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动画片的叙事时空及其表现形式(一)

试论动画片的叙事时空及其表现形式(一)
试论动画片的叙事时空及其表现形式(一)

试论动画片的叙事时空及其表现形式(一)

摘要本文在比较了电影和动画的特性之后,总结出动画叙事时空的特点,表现方式以及根据动画特性提炼出此特点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动画叙事时空画面内蒙太奇假定性动画曾经和电影一起诞生,它几乎和电影同根同源,它曾经有过很多优秀的作品,但它也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幼稚的杂耍玩意儿而沦为吸引孩子注意打发他们过剩精力的最佳工具;要不就被极少数的坚定簇拥带到某个阴暗的狭小空间中做着意义重大却毫无钱途的影像试验。到了21世纪。百岁的动画片终于开始在大众面前成熟了。当人们开始热闹地围绕在动画身边想找到它更多的特点更多的角度并给以更多的身份的时候,才发现,有关动画我们能找到的太少。如果不是法国著名电影学家萨杜尔在他那本著名的《世界电影史》里有一章单独的动画介绍,相信我们根本就很难在主流文献中看到它的身影。但是,这样会有一个疑问:难到动画就真的是电影的一个分支毫无个性而言吗?如果是,那为什么二者从称呼到制作手法到视觉效果又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如果不是,那差别又在何处呢?本文就试图从叙事的角度来分析二者的时空表现不同,希望探究出差异的原因所在。

一、动画是什么

动画是什么?英文“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地活动。其实动画与电影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一个拍摄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个是拍摄的没有生命的物体,虽然之后她们的制作手法放映手段和成像原理都是相同,但是在起点就注定了他们的不同。

动画包括动画和动画片,动画片是具有叙事功能的动画作品,而动画则是使用动画的制作手法创作出来的影像。它可能是毫无叙事的特效展示,也可以是真人影片中的一个人物或者一个场景。动画的分类很复杂,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有商业片和艺术短片;从视觉效果来看有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从制作技巧看来又有逐格动画和电脑动画。而本文所要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叙事功能的动画作品,包括动画长片、动画短片、动画广告和动画MTV等等。动画长片多面对主流市场,因此在叙事时空的表现上更接近真人电影。动画短片、广告和MTV则具有超潮流化年轻化和小众化的特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时空表达更贴近动画的本体,它们也将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二、电影的叙事时空

1电影的叙事时间

时间是不可逆的。过去的事情是可知的,未来只有在变为“现在”的时候才被知晓,而现在终将成为过去。这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实”的时间标志,物理学家称之为“心理学的时间箭头。”物理理论家还在“实”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时间的概念。由于“实”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我们只能知道过去而无法知晓将来。但在“虚”时间中,往前和往后之间不可能有重要的差别。人可以在“虚”时间中任意游走。

电影的情节时间就是“虚”时间,也是电影的叙事时间。贝拉,巴拉兹给情节时间的定义是:“它主要在时间叙述结构中展现主体外在运动状态,视觉表现上完整流畅,有利于完成叙事过程,使观众易于感知和理解,是一种剪辑创作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运动的集中表现形式。它是标志物质运动的延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的基本电影时间。蒙太奇是它的表现手段。

2电影叙事时空的表现方式

(1)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总之,蒙太奇就是影片的连接法,整部片子有结构,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结构,在电影上,把这种连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马尔丹认为蒙太奇的三个主要作用中,第一个就是创造运动,就是指让静止的

画面动起来,无论是画面内部的活动、移动还是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延续的实际表现;都是蒙太奇所使将镜头连接起来而产生的。我们可以认为蒙太奇是电影叙事时空表现的重要方式之一。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长镜头,也称为镜头内蒙太奇。

(2)长镜头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鲁·巴赞提出的长镜头理论,看中的是摄影美学所揭示的“真实”。所谓“真实”,即使摄影机用最诚恳的态度拍下眼前的一切,并将它完全地呈现给观众,而观众也是在这样的影像之下去找寻自己所需要地东西,“在那里,画面首先不是为了给现实增添什么内容,而是为了揭示现实真相。”电影时空应该忠实经验时空,巴赞认为电影中最真实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题材或者表现上的真实而是空间上的真实。摄影机应该真实记录银幕上物体的所占的空间和人物运动的真实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最真实的反映出空间感从而反映出真的现实。巴赞认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电影艺术的第一特征就是记实,它比任何艺术更接近生活,贴近现实。巴赞的“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被称为“写实主义”的口号。

3电影的叙事空间

电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它利用活动的声画影像来时完成它的叙事和表达。但是在马尔丹看来,电影首先是时间的艺术。电影世界是一种”时空复合体或者是一种空间——延续时间的连续”,它始终是时间优先的。他说,当人们看电影的时候,最初强加给观众的。不是空间而是时间。空间可以被看到,而时间的感知却是一种本能。空间是一个固定的、严密的、客观的、不依赖的范畴。它可以被创作者再造或者借用,观众处在这样的空间就像我们出在真实的空间中一样。而电影时间则是我们在经验时间基础之上的再造时间,即情节时间,它是主观的,有创作者的主观也有接收者的主观。因此在整个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时间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而空间则变成了时间的载体和附庸。

六种语病常见的表现形式语病知识点归纳以及专项训练(初二下)

