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导学案[2]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第2课时 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第2课时 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4.3 第2课时 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学习目标】1.掌握“角边角〞、“角角边〞作为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2.利用“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精读一遍教材P100-P101页,利用“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针对课前预习二次阅读教材,并答复以下问题.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随时记录在课本或导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课前预习】1.以下三角形全等的是2.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或 3. 如图,,那么与相等吗?3.自主预习书本P100-P101页.【课堂探究】专题一、探究“角角边〞的判定方法1.假设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和,它们所夹的边为2。

你能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出这个三角形吗?4 2 44 2342 3(1)(2)(3) (4)2.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专题二、探究“角角边〞的判定方法1.假设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45°,且45°所对的边为3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3cm2.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由此我们得到两种新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规律整理表述:〔1〕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2〕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专题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应用例1: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O是AB的中点,∠A=∠B,△AOC≌△BOD吗?为什么?例2:如图,∠B=∠C ,AD平分∠BAC,你能证明△ABD≌△ACD?假设BD=3cm,那么CD有多长?【学习小结】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课堂检测】1.如以下列图,∠B=∠C,AB=AC,那么△ABE≌△ACD吗?请说明理由。

★2.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说明理由。

★★3.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BC,且AD=BC,你能说明BO=DO吗?〔请用两种不同方法去说明〕【稳固作业】1.如右图,∠A=∠D ,∠1=∠2,那么要得到△ABC ≌△DEF ,还应给出的条件是〔 〕A .∠E=∠B B .ED=BC C .AB=EFD .AF=CD2.如上图,∠A=∠D ,∠1=∠2,要根据“AAS 〞得到△ABC ≌△DEF ,还应给出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白杨礼赞(第2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白杨礼赞(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2、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难点】学习本文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预习板块】
1、你认为课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可以是修辞美、用词美也可以是句式美。


【探究板块】
2、重点语段赏析:朗读第七段,思考相关问题。

(1)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2)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
(3)作者展开联想的话共有几句?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属于什么句式?
【作业板块】
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3、最能表达这段文字的意思的词语是:()
A.笔直B.绝无旁枝 C.倔强挺立 D.力争上游
5、同学们,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朴素是一种美、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和蒸发》 (第2课时) 导学案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和蒸发》 (第2课时) 导学案
化学
二、蒸发 1 作用:将 11 固体溶质从溶剂中 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来。 12 蒸 _ 2 实验的主要仪器:铁架台(带铁圈)、 发皿 、 玻璃棒、 酒精灯。 _____ 3 操作要领 (1)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 15 ____。 液体局 (2)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 16 _________ 部过热 而发生飞溅。 ________ 余热 蒸干 (3)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 17 ______ 溶剂。
化学
烧杯 、⑤___________ 玻璃棒 ④______ 、滤纸。
3 操作要领
漏斗内壁 。 (1)一贴:滤纸紧贴⑥__________
漏斗 边缘;②液面低于⑧__ 滤 (2)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⑦______
纸 ___边缘。 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 (3)三靠:①烧杯口紧靠⑨________; 烧杯内壁 。 纸处;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⑩____________
化学
Na+,而Na+在后面的操作中无法除去。
3 如果在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较浑浊,试分析原因,并说明 该如何处理。 原因一般有两种:①过滤时,溶液高于滤纸边缘;②滤纸破
损。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重新过滤。
4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时,B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的滴 加顺序可否颠倒?
不能。为除去滤操作适用范围 (1)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 (2)当固体呈糊状时,不适合用过滤操作分离,因为细颗粒 会堵塞滤纸。 (3)固体颗粒越大用过滤操作分离越快。 2
洗涤 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 涤,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 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 为止。

《第2课时 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及其大小比较》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第2课时  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及其大小比较》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第2课时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及其大小比较【学习目标】1.通过由正方形面积求边长,让学生经历的估值过程,加深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感受无理数,初步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2.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感受无理数。

