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貌
第五章 喀斯特地貌
---------------------------------------------------------------最新资料推荐------------------------------------------------------第五章喀斯特地貌第五章喀斯特地貌1/ 108概述(一)什么叫喀斯特? 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卤酸盐类等)地区岩石发生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一系列地貌。
石灰岩石膏卤盐---------------------------------------------------------------最新资料推荐------------------------------------------------------ (二)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概况?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发育也很典型,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出露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以桂、黔、滇东为大(例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3/ 108贵州荔波峰林---------------------------------------------------------------最新资料推荐------------------------------------------------------5/ 108重庆武隆天生桥---------------------------------------------------------------最新资料推荐------------------------------------------------------ (三)喀斯特的价值和不良影响1、价值? 现已探明石油储处多在石灰岩溶洞中,约有一半在该地貌中。
地表奇峰异石,地下有众多溶洞,各种造型景观奇特,称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地下洞穴埋藏的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有重大科学价值。
7/ 108---------------------------------------------------------------最新资料推荐------------------------------------------------------9/ 108海中喀斯特越南下龙湾——“ 海上桂林”---------------------------------------------------------------最新资料推荐------------------------------------------------------ 下龙湾11/ 108---------------------------------------------------------------最新资料推荐------------------------------------------------------13/ 108---------------------------------------------------------------最新资料推荐------------------------------------------------------ 贵州威宁的草海,46.6 km215/ 1082、不良影响? 裂隙、孔洞多,地表难吸收水,风化壳薄,会引起水土缺失,不利农业生产。
第五章 冰川地貌
1.冰川的运动是控制冰川活动的基本过程和
能量的来源。运动的形式一般分为重力流 和挤压流、拉张流。 2.运动的特点是: ①速度很慢(但有的冰川有时运动也很快, 速度可达1—10公里/年)。
②冰川的不同部位运动速度不同,边缘运
动速度慢,中间快;表面运动速度快,底
部运动速度慢。 ③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冰川运动速度也不 相同。冰川运动使积累区的冰量得以输出, 并对冰川温度有很大影响。
冰融水从冰川两侧和底部 流到冰川末端,汇成冰前河流。 冰前河流将大量碎屑物质堆积 于终碛堤的外围,形成了顶端 厚、向外变薄的扇形冰水堆积 体,叫做冰水扇。
几个冰水扇相互连接就成 为冰水平原,又名外冲平 原。冰水扇堆积物由分选 中等的沙砾组成,含少量 漂砾,向下游粒径明显变 小,磨圆度显著变好,常 有层理出现但极不规则。
终碛垄的形态不对称,这种不对 称有三方面的表现: ①横剖面不对称,即外坡陡、内 坡缓; ②高度不对称,即内低外高; ③溢出山口的冰川终碛垄往往向 一侧偏转,它表现在东西流向的 冰川上最为明显。终碛垄内侧地 势较低,常积水成湖。
4.鼓丘:它是主要由冰碛物组成 的一种流线型丘陵。平面上呈蛋 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鼓丘 两坡不对称,迎冰坡陡,背冰坡 缓,一般高度数米至数十米,长 度多为数百米左右。鼓丘内有时 含有基岩核心,形如羊背石,它 局部出露于迎冰坡,或完全被冰 碛物所埋藏。
一、冰蚀地貌
冰蚀地貌主要有冰斗、刃脊、 角峰、冰川谷、羊背石等。
1.冰斗、刃脊、角峰 冰斗:由山地冰川侵蚀而成的三 面环山的围状凹地。冰斗由冰斗 壁、盆底和冰斗出口处的冰槛所 组成。 围谷或冰窖: 当谷地源头有数个 冰斗汇合或冰斗进一步扩展时, 冰槛往往不明显或消失,这种地 貌称围谷或冰窖。
自然地理作业 第5章 地貌(答案)
第五章地貌一、名词解释1.风化过程: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风化壳:随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
