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国、秦汉工艺美术

合集下载

第三章秦汉美术

第三章秦汉美术

第三章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概述历史文化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战国纷争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

秦人于中华民族的搏成、政治制度的创建等方面多有建树,惟秦政苛暴,役民太甚,二世而亡。

公元前206年,刘邦统一中国,定都长安(今西安),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公元24年)。

汉兴之初,吸取前车之鉴,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至汉武帝时,国力最为强盛,凿通西域,抗击匈奴。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新莽施政失当,致使天怨人怒,变乱相乘。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是为东汉(公元25—220年)。

秦人立国未几,即告骤亡,其美术可谓是先秦美术的延续与杂糅。

秦始皇好大喜功,无论是建造宫室还是构筑陵墓,皆以高大宏伟为尚。

汉初虽沿袭秦制,欲追效秦代崇尚宏大华美的传统,但战乱之后,生灵涂炭,社会凋敝,心有余而力不足。

又汉初统治集团成员多为楚人,因而南楚故地的艺术传统在汉初大为盛行。

汉武帝以后,社会生产力发达,经济繁荣,政治稳定,随之在意识形态、礼俗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

汉代的社会思想,有三次大的转折:一是汉武废黄老,尊儒学;二是因抗击匈奴战争爆发,唯富强攻战是务,“尊儒”反成一纸空文;三是盐铁会议后,重新确立儒家的主导地位。

由于尊儒政策的确立,儒学在西汉宣成时期后取得全面统治地位。

经学迅速发展,从而形成“士族”这一新的强宗豪族力量。

士族作为社会和政权的基本力量支柱,从此再无变化。

王莽的兴与亡皆取决于士族的支持与背离,东汉王朝亦是如此。

又道家神仙方士之说在有汉一代极为流行,谄神媚鬼之风弥漫朝野,与儒家同为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尊君重孝,注重道德礼教为东汉士族所风尚;道家祈求生命永恒,登临仙境为世人所想往。

这种思想意识反映在美术上,遂使西汉晚期之后的美术,其题材若非显示统治阶级的威严,则是表现他们的奢侈生活;若非宣扬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则是祈求神明保佑、羽化升仙。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概论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概论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概论姓名:杜前胜学号:1108031008 班级:工业设计(3)班我国的工艺美术史源远流长,在不断发展中汇聚了大量的优秀工艺作品。

而在这之中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可谓是到了繁荣昌盛的地步。

而这之中原因何在?这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的。

公元前475年左右,周王室失去了对诸侯国的完全统治。

从此,诸侯国间陷入了长久的战争中,在最后的只剩下齐楚赵魏韩燕秦七国,七国间的纷争不断,这就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在此期间,政治上:春秋末期,奴隶起义不断。

新型地主阶级与奴隶主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并陆续在一些诸侯国取得了统治实权。

地主阶级取代了奴隶主阶级专政,各地主阶为了状大阶级的统治,努力鼓励社会的生产,这为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政治的保障。

其次在经济上,由于战国时期是历史上封建统治的开端,因而使大量的奴隶从压迫中解放出来,获得人生自由和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一些自由民成为了独立的手工业者,这在一定程度又一步的刺激了战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

文化在一种事物的发展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对于等级制度和礼乐制度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今社会人们对法律的重视。

而且,在古代时统治阶级对于迷信的崇拜达到了超乎想象的地步,往往将政治与宗教联系,当然,这里的宗教并非是某个团体或组织,而是封建统治者心中对迷信的的崇拜心理。

由于统治阶级政教合一,地主所讲究实际生活的享受。

例如铜器的发展,由奴隶社会的青铜“礼器”都变成了那些精巧的实用器物,从而使之成为财富的象征,而代表统治权力的作用渐渐淡化。

这些都有助于青铜器漆器染织等方面的发展。

历史的车轮转到公元前221年时,当时中国大陆上最强大的帝国秦国在狼烟中建立了起来。

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的封建集权制。

秦始皇嬴政灭六后,设“三公九卿”管理政务,从中央到地方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兴修水利,以此来发展经济,使得经济迅速发展,对封建文化的高速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点

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点

第一章.战国秦汉工艺美术铜器向精巧秀美发展,丝织技术提高,漆制器物进人生活,瓷器出现,第一节.青铜工艺如壶、鼎、盘、鉴、尊、敦、豆、钫、钟等,另有在这一时期大发展和新发展起来的如各式铜灯、铜镜、薰炉、带钩等,还有各式量器、俑、符节等。

一般生活用器:造型:轻便、整洁,器壁较薄,附饰件较少,方正雄状的大型器物被大量圆球形低矮器物所代替,狰狞厚拙的兽状耳也为方便、适用的各式套环、提梁、提链所代替。

装饰:纹样内容为各式云纹、龙凤纹及取于现实生活的人物、树鸟等纹样,还有以优美的鸟虫书进行装饰。

或单独、或连续。

或适应在一定形式中,变化多样,不拘一格。

敦是用以盛放饭食的器皿。

器和盖几乎对称,各有三足,可分开放置。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西汉侈口、束颈、鼓腹、圈足,腹部一对铺首衔环。

豆:高足盘,或有盖但壶体上的花纹却颇不寻常。

精致的花纹,绝大多数竟是由鸟、鱼形线纹构成的篆体铭文,因其以鸟形线纹为主,故称之为“鸟篆纹”。

二. 铜灯[样式] 高足灯、雁足灯、豆形灯、盒灯、行灯、牛灯、羊灯、鹿灯、人物执灯等[种类] 可分为三大类;1.人物、2.动物、3.其他《长信宫灯》(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

