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2-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α粒子在通过物质时, 其路径近乎一条直线,只是 在它路径的末端略有一些弯 曲;对于一束单能的α粒子, 它们在物质中的射程几乎相 同。α粒子的射程与能量相 关,能量越大射程越大。相
图2-1 α粒子在核乳胶中的径迹
同能量的α粒子在同一均匀
物质中的射程服从统计规律, 但涨落很小。
不同能量的α粒子在空气、生物阻织和铝中的平均射 程已由实验测出,如表2-1所示。
准直成平行束的γ射线,通常称为窄束γ射线。单能窄 束γ射线在穿过物质时,由于上述三种效应,其强度会减弱,
运动方向,即卢瑟福散射,还可能进入原子核,使原来的 原子核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产生一新核并放出一个或几个 粒子,属于核反应过程。例如用210Po放出的α粒子打击9Be 制成的靶,产生12C和中子,这一过程可写成核反应式:
9 4
Be α C n 5.901MeV
4 2 12 6 1 0
或简单写成:
dE dx rad
表示,贝特(Bether)给出的具体表达式为
NEZ ( Z 1)e 4 dE 2 4 d x 137 m rad 0c
2E 4 4 ln m c 2 3 0
(2-6)
其中各物理量的意义与(2-5)式相同。 由于辐射能量损失率与吸收物质原子序数Z 的平方成 正比,这表明高能电子射到重元素上更容易产生韧致辐射。
E max
Eγ m0 c 2 1 2Eγ
表明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反冲电子的能量 有一上限最大值,称为康普顿边界。
Cs-137放射源的γ 射线能谱图
⑶ 电子对效应
当γ光子能量大于2 m0c2时, γ光子从原子核旁经过并受到 核的库仑场作用,可能转化为 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称

2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2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电子阻止本领
——与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过程
对于快速带电粒子,量子理论并考虑相对论及其
他修正因子后,能量损失的精确表达示为: (Bethe-Block公式)

dE dx
e

4z 2e4 m0 v 2
NZ
ln
2m0 v 2 I

ln( 1
β2)

β2

C Z

• 注意路程与射程的区别。但对重带电粒子射程与 路程近似相同。
I / I0
1
t
0.5
平均射程
t
R
射程歧离:
由于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 互作用是一个随机过程, 能量损失存在涨落,于是 粒子在物质中能走多远也 是涨落的,因此单能粒子 的射程也是有涨落的,称 为射程歧离。
I / I0 1
0.5
t
R
对图中吸收曲线进行微分,得到一峰状分布,其宽度常 用以度量该粒子在所用吸收体中的射程歧离。
在人体组织(主要是水)中, R =51.6 m, R =5.16mg/cm2 ;
而人体表皮的厚度 R =7 mg/cm2 。
重带电粒子的防护与探测特点
辐射防护:同位素α放射源的α粒子可被一张纸 阻止,其能量不足以穿透人体的表皮,因此相 对安全。在使用中应注意避免内照射。
探测器:可用气体探测器,固体α探测器很薄, 如金硅面垒半导体探测器通常只有几百微米。
• 入射电子能量越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 大,散射也就越厉害。
• 反散射:电子在物质中经过多次散射,最 后散射角可以大于90度,即入射电子在物 质中发生大角度偏转,又从入射表面发射 出来。
与电子 非弹性碰撞
与核 非弹性碰撞

第二章_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三)——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第二章_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三)——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3)电子对生成(pair production)
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MeV时,光子在原子核 的库仑电场作用下, γ射线消失,转换成一对正 负电子(二者又可结合转化为γ光子) , 此过程 称为电子对生成。电子对效应通常发生在能量 较大的光子。
3)电子对生成
能量≥1.02 MeV 的γ射线 与原子核作用可能产生一对 正-负电子。
1. 作用类型
3)散射(scattering )
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因受物质原子核库仑电场作 用,与带正电的原子核发生库仑排斥作用而改变其
本身的运动方向,称为散射。
入射粒子相对于核的质量愈大,则散射愈小。对于 重带电粒子,散射现象不太明显,可以不予考虑
1. 作用类型
电离和激发两过程构成了重带电粒子在 碰撞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损失。
② 在进行β源活度的绝对测量时,必须对放射线的反散射 衬托物的反射因素造成计数的增长予以修正,利用β射 线的反散射计数变化与散射体厚度的关系,可以做成反 散射厚度计来测量各种金属薄层及胶片、塑料布等材料 的厚度,这是射线反散射技术的一项专门应用。
3. 非弹性散射
非弹性碰撞——
– 当快速电子通过物质时,它与物质原子的壳层电子发生 碰撞,而体系功能不守恒,入射电子将自己的一部分能 量给于原子壳层电子,使原子发生电离或激发
能量转化成 质量
M = E /C2
M + γ → M + e+ + e- → γ1 + γ2
1.02 MeV
me
me
基本条件: γ射线能量 Eγ 1.02 MeV 为什麽?
三种效应与原子序数和光子能量的关系
4) 瑞利辐射
瑞利散射——
– 当γ光子能量很低时,它进入物质后与原子壳层电子发生弹 性碰撞,受到电子的散射,瑞利散射的几率用μR 表示:

