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2015.9分解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2015.9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2015.9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二、渊源
1.产生背景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利用社会学、心理学来研究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行为
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二战后地理学家开始对地理现象进行人类行为的研究,
使地理学研究的人地关系进入到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1
人文地理学
第2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二. 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
2.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③ 居住环境与购物行为空间
B.交通条件
a. b. 优越的交通条件——消费行为空间扩大 空间尺度不同——所利用的交通工具也有差异
具有重要意义。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五、方法论及其批判
1.研究方法
(1)归纳-推理-规划法 (2)行为矩阵
(3)锚点理论
(4)数学模拟和统计分析
(5)人工智能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五、方法论及其批判
2. 方法批判
(1)强调个体,忽视了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 究的重要性
(2)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不够,反成了附庸
1
人文地理学
第1节
四.人的行为机制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激励:推动个人去从事某项活动,促使人的活动去满 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产生人类行为 的原动力; 决策:是人们经过知觉、判断、分析后产生的导致 行为的决定; 行为:以外界的刺激经过思维、判断、决策后采取 的行动,行为实施后还可以经过反馈进行修正,往 返交替,使行为成为信息处理的体系;
1
人文地理学
无地方性(placelessness) 相对同质和标准化的景观形态,其中代表前工业 化社会特征的地方的特征和变化受到减弱。这个术语 与人本主义地理学联系紧密,特别是雷尔夫的工作, 他承袭海德格(Heidegger,1962)的观点,认为当今 世界地方多样化的丧失预示着意义的重大丧失。代表 了前工业化和手工文化并创造地方感的‚真实姿态‛ 以大量丧失并代之以一种‚非真实‛姿态。雷尔夫举 出旅游景观、商业带、新城和郊区以及建筑中的国际 式风格作为无地方性和‚非真实‛姿态的实例。恩特 里金之处地方愈发同质化时一些意义确实消失了,但 同时却因而获得了另外一些意义。因此,单单谈丧失 等于接受维护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的价值观,他们正 是作者保全文化艺术品和地方的努力。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ppt 人教课标版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ppt 人教课标版

第2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行为空间:人活动的地域界限。 直接行为空间:日常生活学习等所达到的行为空间。 间接行为空间:通过媒体所了解的行为空间。
与行为空间相关的因素:
居住地
活动 方式
交通 一、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P361)
哈格斯坦德(瑞典)的时空棱柱体模式
棱柱体规模的大小反映个人生活、工作环境的状况,以及个人爱好、 态度等多种限制因素。这些限制因素可以分成3种类型:一是能力限制因 素。如个人身体状况,交通网络,用车机会等因素,限制着个人活动能力 的发挥。二是共轭限制因素,指一些人与其他人对同一时间、地点的需要, 如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学生在同时、同地才能进行。三是权威限制因素。 如一些活动时间、地点,很大程度上是按领导的意愿来安排的。
处于矩阵中的不同位置。
行为矩阵与工业区位选择(P369)
现实中最佳区位点是一个模糊概念, 即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利多少的边界。 图中O1、O2、O3为最佳区位。以利润 区的半径绕最佳点旋转形成圆形获利边 界。因交通、人口等因素影响,获利边 界会缩小、变形。区位选择在些范围内 则有利可图。距最佳区位越远成本越高。 成本越高对应决策者决策不当。图中共 有13个企业,都不在最佳区位,而且有 两个在边界利润之外,说明决策错误。 利润越高,可能性是掌握信息多和利用 信息的能力强。区位上的点与矩阵中的
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商业规模 广告 购物卡 服务态度 售后服务
不同的社会阶 层、年龄层次、 审美观念影响 购物行为。
影响因素: 行为特征 商业环境 居住环境 社会环境
四种购物行为: 马歇尔型——理智型 巴甫洛夫型——刺激反映型 弗洛伊德型——情绪型 维布雷宁型——从众与名望
居住地的远近与交通便 利程度影响购物行为。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解读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解读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二、地理物象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 环境以及事物通过 知觉、认知过程反 映在人们头脑中的 形象(映象)。它 是知觉判断、地理 优选以及决策行为 形成的基础。当然, 地理物象与客观地 理环境并不完全一 致。英国学者格尔 德曾提出一个认知 体系(见图)。
格尔德提出的环境认知体系
二、地理物象
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学历、经历 等的不同,对同一地理环境会产生不 同的地理物象,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 行为。
不同迁移类型与距离的关系
2、迁移的方向偏移
由于迁移行为受迁 移机会、地点和环 境效应的影响,迁 移活动在某些方向 会比在其他方向移 动得更远,从而产 生迁移空间行为的 方向偏移(如图)。 一般来说,大部分 的迁移流在大城市 之间发生,或中小 城市移民流向大城 市。
迁移的方向偏移
第3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美国赫夫在零售引力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概率引力模型。拉什 曼南和汉森又对概率模型加以了修改,使其进一步合理化。
(二)消费行为空间偏好模型 (三)消费行为空间信息模型 (四)消费行为空间学习模型 (五)消费行为空间综合模型
思考题与作业
一、思考题
1、解释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 2、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 3、举例说明人类迁移活动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移。 4、应用行为矩阵模型和报偿矩阵模型,分析一个
具体的人文地理学问题。 5、简要评述消费行为(1)行为地理(2)环境知觉(3)环境认知(4)地
理物象(5)物象评价(6)心理图谱(7)地理物 象简图(空间图式)(8)行为空间(9)通勤活动 的行为空间 2、问答题: (1)解释地理物象的距离衰减规律和其动态性特征。 (2)论述购物行为空间的影响因素。 (3)简述人类的迁移空间行为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 移的规律。 (4)消费行为空间模型包括哪些模型?

