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分类标准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
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
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
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
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
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
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
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
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1.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
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2.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土地生态系统分类
土地生态景观分类具有如下特点
① 随着土地生态分类等级的提高,划分的土地生态单元在面积 上是逐步扩大的;
② 不同的土地生态分类等级与制图比例尺是联系的,高的分类 等级采用小比例尺,低的分类等级采用大比例尺;
③ 除最低级的土地单元是同质生态系统,其他各级均是不同土 地生态系统的镶嵌体,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格局;
5.8 土地生态景观分类
土地生态景 观
分类的概念
土地生态景 观
分类的程序
土地生态景观 分类的特点
土地生态景观 的基本类型
土地生态景观分类的概念
概念:以景观为分类标志,按照土地的镶嵌的特性, 采取临近单元逐渐合并的方式进行土地生态系统分类, 称为土地生态景观分类。
意义:土地生态景观分类是土地资源调查和规划设 计管理的重要工具,土地生态景观分类的不断完善, 有力地速进了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和土地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以人类社会的功能需要为立足点,土地生态景观系统可以划分为城镇居住与 工矿生态景观系统、农业用地生态景观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景观系统三大类。
各类土地生态景观系统的功能特征可以概括为:文化支持功能、生物生产功 能及环境服务功能。
人为干扰作用是巨大的,且在各地分布不均匀,如农业、筑路、建房等干扰都 集中在不同的景观中。按照人为干扰程度为标准,土地生态景观系统可以分为:
•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出发,土地生态景观具有生产性、 保护性及消费性三种基本功能。
• 可以以景观功能为分类标志,将土地生态景观系统划分为: ① 生产型土地生态景观系统; ② 消费型土地生态景观系统; ③ 保护型土地生态景观系统; ④ 调和型土地生态景观系统。
•几种功能并重的土地生态系统,称之来自调和型土地生态景观系统本身具生态功效
中国生态系统分类标准
中国生态分类系统标准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开拓路7号先锋大厦2段5层◆农田生态系统要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系统中的水田11、旱地12;表1 农田生态系统分类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指生长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在类型划分上包括指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郁闭度>40%、高度在2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以及郁闭度为10-30%的疏林地等。
主要包括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系统中的寒温带、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寒温带、温带山地常绿针叶林;温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落叶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热带山地常绿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常绿针叶混交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针叶、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温带、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温带落叶灌丛;亚热带落叶灌丛;亚热带常绿灌丛;热带常绿灌丛;亚高山落叶灌丛;亚高山常绿灌丛。
表2 森林生态系统分类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指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5%以上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生态系统。
在类型划分上包括覆盖>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覆盖度在>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以及覆盖度在5-20%的天然草地。
主要包括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系统中的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山地草甸、低地草甸、暖性草丛/灌草丛、暖热性草丛/灌草丛。
表3 草地生态系统分类系统◆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指海滨之外的永久水体,以及生态条件和利用状况受永久性、季节性或间断性洪水控制的区域。
在空间类型划分上包括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永久性冰川雪地、滩涂以及沼泽湿地。
主要包括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系统表4 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分类系统◆聚落生态系统表5 聚落生态系统分类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主要指干旱条件下植被稀疏、土地贫瘠的裸岩、石砾、沙漠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的分类
生态环境的分类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生态环境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自然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环境、水生生态环境和陆地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没有人为干扰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它提供了适合不同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城市生态环境是指城市地区的生态系统,包括城市公园、城市绿化带、城市湿地等。
在城市生态环境中,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生生态环境是指水体中的生态系统,包括江河湖泊、湿地、海洋等。
水生生态环境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已成为当前环境问题的关键。
陆地生态环境是指陆地上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山地等。
陆地生态环境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生态环境,它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陆地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例如森林砍伐、荒漠化、土地开发等。
在实际应用中,对生态环境的分类有助于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
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存在不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改善措施至关重要。
例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增加城市绿化覆盖和加强环境监测,对水生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控制水污染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陆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进行森林保护和防治荒漠化等。
总之,生态环境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环境、水生生态环境和陆地生态环境。
对于每一种生态环境,都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改善措施,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二章 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生态分类标准版文档
(三)土地生态变化的驱动因子 1、土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子 可分为自然驱动因子和人为驱动因子。 自然驱动因子常常是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作用于土地
