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合集下载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
8、 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 后肾管型:由中胚层的体腔膜形成,具有 两个开口:在体内的开口为肾口,向体外 的开口为肾孔。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肾 管,效率更高。 每个体节都有,故又称“体节器”。
作用:排泄,调节体内渗透压平衡。
种类:咽头小肾管,体壁小肾管,隔膜小 肾管。
比较原始的 种类其排泄 器官仍为原 肾管,但是 与扁形动物 的焰细胞不 同,由管细 胞和排泄管 构成。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此外还有: 入肠血管:由腹血管出发,连接肠壁 微血管。 出肠血管:连接肠壁微血管,通入背 血管。 腹皮血管:连接腹血管、神经下血管 和壁血管。 蚯蚓的血液呈红色,含有血红蛋白,但血 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循环途径: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一、主要特征
9、 链索状神经系统
由脑、围咽神经环 、咽下神经节和腹 神经索组成
一、主要特征
脑神经节: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形成。
咽下神经节:一对神经节愈合形成
围咽神经环:连接脑神经节和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链:由两条神经索高度愈合,共同 包在一层结缔组织膜内,贯穿全身 脑神经节控制全身的运动和感觉,腹神经 索发出神经至体壁和器官,司反射作用。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笫八章 环节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
1、身体分节 环节动物身体分成许多小节 每一体节内部形成一个小室 神经、排泄、生殖等器官大多按节排列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同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 同,如蚯蚓。
异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 如节肢动物。
一、主要特征

第8章-环节动物门

第8章-环节动物门

1 多毛纲(Polychaeta)特征
① 头部明显,感觉器官发达,口前叶具有触手和触须。眼点两 对,具感光作用;前缘有一对触手,腹面两侧各有一触角。 ② 体节一般明显,同律分节,每一体节有一对叶片状疣足。 ③ 体壁主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纵肌及体腔膜构成。背 腹隔膜将每节体腔分隔成左右两个。 ④ 消化系统包括口、咽或吻、食道、胃、肠、直肠和肛门。 ⑤ 循环系统:多数种类为闭管式循环, ⑥ 多雌雄异体,无生殖带,无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在生 殖季节才出现 ,个体发育中,螺旋式卵裂,有担轮幼虫期。 ⑦ 绝大多数海洋生活,极少数淡水生活 ⑧ 身体一般细长,圆柱状或稍扁,分节明显。个体大小差别 很大,小的只有1mm,大的可达2-3m。
是环节动物中最多的及较原始的一类, 除极少数为淡水生活外,其他均为海洋生活。 常见的种类如沙蚕(Nereis),沙蠋(Arenicola)、 巢沙蚕(Diopatra)等。 多毛类一般有发达的头部及感觉器,具疣足,雌雄异体, 无生殖环带,发育中经过担轮幼虫。从生态习性上,多毛类 可分为两种生活类型。一种是自由生活的,包括在海底泥沙 表面爬行的种类、钻穴的种类、自由游泳的以及远洋生活的 种类,通称为游走类(Errantia)。另一种是不能自由活动的, 包括一些管居的或固定穴居的种类,通称为隐居类 (Sedentaria)。多毛类包括了环节动物的大部分种类,可分为 两个亚纲,很难确定统一的分目标准,因此只能分成许多独 立的科。
• 真体腔在发展形成中不断发展,使原体腔(囊胚腔) 不断缩小,最后只在“心脏”(动脉弧)和血管内 腔留下遗迹—残留的原体腔。 • 血浆中含有呼吸色素(血红蛋白、蚯蚓血红蛋白、 血氯蛋白),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较恒定, 有效地提高了营养物与代谢废物的运输及携气机能。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18



(6)18节腹面两侧有雄性生殖孔 1对; 14节 腹面的正中央有雌性生殖孔1个。 ( 7 ) 6/7 , 7/8 , 8/9 节的节间沟的腹面两侧有 接受精子的受精囊孔。 (8)除1~3节和最后的一节外,每节的腹表 面上有一对排泄孔。 (9)7/8节起,在背中线的节间沟有一背孔, 体腔靠背孔与外表联系。体腔液排出后,可 湿润体表,有利于呼吸作用和在土壤中的穿 行。
13
蚯蚓的神经系统:
14
(七)体腔膜形成生殖系统:

