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说课稿》(实用)
《出塞》实用教案部编版1
《出塞》一、教材分析《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
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诗作的感染与激励。
教学难点设定为:在赏析品读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唐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古诗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
具体设计如下:1、设计并运用“学习向导”,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2、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出塞曲》2、导入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二)复习热身,明确学法。
1、唐人边塞诗歌,是唐诗中一道雄奇瑰丽的风景线。
其实,我们这学期在母亲河单元学过的一首七绝,就是盛唐边塞七绝中的一篇杰作。
谁能说出是哪一篇?提问背诵明确学法: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
(三)切入新课,指导朗读。
(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1)自由朗读。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朗读指导。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下面请同学们通过“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自主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出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出塞》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出塞》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作者王之涣所创作的。
通过描绘军民生活的不同面貌,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传达了民族凝聚力和塞外边塞开拓的精神。
本篇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出塞》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句式结构等语言要素;•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及句式结构。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操。
五、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引发学生对于塞外边塞的好奇心。
提问示例:•你们听说过边塞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对《出塞》这篇课文的标题有什么猜测?2.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投影课件展示《出塞》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对图片的感触。
提问示例:•你们看到这张插图,你们有什么感受?•插图中的人物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3. 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进行默读,鼓励他们在默读时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提问示例:•通过阅读,你们能猜测出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吗?为什么?4. 分析课文(15分钟)通过分析课文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词语意思的理解、句子结构的分析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提问示例:•你们能说一说文章中的一些生字词的意思吗?•课文中有什么句子结构可以让我们提高文章的可读性?5. 讲解文章(10分钟)在学生分析课文后,教师对课文进行重点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与作者的用意。
教师示范:•分析课文主题,解析课文用词的深意;•通过讲解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第1篇】《出塞》说课稿一、说教材《出塞》是国家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诗人盼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度安定的忧国忧民之情。
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二、说教学目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除了对字词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课文的理解及学习方法的掌握,为此,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塞、秦、征、还”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结合注释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增加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品味语言美,感悟意境美。
因此,我让学生们通过诵读、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一、二句的时间、空间跨度有点大,而且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理解这一点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1)引入法:成功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必要条件。
刚开始通过对两幅图片的观看,引入到本节课的内容上。
(2)讲授法:诗中涉及到一个新的修辞手法—互文。
我通过对互文概念的解释及举例来使学生理解这一新的修辞手法。
(3)提问法: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旧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4)想象法: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
通过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5)教具使用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精美的古诗配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使得学生的情感受到古诗的熏陶。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欣赏图片,引出课文。
第二环节: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这其中包括对字词的读音,诗句节奏的划分,作者、题目的介绍及诗句的理解等。
第三环节: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21《出塞》的说课稿(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21《出塞》的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出塞》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诗由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人民能够过上安定生活的良好愿望。
这首古诗意境深远,情感深沉,是对学生进行古文教育,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的优秀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边塞风景图片或者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边塞风光和诗人的情感。
然后,教师介绍诗人王昌龄和古诗《出塞》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倾听。
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接着,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师生共同评价。
最后,学生齐读古诗。
3.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诗意,互相答疑解惑。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诗意,其他小组补充或质疑。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引导并板书诗意。
(3)感悟诗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想象、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良将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战争的残酷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从而深入理解这句诗所表达的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第【1】篇〗部编版语文《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
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
(板书诗题和诗人)。
二、解诗题,知诗人。
(检查预习)1.解诗题齐读诗题,读准“塞”的音,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
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诵诗句(PPT出示全诗)(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
(注意“教”读第一声。
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
指名读出节奏,评价。
(告知七言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
)自由练读。
师生合作读。
(3)展示读。
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2-3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
(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结合注释,明白诗句大意。
师:放声朗读便于记诵,低声吟咏利于思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诗句,参照文下注释,说说意思,不懂之处同桌一起探讨。
(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这首诗歌被安排在学习古代诗歌的单元中。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边塞戍卒的生活和战争的残酷,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和边塞戍卒的生活还比较陌生,因此我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帮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出塞》,学生能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培养爱国情怀,向往和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理解,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培养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朗读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的残酷和边塞戍卒的生活。
情景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情境。
朗读教学: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边塞的图片和战争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边塞戍卒的生活。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教研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教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古代诗歌,描绘了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戍卒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教材选择了这首诗,旨在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边疆将士的奉献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但是,对于这首古代诗歌中所表达的边疆戍卒的生活和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他们深入体会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边疆戍卒的生活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边疆将士的奉献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边疆将士的生活和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边疆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边疆将士的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解析诗歌: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诗歌进行总结,强调边疆将士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重要性,并进行诗歌的拓展阅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说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谁来背诵?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
