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合集下载

植被分布规律与区划

植被分布规律与区划

常见类型:半常绿林、稀树草原、半荒漠、森林草
原、森林苔原、针阔混交林等植被带都属与不同的地 带群落交错区类型。 瓦尔特认为,地带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生态张力地 区,在此两种植被类型分布在基本相同的气候条件下, 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哪一种能获得立足之地,常取 决于局部地形造成的小气候或土壤质地,结果两种植 被散乱混杂或镶嵌分布。在穿越一个地带群落交错区 时,先是一种占优势,然后是两种的优势程度相当, 最后是另一种占优势。

母岩 土壤 植被 植物区系 在全球范围内,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 及二者的配合状况,是决定地带性植被分布的根本因 素。而热量和水分在空间上的分布是具有地带性规律, 因此, 植被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具有地带性规律.它表现 为植被分布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第一节
植被分布的水平规律性
一、地球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ABT= ∑ti /12 大于0℃的月均温(℃), 大于30 ℃时取30


年可能蒸散量(APE,mm),年可能蒸发蒸腾量,是温度的涵数
APE=58.93 × ABT
年平均生物温度

可能蒸散率(PER),年可能蒸散量与年降水量之比
PER=APE / P
年可能蒸散量 年降水量
返回
北京(北纬39°57′,东经116°19′)气候资料
第六章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目的:掌握被区划。
重点:植被分布规律性
第六章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植被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但从全球来看,气 候是决定植被的最根本因素。 气候条件对植被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土壤产生间 接影响,其相互关系可以下列图式表示: 气候
3)垂直带更替与水平地带更替相似,但并 不完全相同 相似: 相同植被类型的外貌相似,植被带的 更替次序相似。

第6章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第6章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第六章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第一节 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性
第二节 植被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性 第三节 中国的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 (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 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更替 • (2)干湿度地带性是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 减少导致群落类型沿经度方向依次更替 • (3)垂直地带性是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和 降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 替
欧亚大陆包括三个系列:
• 大陆东部的太平洋沿岸系列:苔原-北方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夏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 雨林或雨林 • 大陆内部的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 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 荒漠 • 大陆西部的大西洋沿岸系列:苔原-北方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夏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亚 热带及热带荒漠-稀树草原与季雨林-热带雨林
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
中国东部植被水平分布(南北方向)
中国温带植被水平分布(东西方向)
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1.湿润型
• • • • • 湿润寒温带山地垂直带 湿润温带山地垂直带 湿润暖温带山地植被垂直带 湿润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 湿润北热带山地处置带
2.干旱型:
• • • • 森林草原和草原山地垂直带 荒漠草原带(半干旱)山地植被垂直带 温带荒漠(干旱)山地植被垂直带 暖温带荒漠(极端荒漠)山地植被垂直带
死亡谷
• 安第斯山脉贯穿大陆南北,但过于靠近大陆 西岸,植被在山的两侧差别甚大,只形成两 大系列。
南美
澳大利亚
• 植被受地形影响更为显著,东侧海岸因山脉逼近而 雨水充沛,雨林从北部热带延伸到南部亚热带,呈 半环形分布,内陆却以稀树草原和荒漠为主。

植被分布规律与区划

植被分布规律与区划

ABT= ∑ti /12 大于0℃的月均温(℃), 大于30 ℃时取30


年可能蒸散量(APE,mm),年可能蒸发蒸腾量,是温度的涵数
APE=58.93 × ABT
年平均生物温度

可能蒸散率(PER),年可能蒸散量与年降水量之比
PER=APE / P
年可能蒸散量 年降水量
返回
北京(北纬39°57′,东经116°19′)气候资料






4.某些地带性植被类型可以呈岛状出现于邻近的其 它植被带内(主要是局部环境的特殊性造成的),这 种分布现象称超地带性植被或泛域植被。利用此现象 可以预测相邻地区的植被(称植物地理学预测法则)。 5.局部地形或土壤类型的交替变化(重复出现),可 引起多种不同植被重复出现交错分布,形成植被复合 体。

