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去 进 行 时 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fe9451453610661fd9f459.png)
列方程解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教案 (2篇)【教学目标】1.会解决两个物体运动的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行程问题解决的关键,弄清楚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尝试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相离问题。
4.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解答行程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如运动的方向(相向、同向、背向),出发的地点(两地、同地),出发的时间(同时、先后),运动的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相距、交错而过、追及等等)。
1.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v1 + v2 ) ×t相遇= s相遇2.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相差路程( v1 - v2 ) ×t追及= s追及例1、看图说图意和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小时相遇100千米/小时80千米/时客车货车540千米客车乙轿车?小时追上一、填空;(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0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吉普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15千米,吉普车平均每小时行101千米,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方程是:()(2)在公路上,一辆卡车正以3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在离卡车9千米的地方,一辆轿车正以50千米/时的速度赶上来,轿车几小时后在途中追上卡车?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方程是:()(3)车间里的几个师傅计划合作一批零件,如果每人做25个,那么比计划少25个,如果每人做30个,那么正好完成计划。
车间里共有几位工人师傅?一共计划做多少个零件?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方程是:()二、选择(1)东西两村相距750米,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东西两村出发向西而行,甲每分行10米,乙每分行75米,几分后甲追上乙?解:设X分钟后甲追上乙。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518f2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b.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第【1】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2~63页“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3、注重运用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能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
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四、学情分析我们学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
对于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电闪雷鸣”吗?生:听说过。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生: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师:你说的很准确。
那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生1:因为光比闪电传播的快。
生2:因为光比闪电的速度快。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速度的一些问题。
(板书“速度”,在其旁边画一个大的“?”)【设计意图:简短的谈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新知1、比较新龟兔赛跑中两辆车的快慢(课件展示)师:第一辆兔子驾驶的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板书);第二辆乌龟驾驶的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板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行程问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01b3ee5a8102d277a22f41.png)
《行程问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引导学生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建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并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问题。
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速度、时间、路程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只是学生不知道运用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单位的书写。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巧设趣导,阐释“速度”。
1.做游戏,引速度。
我们来做一个看词语做动作的游戏。
规则是:做游戏过程中,不离开凳子,不发出声音,只能用手势表示。
分步出示“走”、“跑”、“飞”三个字。
第一遍让学生自由做,第二遍老师带着做,第三遍看动画做。
同学们,你们表演的都很出色。
你们刚才的动作有快有慢,那么快慢又能用数学上的哪个词语来表示呢?(速度)2. 预习回顾,解密“速度”。
那么,到底什么是速度呢?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汽车的速度大约为每小时70千米;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为每分钟200米;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为每秒340米;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每秒30万千米。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就是光,所以有“迅雷不及掩耳”之说。
根据大家的汇报,我们知道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5e61d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e.png)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究学习1.(展示吉普车和公共汽车)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辆汽车,瞧……我们来猜一猜,哪辆车开得快一些?(学生先独立思考)生:我认为是公共汽车开的快,因为平时我观察到它的速度比较快……生:我认为是吉普车快,它上面坐人少一些,没有那么重,所以吉普车快些。
……师: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谁更快一些。
(逐步出示其它条件)师:根据这些信息,来证明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生:吉普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所以公共汽车快一些。
算式:120÷2=60 210÷3=70师:你们刚才所比较的其实就是它们的速度。
吉普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也就是说吉普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也就是说公共汽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
千米∕时是表示的是速度的单位,它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单位表示方式有所不同,我们来读读看。
