学”及“学习心理学”正是两道重要的过滤网。

(4)运用哲学选择目标学校所选择的教育哲学与社会哲学是选择教育目标的第一道过滤网。

我们可以依据学校办学的宗旨或其所蕴含的价值,从一系列的目标中,找出与价值系统具有高度符合性的目标。

泰勒认为一套有效标准可用于检查每个建议的目标,而且可以注意到目标与哲学立场的关系是否一致,如果与学校哲学立场一致,就可以列为暂定的目标。

(5)运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学习心理学是选择教育目标的第二道过滤网。

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可使我们判别,对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哪些目标是可以达成的,哪些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达成,或者几乎没有达成的可能。

每一种学习心理学不仅包括各种具体的、确切的新发现,同时还包含了一种统一而完整的学习理论。

(6)以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与引导教学的形式叙写目标叙写目标的方式,是以“指出欲使其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行为,以及该行为所将运作的生活内容或领域”的形式予以表达。

即,任何一个目标的叙写,都应包括目标的“行为”及“内容”两方面。

例如,“能清楚而有条理地写出社会学科计划的报告”,此一目标,指出有待发展的行为——即写出清楚而有条理的报告,并且也指出了报告所拟处理的生活领域——社会学科。

泰勒也主张运用双向分析表以便更简明地表达目标的分析和叙写。

在双向分析表中,同时指出行为及内容层面,可提供令人满意的目标构造及明晰的规格标准,从而指出究竟教育任务为何。

若能仅可能明确地界定预期的教育结果,那么课程设计者便等于拥有了一套最有用的效标,可供其选择内容、建议学习活动以及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二、选择学习经验“学习经验”一词,并不同于一个科目所处理的“内容”,也不同于教师所做的种种活动。

“学习经验”一词,系指学习者与他所能反应的环境的外在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

学习是经由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他究竟能学到多少,是看他本身做了多少,而不只是看老师教了多少。

我们应注意到:即使外在条件似乎相同,同班的每个学生却可能经历不同的学习经验。

这一点赋予老师相当的责任,老师应能安排多种情况,以期从学生中引起所期望的反应。

或者老师应斟酌调整各种经验,以便为班上的每个学生提供对他本身而言,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经验。

(一)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学习经验是学习者与他对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1、“为了达成某一目标,学生必须获得经验,以便有机会去演练该目标所含示的行为”。

完整的目标不但包括了“行为”,也包含了该行为所涉及的“内容”,所以学习经验的养成,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去处理该目标所含示的内容。

如果目标包含了“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则教师安排的学习经验不但必须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必须特地为提供处理健康问题的机会。

这是有助于为各种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的一个基本原则。

2、“所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该目标所含示的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以“发展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为例,教师所提供的学习经验不但必须为学生提供解决健康问题的机会,同时还应使学生会因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获得满足感。

如果该经验使学生感到不满足,甚或讨厌,那么所期望的学习便不太可能产生,甚至学生可能发展出于预期目标相反的或不一致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