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戏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清代戏曲发展史

试论晚清戏曲的特殊性

李荣

(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戏文专业 30840208)

摘要: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先秦到宋代古代戏剧学的酝酿时期、

从元代至明代前期中国古代戏曲的成型时期、从明中叶到清初的繁荣时期和清代中叶到清末的总结时期。在这几个时期内,中国戏曲从源起、发展、成型到繁荣的过程中,最值得戏曲理论学习和研究者关注的则是清代戏曲的“国粹”化道路。清代戏曲在继承了唐代歌舞戏、宋元杂居、明传奇发展基础上,通过“花雅之争”和最后京戏的形成,从而奠定了清代戏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尽管清前期的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相对于以往戏曲,晚清戏曲因其独特的政治、社会等背景的变化呈现出特殊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清代戏曲发展的历程入手,探究晚清戏曲特殊性。通过对时代背景、戏曲文本、戏曲改良实践家等方面的分析,来具体阐述晚清戏曲的特殊性。

关键词:清代戏曲发展概况、清代戏曲代表作家作品、晚清戏曲发展背景、戏曲改良

一、清代戏曲概况

清代的戏曲,成就最高的是清初,著名作家和作品,都集中在这一时期,清中叶,传奇和杂剧已渐趋衰落,地方剧则开始盛行。到了鸦片战争前夕,传奇和杂剧的创作更加寂静,地方剧则得到很大的发展。

1、清初戏曲

东南沿海一带,向来是戏曲演出最盛的地区。清初,昆曲的发源地吴县(苏州)一带出现了以李玉为中心的一批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相近的作家,写出一批较为成功的传奇作品。

李玉,字亥玉,号“一笠庵主人”,在明末作有“一笠庵四种曲”,即传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俗称“一人永占”。明亡后李玉对现实的认识有了提高,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一般都超过前期,重要作品有《万里缘》、《牛头山》、《千钟禄》、(《千忠戮》)、《清忠谱》等,其中最优秀的是《清忠谱》。

《清忠谱》为李玉原作,由朱寉、毕魏、叶时章等参与修改润色。作品以明后期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黑暗统治的斗争为题材,是“事俱按实”的历史戏。它赞美东林党人周顺昌清廉耿直,嫉恶如仇的品格和气节,谴责魏忠贤及其党徒的凶恶残暴,颂扬了以颜佩韦为代表的城市下层人民主持正义、反抗暴政的精神。但也表现了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

此剧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对于声势浩大的群众斗争场面的生动描绘,作者通过台上角色与后台的联系和对后台的反应,让观众感到似乎有成百上千的人在行动,写得头绪纷繁而有条不紊,层次分明而气氛紧张。在我国古代戏曲中,这种直接表现波澜壮阔的群众斗争场面,是很少见的。

在吴县作家群(后人称“苏州派”)中,除李玉外,还有朱(素臣)及其弟朱佐朝(良卿)、毕魏(万后)、叶时章(雉斐)等人,也写出一些有一定影响的传奇作品,如《十五贯》(朱皬)、《渔家采》(朱佐朝)、《三报恩》(毕魏)、《琥珀匙》(叶时章)等。

吴伟业和尤侗是属于苏州派之外的“案头之曲”作家。他们的作品大都借历史故事表现个人的怀才不遇或故国之思,意境近于诗歌,

不适合舞台演出。吴伟业著有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桃花源》等。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李渔(1611—1679?)字笠翁。他的戏曲理论存于《闲情偶寄》一书中。这是我国最早系统论述戏曲的创作和表演的专论,分为“词曲部”和“演习部”。“词曲部”从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演习部”从选剧、变调、授曲、教白、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李渔的理论自成体系,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关于创作的理论主旨是:戏剧必须突出主题,严密组织,前后照应,减少头绪;人物穿插,情节布臵要入情入理;语言要通俗,有个性有情趣,以达到真实动人的目的。这些观点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他创作的《笠翁十种曲》体现了其理论,比较适合于舞台演出,但思想深度不够,有些还流于浮滑。此外,他还是一位小说家。