人文地理学考研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考研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行为空间研究方法
A
空间分析法
运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对行为空间进行定量研 究,揭示行为空间的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
行为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或记录人类在空间中的行为, 了解行为空间的使用情况和行为模式。
B
C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受访者对行为空间的认知、 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分析行为空间的 社会文化意义和影响因素。
活动。
地形地貌
02
山区人们交通不便,活动范围受限,平原地区则交通发达,人
们活动范围广。
自然资源
03
资源丰富地区人们生活富足,资源匮乏地区人们则生活贫困。
社会经济条件对人类行为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受教育程度高,文化娱乐活动丰富, 经济落后地区则相反。
政治制度
不同政治制度下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存在显著 差异。
大型体育赛事和娱乐活动的举办促进了相关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如 体育场馆、主题公园等,对地理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文化交流与传播
娱乐活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对地理环境的文化多样 性和社会开放性产生影响。
04 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制约因素
自然条件对人类行为制约
气候条件
01
寒冷地区人们更倾向于室内活动,热带地区人们则更多在户外
特点
人类行为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动态 性和可塑性等特点。不同个体、不同 群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表 现出巨大的差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对人类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会导致不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从而影响人类行为。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绪论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第 1 章绪论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 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内容提要: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是行为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概括地说行为地理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本章主要论述了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问题。

侧重于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制作用。

在人类行为机制作用下,人类各种活动的行为空间具有差异性,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行为规律性。

并通过行为矩阵模型、报偿矩阵模型和消费行为空间模型进行分析,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人类认识论的本质上揭示人类活动空间场所选择与优化的规律性。

第 1 节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行为地理把心理、行为等因素引入人地关系的研究中,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平衡、反馈的空间关系规律。

一般说来,人类对地理环境刺激的自动条件反射所产生的行为不属于行为地理所研究的行为范畴,行为地理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环境感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行为(心理行为)和外在行为(表现行为或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制作用和过程。

正是由于这些机制作用和过程才使人类形成一定的行为空间和区位选择。

一、环境知觉与认知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环境知觉和环境感觉一样都是由于地理环境作用于人们的分析器官所起的认识过程,但环境感觉只是反映地理环境的个别属性,而环境知觉则反映地理环境的总体属性以及个别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

环境感觉是环境知觉的基础,环境知觉是各种环境感觉相互联系和有机结合的产物。

不同的人对地理环境的知觉程度存在着差异,这决定于人们对地理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主要同个人的认识属性、获取信息的环境性质以及个人在环境中获得信息的方式等因素有关。

波特斯(J.D.Poteous)认为有三种环境,即现象环境(自然客体)、个人环境(现象环境的感知)和条件环境(影响行为的文化信仰和意愿)。

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课后思考题

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课后思考题

1、解释环境知觉、行为空间、地理物象。

环境知觉: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过程。

行为空间: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们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地理物象: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2、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