生态系统,它一般可以引起较大面积的土地生态系统发生 变化。
在人为驱动因子的影响下,土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主要 表现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变化。
2、土地生态系统变化动态 土地生态系统变化动态是指土地生态系统变化的过去,
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生态系统。 5、自适应和自组织性
2链、结土构地;生态系统的组二成 是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表面百分比发生足够
建设用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因用地类型不同而异。
植两物种、 分微类生是物相大等互)联的和系地的变下:层化(岩,石等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改变;
建设用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因用地类型不同而异。 在人为驱动因子的影响下,土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变化。
建多设个用 相地同生或态近的系似统的组的生基态成本胞组体符成集因合合用为地一一类个型土般不地同个生而体异;态。 系统规律。建设用地生态系统的基本
第二章 土地生态系统及其分类
组成因用地类型不同而异。 就是按利用现状类型划分土地生态系统:
廊道:景观中为不同类型生境围绕的线形或带状的景 观单元。
基质:面积最大、连通性好、在景观功能上起控制作 用的景观要素。
土地生态变化的途径与判断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土地生态系统中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
景观要素类型成为景观基质; 农用地生态系统:农用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在土地这个自然历史综合体中,利用其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劳动,促进、调整和控制人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最重要的是认识、发现并运用土地生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归一化后的评价指标=归一化前的评价指标×归一化系数
其中,归一化系数=100/A 最大值。A 最大值为被计算指标归一化处理前的最大值。各指标
的 A 最大值见表 1。
表 1 相关评价指标的最大值 指标
A 最大值
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
3662
野生高等动物丰富度
635
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
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野生高等动植物数据采集表
物种信息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受威胁程度
1 2 3 ……
是否中国特有
分布信息 县 1 县 2 县 3 ……
附 录B (资料性附录) 外来入侵物种数据采集表
物种信息
分布信息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县1
县2
县3
1
2
3
……
……
附 录C (资料性附录) 生态系统类型数据采集表
附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tandard for the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
20□□-□□-□□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目次
前 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范围和对象........................................................... 2 5 数据采集和处理........................................................... 2 6 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处理..................................................... 3 7 指标权重................................................................. 3 8 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3 9 生物多样性状况的分级..................................................... 4 10 评价报告编写............................................................. 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野生高等动植物数据采集表 ............................. 5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外来入侵物种数据采集表 ............................... 5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生态系统类型数据采集表 ............................... 5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生物多样性评价报告编写格式 ........................... 6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2.2植被的区系组成分类-法瑞学派
• 以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作为分类途径,在欧洲南部最为流 行,以中欧的法瑞学派(Braun-Blanquet学派)最具代表性。
• 基本观点:植物群落可根据它们的区系组成划分为各种植 被类型,就表达植物群落彼此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来说,采用全部组成比任何其他特征均要好。
优势种途径1
• 在北美洲的群落学研究中,注意力往往被局限于群 落最高层的优势种,这是因为这些植物最直接地受 到气候的影响,它们通常是与地球上气候图式联系 着的。此外,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对于生态系统的 其它成分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 最上层的优势种通常是生态幅较广的植物种,倘若 仅局限于群落最高层,分类仍然过于粗糙和一般, 在生态学上是不能满意的
• 在英美等国,群系以下时常按照优势种(可按照生物量、密 度、高度、覆盖度或其他指标来确定)划分植被类型,这样 划分出来的类型可称之为优势度类型。
群落动态发生演替原则群落分类英美学派
• 代表人物是F E Clements和A G Tansley • 特点:对顶级群落和未达到顶级的演替系列群落,在分类
• 对植物群落的看法介于有机体概念和连续体概念中间:承认种 的分布的连续性,也强调种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某种不连续性。
• 在某个群落的种类组成中,总有一些种对某一特定关系比其他 种表现得更加敏感。可以利用这些在生态关系上具有明显指示 性的植物来进行群落分类,称为鉴别种(diagnostic species)。
• 生态系统分类方向:力图将群落学特征和立地特征 结合起来更全面地反映植被各特点。
排序(ordination)
• 将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相似性来排定 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间及其与生境间的 相互关系。此法称为群落的排序。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活动设施划分的运动场儿童乐园和休闲区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活动设施划分的运动场儿童乐园和休闲区绿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活动设施划分的运动场、儿童乐园和休闲区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社交互动等多种功能。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人们常根据活动设施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类。
按照活动设施的划分,城市绿地可以分为运动场、儿童乐园和休闲区绿地。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三种绿地分类标准及其功能。
1. 运动场绿地运动场绿地是专门为体育运动活动而设立的绿地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开展各类户外运动的场所。
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运动场绿地可以分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田径场等多个子类别。
它们通常拥有专业的设施和场地,并配备了相关运动器材,供人们进行运动、训练和比赛。
足球场是运动场绿地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采用绿茵草皮铺设,有固定的场地标识和看台。
篮球场则以硬质地面为主,配套有篮筐和反弹板,方便人们进行篮球运动。
而网球场则采用硬质地面或草地,提供了专业的球网和比赛标准场地。
田径场则是为田径运动设置的绿地,包括跑道、跳远区、投掷区等。
运动场绿地的建设不仅满足了人们进行运动锻炼的需求,也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场地支持。
此外,运动场绿地还能有效推动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改善健康水平。
