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

合集下载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与实验报告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与实验报告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这些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请在表格中写出你的看法,再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共同讨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记录表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模拟鼓膜的振动。

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记录表5声音的强与弱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6声音的高与低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

观察钢尺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即钢尺振动部分的长度。

可选择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进行实验;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地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

如此反复实验3次以上,再用“高”“较高”“较低”“低”进行记录和描述。

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音高变化柱形图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选取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思考有哪此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并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检验你的预测是否准确。

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呼吸与健康生活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的活动,然后再测量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记录下来。

比较安静状态和运动之后分钟的呼吸次数,我的发现:人在比较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缓,次数较少;运动之后,呼吸会变快,运动越是剧烈,呼吸越快。

3测量肺活量利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标准一:按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来分。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这些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请在表格中写出你的看法,再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共同讨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记录表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模拟鼓膜的振动。

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记录表5声音的强与弱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6声音的高与低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

观察钢尺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即钢尺振动部分的长度。

可选择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进行实验;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地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

如此反复实验3次以上,再用“高”“较高”“较低”“低”进行记录和描述。

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声音高低振动快慢5-6厘米声音高振动快10-11厘米声音较高振动较快15-16厘米声音较低振动较慢20-21厘米声音低振动慢音高变化柱形图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选取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思考有哪此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并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检验你的预测是否准确。

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呼吸与健康生活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的活动,然后再测量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记录下来。

比较安静状态和运动之后分钟的呼吸次数,我的发现:人在比较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缓,次数较少;运动之后,呼吸会变快,运动越是剧烈,呼吸越快。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是一门让孩子们以探索自然为基础的学科,它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全册》这本教材中,四年级上册涵盖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们建立对科学的基本认知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围绕着《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介绍几个具体内容,并提供相关教案和教学活动。

第一课:生活中的力这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力,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

教案如下:1. 导入:呈现一系列运动中的现象,如石头滚下山坡,水龙头喷水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力量在起作用?2. 概念解释: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力的概念,并给出例子,如重力、推力和拉力。

3. 实验活动: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重物下落的速度,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和步骤指导。

4. 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力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自己找到身边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并进行归纳。

第二课:光线的传播这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光线的传播方式,并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光的传播。

教案如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光线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见过光吗?它是怎样传播的?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光的传播方式,如直线传播、直线反射和折射。

3.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使用镜子进行光线的反射实验。

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4.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为什么太阳光会被云层遮挡?第三课:植物的种子这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

教案如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植物的种子的视频,让学生对种子有一个初步了解。

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外层、种子壳、种子芽等部分。

3. 观察实验:提供几种常见植物的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一、活动1:水的观察1、水的透明度:将四个不同容器中的水分别倒入四个相同的量杯中,观察并记录下每个容器中水的透明度。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容器的水透明度会有所不同。

2、水的气味:分别闻四个不同容器中的水的气味,尝试描述每个容器中的水的气味。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容器的水气味会有所不同。

3、水的味道:分别品尝四个不同容器中的水,尝试描述每个容器中的水的味道。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容器的水味道会有所不同。

二、活动2:观察土壤1、土壤的颜色:观察并记录下四个不同土壤的颜色。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土壤颜色会有所不同。

2、土壤的质地:通过用手触摸四个不同土壤,感受它们的质地,如干燥、湿润、细腻、粗糙等。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土壤质地会有所不同。

3、土壤的气味:分别闻四个不同土壤的气味,尝试描述每个土壤的气味。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土壤气味会有所不同。

三、活动3:比较不同类型的纸1、纸的厚度:用精确的测量工具测量下四种纸的厚度。

结果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纸厚度会有所不同。

2、纸的重量:用秤称量下四种纸的重量。

结果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纸重量会有所不同。

3、纸的透明度:将四种纸分别放在光前,观察并记录下每种纸的透明度。

结果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纸透明度会有所不同。

A.鸟类的鸣叫B.鱼类的跳跃C.昆虫的蜕皮D.狼的狩猎A.朝霞映照在海面上B.雷电交加C.工厂排放的烟雾D.蜻蜓低飞在太阳系中,______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当光线由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了______。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______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这个速度。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简要概括为“能绕、能传、能解决”三个子句。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反思(表格式):2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反思(表格式):2