从总体上看空间行为呈距离递减的规律性。

(一)、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哈格斯坦德(瑞典)的时空棱柱体模式,利用时间、空间分析法研究人们通勤的行为空间范围。

通常一个人的日常行为空间主要由居住地、工作地、交通手段和活动时间决定。

通勤和通学的行为空间,就要受制于居住地点与行程速度两方面的因素。

棱柱体规模的大小反映个人生活、工作环境的状况,以及个人爱好、态度等多种限制因素。

这些限制因素可以分成3种类型:一是能力限制因素。

如个人身体状况,交通网络,用车机会等因素,限制着个人活动能力的发挥。

二是共轭限制因素,指一些人与其他人对同一时间、地点的需要,如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学生在同时、同地才能进行。

三是权威限制因素。

如一些活动时间、地点,很大程度上是按领导的意愿来安排的。

(二)、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主要与消费者自身的行为特征、商业环境、居住环境及社会环境四方面因素有关。

1、行为特征。

购物行为从行为方式上可分为四种类型:马歇尔型——理智型、巴甫洛夫型——刺激反映型、弗洛伊德型——情绪型、维布雷宁型——从众与名望。

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和性格不同,消费行为方式也有差异,从而造成购物行为空间的差异。

2、商业环境。

商业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能否形成固定的购物行为空间取决于能否满足消费者购物的需求。

一般消费者购物总是倾向于出行高级商业中心和距自己住宅最近的商业中心,购买价格高的耐用消费品选择高级商业中心、购买日用消费品选择距住宅最近的商业中心。

3、居住地环境。

居住地的远近与交通便利程度影响购物行为。

居住地环境条件包括居住地的位置条件、交通条件、自然条件。

四川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有答案)

四川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有答案)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汇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科学。

2.世界人文地理学发展中的重量级人物有哪些?其主要的成就是什么?答: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系统分析与实地调查,b问卷调查座谈会和社会统计学方法,c 描述法和比较法d 地图方法e数学模型和经济分析法f 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g 计量模型4.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的方法论:a 经验主义方法论b 实证主义方法论c结构主义方法论d 人本主义方法论5.概念: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他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6.挑战与应战学说:P4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关于挑战与应战的理论7.或然论:(可能论)他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的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8.人地协调论:a 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

b 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景观是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造的实物景观,跟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

如装饰品、建筑、雕塑景观等。

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语言、科学思想、哲学、教育等,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道德、法律、信仰等内容,体现人们美学感受的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反映社会组织形式的制度、机构、风俗习惯等。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3.文化区的类型: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综合文化区。

4.文化扩散的类型:扩展扩散(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

5.对比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异同:6.概念,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人文地理学考研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考研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艾萨德的报偿矩阵 决策者的行为受个 人爱好、文化素养、成 功动机、经验等的影响。 不同的决策者对同一问 题的决策其结果的优劣 评价。
一、行为矩阵模型 二、报偿矩阵模型 三、消费行为空间模型 消费行为空间引力模型 消费行为空间偏好模型
消费行为空间信息模型
消费行为空间学习模型 消费行为空间综合模型
人文地理学——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行为矩阵与工业区位选择(P369)
现实中最佳区位点是一个模糊概念,
即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利多少的边界。
图中O1 、O2 、O3 为最佳区位。以利润 区的半径绕最佳点旋转形成圆形获利边 界。因交通、人口等因素影响,获利边 界会缩小、变形。区位选择在些范围内 则有利可图。距最佳区位越远成本越高。 成本越高对应决策者决策不当。图中共
P为地区人口数,D为商业中心之间的距离。 据李的分析,各类商品的b值均显著低于0.5,但均大于0。 相关系数R2以服装、杂货、禽蛋较高,医疗服务最低。
人文地理学——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美国赫夫的概率引力模型(P373)
Aj Pij d
b ij n
Pij是 i 消费者选择j 商业中心的概率;
Aj是j商业中心的吸引力,以商店规模表示;
人文地理学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三节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一行为矩阵模型二报偿矩阵模型三消费行为空间模型普雷德的行为矩阵艾萨德的报偿矩阵消费行为空间引力模型消费行为空间偏好模型消费行为空间信息模型消费行为空间学习模型消费行为空间综合模型决策者的行为受个人爱好文化素养成功动机经验等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居住地的远近与交通便 利程度影响购物行为。
社会环境
案例:大陆在香港的消费行为。
人文地理学——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笔记