六种语病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语序要合理(课本P15) 1、主要指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合理,或句子的顺序不合逻辑、语法及习惯。 2、多项定语次序不当——一般按照以下次序排列: 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国家队的) 2)指称或数量的短语(一位) 3)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 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优秀的) 5)名词或名词短语(篮球) 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带“的”的短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 3、关联词的位置: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相同.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 示例: 我不仅喜欢吃苹果,而且喜欢吃梨。(主语在前面) 不仅她讨厌写作业,而且我也讨厌写作业。(主语在后面) 教师提问:语序不当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学生回答) 明确:词序、短语、分句顺序不当。 语序不当专题病句训练: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这次展览会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并在“前”后加“的”。 4、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的”调至“发挥”前 5、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猎手。 将“顺利地”与“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位置对调 6、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7、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我对于数学” 8、他们不仅能够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前后内容对调。 9、面对歹徒,他毫不畏惧,终于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制服了歹徒。 应先“制服了歹徒”,后“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10、各地中小学要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先“建立”再“完善” 11、为了让同学们达到“用好《守则》,牢记《守则》,做文明青少年”的要求,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浅析影视剪辑编辑艺术

浅析影视剪辑编辑艺术 论文关键词:影视剪辑编辑艺术 论文摘要: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艺术随着电影的诞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又推动了电影电视的发展和成熟。 影视艺术的有四个基本特性。一是:视觉和听觉形象。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电影电视都是通过画面和音箱,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占83%的视觉形象和占11%听觉形象以及二者合一的银幕形象,进行叙事、抒情、表意,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二是时间和空间艺术。影视艺术既是空间艺术,同时又是时间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是在空间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性。三是逼真性和运动性。影视是“活动的照相”既能逼真地再现生活,又能生动地表现生活的运动状态和主体动作。逼真性和运动性是影视与生俱来的的本性。艺术家要努力发挥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将影视片拍的真实、生动、精彩。影视剪辑也要运用剪辑技术剪除虚假,剪出动感,剪辑出内在的真实与外貌逼真高度统一的影视片。四是综合性和艺术性。影视既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有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结晶。影视是新兴的综合艺术。科技是影视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综合性和技术性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的。 剪辑在影视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正确、合理、高明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错误、平庸、低劣的剪辑,就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剪辑(Film 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而剪接(cutting)指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但在有些国家,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 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 早期阶段的电影只是将舞台剧原封不动地拍摄到胶片上,实际上是舞台剧的活动照相。20世纪初,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的拍摄方法,将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下来,譬如用近景、特写等镜头来突出细节,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用一系列短镜头的快速转换来制造气氛和节奏,从而使电影摆脱了舞台剧活动照相的框框,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也由此产生了剪辑的艺术。 Edwin S. Porter一般被认为是最早发明剪辑的电影导演之一。爱迪生公司早期制作的电影多是静止拍摄的短片,随着电影长度的逐渐增加,Edwin S. Porter拍摄了里程碑般的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1902)。第二年他拍了The Great Train Robbery,现在被当作早期剪辑术的范例。 结论: 剪辑本来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从早期的无声片发展到有声片,剪辑的工艺越来越复杂,加上电影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

浅谈计算机动画的发展与应用

浅谈计算机动画的发展与应用 姓名:方芳 学号:092304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目录 一. 什么是计算机动画 (1) 二.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史 (1) 三.计算机动画的分类 (3)

(一)二维动画 (3) (二)三维动画 (4) 四.常用计算机动画软件介绍 (6) (一)二维技术软件 (6) (二)三维技术软件 (7) 五.计算机动画的应用 (9) 六.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前景 (10) 七.参考文献 (10)

.什么是计算机动画 所谓动画,也就是使一幅图像“活”起来的过程。使用动画可以清楚的表现出一个事件的过程,或是展现一个活灵活现的画面。动画是一门通过连续多格的胶片上拍摄一系列单个画面,从而产生动态视觉的技术和艺术,这种视觉是通过将胶片以一定的数率放映体现出来的。经实验证明,动画和电影的画面刷新率为24帧/秒,即每秒放映24幅画面,那么人眼看到的就是连续的画面效果。(引用自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204553868.html,) 计算机动画是指采用图形与图像的处理技术,借助于编程或动画制作软件生成一系列的景物画面,其中当前帧是前一帧的部分修改。计算机动画是采用连续播放静止图像的方法产生物体运动的效果。 计算机动画的关键技术体现在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及硬件上。虽然目前计算 机动画制作软件很多,复杂程度各异,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二.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史 计算机动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第一部计算机动画片诞生于1963 年美国AT&T Bell实验室。之后大约20年,二维动画是计算机动画研究的重心,同时,二维动画也被应用于教学演示和辅助传统的动画片制作。当时应用的是二 维计算机辅助动画系统,比如加拿大的MSGEN系统和美国的CAAS系统。 70年代初,关于三维动画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虽然在当时已经开发了一些动画系统,但是并不具备实时处理能力,因此三维计算机动画并没有大量投入使用,只有一小批领导三维动画与图像的公司出现,在技术上也只完成了一些三维