三薰炉造型:变化也有多种,常见的是一种叫做“博山”形的薰炉。

四铜镜铜镜,继鉴以后而出现的鉴照用具,其造型一般为圆片状,也见有方形、瓜棱形、瓦形等。

早在商代以前已经出现。

五带钩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

西汉的带钩形式多样带钩的装饰花纹,有用浮雕式手法较典型的作品有:六塑造艺术青铜塑造艺术也有较高成就,塑造的形象有车、马、人物及各种动物、神兽等,都造型极写实。

典型作品有:1978年河北平山出土战国《错银双翼铜兽》、《虎噬鹿器座》。

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及近年陕西出土的秦青铜车马等。

中山王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

第二节织绣工艺[官方][民间]一、丝织[品种][技术][装饰][代表作品]<< 素纱禅衣>>素纱禅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长乐明光锦>汉代织锦。

战国秦汉工艺美术

战国秦汉工艺美术


《秦陵铜车马中的一号铜车马》,在秦朝相当于秦始皇出巡时的开道车。 一号铜车马的外形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有御手、伞盖,共由3500 多个零部件组成,总重约1040公斤,其中金饰件3000余克,银饰件4000 余克,车马通体饰有彩绘。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为复杂、形 体最为庞大的古代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冠”。
双夔纹镜
画像镜
《龙纹五钮长方形铜镜》

西汉时期。镜长115.1 厘米,宽57.5厘米, 重56.5公斤,是迄今 发现的最大的铜镜。 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 钮,两短边又各铸二 钮。每一环钮四周饰 柿蒂形纹。背又饰有 夔龙纠结图案,卷曲 交错自如。现藏于: 山东省淄博博物馆。
汉代铜镜

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 陵山出土。高26厘米, 足径9.7厘米。器型似豆 形,盖肖博山,通体错 金。座把呈透雕三龙出 水状,龙首顶托炉盘。 炉盘装饰以错金流云纹。 盘上部铸出峻峭起伏的 山峦,山间神兽出没、 虎豹奔走,小猴蹲踞在 高层峰峦或骑在兽身上, 猎人巡猎于山石间。二 三株小树点缀其间,刻 划出了一幅秀丽山景和 生动的狩猎场面。“这 件国宝实际上是作为香 薰、薰炉用的,象征传 说中的海上仙山——— 博山,因而得名。”
强了其装饰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大体方 法有:1、焊接 2、刻划 3、镶嵌 4、金银错 5、鎏
金 6、镂空(一般使用失蜡法)
宴乐渔猎攻战铜壶(p70)
《宴乐狩猎攻战纹壶》

这件壶的主体纹饰分三道:第一道表现射礼和侯妃 采桑;第二道表现飨食礼、莺射和捕鱼;第三道表 现水陆攻战场面,战卒架云梯登城,浆手摇船奋进, 各区既有不同主题,又以花纹联系相互呼应,把装 饰展开来,就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整个画面浑然 一体。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银扣贴金箔云纹漆奁
羽人、鸟兽穿行于云气之中,形象颇生动。盒盖、 盒身各包银片三周,他们既是装饰,又在加固夹纻的 胎体。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四节 青铜工艺
秦汉时期的青铜工艺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 具发展,如灯、炉、镜、带钩、鐎斗等。汉代的青铜器 已经生活化,其制作特点是以“素”为主,不再注重 (商、周、战国时期)繁缛的花纹。汉代青铜器较有特 色的是铜灯与铜镜。造型与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秦砖汉瓦” “秦砖汉瓦”反映了秦汉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成就。 秦代的砖素有“铅砖”美喻。秦代方砖通常用于地面, 既实用又美观,纹饰主要有米格纹、太阳纹、平行线纹、 小方格纹等图案以及游猎和宴客等画面。也有用于台阶 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形纹的空心砖。 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周代人们便发明了瓦。 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 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 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瓦当是瓦的头端, 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 增加了建筑的美观。
原始瓷提龙形梁壶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三节 漆器工艺
汉代的漆器,在战国时期的生产基础上,进一步发 展,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远非其他朝代可比。汉 代漆器的生产,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行业分工很 细。据漆器铭文记载,汉时漆器分工多达十余种。 秦汉漆器的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种饮食器具,也有 如博具、乐器、文具、兵器及屏风、几、案等各式家 具。在造型设计上汉代漆器不拘一格,同一种器形亦 能生出多种变体。 在汉代漆器中还出现了诸多巧妙的设计。其中具杯盒 与多子妆奁(lian)因其巧妙的设计而闻名。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西汉帛画
• • • • • • • • • • • • 画面呈T形 构图繁杂而严谨。 画面呈 形,构图繁杂而严谨。 全画分为上、 下三个段落。 全画分为上、中、下三个段落。 上段是 天界” 上段是“天界” 即幻想中天上的 景象,人首蛇身女娲居中, 景象,人首蛇身女娲居中,右 上角有金鸟的太阳,左上角月 上角有金鸟的太阳, 牙上有蟾蜍、玉兔,嫦娥奔月, 牙上有蟾蜍、玉兔,嫦娥奔月, 中段上部一体态肥硕贵妇 上部一体态肥硕贵妇, 中段上部一体态肥硕贵妇,后 为裨女,前侍者跪迎。 为裨女,前侍者跪迎。下部以 帷帐象征屋顶,两旁七人对座。 帷帐象征屋顶,两旁七人对座。 下段一裸体巨人双手举平板立 下段一裸体巨人双手举平板立 于大鱼之上,巨人为大地之神。 于大鱼之上,巨人为大地之神。 天堂与地府交织。 神、人、兽,天堂与地府交织。
古朴深厚的山东画像石艺术
• 山东画像石 武氏祠为代表。 山东画像石—武氏祠为代表。 武氏祠为代表
• 内容:描绘历史故事,宣扬儒家教义为主。代表作品有《泗水取 内容:描绘历史故事,宣扬儒家教义为主。代表作品有《 五陵母》 荆轲刺秦王》 蔺相如》 鼎》、《五陵母》、《荆轲刺秦王》、《蔺相如》等。 技法上多用剔地凸 • 在技法上多用剔地凸 • 像的“薄肉雕” ,人物 像的“薄肉雕” • 形象多为正側面,剪 形象多为正側面, • 纸效果,以阴线表示 纸效果, • 面部和衣纹,抓住事 面部和衣纹, • 件高潮和代表性情节, 件高潮和代表性情节, • 渲染主题,增强感染 渲染主题, • 力,具有古朴、深厚 具有古朴、 • 的特点。 的特点。
战国楚帛画
• 《人物御龙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
• • • • • • • • • • • • • 1973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 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 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 厘米, 厘米。 高37.5厘米,宽28厘米。 厘米 厘米 画中一側身直立男子,腰佩长剑, 画中一側身直立男子,腰佩长剑, 身着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绳, 身着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绳, 驾驭着巨龙,龙形似舟, 驾驭着巨龙,龙形似舟,昂首向 龙尾部屹立一鹤, 前,龙尾部屹立一鹤,龙身下有 鲤鱼。 鲤鱼。 人物头顶正中有华盖, 人物头顶正中有华盖,三条飘带 随风拂动。 随风拂动。 作品主题仍是“升天” 作品主题仍是“升天” 。 单线勾描,平涂设色,兼施渲染。 单线勾描,平涂设色,兼施渲染。 华盖用白描。 龙、鹤、华盖用白描。 刘向《说苑》敬君画妻的故事。 刘向《说苑》敬君画妻的故事。

