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故事】苏步青的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
数学名人故事: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数学名人故事: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贫寒出身的老数学家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苏步青(-)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
他除了当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之外,也是中国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腾蛟区带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父母生了13个子女,他是次子。
童年就要帮助家人割草、喂猪、放牛。
由于家庭贫穷,六岁未能上学。
他每天放牛路过私塾,就偷偷跑到窗口去偷看偷听老师教书。
后来父亲看到他这么爱念书,在他9岁时全家吃杂粮,省下大米,借了几块钱,挑了一担米,带他到离家100里的平阳县唯一的一所小学当插班生。
他认识了一些字后,就自己找书看,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甚至谈狐说鬼小孩子不容易懂的《聊斋志异》也被他翻阅了一二十遍。
振作读书发奋图强平阳县的语言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苏步青的乡下人们是讲闽南话,两三百年前,闽南漳州泉州南安有一批人为了避倭乱移民到那一带,因此在浙南闽北交界地区有一些人是讲温软闽南话,而在县城里的人是讲音量大而发音怪的温州话,这两种语言的差距就像意大利语和俄罗斯语。
开始苏步青从穷山沟里来到县城,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事事感到新奇,整天玩耍无心读书,再加上语言隔阂,结果期末考试,是全班32人中最后一名。
第二年,离他家乡10多里的水头镇,办起了一所中心小学,他的父亲把他转到那儿上课,老师讲书是用闽南话,苏步青上课是听得懂。
可是由于家穷被老师看不起,有一次在作文时,苏步青认真的写了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老师却说他抄袭,后来问明老师仍不公正的批个“差”的分数,这损害了小苏步青的自尊心,以后他不听课,并尽情玩耍,当然这学年他又是考最后一名。
第三年来了一个新的叫陈玉峰的老师,发现了他的问题,就劝告他应该人穷志不穷,努力读书好好向上,不然浪费了农民爸爸的血汗钱,辜负了父母对他读书识字的期望,以后目不识丁怎能改变贫苦的命运?苏步青看到陈老师对他有爱心及勉励,决定收敛贪玩的心,决定振作发奋图强,不要让陈老师失望。
“数学之王”苏步青的爱国故事
三一文库()〔“数学之王”苏步青的爱国故事〕苏步青(1902.9.23-2003.3.17),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下面,就由yuwenmi小编给大家分享“数学之王”苏步青的爱国故事,希望各位童鞋喜欢!▲“数学之王”苏步青的爱国故事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第1页共4页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
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
”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24。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的故事(1):含辛茹苦,决不放下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平阳县中心小学),是有钱人孩子读书的地方。
学生们衣着讲究。
矮小黄瘦的苏步青,成了同学们嘲弄和欺侮的对象。
见他蚊帐有补丁,同学将他的铺盖扔出门,他只能睡在楼梯口。
一次做梦从山上摔下来,原先是自我滚下楼梯。
这时他多么想念温暖的家呀!但他想起父母期盼的眼神,明白放牛不是长久之计,没敢回家。
同学不与他玩,他一个人,身处县城,恰逢圩日,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
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事成了他心中的问号:包子里还有菜与肉?狗皮膏药怎样可治病?油条怎样一点点面能够发成这么大?因为想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他开始完不成作业,迟到旷课,常常被惩罚一连几小时立壁角。
因此他三年中都是最后一名。
这时有人劝苏宗善:“儿子读不好书,让他回来。
你家经济那么困难,何必花那冤枉钱!”“不,他能读好的!”苏宗善坚定地回答,“只是还没有碰到能够开他窍的老师!”假期他与儿子谈心,将儿子转到新办的平阳县第三高等小学。
入学时教国文的谢先生看到一篇作文,不相信出自于小小的苏步青之手,这种怀疑伤害了苏步青的心。
一向到五年级下学期,学校来了一位地理老师陈玉峰。
老师告诉他在宇宙中地球但是像粒沙子。
他惊奇极了,迷上了地理课。
老师耐心地回答他没完没了的提问,使苏步青与陈老师越来越接近。
老师还给他讲了同样是农家孩子同样被同学看不起的牛顿的故事。
苏步青从此奋发,立志向牛顿学习,此后年年头榜。
陈老师也成为他永志难忘的恩师。
1931年,他从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回乡探亲,他在人群中看到陈老师,立刻恭恭敬敬将老师请到上座:“没恩师教诲,学生不敢奢望有今日。
”老师笑说:“有这样的学生,也算不枉度一生。
”最后苏步青雇了小轿,随行30里,将老师送回家。
苏步青1915年考入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一中)。
苏步青沉醉在1300年浩瀚的历史烟海里。
扎实的文史基础为他献身数学带给了很大的帮忙。
一向到苏步青名满世界,他坚定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是浑然一体的,天地间智慧更是融会贯通的,他的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对调节思维方式开拓思维空间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爱国数学家苏步青
爱国数学家苏步青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大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在1902年9 月的一天,浙江平阳县雁荡山区一家普通的农家茅舍里传出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
接着就传出接生婆惊喜的声音:“苏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一个大胖小子!”。
生个大胖小子在村里确实应该算一件喜事,但谁又能想到这个大胖小子竟然是以后的数学家、诗人呢?像所有普通的农家孩子一样,苏步青就这样在人们的喜庆与欢愉中平淡地出生了。
这个大胖小子在众人的呵护下慢慢长大,由于家境清贫,苏步青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
年幼的他十分聪明、能干,有一天他走到一户有钱人家窗边,听见里面传出读诗的声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时觉得有趣就趴到窗边跟着一起读起来。