3.倒石堆:由于崩落形成的坡麓的岩堆。
4.溯源侵蚀:5.坡积裙:坡积物连片分布于坡麓形成类似展开的裙裾的地貌。
6.河漫滩:汛期洪水淹没而平水期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的谷底。
7.侵蚀基准面:8.离堆山:深切河曲的曲流颈被切穿,曲流颈与废弃河曲间的山丘。
9.河流阶地:谷底因河流下切(地壳运动、气候变化)而抬升到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谷的地貌。
10.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地表和地下水对可溶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塌陷、堆积形成的地貌。
11.羊背石:12.冻土:处于零温或负温,含有冰的的各种土体或岩体。
13.冻融作用:由于温度周期性地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些列应力变形的复杂过程14.冻胀丘: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
15.热融地貌:由热融滑塌和热融沉陷产生的地貌。
16.雅丹地貌:形态与风蚀残丘近似但由于蚀余松散土状堆积物如如河湖相地层形成的一类特殊风蚀残丘。
17.黄土: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
18.潟湖:浅水海湾或海港被沙堤或沙嘴与海水分隔形成的湖泊。
二、填空题1.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湿润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碳酸盐岩区喀斯特作用普遍,而寒区则以冰川作用独占优势。
2.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
3.温湿气候地貌带以流水作用占优势,流水地貌发育。
此带沿纬向变化较大,地貌发育也有较大差别。
4.干旱气候地貌带植被极为贫乏,地面裸露,风化作用强烈。
5、花岗岩地貌
分选性;
冲(洪)积扇——是由流水作用将崩岗内(主要是崩积堆) 松散土体冲刷、搬运后沉积下来形成的扇状地形,顶部物 质较粗,整体地势较平缓,具有一定的流水沉积结构(具 有一定的分选性)。
3、“崩岗”地貌形成因素 :
(1)岩性与构造因素——松而厚的花岗岩风化壳是崩岗侵蚀地 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2)气候条件——热带、亚热带气候,有利于厚层风化壳的形
(2)不同深度,由于地下水特性和物理、化学特征的差异,使 花岗岩在不同深度所受的风化作用的程度不同; 所以形成多层具有不同组分和结构特点的风化层,构成具
有多层结构的风化剖面。(层与层之间的界面一般很难明确
确定)
2、花岗岩风化壳剖面构型的基本特征 :
风化壳剖面层次的发育还与风化壳的年龄有关
三、花岗岩峰林地貌
花岗岩红土丘陵在我国东南部分布面积广泛最容易发生散流冲刷与暴流侵蚀并形成我国南方地区一种独特的灾害地貌崩岗地貌通常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特别是花岗岩丘陵的冲沟沟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是一种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的严重水土侵蚀地貌
第五章 花岗岩地貌
一、花岗岩的分布与岩性 (一)花岗岩的分布:
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
貌。 是一种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的严重水土侵蚀地貌。
2、崩岗侵蚀地貌的组成要素:
崩壁——是崩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风化壳土体在重力 与水的作用下发生倾倒、滑塌等失稳变化而产生的近乎垂
直的陡壁,高度通常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
崩积堆——是崩壁崩塌后在底部形成的松散堆积体,通常 具有较大的休止角,保留有部分风化体的原始结构,不具
(1)广泛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以东、秦岭—大别山以南地
第五章 地貌
第五章地貌前言: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表面由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
地貌动力(营力),分为内动力与外动力。
内动力: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外动力: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气候对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湿润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地区喀斯特作用普遍,寒区冰川冰缘作用占优势。
内外动力,均与重力有关。
因此重力作用是地貌形成的前提。
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一、地貌成因:1、构造运动和地貌发育:构造运动①,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的决定性因素。
仅以陆地而论,巨大的高原、盆地、平原与地块的整体升降运动有关。
巨大的山脉、山系,与地壳褶皱带相联系。
在中观尺度,呈上升运动的水平构造,是形成桌状山、方山与丹霞地貌的前提。
单斜构造,是形成单面山、猪背山必不可少的条件。
褶曲构造可形成背斜山与向斜谷、穹状山和坳陷盆地。
断层构造可形成断层崖、断层谷、错断山脊、地垒山与地堑谷、断块山。