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秦汉美术PPT课件

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秦汉美术PPT课件
• 第二段描绘墓主人利仓之妻的形象,前有两人跪拜,后有侍女随 从.人物上方有华盖,周围有许多珍禽栖翔.
• 第三段,分隔第二段与第三段的是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第三段是人 间景象,人们正在宴饮,祷祝墓主人的灵魂升天。
• 第四段,最下面,描绘多种神仙怪兽,似乎在表现天上、人间、地下 归为一体,生死合一的观念。巨人站在鲸鲵之上托举着大地。
• 3号墓帛画所画的人间部分,也有类似的结构,上面画墓 主----利仓之子的一般生活动态,也有随仆,下面同样画 宴飨送别(或祈祷)的场景。两幅画面相似,墓主生活内 容不同。前者画的比较细致,后者相对画得轻松一些。
• 画中象征天的主要东西是日月,太阳中有金乌,月亮中有 蟾蜍与玉兔,其它有星辰,扶桑及鱼龙飞绕等。
• 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车马仪仗图帛画》
• 此画悬挂于马王堆3号墓室西壁,内容为车马仪仗场面, 全画规模宏大,有百余人组成的方阵和整齐的车队以及骑 兵。此画与其它帛画的神话与浪漫色彩不同,这是我国最 早表现现实生活的大型帛画作品。
10
帛画云气占图,西汉,绢本设色,纵48厘米,横150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41
旧县村门阙庭院画像,东汉 纵116,5厘米 横78,5厘米 山东曲阜旧县村出土 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42
齐山孔子见老子、车骑画像,东汉
纵56厘米 横285厘米 1977年山东嘉祥齐山村出土 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藏
43
兰陵镇车骑画像,东汉
纵47,5厘米 横276厘米
山东苍山兰陵镇附近出土
苍山县图书馆藏
50
前姚村狩猎、异兽画像,东汉,纵73厘米 1973年山东苍山前姚村出土 苍山县文化馆藏
51
墓室西壁右框画像,东汉 纵119厘米 横93厘米 1975年陕西绥德延家岔村出土 绥德县博物馆藏

第三章·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史发展历程 PPT

第三章·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史发展历程   PPT

(一)秦汉青铜器发展概况
秦汉时期,因铁器,陶器,漆器制造业的大力 发展及思想的日益变化,青铜器的发展进入了延续 期,主要反映在礼器的锐减和日用品的渐增上。 但是具体到某些青铜器,精美的作品还是不少 的。如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掘获的两乘铜车马。第 一乘驾四马,车上有棚,御者为坐状。这两乘车马 均为青铜器铸件构成,大小与实际合乎比例,极其 精巧。车马上还有不少金银饰件,通体施以彩绘。 第二乘马,长3.17、高1.06米,可以说是迄今发掘 到的形制巨大、结构又最复杂的青铜器。
1.青铜灯
灯具作为照明工具,至汉代,青铜灯具的生产进入鼎盛时期。汉代 青铜灯具的设计同商周青铜器艺术相比,锻造工艺更加精良,构造设计更加 合理,实用功能更加突出,造型装饰更加美观,文化含量也更加丰富深厚。 正因为具备了这些特征,汉代青铜灯具才成为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的典范,在 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其艺术特点: 1、合理的尺度与构造 青铜灯具的造型尺度和结构,都是根据其实际功用确定的。 2、巧妙的环保功能 汉代青铜灯具的设计十分注重环境保护,解决了灯烟污染室内环境的问题。 汉代的座灯大多设计有导烟管,并于灯体内贮入清水。青铜灯具在体现功 能实用性的同时,也显示出它的科学魅力,也就是技术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从而使灯具的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如,长信宫灯)
3.优美的三维空间造型 汉代青铜灯具的造型题材大多模拟人物、动植物的形象,我们称之为象形 造型。在人物造型上,既注重形体的外在形态,又注重形体的内在神韵。青 铜灯具的动物造型,更是丰富多彩,表现题材多取凤鸟朱雀、雁鱼鹤龟、麒 麟猴鹿等,造型灵巧优美、活泼可爱,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亲切 感。造型表现手法上高度概括、抽象。 4.华丽的青铜材质装饰 “错彩镂金”是汉代青铜灯具装饰的集中体现。当时除了在装饰题材上 采用流行的各种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几何纹外,在装饰手法上还运 用了漆彩绘、错金银、鎏金、透雕等多种工艺,汉代青铜灯具优美的艺术 造型与华丽的青铜材质装饰,形成了独立的艺术设计风格,在世界灯具设计 史上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和时代特征。