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材P21~22)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2.追问:你知道的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呼吸的时候,你的身体有哪些变化?(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聚焦至胸腔和腹部。


(预设: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子、嘴巴、肺等;吸气时肚子会收缩,呼气时肚子会放松;……)
3.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感受呼吸,并结合人体轮廓图进行记录。

4.研讨汇报。

5.讲解: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此时,人的胸腔会扩张,腹部会收缩;呼气时,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此时,人的胸腔会收缩,腹部会放松。

探索二:模拟人体的呼吸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参与人体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口腔、气管、肺等,但它们是怎么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用简易人体呼吸模拟器来探索一下。

(教学提示:出示人体呼吸模拟器。

)
2.提问:人体呼吸模拟器各部分分别模拟人体的哪些部位?(预设:塑料管模拟气管,小气球模拟肺,塑料瓶模拟胸廓,橡胶膜模拟膈肌。

)
3.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4.研讨汇报。

5.小结:人体吸气时,膈肌向下,胸腔扩张,肺变大;呼气时,膈肌向上,胸腔收缩,肺变小。

6.研讨: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教学提示:参与人体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口腔、气管和肺等。

鼻腔里面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的作用;鼻腔、口腔和气管是空气从,。

2020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2020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的活动,然后再测量每分钟的呼吸
注:胡萝卜既可以直接生吃,又可以烧熟了吃,如炖菜、胡萝卜烧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我发现: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
5运动与摩擦力用不同方式搬运重物时拉力大小的记录表
我发现:搬运重物时,直接滑动,产生的摩擦力最大,使用的拉力最大,使用“滚木”,产生的摩擦力比较粘,使用的拉力比较小,
设计图。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2.7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2.7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7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食物、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本课的教学将把学生从对食物的研究引入到对消化器官的认识与探索。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回顾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引出“消化”这一科学词汇,然后聚焦主题,引导学生探究食物在消化的第一关——口腔里的变化。

第二部分“探索”环节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组织学生观察记录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第二个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和“舌”,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第三部分“研讨”环节,围绕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学生交流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形成“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需要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的认识,并且进一步理解“食物只有经过在初步消化中被很好地磨碎、捣烂,才容易被身体吸收”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食物和消化器官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比如:他们知道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也知道食管、胃等消化器官;大部分学生知道口腔里的牙齿在食物变化中的作用,等等。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于食物在口腔里变化的具体情况是不清楚的。

如口腔中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怎么样的;牙齿的分类、结构功能与运动特点是什么;牙齿、舌和唾液是如何共同作用使食物在口腔里进行初步消化的,等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牙齿形状特征、分布,能对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简单的记录。

●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舌”,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过程,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游戏互动教案

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游戏互动教案

近年来,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传统的黑板白纸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从线下的面对面授课到线上的网络授课,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创新。

尤其是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线上教育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一大趋势,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育部门不断深入探究教育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技术进行革新和创新。

在这背景下,“游戏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大新亮点。

在科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娱乐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效果。

这里,我们将介绍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中的游戏互动教案。

1. 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一套互动游戏教案,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以知识呈现、任务完成、互动竞赛等方式进行设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该教案包括一整个科学学习单元,涉及到中国传统节日、太阳系、骨骼系统、物质和能量、生物多样性这五个主题,将知识内容贯穿其中,达到科学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立体培养。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太阳系、骨骼系统、物质和能量、生物多样性等内容,掌握知识点。

(2)能力目标本教案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目标本教案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游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享受学习的过程。

3.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游戏化教学”模式,具体体现为:知识呈现、任务完成、互动竞赛等方式。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不仅吸引了学生,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积极学习。

4. 教学流程(1)游戏环节:以物质和能量为例在物质和能量这一主题中,利用幻灯片和多媒体手段,呈现物质和能量的相关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任务完成的方式,设计“分类竞赛”和“速度大比拼”等互动游戏。