(千米每小时)师:我们来认识一下其它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师:那根据刚才我们所比较的是两辆车的速度,那根据刚才你所列出的算式,你能说一说速度是与什么有关的吗?生:(议论纷纷)有可能是长度和时间,有可能是时间,有可能是路程和时间……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在数学上说,是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板书:路程、时间与速度)师:你来说一说,刚才的数学信息中,哪个是路程,哪个是时间呢?生:120千米就是吉普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210千米就是公共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2时是吉普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3时就是公共汽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师:你能从下面的一些信息中找出那些是路程,那些是时间,那些是速度吗?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口答师:看来同学的知识还真不少,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算式,你能得出什么关系式呢?生:速度=路程÷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师:板书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2.合作探究,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其他关系式。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精选7篇)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d1aed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d.png)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1一、课堂常规:体委: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体委:报告老师,XXX班应到XX人,实到XX人,报告完毕。
师:好,回到队伍中。
师:全体都有,从右往左1。
2报数学生:1、2、1、2(报数)师:由二列横队成四列横队——走学生:1、2、3(变成四列横队)师:由四列横队成二列横队——走学生:1、2(变成二列横队)师:由二列横队成四路纵队——走学生:1、2、3、4(变成四路纵队)师:由四路纵队成二列横队——走学生:1、2、3、4(变成二列横队)二、宣布本堂课内容:师:我校自从1968年建立篮球队以来已经有47年的历史,篮球是我校传统特色项目,在前不久刚结束的《第六届我们是冠军》篮球赛中大家也看了大哥哥大姐姐们为扞卫自己的班级,在球场上奋勇拼搏的状态,我希望几年以后的你们,也要为自己的班级争夺增光添彩。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篮球行进间单手高运球》,在学习前,我们先做一下准备活动,慢跑两圈,全体都有,向右——转,跑步——走。
学生听从老师指令跑步热身……三、基本部分:(篮球行进间运球动作教学与练习)以研究性教学为基础,挑选个别学生做出行进间运球的动作,学生积极参加,老师和学生共同指出展示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说明,最后老师详细做分解动作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动作的要领和重难点。
师:有哪位同学给大家做一下行进间单手高运球?学生A进行行进间单手高运球师:刚才A同学在运球过程当中大家有没有看出他的不足之处,有哪位同学告诉大家?学生B指出A的不足处师:非常好,看来B同学观察特别细心。
还有哪位同学给大家来做一下行进间单手高运球?学生C进行行进间单手高运球师:在C同学运球过程当中大家看到哪里不对?哪位同学告诉大家?D同学,你来大声告诉大家…师:D同学非常棒,大家一定要向这两位同学一样要认真观察。
《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教学设计
![《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a98b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1.png)
《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出行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2.学习并掌握常见的交通出行安全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交通出行安全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交通出行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交通出行安全常识1.1交通工具的种类及其安全特点1.2行人道路交通规则和标志1.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1.4自行车出行的安全知识和技巧1.5乘坐私家车的安全指导2.交通安全技能训练2.1行人过马路的正确方法2.2公交车乘车技巧2.3自行车骑行技巧2.4私家车乘车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交通出行的场景,鼓励他们思考交通出行的重要性。
2.回顾学生已经掌握的交通出行安全常识,进行小组讨论。
二、知识传授(3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交通工具的种类及各自的安全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交通工具的安全问题,提醒他们在选择交通工具时要考虑安全因素。
2.通过展示道路交通规则和标志的图片,向学生传达行人的正确交通行为和安全意识。
3.讲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上下车时的注意事项、乘坐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等。
4.指导学生了解自行车出行的安全知识和技巧,包括佩戴头盔的重要性、正确停放和锁车的方法、手势信号的使用等。
5.引导学生了解乘坐私家车时的安全指导,包括正确坐姿、系好安全带、不干扰司机等。
三、技能训练(40分钟)1.行人过马路的正确方法1.1指导学生如何寻找合适的过马路的地点。
1.2分别演示如何通过斑马线和十字路口过马路,并告诉学生应注意的事项。
1.3学生进行模拟过马路操作训练,并互相观察和提出改进意见。
2.公交车乘车技巧2.1向学生展示公交车的正确乘车姿势和上下车的注意事项。
2.2模拟上下公交车的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并纠正错误。
3.自行车骑行技巧3.1指导学生正确佩戴头盔和使用手势信号。
3.2学生进行自行车骑行训练,注意骑行姿势和规避障碍物。
4.私家车乘车技巧4.1向学生展示私家车乘车的正确姿势和安全带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0c771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4.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53页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体验抽象、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3.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中的逻辑美,体会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意义和发现。
难点:行程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展示蜗牛图片)蜗牛正在叶子上爬行,虽然它很努力,但它一个小时只能爬8米。
(板书:每小时8米)展示猎豹图片)猎豹在草原上跑步可是数一数二,最快每分钟能跑2千米呢。
(板书:每分钟2千米)展示雷电图片)闪电每秒大约能传播30万千米。
(板书:每秒30万千米)二、探索新知1、认识速度观察每小时8米、每分钟2千米、每秒30万千米,发现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都是单位时间,表示单位时间行了多远,叫做速度。
时间单位还有年、月、日,因此每年、每月、每日也是单位时间。
同样也可以用它们来表示速度。
2、练速度的写法速度也有自己的写法,比如我们常常把每小时8米,写成8米/时,这个斜线就表示“每”,表示一个小时,也读作“每”。
能尝试将下面两个时间写成这种形式吗?(学生在练本上尝试改写2千米/分、30万千米/秒。
两名学生板演)3、认识时间、路程。
解决蜗牛带来的问题。
蜗牛的爬行速度是8米/时,6小时蜗牛一共能爬行多少米?这里的6小时就叫做“时间”。
数学问题是:一共行了多少千米?这里要我们求的“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就叫做“路程”。
蜗牛6小时爬行的路程为48米。
注:本文中已无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问题段落。