2. 儿童乐园绿地儿童乐园绿地是针对儿童的需求而设计建设的绿地区域。
通过设置各类游乐设施和娱乐项目,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有趣的游玩场所。
儿童乐园绿地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类。
室内儿童乐园绿地通常设有各种游乐设备,如滑梯、秋千、蹦床等,并配备有安全网和软垫,供儿童进行运动和娱乐。
室内环境温暖舒适,适合在寒冷天气或恶劣气候下使用。
室外儿童乐园绿地则通常设计为开放式空间,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
绿地中设有各类设施,如攀爬架、溜滑梯、沙池等,供儿童进行户外游戏和互动。
室外儿童乐园绿地通常还配备了座椅和遮阳设施,方便家长陪伴和照看孩子。
儿童乐园绿地的建设使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开发智力、锻炼身体,培养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1. 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如湖泊、河流、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如沿海、大洋、深海等。
2.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森林生态系统可以进一步分为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等。
3.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性生态系统,如沼泽、河口、红树林等。
4. 高山生态系统:高山地区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如高山草甸、高山灌丛、高山森林等。
5. 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是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包括城市绿地、城市水体、城市建筑群等。
这些分类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环境条件进行划分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同时,这些分类体系也不是绝对的,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过渡,而且不同的分类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上课)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冯晓林
实验表明, 宽的红树林可以使1m高的 练;实验表明,50m宽的红树林可以使 高的 实验表明 宽的红树林可以使 波浪减到0.3m以下;红树林内水流速度仅为 以下; 波浪减到 以下 潮水沟内水流速度的1/10.这说明红树林能 潮水沟内水流速度的 这说明红树林能 A.调节水流量、控制洪水 调节水流量、 调节水流量 B.作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 作为生活用水、 作为生活用水 C.防风消浪、护岸固堤 防风消浪、 防风消浪 D.消除污染、净化水体 消除污染、 消除污染
农田生态系统
1.特点 特点 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是这一系统的主要成员。动植 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是这一系统的主要成员。 物的种类少,群落的结构单一。 物的种类少,群落的结构单一。 2.发展条件 必须依靠人类的管理才能维持 发展条件
3.主要限制因子:水分,其次是温度、阳光 主要限制因子:水分,其次是温度、 主要限制因子 4.特点 特点
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结构不如森林生态系统复杂。 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结构不如森林生态系统复杂。 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 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种群密度和群落 结构经常发生剧烈的变化。 结构经常发生剧烈的变化。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冯晓林
思考
1.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冯晓林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来源:中国生态系统评估与生态安全数据库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网页地址:/userfiles/file/%E7%94%9F% E6%80%81%E7%B3%BB%E7%BB%9F%E6%A0%87%E5%87%86/%E9%99%86 %E5%9C%B0%E7%94%9F%E6%80%81%E7%B3%BB%E7%BB%9F%E5%88%86 %E7%B1%BB%E4%BD%93%E7%B3%BB.htm1 目的建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为生态系统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技术规范,促进生态系统研究的科学数据的交流与共享。
2 术语和定义2.1 种群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2 群落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不同生物物种的集合。
2.3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2.4 生态系统结构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和非生物环境要素。
2.5 生态系统过程是指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这样方式和机制,主要包括物质代谢循环、能量流动、生态演替和信息反馈等过程。
3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3.1 数据库内容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要素、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要素、生态系统结构要素、生态系统过程要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素、栅格要素、其他要素等。
3.2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要素分类与编码生态系统分类系统采用6级分类单位:生态系统型: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纲: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目:如针叶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科:如寒温带和温带山地针叶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属:如落叶松林生态系统丛:如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编码方式(X-XX-XX-XX-XXX-XXX),见表1和表2表1 生态系统分类单位编码生态系统纲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生态系统目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其余分类单元类同。
中国生态系统分类标准
中国生态分类系统标准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开拓路7号先锋大厦2段5层◆农田生态系统要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系统中的水田11、旱地12;表1 农田生态系统分类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指生长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在类型划分上包括指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郁闭度>40%、高度在2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以及郁闭度为10-30%的疏林地等。
主要包括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系统中的寒温带、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寒温带、温带山地常绿针叶林;温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落叶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热带山地常绿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常绿针叶混交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针叶、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温带、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温带落叶灌丛;亚热带落叶灌丛;亚热带常绿灌丛;热带常绿灌丛;亚高山落叶灌丛;亚高山常绿灌丛。
表2 森林生态系统分类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指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5%以上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生态系统。
在类型划分上包括覆盖>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覆盖度在>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以及覆盖度在5-20%的天然草地。