2021年秋最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总结附活动手册答案

2021年秋最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总结附活动手册答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2021年最新整理全册精品知识点2021年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1听听声音1.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5.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6.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

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又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6.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

这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能传播声音。

4.将击打后的音又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7.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液体>气体。

8.做“土电话”时,要将线绳绷紧。

“土电话”说明线绳可以传播声音。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设计制作小车(一)》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设计制作小车(一)》教案

第三单元第7 课《设计与制作(一)》( 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工程设计中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

2.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

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任务和提供的材料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2.在设计讨论活动中,能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之交流。

3.能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

2.人们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社会发展带。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务和提供的材料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评价要点揭示课题。

板书:设计与制作(一)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为:①明确问题———明确设计什么,用途是什么,具体要求有什么;②制定订案——头脑风暴,研究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制订最优方案;③实施方案———团队协作,根据方案加工制作,汇报展示;④评估与改进——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

我们的设计制作任务要求如下:任务:请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使它能在5秒内把两块橡皮运输1米了解工程设学生任务:了解设计计具有一定制作流程,明确问题及任务的执行程序,并明确问题。

学生任务一:观察小车模型在 小 组 讨 论、制订方 案的过程之 中,能倾听他 人 的 想 法,并与之 交流。

与此 同时体会到 制作的关键 在于设计。

发展对工程 设计和动手 制 作 的 兴趣,激发创 新精神。

每个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任务二 :确定方案、绘2.各部分所用材料有什么,每种 样增大小车的动力?怎样 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以及 延长动力作用于小车的时2.商议各部分所用材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学生活动手册答案努力探究,解开科学之谜,分享科学的独特乐趣!《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学生活动手册答案》一、第一部分科学知识:1. 植物有什么运动?植物运动主要有萌发运动、茎向运动和光向性运动等。

2. 太阳系中有哪几个行星?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3. 什么是植物的呼吸?植物的呼吸指的是植物在光照作用下,利用气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以分子水和分子氧为代价释放出化学能,满足自身活动和生长的一种生理过程。

4. 有机物的特点是什么?有机物具有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细胞的活力、具有特殊的生命活动能力等特点。

二、第二部分实验活动:1. 如何进行电流实验?电流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好电池、电阻、导线、灯泡等电路实验仪器;(2)检查所有工具,确保它们完好无损;(3)根据实验指导书安装电器仪器;(4)将电池连接到线路板上,先连接电阻,再连接灯泡;(5)观察灯泡是否能亮起,来确定电流是否流通。

2. 如何进行光合实验?光合实验步骤如下:(1)将植物根系取出,洗净,加入滴管中;(2)放入光合实验装置中,将滴管放入它的定位孔中;(3)启动装置,调整需要的光照强度;(4)观察植物叶片的变化;(5)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结论。

三、第三部分知识点讲解:1. 什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利用太阳光调节相应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以分子水和分子氧为代价释放出化学能,满足自身活动和生长的一种生理过程。

2. 什么是同步转动?同步转动是指某些物体(如星球、行星、卫星等)具有相同的转速和转向,从而达到永久的平衡状态。

3. 电导率的单位是什么?电导率的单位是毫西斯/米(mS/m)。

4. 什么是材料的抗磁性?材料的抗磁性是指材料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反作用力以及它们的磁性响应。

科学教科版学生活动手册

科学教科版学生活动手册

科学教科版学生活动手册
学习培养才能,充实有趣的科学活动是孩子们的重要课余活动之一。

做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发现新的知识、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协作理解知识等,有助于孩子未来学习、成长和发展。

下面就介绍几种有趣的科学活动,以供大家参考:
一、观察生活中的奇特现象。

通过观察生活中不同的物质、环境、能量等,孩子们可以发现自然中奇特而有趣的现象,比如发现流体会形成不同形状,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去研究能量、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和比较。

