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戏曲
五、清代戏曲
三、清代地方戏:
• 1、“花部”与“雅部”之争: “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 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 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 弹。”
京剧
• 2、京剧:乾隆五十五年(1790),弘历皇 帝八十大寿,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 春台班、和春班)晋京,地方剧种徽剧汉 剧合流、主要唱腔有西皮和二簧两个系统, 道光初年,形成京剧。表现手法唱念做打, 角色主要生旦净末丑为主,具有脸谱化特 征,中国古代艺术的国之瑰宝,2010年被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 中国“国粹”、国剧。
十大古典悲喜剧
• • • • • • • • • • 秋胡戏妻(元· 石君宝)杂剧 灰栏记(元· 李潜夫)杂剧 倩女离魂(元· 郑光祖)杂剧 陈州粜米(元· 无名氏)杂剧 绣襦记(元· 无名氏)传奇 浣纱记(明· 梁辰鱼)传奇 牡丹亭(明· 汤显祖)传奇 桃花扇(明· 孟称舜)杂剧 比目鱼(清· 李渔)传奇 琥珀匙(清· 叶稚斐)传奇
十大古典喜剧
• • • • • • • • • • 救风尘(元· 关汉卿)杂剧 墙头马上(元· 白朴)杂剧 西厢记(元· 王实甫)杂剧 李逵负荆(元· 康进之)杂剧 看钱奴(元· 郑廷玉)杂剧 幽闺记(元· 施惠)南戏 中山狼(明· 康海)杂剧 玉簪记(明· 高濂)传奇 绿牡丹(明· 吴炳)传奇 风筝误(清· 李渔)传奇
二、清代传奇:
• ③剧论:《闲情偶寄》中国历史上理论性 最强,最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内容完整、 自成体系、见解高明。 • 《闲情偶寄》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创 作和表演的理论著作,分“词曲部”和 “演习部”。“词曲部”包括结构、词采、 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部分。 “演习 部”包括选剧、变调、授曲、教白、脱套 五部分。
二、清代传奇:
清代戏曲文学作品
清代戏曲文学作品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戏曲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清代,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戏曲文学作品,代表性的作品包括:
1.《红字》:该剧是清代戏曲文学的杰作之一,由郑板桥创作。
它以明代作家南希仁的小说《红字》为基础,讲述了富家女儿的婚姻遭遇和坚贞不屈的故事。
2.《牡丹亭》:该剧是清代戏曲四大名著之一,由李时中创作。
它以唐代文学家元稹的散曲《牡丹亭》为基础,讲述了唐代女子杜丽娘与柳梅郎之间的爱情故事。
3.《长生殿》:该剧由洪昇创作,取材自元代白朴的传奇小说《长生殿》,讲述了唐代宰相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
4.《珍珠塔》:该剧由李时中创作,以唐代作家李贺的诗歌《杨柳枝词》为基础,讲述了唐代宰相韩熙载与楚怀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5.《贵妃醉酒》:该剧由李时中创作,以唐代李白的诗歌《宫中行乐词》为基础,讲述了唐代贵妃杨玉环的宫廷生活和遭遇。
这些戏曲文学作品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对后来的文化影响深远。
它们丰富了中国戏曲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也为后来的文学艺术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语文知识复习-----清代戏曲
清代戏剧以前期为盛,可视为明代戏剧的延续,但创作的 生气已有所衰退。 明末清初的李玉、李渔,前者多迂腐的说教,后者则偏于 单纯的娱乐。 康熙朝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代表了清 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在某些方面继承了晚明戏剧的精神, 但情绪上有一种浓厚的空幻迷惘之感。
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是洪昇的《长生 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金埴题诗:两家乐府盛康熙,进御均叨天子知。 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 (专题讲述)
第二节 清中叶案头化 的文人戏曲创作
清中叶,戏剧创作陷入衰 退状态。 传奇和杂剧的创作进入低 落下滑的阶段。 原因: 昆曲雅化甚至僵化而失去 广大观众。 剧作成为纯粹的案头读物。 专制意识形态日益强化。 戏剧创作失去了鲜活的生 命力。
《清忠谱》歌颂以周顺昌为代表的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和 崇高精神,表彰颜佩韦等下层市民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 高尚品德,在中国戏曲史上有重要地位。 《清忠谱》的主人公周顺昌,清廉耿介、忠贞刚直、疾恶 如仇,是作家塑造的理想清官和忠臣的形象。他“居官多 哉载” ,仍“如洗空囊”。住于茅屋,食止菜羹。 戏剧突出其“清忠”,写其清以突其忠,然受阉党所害, 故民愤然。其不屈服,牙齿被敲掉,还喷血大骂。为忠清 之悲剧人物。
尤侗的剧作,思想并不深刻,情节也缺乏新异的创造,其 长处在于能以老练而简朴的文辞抒写磊落慷慨之情,呈现 出激昂飞扬的气势,具有诗剧的特点。 《读离骚》中写屈原题壁问天的一段曲辞长七百余字,气 魄宏大,虽不太适于演出,阅读的效果却很强烈。 王士祯称道:“激昂慷慨,可使风云变色,自是天地间一 种至文。”(《池北偶谈》)。
清代戏曲
第四节 清代戏曲理论
一、李渔《闲情偶寄》 1.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 2.强调戏曲的社会性 3.强调戏曲的舞台性 强调戏曲结构应“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 二、焦循《花部农潭》 吴音繁缛而花部慷慨; 昆曲极谐于律,曲文艰深晦涩,而花部词意直质,妇孺 能解.; 昆腔剧目内容狭窄,陈腐蹈袭,而花部多忠孝节义,足 以动人。
思考题:
1.名词解释:苏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 戏 2.清代戏曲创作走向如何? 3.李杨爱情题材的文学流变有何特点和价值? 4.“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是什么意思?