第二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二、β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电离与激发
引起能量损失:
2m0v 2 dE 4e 4 ( ) NZ ln 1.2329 2 dx m0v I 2、轫致辐射
产生轫致辐射的能量损失率
dE Z 2 NE ( ) rab 2 dx m0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三)、β 射线的散射 β 粒子在物质中与原子核库仑场作用,发生不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光电子的动能:入射的γ 射线的能量为hv,若轨 道电子的结合能为En,则光电子的动能为
E hv En
2、 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 大于某壳层电子的结合能。 3、光电吸收(效应)截面(又称光电吸收系数) :表示γ 光子束垂直穿过1cm物质层时产生光电效 率的几率,单位为cm-1。 二、γ 射线的散射作用 产生两种方式的散射:
2m0 v 2 dE 4z 2 e 4 1 2 ( ) ion NZ ln( ) ln 2 dx m0 v 2 I 1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从上式可以得出: 2 (1) 、电离损失与重带电粒子的电荷 z 成正比, 说明带电粒子的电荷 z 越大,与轨道电子的库仑作 用力越大,因而传递给电子的能量越多。 (2)、电离损失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成反比,说 明带电粒子传递给轨道电子的能量和相互作用时间 有关,速度愈小,作用时间愈长,传递给轨道电子 的能量愈大。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散射后能量不变的,仅改变运动方向的称为弹
性散射(又称相干散射);
2、散射后能量和运动方向都发生变化的散射,称
为康普顿散射(又称非相干散射)。
康普顿效应示意图
入射γ射线与原子的 壳层电子相碰撞,将 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 使获得的能量的电子 沿γ射线入射方向成 φ 角射出原子之外。 损失能量之后的光子 成θ 角方向散射出去。

第二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些数据:
一些特性:
dE dx
4
me c 2
ne z 2
2
e2
4
0
2
ln
2me c 2 I 1
2 2
2
阻止本领正比于入射粒子的电荷数平方
dE dx
z2
阻止本领正比于介质的电子密度
dE dx
ne
NZ
非相对论情况下,阻止本领反比于能量
dE 1 dx E
Bethe 方程在高能区与实验数据复合较好。
Srad
(
E
)
=
(
Z +1) Ze4EN
137me2c4
é ê4 ë
ln
æ ç è
2E mec2
ö ÷ ø
-
4 3
ù
ú û
Srad µ Z 2NE
相同的速度下,电子的辐射能损比质子大很多
S µ E = v2 rad m2 2m
能量较低时电离能损占优,随着电子 能量增加,辐射能损逐渐占优。电子 与高Z材料作用时辐射能损更大。
i dq dEe
idj dq
i2p
sinj
=
æ ç è
ds
dW
ö ÷ øq
i dq dEe
i2p
sinq
电子对效应
能量超过2mec2的高能光子在与原子核作用时可能产 生电子对效应。在这个过程中高能光子消失,生成 一正一负一对电子,光子能量超过2mec2的部分成为 电子对的动能。
PSTAR 经验公式
1.00E+04
1.00E+03
1.00E+02
1.00E+01
1.00E+00