人文地理学笔记

1.人文地理学概念: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补:地理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各有侧重,但实际上,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人地关系、区域研究和空间分析)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才综合形成上述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

所以其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4.人文地理学发展(了解):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德国5.研究任务(了解):●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6.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的基本主题:文化区(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和文化景观(文化现象综合体)。

7.文化区——空间表征(概念、分类)A.概念: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B.分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C.形式文化区:概念: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构成:中心区、外围区、边缘区(过渡区)特征: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即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是该文化现象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形成的。

D.功能文化区:概念(内涵):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人文地理学 第12章 行为地理_OK

人文地理学 第12章 行为地理_OK

2021/7/3
19
⑷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体现在3方面: •生命和家庭的阶段性,影响消费的重点和能力差异; •职业和所处社会阶层,影响消费能力和特点; •社群和邻里关系,影响消费偏好的稳定性,形成消 费的趋同现象。
2021/7/3
20
3.交际与余暇活动的行为空间
非专职交际人员的社会交际空间的规律 性是——(施图茨Stutz模式)
2021/7/3
3
3.环境认知
环境认知是对环境对象识记再现的一种形式, 属于人类高级思维活动的范畴,是人类行为的重 要和直接基础。
4.对“环境”的新解释
行为地理学认为,“环境”具有三层含义:
现象环境就是自然客体;
个人环境是个人对现象环境的感知;
条件环境是影响行为的社会文化信仰和意愿。
2021/7/3
2021/7/3
34
⑷乐观系数决策
也称胡尔维茨(Hurwicz)法、折衷 法,就是在最乐观与最悲观的决策之间寻 找一个平衡,主观地把两者出现的概率分
别定为α和(1-α),决策的获利为: I= max{αmaxaij+(1-α)minaij}
(i=1,2,…n; j=1,2,…n)
2021/7/3
35
关系越稳定,交际频率受距离的影响越 小,涉及的空间尺度越大。
2021/7/3
21
三、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
1.迁移的距离偏移
迁移的距离偏移是指迁移行为随距离增加而 衰减的规律,尤其是在国内或者小尺度迁移方 面表现更加突出。
2.迁移的方向偏移
迁移的方向偏移是指不同地点、城市、区域 的迁移性不同,“顺向迁移” 较易发生,“逆 向迁移”较难形成。

人文地理学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思考题
1解释环境知觉、行为空间、地理物象。 2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 3举例说明人类迁移活动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移。 4应用行为矩阵模型和报偿矩阵模型,分析一个具
体的人文地理学问题。
5简要评述消费者行为空间模型。
人文地理学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 空间Fra bibliotek内容摘要
本章主要论述了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问题。 侧重于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 象、物象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制作用。在人类 行为机制作用下,人类各种活动的行为空间具有 差异性,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行为规律性。并 通过行为矩阵模型、报偿矩阵模型和消费行为空 间模型进行分析,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 人类认识论的本质上揭示人类活动空间场所选择 与优化的规律性。
一、行为矩阵模型 二、报偿矩阵模型 三、消费行为空间模型
一、行为矩阵模型
普雷德详细研究了行 为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发展了美国史密斯 (D.M.Smith)的空间成 本曲线和获利边际理论, 认为许多工厂并非建立在 最佳区位上,这与企业家
个人行为因素,掌握信息 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 信息的能力有关。
第1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一、环境知觉与认知 二、地理物象 三、物象评价与行为
一、环境知觉与认知
环境知觉是人们在 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 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 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环境认知是在环境 知觉基础上人们对环境 信息再现大脑后的认识。
二、地理物象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 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它是知觉判 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二、报偿矩阵模型
美国艾萨德(W.Isard)在《区域科学导论》著作中, 继承和发展了韦伯、廖什等人的区位理论,对自然、经济、 技术和社会行为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用专门章 节论述了区位决策问题,建立了报偿矩阵。

