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4章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一、名词解释1、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安排的财政支出,又称为社会性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以及科教文卫支出。
2、行政管理支出——指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权力和管理职能所需的财政支出。
是保证政府职能部门的运行,发挥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控制与协调作用,进而保障国家政权巩固的物质条件。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范围包括三个部分,即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含武装警察部队支出)和外交支出(含对外援助支出)。
3、国防支出——指国家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而用于陆、海、空军及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
具体来说,国防支出主要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和其他支出。
其中,除民兵建设费外,其他各项支出均属中央预算专用科目。
国防支出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
我国国防支出的各项经费,均由中央军委负责管理。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具体组织实施。
二、简述题1、如何理解行政管理和国防的纯公共产品属性?行政管理是指依法享有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权力的国家组织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实施有效管理的活动。
国防是指国家制止和抵御外来威胁、攻击、侵害、维护自身利益的安全和持续发展所预先采取的各种防护手段和措施。
行政管理和国防都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即属于典型的纯公共产品。
每一个社会公众都能得到行政管理和国防提供的服务,且不会因为社会成员的增加而改变行政管理和国防服务的数量及成本,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
社会公众只要居住于一国之境内,则难以排斥其享受国家提供的行政管理和国防服务,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国家产生以来,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始终同国家的存在和国家政权的巩固直接联系在一起,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基本内容。
财政学第四章
• 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一)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基本社会保险项目 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和社会 福利项目
(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①统筹层次不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程 度低 ②覆盖面窄,待遇水平存在较大差别 ③国家和集体包揽过多,负担过重,个 人自我保险意识淡薄 ④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困难、监管不力
(三)面临新的挑战 总目标:建立起功能健全、社会化程度 高、有充分资金保证的社会保险体系。 面临的挑战: 1、养老保险 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式--- 部分基金式 补充 以房养老 资料8.ppt
2、开征社会保险税 3、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资料9 (四)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中的职 责和投入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中国财政支出的“百慕大” 政府包揽过多;机构和人员膨胀;行政管理 费的使用效率低。 资料4.ppt • 国防支出 (一)我国国防政策 (二)我国国防费规模和构成 (三)国际比较
第二节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
•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的经济属性 既属非生产性支出,又具有生产性 • 教育支出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义务教育作为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 高层次教育是具有外部正效应的准公共物品,以 政府提供为主。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结构和效率
我国卫生费用总规模及政府投入规模偏低。 卫生费用投入结构不合理
(三)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 加强管理,提高文科卫支出的效益 (一)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二)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 度 (三)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 、结余留用”的管理办法。
第4章 购买性支出 《财政学教程》PPT课件
(二)文教科卫支出的必要性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教育是科学技术这种第一生产力的源泉和
基础。 3. 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
的健康水平与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二、教育支出
(一)教育事业产品的性质 (二)教育事业活动的类别 (三)我国教育经费状况
(一)教育事业产品的性质
1.教育事业产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 和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5.29
3850.6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28
2004
7242.60
4.53
4465.86
2.79
2005
8418.84
4.60
5161.08
2.82
2006
9815.31
4.65
6348.36
3.01
2007
12148.07
4.57
8280.21
3.12
2008
14500.74
4.62
10449.63
3.33
2009
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
第一节 行政、国防支出 第二节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支出 第三节 政府投资性支出
第一节 行政、国防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 二、国防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 (二)行政管理支出的范围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
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政府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 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具有稳定性。
4.81% 3.76% 2.96% 2.43% 2.32% 1.68% 1.29% 1.11% 0.92% 0.77% 0.71% 0.76% 0.55% 0.47% 0.33% 0.28% 0.24%
南开大学出版社 张志超《财政学》04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预算收支分类改革2007年全面实施。