3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

3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

第三章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战国秦汉时期我国美术发展的情况?
答案:战国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1)其出现了缣帛画,如战国楚帛画:《人物
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西汉帛画;《马
王堆一号墓帛画》。

(2)在两汉时期出现了别
具特色的画像石与画像砖,著名作品有《山东
武氏祠画像石》、《武梁祠画像砖》、《宴月歌舞
画像砖》、《弋射收割图》、《弋射画像砖》。

(3)
在皇帝的宫室、平民的神祠、贵族的殿堂,官
吏的宿舍、学生的学校、死者的陵墓中都拥有
壁画,代表作品:东汉林格尔墓的《乐舞百戏
图》、东汉王都墓壁画《行列图》、西汉卜千秋
墓壁画《升仙图》。

(4)战国时出现了,铜壁
上的装饰画,代表作品:《水陆攻战图鉴》。

2.《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内容和艺术成就怎样?
答案:此画体现了西汉时期塑造形象和肖像画水平,它通过具有装饰意味的龙及动物,把画分成天,地,
人的三部分,各部分间有着有机的联系,显得和
谐而有变化。

3.什么是画像石(砖)?你都知道那些知名画作?
答案:(1)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的壁画上和墓室表面的装饰性雕刻。

以砖石
为质地,但构图与造型都是绘画式。

(2)知名画作有《山东武氏祠画像石》、《武梁祠
画像砖》、《宴月歌舞画像砖》、《弋射收割图》、《弋
射画像砖》。

戚第三章、秦汉美术

戚第三章、秦汉美术
第三章 秦汉美术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廸国 家的廸立不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 术风格确立不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概 况
第一节 绘画艺术 第二节 雕塑艺术 第三节 工艺美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 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 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迚行的艺术 活劢,在事实上促迚了绘画的发展。
• 此用高55厘米, 现藏中国历叱博 物馆。为东汉时 作品,在人物劢 作及面部表情的 刻画方面极为杰 出,以大幅度的 劢态和丰富的表 情展现说书人的 幽默神态,具有 浓厚的民间气息 。
郫县宋家林汉墓 《说唱俑》
• 灰陶,高66.5厘米 。面部表情极其丰 富,耸肩曲腿,手 持皈鼓,正在说唱 一个什么有趌的敀 事。这是东汉陶塑 的杰作。
• 山东金雀山汉 墓壁画
二、壁画
1,宥殿寺观壁画 2,墓室壁画
1,宥殿寺观壁画
• 秦汉时代的宥殿衙署,普遍绘制有壁画,但随着 廸筑物的陆续消亡几乎丧失殆尽。本世纪70年代 发现的秦都咸阳宥壁画遗迹第一次使我们领略到 了秦代宥廷绘画的辉煌。 • 1974—1979年在陕西咸阳东郊先后发现两处绘有 壁画的秦宥遗址。 • 画面较多的是第3号秦宥遗址一处连接宥殿的长廊 。 还有第一号秦宥遗址,发现彩绘流于及菱格几 何纹壁画残块。是秦宥锦绣被墙习俗的反映。
三号兵马俑坑陶马
• 此组陶马位 亍三号俑坑 中部,是车 马。马身长 2.1米,通 首高1.72米 。中间的两 匘是挽车的 服马,两侧 为骖马。马 的造型准确 ,比例合度 。膘肥臀囿 ,四肢劲健 。中间的两 匘服马丼颈 昂首作嘶鸣 状,两匘骖 马的颈部微 向外侧扭转 ,建常神骏 。