第二章 清代戏曲选讲
一.作者
洪升(1645~1704),清代戏曲作 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 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 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 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 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 《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 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 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 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 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 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 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 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 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 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 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 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 孔”。
其二,在写“情”的同时,《长生殿》用了相当大 的篇幅写安史之乱及有关的社会政治情况,这使 得此剧显得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富于波澜 曲折,还通过描写爱情在历史变乱中的丧失和由 此引起的痛苦,渲染了个人命运为巨大的历史力 量所摆布的哀伤。 《长生殿》既是浪漫剧,又是历史剧。剧中有俩条 线索:李杨爱情,朝政军国之事,将李杨爱情放 在社会政治的关系中描写,突出“乐极哀来”, “垂戒后世”的创作意图。
第三节 文本精读:《桃花扇· 余韵》
清代戏曲概述
二、清代地方戏的体制特点:
1、音乐属单曲体结构形式,突破了昆山腔、 弋阳腔的曲牌联套结构形式.
2、唱词以七言句、十言句为基本格式,不 象昆曲的曲牌唱词——长短句.
3、剧本组织结构主要依据冲突发展安排场方戏的内容和艺术
题材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也有改编历史 演义、民间传说的,内容极为丰富,现实性和 生活气息强,有浓厚乡土色彩.
二、清忠谱
l、思想内容 据明末苏州市民暴动史实 写成,歌颂周顺昌为首的东林党人反阉斗争和 崇高气节,表彰颜佩韦等下层市民见义勇为、 不畏强暴的可贵品质,深刻反映明末的政治斗 争和社会矛盾.
周顺昌:清廉、耿介、忠贞、刚直、嫉恶 如仇,是理想的清官和忠臣形象.
颜佩韦等五义士是市民英雄的典型.标志 着我国市民阶层的政治觉醒.
主要见于闲情偶寄的辞曲部、演习部、声容部: 演习部: 1.选剧:别古今、剂冷热
2.变调: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板.缩长为短, 变旧为新.
3.授曲:解明曲意,调熟字音.字忌模糊,曲严分合,锣 鼓忌杂,吹合宜低.
4.教白:强调高低抑扬、缓急顿挫. 5.脱套:戏场关目,全在出奇变相,令人不能悬拟.
一、地方戏兴起与繁荣
清中叶后,随着传奇与杂剧衰微,地方戏逐渐占据 剧坛主位.这一变化经历了两个时期和一场斗争.
1.两个时期:指兴起和繁荣时期
兴起时期:指康熙末年到乾隆中叶,各种地方戏开 始以小戏形式流行农村,逐渐发展为大戏流入到城市.
繁荣时期:指乾隆末年到道光末年,地方戏形成为 几个主要的声腔系统和大型剧种,压制了专擅剧坛的 昆曲.
渔闲情偶寄是古代戏曲理论集大成者. 焦循花部农谭是早期地方剧目重要著作.
第二节 玉与清忠谱
一、玉生平和创作
玉,吴县人.入清后绝意仕进,致力戏曲.传 奇约40种,现存18种.明亡前传奇一捧雪、人兽 关永团园占花魁,世称一人永占.入清后有千钟 禄、万安民和代表作清忠谱.
明清戏曲发展过程
明清戏曲发展过程
明清戏曲发展过程可以分为明代戏曲发展和清代戏曲发展两个阶段。
明代戏曲发展阶段:
明代戏曲的发展得益于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大量的文化艺术人才涌现出来,这为戏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代的戏曲以南戏和北戏为主要流派。
1.南戏:南戏以杭州为中心,以“越剧”为代表。
越剧因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细腻入微的表演技巧而著名。
2.北戏: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的戏曲以“京剧”为代表。
京剧综合了元杂剧、明明杂剧和其他戏曲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唱腔、表演和化妆,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
清代戏曲发展阶段:
清代戏曲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剧种。
1.南戏:越剧继续发展,并成为最为重要的南方戏曲剧种之一。
2.北戏:京剧在清朝得到国家的扶持和鼓励,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戏曲的主要代表,演员进一步完善了唱腔、表演和化妆的技巧。
3.其他剧种:清代还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戏曲剧种,例如山东的豫剧、河北的晋剧、浙江的绍剧等,它们各具特色,对中国戏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明清时期的戏曲发展过程是由于社会的繁荣和人才的涌现,各个剧种通过互相借鉴和学习,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色,为中国戏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清代戏剧概述3清代雅部和花部1
清代戏剧概述3清代雅部和花部1清代戏剧概述3——清史札记之四⼗⼋我楚狂⼈⼆、清代雅部和花部1说到明清戏剧,总绕不开这样⼀对概念,那就是“雅部”和“花部”。
何谓“雅部”?所谓“雅”,是“⾼雅”的意思,也含有“正统”的含义。
雅者,正也。
归结到明清戏剧,雅部只有⼀个成员,那就是昆曲。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的戏曲声腔、剧种,现⼜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的剧种之⼀,也是中国汉族传统⽂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后经魏良辅等⼈的改良⽽⾛向全国,⾃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被称为百花园中的⼀朵“兰花”。