生殖腺来源于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生殖 管起源于体腔膜向外突出的体腔管。 某些海产种类在生殖季节形成临时的精巢 和卵巢。海产种类,每节都有生殖腺。较高级 的类群,生殖系统集中在某几个体节内。
15
(八)发育:


海产环节动物在发育过程中,有一形似陀 螺的营浮游生活的担轮幼虫期。担轮幼虫保留 很多原始性特点,不分节,原体腔,原肾管。 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直接发育。
16
第二节 代表动物
——环毛蚓(Pheretima)

环毛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和富有腐殖质的土 壤中。其身体结构除典型地体现环节动物门的 主要特征外,还表现有对土壤穴居的适应性。
17
外部形态:



(1)圆筒状体形,由体节组成,具 节间沟。 (2)头部及感官因适应土壤生活而 退化。 (3)最前端为口前叶,当其被体腔 液作用而膨胀时,有摄食、掘土及触 觉的功能。 (4)第一节称围口节,肛门在体末 端最后一节,除围口节和最后几节外, 每节有刚毛一圈,故称环毛蚓。 (5)14/16节有一环带,无刚毛,也 无节间沟,其分泌物形成蚓茧,与生 殖有关,故称为生殖带。
4

动物学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动物学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中肠:
胃(10-14节): 胃前部有一圈胃腺,分泌消化 酶使进一步消化。 小肠(15节起) 大部分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肓肠笫26节伸出一对指状突起, 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后肠: 直肠(最末几节):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 从肛门排出体外。
前肠:口腔、咽、 食道、素囊、砂 囊。
中肠: 包括胃、 小肠。 后肠: 包括直 肠、肛门。
1)来源
次生体腔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笫一次 笫二次 笫三次 囊胚腔 原肠腔 体腔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 囊发展而来的 。
1)次生体腔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 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 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 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 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 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 层围成的腔即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图8-19 正蚓的腹神经索与皮肤和肌肉 形成一个简单的反射弧
• 感觉器官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多毛类发达, 有眼(感光)、化学感受器、平衡囊等。 陆生寡毛类和半寄生类感觉器官一般不发 达,主要由体表的感觉细胞感受外界刺激。
七、 皮肤呼吸
大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 吸器官,皮肤直接交换气体。
在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呼 吸器官为鳃
环毛蚓
(一) 外部形态
身体圆而细长,40~47cm,120~160体节。 每节有刚毛一圈,雌雄同体。 节间沟:体节与体节之间的深糟沟 体环:体节上的浅糟 口前叶:前端笫一节,为肌肉质的 突起,有摄食、掘土和感觉 功能。 环带(生殖带)
性成熟时在笫14-15-16节由表皮形成的腺肿状 突起。 环带上无刚毛和节间沟。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同律分节___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 体节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相同。
异律分节___一些种类的动物,身体各体节有 所不同,如出现附肢等。
异律分节的意义: 使动物生理分工更为显著, 对以后进化到头部,胸部和腹部等提供了可能性; 利于运动能力的加强和灵活。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二. 次生体腔的发生及其意义
一. 多毛纲 头部显著,感官发达,有触手,触须,有疣足,
无环带。如日本沙蚕,长吻沙蚕等。 异沙蚕相(体)——沙蚕科中一些种类,到了性成 熟时,由体后半部形成生殖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体节变宽,疣足扩大,生出特殊新长的刚毛,而 身体的前半部却无变化。
群浮、婚舞——性成熟个体,在月明之夜,大量 游向海面,群集一起,雄性排精,雌性放卵。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雄性生殖系统:
精巢(2对,很小,在精巢囊内)--贮精囊(精子发育)----精漏斗--输精管----雄性生殖孔
附属腺:前列腺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1对)---体腔---卵漏斗--输卵管---雌性生殖孔---体外--受(纳)精囊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三节 环节动物的分类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三. 疣足和刚毛 刚毛——是由表皮细
胞内陷而成的刚毛囊 中的一个细胞分泌的, 是运动胞器。(环毛 蚓)
疣足——是由体壁向 外突出的扁片状物, 有加强游泳和爬行的 效用。(沙蚕)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四. 闭管式循环: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纵行血管、 环行血管、分枝血管,其中以微血管网相通)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七. 生殖和发育
生殖带——位于第14~16节,由表皮变成腺肿状隆起, 无刚毛,无节沟,其分泌物可构成卵茧。 受精囊(6/7,7/8,8/9),雌性生殖孔(14), 环带(14-16) 雄性生殖孔(18),精巢囊(10,11),储精囊(11,12) 卵巢(12/13) 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形成蚓茧,内有1-3个胚胎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27
• 有中枢、交感和外周神经系统之分。
• 中枢神经:头部有一对脑,也称咽上神经节,控 制全身的运动和感觉。 • 外周神经:由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分布在 体壁和器官。 交感神经:由咽上神经节伸出至消化管。
• 意义:神经系统进一步集中,致使动物反 应迅速,动作协调。
28
• 感觉器官发达(多毛 类):有眼(感光)、 项器(化学感受器)、 平衡囊、触觉细胞等。 • 陆生种类(寡毛类和 蛭类)的感觉器官一 般不发达,主要是体 表的感觉细胞感受外 界刺激。
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1
环节动物的模式图
2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开始分节(metamerism): 2、具真体腔(coelom): 3、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4、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6、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 7、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11
端细胞法:裂体腔法 原口动物,高等脊索动物
12
体腔囊法(肠体腔法)