主要包括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系统中的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山地草甸、低地草甸、暖性草丛/灌草丛、暖热性草丛/灌草丛。
表3 草地生态系统分类系统◆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指海滨之外的永久水体,以及生态条件和利用状况受永久性、季节性或间断性洪水控制的区域。
在空间类型划分上包括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永久性冰川雪地、滩涂以及沼泽湿地。
主要包括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系统表4 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分类系统◆聚落生态系统表5 聚落生态系统分类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主要指干旱条件下植被稀疏、土地贫瘠的裸岩、石砾、沙漠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命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分类
生命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分类生命体系是指生物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层次组成的系统。
在这个体系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多样化的,包括结构、功能、形态、行为,等等。
在生命体系当中,不同的生物被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分成不同的层级,这些层级构成了生命体系的层次结构,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种、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 物种层次物种是生命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指具有相同形态特征和遗传特性,可以互相繁殖产生后代并且后代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群体。
在物种之间,会产生某种级别的竞争和共生的关系。
物种是生命体系的构成基础,同时也是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来源。
2. 种群层次种群是由相同物种组成的一个具体的生物群体,它共享同一生物群居地域和生物多样性。
种群中的生物在一些环境条件下共同生存,它包括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种群在生命体系中承担了相互流通的功能。
3. 生物群落层次生物群落是由多个不同种类的生物群体组成的一个社会共同体,它们成为一个互相依存的生态系统。
其中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功能分化,担当着许多不同的生态角色,包括寄生、捕食、竞争、共生等。
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类之间,在资源利用和空间占有方面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关系,它们为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物适应提供了途径。
4. 生态系统层次生态系统是由物理环境和有机群落组成的复合体。
它包括了生物群落、环境条件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产力、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其生物多样性等生产力因子的多少密切相关,同时生态系统对环境的筛选作用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5. 生物圈层次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系统的一种功能性概念,它是由各种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大整体,包括了陆地、海洋、湖泊、河流、冰层和大气层等各种形态。
生物圈中各种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和交织,整体起到了支撑整个生态的作用。
整个地球就是一座现象级的生命体系,也可以视为一个极其精密的生态系统。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HJ 1172—2021)
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技术流程 (2)6 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指标与方法 (2)7 生态系统质量分级 (3)附录A(资料性附录)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表 (4)附录B(规范性附录)遥感关键生态参数计算方法 (5)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全国生态状况定期遥感调查评估方案》(环办生态〔2019〕45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系统质量评估的总则、技术流程、指标与方法和生态系统质量分级等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与以下标准同属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HJ 1166—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7—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8—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9—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荒漠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70—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格局评估》(HJ 1171—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HJ 1173—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问题评估》(HJ 1174—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项目尺度生态影响评估》(HJ 1175—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数据质量控制与集成》(HJ 1176—2021);。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类别划分: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
第24卷第3期2024年3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4 No.3 Mar.2024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类别划分: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焦豪1,杨季枫1,白颖2(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0086;2.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基于结构观和过程观的视角,总结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类别划分的现有研究。
结构观强调按照构成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稳定元素和存在单元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包括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活动单元、行为主体、连接结构和位置层次等。
过程观强调按照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主体、活动单元与结构元素的相互作用、发展和演化过程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包括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涌现过程、协作与治理过程、价值创造与分配过程等。
以此为基础,依据一元观,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服务对象类型、参与者范围和核心功能等方面出发,构建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一维分类标准。
随后,通过整合结构观和过程观,基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层级结构和市场结构以及交易过程和创新过程的两两组合,总结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分类矩阵,阐明审查交易型、主导创新型、自由交易型、开放创新型等4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在关系结构、活动过程、适用情境和发展挑战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化特征。
最后,提出针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类别研究;平台型企业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24)3-1-11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4.3.10 引言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正在逐步变革工业经济的根本,也颠覆了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1]。