火山活动可以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熔岩高原等。
2、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大多数地貌外动力都受气候因素的控制。
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力的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组合。
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冰川和冰缘作用②成为主要外动力。
在冰川作用下,山地将形成角峰、刃脊、U型谷、冰碛垄、冰碛堤、冰碛丘陵等冰川地貌,以及冻胀丘、融冻泥流、石河、石带、石海等冰缘地貌。
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径流多,流水作用成为主导外力。
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作用虽然仍是主导外力,但同时化学风化作用强烈,红色风化壳普遍较厚,植被有效削弱了流水侵蚀力,平原、缓丘、穹状基岩岛成为最常见的地貌类型。
干旱气候条件下,风和间歇性洪流,成为主要外力。
相应的地貌类型有风蚀残丘、风蚀洼地、沙丘、沙垅、洪积扇等。
第五章 地质构造地貌
背斜和向斜是褶曲最基本、最简单的两种形式, 褶曲在地表形成拱起和凹陷,就是背斜山和向斜 谷。
原始地貌表现: 背斜------馒头形山, 向斜-----盆形洼地(山间盆地)
这种构造与地貌现象一致的地貌称为顺地貌.
顺地貌——背斜山
巫峡
背斜山
顺地貌——向斜谷
庐山
在构造稳定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背斜轴 部由于挤压强烈,发育较多裂隙,加之外力 剥蚀形成谷地,称为背斜谷。向斜中心部分 相反,外力剥蚀较弱反而成为山地,称为向 斜山。这种与地质构造现象不一致,且呈相 反状态的地貌现象称为逆地貌(倒置地貌)。
作业
1、简述构造地貌分哪几个级别。 2、简述大陆与洋底的特征。 3、简述洋底地貌类型与特征。 4、根据新生代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 征,大陆边缘可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5、简述陆地板块边界活动带构造地貌类型 与特征。 6、举例说明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 貌表现。
华山
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的华山,五峰挺拔,地势险要, 素有“华山天下雄”、“华山奇险冠天下”之誉。华山 之所以那么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 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 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现今 的华山,高出渭河平原约1600m左右,加上岩石中节理 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 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A、背斜中间开切谷 C、向斜中突起成山
B、背斜两翼开切成次成谷 D、向斜两翼开切成次成谷
6、凡河流形成在褶皱运动之前,且与岩层倾向一致的
河流称之为( A、逆向河 C、次成河
)
B、顺向河 D、再顺向河
第二章练习题
1、下列对地貌发育过程中内、外营力叙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两种力是同时出现 B、两种力彼此消长 C、内营力起主导作用 D、两种力趋于动态 平衡 2、下列不属于构造地貌的三个等级之一的是 ( a )。 A、星体构造地貌 B、全球构造地貌 C、大地构造地貌 D、地质构造地貌
《自然地理学》 第五章地貌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一、名词解释:风化壳、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河流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内叠阶地、上叠阶地、侵蚀基准面、三角洲、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峰丛、峰林、冰碛、角峰、槽谷、冰碛丘陵、终碛堤、冰缘地貌、风蚀残丘、雅丹地貌、、大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海沟、断块山、正地形、负地形、河床、河漫滩、分水岭、荒漠、荒漠化、断层海岸、台地、海蚀崖、海蚀台、水下沙堤、黄土、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沟谷地貌、溯源侵蚀、平衡剖面、河漫滩、牛扼湖、离堆山、河流劫夺、喀斯特地貌二、填空1、完整风化壳自下而上分为()、()、()、()、()五层2、崩落形成两种地貌即()和()。
3、滑坡形成的地貌有滑坡裂缝、()、()和洼地。
4、以河谷发育与地质构造关系,将河谷分为()、()和逆向河等。
5、岩溶地貌发育在()岩石中,形成条件中所需的二氧化碳必须具有()。
6、构造地貌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第二级为();第三级()。
7、在地质构造上,汾渭盆地为()盆地,西安骊山为()构造,秦岭为()山地,造成秦岭在构造地貌上具有()的特点。
8、在岩溶地貌发育地区,具有同一个基座但峰顶分离的山峰称(),它继续发展形成(),最后发育成()。
9、在溶洞中,自洞顶向下增长的是(),向上增长的是(),二者若相接则称()。
10、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又分为()和()二种。
11、大陆边缘在地貌上由陆向洋分成三个部分,即()、()和大陆基。