二、研究昆虫的特征。

可以让孩子们观察昆虫的外观、习性,去探索昆虫的分类、发展等,同时还可以学习观察方法,丰富其生命科学观念知识,并且获取更多有关昆虫生存环境的知识。

三、观测天文奇观。

观赏天文奇观可以培养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兴趣,让他们明白日夜变换的含义,掌握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学习如何观测星象,学会用相机拍摄天文摄影。

四、去考察植物的发育变化。

可以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变化,学习植物需要什么条件来完成生长发育,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存能力与生态环境,学会培养植物,培养其坚强抗拒外力、优胜劣汰的精神,探索自然规律。

通过上述有趣的科学活动,孩子们可以联系实际,结合实际,学习科学知识,帮助孩子加深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能力,激发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帮助他们未来发展。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听听声音(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听听声音(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乐于交流。

激发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亲临探究过程,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并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记录自然界声音的视频和音频课件,二枚钉子、一个乒乓球、小鼓等,每人一份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环节一:倾听声音活动一:听音辨物。

(1) 猜教师正在利用什么物体发出声音?(2) 听一段声音,找出里面有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活动二:给声音分类(1) 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写在活动练习册上并模仿。

(2) 你能给这些声音分成二类可三类吗?看课件之后让学生回答,并总结。

你能分辨哪是动物的叫声?哪是自然界的声音?哪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活动三:综合练习(2) 汇报。

我听到的声音,注意对声音的描述要从高、低,轻、重,远、近等叙述。

能说出人对这种声音的感受是悦耳还是刺耳。

环节二:区分声音活动:闯三关第一关:声音有强弱之分。

你能做出一个轻音,一个重音吗?自选器具。

补充:教师做一个音,问:这是一个重音吗?第二关:声音有远近之分,这是一个从远到近的声音吗?第三关:声音有高低之分。

你能按从高音到低音的顺序给下面的杯子排排队吗?环节三:理解声音活动一:听一段简单的乐曲《闪烁的小星星》,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1-do 5-suo 6-1a ……哪个音高?哪个音低?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相同吗?它们有什么区别?活动二:讨论噪声听一段乐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或嘈杂的声音,理解噪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材简析】本课的活动,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指向核心概念“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建构。

学生从感受气球喷气时所产生的气流和气球的推力开始,体会气流方向和气球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再测试组装的气球小车能行驶多远,用更多的办法使小车行驶得更远,体会改变喷气装置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

这样一方面可以认识“反冲力”,另一方面加深对“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理解。

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反冲力的例子。

课文安排了学生在生活中常玩的气球,把气球吹足气,气球怎样运动中展开,然后让学生动手安装一辆喷气小车,让学生解释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最后让学生明白了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用更大的力。

【学情分析】由于本课是关于气球驱动小车的问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玩气球,也玩过小车,学生在玩中看到了气球吹足了气以后,会向相反方向运动,部分细心的孩子感受过气球喷出气体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没有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孩子没有注意或考虑过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还有生活中常见的划船,游泳等。

学生会想到这是用力一种相反的力,才使小船前进。

所以本课不难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

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科学探究目标1.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2.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运动和力的兴趣2.意识到要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火箭、飞机等物体运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2.改变喷管粗细和气球充气量会影响小车的动力大小【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教学准备】教师: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小组:小车一套【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把气球充足气后放开,气球会怎么运动?(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怎样?(2)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2020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回顾声音的相关知识和问题,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想一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发声物体我看到的现象我听到的声音我的想法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在振动橡皮筋发出嗡嗡的声音振动产生声音拨动钢尺钢尺在振动钢尺发出振动的嗡嗡声振动产生声音轻击鼓面鼓面在振动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振动产生声音我还想知道声音的知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声音的强度、高低与什么有关?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振动的嗡嗡声。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如何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这些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请在表格中写下你的想法,并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共同讨论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记录表听到的声音传播声音的物质鼓声空气(气体)抓挠桌面的声音桌面(固体)土电话的声音线绳(固体)水中发声物体的声音水(液体)4.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模拟鼓膜的振动。