在山地,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逐渐下降,降水有 规律的变化,风速和日照以及土壤等环境因素也都发 生相应的变化,植被在垂直方向呈带状依次更替,植 被的这种分布规律称垂直地带性。 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 性合称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长白山 2691 m
高山 苔原

2100m 矮曲林 1800m


湿润指数:
干燥指数:
0.1
0.1
我国曾将上述公式中的系数0.1改为0.16,用以表征地区的 干燥度及其自然带和植被带.
干燥度类型的界值:
1, 1.5,
4







2.吉良分类系统 吉良(Kira)的分类指标是热量指数和干湿 指数,热量指数包括温暖指数和寒冷指数。 温暖指数(WI)采用月平均气温高于5℃的 总和,作为植物生长的热量条件: WI=∑(t-5) (t:大于5℃的月均温) 寒冷指数(CI)采用月平均气温小于5℃的 总和来表示: CI=-∑(5-t) (t:小于5℃的月均温)

第六章 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第六章 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第六章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第一节植被分布规律第二节植被区别第三节人与植被第一节植被分布规律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1,气候:是决定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状况。

2,土壤:土壤和植被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密切,但是相应地带内地土壤类型,同样也取决于该地带的气候类型,因此,土壤对植被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看出是气候的间接作用。

3,人为影响:人类可破坏植物群落,也可建立新的植物群落。

植被分布规律植被水平分布规律(水平地带性)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垂直地带性)一、植被水平分布的规律性(水平地带性)(一)纬度地带性与经度地带性1,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南到北的规律性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带(以北半球为例)南亚热带暖温带热带亚热带中亚热带温带中温带寒带北亚热带寒温带与此相适应,植被也成带状分布,从南到北依次出现北寒带冻原寒温带针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南以热量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沿着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称为植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我国东南部,从南到北,植被分布为纬度地带性。

2,经度地带性由于海陆的分布,大气环流和大地形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因此,在同一热量带,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荒漠草原夏绿林内陆海西东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按经度方向呈带状依次更替,称为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在北美最明显。

(常绿硬叶林)落基山(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荒漠草原森林太平洋大西洋纬度地带性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二)世界各地植被水平分布规律1,北半球欧亚大陆植被分布规律(包括北非)根据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可把欧亚大陆分为三个主要的纬度地带系列:西岸系列(含北非)内陆系列东岸系列大冻原冻原冻原太针叶林针叶林针叶林西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针阔混交林平常绿硬叶林温带荒漠夏绿阔叶林洋荒漠(热带亚热带)亚热带荒漠常绿阔叶林洋稀树草原、疏林季雨林雨林2,北半球北美植被分布规律整个北美,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明显。

