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计算

合集下载

应力应变强度计算公式

应力应变强度计算公式

应力应变强度计算公式
应力应变强度计算公式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用于计算材料在受力时的强度和变形程度。

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应力应变强度计算公式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应力应变强度计算公式的基本形式为:σ = F/A,其中σ表示应力,F表示受力,A表示受力面积。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材料在受力时的强度,即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如果材料受到的应力超过了其强度,就会发生破坏。

除了计算应力,应力应变强度计算公式还可以用来计算应变。

应变是材料在受力时发生的变形程度,通常用ε表示。

应变的计算公式为:ε = ΔL/L,其中ΔL表示材料的长度变化,L表示材料的原始长度。

应变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变形程度,以及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能力。

应力应变强度计算公式还可以用来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时的刚度,通常用E表示。

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为:
E = σ/ε,其中σ表示应力,ε表示应变。

弹性模量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刚度和变形能力,以及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程度。

应力应变强度计算公式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用于计算材料在受力时的强度、变形程度和刚度。

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应力应变强度计算公式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平均应力计算公式

平均应力计算公式

平均应力计算公式
1 平均应力
平均应力是指一定体积内的均匀物质上,每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应
力总量除以该物质的体积所得到的应力。

它可根据应力能量按理想混
凝土变形规律而计算。

简言之,平均应力代表着在物体体内,每单位
体积内的应力强度,它可以代表物体的强度限制。

2 计算公式
计算平均应力的公式是:$$σ_a=\frac{\sum{σ}}{{V}}$$
其中,$σ_a$表示平均应力,$σ$表示应力总量,$V$表示体积。

因此,通过给出的体积和应力总量,可以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出平均
应力。

3 应用
平均应力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和材料科学等方面,它是确定物体强
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于决定结构物的设计及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应用于电力和运输领域,平均应力可用于判断机构的应力状态和
结构的强度,以及选择相应的材料,提高工程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机械设计领域,平均应力广泛应用于确定轴承强度及轴承结构
参数设计,分析材料性能,改善设备性能和环境耐受能力等方面。

平均应力也可以应用于医学研究,例如人体骨骼结构研究,构建
肌腱束和关节结构,识别活动肌肉病理状态及其临床分析等等。

结论
平均应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介绍,令人知晓平均应力的重要性,
它不仅可以用于判断机构的应力状态,而且也可以应用于医学研究中,为大家带来更多便利。

第四章土体中的应力计算详解

第四章土体中的应力计算详解
第四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4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地基中的应力状态 应力应变关系 土力学中应力符号的规定
强度问题 变形问题
应力状态及应力应变关系
自重应力 附加应力
建筑物修建以前,地基 中由土体本身的有效重 量所产生的应力。
基底压力计算 有效应力原理
建筑物修建以后,建筑物 重量等外荷载在地基中引 起的应力,所谓的“附加” 是指在原来自重应力基础 上增加的压力。
§4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4.1 应力状态及应力应变关系
三.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假定 1、室内测定方法及一般规律 (2)侧限压缩试验
应力应变关系-以某种粘土为例
z p
非线性 弹塑性
1 Ee
1 Es
z
e0 (1 e0 )
侧限变形模量:
Es
z z
§4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4.1 应力状态及应力应变关系
三.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假定 1、室内测定方法及一般规律
常规三轴试验与侧限压缩试验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比较
z p
侧限压缩试验
常规三轴试验
z
e0 (1 e0 )
§4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4.1 应力状态及应力应变关系
三.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假定 1、室内测定方法及一般规律
变形模量 E 与侧限变形模量 Es 之间的关系
§4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4.3 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一. 竖直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布辛内斯克课题
P
o
αr
x R
y M’
βz
x
z
zx
y
xy
x
M
y yz
z
R2 r2 z2 x2 y2 z2 r / z tg

应力计算

应力计算

§4.3 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一. 竖直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布辛内斯克课题
z

3P 2
z3 R5
zy

3P 2
yz 2 R5
zx
Ph
分解为竖直向和水平向荷 载,水平荷载引起的基底 水平应力视为均匀分布。
根据上述概念,基底平均附加压力p0 可按下式计算
p0 p cd p md (1-19)
式中 p—基底平均压力,kPa;
cd—基底处土中自重应力,kPa; m—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
度,kN/m3; d—从天然地面算起的基础埋深,m。