第二章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三)——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第二章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三)——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υ
与物质的电子密度NZ成正比。物质密度越
大,物质中原子的原子序数越高,则此种物质对重 带电粒子的阻止本领也越大。
二、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1.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 快速电子或β射线(正电子和电子)与物质发生三种相 互作用: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和轫致辐射。 2) 由于电子的静止质量约是α粒子的1/7000,所以它与物 质相互作用及在物质中的运动轨迹都与重带电粒子有 很大差异。 3) 快速电子在物质中的损失一般需考虑电离损失和轫致 辐射损失。电子与原子核库仑场作用发生非弹性碰撞, 产生轫致辐射,能量为几个MeV的电子在铅中的轫致 辐射能量损失率接近电离损失率。
6 吸收和射程
α射线与 射线电离效应比较 射线与β 4) α射线与β射线电离效应比较 α 射线 径迹 粗 直 电离作用 ∝ β 射线 细 弯 Z1Z2 /v2
Z1 入射粒子原子序数 Z1 靶粒子原子序数 v 入射粒子速度
α 电离作用强
电离作用严重 实验结果 产生离子对数目多
三、γ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R = 3.2 × 10
4
A
ρ
Raiv
式中,A和ρ分别表示吸收物质原子的质量数和 密度(单位为g/cm3),R的单位为cm。
2.几个重要概念 2.几个重要概念
射程和路径的区别
带电粒子的射程和路程
2.几个重要概念 2.几个重要概念
3)射程歧离
– 一组单能粒子射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射程。 – 相同能量的粒子在同一种物质中的射程并不完全相同,这
5 湮没辐射
正电子与负电子相遇发生湮 灭,产生两个 0.511 MeV 的 γ光子。 光子。
γ
γ
e+ +
me+ +

第2章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第2章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原因
α粒子刚进入介质中时, 速度快,与介质原子的作 用时间短,比电离小;在 射程末端前, α粒子速度 慢,作用时间长,有极大 值;此后,能量耗尽,比 电离快速衰减到0。
入射粒子越接近射程末端,速度越慢,因而比电离值越大。
α粒子在空气中的比电离约6600离子对/mm,产生此峰值α 的粒子能量约700keV。
这种由入射带电粒子与靶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引起入射粒子 的能量损失称之为核碰撞能量损失,我们把原子核对入射粒子的 阻止作用称为核阻止。
核碰撞能量损失只是在入射带电粒子能量很低或低速重离子 入射时,对粒子能量损失的贡献才是重要的。但对电子却是引起 反散射的主要过程。
α粒子质量大,与核碰撞后运动方向变化小。β粒子质量小, 运动状态改变大。而原子核获得的反冲能量,可以使晶体原子 位移,形成缺陷,即造成物质辐射损伤。
四、α粒子与原子核的作用
α粒子与核作用形式:卢瑟福散射、核反应
• 卢瑟福散射—α粒子与核库仑场作用而改变方向;
• 核反应—α粒子进入原子核,使原来的原子核发生根本性 变化,即产生新核并放出1个或几个粒子。记为A(α,b)B。
几个利用α射线完成的著名的核反应:
• 利用210Po放出的α粒子轰击9Be制成的靶,可以产生12C和中 子(查德威克1932 ),导致中子的发现:
这些相互作用是入射带电粒子所带电荷与原子中核外电子、 原子核发生的库仑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引起电离或激发、散射和各种形式的辐射损 失,结果使入射带电粒子损失动能和改变运动方向。入射带电 粒子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慢化。
当然,入射带电粒子也可穿过原子核的库仑位垒,并与原 子核发生核反应。本节不讨论发生核反应的情况。
• 例:210Po,放射源,E=5.3MeV,计算其在空气中和铝 (A=27 , =2.7g/cm3 )中的射程。

第2章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2章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2
辐射阻止本领
1 dE ρ dl rad
mc2 << E << 137mc2Z-1/3 时:
1 dE K1 E + mc2 Z (Z + 1) 2 E + mc2 4 = × 4 ln − MeV ⋅ cm2 ⋅ g −1 ρ dl rad 2πMa mc2 137 mc2 3
(
)
(
)
E >> 137mc2Z-1/3 时:
K 1 E + mc 2 Z (Z + ζ ) 1 dE 183 2 × 4 ln 1 / 3 + = 2 mc Z 137 9 ρ dl rad 2π M a
(说明略)
(
)
MeV ⋅ cm 2 ⋅ g −1
23
总质量阻止本领=碰撞阻止本领+辐射阻止本领
S =S +S ρ ρ col ρ rad
8
1. 电离、激发和碰撞阻止本领
库仑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 轨道电子
电离
激发
9
碰撞阻止本领 (S/ρ)col
线碰撞阻止本领
dE dl col
44
第 I 阶段:
原子的光电效应截面: (每个原子) hν<<m0c2时, σ τ ∝ Z 5 h1 ν hν>>m0c2时,
στ ∝ Z 5
7 2
单位:cm2
Z-介质的原子序数
1 hν
光电效应的几率与原子序数 Z5成正比; 光电效应的几率与光子能量hν或hν3.5成反比; 低能光子与高原子序数物质作用,光电效应占优势; 光电效应主要发生在K层及L层电子。