这一读便一发不可收拾,小小的苏步青竟然迷上了“偷听”这件事被叔叔知道了。
他把小步青叫在跟前,考了他些《百家姓》、《三字经》什么的,从没正式上过一天学的小步青竟然背得一字不差,叔叔很高兴,便说服他的爸爸,拿出钱送他去念书。
从此苏步青便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读至初中,他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杨老师,听说这位杨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铃……”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带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为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子弹射进同学们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
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苏步青简短小故事
苏步青简短小故事
《苏步青的小故事》
苏步青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想当年,他在学校里那可是出了名的学霸呀!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其他同学都抓耳挠腮,不知道该咋整。
嘿,你猜怎么着?苏步青眼睛一亮,刷刷几笔就把答案给写出来了,这速度,这厉害劲儿,把大家都给震住了!这就好比是在一片迷雾中,他一下就找到了出路,厉害吧!
还有啊,苏步青对学习那叫一个痴迷。
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书本里钻研。
有同学就问他:“苏步青,你不累啊?”他笑着回答:“学习多有意思啊,怎么会累呢?”就像那不知疲倦的千里马,一直向着知识的草原奔跑。
他这种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吗?
后来,苏步青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数学领域闯出了一片天。
他的成果就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闪闪发光,照亮了后来人的路。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决心,有毅力,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像他一样去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吗?。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6篇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6篇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数学家苏步青的励志故事
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苏步青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苏步青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苏步青(1902.9.23—)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他除了当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之外,也是中国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腾蛟区带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父母生了13个子女,他是次子.童年就要帮助家人割草、喂猪、放牛.由于家庭贫穷,六岁未能上学.他每天放牛路过私塾,就偷偷跑到窗口去偷看偷听老师教书.后来父亲看到他这么爱念书,在他9岁时全家吃杂粮,省下大米,借了几块钱,挑了一担米,带他到离家100里的平阳县唯一的一所小学当插班生.平阳县的语言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苏步青的乡下人们是讲闽南话,两三百年前,闽南漳州泉州南安有一批人为了避倭乱移民到那一带,因此在浙南闽北交界地区有一些人是讲温软闽南话,而在县城里的人是讲音量大而发音怪的温州话,这两种语言的差距就像意大利语和俄罗斯语.开始苏步青从穷山沟里来到县城,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事事感到新奇,整天玩耍无心读书,再加上语言隔阂,结果期末考试,是全班32人中最后一名.后来来了一个新的叫陈玉峰的老师,发现了他的问题,就劝告他应该人穷志不穷,努力读书好好向上,不然浪费了农民爸爸的血汗钱,辜负了父母对他读书识字的期望,以后目不识丁怎能改变贫苦的命运?苏步青看到陈老师对他有爱心及勉励,决定收敛贪玩的心,决定振作发奋图强,不要让陈老师失望.除了读课本之外,他也读了一些古典小说,并且开始读《东周列国志》,有些字不懂,他步行几十里山路,向人借《康熙字典》.放假,他就回家放牛,在牛背上他就背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他的记忆力特好,过了不久,他就能把杜甫、李白的诗背诵如流.这学年结束,他考得第一.以后求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13岁那年春天,小学毕业,距离暑假考中学有半年的时间,就把《左传》从头到尾熟读.1914年,他以优秀成绩,考进了温州的浙江省第十中学.最初他立志读完《资治通鉴》,将来当一名历史学家.可是在初中二年级时学校新聘了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老师,他觉得积弱的中国靠古老的历史和文学是救不了的,只能以科学才能救中国,因此这想法影响苏步青.于是苏步青的读书兴趣逐渐由文学转到理科,特别是对数学很有兴趣.他为了证明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的一个定理:“任意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废寝忘食的找到二十个不同方法的证明,后来写成了一篇论文,送到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览.1919年7月的一个秋天,苏步青乘日本海轮,从上海驶往日本。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作者:颜世波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5年第10期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的浙江省立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生难忘.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是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是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确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 回到浙江大学任教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外国语学校)。