P A
1
6e B
pmin

P 1 A
6e B
pmax
min

P A
1
6e B

P
矩形面积单向偏心荷载
P
P
土不能承 受拉应力
B
B
e
e
x
Lx
L
y
y
pmax
pmin 0 pmax
pmin 0
e<B/6: 梯形
e=B/6: 三角形
B
压力调整
Ke
基底
x
L
压力
K=B/2-e
合力
与总
3K y pmin 0
荷载 相等
pmax
2P
2P
pmax 3KL 3(B 2 e)L
e>B/6: 出现拉应力区
条形基础竖直偏心荷载
e P
B
p(x) P Mx BI
pmax
min

P 1 B

地基基础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地基基础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2.2 基底压力
基底压力:作用于基础底面传至地基的 单位面积压力。也称接触应力。
地基反力:基底应力的反力,即地基对 基础的作用力。
影响基底压力分布及大小的主要因素:基础 形状、平面尺寸、刚度、埋深、基础上作用 荷载的大小及性质、地基土的性质等。
基底压力的计算公式
中心荷载作用: p F G
A
单向偏心荷载作用:
pmax
m in
F G bl
1
6e l
式中: G G A d A b l
几点说明
重度取值:一般取20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 有效重度。 条形基础:沿长度取1m计算。 基底压力分 l 6
式中:
时:
pmax
2F G
3ab
a l e 2
基底附加压力计算
基底附加压力:导致地基中产生附 加应力的那部分压力。
p0 p 0 d
式中: 0 —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
以下部分取有效重度。
d—从天然地面算起的基础埋深。
例题:
某基础l=2m,b=1.6m, 其上作用荷载如图所 示。M′=82kN·m, P=350kN,Q=60kN, 试计算基底压力(绘 出分布图)、基底附 加压力。
几点说明:
计算假定:地基为半无限弹性体。
重度取值:地下水位以上取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 取有效重度;毛细饱和带土取饱和重度。
不透水层面及层面以下按上覆土层水土 总重计算。
一般自重应力引起的变形已稳定;但对近期沉积或堆 积土层应考虑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
地下水位升降可导致应力状态变化。
例题:
有一多层地基地质剖面如图所示。试计算并 绘制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图。
空间问题的附加应力计算:

土力学-地基中的应力计算概述

土力学-地基中的应力计算概述

基础传至地 基的荷载
地基
基础 埋深
(1)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解 ( Boussinesq 解,1885 )
P
x
r
y
x
y
R
z
z
• 位移解
ux4PG[R xz3(12)R(Rxz)]
uz
4PG[R z23
(1)1]
R
Valentin Joseph Boussinesq (1842-1929)
法国著名物理家和数学 家,对数学物理、流体力学 和固体力学都有贡献。
a
a
a
b
角点
b
p
b
中心点
1
2
34
任意点
z
z
z
k(a , b
z) b
p
z
z
z
4k(a, b
2z) b
p
z z
k k1 k2 k3 k4
z k p
3)矩形线性荷载 (角点下)
角点
b
角点
p
z
a
z
p
z
k(b , a
z) a
p
查表计算
3. 应力计算小结
(1)自重应力及均匀满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可利用平衡方程 等通过简单方法获得。
(2)线状荷载作用下的应力(Flamant解)
p
1)属平面应变问题,即:
a. 应变 y 0 。
dP pdy
b. 位移、应力等量仅与坐标
x、z有关。
x
2)利用Boussinesq解,通过 沿荷载分布线积分得到应力。
x - dx=2p(x2x2zz2)2
y
xz
2p

材料力学相当应力计算公式

材料力学相当应力计算公式

材料力学相当应力计算公式材料力学是研究物质内部受力和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工程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应力,以便评估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其中,相当应力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受力情况。

相当应力是指在复杂受力状态下,将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状态转化为等效的单轴拉伸或压缩应力状态,以便于进行强度计算和设计。

相当应力计算公式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相当应力。

相当应力计算公式的一般形式为:σeq = √(σ1^2 + σ2^2 σ1σ2 + 3τ^2)。

其中,σeq为相当应力,σ1和σ2分别为材料的主应力,τ为剪应力。

这个公式是由斯坦霍普公式推导而来的,它适用于各种复杂受力状态下的材料,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受力情况。

