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文本中对话描写的读写结合实践1126

叙事性文本中对话描写的读写结合实践1126
叙事性文本中对话描写的读写结合实践1126

叙事性文本中语言描写的读写实践

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蔡海峰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很大一部分是叙事性文本,这类文本常常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叙

述事件和塑造人物。叙事性作文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叙事性文本中的语言描写为学

生语文学习的读写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我们可以依据学情点,扣准课标点,把握关键点从句式、结

构、表现几个方面进行梯度、螺旋设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一、掌握语言描写基本句式

语言描写通俗地讲是指对人物说话的内容和说话时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语言描写从句式上

看基本由说话语与提示语两个部分组成的。低中年级的叙事性文本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学生在接触语言描写的过程中要认识人物语言,掌握语言描写的基本句式。

1.记录说话语:说话语是指说话者说的话。我们在叙事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对说话语的处理常常会采

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这对学生分清说话者,理解说话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在读写实践时我们可以分角

色书写说话语,让孩子根据不同的角色把每一个说话者的语言如实记录下来,这样我们有助于学生把握

人物说话的内容。如我们在学习了《青蛙看海》之后,可以选择孩子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

狼》中的一个画面,对其中喜洋洋、美羊羊与老村长之间的话语进行记录,或者同学之间的对话记录,

也可以在家庭的晚餐桌上把家人所说的话记下来。我们在一开始记录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把人物的每一次

说话语都单独作为一个小节进行记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表达。在记录的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句

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记录说话语,还能积累人物对话中丰富的句式。

2.学写提示语:提示语的描写包含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这些都表示人物在说话时的样

子,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出事情瞬间的细节之美,表现瞬间细节描写的生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关注

提示语可以更形象地感受人物说话时的情形,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如果能注意到提示语的生动就能更好地

表现作品。

提示语的生动在于丰富。我们可以用不断追问的方式进行丰富提示语:如在学习《三袋麦子》以后,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三个小动物说话时的样子,然后创设情境不断追问,让孩子展开想象:当时小

猪是在怎样的心情状态下说的?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说话时脸上的神情如何?说话时的音量如何?音

调如何?说话时有没有动作?是什么动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选择和组合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说话时人物的动作或者神态,也可以既写神态,也写动作。

提示语的生动在于变化。提示语的位置有四种情况: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省

略提示语。同时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上还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小节。这些变化都是可以让孩子在文本阅读与

语言描写中进行体验、感受、迁移、运用的。提示语的变化既遵循表达需要,又能使语言描写有变化。

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一文,故事是以台风与卫星的对话展开的,这些对话的提示语的位置富有变化,

可以以此为例进行提示语位置变化的读写实践。同时在人物提示语中我们可以变换不同的说字,也可以

不用说字,使提示语的内容更富变化。

二、把握语言描写基本结构

一个人的说话叫独白,两个人以及两个人以上说话的交流就是对话。低中年级的叙事性文体在语言

描写上常常以人物的对话作为一种主要叙述方式,在对话叙述过程中展现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

文本中的人物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逐层的对话并进行持续轮换,随着事件的发展,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就

构成了段落,这就形成了对话的结构,这为语言结构的描写提供了范式。

1. 清晰对话回合: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之间的对话在叙述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对话的回合。理清对话

的回合,对话自然也就能够读明白。在对话的回合上有很多的形式,有两个人之间对话的“你说我言”

的回合模式,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中卫星与台风之间的对话就是一种你说我言式的对话回合。对话回

合也有两个人之间的“你说我应”模式,如《放飞蜻蜓》中的陶校长与孩子们谈蜻蜓的部分,陶校长说,

孩子们点头应答。还有多人之间的对话回合,如《小稻秧脱险记》中小稻秧与杂草和喷雾器大夫三者之

间的两两对话回合,再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林冲、洪教头与柴进这三人之间的对话回合。对话描写