明代汉族⾳乐以戏曲⾳乐为主。
明代时称南戏为“传奇”。
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独主剧坛,兼收杂剧⾳乐,改名“昆曲”。
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顾坚草创。
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乐家、改⾰家魏良辅对昆⼭腔进⾏⼤胆改⾰,吸收了当时流⾏的余姚腔、⼷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声腔,⼴受欢迎。
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吃的⽤⽔磨粉做的糯⽶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磨调”,这就是今天的昆曲。
明代万历年间,昆曲出现爆发式发展,涌现了⼤量优秀的剧本,演出也⾮常繁荣。
据记载,当时仅苏州⼀地,昆曲的专业演员就有好⼏千⼈。
那时候,演出的场合也各式各样:家⾥、别墅⾥、草台乡间,甚⾄江南⽔乡的楼船上也能演昆曲。
⼀度还开了风⽓之先,允许⼥眷外出观剧。
不过,为了避免礼数不和,会搭建只允许⼥性进⼊的“⼥台”。
有的⼤型演出中,还出现了“万余⼈齐声呐喊”的盛况,就如同现在的巨星演唱会⼀样。
除了粉墨演出之外,不分年龄、职业、阶层,⼈⼈都可以参与的昆曲清唱更是风靡各地,构成了⼀种蔚为壮观的⽂化现象。
昆⼭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带。
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北京。
中国古代文学5: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3
明清易代的历史巨变也影响了苏 州派的创作。明代末年, 州派的创作。明代末年,他们较多地 关注平民生活中的伦理问题, 关注平民生活中的伦理问题,入清以 后他们转向关注政治历史风云, 后他们转向关注政治历史风云,创作 出许多历史剧, 出许多历史剧,用他们的戏曲创作参 加到清初历史反思的社会思潮中来。 加到清初历史反思的社会思潮中来。 作为苏州派的杰出代表, 作为苏州派的杰出代表,李玉的创作 清楚地显示出这种变化。 清楚地显示出这种变化。
第二节
清代的文人案头剧
杂剧成为案头文学,时间更早于传奇。 杂剧成为案头文学,时间更早于传奇。所 以清代杂剧的景况比传奇更为凄凉, 以清代杂剧的景况比传奇更为凄凉,仅仅在清 初稍见繁盛, 初稍见繁盛,这是由于一些明朝的遗民以及出 仕清廷的士大夫都借着杂剧来缅怀故国, 仕清廷的士大夫都借着杂剧来缅怀故国,将它 作为宣泄民族感情的工具。 作为宣泄民族感情的工具。他们大都摄取涉及 国家兴亡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作为创作题材, 国家兴亡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作为创作题材,创 作了一批较有时代特色的杂剧作品。 作了一批较有时代特色的杂剧作品。
李玉一生创作传奇三十多种,现存二十多种。 李玉一生创作传奇三十多种,现存二十多种。他 的创作,可以明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的创作,可以明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早年剧作以《一捧雪》 早年剧作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 人兽关》 占花魁》最为有名, 一笠庵四种曲” 圆》、《占花魁》最为有名,称为 “一笠庵四种曲” 又称“ 又称“一、人、永、占”。这四种传奇展示了市民社 会的人情世态,着重嘲讽、鞭挞惟利是图、忘恩负义、 会的人情世态,着重嘲讽、鞭挞惟利是图、忘恩负义、 嫌贫爱富等行径。在李玉笔下, 嫌贫爱富等行径。在李玉笔下,道德高尚者大多出身 卑贱,这种情形近乎冯梦龙的“三言”的境界, 卑贱,这种情形近乎冯梦龙的“三言”的境界,但道 德意识比“三言”更加浓重。 德意识比“三言”更加浓重。 清以后,李玉受到明清易代历史巨变的刺激, 清以后,李玉受到明清易代历史巨变的刺激,由 关心人情世态转向关注朝政军国之事, 关心人情世态转向关注朝政军国之事,编出许多历史 题材的剧作,其代表作有《清忠谱》 千钟戮》 题材的剧作,其代表作有《清忠谱》、《千钟戮》、 万里缘》 《万里缘》等。
16 清初戏剧
五,《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1,在结构方面,全剧长达五十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而组织
相当严密.李,杨爱情是戏的主线,这条主线又以一组道具——金钗 钿盒贯穿始终,随情节变化由合而分,由分而合. 2,在文字方面,曲词优美,具有清丽流畅,刻画细致,抒情色彩 浓郁的特点,尤其为人称道. 如《闻铃》一出借风声雨声铃声,衬托唐明皇心中的缠绵悱恻之 情: 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 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白 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只悔仓皇负 了卿,负了卿!
四,《长生殿》的思想特色
1,作品思想内涵丰富,或说歌颂爱情,或说讽刺罪恶, 或说双重主题,众说纷纭. 2,作品主线是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笔下 的主角既是帝王妃子,又是在传说基础上创造出的理想人 物,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3,作品也揭露了唐王朝政治的腐败,这是全剧的一条 副线,是作为李,杨爱情的背景去描写的.朝政腐败一方 面是李,杨二人寄情声色造成的后果,一方面又是导致他 们二人悲剧的直接原因.
清初戏曲
第一节 清初戏曲概述
1,清初戏曲达到了清代戏剧的高峰. 2,传奇的数量少于杂剧,但艺术质量超过 了杂剧,清初的传奇代表清代戏曲的最高 水平.
第二节 清初戏曲创作三流派
(一)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作者身分和作品都具较强的市民色彩.
李玉(约1591—约1671)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名 "一笠庵主人". 生平事迹记载极少.在明末剧坛已有声望,是明末清初创作最多,影响较大 的戏曲家,所作传奇三十多种,今存十八种,曾编订《北词广正谱》,是研 究北曲曲律的重要著作.李玉的剧作大多剧情紧凑,冲突激烈,舞台演出的 效果较好. 代表作: 1,明亡前作品: 《一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 《占花魁》,被称为"一人永占". 2,清初作品: 《清忠谱》 《万里圆》(又名《万里缘》)《千钟禄》(又名 《千忠戮》).作者力图以旧道德的重振来挽救"颓世" .《清忠谱》写苏 州市民反对魏忠贤党羽的真实事件.《千钟禄》写巨大的历史变动给人们带 来的失落感. 苏州派其他作家: 如朱素臣的《十五贯》,改编宋话本,广为流传.