浅谈剪辑对影视广告的重要性

浅谈剪辑对影视广告的重要性 1影视广告的特征及其作用 影视广告是覆盖面最大的大众媒体,是非常有效的和相对广泛的广告传播方法。影视广告是一种音像合一的视觉传达形式,它的直观性和感染性都是最强的,这是媒体视听语言的魅力。电视广告制作与即时通信信息远程传输媒体的特点--对影视广告的传播上的高精度化,使人们可以对商品形象进行自由的想象,可以具体和准确地传达出旨在吸引顾客的目的。但是广告很短,有的十几秒甚至几秒,这要求受众完全看完镜头才能明白广告要表达什么,而且观众都是不是主动要求看广告的,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广告传达信息的难度。所以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必须广泛吸收世界各先进文化并探索出这个时期所需要的中国模式,充分发展和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同时积极挖掘中国深厚的文化。 2剪辑对影视广告的重要性 现在很少有不运用数码技术手段而制作的影视广告了,如在战争场景中的炮火烟雾,科幻片中的外星人,洗衣粉广告中特别干净的衣服等,影视特效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新颖性和娱乐性上下足了功夫,创造出令人焕然一新的视觉体验,尤其是三维虚拟动画,更是为广告注入了生命活力。虚拟出来的声光电效果通过调节参数来控制效果并且比真实的还要好。影视广告中的特技动画实际上也是绘制的一种形式,但是与一般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动画是活动的连续的画面。同样的广告,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设计师应该能制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影视广告作品中动画的造型与动作设计是一种夸张的漫画表现形式,漫画是艺术的一种,而艺术来源与生活,这就需要设计师在生活中认真的观察并通过熟练地动画技巧制作出与生活贴合的广告同时使特技动画在广告中体现出独特的魅力,增加广告的生命力。另外,制作广告特效动画的时候要考虑到观众的感受才是最主要的,这就要求设计师对动画的宏观把握,对动画主体的形态要有适当的控制,特别是有些主体还富有情绪,这种夸张的神态和举止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设计表现形式,也是观众所期待的,所以设计师在特技动画的造型和动作上要有合理的设计并精心的制作,一定可以提高广告作品的艺术效果。马哲中指出"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任何形式都是一定内容的形式,离开了内容就没有形式。";特技动画的应用表现必须与广告作品的内容和谐统一。影视广告作品也不例外,影视广告作品通过追求高科技来表现内容,同时高科技产品也是为广告的内容服务的。在广告作品中特技动画实际上是动画依附于广告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影视行业和IT行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深。在影视广告中加入特技动画,为影视广告注入新鲜的活力,影视广告运用特技手段运用自身的魅力来感染观众同时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全面、准确地了解广告的内容,从而加快了广告的传播速度,使广告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但是同时特技动画也找到了施展魅力的空间。虽然工业设备与软件技术的革新确实可以使影视广告的视觉更愉悦、画面更精美,但是这却需要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甚至产生大量机器资源的浪费。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巧妙而有效地使用各种剪辑技术和人文创意来提升作品审美和降低制作成本。 3创意是影视广告剪辑艺术的根本

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 一、何谓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也许是与小说叙事相关的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小说的叙事,本身就是在一个时间过程中完成的,这使小说存在一个"叙述时间"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小说所叙述的故事也毫无疑问地是一个时间过程中的存在,这里又有了一个"故事时间"。对于小说家来说,"故事时间"决不是那个现实中无终无始流逝着的、不可人为改变的的物理时间。为了实现某种美学的目的,它可以被伸长或者缩短,也可以被打断再重新连接,甚至还可以被休止。那么叙事时间就包含了对"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处理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 叙事时间的问题是现实时间与小说时间的问题,它关涉到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现实时间与小说时间不同,二者之间不一定存在同步对应关系。同时,小说时间又不再仅仅是指被讲述时间,它包括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把被描述世界的时间与描述这个世界的话语时间区别开来。这就突破了讲述时间的单向性和一维性,改变了都是由头说起、从头到尾的老格局,讲述时间可以打乱故事时间,与现实时间不同步进行,运用顺、逆、倒、插多种方法,重新排列组合;改变了历时性线状叙事的单一格局,开创了共时性立体性叙事的新方法,使从空间角度组织材料成为可能,开拓了小说表现的新的空间。 一般来说,小说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即按照"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次序一致的原则来讲述故事;也可以打乱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事件安排在一个新的、人为的时间次序中来讲述。这是小说处理时间次序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前者或许是最简单方便的讲故事的方式。但是,多数小说家,特别是现代小说家,往往更倾向于采用后一种方式。究其原因,也许一部分要归之于保持"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一致的困难。事实上,要使小说的"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完全吻合,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小说家为了凸现故事的某种特殊的含义,或者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叙事效果,往往要打断生活的"自然"接续,将事件重新组合。这一过程,也总是通过重新安排叙事时间来完成的。 二、叙事时间的形态 小说的叙事时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 连贯的叙事时间。这种叙事时间以时间的一维性为基本单位。故事中的时间与现实时间或者历史时间相一致,由前向后,由古至今单向发展。传统小说一般是这样。故事都是有头有尾,而且都是由头至尾依次道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类就是惯用的连接用语。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都与现实时间一致,呈线性。这样的小说头绪简单,线索单纯,一切都清清楚楚,为一般读者所喜闻乐见,这种叙事时间的安排,至今还是通俗小说通用的方式。 错乱的叙事时间。被讲述的时间被错乱排列,依照叙述时间或心理时间顺序排列。作者高兴先说什么就先说什么,高兴后说什么就后说什么,或者是先想到什么就先写什么。《祝福》按叙述时间顺序,采用倒叙手法,而不按祥林嫂由年轻到年老到死的生活顺序去写。《狂人日记》按心理时间的顺序,20年前的事,前几天听到的事,年幼时听到的事,妹妹的死,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和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 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它的优点是:讲的是“我”、“我们”的亲自见闻,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亲切、自然。其缺点是,只能从“我”、“我们”的角度去写,在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环境时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将叙述对象讲述出来。其缺点是:客观色彩较浓,缺乏第一人叙述的优点。使用第二人称,有两种情况: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叙述了别人,也叙述了自己,实际上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上进行叙述的。如果作者较为客观地向读者讲“你”“你们”的事自己并没有在文章中出现,那实质上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要线索清楚。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无论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能自成条理。②要交待明白。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样读者才会得到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③要详略得当。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