3章秦汉工艺美术

3章秦汉工艺美术
第三章 秦、汉工艺美术
要点: 要点: 染织工艺 陶器工艺 铜器工艺 漆器工艺
第一节 绪言
(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新莽:公元9年—25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秦朝,一个短命王朝的典型,以及其不容忽视的地位。 汉朝,一个强大的帝国。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 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 战略家。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前 年 汉代思想家 哲学家、 思想家、 汉代思想家、哲学家、 政治家、教育家。 政治家、教育家。 三策固本” “三策固本”
第二节 织绣印染
一、引言 二、著名的丝绸产地
秦代的咸阳、西汉的长安、东汉的洛阳是当时 高档丝绸的主要产地。山东北部的临淄、河南 的襄邑、四川的成都。 另注:西汉织物主要出土在长沙马王堆汉墓, 东汉则主要在新疆和甘肃。
5、汉代的工艺美术风格,可以用质、动、紧、味四字来概括。 汉代的装饰表现手法有(1)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3)装饰处理——填充法 (4)材料处理——减地法(p124) (2)
作业:1、请同学们摹画(手绘)教材中106页的四 神纹样,并解释传统四神纹的象征含义。 2、请简述一下汉代规矩镜中的器型特征与装饰纹样。
二、汉代的瓦当
汉代的瓦当也是相当有特色。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 称半规瓦。秦代瓦当发展为圆形。汉代主要流行的是圆瓦当。 汉瓦当的装饰主要是有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和文字等。 (p105)
“万岁”文字 瓦当
动物纹 瓦当
第六节 结语
1、秦代虽然短暂,但秦统一六国,结束了常年战乱,并且规 范了度量衡。这些都为后来的汉朝工艺美术兴盛提供了基础社 会条件。 2、汉代初期,由于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由此带动汉工艺美术的腾飞。 3、汉代儒学的宗教化,谶纬神学的兴起,厚葬之风流行,均 在同一时期的工艺美术装饰上有所体现。 4、在工艺美术设计上,取得实用和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 化发展。

工艺美术史第三节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史第三节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漆器工艺
在生产规模和艺术上都可以说是既战国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出土地点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生产组织严谨,分工很细,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装饰技法仍然以木雕彩绘为主,并新创了堆漆工艺。 堆漆:是用漆枪挤出漆液,形成凸起的线饰花纹,再填以彩漆描绘而成。
彩繪變形鳥紋雙耳長盒蓋 通長26.5,高6.2cm 湖北省博物館藏品 西漢 1978年雲夢睡虎地47號墓出土 木胎,挖製輔以雕製。兩端短把雕出豬頭形象的輪廓,器內髹紅漆,器表髹黑漆,並用紅、褐漆彩繪 花紋:兩短把與蓋麵加飾豬頭部的眼、眉、鼻等,蓋麵中部繪變形鳥紋、鳥頭紋、圓卷紋,兩長邊繪 波折紋、點紋、圓卷紋。
丝线编成宽窄不同的小辫条(每根辫条多数只用一种颜色),然
后将这些小辫条由外向里,一圈一圈地平铺在纸花上,另用一根 同色丝线把它钉紧,即成编绣。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71.8、宽52.1厘米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高贵华丽的衣料。三色锦。经线有深黄、深红、棕三色, 纬线为棕色。其纹样是由纬向排列的上下七组不同的小图案 组成,横贯全幅。每组小图案分别以波折纹相隔,波折纹内 填以龙纹和几何纹。小图案以对称的舞人动物纹为主题,舞 姿翩翩的人物、长尾曳地的峨冠凤鸟,以及姿态各异的龙纹、 麒麟,加之深红、深黄、棕三种温暖的色调,显得意趣盎然, 构成一幅欢快明朗的画面,反映出楚人乐观的精神面貌和对 自由境界的追求。明显有别于中原严肃、庄重的艺术情调。 其中长袖飘拂的舞人纹样,表现的或许是楚地的巫舞活动, 巫师通过歌舞与鬼神沟通,而龙凤为通天灵物。这种锦主要 用作面料和一些衣物的边缘部,是迄今见到的战国时期图案 最复杂、花纹单位最大的一种锦,需要复杂的提花装置和熟 练的技艺才能织成,无论织造技术还是色彩图案,都堪称战 国时期织锦的典范。

cj-3-秦、汉工艺美术

cj-3-秦、汉工艺美术

第三节
二、汉代的陶瓷工艺
3、陶塑 、
陶瓷工艺
汉代陶塑与秦代不同的有两个方面: 1> 题材 题材除了兵马俑,更多的是文俑,舞俑,杂技俑,侍仆俑等。
2> 艺术处理手法 艺术处理手法上,汉代注重人物神态和动态的刻画,忽略形体 比例结构,甚至有意通过夸张变形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
山东济南“彩绘乐舞伎群俑”
第二节
二、汉代的青铜工艺
青铜工艺
汉代的金银器 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金银器
此俑为一女奴,上身挺直,双膝着地, 《史记》称为“跽”,乃是一种合乎传 统礼制的坐法。膝前有圆形筒,双手原 应握有灯杆之类的器物。银俑发髻上绾, 表现出沉默拘谨的神情。俑多为陶质, 铜、铅制作的尚不多见,而像此件比例 适度、制作精致的银制品则更为珍贵。 西汉 银女坐俑 22.6×9.5厘米 × 厘米
汉代铜灯
错金银牛形铜灯(东汉)
西汉鎏金羊形铜灯
《长信宫灯》作宫女 跪坐持灯状,通体鎏 金,各部分铸成后合 成,灯盘可转动,灯 罩能启合,以便调节 灯光照射的方向和照 度的大小。宫女的右 臂和躯体中空,烟气 通过右臂进入体内, 烟灰贮留体中,可保 持室内清洁。此灯设 计灵巧,结构合理, 宫女造型生动,是实 用与美观高度统一的 工艺美术品。
第二节
一、秦的青铜工艺
青铜工艺
匜(yí),古代盥洗时 用以浇水的器具。形椭圆, 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 鋬(pàn),有的带盖。
第二节
一、秦的青铜工艺
青铜工艺
鍪(móu),古代炊器, 似釜而反唇。作扁圆腹,圆底, 腹上有对称的大小环耳各一个。
第二节
一、秦的青铜工艺
青铜工艺
公元前4世纪,秦灭巴蜀以后, 长江流域的文化也渗入到秦文化,如 长江流域以釜为炊器的传统很快就导 致了秦器中鍪的出现和流行。秦器中 几乎同时出现的蒜头壶 蒜头壶,也是受到 蒜头壶 其他文化影响而产生的。