清代戏曲
4.李香君形象
既忠于爱情又政治是非分明 聪慧、勇毅 忠贞
5.艺术成就
(1)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 关系。《桃花扇》的悲剧性结局,有力地 打破了古代戏剧习见的大团圆程式,给读 者或观众留下了更大的思考余地。
(2)情节结构独具特色。出人意料而不落 陈套;紧凑而不“东拽西牵”。
5.艺术成就
继承了《梧桐雨》、《浣纱记》等通过爱 情故事反映兴亡的手法,又吸取了《牡丹 亭》运用幻觉把人物理想化的特点;
将理想熔铸在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之中,表 现了强烈的抒情色彩和鲜明倾向性;
场景壮丽,情节曲折,根据剧情变化调剂 场上气氛,场次与场次之间,互相对照, 交错发展;
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和抒情色彩。
(3)李玉及其创作
李玉作有传奇三十多种,今存二十馀种,是明清传奇作家 中写作剧本及存留剧本最多的作家。
前期剧作《一笠庵四种曲》,即“一、人、永、占”《一 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后期剧作:《千钟戮》(又名《千钟禄》《千忠会》)、 《清忠谱》 (与魏万后、叶时章、朱素臣合作)。
《清忠谱》的艺术成就: A 第一次在舞台上塑造了下层市民的英雄人物形象。 B 第一次把大规模群众斗争场面搬上戏剧舞台。
(4)李渔的风情剧
擅长写喜剧,作剧10种,总题《笠翁十种 曲》。戏曲理论《词曲部》、《演习部》, 后人合刊成《李笠翁曲话》。贡献:
A 把握了戏曲作为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及其 审美特征。“填词之设,专为登场。”
三、孔尚任与《桃花扇》
1.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 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国子监博士, 户部员 外郎,后因故罢官。
孔尚任兴趣广泛,尤好书画古玩,擅 长诗文,有《湖海集》、《岸堂稿》等传 世。《桃花扇》写成之前,孔尚任还和顾 彩合作写过一部《小忽雷》传奇,文辞优 美,但总体成就远不如《桃花扇》。
2.清代戏曲
《秣陵春》中徐适与展娘同为前朝南唐名门要将
吴伟业的《秣陵春》被冒襄称之为:“字 字皆鲛之珠,先生寄托遥深”,他的剧作 “借古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 骚”。 《临春阁》与《通天台》,都是明末清初吴 梅村作,属于文人剧,其实文词极其隽美浏 亮,能俗能雅,它不能上场之故,估计还是 题材及抒发的感慨并不宜于世俗欣赏,并非 仅仅是杂剧这种体制已不行于世的缘故。 《临春阁》还是一本四折的体制,《通天台》 则只有两折,均是北曲。
尤侗(1618—
1704),长洲人。
顺治帝曾称誉尤侗是 “真才子”,康熙十 八年(1679年)举 博学鸿词科,列为二 等,官授翰林院检讨, 参修《明史》 作品:杂剧《读离 骚》、《桃花源》等; 传奇《钧天乐》。
《读离骚》,清尤侗作。作者科举蹉跎,仕途坎坷, 由于正直为上司所黜,郁郁不平,遂作杂剧以抒胸 臆。 《读离骚》隐括《楚辞》中数篇而成,写的是屈 原题壁作天问,又向太卜郑詹尹问卜,不得答而归, 在江滨为楚人作九歌祀神,与渔父问答后最终沉江 而死。第四折是宋玉作招魂,还插入了巫山神女的 故事,殊与全剧风格不叶。 这一篇剧作名副其实是文人案头剧,屈原作天 问一场,【混江龙】一曲约有千字,一气贯注,直 可当作小型赋来读,在场上却是绝对唱不得的。据 说尤侗曾因献此剧被康熙称为才子,那么剧中每多 逞才使气之处,也就是可以想见的了。剧中尚插有 不少民歌,颇有情趣。
2、文人的杂剧、传奇: (1)、唐英:戏曲集《古柏堂传奇》
十余种; 张坚:戏曲集《玉燕堂四种曲》:《怀 沙记》、《玉狮坠》、《梅花簪》和 《梦中缘》。除《怀沙记》写屈原自沉 汨罗江外,其他三种《玉狮坠》、《梅 花簪》、《梦中缘》皆写男女爱情故事, 时人合称为“梦梅怀玉”。张坚主要是 模拟风情喜剧旧套,追求场上效果,却 缺乏创造性,成就不大。
清代宫廷戏剧戏本
清代宫廷戏剧戏本——文化瑰宝的传承与演绎清代宫廷戏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以独特的风格和形式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清代宫廷戏剧的戏本更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历史意义,成为清代宫廷文化瑰宝的代表。
本文从清代宫廷戏剧戏本的特色、历史背景和演绎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清代宫廷戏剧戏本的特色清代宫廷戏曲,一般以宫廷歌舞、狮子戏、蟠桃会、审刑、行乐等为代表,戏剧形式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弱音戏。
弱音戏是一种以细腻、抒情、悲凉、妩媚为特点的戏曲艺术形式。
它的表演方式以唱为主,唱腔柔和悠扬,配以精妙的舞蹈和丰富的音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代宫廷戏剧戏本的要求也有其独特之处。
清代宫廷戏剧注重“外部流传而不失千古永存”,在语言表达和人物刻画方面有一定的规范要求。
同时,戏本在写作中也注重传统文化的包容和融合,对于历史题材、神话传说等元素进行巧妙组合和表现。
二、清代宫廷戏剧戏本的历史背景清代宫廷戏剧戏本在清朝政治系统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清朝皇帝通过宫廷戏剧御制和演出,来赢得民心和维持统治。
同时,也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清代宫廷戏剧戏本随着宫廷的演出而得以传承和发展。
其中,乾隆年间的宫廷戏剧创作更是达到了顶峰。
乾隆年间,清代宫廷戏剧戏本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丰富。
它不仅在舞台表演、唱腔、音乐、服饰等方面有所改进和完善,而且在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方面也达到了新的高峰。
三、清代宫廷戏剧戏本的演绎传承清代宫廷戏剧戏本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演绎传承意义。
如何进行清代宫廷戏剧戏本的演绎传承至关重要。
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对戏本的保存和整理,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现代戏曲艺术家的创作和演绎,将这种古老的戏曲文化传承下去。
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当下,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多元化,戏曲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明清时期的戏曲文化研究
明清时期的戏曲文化研究简介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戏曲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篇文章将从历史背景、剧种分类、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对明清时期的戏曲文化进行研究。
一、历史背景1. 明代戏曲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此时期,杂剧逐渐崛起并成为主流,如南京评话、京剧和越调等都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迅猛发展。
2. 清代戏曲清代则是中国戏曲理论体系完善和表演形式多样化的阶段。
著名剧种有昆曲、华彩、豫剧等。