在实际工程中,相当应力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准确地评估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过计算出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相当应力,工程师可以及时发现材料的受力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除了上述的一般形式外,相当应力计算公式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的简化形式。

比如,在单轴拉伸或压缩应力状态下,相当应力可以直接等于主应力;在纯剪应力状态下,相当应力可以直接等于剪应力。

这些简化形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快地进行计算,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相当应力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材料的强度设计。

在进行材料的强度设计时,工程师需要根据材料的受力情况来确定其强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使用相当应力计算公式,工程师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材料的受力情况,从而确定材料的强度,并进行相应的设计。

总的来说,相当应力计算公式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受力情况,评估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进行相应的设计。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相当应力计算公式,从而更好地完成工程设计和实施工作。

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阶段

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阶段

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阶段引言。

应力是物体内部受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的重要参数。

在工程领域中,对于材料的应力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合理的结构和材料,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破坏。

应力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材料在受力情况下的应力值的数学表达式,它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阶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些公式进行应力计算。

弹性阶段。

在材料受到轻微外力作用时,它会发生弹性变形。

在这种情况下,应力计算公式可以很好地适用于计算材料的应力情况。

弹性阶段的应力计算公式通常包括胡克定律和杨氏模量等参数,可以根据受力情况和材料性质来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弹性阶段,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计算应力值,这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屈服阶段。

当外力继续增大,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时,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

在这种情况下,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阶段会有所不同。

塑性变形的材料在受力情况下会出现应力集中和非均匀变形的现象,这就需要使用更为复杂的应力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在屈服阶段,工程师需要考虑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应力集中的情况,以选择合适的应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断裂阶段。

当材料受到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外力作用时,它会发生断裂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阶段会更加复杂。

断裂破坏是材料受力情况下最严重的情况,需要使用断裂力学和应力分析等高级技术来进行计算。

在断裂阶段,工程师需要考虑裂纹扩展、应力集中和断裂韧性等因素,以选择合适的应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避免结构的破坏和事故的发生。

总结。

应力计算公式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分析材料的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和材料。

在不同的应力阶段,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性也会有所不同。

在弹性阶段,可以使用简单的线性公式进行计算;在屈服阶段,需要考虑塑性变形和应力集中的情况;在断裂阶段,则需要使用高级的断裂力学和应力分析技术进行计算。

3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3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第三章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土中的应力按引起的原因可分为:(1)由土本身有效自重在地基内部引起的自重应力;(2)由外荷(静荷载或动荷载) 在地基内部引起的附加应力。

应力计算方法:1.假设地基土为连续、均匀、各向同性、半无限的线弹性体;2.弹性理论。

第一节 土中自重应力研究目的:确定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研究方法:土体简化为连续体,应用连续体力学 (例如弹性力学)方法来研究土中应力的分布。

假设天然土体是一个半无限体,地面以下土质均匀,天然重度为γ (kN/m3),则在天然地面下任意深度z (m)处的竖向自重应力σcz (kPa),可取作用于该深度水平面上任一单位面积上土柱的重量γz ⨯ l 计算,即: σcz= γzσcz 沿水平面均匀分布,且与z 成正比,即随深度按直线规律分布地基中除有作用于水平面上的竖向自重应力外,在竖直面上还作用有水平向的侧向自重应力。

由于地基中的自重应力状态属于侧限应力状态,故εx=εy=0,且σcx = σcy ,根据广义虎克定理,侧向自重应力σcx 和σcy 应与σcz 成正比,而剪应力均为零,即σcx = σcy = K0σczτxy=τyz=τzx =0式中 K0 ―比例系数,称为土的侧压力系数或静止土压力系数。

它是侧限条件下土中水平向有效应力与竖直向有效应力之比。

(1) 土中任意截面都包括有骨架和孔隙的面积,所以在地基应力计算时考虑的是土中单z σsz = γz 天然地面σcy zσcx天然地面σcz位面积上的平均应力。

(2) 假设天然土体是一个半无限体,地基中的自重应力状态属于侧限应力状态,地基土在自重作用下只能产生竖向变形,而不能有侧向变形和剪切变形。

地基中任意竖直面和水平面上均无剪应力存在。

(3) 土中竖向和侧向的自重应力一般均指有效自重应力。

为了简便起见,把常用的竖向有效自重应力σcz ,简称为自重应力,并改用符号σc 表示。

成层地基土中自重应力因各层土具有不同的重度。

材料许用应力计算公式

材料许用应力计算公式

材料许用应力计算公式
1、材料许用应力是指针对特定的材料,在给定的应力状态下,允许材料的最大应力值,一般来说,材料的许用应力依赖于材料的强度,它是决定材料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关键参数。