12、陆地上的流水有三种形式:()、()和()。
13、搬运方式有四种:()、()、()和真溶液搬运14、相邻而朝向相反的谷源冰斗壁后退,可形成(),最终使得山脊形状锋锐,称为()。
15、依据组成物质与结构,在河谷中阶地有三种:()、()、和()。
16、风蚀作用包括风的()和()。
17、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形式,即()、()和()。
18、黄土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即()、()和()。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第五章:地貌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第五章:地貌第五章:地貌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风化是剥蚀的先驱,对地貌的形成、发展与地表夷平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风化产物: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产物。
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某些风化产物还可形成风化矿床。
风化壳:地球表层岩石风化与剥蚀后,由残留在原地覆盖于母岩表层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其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①有利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气候、岩性和构造条件。
如高温多雨,温度差较大,岩石多节理、裂隙、构造破裂显著。
②有利于风化产物残留原地的地貌、植被、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
地势起伏和缓较稳定,植被覆盖度高,地表流水侵蚀较弱,地下水流动显著且地下水位较低。
坡面重力地貌:是指斜坡上的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在其他各种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滑动和崩塌,而形成滑坡和倒石碓地貌。
滑坡: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在地表水和地下水或地震的影响下,沿软弱面(滑动面)发生整体向下滑落的过程,成为滑坡。
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弱面的抗滑力时才能发生,因此,坡体滑落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
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并将侵蚀的物质搬运到山前谷口,在河流下游或河口进行堆积,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凡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成为流水地貌。
流水具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
流水的侵蚀作用:流动的水一方面侵蚀岩层,溶解岩石;一方面摩擦床底和两岸谷壁,同时又推动泥沙、石块,撞击坡面和床底,使岩屑崩解,为流水所运移。
流水侵蚀的方式有四种:片状侵蚀、下切、侧蚀和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又称向源侵蚀,是指线状水流向分水岭方向的侵蚀。
它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结果,是河床、谷地不断的向源头方向伸长。
自然地理学__第五章__地貌5.2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鸟瞰
黄河的河漫滩与阶地
甘肃南部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河流型,鸟爪形
河漫滩的特征
河漫滩具二元结构,下部为较粗的河床沉积物, 上部为较细的河漫滩沉积;河漫滩占据了谷底 的大部分,滩面向内侧缓缓倾斜。
河 边天 床 滩然
堤
泛滥平地
湖 沼
(四)阶地(Riverterrace)
由于河流下蚀,过去不同时期的谷底便相对高出 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称为阶地。
阶地
阶地
弯
道
凹岸
凸岸
环
流
发育过程:滨河床浅滩→雏形河漫滩→河漫滩;
1、河漫滩的发育
①滨河床浅滩阶段: 最原始的河漫滩是出现在年青时
期的V 形谷内,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 使谷坡逐渐后退,谷底开始展宽,在 河弯的凸岸处形成狭窄的和由粗大砾 石所组成的滨河床浅滩。
②雏形河漫滩阶段
随着侧向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 凹岸继续后退,凸岸处雏形浅滩不 断扩大加高,以致在河流平水期也 大片露出,发展成为雏形河漫滩。
④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 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伸长;
2、搬运作用
指流水将侵蚀下来的物质向下游搬移的过程;
搬运方式:推移、跃移、悬移、溶解质搬运;
3、堆积作用
由于流水搬运能力下降而造成泥沙堆积(原因
包括:流速降低、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
沉积物 细粒———粗粒
流水的分选作用
洪积扇四川
塔克拉马干的洪积扇
泥石流,四川丹巴,03.06.