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对于戏曲的推动也使得此时期的戏曲繁荣发展。
二、剧种分类明清时期涌现出众多剧种,常见的有: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它起源于明代元曲和杂剧艺术,并在清代逐渐形成独立的艺术体系。
京剧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美轮美奂的戏服而闻名于世。
2. 昆曲昆曲是中国戏曲中最古老、最优雅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起源于明代,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其细腻华丽的唱腔和舞台上高超的表演技巧而被称为“人间音乐”。
3. 南戏南戏主要流行于江苏、浙江等地,包括评弹、嵩山南派等。
南戏讲究旋律婉转动人,多为长篇大段,既注重唱腔表演又重视故事情节。
三、表演形式明清时期的戏曲在表演形式上具有以下特点:1. 武打武打在明清时期的戏曲中占据重要地位,演员们通过高难度的动作和精湛的功夫使得观众大开眼界。
无论是舞剑、打拳还是表演细腻的搏斗场面,武打都成为戏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台词在戏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演员们通过吟唱、对白和即兴演出来表达人物角色的情感和冲突。
明清时期的戏曲台词具有诗意和抒情特点,富有艺术美感。
四、艺术特点明清时期的戏曲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 曲调独特每个剧种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曲调体系,如昆腔、京腔等。
这些曲调通常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音域和音色,并与剧情紧密结合,营造出独特而生动的氛围。
2. 着装华丽明清时期戏曲着装十分讲究,演员们穿着华丽而精美的戏服登台表演。
清代戏曲
第一节 清初戏曲
清初剧作家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化剧作家。
二是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
三是以李渔为代表的娱乐派剧作家。
康熙年间,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 扇》使中国戏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一、吴伟业和尤侗的文人抒情剧
剧作以结合个人身世、借历史素材抒发内心郁闷 为主,注重抒情性而不重情节结构和舞台要求。 吴伟业:传奇《秣陵春》 杂剧《通天台》《临春阁》 “借古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 尤侗:传奇《钧天乐》; 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 卫》《清平调》,合称《西堂乐府》 大都是通过为历史上不得其遇的才士贤人鸣不平
从作品描写来看,明亡的原因之一是权奸祸国。 原因之二是文争武哄。原因之三是昏君荒佚。 徐旭旦《桃花扇题辞》:“场上歌舞,局外指 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 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 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李香君、艺人柳敬亭、苏昆生 展示出国家与君、臣、民的关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三、艺术成就
1、现实与虚幻的完美结合 上半部写实,“取天宝间遗事,收拾殆尽”。 下半部写幻,鼓吹真情,可以冲破时空的束 缚,超越生死仙凡的界限。 2、主线复线交叉,脉络清晰,紧凑自然。 3、清丽流畅的曲文风格,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传达出人物的感情心理。如《闻铃》 4、音律精工和谐,曲牌运用得体。 曲辞和音律俱佳,文情与声情并茂
二、李玉与苏州派
苏州派:明末清初在苏州出现了一群沉抑
民间的平民专业剧作家,较为著名的有李 玉、朱佐朝、朱素臣、叶雉斐等。 与舞台紧密结合,重视戏剧性 贴近世俗人生,易代后关注时事政治 新编历史剧
清代戏曲选集中的俗曲
清代戏曲选集中的俗曲清代戏曲选集中收录了很多经典的俗曲,这些曲子内容丰富,表达了一些当时社会的生活,民间风情,以及人性的善恶等等。
下面是其中几首:1.《锄禾》《锄禾》这首曲子描述了农民的艰辛劳作,以及农民的精神面貌。
它通过诙谐幽默的描述,讲述了农民付出心血种植庄稼的过程,并且提高了农民的地位。
2.《打渔村》这首曲子讲述的是渔民的生活和家风,其中的骗术和流氓行为都堪称一绝。
这个主题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当时的大部分人都是水草丰茂之地的渔民,他们的生活就是把海洋作为生存的一部分。
3.《三个兵》《三个兵》描述的是三个不同阶层,性格不同的官兵之间的争斗。
表明的是这些官兵为了荣誉和利益,经常出谋划策,互相设防。
通过这些人物的形象化表述,使得读者看到了这个时期特有的福祸相生。
4.《刮大风》《刮大风》讲述了一个乡村的生活经历,其中包含的对信仰和家庭的赞美都相当传统和真实。
它反映了一些当时社会的大众意识,以及如何经历个人挣扎来达成目标的故事。
5.《卖油郎独占芳心》《卖油郎独占芳心》是一首以卖油为职业的年轻人向美少女表白的爱情故事。
通过比喻和形象化手法,展示了两人的有趣互动,最终得以相爱结婚。
6.《莲花曲》《莲花曲》的创作取材自唐代李商隐的诗句中的“莲舟向青池,荷叶送秋波”。
通过这个比喻,描绘了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爱情并且通过对人性和命运的探究,当时的史和民间故事同样被融入了其中。
7.《八义孝双全》《八义孝双全》是一首名曲,它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孝道、义道、忠道与儒家思想融合。
它讲述了一个儿子在遭受不幸之后仍然孝敬母亲,以及一个侠士不断修养自己,鼓励他们在各种情况下选择自己应有的道路。
清代戏曲专题知识讲座
2、《长生殿》旳思想内容
《长生殿》所写旳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旳唐 明皇与杨贵妃旳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既有历史 上真人真事为根据,又受相当长远、广泛旳民间 传说和文人创作旳影响。洪昇在继承前人旳同步, 还发挥了巨大旳创作性。一方面他改造、充实了 李杨爱情故事,借以体现自己“精诚不散”,生 死不渝旳爱情理想,构成了“借太真外传谱新词, 情而已”旳爱情主题;
此剧艺术上最有特色旳是对于声势浩大旳群众斗争 场面旳生动描绘,作者经过台上角色与后台旳联络 和对后台旳反应,让观众感到似乎有成百上千旳人 在行动,写得头绪纷繁而有条不紊,层次分明而气 氛紧张。在我国古代戏曲中,这种直接体现波澜壮 阔旳群众斗争场面,是极少见旳。
在吴县作家群(后人称“苏州派”)中,除 李玉外,还有朱 (素臣)及其弟朱佐朝(良 卿)、毕魏(万后)、叶时章(雉斐)等人,也 写出某些有一定影响旳传奇作品,如《十五贯》 (朱皬)、《渔家采》(朱佐朝)、《三报恩》 (毕魏)、《琥珀匙》(叶时章)等。
(3)曲辞清丽流畅,具有浓厚旳抒情色彩,许 多曲词情景交融,深刻细腻地体现了人物旳思想 情感。
三、 《桃花扇》 1、孔尚任旳生平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 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
孔尚任旳经历及《桃花扇》旳创作
孔尚任作品诸多,有诗文集《湖海集》、《石 门集》、《长留集》等,剧作除《桃花扇》外, 还有与顾彩合作旳传奇《小忽雷》。