影视种类剪辑手法

第一节影视片的种类及不同的剪辑手法由于题材、内容、体裁、样式不同,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不同,影视片的形态、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一般而言,电影艺术分为故事片、电视电影片、歌舞片、戏曲片、美术片、科教片、纪录片、译制片八大类片种,外加预告片的制作。 电视艺术则分为电视剧片、歌舞片、戏曲片、美术片、专题片、科教片、纪录片、栏目片、译制片,广告片等十大类片种,外加电视剧片花的制作。可以看出,歌舞片、戏曲片、美术片、纪录片、科教片、译制片.电影和电视都有此类片种,制作、剪辑手段自然是如出一辙;而故事片和电视剧片、电影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电影预告片和电视剧片花在制作、剪辑方面也极为相近;此外,电影和电视都有译制片,其制作、剪辑的要求基本相同。因此,在论述各类片种的剪辑特点和要领时,谈到科教片、歌舞片、美术片、戏曲片、译制片.影视并称;谈到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片、电影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电影预告片和电视剧片花,则影视分别讲谈。 各类片种还可细分,如电影故事片还可分为正剧片、喜剧片、惊险片、打斗片等,电影纪录片还可分为新闻纪录片、文献纪录片、艺术纪录片等,电影美术片还可分为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等,电视剧片还可分为短篇、中篇、长篇电视剧片等,电视专题片还可分为新闻、历史、科学、少儿、文化、旅游专题片等,电视栏目片还可分为专门、综合、特别栏目片等。这种分类,使各片种的特点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各片种在性质、内容上的差异也就更为明显。对

于各片种在剪辑上的要求必须予以注意,加以探讨,求得各不相同而又各对其路的剪辑方案。 由于片种不同,内容相异,各具特色,自然要求影视剪辑、编辑对多片种的编剪,必须分门别类地进行,切忌用一个模式处理。影视片的编剪者,应该事先认真研究各个片种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任务,根据性质决定影视片的结构方式,根据任务选择影视片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种类的影视片,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剪辑手法。这里强调的是针对性,就是要灵活运用独特的、适合的蒙太奇技巧,促使影视片从内容到形式的和谐统一,使不同片种的影视片达到其应有的、独具的艺术效果。 充分运用蒙太奇剪辑技巧,在这里,不仅是指“剪”,而且也包含着“编”。电视创作中,除电视剧设有责任编辑外,其他片种的剪辑亦多称为编辑,本身负有“编”的任务。尤其是在电影纪录片、科教片和电视专题片、栏目片、广告片等片种的创作过程中,剪辑在“编”的方面任务更重。 作为影视剪辑人员.在掌握剪辑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掌握各类影视片的剪辑特点和要领,熟练地、有针对性地运用剪辑手法,去完成不同种类的影视片的剪辑任务。

影视动画后期剪辑技术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4553868.html, 影视动画后期剪辑技术浅析 作者:刘海 来源:《卷宗》2013年第11期 摘要: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技术,是通过对后期制作软件运用各种编辑技巧,来对所有动 画素材进行编辑、剪辑、合成制作。通过后期制作技术,使得整个动画作品达到视觉上的流畅与真实感。 关键词: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编辑;剪辑 影视动画后期剪辑技术浅析 后期制作对于一部动画影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将画面、声音、文字以及场景与特效等多种视听素材组接成银屏形象的部分,这也是影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最后一道程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着影视作品成败。影视后期剪辑与合成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制作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个人的审美情趣。这就需要制作人员要有一定的天赋,可以灵活的运用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 后期剪辑技术是影视动画制作工艺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后期剪辑简单来说,就是将多种原有素材进行混合、单一、复合画面的处理过程。将所有动画文件和镜头合成一个有条理、有次序地制作过程,同时它决定一部动画片能否吸引住观众目光、能否具有视觉感染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三维动画作品的后期合成中,主要是通过影视后期编辑设备并运用各种编辑的技巧,来对所搜集的动画素材进行模拟仿真的艺术特效制作,并通过剪辑合成技术使整个动画作品达到视觉上的流畅性与真实性。简单说影视后期合成就是把不同图层的素材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全可视化的短片或者影片,让观众从动画效果上去欣赏。另外,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减少拍摄难度和降低风险、可以加入现实中不存在的虚拟元素、可以修复画面中存在的瑕疵。 剪辑说来容易,就是把一个个镜头“剪开”、“组接”而已。但是仔细想想,选用哪些镜头,不选用哪些镜头,一个镜头从哪里剪,又从哪里接,其实还真不容易。好在剪辑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只要后期制作人员愿意,可以反复修改。镜头要长一点或者短一点都可以;把一组镜头往前挪、后向移,或者摆回原位也没问题。剪辑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尽管大胆地去尝试,剪辑、修改、再剪辑。不过最终导演或制作人会做出最后的取舍和决定,否则,一部影片可以有无数种剪辑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没完没了了。要想有效地运用这一套不露痕迹的剪辑技巧,在镜头的衔接上就必须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 电影理论家巴赞曾就这一点把电影和舞台剧作过比较。在观看舞台剧时,观众的目光很自然地随着戏剧自身的逻辑、舞台上的对白和演员的走位及手势从一个角色转移到另一个角色。而在电影中,前一个镜头里的演员突然转身向银幕之外看过去,下一个镜头接这位演员所关注