2.学习难点:感受无理数。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填空: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叫做a的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2.填空:(1)因为_____2=36,所以3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即=_____;(2)因为(____)2=,所以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即=_____;(3)因为_____2=0.81,所以0.81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即=_____;(4)因为_____22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即=_____.3.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4,它的边长等于多少?谁会用算术平方根来说这个正方形边长和面积的关系?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1,它的边长等于多少?用算术平方根来说这个正方形边长和面积的关系?〔指准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面积1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边长=,等于多少?〔看以以下列图〕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2,它的边长等于什么?因为边长等于面积的算术平方根,所以边长等于〔板书:边长=〕.〔上面三个图的位置如下所示〕=2,=1,那么等于多少呢?求等于多少,怎么求?在1和2之间的数有很多,到底哪个数等于呢?我们怎么才能找到这个数呢?我们可以这样来考虑问题,等于的那个数,它的平方等于多少?第一条线索是那个数在1和2之间,第二条线索是那个数的平方恰好等于2.根据这两条线索,我们来找等于的那个数.2=〕1.3的平方等于多少?〔师生共同用计算器计算〕1.69不到2,说明1.3比我们要找的那个数小.1.3小了,那我们找1.5,1.5的平方等于多少?〔师生共同用计算器计算〕2.25超过2,说明1.5比我们要找的那个数大.找1.3小了,找1.5又大了,下面怎么找呢?大家用计算器,算一算,找一找,哪个数的平方恰好等于2?等于1.41421356点点点,可见是一个小数,这个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相比有点不同,有什么不同呢?第一,这个小数是无限小数〔板书:无限〕. 是无限小数,又是不循环小数,所以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除了,还有别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吗?无限不循环小数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板书:、、、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那怎么求、、、这些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值呢?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来求.二、边学边练1、用计算器求以下各式的值:(1)〔精确到0.001〕; (2).〔按键时,教师要领着学生做;解题格式要与课本上的相同〕2、填空:(1)面积为9的正方形,边长==;(2)面积为7的正方形,边长=≈〔利用计算器求值,精确到0.001〕.3、用计算器求值:(1)=;(2)=;(3)≈〔精确到0.01〕.4、选做题:(1)用计算器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2)观察上表,你发现规律了吗?根据你发现的规律,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以下各式的值:=,=,=,= .三、我的感悟这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是: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四、课后反思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12.1 平方差公式一、导入激学灰太狼开了租地公司,一天他把一边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慢羊羊种植。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第二课时导学案2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第二课时导学案2

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故事情节,感受文言文语言特点。

2.熟读课文,明确文章中心,感悟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寓意。

学习流程:
一、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2.其人弗能应也。

()()
二、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不可同世而立。

三、根据你对原文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2.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五、背诵本篇课文。

第2课时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导学案

第2课时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导学案

第2课时《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导学案【学习重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学习难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情境导入】: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

而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却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两位哲学家的话该如何理解?【知识梳理】1.哲学的含义:①从本义看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③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④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2.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合作探究】1. 书本第8页方框问题2.书本第8页方框问题3. 书本第9页方框问题4. 书本第9页方框问题【澄清误区】请判断,并说明理由: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哲学使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疑难点拨】1、全面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⑴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⑵特点:哲学是自觉形成的,具有系统化,理论化。

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

⑶存在: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

联系:⑴哲学和世界观研究的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⑵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2、全面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⑴含义:哲学研究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学说。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事物运动规律的科学。

⑵对象:哲学以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为研究对象。

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事物为研究对象。

⑶任务: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具体科学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

⑷作用: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总的方法论指导。

具体科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第2课时导学案.docx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第2课时导学案.docx