稍后于吴县作家群旳创作,洪昇旳《长生 殿》和孔尚任旳《桃花扇》相继问世,并引起 了轰动,它们是清代最优异旳戏曲作品。
2、清中叶旳戏曲
清中叶时,原来占统治地位旳昆曲(称“雅 部”)衰落而其他地方剧种(称“花部”)兴起。 以昆曲演唱旳传奇、杂剧,这时期较突出旳作家 只有杨潮观和蒋士铨。
清代的音乐戏曲
清代的音乐戏曲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于音乐戏曲的发展和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音乐戏曲经历了繁荣和变革,形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和作品。
本文将从清代音乐戏曲的历史背景、流派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清代音乐戏曲的历史背景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其具有鲜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清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皇帝们大力提倡汉文化,并严格限制汉人群众的政治权利,造成了封建文化的高度繁荣。
音乐戏曲作为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二、清代音乐戏曲流派及其特点1. 京剧京剧是清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戏曲流派之一。
它起源于明代,经过清代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注重咬字、听音、动作以及舞蹈等方面的表演,通过人声、器乐和舞蹈的综合运用,将故事情节生动地表现出来。
京剧的曲调丰富多样,表达了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黄梅戏黄梅戏是湖北地区的民间戏曲,也是清代流传下来的重要音乐戏曲之一。
黄梅戏以湖北方言为基础,融合了民间曲艺和戏曲表演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以细腻、婉转的唱腔为特点,常以乡村生活和爱情故事为题材,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3. 评剧评剧是清代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音乐戏曲形式。
评剧以说唱为主,以丰富的表演形式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情节,较少使用舞蹈和器乐。
评剧的旋律曲调独特,整体表现力强,对剧情的把握和角色的刻画非常准确。
三、清代音乐戏曲对后世的影响清代音乐戏曲对于后世的戏曲艺术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清代音乐戏曲的各个流派都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为后世的戏曲表演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清代音乐戏曲对于舞台布景、服装道具以及舞蹈编排等方面的创新,为后世的舞台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再次,清代音乐戏曲中丰富多样的曲调和唱腔,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演唱技巧的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清代是中国音乐戏曲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其流派和作品在戏曲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四大古典戏剧
四大古典戏剧答案是:《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四大古典戏曲。
四大古典戏剧,也称“四大古典戏曲”。
即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
《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发展上的两个高峰,在中国戏曲中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与《西厢记》和《牡丹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剧,一直深得广大人民喜欢。
一、《西厢记》:实现有情人的爱之梦。
王实甫的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均不可考。
但他为我们留下一部不朽的杰作《西厢记》。
《西厢记》的故事出自唐代元稹(779-831)的小说《莺莺传》。
小说叙述书生张生游学蒲州,与寄居普救寺的崔相国之女莺莺相恋,后入京赴试,将她遗弃。
王实甫改写了这个始乱终弃的悲剧,让张生与莺莺相互爱慕,为争取爱情自由,在婢女红娘的热情帮助下,共同向崔老夫人进行斗争,最后相偕出走。
剧中对青年男女幽会、私奔行为的大胆描绘,以及剧终时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祝福,都明确宣告了自主婚姻的合法性,尽管它仍属于才子佳人式的一见钟情。
在封建正统观念看来,一见钟情的本身,也是十足的叛逆。
颇具说服力的团圆结局,成为中国戏曲的常用模式。
它体现了中国人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精神气质,对民族的文化心理构成,有着重要意义。
戏剧性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使《西厢记》成为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被视是古代剧的一个范本。
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矛盾起伏跌宕。
张生的热烈执著、莺莺的含蓄蕴藉,红娘的锋利俏皮,都写得活灵活现。
尤其是作者怀着民主思想刻划的红娘,以自已的聪明机智、泼辣爽朗,不但为莺莺张生穿针引线,传书递简,而且在私情败露的紧要关头,不畏家法挺身而出,维护着他们的爱情。
所以红娘这个晶莹亮丽的形象,在后世成了热心撮合男女恋爱婚姻者的共名。
二、《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
剧情是:福建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到花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
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
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
清代戏曲的艺术风格与文化传承
清代戏曲的艺术风格与文化传承引言清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充满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在清朝的统治下,戏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变。
本文将介绍清代戏曲的不同艺术风格以及其与中国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清代戏曲的多样性大戏与小品清代的戏曲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戏和小品。
大戏是指以历史题材为背景、剧情宏大复杂、台词严谨的戏曲作品。
