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能力训练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

一、选择题

1.《论语·八佾》记录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对以上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

B.“吾从周”指孔子尊崇周礼

C.“郁郁乎文哉”说明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

D.《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2.“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

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

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

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

3.“分封制就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 )

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

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

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5.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6.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夏商之时,乐排在首位,礼排在从属的位置。到了周代,形成了以礼为首的教育局面。这一变化凸显出西周的教育( )

A.以平民教育为主要形式

B.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C.以规范奴隶行为为核心

D.以维护宗法制度为目的

7.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地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表明( )

A.君主专制得到不断强化

B.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

C.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

D.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

8.据《管子》记载:“(齐桓)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对“良工”认识无误的一项是( )

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C.体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D.推动了诸侯的争霸斗争

9.(2017北京文综,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这表明孔子主张( )

A.省刑慎刑

B.先礼后刑

C.废除刑法

D.刑罚得当

11.(2017课标全国Ⅲ,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12.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二、非选择题

13.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在“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

(2)在“家”“国”关系上,材料三、材料四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有何延续性和变化?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威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全后汉文》材料四(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五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字”措施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