13. 2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第2课时@耳旦标f1.通过实践感知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的作用和串、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学会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2.重点:尝试画简单串、并联电路图,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3.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预习导学—75*不讲—、电路的连接方式1.由用电器串联组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由用电器并联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做电路的分支点.电源两极到两个分支点的部分电路叫做十路,两个分支点间的各条电路叫做支路.2.下而两个电路屮,左边的电路是出联电路,右边的电路是并联电路.3.(1)在下列电路图中标出电流流动的方向.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负极流入的过程中, 并联电路有电流分合的现象,串联电路没有电流分合现象.(2)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主要看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用电器是串联的,电路就是一串联电路;用电器是并联的,电路就是并联电路.4.如图所示的电路屮,属于串联接法的是⑴)二、生活中的电路连接5.家庭电路中的电灯、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等用电器是并联连接的;城市街道的路灯是并联连接的;节日的小彩灯是串联连接的;电冰箱的压缩机与灯泡是并联连接的.6.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图,在下列虚线框中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7.教室里第一排的两盏灯是市门口的一个开关控制的,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岀相应的电路图, 并说出英连接方式.答案并联.[合作撵究不议不讲1.有一个电源、一个开关和两个灯泡,要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有哪几种接法?(小组合作动手探究)⑴画出电路图,并用箭头标出开关闭合后电流流动的方向.(2)用“电流法”(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用电器流向负极的过程川,电流没有分开现彖的电路是串联电路,有分开汇合现象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判断所画电路图是串联还是并联.(3)连接实物电路,并用箭头标出闭合开关后电流流动方向.(4)讨论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特点:日.结构特点__________ .b.电流特点 _________ .并联电路特点:鱼结构特点__________ .b.电流特点__________ .2.为了探究串联电路屮,“熄火一盏灯,另一盏灯是否仍然发光”的实验,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需要的器材有:电源、开关、导线若干、两个灯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虚线框内画出他们实验的电路科: .............|£3|⑶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是断亓…帚接由曲鹵连接好实验电路,闭合开关,使两盏灯同时发光.⑷取下Li观察到_________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串联电路有(a)、(c),并联电路有(b)、(d).(a) (b) (c) (d)。

四年级上册《牛与鹅》第2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牛与鹅》第2课时导学案
3.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概括“我”当时的处境、心理?
(心惊肉跳、魂飞魄散、胆战心惊、狼狈不堪、心惊胆寒、忐忑不安)
合作探究
1.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
(因为金奎叔的话让“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这在“我”童年生活中是印象很深的事情。)
(“我”还从金奎叔的话中明白: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地怕人、怕事、怕物。别人无理欺负你,要敢于制止他,也不要因为自己强,就欺负别人。所有这些,对“我”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1)见到鹅:①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②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2)被鹅袭击:①“脚也软了、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又哭又叫”
②“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 “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鹅怎么能吃人呢?通过语言,我就知道主人公吓坏了。
2.归纳整理:我们从“写得好”“有体会”等角度,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这几个方面,来体会人物心情。
2.“我”对牛和鹅的看法有了怎样的变化?
(牛:欺负它→不再欺负它;鹅:害怕、躲避→不再害怕)
3.学完本课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欺骗,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还有我们不能欺“牛”怕“鹅”。)
4.默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试着从多角度给短文作批注吧!
达标检测
1.按要求写句子。
(1)鹅咬住了衣襟。(把句子说具体)
(2)鹅有什么可怕的!(改为陈述句)
(3)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用加点的关联词说一句话)
2.根据课文填空。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 )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二课时导学案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课程导入】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它能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的微细结构。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有光学显微镜,也有电子显微镜。

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学生用的光学显微镜。

【聚焦课标】1、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模仿层次2、初步养成规范使用实验仪器的良好习惯。

——经历、反应层次【自主学习】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边的地方。

2、对光转动___________,使低倍镜正对___________,然后将遮光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用_______眼注视目镜内,_______眼一定要睁开,便于画图。

转动___________,观察到目镜内有圆形的亮圈,叫做___________。

3、观察把印有“P”或“上”字的薄纸片放在载玻片上,制成玻片标本。

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物像正对通光孔,玻片两端用压片夹压住。

然后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_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载玻片为止。

用_______眼在目镜中观察,反向转动_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4、收镜实验完毕,将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布将显微镜擦拭干净。

将压片夹转向___________,反光镜移动到___________方向。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_______________,将镜筒下降。

将显微镜送进镜箱。

【合作学习】一、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小组讨论:1、使用显微镜,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什么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二、分组实验:“学习使用显微镜”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1、在对光过程中,转动遮光器,让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视野的明亮程度有什么变化?转换反光镜,比较用平面镜和凹面镜观察时,视野的明亮程度有什么不同?2、将印有“P”或“上”字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你在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字?从目镜内观察到的物像是正像还是倒像?如果这个字偏在视野的左上方,试一试,怎样才能将它移到视野的中间?3、如果把字写在一张不透明的纸上,观察的结果是否相同?【巩固练习】1、显微镜的物镜是40x,要观察放大600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目镜是()A.20× B.15× C.10× D.5×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40×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5×;物镜40×3、在光线条件比较差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时,应该()A. 调大光圈,用平面反光镜B.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C.调小光圈,用平面反光镜D.调小光圈,用凹面反光镜4、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个结构,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A.转换器 B.遮光器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5、图②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