1.你是怎么算出来的?(8×6=48米)我们可以用线段表示法来帮助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蜗牛一小时行走的8米,那么6个小时需要画6条同样的线段。
《匆匆》教案
![《匆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7743c7ee06eff9aff807a4.png)
《匆匆》教案《匆匆》教案《匆匆》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初步感受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
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因为这篇文章中的问句比较多,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读好一个问句,其他句子学生也会受到启发,从而能读得更好。
)三、默读课文,个性感悟,交流感受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
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像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读完以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从整体到部分理解课文。
)你想像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
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行进间高手上篮教案(1)
![行进间高手上篮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acd4a1c581b6bd97f19ea38.png)
篮球行进间高手投篮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课标》的思想和理念。
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一切活动为了学生的发展。
挖掘潜能,启发思维、自主创新、实践体验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课中启用语言激励、导优扶差,关注差异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发展运动技能和体能,培养集体精神、合作创新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精神,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一至二种球类运动和技能。
行进间高手投篮是篮球教材中的一项基本且重要的内容之一。
以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以传授基本技术为切入点,教会学习的方法,行进间高手投篮技术对提高学生篮球运动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它是每位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有一部分已经具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和篮球意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篮球基础或篮球基础较差,这也给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无篮球基础或篮球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行进间高手投篮的基本步法,让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把这一技术向实战角度提高。
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行进间高手投篮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及在篮球比赛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无篮球基础的学生掌握行进间高手投篮的基本步法,让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把这一技术向实战角度提高并在篮球比赛中熟练的应用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跑动过程中跨步接球的衔接。
教学难点:腾空展体、手腕手指拨球及身体的协调配合。
六、教法与学法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解示范法、集体学练法、分组练习法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练习当中。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50fd55011ca300a6c390a5.png)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通过研读文本,感知情节,把握小说的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2 品味精彩语句,体会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
二. 过程与方法:讲授法、问题法、探究法、讨论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扬学生青春的热情与梦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培养学生正视挫折,独立要强,勇敢执著,正直善良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从把握“我”的心情曲线切入,带动情节的感知,进而理解“我”和与“我”对立的人群这两类人,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品味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教学难点:小说的荒诞情节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复习巩固基础知识(A层次)三.文本研读(一)感受快乐的启程(A层次)问:十八岁可以出门远行,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
文中的“我”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开始远行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二)把握心情的曲线(B层次)1. 这的确是一次快乐的启程,可是“我”的心情快乐到底了吗?2.“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心情的转变?试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三)感知荒诞的情节(B层次)问:1.“我”在远行路上遭遇的这些事情,大家都能够理解吗?.2. 试着在文中找出你认为不合理的情节,并读出相关的语句。
(四)探究文章的主旨(C层次)1.作者用奇妙的构思,荒诞的情节只是想表明“我”出门远行遭到抢劫了吗?“我”与司机和抢苹果的人群分别代表什么?2.远行结束时,“我”落了个遍体鳞伤,既然出门远行的旅程并不安全,爸爸“我“为什么还要让我独自出门?从“我”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四.体会小说语言(B层次)学生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新奇独特。
例:我看见那个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屁股上有晚霞。
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
五.拓展延伸:(C层次)任选其一:1.说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出门经历以及这次经历带给你的感受。
2. 谈谈你成长中遇到的挫折或烦恼。
.六.作业《十八岁出门远行》学案学习目标1. 阅读文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余华及先锋派小说的特点。
水平三体育与健康课篮球行进间运球过障碍教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水平三体育与健康课篮球行进间运球过障碍教学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92693b31b765ce050814c0.png)
篮球行进间运球过障碍教学水平三体育与健康课(篮球行进间运球过障碍教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节课是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运动项目。