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记录表物体发出的声音“鼓膜”距声源的远近声音较强时“鼓膜”振动情况声音较弱时“鼓膜”振动情况声音距“鼓膜”的远近不变声音的强弱不变“鼓膜”振动平缓“鼓膜”不振动声音较远时“鼓膜”振动平缓“鼓膜”不振动声音较近时声音的强弱不变“鼓膜”振动剧烈“鼓膜”振动平缓5.声音的强度振动物体与声音强度的关系记录表振动物体振动方式声音强度钢尺轻轻拨动声音弱钢尺用力拨动声音强橡皮筋轻轻拨动声音弱橡皮筋用力拨动声音强鼓面轻轻击鼓声音弱鼓面用力击鼓声音强6.声音的高低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钢尺发出的声音会如何变化,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

【2020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套教学设计教案(完美版)

【2020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套教学设计教案(完美版)
2
小组:作业本。 【教学过程】 导入:师:身体的所有器官都可以用来“观察”事物。今天,我们要 利用“耳朵”来观察。其实,就是听声音啦! 一、听声音,辨声音 1.游戏导入 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教师让一位同学发出声音,其他同学听一听: “咚咚咚……”老师在偷偷地敲桌子; 凳子摩擦声; 翻书声…… 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 2.引导: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 音,声音无处不在。那我们大家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又是 怎样听到声音的?为什么各种声音都是不同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 学习第一单元,来探究有关声音的奥秘。 板书课题:1 听听声音 3、出示课题:1、听听声音 二、探索:倾听周围的声音 (一)活动一:听声、描述声音 1.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 喇叭声、马达声、狮吼声、风声…… 同学们,我们刚才听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我们听到的这些声音是
2
【板书设计】
1.听听声音
高、低、强、弱
动物
悦耳、刺耳
自然界
人类生产生活
【作业设计】
一、辨析:
1.声音和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
2.不同物体能产生不同声音。( )
二、选择:
1. 下列声音中,( )不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制造的声音。
A.海浪声
B.歌声
C.说话声
2.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声音。(
2020 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团队打造,版权所有
2
2020 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 学 设 计
学校: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活动一:山水景观模拟实验
一、活动目的:
1.了解山水景观部分的构成;
2.体验及了解山水景观模拟实验中构成部分耦合关系;
二、活动准备:
1. 模型:海报纸,网格纸,柔软橡皮,塑料煮锅,玻璃盅等;
2.材料:水,沙子,湿棉纸等;
三、活动步骤:
1.先把海报纸放在桌面上,然后把网格纸压在海报纸上,使网格纸的有规律的条状图影印在海报纸上;
2.在网格纸影印的海报纸边缘,用柔软的橡皮绕上一圈,以固定海报纸和网格纸;
3.把网格纸以两行的方式折叠,把折叠的线处附近的地方把玻璃盅埋入纸片中;
4.把折叠好的海报纸摆放在塑料煮锅内,先把湿棉纸放在网格纸上,再倒入一定量的水,使湿棉纸完全浸湿;
5.在水中均匀撒上适量的沙子,让沙子随着水流向不同的方向;
6.再倒入一定量的水,观察沙子流动后,把观察到的河床及湖泊等景观特点,用铅笔按照海报纸上的网格痕迹,勾画出来。

四、活动结果:
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就能画出一副完整的山水景观图案,每一位孩子都赋予了自己的景观图案生命力。

他们也体验到山水景观动静结合,和谐统一的美。

活动二:色彩变换
一、活动目的:
1.了解物质材料的色彩变换;
2.体验不同材料或物质的变化;
3.在实践中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
二、活动准备:
1. 材料:硅胶、手电筒、植物染料、碱液等;
2. 设备:试管,折射玻璃,反射镜,望远镜等;
三、活动步骤:
1.用硅胶将植物染料捏成小球,将染料球放入不同容器中;
2.用手电筒照射小球,观察染料球的颜色变化;
3.将小球放入碱液中,观察它的颜色变换;
4.将染料球放入试管中,用折射玻璃聚焦,观察颜色变化。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范本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范本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天气1. 我们关心天气(P2)一、填一填:(1)云量、气温、风向(2)降雨量、风向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2. 天气日历(P4)一、填一填:多云、阴、小雨、雨夹雪、雷阵雨二、辨一辨:(1)√(2)×(3)√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天气日历上运用天气符号记录了时间、云量、风速等内容;不足的是没有记录气温和风向。