从2006年6月起,各地区、各部门即开始用新的预算收支分类科目编制2007年预算。
此次改革全面构建了政府收入体系、支出功能分类体系和支出经济分类体系三项主要内容,是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收支分类统计体系最为重大的调整,也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又一次深刻创新。
2、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是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的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即政府的钱到底被拿来做了什么事。
3、财政支出经济分类支出的经济分类是按照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说明政府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
二、判断题1、根据GSF的论述,政府有两大经济责任:一是以市场基础向社会提供部分商品和服务;二是通过转移支付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
(错)2、支出功能分类是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的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支出的经济分类是按照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
(对)3、201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外交类下分设8款: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国际组织、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外宣传、边界勘界联检、其他外交支出。
(对)4、商品和服务的使用(22)包括为生产商品和服务而使用的商品和服务,未被广义政府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商品和服务划作转移支付。
(对)5、根据GSF标准,补贴不仅可以向生产者支付,还可以支付给最终消费者;补贴只是经常性转移不是资本性转移。
(错)6、所有的社会福利都是资本性转移;没有一种社会福利是经常性转移。
(错)7、我国现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类级科目包括12类,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要求。
(对)三、不定项选择题1、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是建立在(ABC )基础上的。
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财政支出一、判断以下各陈述得正误1、财政支出,就是指政府为履行其经济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得,以货币形式表示得经济资源得支配与运用。
在财政预算上,支出就是指政府各部门可以支配得预算金额,即政府可以支配得总钱数。
( )2、与财政支出(Fiscal Outlay)有关得另一概念就是财政开支(Fiscal Spending),后者指政府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里实际上花掉得钱。
如果“Fiscal Spending”大于“Fiscal Outlay”,则政府财政结算上会出现财政盈余;反之,如果“Fiscal Spending”小于“Fiscal Outlay”,则政府财政结算上会出现财政赤字。
( )3、政府提供得最适公共产品规模也可以按以下规则来确定:将公共产品提供到这样一点上,在此点社会成员各自得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得边际替代率相加后恰好等于(以放弃得私有财来计算得)公共产品得边际成本。
( )4、某甲愿意放弃$1公共产品换取$1/2得私人产品,而某乙则愿意放弃$1公共产品换取$1/4私人产品。
今设单位私人产品成本为$1,那么为改善甲、乙得经济福利,经济社会最好不放弃$1公共产品。
( )5、如果公共产品需求得收入弹性大于1,会导致政府财政开支占国民收入得份额不断缩小,客观也上反映了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得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 )6、社会福利保障性支出得增长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得人力资本存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得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公平状况。
实际上,提高社会公平程度与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均有利于经济社会得稳定。
( )7、依据世界银行得定义,国防开支包括国防部门与其它部门所有用于维持武装部队,武装力量得费用,如购买军需品、军事设备、军事建筑、征兵,以及训练费用。
对外军事援助项目,一般不属于国家得国防开支。
( )8、公共支出按支出得性质可分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环境支出等。
( )9、国防支出就是纯消费性支出,不形成资本。
财政学 第四章 政府消费性支出
• 财政支出扶持文化产业的形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 (1)各级政府直接出资兴办文化产业 • (2)发挥财政支出引导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 • 针对具有一定营收能力的文化产业普遍实施的策略
(四)政府介入医疗卫生领域的原因 1.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不对称性 2.医疗卫生领域的竞争有限性 3.医疗卫生领域的效益外溢性 4.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平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广播电影电视 事业费
包括广播电台经费、电视台经费、县广播站经费等
(二)教科文卫支出的分类
• 2.按支出用途划分
人员经费支出:事业单位的工资、补助工资、职工 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
公用经费支出:用于解决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为完 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包括公务费、 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
24.5
319 515.5
62 592.7
14 096.4
22.5
349 081.4
76 299.9
14 159.2
18.6
413 030.3
89 874.2
15 124.1
16.8
489 300.6
109 247.8
17 601.6
16.1
540 367.4
125 953.0
20 145.9
16.0
(二)进一步整合机构,简政放权
第一,应大力精简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机构、法 规和审批环节,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最大限度 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应合并、调整原有的职能交叉或工作性质相近的 党政机构,建立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各类资源交易 平台,下大力气破解信息孤岛、部门壁垒、条块分割等历 史性难题,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财政学 第四章 公共品及其供需均衡
第四章公共品及其供需均衡本章概要公共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有着特殊的最优化供给条件、模型和实现机制,它涉及到公共支出的最佳规模及其决定、公共支出的筹资即公共收入的决定等问题。
本章在明确公共品、私人产品及混合公共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公共品的需求及均衡问题,并讨论了提供公共品的实现机制问题。