end
板 状 河 床
绍兴,西施浣纱处
秦岭的板状河床
壶穴的形成
壶穴正在形成,秦岭
第五章 喀斯特地貌
第九讲 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2. 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B. 寒带及高山型 气温低,地表终年冻结或季节性冻结,喀斯特作 用受到限制,只有少数的圆洼地和小型溶斗,在 永冻层以下有时也有地下水流和小溶洞生成。 C.干燥型 气候干旱的地区,雨量稀少,喀斯特作用无法进 行。所见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古喀斯特地貌遗迹。
第九讲 三、喀斯特地貌
1. 地表喀斯特地貌 A. 石芽与溶沟
B. 溶斗和落水洞
C. 溶蚀洼地及溶蚀谷地 D.干谷、盲谷与地下河 F. 峰林、峰丛和孤峰
落水洞
干谷
溶蚀沟槽 溶蚀残丘
坡立谷
暗河、地下河
溶洞中的 石笋和钟 乳石
Malham limestone pavement
第九讲 三、喀斯特地貌
世界碳酸盐岩分布
第九讲 一、喀斯特概述
3. 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意义
① 水文与水资源: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如广 西年降水1 200-1 500mm,地表仅较大河流常年有水。 ② 矿产资源:主要有砂矿、石油。广西贺县、富县、 钟山一带,古溶洞、岩溶洼地中,沉积第四纪锡矿、磷 矿、辰砂矿、铝土矿、芒硝、砂金矿。云南、贵州、湖 南有岩溶热液型锡矿、有色金属矿、汞矿。 ③ 旅游资源和考古:如岩溶区常有奇峰异洞以及古 生物和古人类化石和遗址 ④ 水库漏水:如北京十三陵水库渗漏问题 ⑤ 地基塌陷:岩溶区溶斗、落水洞、溶洞、溶隙, 常导致地基塌陷。
第九讲 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1.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
第九讲 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2. 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A. 热带及亚热带季风型 此带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喀斯特作用强度大、 速度快,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而典型。主要是因 为:①高温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②多雨使得水 的循环速度加快,水中CO2可以得到不断补充,⑧ 植物生长繁茂,生物成因的CO2增加。植物的根系 分泌出大量的有机酸。
自然地理学课件第五章
(二)风化壳
风化作用的残留物质、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 产物。残留物质是化学性质较稳定因而未经化学风化的 物质,由自然元素、氧化物或硅酸盐构成的岩屑等。风 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在母岩表面 者,即是风化壳或称残积物(eluvium)。次生矿物以粘 土矿物及铁铝含水氧化物最常见。 粘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土、蒙托石和伊利石。高岭土 Al2SiO2(OH)4由水化硅酸铝组成—温暖湿润气候下形成, 我国东部和南方分布最广。蒙脱石 Al4(SiO4O10)(OH)4.nH2O—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 标准风化产物。伊利石—半湿润半干旱区淋溶作用弱或 富钾母岩风化形成的稳定产物。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气候 转湿或地表积水情况下,均可继续风化为高岭土。
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表 元素迁移序列(根据B.B.波雷诺夫) 元素迁移序列 强烈迁移元素 容易迁移元素 迁移元素组成 Cl 、 S Ca 、 Na、 M盐)、 P、Mn