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型企业与其他行动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依赖关系进一步加深,大量平台型企业采取生态化战略,企业的价值创造愈发依赖其所处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2-3]。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讲义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讲义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整体,这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这个整体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比如说,一片森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在这片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动物、微生物,还有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等非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动物以植物为食,同时又为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水分和阳光则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一)生物成分1、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
除了绿色植物,还有一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比如蓝藻、光合细菌等,它们也属于生产者。
2、消费者消费者是指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
消费者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等。
初级消费者通常是以植物为食的草食性动物,比如兔子、羊、牛等。
次级消费者是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肉食性动物,比如狐狸、狼、鹰等。
三级消费者则是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顶级肉食性动物,比如狮子、老虎等。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促进了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3、分解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的生物。
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会中断,生态系统也就无法正常运转。
湿地牵引力等级aa级标准
湿地牵引力等级aa级标准
湿地牵引力等级AA级标准是指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和分类
的一种标准。
湿地牵引力是指湿地对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AA级标准通常意味着湿地
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重要性,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和管理。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AA级湿地通常拥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包括各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这些湿地可能是迁徙鸟类的重要栖
息地,也可能是特定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
重要意义。
从水资源保护角度来看,AA级湿地可能对水质净化、水资源补
给和洪水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能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能够
净化水质并保持水体稳定。
从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角度来看,AA级湿地可能在土壤保持、
防止土壤侵蚀和调节当地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能有助
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周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AA级湿地标准是基于对湿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的结
果,对其生态功能和重要性进行等级划分的一种标准。
这些湿地通常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这是就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计提减值准备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制定的财务政策更加稳健。而从信息的使用者角度出发,适时考虑无形损耗,更精确计量了期末资产的价值,同时也剔除了虚增的利润,降低了财务风险,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益补充,它的实施也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财务政策更加稳健。现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确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针叶混交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针叶、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温带、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温带落叶灌丛;亚热带落叶灌丛;亚热带常绿灌丛;热带常绿灌丛;亚高山落叶灌丛;亚高山常绿灌丛。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备注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是不可逆性的规定。按照财务会计的谨慎性原则,预期不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就不应列入资产,预期不会带来原预计额的经济利益的资源要折扣后列入资产,即减除预计减值后的部分才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提高企业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认识,促进企业完善企业相关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提出建议,促进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完善。实践中,这一研究旨在加强企业对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的认识,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提示相关部门就准则中不完善的地方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以下就是我的论文。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8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大众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也逐步提高。而市场经济的完善,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其交易方会计信息要求也提高,国家为了宏观调控的需要,也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真实的会计信息。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减值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针对会计实务中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境况。从资产减值准备入手,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分析,提出了计提标准不恰当,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析方法等对策。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对于固定资产减值而言,公允价值的获取有难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的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公平交易的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很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相距甚远。部分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公允性,我国目前的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开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因此公允价值难以得到合理的确定,不同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准则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规定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划分不同性质的资产所使用的计量属性,企业资产按照其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待出售和处置或者持有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售并且有公平市场价值的资产,如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另一类是基于持续经营的假设,通过持续使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资产,这类资产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产房等固定资产,这类资产即使有公平的市场价格,但由于这类资产在正常经营条件下