(出示该诗,并配边塞图片)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师:是啊,边塞,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
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师:读的字正腔圆,请坐。
(读的真不错,读出了节奏……)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
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的味道。
(生齐读)3、师: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预设:明月,边关,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冷清,孤独,寂寞)4、师: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精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此外,学生对于边疆历史和军事知识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出塞》的意境和情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难点:鉴赏古代诗歌,理解诗人王昌龄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人王昌龄的生平简介和边疆风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边疆历史和文化。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4.讲解解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6.朗读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八.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第1篇】一、知诗人解诗题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诗。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简介诗人王昌龄。
我们今天来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解诗题:读诗题《出塞》。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
意思是出征到塞外。
)3、奠定感情基调:你想到边塞看看吗?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教学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出塞”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意象,课一开始,我便在学生理解“塞”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感知边塞环境恶劣,战事的频繁。
二、读古诗明诗意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检察预习情况。
①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大家跟读。
学习“秦”字(板书)。
②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3、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
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在老师的范读、老师做手势学生读、学生读、这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4、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过渡:读的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
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5、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6、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第【1】篇〗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出塞》诗,并默写《出塞》诗;2.通过反复对诗歌进行欣赏,感受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经典的无穷魅力,增强对诗歌的欣赏能力;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鉴赏,感受当时戍边将士的苦难生活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培养辩证的历史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点:目标2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或诗歌卡片)学习过程:一、赏“月”1.谈话:自古以来,喝酒的人喜欢借酒浇愁,而作诗的人喜欢“借月抒情”。
看以下这几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谈话:以上的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中都描写了月亮。
现代的诗人们也喜欢在诗歌中描写月亮,而且还谱了曲,唱成了歌。
著名歌星胡彦斌唱过一首歌叫《秦时明月》,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出示歌词:“望明月心悲凉千古恨轮回尝”)。
引导学生想象歌词中的意境,并有感情朗读这句歌词。
二、读诗1.谈话:今天我们来赏另外一轮明月,那就是刚才提到的曾被贬官到贵州隆里的王昌龄笔下的明月。
请把书翻到49页,读一读王昌龄的《出塞》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清爽了为止。
2.朗读:①指明读,并正音;②师生合作朗读(先由生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师读每句诗的后三个字,然后调换顺序再合作读);③生齐读,强调要读准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
提问: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让学生将他们想到的词语写在课文旁边)3.初次感悟诗歌内容①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创造出的时空交织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说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读课题“出塞”。
你为什么读sai,诗题中“塞”是什么意思?(边塞、关塞)从诗题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争的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提到边塞,你想到了什么?(大漠、烽烟、黄沙、荒草……)可见边塞自然环境恶劣,怪不得王维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昌龄写过“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这样的诗句。
(将士、血战、兵戈……)战争是惨烈的,王昌龄曾写过“黄尘足古今,白骨乱蓬蒿”;王翰也曾写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
二、新授1、学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是怎样描写边塞生活的?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中“人”指的是――?(戍边的征人)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边塞远,离家时间长)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条件艰苦,战争残酷,离家的征人只有什么相伴?让我们从上一句诗中找答案。
(明月,边关)那“秦时明月汉时关”你怎样理解呢?学生回答。
为了理解这句诗,让我们先看一段资料: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在此常常入侵中原。
看来诗人想告诉我们的是: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一批又一批的征人依旧是万里长征久未还。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公开课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公开课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诗中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边疆戍卒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他们对于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古代边疆生活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中的意思,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于古诗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出塞》,使学生感受到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忠诚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中的意思,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对于诗歌意境的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同时,通过音乐、图片等辅助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边疆戍卒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对于边疆生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新课导入:介绍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出塞》的历史背景。
3.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出塞》,理解诗中的意思,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4.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感悟。
5.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6.情感体验:学生通过音乐、图片等辅助手段,感受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忠诚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诗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
这三首诗分别是王昌龄、王翰和李清照的作品,既有边塞诗的豪迈,也有咏史怀古的深沉,更有夏日绝句的清新。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朝代的诗歌风格,感受诗人们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境有所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文,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文的内容和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体会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诗文中的意境,理解诗文背景,培养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学习。
2.学习古诗:先让学生自读,然后教师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感悟意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诗文中的意境,体会诗文情感。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培养合作精神。
5.朗读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背诵诗文,感受古诗的魅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出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出塞》说课稿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向学生介绍XXX和他的《出塞》。
然后,我会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整首诗,并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我会解释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第三环节:想象诗歌情境,感受诗人情感。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所描述的情境,让他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我会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自己是边塞的士兵或是家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分离的痛苦。
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四环节:分组朗诵,展示成果。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组合,朗诵诗歌。