战国秦汉工艺美术

战国秦汉工艺美术

战国、秦汉工艺美术概述及一般青铜用器、铜灯、铜熏炉内容整理Ⅰ.概述一.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l年)工艺美术发展的社会背景1.政治方面:春秋末期,奴隶起义不断。

新型地主阶级与奴隶主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并陆续在一些诸侯国取得了统治实权。

地主阶级取代了奴隶主阶级专政,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

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争霸、社会动乱的年代,统治者为了是自己的诸侯国实力强大,增加社会财富,因此鼓励社会的生产,这为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政策的保障。

2.经济方面:封建制度的建立,使大量的奴隶从压迫中解放出来,有了一定的人生自由,有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一些自由民成为了独立的手工业者。

但是广大劳动者在这种新的制度下,向地主缴纳沉重的税租和付出无偿的劳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各种官办作坊都是建立在各种赋税徭役制度至上。

3.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封建地主对富贵尊荣的观念与奴隶主有着根本的区别,由奴隶主所讲究的政教合一,以“礼”为重已变成封建地主所讲究实际生活的享受(即实用)。

例如铜器的发展,由奴隶社会的青铜“礼器”都变成了那些精巧的实用器物,从而使之成为财富的象征,而代表统治权力的作用渐渐淡化。

二.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的社会背景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设“三公九卿”管理政务,中国的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在经济上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兴修水利,以此来发展经济,使得经济迅速发展,对封建文化的高速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文化上秦朝人崇尚纯朴自然的美学关。

由于暴政,不久,农民起义推翻了统治中国15年秦王朝。

三.汉朝(西汉公元前206——公元9年,东汉公元25——220年)工艺美术发展的社会背景1.汉朝建立:公元前206年,刘邦灭陈胜、吴广,建立了大汉帝国史称西汉。

汉朝初期许多政策沿袭秦朝,因此有“汉承秦制”的说法。

2.汉朝的建立初期,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鼓励人们发展生产,逐渐使国家富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第三章-秦汉美术(中国美术史)

第三章-秦汉美术(中国美术史)
徒,修造自己的陵墓。秦代艺术追求奢大华美、规模 宏伟,秦始皇陵兵马俑群制作,正是这一风格的反映。 目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 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秦陵兵马俑因未见史书记载,长期不为人知,直 到1974年陕西临潼西杨村的农民在打水井时,无意触 及陵园外墙的兵马俑坑,这个沉寂在地下千余年的世 界才重现于世。先后发现的兵马俑坑共4个,估计共 藏有兵俑7000件,木制驷马战车100乘,陶马1000匹, 还有兵俑手中所执的真正青铜兵器遗物。此外还发现 了殉有真马和陶俑的“马厩坑”,殉有珍禽异兽的从 葬坑和藏有相当于实物l/2大的铜车马的车马坑。
2、陶雕、木雕:两汉的俑
(1) 西虽然仍讲究丧葬的规格以示威严,但与秦俑相比,一 改豪奢之风有所收敛。汉俑在体量尺寸和数量上都有 所压缩,成型方法也为整体模制与手塑结合。
形制:汉俑中一类沿袭秦代陶俑的旧制,塑出穿 戴衣冠的样子,施以彩绘;一类则继承楚俑的形制, 塑作男、女裸体形象,穿上丝制衣服。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二类以汉景帝陵园从葬坑所出为代表。男俑较多, 姿态端立,裸体涂有橙红色,来表示肌肤的色彩。双臂 为木制。身上所穿丝织衣物也仅存部分残痕,手中持有 各类青铜兵器。俑的全身结构比例精确,头部刻画尤其 仔细,眉弓、颧骨的细微起伏表现都很到位。除人物俑 外,景帝阳陵还有大量动物模型,如陶猪、陶狗、陶鸡 之类,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工艺美术史秦汉

工艺美术史秦汉
35
秦始皇陵武士俑
秦始皇陵马俑
兵马俑用泥质灰陶制成,俑头和身躯四肢分开制作,然后
套和,塑成后入窑烧制,最后进行彩绘。彩绘的颜色有绿、
粉绿、红、粉红、紫蓝、黄等,艳丽而丰富。形象塑造既注
意整体概括,又注意细节刻画。
36
(2)、汉代明器陶塑
汉代陶塑一方面与生活有密切关系,一方面作为独立的 艺术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工艺美术达到 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形成雄健、宏大而又稚拙、活 泼的时代特征。
3
第二节 漆器工艺
秦汉时期的漆器工艺,在继承战国技艺传统的基础 上,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的一个 高峰,制作工艺可谓“炉火纯青”。
1、造型特点与品种:造型轻巧,以杯盏食具和妆奁
穗须。随葬的清单“遣策”记载这类图案叫“长寿”, 故