3.温度与气温(P6-7)一、填一填:(1)温度(2)一致(3)保持水平、不再升高或降低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①略②B(2)①略②一年中气温变化的规律:一天当中,日出前凌晨的气温最低,早上随着太阳的升起,气温越来越高,直到午后1、2点达到当日最高气温,随后气温随着太阳高度而下降直到凌晨。

4.风向和风速(P8-9)一、填一填:(1)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八(2)风向、风速(3)风吹来的(4)指南针、周围的自然景物二、选一选:(1)B (2)D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我认为不对。

我认为此时的风级为3级,风速为3.4~5.4米∕秒5.降水量的测量(P10-11)一、填一填:(1)雨量器、50~100 (2)雨、雪、冰雹(3)10、25~50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略(2)大风、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降雨、细雨蒙蒙、天气转晴、东南风(3)略6.云的观测(P12-13)一、填一填:(1)小水滴、冰晶(2)晴、多云、阴(3)积云、层云、卷云(4)积云二、辨一辨:(1)√(2)×(3)×三、实验探究:阴天×(晴天)晴天×(多云)多云×(阴天)7.总结我们的天气(P14-15)一、填一填:(1)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云量(2)某些特征、一些规律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考察时间:建议第4天考察。

理由:这一天天气晴好,微风。

考察内容:建议考察鸟类的种类、鸟的生活习性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这些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请在表格中写出你的看法,再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共同讨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记录表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模拟鼓膜的振动。

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记录表5声音的强与弱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6声音的高与低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

观察钢尺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即钢尺振动部分的长度。

可选择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进行实验;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地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

如此反复实验3次以上,再用“高”“较高”“较低”“低”进行记录和描述。

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10-11厘米声音较高振动较快15-16厘米声音较低振动较慢20-21厘米声音低振动慢音高变化柱形图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选取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思考有哪此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并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检验你的预测是否准确。

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影响因素音高变化预测试弹结果粗声音低声音低粗细细声音高声音高松声音低声音低松紧紧声音高声音高长声音低声音低长短短声音高声音高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呼吸与健康生活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安静状态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每分钟的呼吸次数21 18 23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的活动,然后再测量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记录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天气
1. 我们关心天气(P2)
一、填一填:(1)云量、气温、风向(2)降雨量、风向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
2. 天气日历(P4)
一、填一填:多云、阴、小雨、雨夹雪、雷阵雨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天气日历上运用天气符号记录了时间、
云量、风速等容;不足的是没有记录气温和风向。

3.温度与气温(P6-7)
一、填一填:(1)温度(2)一致(3)保持水平、不再升高或降低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①略②B
(2)①略②一年中气温变化的规律:一天当中,日出前凌晨的气温最低,早上随着太阳的升起,气温越来越高,直到午后1、2点达到当日最高气温,随后气温随着太阳高度而下降直到凌晨。

4.风向和风速(P8-9)
一、填一填:(1)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八(2)风向、风速(3)风吹来的
(4)指南针、周围的自然景物
二、选一选:(1)B (2)D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我认为不对。

我认为此时的风级为3级,风速为3.4~
5.4米∕秒
5.降水量的测量(P10-11)
一、填一填:(1)雨量器、50~100 (2)雨、雪、冰雹(3)10、25~50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略
(2)大风、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降雨、细雨蒙蒙、天气转晴、东南风(3)略
6.云的观测(P12-13)
一、填一填:(1)小水滴、冰晶(2)晴、多云、阴(3)积云、层云、卷云(4)积云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阴天×(晴天)晴天×(多云)多云×(阴天)
7.总结我们的天气(P14-15)
一、填一填:(1)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云量(2)某些特征、一些规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考察时间:建议第4天考察。