余华小说中的叙事时间

论余华小说中的叙事时间 “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所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地利用的。”伊丽莎白·鲍温的这句话深刻的点明了时间之于小说本身的重要作用。[1]余华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和理念,在写作中不自觉地对时间这一概念加以利用和改造,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时间叙事模式。“世界是所发生的一切,这所发生的一切的框架便是时间。因此时间代表了一个过去的完整世界。当然这里的时间已经不再是现实意义上的时间,它没有固定的顺序关系。它应该是纷繁复杂的过去世界的随意性很强的规律。”[2]余华把过去世界的一些事实,通过时间的重新排列,这样就会出现新的顺序关系,那么也将出现不同的新意义。他说:“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一切常识提供的价值都开始摇摇欲坠,一切旧有的事物都将获得新的意义。在那里,时间固有的意义被取消了。十年前的往事可以排列在五年前的往事之后,然后再引出六年前的往事。同样这三件往事,在另一种环境时间里再度回想时,它们又将重新组合,从而展示其新的意义。”[3] 《往事与刑罚》的时间模式非常典型。故事的开始时间是一九九○年的某个夏日之夜,陌生人因为一份来历不明的电报和刑罚专家碰面。然后时间开始出现分叉,一个是继续向后发展,一个是朝向一九六五年的三月五日,其间又出现了四个时间:一九五八年一月九日,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一日,一九六零年八月七日和一九七一年

九月二十日。 故事叙事一开始,就出现了两种倒错的时间。第一叙事层面由叙事者承担,讲述了陌生人与刑罚专家的接触过程,第二叙事层面则是由刑罚专家单独承担。随着故事发展,刑罚专家不断指出陌生人所谓的追寻过去是不可能的,叙述的内容则客观上显示了作者的时间观念。第一叙事层的发展脉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时第二叙事层也常借助第一叙事层出现,虽然只是名义而已,也多少干扰了第一层的叙事。但在第二叙事层中的时间就没有那么清晰了,陌生人在刑罚专家的怂恿下不断回忆过去,但是这些回忆都是含糊不清的,自己所想的和历史并不能有效统一,这就出现了许多错觉,时间就这样混乱了。 余华说过:“时间将来只是时间过去的表象。如果我此刻反过来认为时间过去只是时间将来的表象时,确立的可能也同样存在。我完全有理由认为过去的经验是为了将来的事物存在的,因为过去的经验只有通过将来事物的指引才会出现新的意义。”[4]这就像小说中刑罚专家说的,事实上,我们永远生活在过去里。现在和将来只是过去耍弄的两个小花招。 在文本中,现实的时间被拆开后通过作者的笔端进行重新组装,在重复中想象,在想象中重复,形成了一条过去、现在以及回忆交互的链条。“每一时间都是另一时间存在可能性的喻示,每一时间都是消解或混乱了另一时间的存在,显示出历史与现实相互冲突又相互交合,历史与现实互为虚幻的影子,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是不

浅谈剪辑手法在动画制作中对影片节奏的作用

浅谈剪辑手法在动画制作中对影片节奏的作用 一.剪辑的概念与常见的剪辑手法 (一)剪辑的概念分析 剪辑作为动画制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剪辑艺术的不断发展,剪辑技术也日渐完善起来,并对当今动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纵观动画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从人们对记录运动着的画面的强烈渴望,到沃尔特·迪斯尼对动画的商业化探索,再到现如今的艺术创作和商业模式的相铺相成。剪辑艺术的进步也得到了质的飞跃。起初的将胶皮一段一段粘结放映的简单技术工作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发展空间。 在影视艺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剪辑从当初的技术工作越来越倾向于艺术性。动画电影的剪辑分为两个方面―剪和辑,它们是相铺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把动画中期所制作的画面进行分割,并按照一定的蒙太奇技术进行重组,才是剪辑的创作过程。剪辑将做是动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突出。 (二)常见的剪辑手法的选择 动画剪辑的手法丰富多样,随着剪辑的发展,种类也是复杂丰富,最基本的几种手法是:切入切出,淡入淡出,划入划出,划入划出,叠印,多画面,闪回,等等。 在影视创作中确定使用哪一种手法进行镜头的组接最合适,最能达到剧本、导演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这将是对一个剪辑师的艺术水平技术水平的考验。这里说常见剪辑手法的选择,主要想表述的内容,一是学了多种多样的剪辑手法之后,能够得出动画所要达成的艺术需要,并能够在众多的剪辑手法中选择正确的。二是在动画中为某组特定的镜头,选定一种最佳的一种剪辑手法,是不是能够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三是对待不同种类的动画,根据不同的艺术需求进行特定的剪辑,以更好的达到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 二.节奏的意义与分析 (一)影片节奏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节奏的世界里,日出日落,潮涨潮汐,当然节奏不只是存在与自然现象中。人出生到长大到繁衍到死亡,生活中我们也在时时刻刻的感受着各种节奏,如欢快的流水声,再如走路的步伐声,或者均匀的呼吸声,无时无刻都在透露着各种节奏。我们生活在节奏中,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这种节奏。 节奏,一种有规律而又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它用反复、对应的方式,把各种各样的因素连接,形成的一种前后连贯、规整的有序体,当然动画剪辑为了反映各种作品中的不同类型、特点所需要表达的节奏也不相同。同样,作为影片的细节人物的设定、情节设定、语言方式、任务设定、人物矛盾等。合理的使用蒙太奇手段,使之形成连贯有序的节奏,从而感染并打动大众的审美,也就使动画富有了更强的表现力。 (二)影片节奏中剪辑的作用呈现 从事影视创作的人,都要按照影片设定的艺术效果进行创造性地节奏处理,运用所知的剪辑手法,发挥出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缔造动画节奏的四个环节,也是就是导演,剧本,原画,需要各个环节同一目标、竭诚合作,共同为了提高作品的层次而努力。当然,.剪辑作为完成动画的最终环节,它将定位影片的节奏。 剪辑在整个动画的节奏上可以运用的主要手段中,如运用镜头的长短以及镜头的数量和安排就够的顺序,这些都是影响影片节奏的重要因素,正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对整个影片的逻辑和规律进行把握。也就是运用镜头的内容、人物动作的特点来把重点握节奏。 三.剪辑中影片的节奏分类 剪辑中的影片节奏主要分为四点,叙事节奏,图像节奏,声音节奏,心理节奏。动画片