【知名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知名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知名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知名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知名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我们来看看。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一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父亲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
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
父亲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
可父亲苏祖善夫妻俩从未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儿子选取“步青”为名,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
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父亲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
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
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
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
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
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
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
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
老师父亲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
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为父的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二9岁那年,苏步青的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50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
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
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
数学名人故事: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
数学名人故事: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范文一】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中国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是一位卓越的数学家,在数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
他的求学之路可以说是坎坷而又充满艰辛,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苏步青的数学天赋和努力付出为他带来了很多机遇。
在他大四时,他的论文被发表在了数学领域的顶尖期刊上,这为他后来的学术理论奠定了基石。
他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取得了数学博士学位,成为了第一位在美国取得数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随后,他前往哈佛大学继续深造,并在教学和研究中展现了他的非凡才华。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论文数量和质量都非常高。
即使是在年纪较大的时候,他依然在学术预算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不断思考新问题,创作出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
苏步青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就能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他的数学天赋和勤奋付出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们每一位学生需要学习的精神。
在写作中,我注意到了要点主要有苏步青的学术成就、历程和过程。
应该采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和简单易懂的句子。
在词汇方面,应注意用词精准,无冗余,简单易懂。
【范文二】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他是一位在数学领域极富声望的学者。
他的故事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他的职业和生活。
苏步青作为一个数学爱好者,他在奋斗的道路上经历过很多挣扎。
但这并没有阻止他追求他的目标。
在他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很多荣誉奖励,并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之一,证明了自己在数学领域的才华。
在他的数学领域中,苏步青主要从事的是代数几何和算法计算领域。
通过他的努力,他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其他学者无法解决的问题。
他在教育中付出了大量精力,他指导了众多优秀的学生,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成为了优秀的数学家。
不仅如此,他还致力于使数学更普及,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数学和它的重要性。
苏步青的整个人生都在努力奋斗着,这也是他的成功所在。
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体现了他的所有才华和努力,他是一位具有极强思维能力和坚定目标的人。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是一个平凡而坚强的年轻人。
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家庭贫困,但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从小,苏步青就很勤奋努力,无论是在学业还是生活中,他总是尽全力做到最好。
