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政府职能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政府职能之比较研究

中西方政府职能之比较研究

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比较研究内容提要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法治理念的比较分析,在较深入的层次上研究了法治与政府公共行政的关系,揭示了不同的法治就会有不同的政府公共行政。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分析和论证了我国转轨时期的法制建设与政府公共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重塑政府机构、谋求政府工作效率和对社会公众负责的公共行政改革,最终都取决于法制建设的成功。

关键词法治法治理念政府公共行政一、中西方法治理念的比较分析法治作为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首要的、普遍的原则,也是西方国家政府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

法律最高和政府权力要受法律限制与约束,是它最基本的理念。

其基本内涵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组织、职权以及公共行政活动的原则、制度、程序、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由宪法、法律加以规定,政府行政机关严格依照规定设置机构、划分职权、配备人员,依法组织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行政组织内部事务。

这充分体现了法律既独立于政府和它的执行者之外,又与国家公共权力密切相联的关系。

概括起来,西方国家法治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第一,维护社会公众的基本权利是法的根本目的。

法治原则在承认法律的最高权威、要求政府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提出了一切法律必须以保护人类固有的权利为目的;否则法律只会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法治的目的背道而驰。

规定公民享有基本权利,是作为一切立法必须遵循的标准和政府权力行使的限制。

第二,政府行使权力,必须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

法律对社会公众基本权利的规定,是在实体方面对政府权力行使的限制,但还必须在程序方面对政府权力的行使加以限制,才能有效地保护公民的权利。

“不按照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①。

第三,畅通、有效的司法救济渠道。

这是指在社会公众的利益遭到政府不法行为的侵犯以后,有一套完整有效的司法救济措施。

包括建立司法审查制度、撤销制度、违宪审查制度、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律师制度等。

公务员制度比较

公务员制度比较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特征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

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不仅直接推动了政府人事管理的法制化和科学化,而且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虽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但其最初所建立的基本原则,至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政府适应现代民主政治和现代科学管理而建立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由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产生有其相似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并且各国相互吸收、借鉴和效仿,因此,它们的公务员制度尽管在许多细微之处有区别,但在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却有高度的一致性。

这些共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条原则上。

1.分类管理的原则。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普遍实行分类管理原则。

公务员的分类有两层不同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政务类公务员与业务类公务员的划分(亦即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区分)。

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贯彻执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

英国的公务员一般是指政府中常务次官以下的业务类公务员;美国将联邦政府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称为联邦公务员,其中政务类公务员称为“政治任命官”,业务类公务员称为“职业文官”;日本则在国家公务员法中将公务员分为“特殊职”和“一般职”,前者是政务类公务员,后者是业务类公务员。

但无论政务类官员是否属于法定的公务员范畴,其产生和管理办法都是与业务类公务员不同。

两者或者各自独立适用不同的法律,或者在同一部法律中分别独立规定。

公务员分类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在业务类公务员中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分类。

这种分类制度是公务员管理科学化的基本依据,也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公务员分类制度。

2.政治中立的原则。

所谓“政治中立”,是指政府中的业务类公务员一般在执行行政公务时,必须忠于政府,不得带有党派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

比较公共行政

比较公共行政

比较公共行政比较公共行政复习参考资料第二章西方政府职能比较1、试论述西方政府职能比较,(重点)政府职能是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承担的职责和应发挥的功能。

西方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详细请见下面四题) 2、试述西方政府经济调节职能比较,(1)经济调节职能是指政府有意识和有目标的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社会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及其构成等主要经济活动,实施调节和控制,以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2)以美国市场主导型模式、日本计划导向型模式、德国莱茵模式和瑞典“福利国家”模式为例进行比较——美国市场主导型模式特点第一,通过国有财产和国有企业干预经济。

第二,重视法律法规对于维护和完善市场环境的作用。

第三,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上奉行相机抉择的方针,反周期等第四,通过财政、货币等政策等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日本计划导向型模式特点第一,诱导性的经济计划。

第二,独树一帜的产业政策。

第三,国有企业比重低。

——德国莱茵模式特点第一,通过经济法规、强化企业自主权、反对垄断等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第二,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公共企业等实现宏观调控。

第三,制定和执行经济与社会稳定政策,政府适度干预。

——瑞典福利国家模式第一,与日、法等国相比,瑞典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比较少,国企比重不大,主要采用经济杠杆的作用。