第12章 行为地理

第12章 行为地理

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案例: 塔斯马尼亚岛上的塔斯马尼亚族是一个 游猎民族,很少在一个地方停留两天以上, 他们不懂耕种、不懂畜牧、不懂储备食物。 有一个奇怪的习俗:族群人上了年纪并衰弱 后,同伴就给他留下一点食物把他扔下;如 族群人生病医治无效时,便给他留一点食物 和一剂泻药扔下他;族群在食物缺乏时,母 亲会自动杀死新生儿;母亲在生产时死去, 新生儿也会被族群人活埋在母亲身边…… 请解释这种风俗。
三、地理物象 (一)定义 地理物象是 指地理环境以及 事物通过知觉、 认知过程反映在 人们头脑中的形 象(映象)。 【发霉的花生米 不能吃】它是知 觉判断、地理优 选以及决策行为 形成的基础。
(二)特点 1、地理物象的主观性:个体、群体【守株待兔】 2、地理物象的距离衰减性【原来如此】 3、地理物象的动态性【恩格斯向鸭嘴兽道歉】 (三)地理物象影响因素—距离(呈负相关关系) 1、物理距离—里程,表示人们与某地理事物间隔 — 的实际长度; 2、时间距离—耗时,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 需的时间; 3、价格距离—花费,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 需要的费用。 【注:环境认知与以上距离呈正相关关系】
四、物象评价 (一)物象评价的条件——意境地图 1、意境地图的定义 心理图谱、构想图、智能图,指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 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 像。 2、意境地图的构成要素 1)路线:即道路。 2)边缘:是两个不同地区之间的线状境界。 3)结节点:或交接点。街区的主要交接点及特殊事物的交接 点。如出发点、终点、购物中心、办公大楼等。 4)分区:城市内部若干区,如工业区、中心商业区、少数民 族居住区等。 5)地方性标志:认识城市或地区的重要标记,即记忆最深刻 的地方。
第12章 12章

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第三节

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第三节

艾萨德把报偿矩阵标作π,它由报偿πij组成。i代 表行(i=A, B, C, D),j代表列(j=Ⅰ,Ⅱ,Ⅲ,Ⅳ)。 在报偿矩阵中,艾萨德提出了两种预计报偿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确定事态j出现的可能性 (j=Ⅰ,Ⅱ, Ⅲ,Ⅳ)。 当0≤ ≤1,且 时,则任何决策行为 i(i=A,B,C,D)的报偿值为:
总之,消费行为空间学习模型是以 社会、心理和生理等需求能引起刺激力的 思想为基础的,这种刺激力通过从消费者 心理图谱中的那些商店或商业街中选择出 一个愿意光顾的商店而得到满足,对这个 商店或商业街的确定和不确定的期望,能 够引起反馈作用,从而影响消费行为空间。
(五)消费行为空间综合模型
上述我们分析了消费行为空间引力模型、消费行为空间偏好 模型、消费行为空间信息模型和消费行为空间学习模型,这些 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消费行为空间的有关规律,但是这些 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在对以上模型分析 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消费行为空间综合模型,其公式如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来掌握本节课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树立起通过现象看本质的价值观, 要用科学的态度、事实求是,学会从整体出发。
【时间】
2课时
行为地理学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 从人类行为的角度,研究人类活动空 间场所和优化问题,主要建立了人类 与环境相互作用空间模型、区位决策 行为模型、人口迁移空间模型、城市 生活行为空间模型、消费行为空间模 型等一系列反映人类行为区位选择的 模型
A3
A1
a11
A21
A2
a12 a22
A3 .
a13 a23 . .
.
. .
.
. .
Am
a1m a2m

