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教育的“基础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基础教育的“基础性”

安丽霞

2010.6

浅谈基础教育的“基础性”

当前,有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争论有很多,这些争论中许多都涉及到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概念。教育界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首先指的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或终生发展打基础,也有的人将其简单地阐述为“学生发展的基础”或“学生的基础性发展”。

“基础知识”既包括基础性的自然知识,也包括基础性的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既包括一些基本概念的习得,也包括一些基本命题,原理公式,事实以及事件的掌握与理解。有的人从当代知识激增的态势出发,以为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在当今已经不足以构成学生未来发展或终身发展的基础,因为它们可能很快就会老化,过时或得到新的发展。这些人提出,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或终身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的本领或方法,简称“基本方法”。有人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种观点的反映。当前社会对基础教育最不满的并不是由于学校没有很好地传递基础知识或训练基本方法,而是因为学校在培育青少年学生基本态度与价值观念方面取得的成绩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基础教育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的、积极的学习和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如自信、自立、合作、宽容、友善、同情、乐于助人、

责任感、爱国主义等等。因而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学生发展方面既包括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包括了“基本方法”的训练,还包括了“基本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三者-缺一不可,互相联系、相互交融、相互支持。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方法的训练是不可分割的、重基础知识掌握的人必定重基本方法的训练,否则学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学习效率,重基本方法的训练的人也必定要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为方法的训练而训练,那样的话岂不是无的放失吗?而且,对某种学习方法的掌握与理解不结合具体知识的习得也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当前大家所强调的基本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也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方法的训练。人类对万事万物的态度以及价值的认识与理解。没有对万事万物的基本认识和了解,就谈不上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三者之间是统一的,并不是说每一堂课上都要致力于实现这三种基础性的发展目标,不同的课型和每一节课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也不一样。因此没一节课上都要均匀地实现三种基础性的方法发展目标的意图是不可能的,不科学的,也是违背基础教育教学常识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每一节课上,还是应该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方法的训练要兼顾,基本态度或价值观念的养成要持之以恒,面向未来,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学生表现出来的态度倾向或价值观取向很可能是虚假的,而不是真实的。

二.“基础教育要为高等教育打基础”。不仅是指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而且更加强调学生适合于高等教育的身心结构和人格特征。大学既是一个职业预备的场所,也是一个学术研究的机构,还是一个人生成熟和具有自觉意识的公民诞生的所在。所以大学希望于基础教育的,不仅仅是提供生源,而且更是希望它能够为自己提供有良好的知识基础,积极的求知欲望,充沛的生命活力,自觉的社会责任,纯洁的学术理想,健全的自我观念,以及明确的公民意识的人。基础教育在这些目标方面完成的怎么样,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生源质量和大学本身的教育质量。

三.“基础教育是整个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在当代,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从而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政治生活的理想性水平以及文化创新潜力的大小,最终从总体上或根本上影响或制约这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不过基础教育的这种基础性地位的确立或实现,反过来需要国家与整个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只有当整个国家与社会都认识到基础教育的这种基础性并提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需要的充分条件,资源时,基础教育的这种基础性才能充分实现。

总之,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不仅是一种事实陈述,也是一种价值选择,不仅是一种结构特征,也具有质的内涵,不仅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而言的。也是针对整个社

会乃至国家的发展而言的,不仅是有待实现的价值目标,也需要必要而充分的条件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