第二,中央政府主要采用经济计划、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经济。

第三,反周期赋税手段,,,投资储备制度以及人力政策等具有特色。

第四,作为“福利国家的窗口”,瑞典政府承担着更多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被认为是欧洲国家中通过收入再分配后的一个最为平等的国度。

通过这几种模式的不同的比较,可以看出西方政府经济调节基本上属于市场补缺型这一共同特征,即经济调节的重点在于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并建立社会经济整体运行的稳定机制。

中西方政府绩效评估比较研究

中西方政府绩效评估比较研究

中西方政府绩效评估比较研究政府绩效评估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逐步发展成为政府管理的核心部分,而我国政府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关注程度逐步提升。

但是,任何一个管理理论和理念在实际操作中都会有它自身固有的缺陷,从我国现行的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现状及现存的问题入手,之后与西方國家的理论、制度、实施成果等进行对比,总结西方政府的经验启示,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标签:政府绩效;绩效评估;启示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和经济改革的稳步进行,科学发展思维的逐步树立,构建政府治理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政府治理的第一要务。

目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已成为政府治理的主要内容。

但是,决策的实施和管理效果如何,对政府管理绩效如何评估,正是目前政府绩效评估的关键之处。

研究理论的缺乏、实践模式的不一致、成果评估的随意性,是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现状。

因此,从基础的理论问题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入手,借鉴与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启示和经验,发现新的理论突破点,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践方法,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进行全新的定位,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发展、完善提出合理的建议措施。

1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与问题1.1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缺乏合理性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各地政府和部门积极探索绩效评估方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

根据评价主体的差异,分为自上而下的评估模式、自下而上的评估模式、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模式、多元主体评估模式。

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主要是内部评估,缺少第三方评估和多元主体评估的研究及实践,直接造成了行政主体与社会公众之间行政权与知情权、监督权的不对等,公众的需求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被淡化甚至是被忽略,政府绩效评估定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1.2 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基础差目前,我国大多数进行的政府绩效评估仅仅是单纯的数字评估,缺乏宏观性思考。

理论对于实践来说是引路者,实践缺少理论基础就像是断了线的木偶,没有深层次的行为动因。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论文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论文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分析摘要:行政制度(即政府制度)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职能、权限、活动方式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目前,我国行政制度并未发展成熟,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

在改革中探索适合国情并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固然重要,但是其他国家的行政制度和改革对我们也是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的。

文章在对中外行政制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行政制度在理论上的不足及其在指导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对我国行政制度重构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行政制度对比分析1.行政及行政制度概述1.1行政的相关概念“行政”一词,在中国历史典籍中早就出现过,意思是推行政令,执掌政务。

在西方,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使用过行政一词。

现代英语中的行政源于拉丁文Administrare,意为国家事务的管理。

学科意义上的解释则因研究的视角不同而各异。

[1]西方学者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行政”是指与立法、司法并立的“三权”之一;二是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三是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行政是协调众人努力达成一定目标的一切管理都是行政。

[2]国内学者关于行政概念问题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管理主体的确定和管理范围的划分上,即行政活动的实施者究竟是谁,行政活动的边界究竟在哪里,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党群组织的管理活动能否纳入行政的范畴之中。

[3]综合各种观点,本文将“行政”定义为“国家行政机关等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目标和统治阶级利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组织和管理国家政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的执行性活动”。

这个定义统摄行政活动的主体、客体、方式、手段、性质、目的等六方面的内容,即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狭义的政府 )及授权组织,行政活动的客体是国家政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行政活动的方式是依法治理,行政活动的手段是组织和管理,行政活动的性质是执行性活动,行政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目标和统治阶级利益。

西方政府职能演变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西方政府职能演变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托马斯 阿奎那(中世纪,著名神学家) 托马斯·阿奎那 中世纪,著名神学家) 托马斯 阿奎那( 特点: 特点:浓厚的伦理学烙印
• 近代以后,西方学界关于政府职能的争论主要集中 近代以后, 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公平与效率。 在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公平与效率。涉及政 府的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府的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对于政府应 当承担诸如维护社会秩序、 当承担诸如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国家和公民的安全 等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职能,一般没有多大分歧, 等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职能,一般没有多大分歧,对 于政府职能的纷争主要集中于政府与经济生活的关 系。核心的问题是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各 自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实质是政府这只“ 自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实质是政府这只“看 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间协调。 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间协调。 西方学者关于近现代政府职能的界定和论述 大体可分为“守夜人”的政府职能论、 大体可分为“守夜人”的政府职能论、干预主义的 政府职能论、以及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 政府职能论、以及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等三 种理论。 种理论。
3.当代自由主义 政府与市场对立统一论 当代自由主义—政府与市场对立统一论 当代自由主义
(1)新古典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论 )
大卫·索罗 大卫 索罗 冯·哈耶克 哈耶克
(2)当代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论 )
政府与自由是对立统一的 政府应从事一些市场本身不能从事的事情
总结
a、政府是必要的邪恶,最好没有,让人彻底自由,但 、政府是必要的邪恶,最好没有,让人彻底自由, 又不得不有 b、政府的最低职能是守夜人,最高职能是有限地弥补 、政府的最低职能是守夜人, 市场缺陷
1.古典自由主义 市场无缺陷论 古典自由主义—市场无缺陷论 古典自由主义