经常参加篮球活动,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篮球运动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并容易普及,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篮球变向运球过障碍的基本技术,它是在行进间运球的基础上进行选编的,虽然是基础动作,真正掌握好,学会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让学生有兴趣的去接受,使学生在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二、教材分析篮球运动是初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开展篮球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结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篮球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的形成。
三、学情分析(一)有利因素由于学生对篮球活动兴趣高,模仿和求知欲强,爱表现自己,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对本课的内容表现较强的求知欲。
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难调动。
(二)不利因素虽然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技术,但学习新的技术动作还是有阻力,个别学生心理因素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顺利进行。
(三)主要困难由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身体协调性较差,有些同学怕自己动作做不好而难看,练习时可能出现比较被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技术特点安排练习,不要过分强调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达到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1、通过进一步学习,使95%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四种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动作。
2、发展学生控球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教学设计
![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0c842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a.png)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在实行时和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使学生能准确使用这两种重要时态,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水平。
教学目标
(1)一般现在时句型:She often sings
She is a doctor.
The earth travels around the sun.
We’ll go there if it doesn’t rain.
(2)现在实行时:Look, 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
He is writing a novel this week.
My teacher is always smiling in class.
会熟练使用上面句型。
教学方法
演绎,归纳,练习,小结
教
学
过
程
及
设
计
思
路
教学过程
一.片头
二.通过4张图片演示导入,让学生从中看图说句感知一般现在时态。
三:通过上面图片归纳出一般现在时的四个用法。
四:通过2张图片传授现在实行时。
五:通过上面2张图片的学习,归纳出现在实行时的三个用法。
.
六通过比较2个时态,归纳出现在实行时的现在分词和一般现在时的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变化。
七:Summary:对两种时态标记,否认,问句做出归纳。
使学生更会进一步增强理解使用。
语法题只有通过持续的练习,才会巩固
教学特色
图片新颖,不雷同他人。
教学总结与反思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对于这两个初中重要的时态的使用,应该会学到很多。但是,因为微课程时间的限制,题目量没有加进去,就显得内容比较简单,在以后的微课制作中,还需要持续改进。
《匆匆》优秀教学设计
![《匆匆》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4a31e1227916888586d789.png)
《匆匆》优秀教学设计《匆匆》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散文,它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时光匆匆逝去,一去不复返的感慨,给我们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__用语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
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叠词的运用,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根据这点本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1、感受语言美,体味__拟人、排比的修饰手法及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关于时间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动感情1、请看大屏幕的钟表。
问:你想到了什么?2、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
(演示时间格言)3、揭题。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并且一去不复返。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语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好!让我们感悟一下,我们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逝的!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你想大声读就大声读,你想默读就默读,你想和伙伴读就和伙伴读,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边读边画:哪些语句是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2、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六年级《急行跳高跨越式跳高》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急行跳高跨越式跳高》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62062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4.png)
4.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急行跳高和跨越式跳高技术的基础上,提高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成长。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以奥运会比赛场景为背景,激发学生对跳跃项目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观看奥运会比赛视频,让学生了解急行跳高和跨越式跳高的比赛场景,感受运动的魅力。
-邀请校田径队成员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技术动作的要点。
2.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进步空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2.通过急行跳高和跨越式跳高的学习,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奥运会跳高比赛的精彩瞬间,让学生直观感受跳高运动的魅力和挑战性。
-播放视频:展示世界顶级跳高运动员的比赛表现,让学生体会跳高技术的精湛和运动的美感。
4.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信心,勇敢尝试,不断进步。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教学设计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f37f5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e.png)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教学设计摘要:1.引言:回顾过去与比较他人的重要性2.回顾过去的教学设计3.比较他人的教学设计4.远眺未来的教学设计5.结论:总结与展望正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当下,还要回顾过去、比较他人并远眺未来。