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2、迁移的方向偏移 •迁移空间行为不仅表现出距离偏移的规律性,也
表现出方向偏移的规律性。 •由于迁移行为受迁移机会、地点和环境效应的影 响,迁移活动在某些方向会比在其它方向移动得 更远,从而产生迁移空间行为的方向偏移。
第3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一、行为矩阵模型 •在进行区位决策分析时,既考虑区位形成的外部
因素,如劳动力费用、市场状况、用地条件、自 然资源等,也考虑区位形成的内部因素,如决策 者个人爱好、文化素养、成功动机、已往经验等。 •政府决策人通过制定财政、税收政策也对产业区 位决策施加很大的影响。
•普雷德详细研究了行为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发展了美国史密斯的空间成本曲线和获利边际理 论,认为许多工厂并非建立在最佳区位上,这与 企业家个人行为因素,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关。 •因此,普雷德把决策者的决策描述为某种情况下 有关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决策者处理这种信 息的能力的函数,从而创立了行为矩阵模型。
(二)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1、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与购物行为空间。 •当一个消费者产生某种购物动机时,由购物动机
产生消费行为,然后选择购物行为空间,进行购 物活动来满足需求。旧的需求得到满足,新的需 求又将产生,这样循环往复,驱使消费者不停地 进行购物行为活动,形成一定的购物行为空间。
•购物行为从行为方式上可分四种类型:即马歇尔
二、报偿矩阵模型
•美国艾萨德在《区域科学导论》著作中,继承和
发展了韦伯、廖什等人的区位理论,对自然、经 济、技术和社会行为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用专门章节论述了区位决策问题,建立了报偿 矩阵。
三、消费行为空间模型
•(二)消费行为空间编好模型 •(三)消费行为空间信息模型

人文地理学 第十二章行为地理

人文地理学 第十二章行为地理
第十二章 行为地理
• 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 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 第一节 行为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一、行为地理学产生的原因 • 1、是理论和方法论建设的需要,解释现实世 界的有关问题。 • 2、学科交叉和渗透必然结果 • 3、行为地理学的产生与产业软化密切相关。
第三节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 一、基本理论研究 • 1、行为空间 •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 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间接活动的 空间范围。 • 2、智能图 • 它是以个人的地理物象为基础,把人们物象环 境中的地物重现在空间环境的地图上。 • 构成智能图要素:线路、边缘、结节点、分区、 地方标志
2、人文主义行为方法论流派(人类论) 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人类行为空间及其 类型,重视个人行为价值,对人类行为 决策的影响主动反应,尤其是强调景观 研究,把景观变化与人类行为紧密地联 系起来,人尽量使自己行为感应环境。 • 代表人物:段义孚、戈尔德等 •
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 研究人在环境中物内在行为和外在行为一般包 括6个过程: • 1、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 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过程。它具 有以下特征: • (1)选择性 • (2)理解性 • (3)整体性 • (4)恒常性
• 3、社会因素 • 一些社会因素强烈地影响着消费者行为, 如文化因素 • 4、地理因素 • (1)各种自然地理因素从多方面影响消 费者行为 • (2)人文因素:地理区位、商业网点、 交通运输等对消费者影响。
第四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 行为矩阵模型
• 报偿矩阵模型
行为矩阵模型
普雷德详细研究了行为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发展 普雷德 了美国史密斯(D.M.Smith)的空间成本曲线和获利边际 D.M.Smith 理论,认为许多工厂并非建立在最佳区位上,这与企业家 个人行为因素,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信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能力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人文地理学
20世纪80年代对地方概念的兴趣扩展到了人本主义地 理学之外。经济地理学家如马西(见:Massey and Allen,1984) 试图将地方理论化,规定为在一般过程 的背景中表现特性。 历史地理学者如普雷德(Pred,1984) 则引用吉登斯的 观点,把地方看作结构化过程的组成部分,既由社会 实践所构成、又反过来构成这些实践活动。 阿格纽和约翰斯顿(Johnston,1991) 认为地方是政治 地理学的基石之一。 恩格里金(Entrikin,1991) 认为“用寻求地方的整体 性和背景性的方式来理解地方,就是要在科学理论化 的客观一级和感性理解的主观一级之间占有一定位 置”。
(3)过分重视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团体的行为
1
人文地理学
place(地方;场所): 由人或物占据的部分地理空间。阿格纽 (Agnew,1987)区分了场所的三个主要要素:“场 所,社会关系构成的环境(可以使非正式的抑或组 织化的),区位,包含社会相互作用环境的地理区 域,这种相互作用有更大尺度下运行的社会和经济 进程确定;以及地方感,即地方的‘感觉结构’”。 地方,特别是地方感,是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地 理学区别于实证主义地理学家的主要概念之一。特 别是他与雷尔夫(Relph,1976)和段义孚 (Tuan,1977)的想象学方法相关。80年代西蒙 (Seamon and Mugerauer,1985)以及布莱克(Black et al.,1989)的著作中,对于地方的这种哲学探讨还 在继续。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三、发展阶段