工业《第2课时》导学案

工业《第2课时》导学案

第2 课时1.知道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

2.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3.重点: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图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4.结合具体的工业区,分析影响其形成和分布的条件,同时感受工业基地创造的价值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体会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1.连线:A.沪宁杭地区①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B.京津唐地区②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C.辽中南地区③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④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A——③;B——①;C——②;D——④1.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2.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3.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4.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5.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是(C)A.香港B.西昌C.北京中关村D.上海6.北京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主要优势是(B)A.自然资源丰富B.人才密集,技术优势C.地形平坦,气候温和D.经济发达,地广人稀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辽中南工业区的数字代号是①。

(2)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是沪宁杭工业区,在图上的数字为④,该工业区的发展优势主要有:A.地理位置: 腹地宽广,位于我国南北的中心位置;B.运输条件: 海陆交通和长江航运为主,处于枢纽地位;C.自然条件: 地势低平,雨热同期,河网密布;D.科技条件: 科技力量雄厚;E.人口与劳动力条件: 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

(3)⑤表示的工业区发展工业的不利自然条件是缺乏矿产和能源资源。

2.将下列产品按高新技术产品和传统产品进行分类,将序号填入下表。

①汽车②服装③大米④卫星⑤计算机软件⑥图书⑦芯片⑧纸⑨计算机⑩纳米材料3.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特点是什么?我们身边有哪些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有:①知识和技术密集,科技人员的比重大,职工文化、技术水平高;②资源、能量消耗少,产品多样化、软件化,批量小,更新换代快,附加值高;③研究开发的投资大;④工业增长率高。

第2课时《不等式的性质》导学案

第2课时《不等式的性质》导学案

解不等式: 4 x 3
2x 1 1 3
解不等式: x 3
2x 1 1 3
移项得: x 2 x
解:移项得: 4 x 2 x 合并同类项得: 2 x 系数化成 1 得: x
解:移项得: x 2 x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成 1 得: x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成 1 得: x
2
x 2 2
1
家长(签名):
组长(签名):
教师评价:பைடு நூலகம்
第 2 页
广州市第七十中学 教师:雷 力
班级:
学号:
姓名:
通过观察上面的方程或不等式的解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不管是解方程还是解不等式,移项时,被移动的单项式的符号都需要 2、合并同类项时,不等号的方向 (填写“需要”或“不需要” )改变。 3、 “系数化成 1”这一步要看系数为负数还是正数, 当系数为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填写“需要”或“不需要” )改变; 当系数为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填写“需要”或“不需要” )改变。 通过对比,可以知道:解不等式与解方程的步骤是
广州市第七十中学 教师:雷 力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 2 课时《不等式的性质》导学案 知识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性质 能力目标:1、对比的学习方法;
新知识: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阅读课本 123 页到 124 页。 1、不等式的性质 1: 不等式两边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例如: 6 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提问题) , 旧知识: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 结果仍是等式。 例如: 6
2( x 5) 3( x 5)
x 1 2x 5 7 3
x 1 2x 5 7 3

三年级语文上册 2《花的学校》(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2《花的学校》(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2.花的学校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重难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了解“拟人"。

学习资源导学案、课件、讨论、活动、随堂检测学习内容一、导入【复习导入】1.请学生读上节课中所学的文中的词语,加强记忆。

2.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入本节课。

带领学生一起去看看花的学校。

二、课堂活动【默读课文,读文质疑】1。

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2.汇报交流。

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如:(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三、课堂讨论【重点突破,精读解疑】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1)“当雷云在……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同学想一想文中‘走过荒野’‘吹着口笛’是什么才会有的行为呢?”从而引出“拟人”的修辞手法.(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板书:美丽活泼可爱向上)(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

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3。

指名读三、四自然段。

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

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4。

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2)出示句子:“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想象风雨中的花儿们是什么样的?5。

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图片)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

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

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

小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

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

(2)要学会“信息节食”。

活动二:“谣言”来了(展示下列图片)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

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材料展示)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

2016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

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2课时导学案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2课时导学案

课题:4.2.2《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2课时)导学案命制人: 审核人: 使用人: 高一全体学生 使用日期:学习目标:1.能用指数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的值域和单调性。