20
罗地“乘云绣”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以朱红、黑、紫红、灰色丝线 绣乘云纹,布局匀称,流转生韵,
华丽精美,是汉代典型图案
乘云绣:每组图案单元中有如意云形纹,以随葬的清单“遣 策”记载这类图案叫“乘云”,故名。
21
罗地“信期绣” 袍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线条细密,做工精巧,针法细腻流畅
汉代灰陶鼎
汉代灰陶罐
29
2、彩绘陶
彩绘陶主要做明器用,最早见于春秋,流行于秦汉。 彩绘陶色彩丰富,装饰华丽,有红、黄、黑、白等色,装 饰题材有几何纹、人物故事、祥禽瑞兽等。其器型大都仿 造生活中的日用器型,也有仿造当时铜器或漆器的造型。
彩绘陶壶 西汉 器体高大,为汉代常见的造型样式。器表施白 色陶衣,用红、黑两色绘弦纹,腹部主体部位 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并与云气 纹相结合,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和浪漫气息。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中国美术史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1
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
第一节
墓葬美术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 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 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 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 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 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 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 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
中国美术史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第一节
墓葬美术
兵俑身上的奇异文字,暗示兵马俑属于秦宣太后 。
是秦朝著名的宣太后。他认为这兵马俑极有可能是宣太后的。宣太后是何许人?公元前306 年,昭襄王年少即位,宣太后摄政。“宣太后当政,可比慈禧还厉害。她在位多年,可还不 肯让出政权。昭襄王却早已白了头,眼看就做不到真正的王位了。通过各方协调,太后让座, 但要塑造真人大小的殉俑,布置一个辎重车队,象征性地让太后回归自己的楚国故里。”陈 景元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陈景元说,据《史记》记载,可知芈(音qi)氏宣太后是秦昭王的生母,而且还是个 “楚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兵马俑的发式和服装和当时少数民族相似。而且兵马俑的位置 与史书记载的宣太后的墓葬是非常接近的。 并且陈景元宣称,他在兵马俑武士身上还找到了“芈”的繁体,这更加证实了陈景元 “兵马俑极是宣太后”的想法。记者看到,陈景元在60万的文字里,列举了多样证据,比较 了殉俑制度的异同,考证了铜钠年代的顺序,追溯了大多数武士俑独特的头冠和发式的本源, 从建筑学和考古学的方面多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坚决否定了兵马俑是秦始皇的说法。
汉代男木俑
中国美术史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1
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
第一节
墓葬美术
这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 现存之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 卧马、卧虎、卧象、石蛙、野人、石 鱼二、人与熊等14件作品。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美术2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美术2

雕塑的发展。
代表作品: 汉代霍去病墓雕刻
汉代雕塑——霍去病墓石雕
《马踏匈奴》
花岗岩,此为西汉霍 去病墓石雕群之一,是 中国早期的雕刻艺术。 其风格与时代相一致, 雄厚浑朴,气魄宏伟, 不计细节,具有纪念碑 的性质。 此雕塑高190厘米, 长168厘米。
《跃马》石刻高1.14米,长2.60米。作品所表现的是 一匹转战千里、久经沙场的战马。马头上仰,似乎 在谛听远方传来的声音,注视着前方的动静。
型兵马俑以惊人的规模,反映了秦始皇要把他
的强大御林军带入阴间的强烈愿望。
将 军 俑
御手俑
跪射俑
军吏俑
战马俑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 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秦俑既担负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绩的 纪念。