稍后于吴县作家群的创作,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相继问世,并引起了轰动,它们是清代最优秀的戏曲作品。

2、清中叶的戏曲

清中叶时,原来占统治地位的昆曲(称“雅部”)衰落而其它地方剧种(称“花部”)兴起。以昆曲演唱的传奇、杂剧,这时期较突出的作家只有杨潮观和蒋士铨。

杨潮观把自己的杂剧作品集命名为《吟凤阁杂剧》,共收短剧32种。内容以写前贤政绩、官民关系的最多,最出色;此外也写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多与四川有关。其剧作敢于面对现实,剧情故事新奇,

宾白文字流畅、明快,不足的是情节过于简单,变化少,韵文文采不够,且有不合律处。

蒋士铨的传奇、杂剧今存16种,有合集《藏园九种曲》(一名《红雪楼九种曲》)较有名的是传奇《临川梦》、《冬青树》,杂剧《四弦秋》等。

清中叶后,由于昆曲的衰落,戏曲创作已趋衰颓,而内容取材于民间传说或当代现实,音乐变化自由丰富,角色行当精细齐全,表现手段多姿多彩的地方戏曲,则如雨后春笋,深受人民的喜爱,由乡间流入城市,逐渐代替昆剧而占领戏剧舞台。

在地方剧中,清初最主要的四种声腔(弋阳腔、徽调、二簧、秦腔)到这时已开始融合。徽调吸收弋阳等声腔,传入北京,成为南方声腔的代表;而传入北京的秦腔则代表了北方声腔。这两种声腔由对立而最后统一,到道光年间,产生了一种新的混合体,即以西皮和二簧为基调的京戏。

二、清代戏曲代表作家及作品

康熙年间,中国剧坛上升起了两颗耀眼的明星,这就是著名的“南洪北孔”。这里的“南洪”指的是浙江剧作家洪昇,其代表作品《长生殿》为他赢得了身前身后名;而“北孔”则是指山东剧作家孔尚任,其不朽之作为《桃花扇》。关于“南洪北孔”这一概念,是由这两位剧作家的好朋友浙江山阴人(今绍兴市)金植最早并提的。稍后,乾隆时人黄叔琳、晚清李慈铭、杨恩寿等都将洪孔并提。从此,“南洪北孔”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并称,一直为中国戏曲史者沿

用。

1、洪昇和他的《长生殿》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出身“累叶清华”的名门望族。后遭家难败落。科场不得志,在北京做了二十余年的国子监生。《长生殿》1688年脱稿,轰动京城剧坛,由于在佟皇后丧期上演,被斥还乡,后溺水而死。

《长生殿》所写的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既有历史上真人真事为依据,又受相当久远、广泛的民间传说和文人创作的影响。洪昇在继承前人的同时,还发挥了巨大的创作性。一方面他改造、充实了李杨爱情故事,借以表现自己“精诚不散”,生死不渝的爱情理想,构成了“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的爱情主题;另一方面,他又在爱情故事中大大增加了政治和社会生活内容,借以总结朝代兴亡的教训,构成“乐极哀来,垂诫来世,意即寓焉”的政治主题。全剧五十出,除首出介绍剧情外,前二十四出以李杨爱情悲剧为基本线索,运用现实主义笔触,穿插铺写了许多政治社会内容,剧本的政治主题主要在这一部分体现。后二十五出运用浪漫主义笔触,写李、杨的悔恨、相思和天上团圆,剧本的爱情主题主要在这部分完成。

《长生殿》之所以是不朽的传世之作,得益于它的艺术成就。首先,在艺术表现上,一方面采取现实主义手法,把爱情描写和社会历史内容的展现结合起来,使爱情戏有比较深广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又通过幻想情节表现理想的爱情,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第二十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