2.能运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任务一:知识回顾底数a 的范围10<<a 1>a图象性质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单调性 任务二:知识应用题型一:求指数型函数的定义域例1.函数121x x y -=-的定义域是( )A .RB .{}|1x x ≠C .{}|0x x ≠D .{|0x x ≠且}1x ≠练习1函数()39x f x =-的定义域为练习2函数()112xf x ⎛⎫=- ⎪⎝⎭的定义域为 练习3函数()1182102xf x x ⎛⎫=+- ⎪+⎝⎭的定义域为 题型二:求值域和最值例2.函数()[]1,0,22xf x x ⎛⎫=∈ ⎪⎝⎭,则()f x 的值域是 练习1函数3x y =+1在1,22⎡⎤⎢⎥⎣⎦上的最小值是 . 练习2求函数12xy ⎛⎫= ⎪⎝⎭-2,[]1,3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例3.已知函数()1,02,0x x f x xa x ⎧<⎪=⎨⎪-≥⎩的值域为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练习1函数4,104,023x x x y x ⎧-≤≤⎪=⎨⎛⎫<≤⎪ ⎪⎝⎭⎩的值域为 . 例4.函数3132x x y -=-的值域是 . 练习1求函数2121x x y -=+的值域 例5.已知函数()2234x x f x +=-⨯定义域为[]1,1x ∈-,则()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A .2,03B .4,13C .45,34D .log3,1题型三指数型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例6.函数y =13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B.(-∞,0)C.(0,+∞)D.(-∞,0)和(0,+∞)练习1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练习2函数y=a x 在[0,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3,则a=________________.任务三:能力提高1.若且 求 的取值范围. 2.(多选)已知实数满足等式 ,则下列关系式中,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 ) A. B. C. D.3.若函数 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4.函数1423x x y +=-+的定义域为[]1,1x ∈-,求函数的值域.5.已知函数. (1)若,求 的单调区间; (2)若的最大值为3,求实数 的值; (3)若的值域是 ,求实数 的值.作业布置:课本习题4.2的1.3.6题及同步练习册。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2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2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定位.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会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熟知离子反应的应用。

知识回顾.溶液中离子之间,以及离子与原子或分子之间发生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其实质是溶液中某种或某些离子浓度降低。

.离子方程式是指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化学反应,还可表示某一类化学反应,揭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本质。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硫酸和溶液反应:++-。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

()石灰乳和碳酸钠溶液混合:()+↓+-。

()盐酸和锌粒反应:++++↑。

()碘化钾溶液与溴水反应:-++-。

()醋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填字母序号)。

.硫酸铜溶液与氢硫酸.氯化铁溶液与氢硫酸.稀硫酸溶液与氯化钠溶液.铜粉投入氯化铁溶液中.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答案解析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判断离子反应的发生,选项中不符合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习探究探究点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沉淀:由可溶性电解质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如()溶液与溶液混合时,其离子方程式为++↓。

()沉淀的转化:由一种难溶电解质溶解生成的离子与其他离子反应生成另一种更难溶电解质,使相应离子浓度降低,促进原沉淀继续溶解并转化为新的沉淀。

如与溶液反应可生成 ()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

.生成弱电解质()生成水:如溶液与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生成其他弱电解质①强酸生成弱酸:如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强碱生成弱碱:如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水解反应:如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生成气体溶液与足量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浓溶液与浓溶液共热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非电化学原理的氧化还原反应向溶液中加入锌片:++++,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8《灯光》导学案第二课时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8《灯光》导学案第二课时

灯光导学单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读读记记“战地、突击、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要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重点)4.通过读课文,我能体会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学习过程】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围绕“灯光”“火光”讲了一件什么事?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关于“灯光”和“火光”的句子。

课文哪些地方的灯光是写现在的,哪些地方灯光是写过去的?每次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到的“灯光”“火光”?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根据本课的“学习提示”从文中找出描写“灯光”和“火光”的三幅画面,并把你的体会批注下来。

你认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的理想勇于献身,对此,你想说些什么呢?主题概括《灯光》通过一件关于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的精神,说明了。