中外市政体制的比较分析

中外市政体制的比较分析

中外市政体制的比较分析什么叫市政体制? 广义的市政职能包括国家在该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事务,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功能,在市政管理过程中体现为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决定的执行;而狭义的市政职能主要是制成市政府在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服务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和功能,同时也包括组织本辖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管理地方公共事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市政体制的核心是城市的权力在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外国市政体制的类型1、市议会制。

市议会制的主要特征是市议会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市议会就是市政府。

市议会制的优点是有利于维护市议会的权威性;有利于市议会对城市管理的监督;有利于减少议决机构与行政机构的矛盾,提高管理效率。

它的主要缺点是缺乏一个统一指挥市政府各部门工作的、有实权的市长,而这对于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领导执行系统高效率运转,是不利的。

2、议会市长制。

议会市长制的主要特征是市的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但市议会在于市长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

议会市长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市议会监督市政府的工作;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的特别行政机关对市长和市议会双重负责;在西方国家的使者管理中是必较独特的。

它的缺点是市议会对市政府工作不适当的监督,会降低行政效率。

3、市长会议制。

市长会议制的主要特征是市的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但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

市长议会制的优点是作为城市管理执行系统的市政府,由于有强有力的行政首长的统一指挥,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首席行政官强市长制”是“强市长制”的健全,对于大城市,既要处理政治关系,又要搞好行政管理,比较使用。

它的缺点是由于市长大权在握,市议会的制约较弱,容易引起市长专权;如果市长不尊重市议会,二者容易产生矛盾。

4、市委员会制。

市委员会制的主要特征是市委员会既是市议会,又是市政府,它兼行市的议决权和行政权。

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

(4) 由于政府力量具有强制一致性特生, 若 政府主体由于利益和认识上的偏差而不 能全面地选择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目标, 片 面强调自身侧重的某些目标, 经济运行就 会出现片面倾斜的结构性失衡。 • (5) 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代价是围绕 政府活动可能产生的寻租活动。寻租活 动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耗费社会资 源, 并且寻租活动具有恶性蔓延的趋势。 寻租活动会使政府决策和运作受利益团 体或个人的摆布偏离社会公共利益。 • (6) 在政府力量作用下, 经济运行易于出 现超高速经济增长。
谢谢大家 请诸位雅正
2.政府职能两重论。经典作家认为, 政府职能 具有两重性。一是社会管理职能。社会管理 职能是解决社会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而产生 的职能, 比如政府对宏观经济管理。二是政 治统治职能。政府是从社会中产生又凌驾于 社会之上的一种力, 掌握并使用国家机器对 被统治阶级实行统治, 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 益。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的基础, 政治统治职能又极大地影响会管理职能。恩 格斯曾指出“ 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 能为基础, 而政府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 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4.政府职能权变论。政府的两重职能不是 从来就有的, 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 而且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在战争与革 命时期以政治统治职能为主, 而在和平与 建设时期以社会管理职能为主。“当国 家终于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 它就 使自己成为多余的了。国家政权对社会 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城中成为多 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 对人的 统治将由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 所代替。国家不是‘被废除’的, 它是自 行消亡的。”(马,恩)在国家自行消 亡的历史过程中, 政府职能将逐步消失。
• (10) 政府调节手段功能有限。宏观微观 经济政策目标, 难以协调和兼顾。如公平平较 高, 成本上升, 会引起物价上涨, 不利于经 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中西方国家机构比较

中西方国家机构比较

美国国家机构一、美国国家机构的基石1、启蒙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Enlightenment Thought: Montesquieu's separation of the three powers■孟德斯鸠:建立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是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代表作《论法的精神》被称为“理性自由法典”。