每个小组都需要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朗诵,并展示出他们的想象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分组朗诵,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巩固知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巩固学生的知识。
我会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回答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想象力。
新课标强调了诵读优秀诗文的重要性,通过声调和节奏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古诗注重韵律,读起来流畅动听,作为小学教材中必读的课文,其优美的节律和独特的意境是小学生阅读和欣赏的典范。
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做到准确无误,并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
通过老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跟读,逐渐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古诗的节奏,做到先声夺人。
第三环节是查阅注释,理解诗意。
在研究古诗的方法方面,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是一个好的方法。
根据我们提供的研究方法,再次阅读古诗,将理解的词汇放入诗中,用自己的话解释每句诗的意思。
反馈交流时,我们可以讨论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XXX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优质课说课稿【说课稿】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优质课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部编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示。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韵律节奏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边疆戍卒的生活和战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把握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代背景的理解,以及诗歌意境的把握。
2.突破重难点的策略:通过查阅词典和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引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背景音乐,以及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边疆戍卒的生活图片和战争场景,引发学生对边疆戍卒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思考。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歌,查阅词典和背景资料,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境。
3.课堂讲解:教师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诗歌。
4.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战争主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5.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诗歌,感受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6.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出塞》说课稿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出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边塞诗和唐代诗人的背景知识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边塞生活和唐代的历史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的基本意思,了解边塞生活和唐代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分析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中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的基本意思,了解边塞生活和唐代的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边塞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边塞生活的兴趣,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边塞生活的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
3.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注意读音和停顿,理解诗的基本意思。
4.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描绘手法,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图。
5.情感理解: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中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21《出塞》说课稿(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21《出塞》说课稿(部编版)一、引言本文将探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首重要古诗——《出塞》。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炼的文字,成为了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经典篇目。
通过对本诗的深入解读,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其背景、主题和诗意,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背景介绍《出塞》是一首描绘古代边塞景象的古诗,作者王昌龄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边疆战士的威武形象和坚定的保卫国家的决心。
全诗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
三、教学目标1.理解《出塞》的诗意和深层的象征意义。
2.感受作者王昌龄的文学才华和艺术表现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4.激发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a. 解释诗中出现的生词和难懂的句子。
b. 分析诗中描绘的边塞景象和战士形象。
c. 探讨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2.教学方法:a. 通过多媒体展示边塞风景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b.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c. 通过朗诵、音乐等手段,让学生深入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与评价1.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古代边塞的了解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b. 学习生词:讲解诗中出现的生词和难懂的句子,扫清阅读障碍。
c. 分析诗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边塞风景的图片和视频,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诗的背景、主题和诗意。
d.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e. 朗诵与音乐体验:通过朗诵、音乐等手段,让学生深入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效果评价:a. 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了解他们对诗的理解情况。
b. 让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对诗的感悟和理解。
c.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塞》的景象和主题,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出塞》 说课稿
《出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出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这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这首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爱国情怀以及对古代文化的了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诵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边塞诗的背景、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体会。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塞》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出塞》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经典之作。
诗人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的忧国忧民之情,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教学大纲对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说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教诗的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作为教学重点。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第一、二句的时间,空间跨度极大,而且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理解这一点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
说教学方法:
想象法: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
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两次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教具使用:
一堂精彩、成功的语文课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选择了视频、精美的古诗配画,乐曲等,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
在有着诗情、画意、音韵的课堂中,学生的心智受到了启迪,情感受到了熏陶。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教学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出塞”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意象,课一开始,我便利用战争视频导入新课,从而感知边塞环境恶劣,战事的频繁。
第二环节:读通古诗,读出韵味。
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
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在老师的范读、学生读、这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第三环节:查阅注释,理解诗意。
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
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第四环节:诵读涵咏,体味感情。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诗意转变为通过看注释,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大体把握诗意。
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在解与不解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途径——想象。
在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两次想象:紧扣“人未还”谈想到的情景是一种联想想象,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和生命性的一种小心翼翼地呵护,又是对诗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的深入解读。
第五环节:激情诵读,升华感情。
一首古诗便是作者生命中的一面镜子,透过诗,我们是可以,也应该去了解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情想世界的。
在配乐引读中,为学生范读,让学生通过自己想象到的画面背诵全诗。
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第六环节:推荐诗作,拓展阅读。
为学生准备了边塞诗的资料,为课外阅读提供了范本,把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落到实处。
三、说板书设计:
出塞
(唐)王昌龄
明月
边关家乡
人未还
恨战争思良将盼和平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诗在时间,空间上的广度,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为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