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一直鼓励他读书,认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在苏步青的坚持下,他顺利考取了一所城市的大学,并获得了一份奖学金,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他选择了学习计算机科学,因为他相信这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大学期间,苏步青积极参加了各类实践活动和课外培训,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同时也得到了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青睐。
毕业后,他顺利地进入了这家公司工作。
起初,苏步青在公司的工作并不轻松,他需要面对各种技术难题和工作压力。
然而,他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他通过不断实践和学习,逐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同事和上级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步青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他带领团队开发了一款非常成功的手机应用,并且获得了公司的重要项目。
他的职业生涯越来越顺利,收入也逐渐增加。
然而,苏步青并没有忘记自己来自农村的根源。
他回家乡建设
学校,捐资帮助贫困家庭,希望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
他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尽力回报社会。
苏步青的故事充满了坚持和奋斗的精神。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同时也回馈社会,成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
他的故事鼓舞着许多人,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够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崔隽悦数学苏步青的故事
解题: 苏步青从整体上思考,利用转化思想,把狗 跑的时间转化为甲乙相遇的时间,时间乘狗的速 度就等于狗跑的路程了。
甲和狗
1000
乙
已知:甲乙之间的距离10,甲乙的速度,3+2=5 。 因此:距离除以速度等于甲乙相遇时间:10÷5=2 已知:狗每小时跑4, 因此:4x2=8 就是狗跑的路程。 立方程式:10÷(3+2)×4=10÷5x4=8(千米) 答:这条狗一共跑了8千米。
1924年22岁
二、勤学专研数学 苏步青刻苦阅读数学书籍, 反复演算数学题,有一次,苏步 青用20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了一条 几何定理。校长洪泯( mǐn )初得 知后,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拍 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学习,将 来送你留学。” 苏步青中学毕 业时,洪校长资助17岁的苏步青 200元到日本学数学。
苏步青巧解相遇题
南开小家, 被誉为“数学 之王”。今天给大家讲苏步青 的3个小故事。
(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
一、立科学救国之志
苏步青读书时,中国贫穷 落后,老师告诉他们,“为了 振救中国,必须振兴科学。数 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 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老 师的话打动了苏步青,他从此 爱上了数学,立志为科学救国 而学好数学。
五、感想: 中国需要发展,必须发展科学。数学是 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 数学。 我们要向苏步青爷爷学习,立志为国, 勤学苦练,努力学好数学。
谢谢大家!
四、拓展: 绿巨人的身高是小矮人的4倍,他 们同时都喝了增高的药水,都长高了50 厘米,这时绿巨人的身高是小矮人的3倍, 你能算出小矮人原来的身高吗?
解题: 设小矮人原来身高为x,现在身高x+50。 已知:以前绿巨人的身高是小矮人的4倍(4x)。 因此:4x+50=现在巨人的身高. 已知:现在绿巨人的身高是小矮人的3倍。 因此:(X+50)x3=现在巨人的身高。 立方程式: 4x+50=(x+50)x3 等号两边相等。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生活虽然贫困,但是家庭和睦,充满了温暖和快乐。
苏步青从小就非常勤奋,他知道家里条件有限,所以他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帮父母做农活,然后赶着去上学。
放学后,他还要到田里帮忙,直到天黑才能回家。
尽管生活很艰辛,但苏步青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
他知道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他努力地学习,每一科都努力取得好成绩。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成为了村里第一个上大学的孩子。
大学生活对于苏步青来说是全新的挑战,他面对着来自城市的同学们,感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但是他没有气馁,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努力地迎接挑战。
在大学四年里,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培养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毕业后,苏步青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工作,他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很快就得到了晋升。
在工作中,他勤奋敬业,认真负责,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他不仅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苏步青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书写了一篇篇属于自己的故事,成为了身边人的榜样和激励。
他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苏步青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付出和努力的结果。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更大的梦想。
让我们向苏步青学习,勇敢追梦,努力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刻苦学习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刻苦学习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刻苦学习的故事苏步青,__年生,我国著名数学家、学者,曾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
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