漆壶彩绘牛马图 1978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44号秦墓出土
漆棺彩绘 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 西汉
漆箧 qiè彩绘 孝子故事图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 西汉 长39厘米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彩箧冢出土 漆箧上绘有众多的孝子 人物画面。画中的每个 人物后面都有用朱笔书 写的“楚王”、“侍 者”、“皇后”、“美 女”、“渠孝子”、 “孝孙”等字样。这些 画面的人物众多,形象 各异,栩栩如生,堪称 漆画艺术佳作。
一、仪卫性、纪念性雕塑
仪卫性、纪念性雕塑,包括陵墓表饰雕塑和设置在建筑物前
的雕塑,都带有仪卫或纪念的性质。由于都是设置在露天的
地面上,为使垂远长久,所以大多数是用石或金属做材料。
1、陵墓雕塑
• 陵墓雕塑包含两大部分: 一是地面上仪卫性石刻造像 代表作品: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秦、汉工艺美术有多方面的成就,铜器向精巧秀美发展,丝 织技术提高,漆制器物进人生活,瓷器出现,展现了封建社会兴旺发展 的面貌,标明了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二节 青铜工艺
器物种类远比奴隶社会增多,虽作为奴隶主用的 高级青铜酒器——爵、斝、觚、彝等部分器物已根 本不见,生活用器的形式却越来越丰富,其中有继 承前期的一般生活用器,如壶、鼎、盘、鉴、尊、 敦、豆、钫、钟等,另有在这一时期大发展和新发 展起来的如各式铜灯、铜镜、薰炉、带钩等,还有 各式量器、俑、符节等。
一 一般生活用器
造型
轻便、整洁,器壁较薄,附饰件较少,方正雄状的大型器物被大 量圆球形低矮器物所代替,狰狞厚拙的兽状耳也为方便、适用的 各式套环、提梁、提链所代替。
装饰
活泼写实,自由舒畅。雕塑式、通体刻铸阴阳文的装饰被平面划 刻而成的纹饰所代替。更有的或通体鎏金,不饰刻划纹缕,以其 金光灿灿的色泽和器物造型本身的变化相协调取胜。也有的附加 镶嵌,锦上添花,富丽堂皇,充蕴着豪富气,但没有豪壮气派。 还有的器物崇尚洁净,光素无纹。纹样内容为各式云纹、龙凤纹 及取于现实生活的人物、树鸟等纹样,还有以优美的鸟虫书进行 装饰。或单独、或连续。或适应在一定形式中,变化多样,不拘 一格。
《镶嵌乳钉纹铜壶》 (1968年河北满城汉 墓出土)、《镶嵌三 角云纹敦》(上海博 物馆藏)、
《“安邑下官” 铜钟》 (1966年出土、战 国·魏)、
《鹰首弦纹铜壶》 (197O年山东诸城 出土)、
《镶嵌羽纹钢扁壶》 (1975年河南三门峡
出土)等。
《鹰首弦纹
铜壶》 (1970年山 东诸城出土)
铜羊尊灯
牛形灯(西汉)
湖南长沙出 土,通高50厘 米。现已发现的 汉的青铜灯具较 多,此为这类文 物中的精品。
3.其他型灯具,有柱形灯和连盏灯等形式,新颖有趣, 设计制作十分讲究。
如 1978年河北平山出土战国时期《十五连盏铜 灯》,灯形犹如一棵茂盛大树,由大小八节接插而 成,支撑15盏灯盘,树上有群猴戏耍,鸟鸣相应, 树下有二人抛食戏猴,构成一幅极生动活泼的图象。 灯盘对称交叉,层层递上,可以想象 15个灯盘同时 点燃时与群猴人物相映成趣,“火树银花”,好不 热闹。洛阳烧沟汉墓还出土铸铁十二支灯,每个灯 盘上有三个火焰形翅,设计也很新颖。
十五连盏灯
高82.9cm,重 13.85kg。灯形似茂盛 的大树,树干国周伸 出七节树枝,托起十 五盏灯盘。每节树枝 均可拆卸,榫口形状 各不相同,便于安装。 树枝上装饰着夔龙、 鸟、猴等小动物。
带罩铜灯
由三足空心炉,灯 盘、灯罩、灯盖、 烟道等部分组成。 三足炉扁球体,蹄 足。炉盘外壁伸一 长铜扳手 ,可移动 灯盘,盘底圈足正 好置于炉上。灯罩 为两片弧形屏板, 两下角各有小钮, 可推移屏板调整光 照的方向和高度。 灯盖形如覆钵,上 饰有柿蒂纹。盖顶 中心伸出一管状烟 道,弯曲向下和三 足炉身伸出之烟道 衔接为一体。烟道 既是灯的把手又可 吸收烟炱,保持室 内清洁。灯各部分 可拆卸,便于清除 灯内积灰。
1.以人物形做成的灯,是以盘形或笼形灯为基本形, 以或跑、或蹲。或立的人物为承托的多种形式的灯。 典型作品有:《跪坐人物漆绘铜灯》(1975年河南三 门峡出土)、《人俑铜灯》(1978年河北平山战国墓 出土)、《力士擎盘形灯》(西汉时期)《‘长信” 宫灯》(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
中国汉代青器。
镶嵌三角纹敦 战国
(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 221年) 敦是用以盛放饭食的器 皿。器和盖几乎对称, 各有三足,可分开放置。 此敦制作工巧精丽,造 型圆柔优美;通体饰以 阴阳互托的大三角形云 纹,并用红铜丝、银丝 或绿松石镶嵌,具有细 密流畅,富丽堂皇的效 果,显示其装饰工艺已 至登峰造极的地步。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
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 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 之妻窦绾墓。宫灯灯 体为一表面鎏金、双 手执灯跽坐的宫女, 通高48厘米,神态恬 静优雅。宫灯长信宫 灯设计十分巧妙,宫 女一手执灯,另一手 袖似在挡风,实为虹 管,用以吸收油烟, 既防止了空气污染, 又有审美价值。此宫 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 (形灯、朱雀形灯、羊形灯等,有的敦实厚壮, 有的清秀精致,还有的打开时可做实用器,合起来又 是可供摆设的陈列品。如《铜羊尊灯》(1963年满城 汉墓出土),灯作卧羊形,是一只矮健的山羊,昂首 挺胸,似在学咩咩呼叫。双角卷曲,身躯浑圆,尾巴 较短,匍匐于地,刻画细腻,形象逼真,生动有趣, 令人赏玩不已。羊尊的背部是活动的,与身躯分铸, 脖子后面置活钮,可将羊背向上翻开,平放于羊头之 上作为灯盘,盘作子口,一端有小流,可能是放灯捻 用的。置而不用时,可将灯盘内剩余灯油由小流倒人 空腹,并盖好成为完整羊尊,它又是一件极有实用价 值的灯具,对充分体现“美术品实用化、实用品美术 化”的工艺品制作有很大参考价值。
鸟篆文铜壶
高44.2厘米、腹径28厘米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中 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河北省博物馆藏
嵌松石云纹方豆
高24.5cm;口长宽 12.5cm 1935年河南汲县出土。 河南省博物馆藏品
满乳钉蟠螭纹鼎
二铜灯
[样式] 高足灯、雁足灯、豆形灯、盒灯、行灯、牛 灯、羊灯、鹿灯、人物执灯等
[种类] 可分为三大类;1.人物、2动物、3其他
/主讲教师: 徐 海 涛
第一节 概 述
春秋末期,奴隶不断逃亡、暴动、起义,新兴地主阶级乘机向奴隶 主贵族展开夺权斗争,并陆续在一些诸侯国取得统治实权。从此,地主 阶级专政代替了奴隶主阶级专政,我国历史进人封建社会。
封建制的建立,使大批奴隶不再是“会说话的工具”、有了一定人 身自由,有少量土地和生产工具,生产力得到解放,一些自由民还成了 独立的手工业者。但封建社会还是阶级的社会,广大劳动者在新的条件 下,向地主交纳沉重税租和付出无偿劳役。各种官办事业(如官营作坊) 就是建立在这种徭役制度之上的。
三 薰炉
/薰炉,也称香薰,是战国时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铜制 实用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