它们通常以英雄事迹或历史事件为主题,通过华丽的表演和雄壮的音乐来展现。
小品则相对简单,以幽默、喜剧等类型为主,剧情轻松有趣,常常用来调剂大戏的紧张氛围。
京剧与其他地方戏曲在清代,京剧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
京剧强调形体、音韵和表演技巧的完美结合,以唱、念、做、打四个基本功为特点。
它的剧本大多出自明清小说和戏曲,以及历史传说和故事。
京剧以其独特的编剧方式和精湛的演技,成为清代戏曲艺术的代表。
除了京剧,清代还有各种各样的地方戏曲,如评剧、越剧、黄梅戏等。
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传统,以及地方特色的音乐和舞蹈。
这些地方戏曲的存在丰富了清代戏曲的多样性,并形成了各地的戏曲文化传统。
清代戏曲的特点与风格清代戏曲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剧本和台词清代戏曲的剧本和台词严谨而典雅。
剧本通常由经验丰富的编剧根据历史事件、传说或小说改编而成,其中包含了详细的剧情安排和人物角色设定。
台词则要求演员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同时兼顾诗意和音乐性。
表演技巧清代戏曲注重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华丽的舞台表现。
演员需要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独特的身体动作和高超的音乐技巧来表达情感和塑造角色。
同时,舞台布景和服装也非常精细,以营造戏剧性的氛围和视觉效果。
音乐和乐器清代戏曲的音乐和乐器表演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之一。
戏曲中使用的乐器包括琵琶、筝、扬琴、二胡等,通过不同的乐器组合和演奏技巧,营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清代戏曲发展史试论晚清戏曲的特殊性李荣(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戏文专业 30840208)摘要: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先秦到宋代古代戏剧学的酝酿时期、从元代至明代前期中国古代戏曲的成型时期、从明中叶到清初的繁荣时期和清代中叶到清末的总结时期。
在这几个时期内,中国戏曲从源起、发展、成型到繁荣的过程中,最值得戏曲理论学习和研究者关注的则是清代戏曲的“国粹”化道路。
清代戏曲在继承了唐代歌舞戏、宋元杂居、明传奇发展基础上,通过“花雅之争”和最后京戏的形成,从而奠定了清代戏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尽管清前期的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而相对于以往戏曲,晚清戏曲因其独特的政治、社会等背景的变化呈现出特殊性。
本文试图通过对清代戏曲发展的历程入手,探究晚清戏曲特殊性。
通过对时代背景、戏曲文本、戏曲改良实践家等方面的分析,来具体阐述晚清戏曲的特殊性。
关键词:清代戏曲发展概况、清代戏曲代表作家作品、晚清戏曲发展背景、戏曲改良一、清代戏曲概况清代的戏曲,成就最高的是清初,著名作家和作品,都集中在这一时期,清中叶,传奇和杂剧已渐趋衰落,地方剧则开始盛行。
到了鸦片战争前夕,传奇和杂剧的创作更加寂静,地方剧则得到很大的发展。
1、清初戏曲东南沿海一带,向来是戏曲演出最盛的地区。
清初,昆曲的发源地吴县(苏州)一带出现了以李玉为中心的一批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相近的作家,写出一批较为成功的传奇作品。
李玉,字亥玉,号“一笠庵主人”,在明末作有“一笠庵四种曲”,即传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俗称“一人永占”。
明亡后李玉对现实的认识有了提高,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一般都超过前期,重要作品有《万里缘》、《牛头山》、《千钟禄》、(《千忠戮》)、《清忠谱》等,其中最优秀的是《清忠谱》。
《清忠谱》为李玉原作,由朱寉、毕魏、叶时章等参与修改润色。
作品以明后期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黑暗统治的斗争为题材,是“事俱按实”的历史戏。
它赞美东林党人周顺昌清廉耿直,嫉恶如仇的品格和气节,谴责魏忠贤及其党徒的凶恶残暴,颂扬了以颜佩韦为代表的城市下层人民主持正义、反抗暴政的精神。
但也表现了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
此剧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对于声势浩大的群众斗争场面的生动描绘,作者通过台上角色与后台的联系和对后台的反应,让观众感到似乎有成百上千的人在行动,写得头绪纷繁而有条不紊,层次分明而气氛紧张。
在我国古代戏曲中,这种直接表现波澜壮阔的群众斗争场面,是很少见的。
在吴县作家群(后人称“苏州派”)中,除李玉外,还有朱(素臣)及其弟朱佐朝(良卿)、毕魏(万后)、叶时章(雉斐)等人,也写出一些有一定影响的传奇作品,如《十五贯》(朱皬)、《渔家采》(朱佐朝)、《三报恩》(毕魏)、《琥珀匙》(叶时章)等。
吴伟业和尤侗是属于苏州派之外的“案头之曲”作家。
他们的作品大都借历史故事表现个人的怀才不遇或故国之思,意境近于诗歌,不适合舞台演出。
吴伟业著有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桃花源》等。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
李渔(1611—1679?)字笠翁。
他的戏曲理论存于《闲情偶寄》一书中。
这是我国最早系统论述戏曲的创作和表演的专论,分为“词曲部”和“演习部”。
“词曲部”从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演习部”从选剧、变调、授曲、教白、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
李渔的理论自成体系,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他关于创作的理论主旨是:戏剧必须突出主题,严密组织,前后照应,减少头绪;人物穿插,情节布臵要入情入理;语言要通俗,有个性有情趣,以达到真实动人的目的。
这些观点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他创作的《笠翁十种曲》体现了其理论,比较适合于舞台演出,但思想深度不够,有些还流于浮滑。
此外,他还是一位小说家。
稍后于吴县作家群的创作,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相继问世,并引起了轰动,它们是清代最优秀的戏曲作品。
2、清中叶的戏曲清中叶时,原来占统治地位的昆曲(称“雅部”)衰落而其它地方剧种(称“花部”)兴起。
以昆曲演唱的传奇、杂剧,这时期较突出的作家只有杨潮观和蒋士铨。
杨潮观把自己的杂剧作品集命名为《吟凤阁杂剧》,共收短剧32种。
内容以写前贤政绩、官民关系的最多,最出色;此外也写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多与四川有关。
其剧作敢于面对现实,剧情故事新奇,宾白文字流畅、明快,不足的是情节过于简单,变化少,韵文文采不够,且有不合律处。
蒋士铨的传奇、杂剧今存16种,有合集《藏园九种曲》(一名《红雪楼九种曲》)较有名的是传奇《临川梦》、《冬青树》,杂剧《四弦秋》等。
清中叶后,由于昆曲的衰落,戏曲创作已趋衰颓,而内容取材于民间传说或当代现实,音乐变化自由丰富,角色行当精细齐全,表现手段多姿多彩的地方戏曲,则如雨后春笋,深受人民的喜爱,由乡间流入城市,逐渐代替昆剧而占领戏剧舞台。
在地方剧中,清初最主要的四种声腔(弋阳腔、徽调、二簧、秦腔)到这时已开始融合。
徽调吸收弋阳等声腔,传入北京,成为南方声腔的代表;而传入北京的秦腔则代表了北方声腔。