其思想内涵:(1)政治法律理论的核心是法律的精神。

他认为,存在着一种人的“根本理性”,法就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的存在物彼次之间的关系。

因此,人类的法不服从于神,而是遵从理性。

孟德斯鸠批判天主教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认为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与气候、土地、生活方式、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等相联系。

因此,法律在一个国家的适合程度,取决于这些综合因素的综合,即“法的精神”。

(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对国家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他欣赏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3)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以防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

他吸取洛克的分权思想,明确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提出三权彼此独立,相互制约,以防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

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国家的立法权应该归人民集体所有,只是考虑到一些人的能力和定期开会的不便,建议采用代议制。

行政权力由君主行使,以便提高效率。

司法权由法院行使,其成员选自人民。

孟德斯鸠还提出了三种权力如何相互牵制的具体机制,如:立法机关应根据行政机关的要求召开会议;行政首脑可对立法行使否决权,但是立法机关拥有对行政首脑的弹劾权;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一般不应干预司法,但可审查、监督法律的执行情况等。

文献: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2、美国宪法——一部不朽的文献The Constitution: An Enduring Document《美国宪法》是美国政府最有力的治国武器,也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的法律。

中国与美国市政体制的区别

中国与美国市政体制的区别

中美市政体制存在的差异姓名:杨兴林学号:201204030022班级:2012级公共事业管理目录一、什么是市政体制二、我国的市政体制三、美国的市政体制四、中美市政体制存在的差异五、我国市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六、向西方借鉴经验中美市政体制存在的差异一、什么是市政体制广义的市政体制涵盖三种层次(宏观、中观、微观)的理解,包括市的建制设置及其地位、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具体的管理体制。

狭义的市政体制一般指中观层次上的理解,仅指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

二、我国的市政体制(一)中国市政体制的草创和沿革1909年1月,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1911年11月,江苏省临时参议会通过《江苏暂行市乡制》1914年,袁世凯下令停止地方办自治,市组织被解散1918年,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暂行条例》1921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市自治制》,9月颁布了《市自治制施行细则》1928年7月,中华民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特别市组织法》和《市组织法》1930年5月,中华民国颁布了新的《市组织法》1943年中华民国政府修改《市组织法》1933年12月,中共在江西苏区公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规定苏区城市分中央直属、省属、县属、区属等四类1943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各乡市政府组织暂行条例草案》,规定边区市制设县级市、区级市和乡级市三级,均设参议会,议员分配实行“三三制”(二)新中国成立后市政体制的演进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1950年1月又颁布了《市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对地方各级政权机构作了明确规定。

1954年12月,我国颁布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大部制改革中外对比讲稿(1)

大部制改革中外对比讲稿(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因此,大部制改革是我国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从大部制的视角,对中外政府机构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特点并借鉴其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方国家大部制改革的背景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带来了巨大影响,这提升了西方各国对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视程度。

而政府能力是一国综合能力和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政府如何有效引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作,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甚至激化了社会矛盾。

2.国内政治压力加大纵观西方各国的大部制改革,无不是在国内经济、社会陷入困境时进行,这符合社会进步的规律:当旧的体制不能很好的管理社会促进生产力的进步时,就革除它。

3.政府机构弊病显现在西方国家行政机构调整过程中,往往在编制中增添许多新的机构和人员难以适应政府管理范围的扩大化,但这使西方政府的工作重复、混乱,浪费、权力和管辖权的冲突现象严重,政府机构之间矛盾重重,出现了行政管理混乱的现象。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西方国家的大部制改革就势在必行。

西方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方法步骤部门体制作为政府组织形态变革的重要举措,涉及面广,各国在推行过程中都十分慎重,采取了很多办法来推动改革,以充分发挥大部制对改进政府管理的积极作用。

1、注重整合,加强协调在促进部门之间协调方面,各国采取的办法有:通过总统和总理完成部门问的协调;通过减少副首相等副职数量、提高部分部长的地位来实现;通过成立专门委员会或部际联席会议进行协调。

随着部门数量的减少和职能的扩大,各个大部具有较为独立、完整的行政资源和权力系统,容易造成各个大部之间的协调难题,从而影响政府政策的整体性。

2、体制支撑,配套改革为了推行大部制,各国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主要有:设置各种执行机构,大部具有功能综合性、设置稳定性的优点,直属机构具有运作灵活性的优点,可以呼应社会变迁对政府职能的新要求,与大部相配套。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比较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比较