第七章 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第七章 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
13
1)亚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沿岸
由北向南其带谱 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针 阔叶混交林-落叶阔 叶林-常绿阔叶林-季 雨林、雨林
.
14
1)亚欧大陆 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
由北向南其带谱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温带 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 荒漠
.
15
1)亚欧大陆
欧洲-非洲大陆西部大西洋沿岸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的表现:
东部湿润森林区 自北向南依次为:
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
7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东部湿润区的表现
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性,但又其自己的特点。 4、高山植被性质因地而异。 5、植被带的海拔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步降低。 6、当高大山脉与盛行风向垂直时,其两侧差异很大。 7、中高纬度地区的垂直带谱更为复杂。
.
23
山地垂直带 与水平地带性的关系
水平地带性是基础,它 决定着山地垂直地带的 系统。
某一山体植被垂直带分 布,与山体所处的纬度 开始到极地为止的水平 植被带分布顺序相对应。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
8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的表现:
西部内陆腹地
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 从北至南出现的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打破了 原有的纬度地带性,因此自北向南的变化如下: 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
1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 大陆内部的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 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 荒漠
• 大陆西部的大西洋沿岸系列:苔原-北方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夏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亚 热带及热带荒漠-稀树草原与季雨林-热带雨林
北美大陆
• 在大西洋一侧,从北到南植被依次为苔原—北方针 叶林—夏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森林,呈一定的纬度分 布。在回归线到北纬60°范围内,主要为湿润性气 候,并较欧亚大陆东岸更为湿润一些。
温带荒漠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草原
针阔混交林
阔叶落叶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27
2.植被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 植被类型是植被区划的主要依据。 • 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是形成地球陆地上植被
类型分布区域和地带性分异的普遍规律,因而也是 植被区划最根本的原则。
• 在具体分区时,应依据植被本身的特征,即各级植 被的分类单位及其种类组成。
一、全球分布规律
• 1.世界植被水平带状分布的一般规律 • 2.欧亚大陆(包括非洲北半部) • 3.北美大陆 • 4.南美 • 5.澳大利亚
世界植被水平带状分布的一般规律
1)高纬度区内和低纬度区内植被带较为单一,具 有环大陆分布的形式,明显地表现出纬向地带性 的特点。中纬度区的植被带比较复杂,它们在大 陆的东西岸之间不相连续,由海岸向大陆干旱中 心。
3.植被区划的单位
• 我国植被区划的单位,从高级至低级的顺序如下: • 植被区域(region) ――植被地带(zone) ――
植被区(province) ――植被小区(district)
• 在各级单位内均可划分出“亚级”,如亚区域,亚 地带等。
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

最新最全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类型

最新最全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类型

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 的更替。
的,水分则随着距离海 • 经度地带性
洋的远近,以及大气环
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
有规律的更替。
流和洋流等的变化而变 • 垂直地带性
化。水热结合导致植被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成带
呈地带性分布。
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1 世界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 北半球自北到南依次出现: 寒带苔原→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 太平洋沿岸的东亚受太 平洋季风的影响,南亚 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 响,从东北向西南出现 各类森林。
• 大陆内部因距离海洋较 远,湿气不易达到,开 始出现草原与荒漠。
3.世界植被的主要群落类型及分布
世界主要植物群落类型

热热
带带
雨常

绿 阔


温 带 落 叶 阔 叶 林
寒温
温 带 针
带 草 原
荒 漠
冻 原






带 雨 林
西 双 版





热带雨林(rain forest) 一般分布在赤道南北5~10°左右的范围内。
群落内有丰富的粗大木质藤本、有花附生植物、板根现象、茎花现象、(半 )纹杀植物等。乔木层最高可达60~80m。群落层次结构复杂,仅乔木层就可 分3层以上。具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尤其乔木)。可分为亚洲、美洲和非洲雨 林3个群系,种类以亚洲雨林最为丰富,中国雨林处于亚洲雨林北缘。
y=sinx xR
y
-4 -3
-2
1
- o
-1
正弦曲 线

最新最全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类型

最新最全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是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种类组成没有热带雨林丰富, 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 科、金缕梅科为群落优势种。结 构比热带雨林简单,乔木层分 2~3层。 除欧洲和南极洲外各大洲均 有分布,并集中分布在我国亚热 带。
• 由北向南更替的植被为: 亚热带荒漠-矮灌木与旱 生灌木区-常绿硬叶林-落 叶阔叶林-冻原
2.2 世界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北美的中部,东面是大西 洋,西面是太平洋,但被
经向的落基山脉所阻隔,
植被从东向西依次更替为: 森林→草原→半荒漠→荒 漠→森林
欧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陆
• 在大西洋沿岸的西欧, 因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发育着各类森林。 • 太平洋沿岸的东亚受太 平洋季风的影响,南亚 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 响,从东北向西南出现 各类森林。 • 大陆内部因距离海洋较 远,湿气不易达到,开 始出现草原与荒漠。
荒漠 (desert) 是 极旱生的稀疏 植被,其组成 者是一系列特 别耐旱的极旱 生植物。 主要分布在 南北纬15°~ 50°之间的地 带。
冻原(tundra) 是寒带的典型植被,在高山树线以上 则存在着高山冻原。冻原植物种类贫乏,以苔藓和地衣 占优势,并散生有一些灌木或小灌木。冻原在欧洲大陆 和北美均有分布,中国没有极地冻原,而有高山冻原 。
欧亚大陆 欧洲-非洲大陆西部大西洋沿岸
• 苔原-北方针叶林-针落叶混 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 林-亚热带及热带荒漠-稀树 草原-季雨林-雨林。
北美大陆
• 北美东部大西洋沿岸 • 由北向南其带谱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针阔叶 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 阔叶落叶混交林。