Fe 、 Al 、 Ti
惰性(稍有移动)元素
基本不移动元素
SiO2(石英)
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一、风化作用(weathering)的定义:地表 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 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 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风 化是剥蚀的先驱,对地貌的形成、发展与 地表夷平面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又称机械风化或 崩解。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 为碎屑,裂隙、孔隙和比面积 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包括1) 负荷及应力发生变化,裂隙、 节理扩大;2)太阳辐射增温与 昼夜温度变化造成岩石热胀冷 缩,但不同矿物胀缩不均匀;3) 岩石表面干湿变化以及水的相 态变化可造成岩石胀裂;4)裂 隙中的盐类发生结晶;5)植物 根系对岩石的挤压和穿透,动 物挖掘洞穴等。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5.3 流水地貌5.4 喀斯特地貌5.5 冰川与冰缘地貌5.6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7 海岸与海底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关于地貌: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动力塑造的外貌和形态。
地貌动力又称地貌营力(Geomorphologic process)内动力——地球内部放射能和重力能结果:巨型和大型地貌外动力——由地外太阳能引起结果:中小型地貌一、地貌成因地貌成因:构造运动、气候、岩性、人类活动1.构造运动宏观尺度:决定因素中观尺度:水平、倾斜、褶皱、断裂与地貌2.气候:高寒气候、温湿气候、干旱气候3.岩性:不同的岩石抵抗外力侵蚀作用有很大的区别。
4.人类活动的影响:-间接(改变地貌发育条件)-直接(干预地貌过程)二、基本地貌类型1.我国划分标准:海拔依据: 外动力>5000m 极高山 3500-5000m 高山1000-3500m 中山 500-1000m 低山相对高度<100m 丘陵2.平原: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高(平)原:地势较高,切割相对强烈。
低平原:地势平缓,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小。
平原被山地四周围绕时,由平原与四周山坡共同组成盆地。
三、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1.提问:秦岭淮河是我国地理的什么分界线?冬季0度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等降水线,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分界,土壤分界线2.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1、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海拔、气流阻碍)2、改变降水分布格局(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3、对生物界的影响(通过温度和降水影响)4、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5、对自然地域分异的影响5.2 风化作用与重力地貌一、风化作用1.定义: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2.类型:物理风化:机械风化或崩解化学风化:水化、水解、溶解、氧化生物风化:生物物理风化、生物化学风化一、风化作用——风化壳1.概念:随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面岩屑 、土屑在 重力作用 下以极缓 慢的速度 移动的现 象称为蠕 动。