2013-9-10
厦大公共事务学院 范鸿达制作
16
5、政治管理职能特点分析
1.西方政府政治管理职能的一般特点
(1)政府的政治管理职能相对弱化,经济与社会管理职 能却不断强化。 (2)相对稳定性明显。从西方各国政府机构的设臵情况 来看,经济与社会管理机构更动频繁,外交、国防、内政 等政治管理职能机构相对稳定,变化较小。 (3)与政权建设紧密相联。美国建国初期,其政府行政 职能只有外交、军事、财政等,在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之 初,只设臵国务院、陆军部、财政部等政府机构。而当西 方国家政权巩固之后,其政治管理职能则主要立足于维护 国家安全和稳定。
罪犯进行感化;负责有关国家利益的争讼,有关国籍、户
籍的居民登记;限制非法团体及拟定司法令等。
2013-9-10
厦大公共事务学院 范鸿达制作
13

美国司法行政职能是负责办理政府诉讼事宜;管理和监督 联邦所属的全国监狱和其他惩罚机构;执行美国移民法、 国籍法以及有关麻醉品管理的法律;监督和管理全国司法 人员的工作;对违反联邦法律的各种犯罪活动案件进行调 查和起诉;应总统和其他部门首长的请求,提供有关法律 问题的意见等。 法国政府负责司法行政职能的是掌玺与司法部,其主要职 能是负责有关法院系统的行政组织人事安排和活动经费等 事宜。 英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司法机构和组织系统,部分司法职能 由内政部承担,大法官部则主要负责最高法院、郡法院以 及其他一些法院和裁决机构的管理;负责与司法和准司法 机构任何有关的全部工作;负责推动民法、法律援助和咨 询计划的一般改革。
2013-9-10 厦大公共事务学院 范鸿达制作 18
二、西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社 会公共事务管理

比较政府与政治第五章西方政府职能比较

比较政府与政治第五章西方政府职能比较

2021/4/11
2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第五章 西方政府职能比较
重点问题
● 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模式及特点 ● 西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模式及改革趋
势 ● 西方政府职能改革的动因及模式比较 ● 西方政府职能改革的发展趋势
2021/4/11
3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5.1 西方政府职能概述
2.过程分类法
3.内容分类法
4.层次分类法
5.主体分类法
2021/4/11
6.功能分类法
8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5.2 西方政府的基本职能
西方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西方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不同模式
(1)美国市场主导调节模式
(2)日本计划导向调节模式
(3)法国计划指导调节模式
2021/4/11
9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5.2 西方政府的基本职能
2.西方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基本特点 3.西方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基本规律 4.西方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发展趋势
2021/4/11
10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5.2.2 西方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
1.西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比较
(1)美国反托拉斯监管模式。
2021/4/11
5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5.1 西方政府职能概述
2.政府职能与政府功能
政府功能是指作为阶级统治机器的国家机关 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在国家生活中应有的 作用。
国家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政府功能是不能转变的, 而社会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尤其是发展性, 导致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第十讲:中西行政体制改革比较

第十讲:中西行政体制改革比较

3.政府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
(1)分权化。分权化改革包括三方面:一是中央向地方级政 府分权,它涉及到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是向所属的下 级机关或单位放权,其典型是新西兰的公司化改革;一是向公务 员的分权,典型是美国的放松管制。(2)政府组织结构的调 整。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转化。主要是政策与执行的分离。 典型的是英国的执行局化改革。(3)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方 向是提高公务员的积极性、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此,采取的 主要措施有:高级文官的政治化、合同制取代永业制、绩效评 估制度、诱因管理制度等等。(4)精简行政机构和人员。采 用的典型措施包括: a强制性与非强制性减员。其主要机制是 提倡自愿性提前退休、冻结招聘、自然减员和严格执行退休 制度等。 b补偿计划。包括一揽子工龄买断和再就业培训,使 再就业人员能够更容易转入私部门就业。c工资政策改革。如 设立工资上限、工资冻结、非现金福利和补贴的货币化等。
(3)人员和机构大幅精简 (4)政府管理方式日益法治化 (5)政务公开和政府责任建设不断推进
2、存在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缺位、错 位和越位现象依然存在。
(2)机构设置有待进一步整合,职能重 叠和交叉问题仍很严重。
(3)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 (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和
(三)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依 据:1、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用经济学的有关假设来研究政治 和行政问题。认为如同存在市场失灵一样也同样存 在政府失灵。主张:(1)严格界定政府作用范围,实 行有限政府。政府的作用仅限于生产和提供必要的 公共物品。(2)不仅如此,即使在公共物品领域,政 府也应区别对待。对准公共物品,政府要视具体情况, 与地方、社会中介组织、企业、个人合作生产和提 供。(3)改革政府体制,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4) 改革决策程序,以多中心的方式安排决策机构;(5) 实行分权化改革,将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的权力尽可 能下放给社会组织和基层行政组织。(6)高级行政 官员的政治化,使其勇于承担政治责任等等。