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

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 剪辑(Film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所以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下面为大家了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影视剪辑的主要作用。 一是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使观众感到整部影片一气呵成;二 是使影片段落、脉络清晰,使观众不致把不同时间、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 从影视素材到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剪辑大致分为初剪、复剪、精剪、综合剪四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剪辑人员运用剪辑手段对影视片的总节奏进行最后的加工,使全片节奏最后定型,在营造最佳节奏以影视语言为基础,以各种蒙太奇形式为手段,对影视片的内部节奏、主要是外部节奏进行艺术处理,成为全片总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

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这样说过:剪辑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 二、影片剪辑技巧原则: 1、静态镜头的剪辑 剪辑静态镜头时,要注意镜头长度的一致和主体朝向的差异。镜头长度一致指的是每个镜头在时间长度上一致,采用这种方法剪辑的镜头,能形成明显的节奏感。由于画面中的主体是静态的,所以,连续镜头中主体的朝向应有差异。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面朝左,第二个镜头中的主体就面朝前,第三个镜头中的主体则面朝右前方,第四个镜头中的主体就应面朝右。相互衔接镜头中的主体朝向应该有一些变化,如果方向完全一致,剪接点就会形成明显的跳感,如果方向完全相反,又会有跳轴的感觉。所以,主体的方向不能一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差异。 2、运动状态的剪辑 剪辑时,运动状态的剪辑要注重一致性。在有些影视镜头中,对象都是移动状态的。剪辑这组镜头时,要注意运动速度的一致和运动方向的变化。电影、电视、歌曲和文学作品都有着相通之处,虽然画面中的主体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相互之间既没有时间上的顺序,也没有因与果的关系,但组接在一起就象一首吟唱的诗、一支流动的歌,一幅动态的画。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节奏和韵律。 3、用主观镜头剪辑

浅谈定格动画中的后期制作

浅谈定格动画中的后期制作 摘要 后期制作是定格动画制作流程中具有极其重要性的一个环节,对于定格动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定格动画可以通过后期制作使一些有或没有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夸张化,赋予其人类的一切表情与动作,使其真实化,对于定格动画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摄影技术,定格格动画摄影不仅可以作为电影特殊视觉效果的技术手段,而且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动画艺术门类存在。在计算机三维图形动画(简称CGI)尚未诞生之前,定格偶形动画片一直是仅有的三维立体动画影片。但是早期的定格动画特效手段大多是通过模型制作、特技摄影、光学手段等等传统技术完成的。在计算机迅速发展的今天,在神奇般的后期制作中,传统的定格动画制作技术受到现代电脑制作技术的强烈的冲击,洗礼着定格动画逐步走向辉煌。拥有高新的电脑制作、拍摄方式、以及辅助工具的制作技术,将为定格动画的制作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制作成本,更能够为定格动画的画面视觉、视听、渲染提高到想象中的境界。计算机的使用为定格动画的后期制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手段,也使许多过去必须使用模型和摄影手段完成的特效可以通过计算机后期技术来完成。在电影诞生后的百年光阴里,众多的动画艺术家不断地尝试来完善定格动画片的后期制作技术,使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日臻完美。 关键词:定格动画后期制作 Abstract Stop-action animation is post-production process plays importance for a link, a decisive role stop-action animation stop-action animation, through post-production make some with or without the living things, exaggeration, given the personified the human all expression and action, make the jump to animation, a larger development space. As a special kind of movie photography technology, fixed lattice animation photography can not only as a movie special visual effect technology, but also as a independent animation art categories exist. In computer 3d graphics anim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GI) has not yet born before, fixed lattice accidentally form has been the only animated 3d animation films. But early stop-action animation effects means are mostly through prototype, stunt photography, optical instruments and so on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finish. In computer rapid development today, in a magical, in post-production, animation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frame made by