第五章 地貌
土层温度 升降尤其 是冻融交 替、干湿 变化均可 引起蠕 动,造成 坡面上层 或碎屑层 发生弯曲 及斜坡上 物体变形 。
地表流水 包括坡面 流水、沟 谷流水和 河流三类 。
结构、坡 体结构、
有效临空
面等
诱发因素 降水强度、地下水、地震、地表径流对坡麓的冲淘、坡面加积作用,以及人为地在坡地上蓄水灌溉,建房筑 路时破坏坡地稳定性等。
蠕动
类型
滑坡裂缝 多分布与 滑坡体两 侧及前缘 隆起处, 因张力与 剪切力而 形成
滑坡阶地 滑坡体分 级下滑的 产物
滑坡垄丘 滑坡体前 缘的隆起 形态
宽数十
米,深数
米至10余
米,底部
有垂直裂
隙或落水
洞。
第五章 地貌
落水洞
第五章 地貌
落水洞多
分布与较
陡的坡地
两侧和盆
地、洼地
底部,也
是流水沿
裂隙侵蚀
的产物。
溶蚀洼地
喀斯特盆
地与喀斯
特平原
峰丛、峰
林与孤峰
峰丛是同
一基座而
峰顶分离
第
的碳酸盐
四
岩山峰。
节
峰林分散碳酸盐岩山峰,通常由峰丛发展而成,但因受构造影响而形态多变,在水平岩层上多呈圆
流水具有 侵蚀、搬 运和堆积 三种。
流水 作用
第五章 地貌
流水 作用
流水对泥 沙的搬运 方式有两 种:一是 推移即使 沙砾沿沟 底或河床 滑动、滚 动或跃动 。二是细 粒物质呈 悬浮状态 运动,即 悬移。
第五章 地貌
坡面 流水 与沟 谷流 水地 貌
坡面流水 地貌 沟谷流水 地貌
形成条件 泥石流
1)固体松 散物质储 备丰富 2)坡面坡度与沟谷纵降比较大,以重力作用为主,土体失稳且供给量大的重力坡,有滑坡活动或冲刷严重的侵 蚀坡,纵降比较大且具有土质沟床的沟谷,最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如波浪侵袭陆地造成的海蚀产物,河流冲积物,海生生物贝壳、残骸等,在波浪变形作用力推动下,并进一步 研磨的分选,便形成海滨沉积物。由于地形气候等影响而使波浪力量减弱,海滨沉积物就堆积下来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海积地貌类型横源自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
波
浪
加
上
重
力
作
用
是
岸
坡
上
部
物
质
不
断
向
岸
移
动
,
岸
吹蚀:风
吹过地
面,由于
风蚀作用
风压力与 风流紊动
地面引起
吹粒吹
扬,
沙风:当 风力达到 足以使沙 粒移动的 临界速度 时才能发 生吹蚀, 这种风称 为沙风。
风沙 作用
主要是通
过风沙流
搬运作用
即挟带沙 粒气流的
运动实现
的
风力搬运 沙粒的数 量即风沙 流强度与 起沙风速 的三次方 成正比。 这意味着 风速时, 搬运沙粒 数量将急 剧增加。
水化作用 水解作用 溶解作用 氧化作用
风化 作用
第五章 地貌
风化 作用
第
二
节
风化壳
风 化 运 动 与 块 状 运 动
3.生物在 化学风化 中的作用
风化作用 的残留矿 物、次生 矿物及可 溶性物质 统称风化 产物。
风化产物 虽经风化 与剥蚀而 依然残留 原地覆盖 于母岩表 面者,即 风化壳或 称残积物 。
风蚀谷:风力侵蚀年轻而相对坚固的沉积物,可形成宽窄不一,底部崎岖不平,但走向多与盛行风向平行的 地。 风蚀残丘: 风蚀谷间的 残留高低或 孤立丘岗
1.沙丘及 其形态类 型
风积地貌
第 六 节
风 沙 地 貌 与 黄 土 地 貌
雅丹地貌: 形态与风蚀 残丘近似但 由蚀余松土 堆积物如河 湖地层形成 的一种类似 特殊风蚀残 丘。
且是地震震
源所在。
是与岛弧相
联系的地貌
类型,是一
种椭圆形或
5.弧后盆地 等轴状的表
面平坦的深
海盆地,位
于岛弧内侧
。
6.深海平原
7.大洋隆起
是大洋盆地
8.大洋中脊 中最重要的
地貌类型。
近海沉积 远海沉积
机械沉积 生物沉积 化学沉积
1.灰渣火 山锥
中心 2.富硅质
式喷 熔岩穹窿
第 八 节 火
发形 成的 火山 地貌
潮间带位 于高、低 潮之间, 高潮时淹 没,低潮 时出露。 水下岸 坡:指低 潮线以下 直到波浪 有效作用 下界。
第五章 地貌