2、确定材料的许用应力计算公式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方式:
σa=σb/N
其中σa是材料的许用应力,σb是材料的特定强度,N是许用应力系数,一般可以按照制造许用应力表或技术文件的标准取值。

强度值σb
材料的强度值一般可以由材料的机械特性检测报告中提供,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屈服强度等。

许用应力系数N
(1) 一般情况下,许用应力系数可以按照表1中的标准取值:
表1 许用应力系数N
应用领域系数N
静力应用 1.0
动力应用 0.9
压力部件 0.7
地震作用 0.4
(2) 在有特殊情况的地方,可以根据特定的材料、环境、结构、荷载等因素,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针对某一部分或者某一材料,采用技术文件、知识或参考书中提供的许用应力系数。

正应力计算

正应力计算

正应力(compressive stress)是指在材料受力后变形过程中,垂直于应力方向的截面上的内力与该截面的面积之比。

计算正应力的方法取决于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和材料性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种常见的梁弯曲问题。

在梁弯曲问题中,假设梁受到垂直于梁的集中力作用,此时梁会发生弯曲变形。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使用简单的材料力学公式来计算正应力。

根据胡克定律,梁的变形量与所受的正应力成反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变形量来估计正应力的大小。

根据公式,正应力σ的计算公式为:σ=F/W,其中F为集中力,W为梁的横截面积。

在另一个更复杂的例子中,考虑一个长杆受到扭矩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杆件会围绕其中心线旋转,导致杆件上的每个点都受到切向和法向应力。

其中,切向应力是由扭矩引起的,而法向应力则是由重力或其他外力引起的。

为了计算正应力,需要使用更复杂的公式,其中涉及杆件长度、截面面积、材料弹性模量等因素。

除了上述的梁弯曲和长杆扭矩问题,还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FEA)方法来计算正应力。

这种方法通过将物体分解成许多小的单元或“块”,并对每个单元进行建模和计算。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模拟物体在各种载荷条件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并得到精确的正应力结果。

总之,正应力的计算方法取决于所研究的物体和所施加的载荷条件。

在简单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简单的材料力学公式来计算正应力;而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

这些方法需要了解物体的结构和材料性质,并使用适当的公式或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

应力计算

应力计算

计算板底地基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a n i i n i i ix MP hE h E 6.132815.02.013515.020002.022221212=+⨯+⨯==∑∑==mh x 35.015.02.0=+= 59.086.0)ln(26.0=+=x h αa o x t MP E E E E 60.44090)906.1328()(59.00=⨯==α因此,板底地基当量回弹模量t E 为440.60a MP混凝土的面层板弯曲刚度c D45.46)15.01(1226.031000)1(122323=-⨯⨯=-=c c c c h E D νMN ·m 62.6)15.01(1215.023000)1(122323=-⨯⨯=-=b b b b h E D ν MN ·m m 49.0)60.44062.645.46(21.1)(21.13131=+⨯=+=t b c g E D D r (3)荷载应力计算100kN 轴载作用下的荷载应力: a 94.0265.0394.0265.03MP 90.010026.049.045.4662.611045.111045.1=⨯⨯⨯+⨯=+⨯=----s c g cbps p h r D D σ 面层板荷载疲劳应力为:a ps f c r pr MP k k k 27.290.052.215.187.0=⨯⨯⨯==σσ其中,52.215.187.0057.0=====e e f c r N N k k k λ,,面层板在最重轴载作用下的荷载应力为:a 94.0265.0394.0265.03MP 12.225026.049.045.4662.611045.111045.1=⨯⨯⨯+⨯=+⨯=----m c g cb pm p h r D σ基层板(贫混凝土)的荷载疲劳应力计算:bps c f bpr k k σσ=MPa 37.010015.049.062.645.4611041.111041.194.0265.0394.0268.03=⨯⨯⨯+⨯=+⨯=----s b g bc bps p h r D D σ所以,a bps c f bpr MP k k 22.137.015.187.2=⨯⨯==σσ其中,87.2,15.1065.0====ee f c N N k k λ面层最大荷载应力: MPa 12.212.215.187.0max ,=⨯⨯==pm c r p k k σσ(4)温度应力计算根据我国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13-86),在自然区划上属于Ⅳ6区。