小说的叙事角度与时间结构

小说的叙事角度与时间结构 ——关于福克纳之《八月之光》 【摘要】小说的叙事角度与时间结构是小说叙事结构的两部分。叙事角度分为三。时间结构也包括现实层面和审美层面。小说《八月之光》以其独特的叙事角度和情节组织结构,展现了一个属于后现代的精彩绝伦的“只是一名叫丽娜·格罗夫的年轻姑娘,怀着生孕,决心赤手空拳地去寻找她的情夫”的十天之内和一些人的的故事,巧妙呈现三个家族的人事变迁…… 【关键词】小说,叙事角度,时间结构 文学作为人学,是一门审美和艺术。有了文学,不能救国;没有文学,必然亡国。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一种全面展现社会生活和人物心理的文学样式,别样的记载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吻合。作为小说写作的一种独特的研读方向,作为欧美后现代作家群的先驱者之一,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以其多维的叙事角度和变幻的时间结构帮助其折“诺贝尔文学奖”的桂枝,《八月之光》是继《喧哗与骚动》与《圣殿》后又精彩地诠释了小说的结构形式构造的又一小说,有着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内容上体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表明了作家对种族偏见和宗教偏执的态度,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具体的完美的结合。 (一)叙事角度 ——全知视、内视角和外视角的多种变换 “叙事角度是指叙述的故事是随着哪个人物的视点变化的,也就是有谁的眼睛看到的。”(1)从而根据有谁的眼睛看到,将其划分为全知视、内视角和外视角。《八月之光》文本结构在编排上共二十一章节,这里的叙述眼睛有女主人公莉娜寻找自己的情夫,主要出现在首位两章,而莉娜的视觉作为自己讲述故事,只有首章,即她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走在去亚拉巴马州的路上,遇见都是好心的帮助,表现了人性的美好、纯洁和互助的一面,也是心灵深处亘古不变的真诚一面。 其次是克里斯默斯的眼睛,他和伯顿小姐的故事。第一至五章,

五种语病常见的表现形式

五种语病常见的表现形式 类型一:成分残缺 1、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2、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使我国独立研制成功的枭龙战机有望出口巴基斯坦、伊朗等8个国家。 3、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4、在“五个一工程”的推动下,南京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5、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 6、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7、全校同学积极响应校团委为玉树遭受地震灾害同胞献爱心,作贡献。 教师提问:成分残缺有几种常见表现形式?(学生回答) 明确: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 那么怎样判断和修改这种病句呢?(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要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横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知道缺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类型二:搭配不当 1、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主谓) 2、广州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是我们的楷模。(主宾) 3、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发扬自己的优势,改正自己的不足,取得了很大进步。(动宾) 4、一走进会场,我就看到了同学们热情的笑脸和热烈的掌声。(动宾) 5、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主谓,一方面和两方面) 6、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状语和中心语) 7、他良好的素质和丰富的能力给了大家深刻的印象。(定语和中心语) 8、在影片中,他把人物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补语和中心语) 教师提问:搭配不当有哪几种常见表现形式?(学生回答) 明确:句子中的词语要互相搭配正确,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主宾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都要搭配正确。

影视剪辑规律与技巧汇总

影视剪辑规律汇总(超经典) 一、运动状态的一致性 在有些镜头中的对象都是移动状态的。组接这组镜头时,要注意运动速度的一致和运动方向的变化。虽然画面中的主体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相互之间既没有时间上的顺序,也没有因与果的关系,但组接在一起就象一首吟唱的诗、一支流动的歌,一幅动态的画。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节奏和韵律。 二、形状的相似性 形状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十分敏感的,它引发的思维活动是异常活跃的。这段影片就是利用形状的相似性组接的。画面上先是一些食物以竖线条的形式撒落下来,接着是一瓶酒、一听易拉罐、一位皇家卫兵笔直地站立着、一栋细长的尖顶房子等。这些画面之间除了形状的相似,没有任何其他意义上的联系。这些形状相似的内容连续组接,使人感到贴切、自然、生动。这种思考不是单纯的线性思维,而是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选择大千世界中形状相似的物件积累叠加,共同强化一种形状,用形状来表意,用形状来抒情,用形状传达视觉的美感。 三、静态镜头的组接 组接静态镜头时,要注意镜头长度的一致和主体朝向的差异。镜头长度一致指的是每个镜头在时间长度上一致,采用这种方法组接的镜头,能形成明显的节奏感。由于画面中的主体是静态的,所以,连续镜头中主体的朝向应有差异。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面朝左,第二个镜头中的主体就面朝前,第三个镜头中的主体则面朝右前方,第四个镜头中的主体就应面朝右。相互衔接镜头中的主体朝向应该有一些变化,如果方向完全一致,剪接点就会形成明显的跳感,如果方向完全相反,又会有跳轴的感觉。所以,主体的方向不能一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差异。 四、声音的相似性 在满囤儿辛苦思考画面的同时,请注意声音的运用,比如:当小船与前方掩映着河面的树杈相撞的一瞬间,我们听到了枝杈被撞击的断裂声和大树被放倒时树干的断裂声。 这段例子的组接利用了两种声音的相似性,自然和谐地从一个镜头转接到另一个镜头,从游客们乘坐游船游览两岸风光的段落过渡到砍伐树木、生产木材的段落。而最妙之处在于树杈被撞断并不是从画面上看到的,而是观众听到树杈断裂声后借助于联想完成的。画面显现的是从游船上拍摄的主观镜头,小船以一定的速度前进,从岸边伸展到河面的树杈横在前方,而且越来越近,从镜头前我们预感到,就要撞上树杈了,接着听到了树杈的断裂声。五、用主观镜头组接 这两个镜头是按照主观镜头的逻辑关系组接的。什么是主观镜头呢?镜头代表着剧中人物的视点和所思所想的镜头,被称作主观镜头。这段影片的前半部分是一个戏剧演出的现场,一组镜头表现了戏剧演出的实况,舞台演出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演员撩开幕布往外看,后一个镜头就是阴云密布、雷声隆隆的天空,后一个镜头好象是演员眼中所看到的景象,前后镜头构成了主观镜头的逻辑关系。 六、设法使一组镜头富于变化 这是一组人物骑车爬坡的镜头。画面内容都是雨中的骑车人,而且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编辑在选择镜头时,努力突出画面的个性特征,尽量使画面富于变化。通过选择不同颜色的雨衣形成色彩的跳跃,通过采用不同的景别而形成远近的差异,通过选择不同的人数而增加画面的变化,使这组镜头的组接显得流畅而富于变化。 七、如何通过画面组接形成快节奏