海蚀作用:变形波浪及其形成的拍岸对海岸进行撞击、冲刷、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浪带基岩的溶蚀,统称为海蚀作用。
海蚀地貌
在 有 潮 汐 的 海 滨 , 高 潮 面 与 陆 地 面 接 触 海蚀穴 处 , 波 浪 的 冲 淘 作 用 形 成 的 槽 形 凹 穴 , 断
沟
黄土地貌
1.黄土沟 谷地貌
、 浅
沟
、
切
沟
黄土
、
与黄
冲
土地
沟
貌
与
河
沟
几
种
。
第五章 地貌
典
型
沟
间
地
地
貌
2.黄土沟
类
间地貌
型
为
塬
、
梁
、
峁
。
海岸带是 海洋与陆 地相互作 用的地 带,通常 分为海岸 、潮间带 与水下岸 坡三个部 分。 海岸:是 岸线上狭 长的陆地 部分,以 激浪作用 到达处为 上界。
第五章 地貌
第五章 地貌
风化壳形 成的条件
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及其分布
1)有利于 风化作用 持续进行 的气候、 岩性、和 构造条 件,如高 温多雨, 温度较差 大,岩石 多节理、 裂隙,构 造破裂显 著。
2)有利于风化产物残留原地的地貌、植被、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如地势起伏和缓,地貌稳定,植被覆盖度 高,地表流水侵蚀较弱,地下水流动显著且地下水文较低。
间,是大陆
与海洋在构
2.大陆坡 造上的边界
。坡面上常
有海底峡
谷,故地表
比较破碎。
大陆坡下部
与深海底之
间,坡度转
3.大陆隆
缓后形成的 平缓隆起地
带称为大陆
隆(大陆
基)
第五章 地貌
海底沉积 物
是与大陆坡
相邻的狭长
深海凹地,
通常与岛弧
同时出现,
4.边缘海沟
延伸方向与 之一致,横
剖面呈不对
称V形,有
现代火山并
喀斯特地 貌发育过 程
喀斯特地 貌的地域 分异
垂 直 溶 洞 可 视 为 地 壳 上 升 的 标 志 之 一 。
与地下河 相通的地 下湖,可 储存和调 节地下水 。
第五章 地貌
冰川 地貌
冰川滑动 则是产生 侵蚀作用 的根本原 因。
3)可从高 强度降水 或冰雪融 水获得充 足的水源 供给。
第 三 节
流
河谷是以
第
河流作用
三
为主,并
节
在坡面流
水与沟谷
流水参与
流
下形成的
水
河谷发育 狭长形凹
地 貌
河流 地貌
地,是一 种常见地 貌形态,
通常由谷
坡和谷底
组成。
河床是平 水期河水
淹没的河 槽。
河漫滩是
汛期洪水 淹没而平
水期露出 水面的河
床两侧的 谷底。
3.基性熔 岩盾 4.次生火 山锥
山
5.复合火
地
山锥
貌
第五章 地貌
山
地
貌
6.破火山
口
7.火山塞
8.火山湖 口
类型
1.物理风 化 又称 机械风化 或崩解。 岩石由整 体破裂为 碎屑,裂 隙、孔隙 和比面积 增加,物 理性质发 生显著变 化而化学 性质不变 的过程。
2.化学风 化 指岩 石在大气 、水与生 物作用下 发生分解 进而形成 化学组成 与性质不 同的新物 质的过程 。
第五章 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指各种沙丘。依据沙丘形态与风向的关系,沙丘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横向沙丘、纵向沙丘 多风向形成的沙丘。
横向沙丘走向与合成起沙风向垂直或交角不少于60°,主要包括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及复合新月形沙 链三类。
1.与盛行风斜
角的新风向导 致其迎风坡发
生变化,一个 沙臂延长而成
。
海蚀穴。这种过程不断进行,即形成海蚀台,在其宽度增大到波浪的冲刷作用范围之外时,才停止发展。
第五章 地貌 波浪冲淘崖壁形成海蚀穴,悬空的崖壁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崩塌的石块遭受侵蚀搬运,海浪又重新冲淘岩壁下部,形成新
海蚀穴。这种过程不断进行,即形成海蚀台,在其宽度增大到波浪的冲刷作用范围之外时,才停止发展。
柱形或锥形,在大倾角岩层上呈单斜式。
喀 斯 特 地 貌
节
孤
喀
峰
斯
是
特
峰
地
林
貌
发
育
晚
期
残
存
的
孤
立
山
峰
,
多
分
布
与
喀
斯
特
盆
地
底
部
或
者
喀
斯 石
钟
乳
:
第五章 地貌
水
平
溶
洞
的
发
育
大
多
与
当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