应力计算

应力计算

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什么是失效?可以把断裂和出现塑性变形统称为强度失效强度失效的两种表现形式为:脆性材料断裂;塑性材料出现塑性变形,由于不能保持原有的形状和尺寸,已不能正常工作。

刚度失效:变形受压细长杆的不稳定脆性材料断裂时的应力是强度极限;塑性材料到达屈服时的应力是屈服极限,这两者都是构件失效时的极限应力实际应力(工作应力、计算应力)应低于极限应力安全系数必大于1强度校核强度条件: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得出许用应力许用应力作为构件工作应力的最高限值,即要求工作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计算应力小于等于许用应力许用应力等于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5.3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前面已经研究了杆内的应力,通过以上几节分析又了解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探讨杆件的强度计算问题。

先从杆在拉、压(单向应力状态)时的强度问题开始研究。

由前述分析可知,杆在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为N A σ=,此应力又称工作应力,它是杆在工作时由荷载所引起的应力。

当杆件的尺寸给定时,它是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的。

但是这种工作应力的增长将受到材料力学性能的限制。

对塑性材料而言,当杆内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点s σ时,杆将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这在工程中显然是不允许的。

同样,对于脆性材料而言,当杆件内的应力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b σ时,杆将发生破坏。

为了保证杆件在工作时不出现上述这两种情况,就必须使杆内的最大工作应力max σ低于某一限,该限值应小于材料的极限应力()jx s b σσσ或值,或可规定为材料极限应力jx σ值的若干分之一。

这种把材料的极限应力值jx σ除以一大于一的系数而得的应力值,称为材料的许用应力值,以[σ]表示,即式中jx σ为材料的极限应力,在常温静载荷条件下,对于塑性材料jx s σσ=;对于脆性材料jx b σσ=。

n 为规定的安全系数,在一般的强度计算中,通常对塑性材料可取n=1.5~2.0,对脆性材料则取,n=2.5~3.0,甚至更大。

有效应力计算公式

有效应力计算公式

有效应力计算公式力学是一门关于力学概念,用来描述与物体运动和受力有关的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及受力情况。

有效应力(Effective Stress)是用来表示两种不同压力比较的概念,它能反映应力对物体的变形及强度的影响。

计算有效应力的公式是:有效应力(σe)=σ1+σ2)/2-σ0其中,σ1和σ2分别为两个分压力,σ0为外力作用前的应力。

该公式的意义是,将两个分压力的和除以2,再减去系统的弛豫应力,即为有效应力。

有效应力的概念在力学计算中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用来计算材料强度、结构安全性甚至建筑物的受力状态等。

有效应力是指两种压力加起来之后减去原来的弛豫应力,得出的结果。

它与有效张力(Effective Tension)有一定关系,公式为:有效张力(τe)=(τ1+τ2)/2-0,其中τ1和τ2分别为两个分张力,τ0为外力作用前的应力。

有效应力和有效张力都是运用力学知识计算的,而这些知识都是在研究物体受力时必须要知道的,如果不知道这些基本知识,在进行力学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

有效应力计算公式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建筑物的设计和结构分析中,可以根据该公式精确地计算出建筑物当中的受力状况,以便合理进行设计,确保结构安全。

另外,它也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变形和强度,在诸如测试和类推这些工作中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得出的结果与物理实验测试的结果能够相互验证。

总而言之,有效应力计算公式对于力学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可用来研究物体受力状况、材料强度及结构安全性等。

因此,学习有效应力计算公式非常重要,它为执行力学计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计算结果,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此外,有效应力计算公式的研究也可以更好地熟悉力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运算,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力学计算的知识,为实际工作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持。

应力应变计算公式

应力应变计算公式

应力应变计算公式不同材料在受力时会发生应力和应变的变化。

应力是指单位面积受到的力,通常用σ表示,单位是帕斯卡(Pa)或兆帕(MPa)。

而应变是指材料在受到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通常用ε表示,无单位。

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应力应变计算公式来描述。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材料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

1. 弹性体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弹性体是指在一定应力范围内,材料会按照一定比例回复到无应力状态的材料。