第二章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演示文稿

第二章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演示文稿

第二章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演示文稿第二章: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这一重要的物理现象。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穿透许多物质,并且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一系列的效应。

本次演示文稿将围绕这些效应展开,以增加大家对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了解。

第一,X射线的穿透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X射线的穿透能力。

请看屏幕上的图像,我们可以看到一张人的胸部X射线片。

X射线通过人的胸部,照出了人体内部的骨骼和其他组织。

这表明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透过人体的软组织,照出骨骼的影像。

这是因为X射线在穿过物质时,会与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并且被散射。

但是,物质中的电子数量较少,而且散射角度较小,因此大部分的X射线可以穿透物质。

第二,X射线的吸收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X射线的吸收作用。

当X射线穿过物质时,会与物质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并且被吸收。

这是因为X射线与物质的原子发生作用时,会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原子的电子,使其跃迁到更高的能级。

当电子回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即X射线的吸收。

为了更好地描述X射线的吸收作用,我将进行一个实验。

请看台上的设备,它由一个X射线源、一个材料样品和一个探测器组成。

当X射线通过材料样品时,我们可以看到探测器上的能量信号会减小,这说明X射线被材料样品吸收了一部分。

第三,X射线的散射作用。

我们继续讨论X射线的散射作用。

当X射线穿过物质时,会与物质中的原子发生散射作用。

这是因为X射线与原子的电子云相互作用,使得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并且再次回到原来的能级。

在这个过程中,X射线被散射。

聚焦在屏幕上的X射线散射图像就是这种效应的结果。

接下来,我将进行一个展示来演示X射线的散射作用。

请注意屏幕上的图像。

我们可以看到,当X射线照射到金属样品上时,出现了很强的散射。

而当X射线照射到非金属样品时,散射效果则较弱。

这是因为金属中的电子较多,散射效应较强。

高中物理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不同射线的性质和特点;2. 理解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3. 掌握射线在物质中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4. 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不同射线对物质的相互作用;2. 射线在物质中的传播特点;3.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1. 理解射线的本质和特点;2. 掌握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相互作用规律;3. 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资料;2. 学生: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射线的图像,引发学生对射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给学生出示一些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射线的种类及其特点,如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伽马射线。

2. 讲解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离作用、透射作用、散射作用等。

3. 引导学生了解射线在物质中的传播特点,包括直线传播、能量衰减等。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测量不同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透射和散射情况,了解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射线在物质中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特点。

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强调射线对物质的不同作用方式和影响。

2. 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射线相互作用相关的实际问题,由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

2.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扩展,了解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深入研究领域和学科,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射线与物质的
相互作用
第二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reciprocity of Radial and matter
学时:6学时
基本内容:
①基本概念:电离、激发、射程、平均电离能、能量损失、轫致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②基础知识: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般过程、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般特点、α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β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离能量损失、光电效应、康——吴散射、形成电子对效应、核辐射对人身体的影响、剂量当量的限值、防护基本原则和防护措施
重点、难点:α、β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特点、光电效应的结果与仪器原理的关系、康——吴散射的作用与几率分配关系、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1、剂量当量的限值、防护基本原则
教学思路:先介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然后讲解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中,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等部分详细讲解。

最后知道核辐射对人身体所产生的影响。

主要参考书:
①程业勋、王南萍等编著《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地质出版社,2005.
②吴慧山主编《核技术勘查》,原子能出版社,1998.
③李星洪等编著《辐射防护基础》,原子能出版社,1982
复习思考题:
1、比较钋的粒子(E
α=5.3MeV)在空气中,铝中和铅中得射程。

在空气中能量完全损耗能产生多少对离子?
2、RaE的β射线谱得最大能量为1.17MeV,用铅屏蔽,吸收90%需要厚度(mm)是多少?
3、试求ThC的γ射线通过物质发生康普顿散射,其能量损失25%,问反冲电子能量多大?
4、试求ThC的γ射线(E=2.62MeV),通过厚度为5cm、10cm铅板时的衰减率。

5、测量γ射线的探测器与入射射线夹角成90度方向,分别使用137Cs (0.662MeV)和65Zn(1.114MeV)作放射源,分别以铝和铅作散射体,试问测得的散射相对强度如何?
6、RaA的α粒子在空气中射程是4.62cm,试求在铅中射程?(铝的原子质量是A=27,密度为ρ=2.7g/cm3)。