中西方政府职能比较[精品文档]

中西方政府职能比较[精品文档]

中西方政府职能比较----甘肃省电大张掖分校张霞学号:LZ02022005063020016摘要:政府职能是政府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采用比较的方法,把握政府职能的轨迹,研究中西方政府职能的异同,对于厘清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府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起的作用与能力。

它反映着政府所代表的国家的阶级实质和活动的基本方向。

政府职能不是一成不变得,而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总之,有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二是政府职能行使方式、手段的转变;三是政府职能关系的转变。

一、西方政府的主要职能(一)20世纪以前三权分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组织形式。

由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学家洛克首创的,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学家孟德斯鸠则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

按照这一理论原则,政府职能分为立法、行政、司法。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迅速,市场扩大,需求增强,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变,西方国家奉行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自由主义思想,强调“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职能限定在类似“守夜人”的职能上。

政府职能主要是“第一,保护社会,是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认为政府除了政治以外,还应该履行行政职能,“行政管理问题并不是政治问题,虽然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但政治却无需自找麻烦的去操纵行政管理机构。

”最终,由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明确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政府职能分为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

中美政府行政职能范围的比较分析

中美政府行政职能范围的比较分析

中美政府行政职能范围的比较分析以经济发展程度而论,美国属于后工业国家,而中国正处在建设工业化国家的进程中,因而对于社会、市场与市场主体的调控与导向,两国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对同一领域的政府职能而言也体现在履行方式和程度上。

然而,探求上述差异的根源并不能以“体制”差异一语概之,何况这种差异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所发展,研究者应以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角度去分析这种差异,而不是给出笼统的答案。

标签:界限;履行方式;发展1 政府行政职能的一般内容政府行政职能范围实际上是行政权力与社会、市场及企业的一道界限,其行使的范围与力度既是一个国家能力的表现,也是对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一种反映,即行政职能范围不能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能超越经济、文化的内容无限度的扩张。

概括而言,政府行政职能范围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与社会职能四个部分。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主要扮演了五种角色,即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宏观经济的调可制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2 中美政府行政职能范围之比较分析(1)在政治职能上,中美两国主要有两个大的区别,一是政府行政权力与立法机关的关系,二是防御国外侵略上两国有不同的方式和内容。

①美国总统的每一项宪法权力在实践中都超越了制宪者意图的范围,但是这丝毫不违背美国唯一的一部宪法。

在起草宪法时,对行政权的担心普遍存在,制宪者们担心过于强大的行政部门会威胁到美国人来之不易的自由、平等和自治。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家政治经济生活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美国总统逐渐获得了大众领导权,即某种程度上与国会相抗衡的权力。

这种情况起源于罗斯福在任期间,国会对其提出的几乎每一项新政迅速表决通过,使人产生了一种普遍的印象:总统单方面决定了国家政策。

另一方面,属于总统的行政权的确又受到了立法和司法机关的牵制,例如总统制定条约和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力需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国会也有权弹劾总统,将其撤职。

政府职能的两重性及其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的两重性及其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的两重性及发展趋势——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确立。

新形势、新问题随之出现,我国政府开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我国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分析我国政府职能的两重性及其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和国外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政府职能;地方政府;两重性;发展趋势一绪论在市场经济化的今天,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出现。

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发挥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互配合共同维护着市场经济的秩序。

作为国家政府职能组成部分的地方政府职能,是地方政府职责和功能的总称,它一方面反映了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地方政府的作用。

当下,我国社会正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

从国际上而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对我国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国内部的改革而言,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完善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求地方政府必须迅速转变其职能。

特别是加入WTO 后,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更是提出了高的要求。

如何适应当前社会的变迁在最低改革成本的基础上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问题,而且与我国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有着重大关系。