地理高一必修一植被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必修一植被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必修一植被知识点归纳植被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与植被相关的知识,下面就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植被的定义植被是指一定地域内,在一定时间内,由植物构成的植物群落。

它包括植物种类、分布范围以及植物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二、世界植被分布与特点1. 热带雨林: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年均降雨量充沛。

植物种类多样,树木高大、茂密,有良好的自然保护功能。

2. 热带草原和稀树草原:位于赤道向北、向南分布的地区。

气候干燥,降水量较少,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

3. 温带落叶林:位于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树木叶片宽大,秋季落叶现象明显。

4. 高山植被:位于高山地区,气候寒冷,氧气稀薄。

植物适应能力强,常见的有高山杜鹃、高山松等。

5. 极地植被:位于北极、南极地区,气候极度寒冷,无树木,以苔藓植物和地衣为主。

三、我国植被分布1.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台湾和云南南部等地区,植物种类繁多,森林生态系统十分丰富。

2. 华北平原草原: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等地,气候适宜,植被以草原为主。

3. 长江中下游湿地:夏季湿润,冬季干燥,适宜水生植物生长,湿地资源丰富。

4.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植物矮小,以草本植物为主。

5. 西北干旱草原:气候干燥,降水少,植物以耐旱性较强的草本植物为主。

四、植被对环境的影响1. 保护土壤: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地表的稳定性。

2. 调节气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和湿度。

3. 保护水源:植被能够吸收大量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补给。

4. 维护生态平衡:植被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物种的繁衍和演化。

五、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1. 植被破坏:过度砍伐、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引发土地退化和生态失衡问题。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同时经度地带性也很明显:从 东向西夏绿阔叶林-草原-荒 漠。
太平洋沿岸森林分布于落基山 以西。
3、非洲
轮廓较为单一,气候纬度地带性表现很突出, 按纬度更替,排列近乎对称:
热带雨林-热带干旱林-热带稀树草原-热 带亚热带荒漠。
4、澳大利亚
植被受地形影响显著,东侧海岸因山脉阻挡雨水充 沛,雨林从北部热带延伸至南部亚热带,呈半环状 分布,内陆以稀树草原和荒漠为主。
Hopkin’s Bioclimatic Law: Temperature lapse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is reflected in temperature lapse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陆地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垂直带谱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 合排列和更替顺序组成 了一定的体系,称为垂 直带谱。
(二)群落交错区的生态意义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中植物种的数目以及种 群的密度往往比相邻群落大。
种群竞争激烈地带,对生境条件的变化具有敏 感性,是研究植物群落与环境变化的理想区域。
(三)植被地带内部结构
1、地带性植被在相应气候条件下主要以显域生境最为 适宜;注意小生境差异
2、宽广地域,地带内部分异明显; 3、东西延伸地带性植被受海洋影响; 4、地带性植被内部有隐域植被存在; 5、草原或荒漠地带出现植物斑状分布的复合体; 6、超地带性植被。局部气候、水文等。
世界植被的水平地带性
地带性植被
热带雨林、季雨林、常 绿阔叶林
荒漠、草原 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
林、针叶林 苔原(冻原)
Brockman-Jerosch 的理想大陆植被分 布模式(引自王伯荪,1987)