叙事时间表征的特点研究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27(5):1172-1174 叙事时间表征的特点研究Ξ 杨炳钧ΞΞ (西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 叙事时间表征是时间心理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此尚未有系统研究。本文在概述这方面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叙事时间表征特点的假设,以便为今后这方面的时间心理学研究提供线索。 关键词:叙事时间表征 特点 时间心理学 假设 1 引言 凤凰卫视2004年7月18日20点50分到21点“东方八禧名人面对面”节目是主持人许戈辉访电影导演张艺谋。其间,张艺谋说,“干到老,学到老.....不是假谦虚.....我今天还在学拍电影,学讲故事”。这说明,虽然成人和幼儿园的小孩都能叙事,但叙事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有职业、年龄、生活经历等差异。Van den Broek[1]说,“叙事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剖析叙事理解的心理过程是研究人的心理的一个窗口”。叙事或叙述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比较深入和自然地揭示个人经验[2][3]。有关叙事的心理学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例如:有研究发现,可以用重写或改变个人生命故事的方式帮助个人构念行为;有研究者指出,叙事促使个人同一性的发展;有些研究甚至得出普遍的心理经验都可以追溯到叙事的结论。 人的经验和行为是有意义的,而为了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需要探索构成心理和周围世界的“意义系统”和“意义结构”。意义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研究对象,它不是什么“东西”,不是什么“物质”,而是一种“活动”[4]。叙事本身就是一种“活动”,而“活动”必然是“时间”和“序列”的结合[5]。显然,叙事与时间关系密切,二者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尤其是时间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2 研究现状概述 虽然叙事时间颇有研究意义,但人们对它的重要性认识得较晚,相关研究还很少。Science Direct电子资源检索系统中1992年至2004年4月间“叙事”(narrative)为主题的文章共有200篇,包括各个学科有关叙事的研究,其中涉及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共有37篇,这37篇中11篇研究心理治疗与叙事的关系,7篇研究儿童叙事问题,3篇研究叙事理解,2篇涉及叙事文体,2篇涉及叙事与自传,12篇是其他有关叙事的研究。而以“叙事”和“时间”同时为主题并与心理学相关的研究只有9篇,具体涉及以下内容:叙事中的时空关系[6],时间对叙事理解的影响[7],老龄化研究中的时间概念和叙事时间[8],叙事时间变化的加工[9],疾病的叙述———时间、希望和艾滋病[10],肿瘤学和叙事时间之间的关系[11],学龄前儿童叙事的结构和连贯性[12],叙事中句子回忆和阅读时间的结构要素[13]。 心理学检索系统PsycIn fo收录的1872至2004年4月间以“叙事”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共有4383篇,但以“叙事”和“时间”共同为主题的只有4篇。除了上述提到的Z waan[9]研究过叙事时间变化的加工外,还有以下几个研究:Freeman[14]的研究涉及自传和叙事时间,Nels on[15]则研究过叙事、时间和文化自我的突显,Survant[16]研究过叙事时间和空间隐喻之间的关系。 国外关于“叙事”的著作很多,但研究“叙事时间”的极少,较有代表性的是法国思想家Ricoeur[17,18,19]的《时间与叙事》三卷本,而该著作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叙事时间。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叙事时间表征”的著作则几乎没有,而且心理学中的叙事研究主要讨论心理治疗问题,比如S ovatsky[20]。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看,1994年至2004年初期间同时以“叙事”和“时间”为篇名的文章有28篇,其中没有一篇从心理学角度讨论“叙事时间表征”。心理学学术期刊中有四篇文章涉及记叙文或叙事,即莫雷对小学生概括不同类型记叙文主题的心理加工过程的研究,林秀英和杨炳钧对构成理论关于推论与记叙文篇章理解的研究的介绍,王荣和张积家的儿童角色认同对记叙文记忆与理解影响的研究,冷英和莫雷等探讨过记叙文语篇理解中的时间转换机制。国内以“叙事”为主题的著作有一些,这些著作的一些章节涉及叙事时间,比如杨义[21],但都是讨论知识层面的叙事时间。国内迄今未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叙事时间表征”的著作。 虽然上述情况并没有涵盖所有文献,但足以说明两点,一是结合“叙事”和“时间”进行的研究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二是心理学领域专门对“叙事时间”进行的研究还相当少。亟需针对叙事时间表征的专门的心理学研究。 3 时间表征的典型模式 关于时间表征有四种典型的模式:线性表征;螺旋式表征;循环表征和网状表征。线性表征模式以西方社会为代表。依照西方社会的一般看法,时间有一个开端,在此之前,时间并不存在。科学工作者把这个开端与大爆炸假说联系在一起,宗教人士则把它与“创世”等相联系[22]。把大爆炸作为时间开端的人倾向于把时间表征为向前流动着的线性线条。 而南部、中部和东部非洲说班图语的民族的时间观就完全与西方线性时间观不同。他们认为时间开始于一个使宇宙产生的最高生命,时间被表征为沿着螺旋式的道路走向无尽 2711 Ξ ΞΞ作者简介:杨炳钧,男,西南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E-mail:ywils on@https://www.360docs.net/doc/204553868.html, 得到黄希庭教授的指导,特致以衷心感谢!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0270467)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