这两种声腔由对立而最后统一,到道光年间,产生了一种新的混合体,即以西皮和二簧为基调的京戏。
二、清代戏曲代表作家及作品康熙年间,中国剧坛上升起了两颗耀眼的明星,这就是著名的“南洪北孔”。
这里的“南洪”指的是浙江剧作家洪昇,其代表作品《长生殿》为他赢得了身前身后名;而“北孔”则是指山东剧作家孔尚任,其不朽之作为《桃花扇》。
关于“南洪北孔”这一概念,是由这两位剧作家的好朋友浙江山阴人(今绍兴市)金植最早并提的。
稍后,乾隆时人黄叔琳、晚清李慈铭、杨恩寿等都将洪孔并提。
从此,“南洪北孔”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并称,一直为中国戏曲史者沿用。
1、洪昇和他的《长生殿》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
出身“累叶清华”的名门望族。
后遭家难败落。
科场不得志,在北京做了二十余年的国子监生。
《长生殿》1688年脱稿,轰动京城剧坛,由于在佟皇后丧期上演,被斥还乡,后溺水而死。
《长生殿》所写的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既有历史上真人真事为依据,又受相当久远、广泛的民间传说和文人创作的影响。
洪昇在继承前人的同时,还发挥了巨大的创作性。
一方面他改造、充实了李杨爱情故事,借以表现自己“精诚不散”,生死不渝的爱情理想,构成了“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的爱情主题;另一方面,他又在爱情故事中大大增加了政治和社会生活内容,借以总结朝代兴亡的教训,构成“乐极哀来,垂诫来世,意即寓焉”的政治主题。
全剧五十出,除首出介绍剧情外,前二十四出以李杨爱情悲剧为基本线索,运用现实主义笔触,穿插铺写了许多政治社会内容,剧本的政治主题主要在这一部分体现。
后二十五出运用浪漫主义笔触,写李、杨的悔恨、相思和天上团圆,剧本的爱情主题主要在这部分完成。
《长生殿》之所以是不朽的传世之作,得益于它的艺术成就。
首先,在艺术表现上,一方面采取现实主义手法,把爱情描写和社会历史内容的展现结合起来,使爱情戏有比较深广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又通过幻想情节表现理想的爱情,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
第二十五出《埋玉》前写人间事,以写实为主;《埋玉》后主要写仙界事,以写幻想为主;其次,戏剧结构宏伟,场次安排,关目设臵得当。
上卷,从“定情”到“密誓”,写出了爱情的发展,又通过“贿权”到“权哄”,再到“陷关”,写出社会政治的演变,两种场次互相映衬,交错发展,使爱情与政治,爱情的发展与政治危机的加重,紧密地配合起来。
到了《埋玉》则将两方面内容汇合,形成矛盾的总爆发,剧情随之发生根本性转折,展开后半部天上人间的新场面。
最后,作品曲辞清丽流畅,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许多曲词情景交融,深刻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情感。
2、孔尚任和他的《桃花扇》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嫡孙。
38岁起为北京国子监博士,40岁时到淮扬一带治河。
有《湖海集》、《岸堂文集》等一千多首诗文。
《桃花扇》全剧四十出,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歌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巨型历史剧。
作者自谓:“《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他之所以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目的是为了“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其创作意图非常之明确。
《桃花扇》的思想意义,在于以舞台的艺术形象再现了明亡前夕的历史真实面貌,揭示了南明王朝衰亡的必然性。
作者是带着愤慨的心情来总结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的,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绪和一定的民族意识。
《桃花扇》的“兴亡之感”是通过“离合之情”来表现的,贯穿全剧的还是侯、李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通过事不离情,情不离事的艺术构思,把“离合之情”和“兴亡之感”融合起来,使“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
《桃花扇》通过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在结构上也不落俗套,安排独具匠心。
三、晚清戏曲发展背景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戏曲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变革时期。
两次鸦片战争,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的心灵受到了空前的震惊。
列强欺压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战争,唤起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普遍体味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也出现了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在这之前,中国戏曲精髓——京剧,虽已形成并得到发展和壮大,但在晚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环境巨变、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重重,戏曲的发展则是停滞不前。
戏曲界、文学界甚至是革命家则是纷纷的通过大众熟悉的艺术形式——戏曲在新环境下的宣传新思想、启迪大众的宗旨,试图通过戏曲的宣传作用,来达到启迪大众、宣传思想等的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戏曲和戏曲所生存的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的变化会制约或是促进戏曲的发展,而戏曲的发展则是能够影响环境。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戏曲改良戏曲改良发生于二十世纪之初,时值清末。
期末的戏曲改良之举,有其远因和近因:远因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海陆环伺,内忧外患,时局一直处在动荡之中,经过五十年的积弱积弊,终于导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于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相继走上可中国的政治舞台,以改良和革命为号召,改造和重建新中国;与此同时相应的提出了戏曲改良,主张用戏剧作为启迪民智、改造社会的手段。
戏剧改良的主张最早是由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提出。
它在1902年的《新小说》杂志上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出了“小说革命”。
这里所说的“小说”是包括戏剧在内的,所以,此时的“小说革命”,实际上也包括了“戏剧改良”。
同年,梁启超又在《新民丛报》上连续发表了《劫灰梦》、《新罗马》、《侠情记》三部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