中人物的语言彼此承接、照应,推进、推动故事的发展。学生在写作中要如果能把握这些基本的结构,

就能把对话描写的段落写清楚了。

2. 适宜对话场景:对话描写基本上是在一个个场景中展开的,不同的场景对话的结构形式有着自己

的特质。如《争论的故事》中的对话是在争论的场景中展开的,争论的场景在叙述时,提示语越来越丰

富,语气越来越强烈。《放飞蜻蜓》中对话是在师生问答的场景中展开,问答的场景是一种七嘴八舌的

对话,不同人物的应答语言可以合起来叙述。《船长》中的对话是在灾难的场景中的展开的,人物的对

话没有提示语,一句一节,简洁有力。如果我们在读写中注意到这种结构的特质,就能使故事的场面更

加真实而生动。

故事对话描写结构的读写实践我们可以借鉴薛法根老师在组块教学中“知结构—用结构—化结构”

策略把对话回合写清晰,对话场景写真实。如在《争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把第3自然段作为一个争

论场景的段落结构进行读写。知结构:哥哥和弟弟争论了两个回合,在两个回合的争论中,哥哥和弟弟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这样就把争论的场面给写清楚了。争论的场面作者在描写的时候关注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变化,一开始是带句号的句子,说明兄弟俩的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接着感叹号和带问号的反问句的出现表示着争论越来越激烈。同时人物提示语越来越丰富,表示争论也是越来越激烈。用结构:当孩子发现老人的办法不是两全其美了,想到争论“射”更有意义。接下来就让孩子写争论“射”的场景,写两个回合,分别写出观点与理由,把这个争论的场面写清楚。提示语有变化,能用上反问、感叹等句式把这个争论的场面写得越来越激烈。化结构:当我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场景,可以选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可以用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

三、体会语言描写表现人物

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高年级学生要逐渐体会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内容。语言描写可以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出一个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1.符合人物身份

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语言一定是符合其年龄、性别、职业等身份特点的,这样的语言描写才是真实可信的。如果一个农村普通的老大娘说出的话文绉绉的,那就失去了人物的真实性。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对语言的品读就能准确地把握人物身份信息。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中法布尔在暮色中手拿虫子对母亲说:“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的语言充满了孩子可爱活泼的特点。再如《鞋匠的儿子》中林肯对参议员的不卑不亢,机智感人的话语就是因为林肯当时身为鞋匠和儿子和总统的语言表达。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出现的人物大多为普通人物,我们也经常注重习作中的人物生活中怎么说,作文中就要怎么写。但是孩子在人物语言的描写时只考虑把人物的话语内容的表达清晰,往往忽视人物的身份特征,经常出现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一个样,张家大妈和李家叔叔说话一个腔调。要写出符合身份的人物语言,平时应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不光要听清人物说话的内容,还要留心观察不同身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习惯、用词等,观察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以及相伴随的动作进行比较,正如《莫泊桑拜师》一文中福楼拜对于莫泊桑的指导一样,这样才能使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

2.展现人物性格

人物的言行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思想和性格的支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有的是心直

口快,有的是含蓄委婉;有的是幽默风趣,有的是严肃古板。这些都是由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所决定

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关注人物的语言就能更好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受人物

的性格。《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洪教头与林冲初次见面时,洪教头所说的话虽是针对林冲的,然而

在他的话语中没有一次出现林冲,都是用“他”代替的,言下之意根本瞧不起林冲,洪教头傲慢的性格

特征跃然纸上。同时林冲在与洪教头的对话中更多的是言外之意,“不敢,不敢。”“就算是我输了吧!”这“不敢”与“就算”体现着林冲的忍让与谨慎。“言为心声”,不同思想、经历、性格的人,其语言

肯定是不同的。学生要写好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就必须多听、多琢磨,要深入体察人物内心,把握人物

的思想性格和语言风格。从人物内心出发去选择和使用语言,使语言的表现更符合人物性格,使人闻其

声如见其人。

叙事性文本中人物语言描写还有很多读写实践的方式和内容。以上的几个方面的读写实践也需要根

据学生的学情的差异在教学中做好统整,同时可以相机开发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