对于弹性体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一般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胡克定律,也称为线性弹性模型。

根据胡克定律,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σ = E × ε,其中E是弹性模量,是一个材料的固有属性,单位为帕斯卡(Pa)或兆帕(MPa)。

这个公式适用于线性范围内的应力和应变。

第二种是应力应变曲线,也称为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这个曲线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通常情况下,应力应变曲线是一个非线性的曲线,可以用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塑性阶段和断裂阶段来描述。

在弹性阶段,应力应变关系遵循胡克定律;在屈服阶段,应力逐渐增加,但应变仍然保持线性;在塑性阶段,应变会逐渐非线性增加;在断裂阶段,材料会发生破裂。

2. 金属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金属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通常用于制造结构件和导线等。

金属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可以通过试验得到。

对于金属材料,在应力较小的情况下,它的应力应变关系一般是线性的。

所以可以采用胡克定律来计算金属的应力应变关系。

例如,弹性模量E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或压缩试验来测定。

另外,金属材料还具有屈服点和破断点。

屈服点是指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可以用屈服强度σy来表示。

破断点是指材料发生破裂的应力值,可以用抗拉强度σb来表示。

3.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可以通过试验得到。

对于混凝土材料来说,它的应力应变关系在不同加载方式下会有所不同。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1.格令法格令法是土力学中常用的一种计算土体中应力的方法,它基于土体中的格令应力体系。

格令应力体系是指土体中各个方向上的应力分量。

常见的格令应力体系包括水平应力(σ_h),垂直应力(σ_v)和剪应力(τ)。

格令法计算土体中应力的基本过程如下:(1)确定水平应力(σ_h):水平应力是以土体排列方向为基准的应力分量,通过土体中的外加荷载和支持条件来计算。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a.一维法:当土体受到轴对称荷载时,可以使用一维法计算水平应力。

其中σ_h=P/A,其中P为荷载大小,A为土体的横截面积。

b.二维法:当土体受到平面荷载时,可以使用二维法计算水平应力。

其中σ_h=P/A,P为荷载大小,A为土体的接触面积。

c.三维法:当土体受到体力荷载时,可以使用三维法计算水平应力。

其中σ_h=F/A,F为荷载大小,A为土体的接触面积。

(2)确定垂直应力(σ_v):垂直应力是指土体中垂直于排列方向的应力分量。

垂直应力的计算方法如下:a.压力传递原理:假设土体为均质、无阻性及无滑动的情况下,垂直应力可通过压力传递原理计算。

垂直应力由上层土体通过土粒间的压缩传递给下层土体,下层土体又继续传递给更下层土体,以此类推。

b.常用公式:经验公式计算垂直应力可使用τ=kσ_v,其中k为土体的地层系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值。

(3)确定剪应力(τ):剪应力是土体中沿一定面域内的剪力分量。

剪应力的计算方法如下:a.剪切试验:通过进行剪切试验,可以直接测得土体中的剪应力。

b.运动原理:当土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土粒间的剪应力满足平衡条件。

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土体中剪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2.应变法应变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计算土体中应力的方法,它基于土体中的应变体系。

应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土体中产生的形变量。

常见的应变体系包括线性应变和体积应变。

应变法计算土体中应力的基本过程如下:(1)确定线性应变(ε):线性应变是土体中只考虑线性部分的应变。

应力计算公式及单位

应力计算公式及单位

应力计算公式及单位
应力是物体内部的内力与其体积之比,即其受力面上每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又可称为内力强度。

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σ=F/S。

其中,σ表示应力,单位是牛顿/平方米(1N/m2)或帕斯卡;F表示受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m2)。

应力可分为拉应力和压应力两种:拉应力是由于物体内部受力而产生的张力,压应力是由于物体受力而产生的压强。

除此之外,应还可以分为常见的外力应力和内力应力。

外力应力是指由外界物理原因(如重力、气流、磁场)而产生的应力;内力应力是指由物体内部本身性质(温度、压力)产生的应力。

许用应力的计算公式

许用应力的计算公式

许用应力的计算公式许用应力啊,这可是工程力学里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咱们先来说说啥是许用应力。

简单来讲,许用应力就是材料在工作时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你想想,如果材料承受的应力超过了这个许用值,那可就危险啦,就好像一个人挑担子,超过了他能承受的重量,就得累趴下,材料也会“累坏”甚至出问题。