学习目标在完成本章的学习之后,您需要掌握以下内容◆公共品、混合公共品的定义、内涵◆公共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纯公共品与混合公共品的均衡分析◆公共品的提供机制4.1 公共品的定义与特征一、公共品“公共品”一词,英文为“public goods”,中文译名甚多,诸如“公共产品”、“公共物品”、“公用品”、“公共财货”、“公共商品”等。
而现有英文文献中,与“public goods”含义近似的词汇还有“social goods”、“collective goods”等。
公共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而言的。
我们先来看苹果和路灯的区别。
苹果和路灯当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这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放到一起讨论?一个苹果,如果你把它吃了,别人就无法享用。
夜里,路灯照亮了你走的路,但丝毫不妨碍其他过路人的照明。
苹果是私人产品,而路灯是公共品。
公共品是指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现代经济学所广泛接受的公共品定义是萨缪尔森提出的1。
萨缪尔森指出,纯粹的公共品是这样的产品,即“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按照他的观点,所谓公共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1Samuelson, P. A. (1945a, November),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6, pp. 387-389; Samuelson, P. A. (1945, November), “Diagrammatic of a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7 , pp.350-356.这就引出了公共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两大特征。
财政学教学课件完整版
财政学教学课件完整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
2. 掌握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学会分析财政支出效益。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经济效应以及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财政学教材、教案、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数据,引发学生对财政支出问题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
3. 例题讲解:分析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
5. 知识拓展:介绍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堂互动:提问、答疑、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财政支出2. 内容:(1)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3)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
(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有哪些区别与联系?(3)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服务目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具有直接经济效益,转移性支出则不具有直接经济效益。
第七版财政学第四章 经常性支出
第四章经常性支出
名词解释
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和保障人们生活基本需要的支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用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支持各机关单位履行职能,保障各机关部门的项目支出需要,以及支持地方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等。
国防支出:国家预算用于国防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以及专项工程支出等。
教育支出:一个国家用于教育的全部支出,包括:教育的基本建设投资、教育的经常费用、国家的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个人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等。
社会保险支出:社会保险是以保险筹资的方式,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年老、失业、伤病等风险时,为防止收入中断与丧失而使基本生活发生困难所给予的经济保障。
简答
1.试分析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偏高的原因,思考控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效措施。
2.试述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性质。
3.试述政府必须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理由,思考介入的范围。
4.试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5.试述我国财政在发展社会保险事业中的职责和投入范围,我国是否可以开征社会保险税。
财政学 第4章(3,4)
商品税为什么会得到政治家的青睐?
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约翰· 密尔 (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在《代议制政 府》(Consideration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一书中分析了间接税的特征。在 密尔看来,除非政府税收的承担者是有教养和 深思的人,所有工人家庭通过购买茶、咖啡、 白糖、麻醉剂或酒类等商品负担的间接税是难 以被感觉到的。
选民与政治家对公共预算方案的选择 官僚对公共预算方案的影响 预算方案决定中利益集团的作用
4.3.1 投票者的行为分析 ⑴ 目标 ①个体的追求目标——极大化自身利益 ②所在团体的利益
投票者的行为分析
⑵ 投票人是否投票 ①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 ②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
美国医改为什么这么难?
1. 美国为什么要医改? (1)医疗系统的低覆盖、低效率和高成本 (2)昂贵的医疗费用 (3)医疗负担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的掣肘
美国医改为什么这么难?
2.美国医改要改什么? 目标:“广覆盖”和“低成本” (1)严格管制商业保险公司的行为 (2)提供补贴以帮助收入并不高的人购买保 险 (3)穷人医疗保险 (4)压缩老人医疗保险的巨额费用负担
铁三角
政治家与任命官员和特殊利益集团形成 一个“铁三角”, 即议员批准一个既定项 目,官僚实施这一项目,特殊利益集团则 从中获益。
寻租案例:郑筱萸权力寻租
2007年5月29日,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因收受贿 赂、玩忽职守两罪成立一审被判死刑。腐败犯罪被 判死刑的第四位省部级官员 收受贿赂达649万元 三项玩忽职守,核发药品批准名号、申请药品经 营许可证、办理药品进口许可等方面降低审核标 准 由于拥有强大的审批权力,仅2004年,国家药监局 竟受理了10009种新药审批,平均每天审批29种之多。 而同年美国药监局仅受理了148种新药申请
财政学教学课件第四章转移性支出
4.公平性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手段,强调分配 的公平性。它采用的是经济或物质援助手 段,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 保障,以确保社会成员不因特定事件的发 生而陷入生存困境。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在 基本生活发生困难时都可以均等地获得社 会保障。
