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称指示语的非指示现象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3期

(总第108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eil ongjiang Social Sciences No 13,2008General .No .108

第一人称指示语的非指示现象分析

王天华

(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人称指示语的研究目前一般集中在社会语言因素方面,而对人称和非人称代词的各种转换的分

析还不是很多。在研究“我(们)”的各种用法时,并非要刻意分清代词的符号所指与真实的言语行为交际者,

因为在很多时候,这种区别并不存在或可以忽略。“我(们)”的三种非指示使用,或是一种加强受话者参与的

修辞手段,或是进行语用移情的重要途径,或为了达到说话者预期的语用蕴涵。

关键词:无人称;非指示;转换;模糊用法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8)03-0128-03

收稿日期:2008-03-1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06年人文社科项目“批评语篇的人际意义研究”

(11512098)作者简介:王天华(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

语言学中的指示语系统一直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问题。指示语系统是一个处于指示关系层面与符号所指层面相交的复杂系统。它的复杂性在于指示语系统是通过语法指示和它所内嵌的依赖语境的描述系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出的新的系统,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于语用参数或语境变量来解决。“指示语

将主观性、注意性、意图性和语境依赖性等特性带入自然语言”[1]。

人称指示语主要指谈话双方用话语来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或者说是对编码于言语活动中的参与者或相关角色的符号指称。人称作为语法范畴,表示一个情景中参加者的数量和性质。人称指示语常以人称代词为代表,像我(们)、你(们)和他(们)。围绕人称指示语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人称指示语的语法范畴(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和言语行为参与者角色互动范畴的关系问题。人称代词的常规命题用途指人称代词典型的指示用法,即人称代词表达的命题内容,又和话语语境中的参与者相对应。如:

(1)我是一名教师。

(2)我和小明,我们是同班同学。

例(1)中的“我”指的就是说话人;例(2)中的“我们”指说话人和小明。这种常规的指示用法在指示语文献中已经被广泛地研究。本文将讨论以此为基础,但与之相对的非常规使用,即人称代词的非指示用法,这种非指示用法是指由于不遵守人称指示语的数量和性质准则,或指示中心发生转换而造成语法人称和话语语境中的参与者之间的不对应。本文聚焦第一人称代词,区分“我(们)”的三种使用,即无人称的“我(们)”、模糊的“我(们)”和戏剧中“我(们)”,并探讨它们的使用所各自达到的语用目的和修辞效果。这三种“我(们)”的共同特点是它们不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指示作用。但三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1.无人称的“我(们)”

第一人称的无人称用法是指在一般非正式的语体中由人称代词取代不定代词的用法。这种用法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很常见。无人称的“我(们)”不指说话者或受话者等具体的人,而是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在内的不被识别的一类人的整体;它不再具有指示功能,而起到一种虚指的作用。笛卡尔那句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中的我就是典型的无人称用法和非指示用法。汉语和英语的情况基本相似。下面再看

821・

两个第一人称无人称用法的例子:

(3)语言好比时尚。我们必须仔细和正确地作出选择。就像我们在海边不能穿着正式的衣服

或者在教堂不能穿着泳装一样,我们在正式的公开演讲中不能使用污言秽语,在和我们的心上人亲密交谈时不能使用呆板的书面语。

例(3)中的“我们”的主要特点是它们可以用“任何人”替代,而不会改变语篇的主要信息,当然会在语篇风格和修辞上产生差异。人称代词的这种无人称用法不具体指说话人、受话人或能够确认的其他人,而起到一种普遍的泛指作用。

人称代词的这种无人称用法其实是一种不定代词的用法,只有具体的语境能够为它的所指提供确认的范围,如例(4):

(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句话是毛泽东在1939年代表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的反共行为发表的严正声明,“我”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指国民党,“我”和“人”构成相对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我”在当时的语境中并不具体指说话者本人,而是虚指共产党组织内的任何人。

语言的指示系统和语境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传统语用学研究的对象。第一人称代词在语篇中的无人称使用是一种加强受话者参与到话语中来的手段,可以起到一种生动、亲密或友爱的语用效果。无人称的我/我们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移情指示,是言语交际参与者表达情感和态度,进行移情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第一人称的这种无人称用法让说话者(作者)为自己提供了角色模型,从而把听话者(读者)带入自己的视角,起到一种和听话者(读者)浑然一体的友爱的语用效果。再看下面两个例句: (5a)我相信,我们(你们)每个青年同志一定不会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你们)的期望。

(5b)我相信,你们每个青年同志一定不会辜负党和国家对你们的期望。

语用学认为(5a)多用于正式场合,出于长辈或领导之口,说话人将自己摆在听话人一边,让听话人倍感亲切。听话人更能对说话人产生共鸣。

其次,第一人称的这种无人称用法在另一层次上也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而用虚指的第一人称代词来代替其他人称或“任何人”等的使用,也间接反映了语言使用的一个特征,即无论是时空关系还是人际关系,它们一般都是以说话人“自我”为基点的,或体现说话人的主观态度的。

2.模糊的“我(们)”

第一人称代词的模糊用法,一般只适用于它的复数形式,即模糊的“我们”。这里的“模糊”是指所指的人不能被言语行为参与者所识别,或不需要识别。

上文已经提到,人称代词的常规用法即它的所指用法,通过这种用法我们可以识别具体的个体。而人称代词的无人称使用是一种非指示用法,可以适用于任何人。第一人称代词的模糊用法类似于它的指示用法,也适用于具体的个体,但不同的是,这些个体是没被说话者识别的,或不能被说话者识别的。如:

(6)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

地学。

例(6)中的“我们”泛指包括作者在内的特定的一群人。“我们”的模糊用法还有一个特点,它似乎是排除说话人的,即我们可以说,“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当然我不是说我个人”。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这样说。第一人称代词的非人称用法是一种虚指用法,而模糊用法属于泛指用法。

似乎无人称的“我(们)”和模糊的“我们”很相似,其实还是有区别的。虚指的“我们”即无人称的使用时可以进行人称间的互换(即我、你、他的互换),而模糊的“我们”则不能用其他人称代替。若被“他们”或“任何人”代替,则意思改变。

指示语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的复杂性在于指示语既具有描述特性又包括语境变量,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于语用研究。人称代词的语用研究就是把人称代词与实际情景相连接,即研究语言实际运用中的人称代词。“几乎所有的指示语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语用解释”[2]。莱文森指出,对于指示语

1

9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