9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大部分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包括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包括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计提方法是按单项资产计提。
1、计提公式: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企业的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等制度规定的约束,但是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如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或可由会计人员做出不同的判断。准则的灵活性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从实际出发,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选择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报表。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备注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温性草甸草原 301
温性草原 302
温性荒漠草原 303
高寒草甸 304
高寒草原 305 30
草地生态系统 高寒荒漠草原 306
分类系统 山地草甸 307
低地草甸 308
暖性草丛/灌草丛 309
暖热性草丛/灌草丛 310
表3 草地生态系统分类系统
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
其它建设用地 53
表5 聚落生态系统分类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荒漠生态系统主要指干旱条件下植被稀疏、土地贫瘠的裸岩、石砾、沙漠等
组成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系统中的沙地、戈壁、
盐碱地。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备注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沙地 61
7
写 作 提 纲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
中国生态系统分类标准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中国生态分类系统标准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开拓路7号先锋大厦2段5层
农田生态系统
要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系统中的水田11、旱地12;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含义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为人类提供食物及化工原料等种植农作物的半人工生态系统,
6
内容提要
在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是最重要的会计要素之一,与资产相关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情况,从而使资产减值问题一度成为我国会计规范的热点问题。人们也期望通过会计上的法律法规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让企业向广大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种的耕地。
10
指无灌溉水源及设施,靠天然将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有水源和
旱地 12 浇灌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以种菜为
主的耕地;正常轮作的休闲地和轮歇地。
表1 农田生态系统分类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指生长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在类型划分上包括指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郁闭度>40%、高度在2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以及郁闭度为10-30%的疏林地等。主要包括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系统中的寒温带、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寒温带、温带山地常绿针叶林;温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落叶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热带山地常绿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常绿
210 温带、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21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12 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灌丛 213
亚热带落叶灌丛 214
亚热带常绿灌丛 215
热带常绿灌丛 216
亚高山落叶灌丛 217
亚高山常绿灌丛 218
表2 森林生态系统分类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草地生态系统指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5%以上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生态系统。在类型划分上包括覆盖>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覆盖度在>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以及覆盖度在5-20%的天然草地。主要包括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系统中的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山地草甸、低地草甸、暖性草丛/灌草丛、暖热性草丛/灌草丛。
201 寒温带、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
202 寒温带、温带山地常绿针叶林
203 温带常绿针叶林
204 亚热带落叶针叶林
205 亚热带常绿针叶林
206 热带常绿针叶林
207 亚热带、热带山地常绿针叶林
208 温带落叶阔叶、常绿针叶混交林 森林生态209 亚热带山地常绿针叶、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20 系统
戈壁 62
盐碱地 63
荒漠生态系统 裸土地 64
60
裸岩石质地 65
其他 67
表6 荒漠生态系统分类系统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目 录
内容提要
写作提纲
正文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4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4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5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5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5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5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6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7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8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0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10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11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11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12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12 参考文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