练习“这儿是中国的土地!”管桦雨来心想,跑是跑不掉了,不是带路吗?我把他们带到地雷阵里,对,就这么办!雨来又想,我要是顺顺当当地带路,鬼子会生疑心。

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日本军官抽出洋刀架在雨来的脖子上:“赶快带路!”鬼子推搡着雨来,雨来愤怒地说道:“这么推搡我,还不把我推到地雷上!”鬼子松了手。

到了村东大道上,鬼子看到那些红纸、绿纸说:“这儿真的有地雷?”雨来说:“不信拉倒,你踩踩试试!”可鬼子没一人敢踩。

雨来领着200多鬼子在假地雷阵里转了半天。

雨来故意吓唬鬼子:“小心地雷!”一个鬼子踩到一处松软的土地,以为踩上了地雷,吓得赶紧趴在地上,好几个鬼子也跟着趴在地上,叽哩哇啦乱叫。

转来转去,终于要到地雷区了。

雨来琢磨得想个办法逃走。

雨来领着鬼子走上了河堤,前边堤上,大路上都埋有地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小肠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 长:小肠长,成人的小肠一般 5~6米 长;大:内表面积大, 小肠内表面上有许多 环形皱襞 、大量的 小肠绒毛 、
微绒毛 ,大大地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面积;薄:壁薄,小 肠绒毛襞 仅由一层上皮细胞 构成;另外小肠绒毛外缠绕丰 富的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营养物质更容易进入血液。 4.对比消化道各处,判断其有无消化、吸收功能。
(2)1号试管内: 等量 馒头渣+ 唾液 2 mL→搅拌→
37 ℃水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2号试管内: 等量 馒头渣+ 唾液 2 mL→不搅拌→
37 ℃水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实验结果:1号试管内馒头渣遇碘 不变成蓝色 ,2号试管
内馒头渣遇碘有部分 变成蓝色 。
实验结论: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消化
4.一些药物用淀粉做包衣的道理是什么?请解释。
很多药物需要到小肠内分解吸收,如果在胃内被分解,成分发 生改变,会降低药效。用淀粉做包衣,胃对淀粉不具有分解消 化作用,则对里面的药物就不会造成影响,而药物在口腔内几 乎是不停留的,所以,用淀粉做包衣包裹药物,可以更好地保护 药效。
See you next !
(3)实验完毕后,向试管中加入碘酒溶液,其中只有2号试管没 变蓝,可以证明什么问题?
淀粉遇碘变蓝,2号试管没变蓝,说明里面淀粉全部被分解了。
(4)实验结果: 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
2.口腔内舌、牙齿和淀粉酶对食物的消化各起什么 作用?胃内和小肠内的消化属于哪种消化?
舌的作用是搅拌,牙齿的作用是咀嚼,这两种作用的共同点就 是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称为物理消化;淀粉酶的作用是在口腔 内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物质发生了改变,称为化学消化。胃 内和小肠内的消化物质都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化学消化。
2.探究牙齿和舌头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1号试管内: 等量 馒头块+ 唾液 2 mL→搅拌→ 3试管内: 等量 馒头渣+ 唾液 2 mL→搅拌→ 37 ℃
水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实验结果:1号试管内馒头块遇碘 有部分变成蓝色 ,2号试
管内馒头渣遇碘 不变成蓝色 。
3.阅读课本,讨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大肠还是小肠?
(1)成人的小肠长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而大肠只有1.5 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 ——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而大肠表面上 只有皱襞,没有绒毛状突起。 (3)小肠皱襞上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 吸收。
1.能够说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重点:说明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知识点一: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比较1号、2号两个试管中变化: 1号试管内: 唾液 2 mL+ 等量 馒头碎屑→ 37 ℃水 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2号试管内: 清水 2 mL+ 等量 馒头碎屑→ 37 ℃水 浴10分钟→冷却→滴加 碘液 。 实验结果:1号试管内馒头碎屑遇碘 不会变蓝色 ,2号试管 内馒头碎屑遇碘 变蓝 。 实验结论: 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功 能

无无
吸收功 能无


有有无 无 有有 有 无
1.根据课本中内容进行实验操作,然后探讨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把试管放在37 ℃的水温中?
37 ℃是人体的温度,唾液淀粉酶在这个温度下才能发挥最佳作用。
(2)三支试管中哪两个能形成对照实验?
只有1号和2号试管能形成对照实验,因为除唾液和清水是变量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