那许用应力咋算呢?这就得提到几个关键的因素。

一般来说,许用应力的计算公式是:许用应力 = 材料的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除以安全系数。

比如说,一种钢材的屈服强度是 300 兆帕,咱们设定的安全系数是2,那它的许用应力就是300÷2 = 150 兆帕。

这就意味着在实际使用中,这种钢材承受的应力不能超过 150 兆帕,超过了可就不安全喽。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工厂参观,看到工程师们在讨论一个大型机械零件的设计。

他们拿着图纸,对着各种数据争论不休,焦点就是这个许用应力的计算。

其中一位工程师说,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零件在工作时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所以安全系数得提高,许用应力就得算得更保守一些。

另一位工程师则认为,新的材料性能更好,可以适当降低安全系数,提高零件的利用率。

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我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计算,他们终于确定了一个合理的许用应力值,保证了零件既安全可靠,又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

其实啊,在实际工程中,确定许用应力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要考虑材料的种类、工作环境、载荷类型等等好多因素。

比如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零件,材料的性能会下降,许用应力就得相应降低;如果是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那也得更加小心,安全系数得加大。

而且,不同的行业和标准,对于许用应力的计算和取值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就像建筑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虽然都用许用应力这个概念,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要求可能会有差别。

总之,许用应力的计算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精确计算,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可不能马虎大意,不然就可能会出大问题哟!。

应力剪应力计算公式

应力剪应力计算公式

应力是施加在横截面积上的力与施加的横截面积之间的比率。

法向应力可以表示为:σ :法向应力 (N/m 2, Pa, psi)F N :垂直于区域的作用力-法向力 (N, lb)A :横截面积 (m 2, in 2)剪切应力可以表示为:Τ:剪切应力 (N/m 2, Pa, psi)F V :区域平面内的作用力-剪切力(N, lb)10000 N 的力作用在横截面积为20.3 cm 2的通用柱UB 152 x 89 x 16的方向上。

柱中的法向应力可计算为:σ = F N / A (1) τ = F V / A(2)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从弹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之前所能承受的应力大小,对于钢来说通常为250 MPa 。

示例:具有点荷载的梁中的剪切应力,载荷加载示意图如下所示:对于两端支撑单点荷载的梁,剪切力Fv (或上图中的V )在大小上等于支撑力R1或R2。

由于支架1周围的力矩平衡,可以计算反作用力:对于垂直于梁上的10000 N 点荷载(类似于上述示例,两端支撑),反作用力和剪切力的大小可以计算为:剪应力计算为:σ=(10000 N )/(20.3 cm 2)(0.0001 m 2/cm 2)=4926108 Pa (N/m 2)=4.9MPa F L / 2 = R 2 L (4)R 2 = F / 2 (5)R 1 = R 2 = F / 2 (6) R 1 = R 2= V 1= V 2 = (10000 N) / 2 = 5000N = 5 kNτ = (5000 N) / ((20.3 cm2) (0.0001 m2/cm2) =2463054Pa =2.5M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叶片离心拉应力计算
1)对于涡轮增压器来说,等截面叶片根部截面上的拉应力公式为
20m 1=2u a σρσθ+
2/N m 其中 ρ为叶片的材料密度(3
/kg m );
m u 为叶片中经处的圆周速度(m/s );
/m D l θ=为直径叶高比; m
D 为叶片平均直径(m );
l 为叶片高度(m );
a σ为叶片附加应力,其表示式为: 2222p p t e a m m h m h D A D A u z D A D A πρσ⎡⎤⎛⎫⎛⎫⎢⎥=+ ⎪ ⎪⎢⎥⎝⎭⎝⎭⎣⎦
,2/N m 其中 z 为叶轮叶片个数; t D 为叶冠中经(m );
p D 为叶片凸台或拉筋的中经(m );
h D 为叶根直径(m );
e A δ=∆为叶冠截面面积(2m );
p A 为凸台或拉筋的截面积(2
m );
h A 为叶根截面面积(2m ); 如果叶片没有设置阻尼拉筋或凸台,则p A =0;如果叶片不带冠,则e A =0;当两者均不存在时,a σ=0.
2)叶片截面面积沿叶高按线性变化时的拉应力计算式:
212113m a u λλσρσθθ+-⎛⎫=++ ⎪⎝⎭
2/N m 式中,/t h A A λ=是叶顶叶根截面比。