-17-
5.储蓄性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手段,强调分配的 公平性。它采用的是经济或物质援助手段, 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 以确保社会成员不因特定事件的发生而陷入 生存困境。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在基本生活发 生困难时都可以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 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 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 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 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
-22-
-9-
(一) 对社会公平的作用
从转移性支出的性质来看,转移性支出代表着 经济资源经由财政之手,从经济社会中的某一 个部门、集团、个人转移到另一个部门、集团 、个人手中。因此,它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成员 之间的收入分布状态。从转移性支出的组成来 看,其绝大部分是社会保障性支出。这种支出 是政府直接作用于社会公平问题的产物。
-19-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
英国据此在1942—1947年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率先 在世界上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 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被西方国家誉为 国际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公约》对退休待遇、疾病津贴、医 疗护理、失业津贴、工伤补偿、残疾津贴、子女补助、死亡补助以及定 期支付应遵从的最低标准做出了明文规定。《公约》制定的标准对各国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指导和参考作用。《公约》的制定表 明社会保障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实证分析
6.公共部门的预算是平衡的。
(一)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基本的微观经济模型:
Max Ui (G,P) PP+t Bi≦Yi Ti=t Bi
模型简化:
t ≡(e G)/(∑ Bi)
于是公共总产出的需求函数可表述为:
DiG= DiG(P,Bi,Yi,t, ∑ Bi)
(一)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平税 均收 成价 本格 S R A Di0 B Di 1 公 共 部 门 的 产 出 水 平 与 财 政 支 出
预算支出持续增长 预算支出增长率的波动性很大 预算支出增长率慢于名义GDP增长率
2.预算外支出增长率
1978—1985年,预算外支出增长率比较高,不仅大 大高于同期预算支出的年均增长率,还高于名义 GDP的年均增长率。 1986—1992年,预算外支出增长率年均15%,虽然 比同期预算支出增长率高出5.6个百分点,但比同 期名义GDP增长率低2个百分点。
GR=a+a1(GD)-1+a2(GR)-1+a3TR,a1>0,a2>0,a3>0 Gc=b+b1(GI)-1+b2(GC)-1+b3TR,b1>0,b2>0,b3>0 GD=d+d1(Y-Y*)+d2TR+d3FA+d4(GD)-1,d1>0,d2>0,d3>0,0<d4<1 GI=e+e1(Y-Y*)+e2TR+e3FA+e4(GI)-1,e1>0,e2>0,e3>0,0<e4<1
一、微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框架
基本框架:
Ui=Ui(G,P)
Xk=Xk(Lk,Mk) Gk=Gk(Xk,N)
财政学第四章 公共品理论4.4 4.公共品理论
公
共 • 当消费大量增加时,公园还有公共品特征吗?
品 理
• 如何将高额的固定成本在消费者中进行分配?
论
财 公共品与私人产品消费数量的区别
政 学
私人产品 X Xi
公 共 品 X Xi
公 共 品 理 论
财 (二)按公共品的地域划分
政
学
1.全球性公共品
2.全国性公共品
3.区域性公共品
公
4.地方性公共品
• 均衡条件:每个人所愿意承担的成本份额
公 共
之和等于1。
品
理
论
财 基本假定
政
学
• 社区有两个当事人A和B,分别代表各自相
同收入和偏好的两组选民;
• 为防止决策的先后次序所带来的投机行为,
假定公共品的产出水平与其负担份额作为
一个备选方案同时决定;
公
共
• 每个人都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偏好。
品
理
论
财 政府拍卖流程
者人数的增加会出现拥挤现象,也就是其边 际拥挤成本不为零。
公 共 品 理 论
财 •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不为零的产品
政
价格
(过桥费)
学
DD MC
P0
MR
公
E
共
P*
品
O
理
Q0
QY
Q* Q1 QC
通过量(人数)
论
财 • 当某项产品和服务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时,
政
应充分考虑以收费的方式来为之筹集资金。
财
OB
政
h=1
学B
A
所
支 付
A h2
的所
税 收
支 付
财政学—4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新世纪,我国坚持走和平化发展道路,奉行防御 性国防政策。
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与发展的安全环境。
第三节 文教卫支出
Expenditures for culture, science and health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Business School of NENU
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the nature of public consumption) 二、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 (the items of public consumption)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三)国际比较
6000 5000 国防费(亿美元) 4000 3000 2000 1000 186 0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中国 578.8 428.9 311.4 453.9 306.5 4953.3
图4-2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的比较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Business School of NENU
1392.4 2025.7 4407.7
703.7 965.5 2417.0
52.9 47.7 54.8
433.4 760.5 1548.1
32.6 37.5 35.1
120.9 202.2 287.1
9.1 10.0 6.5
35.9 51.6 94.8
2.7 2.5 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第4章
4-8
3.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 社会抚恤
财政学第4章
4-9
(1)、社会保险(核心)
概念:是指以立法形式,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 集资金、以确保社会公民在遇到生、老、病、伤残、失 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 保障制度
转移性支出
第四章
财政学第4章
主要内容
4.1 社会保障与财政 4.2 财政补贴 4.3 其他财政支出
财政学第4章
4-2
基本含义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的所有权 ,无偿地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
它包含的基本涵义: 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收入再分配,是实现社会公 平目标的政策工具。 不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它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是间接的,进而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