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学设计。
首先,回顾过去的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
我们应该从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需要改进。
这样可以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重复犯错误,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挥已有的优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回顾过去的教学设计,发现某些教学活动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那么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继续采用类似的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比较他人的教学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应该关注同行的教学设计,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有哪些新的教学方法或技术可以借鉴。
通过比较他人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提升的空间。
例如,当我们发现其他教师在讲解复杂概念时使用了图形化表达,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那么我们也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引入这种表达方式。
最后,远眺未来的教学设计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
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学科发展的动态以及学生的需求,来预见未来的教学方向。
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教育。
例如,在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可以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总的来说,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和远眺前行的路,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2:While the woman was cooking dinner, the UFO arrivedk:
T: As we know, last week our school
Ss: Yes.
T: What movie do you like best?
S1:I like……best.
S2:And I like……best.
T: Do you like science fiction movie?
Ss: Yes.
T: Do you want to watch it?
Ss: Yes.
一起制成动画
3)将课本上的卡通画制成动画
4)拍摄上周运动会的有关动作场面
5)节选一些电影明星的片段
6)搜集一些明星、著名事件等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Lead—in: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Ms. Guo !
T: Do you like watching movie
……
2.Watch the flash again and talk about them in another way.
T:What happened while the boy was sleeping late?
S1:While the boy was sleeping late, the UFO arrived.
T: Ok.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Play the video]
T: Do you like it?
Ss: Yes.
T: What’s that, do you know?
You may speak in Chinese.
Ss:外星人
T: Does it come from the earth?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when与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2、交际用语:-----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I was doing……
二)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角色扮演的合作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1、让学生从本课的学习中获得充分的想象力所带来的新鲜和快乐。
S2The boy was sleeping late when the UFO arrived.
T:Where was the woman?
S3:She was in the kitchen.
T:What was the woman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4:She was cooking dinner when the UFO arrived.
T: Yeah, let’s see what different people wer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T: Look! Where was the boy?
S1: He was in his bedroom.
T: What was the boy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2、让学生在相互谈论和角色扮演中学会合作、帮助,以获得共同进步。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重点:
1、was/were +doing的掌握和运用
2、when与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教学难点:
就过去发生的事情作出正确的描述
四、媒体平台:
1、课件构想:
1)节选一段关于飞碟、外星人的电影片段.
2)将一些关于动作的图片与飞碟的到来
S1:What was the boy doing when the UFO took off?
S2: The boy was riding his bike when the UFO took off.
S3: While the boy was riding his bike, the UFO took off.
过去进行时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新课改要求我们真正地尊重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以新课改理论为依据,结合教学用书中的一些过程与建议,运用多种媒体,引入情景教学、趣味教学等模式,采用图片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比赛、动作演示等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卡通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教学更生动、直观,使学生在乐中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held a sports meeting. Do you remember?
Ss: Yes.
T: Who won?
Ss: Our class.
T: Congratulations. Now look at the
screen, let’s talk about it.
[Show some photos ]
Ss: No.
T: Yeah, it comes from another planet.
It is called “alien”
T: How did it arrive?
Ss:……
T: Yeah, it arrived by UFO.
Ok. This class we’ll learn过去进行时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二)Presentation:
1.T: Look at the screen and watch the flash.
[Play the flash]
T: When did the UFO arrive ?
Ss: It arrived on the morning of March 21, 2006.
T: Who’s that?
Ss: It’s Liu Jianyong.
T: What was he doing?
Ss: He was running.
……
2、Groupwork:
Look and talk about what people were doing
when the UFO took off.[Show the car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