第七章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第七章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纬度地带性
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 规律的更替。
经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 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7.1 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性
一、全球分布规律 1、水平地带性分布: 1)纬度地带性分布 原因:热量随纬度的规律性差异不同气候带 不同植被带
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
湿润区
中国湿润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由于受到海洋 性季风的影响,一般具有中生性质,在带谱中各 类森林植被占有优势,高山植被也以低温-中生的 灌丛和草甸植被为代表。
中国湿润区各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引自: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
1.季雨林、雨林; 2.季雨林; 3.肉质多刺灌丛; 4.季风常绿阔叶林; 5.常绿阔 叶林; 6.常绿阔叶苔藓矮林; 7.硬叶常绿阔叶林; 8.温性针叶林; 9.落叶阔叶林; 10.寒温性常绿针叶林; 11.寒温性落叶针叶林; 12.矮曲林; 13.亚高山常绿革叶灌 丛; 14.亚高山落叶阔叶灌丛; 15.常绿针叶灌丛;16.亚高山草甸;17.高山嵩草 草甸;18.高山冻原; 19.亚冰雪稀疏植被; 20.高山冰雪带
世界植被的纬度地带性
❖ 热带雨林-常绿阔 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场-北极荒漠
❖ 季雨林-常绿硬叶 林-落叶林-草场北极荒漠
Brockman-Jerosch 的理想大陆植被分布模 式(引自王伯荪,1987)
平均大陆植被分布模式
北半球的超热带:5.热荒漠;6. 寒冷内陆荒漠;7.落叶林;8.有 冬雨的硬叶疏林;9.有寒冬的草 原;10.暖温带常绿林;11.落叶 林;12.海洋性森林;13.北方针 叶林;14.亚北极桦树林;15.冻 原;16.冻荒漠;

10.植被群落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10.植被群落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12个大型基因中心 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12个大型基因中心 瓦维洛夫等,1935) (瓦维洛夫等,1935)
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和日本。 东亚中心 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和日本。原生栽培植物 大豆、白菜、萝卜、 山楂、 有粟、稷、稻、大豆、白菜、萝卜、桃、杏、山楂、柿、 甜橙,荔枝、银杏、 油桐、 大麻、人参、 甜橙,荔枝、银杏、茶、桑、油桐、漆、大麻、人参、 肉桂等。 肉桂等。 包括我国云南在内,原生种类有各种芋类、 东南亚中心 包括我国云南在内,原生种类有各种芋类、 香蕉、甘蔗、椰子、黑胡椒等。 香蕉、甘蔗、椰子、黑胡椒等。 为稻、黄瓜、丝瓜、胡椒、 柑桔、 印度中心 为稻、黄瓜、丝瓜、胡椒、茄、柑桔、绿豆 等起源地。 等起源地。 包括中国新疆在内,原生起源的有燕麦、 中亚中心 包括中国新疆在内,原生起源的有燕麦、蚕 菠菜、苜蓿、葡萄、苹果等。 豆、菠菜、苜蓿、葡萄、苹果等。 小麦、大麦、石榴、豌豆、甜菜、 西亚中心 有小麦、大麦、石榴、豌豆、甜菜、韭葱等 原生植物。 原生植物。
有甜菜、卷心菜、茴香、葡萄等原生植物。 地中海区中心 有甜菜、卷心菜、茴香、葡萄等原生植物。 有油棕、西瓜、甜瓜、葫芦、草棉、咖啡、 非洲中心 有油棕、西瓜、甜瓜、葫芦、草棉、咖啡、芝麻 等。 南美中心(以安第斯山区为主) 有大量原生栽培植物, 南美中心(以安第斯山区为主) 有大量原生栽培植物,如 马铃薯、花生、番茄、凤梨、可可、烟草、古柯、金鸡纳、 马铃薯、花生、番茄、凤梨、可可、烟草、古柯、金鸡纳、 巴西橡胶等。 巴西橡胶等。 玉米、甘薯、木薯、西葫芦、菜豆、 中美及墨西哥中心 为玉米、甘薯、木薯、西葫芦、菜豆、 剑麻、陆地棉、番木瓜等重要栽培植物起源地。 剑麻、陆地棉、番木瓜等重要栽培植物起源地。 有向日葵、菊芋等原生植物。 北美中心 有向日葵、菊芋等原生植物。 原生栽培植物不多,如欧洲草莓、 欧洲和西伯利亚中心 原生栽培植物不多,如欧洲草莓、矮 扁桃等。 扁桃等。 主要为各种桉树。 澳大利亚中心 主要为各种桉树。