二地方政府与政府职能(一)地方政府的概念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1]。

它是指除中央政府以外的所有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的各个层级的地域性政府,但不包括联邦成员单位政府;它不是单指地方行政机关,而是指一个政府单位。

(二)政府职能的相关理论1、政府职能的定义及内容政府职能是指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在实现国家职能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1]。

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管理活动的内容和基本方向,决定了政府的规模和管理方式。

中西方政府职能转变历程中政府职能导向选择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政府职能转变历程中政府职能导向选择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政府职能转变历程中政府职能导向选择的对比研究李静(重庆行政学院重庆400041)[摘要]政府职能是发展变化的,不仅不同社会形态国家的政府职能存在差异,同一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其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即政府导向也是不同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适时的调整政府职能导向,从而加快政府的转型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政府在其政府职能转变的历程中,对政府职能导向选择的不同进行概括和对比,从矛盾中看到中国政府的先进性,从统一中寻求共有的政府职能发展导向和道路。

[关键词]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凯恩斯主义一、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中的导向选择从建国以来,中国政府职能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以计划为导向职能的政府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政府选择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此时的政府职能具有鲜明的特点:1.全能型政府职能计划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重要的经济决策都由政府做出,一切主要的经济责任也都由政府来负责。

政府应当支配一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被认为有权力支配一切,有力量支配一切,有理由支配一切,凡是政府能做的都由政府做。

2.阶级专政职能被无限放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被认为是无所不能的。

法律即使存在,但存在这样的认识,即认为有了法律,政府反而束手束脚,法律的限制约束职能作用被看成是多余的,政府的专政职能被无限放大。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2年的时间里,我国以计划为导向的政府职能完全成熟起来,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体现出它的缺点和不足。

它完全否定价值规律的存在,以政府有机论为核心,完全否定个人价值的存在,抹煞了个人创造的积极性,因此内部矛盾也不断滋生,最终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以市场为导向职能的政府这一时期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层面展开的:1.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纵深地带全面开拓,使政府职能转变出现了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政府职能比较----甘肃省电大张掖分校张霞学号:LZ02022005063020016摘要:政府职能是政府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采用比较的方法,把握政府职能的轨迹,研究中西方政府职能的异同,对于厘清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府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起的作用与能力。

它反映着政府所代表的国家的阶级实质和活动的基本方向。

政府职能不是一成不变得,而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总之,有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二是政府职能行使方式、手段的转变;三是政府职能关系的转变。

一、西方政府的主要职能(一)20世纪以前三权分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组织形式。

由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学家洛克首创的,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学家孟德斯鸠则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

按照这一理论原则,政府职能分为立法、行政、司法。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迅速,市场扩大,需求增强,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变,西方国家奉行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自由主义思想,强调“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职能限定在类似“守夜人”的职能上。

政府职能主要是“第一,保护社会,是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认为政府除了政治以外,还应该履行行政职能,“行政管理问题并不是政治问题,虽然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但政治却无需自找麻烦的去操纵行政管理机构。

”最终,由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明确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政府职能分为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

随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官制度得以确立。

(二)20世纪以后20世纪30年代,全球范围的经济大危机彻底动摇了政府的“守夜人”职能。

危机导致失业率攀升,失业人口剧增,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消费与投资增长,市场缺陷引致的失业就会解决。

当时,政府干预经济被认为是效仿苏联搞社会主义,而美国的实践证明,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用“看的见的手”干预市场,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以华莱士为代表的合理预期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学派、以布凯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以及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等,呼唤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市场失灵现象归因于政府干预。

其后,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企业家政府”概念,认为政府应该“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而把具体的服务性工作承包给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去做。

”“注重引入竞争机制:即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成本意识,提供优质服务,改善行政管理。

”“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即在公共管理活动中要善于建立市场机制,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注重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的有效结合,以市场为依托,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

”由此,政府职能出现市场化、社会化倾向。

随后,登哈特在批判其基础上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应该“追求公共利益”,明确指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及其核心价值。

二、中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伊始,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国家政权组织体系很不健全;国内外敌对势力环伺,阶级斗争形势仍然严峻。

为了保护革命斗争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政府职能主要侧重于政治统治方面,一切都是围绕保卫新生的共产主义政权而展开。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家权力逐渐侵入私人经济领域并最终取代私人在生产和消费方面自主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和强度越来越大,到1958年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后,各级政府不仅已经完全成为整个经济的主宰,甚至控制到经济的各个方面,生产的计划管理和各种票证制度,使得人民甚至连消费的自主权都丧失了。

