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升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复习指导

1.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首先是农业,其次是手工业。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线索,归纳中国古代农业传统耕作方式的形成过程。以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为线索归纳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序识记古代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的突出成就。同时注意与古代中国改革内容相联系。

2.占代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同时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了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要明确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复习本单元内容要联系政治史和文化史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各种历史现象。

4.分析本单元内容应臵于世界经济史中进行对比分析理清中国古代经济由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后来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基本线索.并分析相关原因。

二.重点知识讲析

1、评价古代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一般来说,衡量商品经济发展的指数主要看投入市场的产品、市场、货币、城市等方面。商品经济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

(2)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

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全面认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1)特点:①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男耕女织。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实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弱点:①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③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3)发展因素:

有利: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不利: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4)作用

积极:①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除了盐铁外一般不必外求,生活稳定②农民是小私有者,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③是封建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消极:①农民经营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生产,自给自足限制了消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小农经济承受风险能力差,战乱、土地兼并、苛捐杂税都会使农民破产,很难保证政府财政收入③随人口增长和土地兼并严重人均占有耕地减少,导致对草原山地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恶化④小农经济也是近代以来阻碍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3、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比较

13.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

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生产力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所以尽管古代统治者把农业看作“本”业加以限制,但由于农、工、商之间的互动关系特点,古代的工商业还是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繁荣局面。学生在复习时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这一事实。

3、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4、关于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过程

①商周时期,经济中心在河南、陕西一带;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陕西关中地区;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开始发展;西晋末年,南方经济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

②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开始赶上北方;唐朝时期,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为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得到更大规模的开发,南方开始逐渐超过北方;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并不断壮大、发展。

(2)原因:1秦岭淮河以南自然条件优越;2北方多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3南方历代统治者为保境安民,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4中原人民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3)经济重心转移对今天的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2.经济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好的政策作保障。3.重视吸收外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引进外来人才,这是落后国家和地区赶超先进地区的关键。4.开发与环保相结合。黄河流域开发较早,最后却失去了领先地位,除了其他的众多因素外,生态环境恶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5、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