第七章 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第七章 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平均大陆植被分布模式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的表现: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的表现:
东部湿润森林区 自北向南依次为: 自北向南依次为: 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山地垂直带 与水平地带性的关系
水平地带性是基础,它 水平地带性是基础, 决定着山地垂直地带的 系统。 系统。
•经度起点的植被垂直带,向 经度起点的植被垂直带, 经度起点的植被垂直带 上首先变为同纬度的海洋性植 某一山体植被垂直带分 布,与山体所处的纬度 被(即近海洋处同高度的植被 开始到极地为止的水平 类型),而后, ),而后 类型),而后,随着海拔的升 植被带分布顺序相对应。 植被带分布顺序相对应。 高,出现与纬度地带性相应的 植被带。 植被带。
由北向南其带谱 由北向南其带谱 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苔原-北方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 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 季雨林、雨林
1)亚欧大陆 西西伯利亚-中亚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
由北向南其带谱为: 由北向南其带谱为: 其带谱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苔原-北方针叶林-温 带草原-温带荒漠带草原-温带荒漠-亚 热带荒漠
7. 2陆地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陆地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一、几个概念
垂直带谱 山地植被垂直带 的组合排列和更替顺 序组成了一定的体系, 序组成了一定的体系, 称为垂直带谱 垂直带谱。 称为垂直带谱。 树线 雪线
二、垂直带谱的一般规律
1、受水平植被带(基带)的制约 受水平植被带(基带) 2、植被垂直带谱可分为湿润型和干旱型两类 3、植被垂直地带更替与它的水平地带更替具有一定相似 但又其自己的特点。 性,但又其自己的特点。 4、高山植被性质因地而异。 高山植被性质因地而异。 5、植被带的海拔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步降低。 植被带的海拔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步降低。 6、当高大山脉与盛行风向垂直时,其两侧差异很大。 当高大山脉与盛行风向垂直时,其两侧差异很大。 7、中高纬度地区的垂直带谱更为复杂。 中高纬度地区的垂直带谱更为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植被向西逐渐过渡为草原和荒漠,在一个很大的区 域内,出现了植被从东向西的有规律更替,表现出 经度地带性。
• 这主要是与从大西洋湿润气团带来的水分自东向西 逐渐减少密切相关。在北美大陆的西部,虽然受到 太平洋湿润气团的影响,雨量充沛,但却被经向的 落基山所阻挡,因而森林仅限于山脉以西。
死亡谷
南美
2)各大陆沿岸地带和内陆的纬向植被带有很大的 差别,同一大陆的东、西两岸也不相同。
3)南、北两半球的植被带不对称,产生这种情况 的原因,除了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气候与北半 球有较大的差异外,还与两半球的植物区系发展 的历史有关。
欧亚大陆包括三个系列:
• 大陆东部的太平洋沿岸系列:苔原-北方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夏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 雨林或雨林
第三节 中国的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我国现行的植被分类系统,三级制: 植被型(高级单位) 群系(中级单位) 群丛(低级单位) 我国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几乎可以见到北
半球所有的植被类型.
一:中国植被水平地带性
• 从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 原东缘一线,分我国为东南和西北两个 半部,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各种类 型的中生性森林,西北半部季风影响微 弱,为无林的旱生性草原和荒漠所分布。
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 (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 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更替
• (2)干湿度地带性是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 减少导致群落类型沿经度方向依次更替
• (3)垂直地带性是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和 降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 替