财政学第4章
4-16
(2)社会保险型模式
✓ 核心:社会保险
✓ 资金来源:雇员、雇主和国家三方负担,主要以雇 员和雇主承担为主,社会保障的给付与雇员的收入 和社会保险缴费相联系。
✓ 国家: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国家
✓ 主要特点:雇员、雇主和政府共同担负社会保障资 金的筹集,三者互助共济;强调了受保人权利和义 务的对等性,要享有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就必须尽 缴纳社会保险或进行劳动的义务;更好的处理了市 场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五保包括: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 为保教)
财政学第4章
4-14
(4)社会抚恤
概念:对国家和社会有功劳的特殊社会群体(退 伍、伤残军人、军烈属)给予补助和褒奖的一种 制度。
包括:牺牲病故抚恤、定期定量生活补助、残 废抚恤、残废人员免费医疗、烈军属疾病减免待 遇等。 资金来源:政府预算拨款。
4-6
社会保障体系 ▪ 主要是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 ▪ 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区别(对象上、资金来源上) ▪ 其中: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社会救济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 会抚恤起着安定特定阶层生活的功能
财政学第4章
4-7
附:俾斯麦与社会保障制度
1881年11月17日,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建议下,德国皇 帝威廉一世颁布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的皇帝诏书》。诏 书宣布,工人在患病、发生事故、伤残和老年经济困难时应 该受到保障,他们有权要求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 理。诏书还对社会保险的发展作出规划,确定职业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失业救济等制度。此后,德国在1883年颁布 实施了《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实施了《工伤保险法 》,1889年颁布了《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1911 年,上述三项法规被汇总为《帝国保险条例》。政府开始为 死难者家属发放孤寡抚恤金,伤残与老年保险的范围也扩大 到全体职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缓和了德国国内的各种矛 盾冲突,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9世纪后期,德 国的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增速大大超过英法等国。此后,欧 洲各国也相继建立了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指公共部门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 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以及其他原因 面临困难的公众,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提供基本生活 保障的活动。
意义 生存权与发展权 “安全网”和“稳定器”
附:1954年宪法“公民在年老、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 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取物质帮助的权利”
财政学第4章
财政学第4章
4-12
(3)社会救济
概念:政府对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公民,和因自 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它不幸事故,而暂时生 活处于困难中的公民提供的货币或实物帮助。 包括:济贫(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与救灾 此外还有传统的社会救济:三无人员、五保户。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同时鼓励社会捐款和公民 互助。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社会性、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
财政学第4章
4-10
内容: ——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险中
占据核心位置 ——社会失业保险。社会失业保险也是社会保险
的主要内容之一 ——社会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女工生育险
(2)社会福利
概念: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 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货币或实 物帮助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福利院、敬老院、疗养院、孤儿院、福利 企业等 目的:保障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得到基本生活 待遇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
财政学第4章
4-13
附:何谓三无人员
一: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 标准答案) 二: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外来人 员) 三:无技术、无文凭、无特长(工人) 四:“新三无人员”是指从来不用或者在某一段时 间不用呼机、手机、固定电话这三样通讯工具的 现代族群。” 五: 没钱(收入低)、没时间、没朋友。 六15
2.社会保障模式
(1)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 ✓ 保障原则:全民性、普遍性、高福利 ✓ 资金来源:国家的税收。 ✓ 国家:瑞典、丹麦、英法、比利时等国家。 ✓ 主要特点:覆盖范围广,保障水平高,全民享有,
体现公平;保障内容广泛;以国家税收筹集资金; 国家设立统一机构进行管理。 ✓ 优点:国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经济和社会稳定, 有利于国家进行收入分配,使居民收入均等化。缺 点:税负过重,市场效率低
财政学第4章
4-3
4.1 社会保障与财政
4.1.1 4.1.2 4.1.3
社会保障概述 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改革
财政学第4章
4-4
若干国家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障支 出占中央财政收支的比重
由此可见社会保障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
财政学第4章
4-5
4.1 .1 社会保障概述
与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提供的保障水平较低 ,强调的是保障而非高福利。
(3)强制储蓄型模式
✓ 核心:强制储蓄
✓ 资金来源:雇主、雇员
✓ 国家:新加坡、智利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 尼西亚等
✓ 主要特点: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 账户;个人账户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确保保值增 值;雇员在退休后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取决于 其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积累额越高,所享受的待遇 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