1.萌芽时期(20世纪20-60年代)
2.第一发展期(20世纪60-80年代)
3.第二发展期(20世纪80-90年代)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四、主要研究内容
1.行为空间和空间行为
行为空间就是人类活动的地区界限,包括人类 直接活动的空间,也包括交流认识活动的间接空间 。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消费者行为研究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实践意义。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四、主要研究内容
3.心智图和认知地图
地理物象的心智图是人类日常活动和人类移动地 理选择的依据。不同等级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影响行为
活动的选择,心智图的形成来源于人们直接或间接获
得的各种信息,能够反映和决定人的空间行为,对指
导和研究人的空间行为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
1
人文地理学
地方效用(place utility) 衡量个人对地方满意程度的标准。该词出自新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效用”一词,用于有关于 人们评价可供选择地点(包括他们的现住处)的迁 移研究(Wolpert,1965)。 一个家庭决定考察迁移的可能性后,竟会在其 活动空间范围内寻找可得的居住地(参见:搜索行 为),并根据他们对期望值(或效用)的评估标准 来评价每个地方。这种评价提供了地方效用的衡量 标准,而地方效用决定着是否迁移(现住处的地方 效用可能比索考虑的其他任何地方都高),以及如 果前已将选择哪个最佳。
1
人文地理学
无地方性(placelessness) 相对同质和标准化的景观形态,其中代表前工业 化社会特征的地方的特征和变化受到减弱。这个术语 与人本主义地理学联系紧密,特别是雷尔夫的工作, 他承袭海德格(Heidegger,1962)的观点,认为当今 世界地方多样化的丧失预示着意义的重大丧失。代表 了前工业化和手工文化并创造地方感的“真实姿态” 以大量丧失并代之以一种“非真实”姿态。雷尔夫举 出旅游景观、商业带、新城和郊区以及建筑中的国际 式风格作为无地方性和“非真实”姿态的实例。恩特 里金之处地方愈发同质化时一些意义确实消失了,但 同时却因而获得了另外一些意义。因此,单单谈丧失 等于接受维护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的价值观,他们正 是作者保全文化艺术品和地方的努力。
具有重要意义。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五、方法论及其批判
1.研究方法
(1)归纳-推理-规划法 (2)行为矩阵
(3)锚点理论
(4)数学模拟和统计分析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工智能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五、方法论及其批判
2. 方法批判
(1)强调个体,忽视了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 究的重要性
(2)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不够,反成了附庸
人文地理学
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第1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第2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第3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一、内涵
广义的行为地理学包括感应(知觉)地理学和 狭义的行为地理学。 感应地理学是研究人们对不同地理环境反应的 特性、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
知觉地理学只研究人的环境知觉。 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们对地理环境发生知觉后 作出判断、评价、然后决定自己行为的科学。
二、渊源
2.理论渊源

行为地理学是在避免空间分析学派的机械性和将人地关系物化的基
础上产生的。

引入环境心理学、人类学和组织行为理论来构建空间模式,其研究
重点放在达到的目标过程上,转向对个人和社团行为的微观研究。

其产生对实证主义的空间分析学派的批判和继承,在方法论上没有
根本性的变革。
新的人地关系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二、渊源
1.产生背景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利用社会学、心理学来研究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行为
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二战后地理学家开始对地理现象进行人类行为的研究,
使地理学研究的人地关系进入到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1)在居住小区或附近的移动;
(2)活动地点的规则的往返移动(通学、通勤、交际、购物 等); (3)向这些活动地点的周边移动。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四、主要研究内容
1.行为空间和空间行为
人文地理学家研究人类行为旨在探讨人类的空
间行为规律,研究人们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行为而不
采用那样的行为,也研究人类对环境作用的行为,
以及社会、文化、政治等行为的空间问题,为政策
制定和各行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四、主要研究内容
2.空间分析与决策
借助于空间科学和区位理论的指导,获得较大
的发展。将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注重行为空间研
究和空间中个人的行为研究,更注重逻辑推理和实
践运用,近年来在规划实践、企业经理区位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