通常,对压气机叶片,λ=0.3~0.65
3)叶片截面面积沿叶高按某一任意规律变化时,任意一个截面上离心应力可
用数值积分法计算。

对于第i 个几面,离心力i σ可按下式计算: 21i i ic
i i V r A σρω∆=∑ 2/N m
其中 ()112
i i i i im i V A A x A x -∆=+∆=∆为叶片第i 个微段的体积(3m ); i A 和1i A -为叶片第i 个微段的内径与外径上的截面积(3m );
ic h i ic r r x x =++∆为第i 个微段重心c 的半径(m );
()1216i i ic i im
A A x x A -+∆=∆为第i 个微段重心c 离第i 截面的间距(m ); ω为旋转角速度(rad/s );
ρ为材料密度(3/kg m );
②叶片弯应力计算
1)由气体作用引起的弯矩
作用于叶片任意截面上的气体周向弯矩gu M 可以按下式计算:
()2gu i M B l x =- N m ⋅
而 ()122um um G B c c zl
=+ N/m 式中 i x 为计算截面至叶根的距离(m );
z 为叶片个数;
l 为叶片的高度(m );
1um c ,2um c 为叶片中经处、出口气流周向分速(m/s );
G 为气体流量(kg/s )。

作用于叶片而难以截面上的气体周向弯矩ga M 的计算公式也表达为: ()2ga i M D l x =- N m ⋅
而 ()()12122m a a r G D c c p p zl z
π=-+- N/m 式中 1a c ,2a c 为叶片进、出口中经截面上的周向分速(m/s );
1p ,2p 为叶片进、出口中经截面上的气体压力(2
/N m );
m r 为叶片中经(m )。

2)由叶片离心力引起的弯矩
如果某截面以上的叶片质量离心力合力的径向线不通过该截面的型心,那么离心力合力将对该截面产生弯矩。

离心弯矩通常也可采用数值积分法计算。

其计算式可写为:
()1n cu i im n M F a a =∆-∑ ()1n
ca i im n M F u u =∆-∑
式中 n 为确定弯矩的截面数目;
i F ∆为微段质量的离心力,它可表示为: 2i im ic i F A r r ρω∆=∆
ic r 为微段重心至转轴中心的半径值(m );
()10.5im i i A A A -=+为第i 断截面面积平均值(m );
i im i V A r ∆=∆为微段体积(3m );
③具体计算过程:
如图所示取叶片的四个关键截面,分别计算离心力和气体作用力。

1)截面一 2157.8i i ic c i V r MPa A σρω
∆==∑ ()121251.32um um G B c c zl =+= ()()12121046.62m a a r G D c c p p zl z π=-+-=
()215.14gu i M B l x =-=
()212.67ga i M D l x =-=
21111231.21m c F A r r ρω∆=∆=
()124.04n cu i im n M F a a =∆-=∑
()114.58n ca i im n M F u u =∆-=∑ 39.18u gu cu M M M =+=
1.91a ga ca M M M =+=- 2235.19u a b M M y I σ+==
92.99b c MPa σσσ=+=
2)截面二
2153.21i
i ic c i V r MPa A σρω
∆==∑
()2 6.72gu i M B l x =-=
()2 5.63ga i M D l x =-=
21111225.6m c F A r r ρω∆=∆=
()113.45n cu i im n M F a a =∆-=∑
()112.53n ca i im n M F u u =∆-=-∑
20.17u gu cu M M M =+= 6.9a ga ca M M M =+=- 2234.19u a b M M y I σ+==
87.4b c MPa σσσ=+=
3)截面三 2143.36i i ic
c i
V r MPa A σρω∆==∑
()2 1.69gu i M B l x =-=
()2 1.41ga i M D l x =-=
21111150.9m c F A r r ρω∆=∆= ()1 5.19n
cu i im n M F a a =∆-=∑
()1 4.78n ca i im n M F u u =∆-=-∑
6.88u gu cu M M M =+= 3.37
a ga ca M M M =+=- 22 6.34u a
b M M y I σ+==
49.7b c MPa σσσ=+=
4)截面四 2141.08i
i ic c i V r MPa A σρω
∆==∑ 0u a M M == 0b σ=
41.08c MPa σ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