第一节 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性
温带荒漠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草原
针阔混交林
阔叶落叶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27
2.植被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 植被类型是植被区划的主要依据。 • 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是形成地球陆地上植被
类型分布区域和地带性分异的普遍规律,因而也是 植被区划最根本的原则。
• 在具体分区时,应依据植被本身的特征,即各级植 被的分类单位及其种类组成。
3.植被区划的单位
• 我国植被区划的单位,从高级至低级的顺序如下: • 植被区域(region) ――植被地带(zone) ――
植被区(province) ――植被小区(district)
• 在各级单位内均可划分出“亚级”,如亚区域,亚 地带等。
群落交错区
第二节 植被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性
• 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 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并与整个环境条件的 变化相关。
•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风力增强,在高山上 常因风的影响限制森林向上分布。
• 在一定的高度内,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充沛。 • 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CO2含量减少以及日
一、全球分布规律
• 1.世界植被水平带状分布的一般规律 • 2.欧亚大陆(包括非洲北半部) • 3.北美大陆 • 4.南美 • 5.澳大利亚
世界植被水平带状分布的一般规律
1)高纬度区内和低纬度区内植被带较为单一,具 有环大陆分布的形式,明显地表现出纬向地带性 的特点。中纬度区的植被带比较复杂,它们在大 陆的东西岸之间不相连续,由海岸向大陆干旱中 心。
中国东部湿润区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谱
植被垂直带与水平带相关性示意图 (董世林,1994)
四:中国植被区划
1.:植区划的意义;
• 它是关于地区植被地理规律性的总结,是在研究植 被区系、植被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植被的历史和 动态,以及植被分类的基础上,对植被的空间结构 和地理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高寒荒漠
• 大陆内部的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 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 荒漠
• 大陆西部的大西洋沿岸系列:苔原-北方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夏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亚 热带及热带荒漠-稀树草原与季雨林-热带雨林
北美大陆
• 在大西洋一侧,从北到南植被依次为苔原—北方针 叶林—夏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森林,呈一定的纬度分 布。在回归线到北纬60°范围内,主要为湿润性气 候,并较欧亚大陆东岸更为湿润一些。
• 安第斯山脉贯穿大陆南北,但过于靠近大陆 西岸,植被在山的两侧差别甚大,只形成两 大系列。
澳大利亚
• 植被受地形影响更为显著,东侧海岸因山脉逼近而 雨水充沛,雨林从北部热带延伸到南部亚热带,呈 半环形分布,内陆却以稀树草原和荒漠为主。
二、地带群落交错区
• 在地带性植被之间通常气候逐渐变化,相邻 的两类植被各自占据有利生境,形成空间上 镶嵌分布,但优势(面积)相互转化的过渡 带,特称之为地带群落交错区。
照强度的加强等,都是影响植被垂直带的因素。
安第斯山脉植被垂直分布
例子:亚洲东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南北变化
• 山地植被带主要受构成较大规模生态序列的气候条 件制约。至于丘陵上下土层厚度、水分条件等变化 所带来的植物群落垂直变化,不应与真正的垂直地 带混为一谈。
• 山地植被带变化较快,在高度不过数公里范围内, 能够见到近似于水平距离数千公里间的植被变化。
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
中国东部植被水平分布(南北方向)
中国温带植被水平分布(东西方向)
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1.湿润型
• 湿润寒温带山地垂直带 • 湿润温带山地垂直带 • 湿润暖温带山地植被垂直带 • 湿润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 • 湿润北热带山地处置带
2.干旱型:
• 森林草原和草原山地垂直带 • 荒漠草原带(半干旱)山地植被垂直带 • 温带荒漠(干旱)山地植被垂直带 • 暖温带荒漠(极端荒漠)山地植被垂直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