7、如果入射光的波长为0.02cm,通过物质产生光电反应,计算在入射前进方向30度和90度方位得散射光子和反射电子的能量。

8、为什么α粒子在空气中的路径时一条直线?
9、用铝片作β射线吸收实验,测得射程为1.05 g/cm2,求该β射线的最大能量?
10
、已知γ线能量为3 MeV ,如果吸收其能量得95%,应用多厚的铅板?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α 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α 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为电离和激发
α 粒子电离能量的损失率(-dE/dx )
⎥⎥⎦
⎤⎢⎢⎣⎡--+⎪⎪⎭⎫ ⎝⎛=⎪⎭⎫ ⎝⎛-2220204211ln 2ln 4ββπI v m NZ v m e z dx dE ion 能量损失率又称为物质的阻止本领。

1)能量损失率与入射α粒子的速度关系密切;速度大,能量损失率
低。

2)能量损失率与NZ 成正比。

α 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R ):α 粒子在物质中运动,不断损失能量。

当能量殆尽, 运动终止,所穿过的最大距离。

⎰-=00)//(E dx dE dE R
α粒子射程
对曲线A 求微分得到曲线B ,A 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R max 为最大射程。

二、β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β射线在物质中德主要作用过程是电离、轫致辐射和多次散射
1)电离与激发
2)轫致辐射
3)β射线的散射
4)β射线的射程和衰减
轫致辐射(又称轫致X 射线):β粒子(电子)接近原子核时,受到库仑场的作用,使速度迅速降低;一部份动能转变为电磁波(光子);这种作用过程称为轫致辐射。

β射线的射程和衰减
实验结果表明,物质对β射线的吸收过可以近似用指数规律来表示:
d e I I μ-=0
第二节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一、光电效应
γ光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截面是τa
则 N a ττ=
式中:N 可以由物质的密度ρ、原子质量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L 0求出,即 A L N /0⋅=ρ
τ称为光电吸收系数,或光电吸收(效应)截面
不同γ光子能量时光电子分布
γ射线通过物质,与物质原子相碰撞,可能使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入射的γ射线(光子)全部消失。

能量在原子中分配,使结合能适当的电子获得能量克服原子核的束缚(结合能)发射出去,并使原子受到反冲。

这样的作用过程称为光电效应,发射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散射后能量不变的,仅改变运动方向的称为弹性散射(又称相干散射);
散射后能量和运动方向都发生变化的散射,称为康普顿散射(又称非相干散射)
二、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示意图
入射γ射线与原子的壳层电子相碰撞,将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使获得的能量的电子沿γ射线入射方向成φ角射出原子之外。

损失能量之后的光子成θ角方向散射出去。

如果入射γ射线能量为E γ,散射能量为E γˊ,反冲电子能量为E 0。

根据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三者关系为:
⎪⎪⎪⎭⎪⎪⎪⎬⎫=+=+=ϕθϕθγγγγγsin sin cos cos ///0mv c E mv c E c E E E E
式中:m 为反冲电子以速度v 运动时具有的质量;c 为光速; 、 、mv 为γ射线、散射射线和反冲电子的动能。

三、电子对效应
当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2m 0v 2时,入射γ光子在库仑场作用下能量完全被吸收,电子从负能级跃迁到正能级,同时放出一对正、负电子,这就是电子对效应。

电子对效应示意图
能量关系为: 式中: ; 、 、 分别为电子、 正电子、入射γ射线的能量。

四、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光子在物质中穿行一段距离时,有的与物质发生了相互作用,有的则没有发生。

经过相互作用的光子数可用发生相互作用的几率来表示。

线衰减系数就是入射光子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距离时,平均发生总的相互作用的几率。

若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原子数为N ,密度为ρ,入射初始γ射线强度(照射量率)为I 0,在物质厚度为x 处,测得γ射线强度为I ;则通过dx 厚度, γ射线强度的变化为dI ,可用下式表示:
解得:
在一些情况下为避免密度的影响,公式表示为:
式中:d M = 称质量厚度,单位为g/cm 2。

μm =μ/ρ称质量衰减系数,单位为cm 2/g 。

γ
E c m E E e e =+++202MeV
c m 022.1220=e E +e E γE dx I N dI a 0⋅⋅-=μx e I I μ-=0m
m d e I I ⋅-=μ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