理由:这一天天气晴好,微风。

考察容:建议考察鸟类的种类、鸟的生活习性等。

理由:了解天气对鸟类活动的影响、激发爱护小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等等。

(2)风向标测量气温 5级
温度计测量风向 3毫米
雨量器测量风速 10摄氏度
风速仪测量降水量
第二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P17)
一、填一填:(1)过滤(2)紧贴、壁、玻璃棒、低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奶粉在水中能溶解。

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炒菜放盐;做糖醋鱼放糖、酱油;洗衣服放洗衣液等等……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P19)
一、填一填:(1)均匀、稳定、过滤(2)过滤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生活中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有盐、酱油、醋、味精、糖、洗衣液、洗衣粉等等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P21)
一、填一填:(1)浮在水面上、溶解(2)液体
二、选一选:(1)B (2)C (3)A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现象:油和水不再分层,混合在一起了。

说明了在洗洁净的作用下,油溶解在水中了。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P23)
一、填一填:(1)加压、化学(2)液体、氧气、二氧化碳、氧气
二、辨一辨:(1)√(2)√
5.溶解的快与慢(P24-25)
一、填一填:(1)物质颗粒物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2)搅拌、碾碎、加热
二、选一选:(1)B (2)B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P26-27)
一、填一填:(1)量、36 (2)一份一份、溶解(3)加清水
二、辨一辨:(1)√(2)×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食盐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分析说明:在一定的温度下,往一定量的水中,分多次加入食盐并搅拌,会发现加入食盐到一定量时,食盐固体就不能继续溶解了,说明水不能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P28-29)
一、填一填:(1)湿抹布、沙土(2)灯帽、嘴
二、辨一辨:(1)×(2)√(3)×
三、选一选:(1)A (2)C
四、实验探究参考答案:
各部分名称:(按顺序)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灯帽
(按顺序)外焰、焰、焰心、灯芯、酒精
使用酒精灯是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2)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4)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盖两次。

6)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第三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P31)
一、填一填:(1)低、高(2)音调、次数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我们发现用不同的方法击打同一个铁钉,听到的声音不同;用相同的方法击打大小不同的铁钉,听到的声音也不同。

2.声音是注意产生的(P33)
一、辨一辨:(1)√(2)×(3)√
3.声音的变化(P35-36)
一、选一选:(1) A (2) A (3) A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声音的变化规律:从低到高。

理由:金属条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金属条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P38-39)
一、选一选:(1)A (2)AC
5.声音的传播(P41-42)
一、选一选:(1)D (2)D (3)A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P43)
一、填一填:(1)外耳、中耳、耳(2)大(明显)、小(不明显)
二、连线:
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声音的强弱是可以控制的
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喇叭感觉到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摩托车的发动机装上消声器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
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P44-45)
一、选一选:(1)A (2)(3)A (4)A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P47-48)
一、填一填:(1)肝脏、肺(2)头、颈、躯干、四肢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
2,骨骼、关节和肌肉(P49)
一、填一填:(1)关节、肌肉(2)骨骼
二、辨一辨:(1)×(2)√(3)√(4)×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P51)
一、填一填:(1)二氧化碳、氧气(2)呼吸的次数、心跳的次数(3)
氧气、多、多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少感冒;注意环境卫生,少去公共场所;室空气要清新,常开窗开门,扫地前洒水;注意大气污染,避免冷空气刺激;不吸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等。

4.运动起来会怎样(一)(P53)
一、填一填:(1)血液、心脏、血管(2)心脏、血管
二、辨一辨:(1)×(2)×(3)√(4)√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
5.食物在体的旅行(P55-56)
一、填一填:(1)胃、小肠(2)小肠
二、选一选:(1)B (2)B (3)B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

2)饮食习惯良好。

3)加强体育锻炼。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P57-58)
一、填一填:(1)牙齿、舌头(2)三、臼齿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她这么做不对。

因为吃饭太快有很大危害,吃得过快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导致饮食过量,从而造成肥胖,另一方面会导致营养不良。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P60)
一、填一填:(1)骨骼、肌肉(2)身体(3)氧气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