最终,政府通过这种经济职能的无限度地扩大和侵占私人领域,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快速完成,奠定了新政权的经济基础,初步恢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从而有力的巩固了新政权。

但是,由于政府指令性计划、高度集权的完整的行政性协调模式的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型政府职能体系也完全形成。

(二)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职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相应,政府机构也经历了五次改革,分别是1982年、1992年、1998年、2003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取消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从而使得政府职能重心转变到经济职能上来。

这时期的经济职能主要是改革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各级政府机构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逐渐放弃了物资分配权,物价控制权,企业经营管理权,国营企业逐步萎缩,并且基本实现了股份化、市场化经营,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市场经济的雏形基本形成。

这一时期所提出的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指经济职能的行使方式、手段的转变,引入市场机制,完善经济领域的法律规范,加强经济宏观调控;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价值目标是效率;部分与经济职能联系密切的职能关系得到梳理和调整。

随着2004年修宪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又面临着一次深刻的转变和考验:政府职能如何实现社会公正,政府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之间关系如何转变,城市和农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有何不同又如何加强。

三、中西比较(一)相同点1.中西方政府职能演变的轨迹基本是:国家和政府建立初期主要强化政治统治职能,辅之以及其相关的经济职能;国家和政府政权稳定以后注重经济职能的发挥和增加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以巩固政权,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总的来说,政治统治职能在逐步减弱,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在逐步加强。

这一轨迹都反映了人类阶级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规律。

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对人的政治统治”将逐步转变为“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

2.当前,中西方政府职能发展中都面临着相同的挑战:全球化和信息化。

在某些方面中西方政府相互借鉴,政府职能内容上逐步趋同。

比如,在政府经济职能行使方式和手段上,西方政府依靠计划、行政干预的作用,平稳了国内经济危机;中国政府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经济腾飞。

3.政府职能演变过程中,一直存在价值目标的争论:效率、民主、自由、平等、权威、公平、公共利益、正义,尤其集中于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

从历史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不存在唯一的价值目标,它们应该构成一个多元的价值目标体系,蕴涵于政府政策中。

4.政府职能转变在某些理念和实践上具有相同的特征。

理念上,政府职能市场化④、政府职能社会化⑤。

实践上,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一些类似举措:精简机构和人员、放松管制。

5.政府职能演变道路上,注重法制化。

西方国家一般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各级政府职能内容、运作方式、程序等,并且有专门的监督,不能随意变动。

中国政府的职能也正在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6.政府职能范围上,主张有限政府。

中西方政府曾经分别经历了全能型政府、福利政府时代,出现了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发展危机,认识到政府能力有限。

(二)不同点1.国家根本制度不同,政府职能实质不同。

尽管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得到加强,但西方政府职能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内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维护的是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国政府是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府,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政府职能定位不同。

辛向阳在《红墙决策——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深层起因》中曾经对政府职能进行过国际比较,认为英美政府的职能是合格的“守夜人”;日本政府的职能是优秀的“领航员”;德国政府的职能是经济的“监护人”;法国政府的职能是社会的“协调员”;东亚政府的职能是公平的“裁判员”;南亚政府的职能是社会的“管制者”;东欧政府的职能是转轨的“推进器”;拉美政府的职能是经济的“清道夫”;非洲政府的职能是部落的“代言人”。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由计划经济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但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明显滞后,加之我国特殊的国情(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存在),政府职能定位显现多样化特点。

3.社会发展基础不同,政府职能转变模式不同。

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很不成熟,相关法律制度规范还很不完备;我国非赢利组织得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中;公民普及教育水平不高,公民社会尚未形成。

我国政府职能演变表现为政策-体制-市场的模式,而西方政府表现为市场-体制-政策的模式。

总之中西方文化、背景、经济模式及地域等相关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政府职能的不同,中西方政府的职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各自的演变轨迹。

西方各国的政府职能虽有差异,但经济职能大致经历了从自由放任到全面干预,再到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及至"第三条道路"的演变过程,政治统治职能逐渐减弱,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则呈现出从战后的全面干预到逐步社会化的趋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政府经历了从政治职能向经济职能重心转移的过程,经济职能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发展到逐渐增强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从直接管理为主转为间接管理为主,而社会职能则从社会事务的国家化逐渐走向了社会化,但同时也在不断增强。

从比较中可以发现,中西方政府职能的演变是具体的、历史的,其中也蕴涵有共性的东西,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