那时他想,这辈子肯定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
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
想不到,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
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
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
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
他从小学起,就抓紧时间读了好多好书。
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
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
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
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1979年一天,数学家苏步青突然对妻子苏米子说:整整43年,你该回去了!苏米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问:回哪?苏步青把她揽在怀里说:日本,你的家乡啊。
听到丈夫这么说,苏米子突然扑到他怀里哭了起来。
人去瑶池竟渺然,空斋长夜思绵绵。
一生难得相依侣,百岁原无永聚筵……”这首缠绵悱恻的情诗,你定是以为出自一位风流文人之手,其实不然。
它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写给自己日本妻子松本米子的。
这段跨越国别身份的异域之恋,惊艳了时光,伴随着苏步青走过了60余年的人生路。
1919年9月,在校长洪彦元的资助下,苏步青东渡日本留学。
到了日本,苏步青很快便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仅用三个月就通过了日语关,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
四年后,他作为唯一一位中国留学生报考著名的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仙台帝国大学是日本最知名的院校之一,人才济济、卧虎藏龙。
但苏步青却靠着自己的实力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学习成绩年年排第一,研究课题也做得十分优秀。
苏步青的卓越成绩,让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日本人心服口服。
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松本米子的女孩子。
松本米子是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的学生,她的爸爸正是学校有名的松本教授。
作为知名教授的女儿,松本米子在学校备受“瞩目”。
只是如今,学校却来了一个新的“名人”,人气极高。
即便不刻意打听,松本米子也很轻易就知道了那个学生的名字——苏步青。
一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有关苏步青的“传闻”听多了,松本米子心中生出了好奇和几分若有若无的仰慕。
她想见见苏步青。
在一次晚会结束后,苏步青与米子认识了。
米子对苏步青其实一直是很仰慕的,他的睿智与赤诚尤其让她感动,渐渐地,两人相恋了。
有一天她问苏步青:“你为什么这么拼命地学数学呢?你真的觉得那有很多的乐趣吗?”苏步青回答:“中国的发展需要数学。
起初我确实觉得它没有听歌、跳舞有意思,但当你把数学同国运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多么丰富并且诱人的领域。
数学家苏步青小时候的故事
苏步青9岁的时候,由⼀个⼭沟沟⾥的放⽜娃到县城读书,⼀连三个学期考试成绩都是班上倒数第⼀,同学⽼师都说他是笨蛋。
⼀位陈⽼师却对他说:“我看你这孩⼦挺聪明,⼀点也不笨啊,只要努⼒,⼀定能考第⼀。
”从那以后他读书别⼈念⼀遍他念三遍,别⼈做习题做10道他就做30道,学校放假了,他在家⾥放⽜,但是骑在⽜背上仍然⽤功读书。
⼀年过去了,他竟得了全班第⼀名。
华罗庚上初⼆那年,有⼀天,数学⽼师给他们出了⼀道有趣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问物⼏何?”⽼师的话⾳未落,⼀个带着乡⼟⽓息的男同学应声答道:“⽼师,是23!”全班同学“刷”地把眼光集中到这个同学⾝上来了,原来不是旁⼈,正是那个课外贪玩好动、不爱说话的华罗庚!⽼师奇怪地问:“你是⽤什么⽅法运算的?”华罗庚答道:“⼀个数,3除余2,7除也余2,那必定是21加2,21加2等于23,不刚好是5除余3吗!”⽼师听后满意地点点头。
故事大王为祖国学习的苏步青
为祖国学习的苏步青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时苏步青上初三,他就读的浙江省第十中学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让他改变了思想。
读书,不仅是为了摆脱个人困境,更是为了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更是为了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从此,不管是酷暑隆冬,还是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
4年中他就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第十中学)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
关于苏步青的数学故事
关于苏步青的数学故事
苏步青出身农家,父亲种田。
但苏步青对读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见到书就爱不释手。
父亲见儿子如此爱读书,就咬咬牙,将他送入县城小学去读书。
从山沟来到县城,苏步青样样感到新鲜,他整天玩耍,把功课丢在一边。
期末考试,他得了倒数第一名,差点儿不及格。
第二年,他转到离家近一些的一所镇中心小学。
班里调来了一位叫陈玉峰的老师。
陈老师发现苏步青挺聪明,就是贪玩不用功,就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启发他说:"你吃的饭、上学所花费的钱,都是你父亲辛辛苦苦劳动换来的,你不好好念书对得起谁呢?"陈老师的话使苏步青觉得很惭愧,他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从此,苏步青发奋读书。
假日,他回家放牛时,还骑在牛背上背古诗。
这一年,他的学习成绩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
而且,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他的成绩都是第一。
上中学时,苏步青的历史、文学学得很好,他曾经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当个历史学家、文学家。
但后来他受到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老师的影响,把兴趣转移到了数学上。
杨老师在教数学的同时,还经常进行"科学救国"的宣传,使苏步青很受教育。
他不管酷暑隆冬、霜晨晓月,用心看书、思考、解题。
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二直角这一定理,他采用了20种方法并写成一篇论文,在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