后口动物
13
(3)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 功能上进 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 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 管型。 消化管与体壁为真体腔隔开,促进了循环、排泄 器官的发生,使结构更复杂,机能更趋完善。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 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23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后肾管的特点:两端均开口,一端开口于真体腔为肾口,一端开口体 壁或消化管为肾孔,以肾孔排出废物。 结构:肾口、排泄管、肾孔。 环节动物的后肾管按体节排列,每节1至多对,比原肾管效率高。

第八章 环节动物纲

第八章 环节动物纲

16
二、内部构造和生理
(一)体壁、肠壁与真体腔
• 角质膜 • 体壁 表皮层 • 肌肉层 环肌层 • 纵肌层 • 体腔膜 • 真体腔:体壁与肠壁之间的广大空间 • 脏体腔膜 • 纵肌层 • 肠壁 环肌层 • 肠上皮 •
17
18
(二)消化管和营养
消化道组成:分口、口腔、咽、食道、砂囊、胃、肠、肛门。 盲囊(盲肠):位于26节,1对,分泌消化酶; 盲道:在14节背中线形成凹陷,以增加面积。 消化道有肌肉层,可以使肠道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31
32
第 三 节
33
一、 多毛纲:大多海栖
1. 特征:①头部明显、具眼点、口前触手、触 须;②无生殖带;③雌雄异体,具担轮幼虫; ④具有疣足;⑤大多海栖
2.代表动物:沙蚕:
34
35
36
37
二、 寡毛纲:大多陆栖,少数淡水。
1.特征:①头部退化,感官不发达,具有刚毛;②具 生殖带(环带);③雌雄同体;④直接发育; 2代表动物:环毛蚓 3 常见种类: 4 经济意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动物性饵料;药 用:解热镇痉,降压,平喘;环保。
19
(三)循环系统和血液循环
纵行血管:5条,包括背血管、腹血管神经下血管 和侧血管 组成。 环行血管:4对,内有瓣膜,可以搏动,称心脏。 壁血管:自15节后,每节一对,连接背血管和神经 下血管。闭管式循环系统。 蚯蚓具血红蛋白,呈红色。包含有3种呼吸色素。
20
21
血液循环路线
22
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 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 前一体节的体腔,称肾 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 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 体表,为肾孔。
7
8
闭管式循环系统
血液始终在血管和微血管中流动,不流经组织间隙。 主要的血管包括背血管与腹血管,这些血管实际是真体腔 形成时残留的囊胚腔的遗迹。闭管式循环系统有了动脉、 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分化,它比开放式循环能更迅速及有效 地完成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输送。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笫六节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分节真体腔原口动物
一、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真体腔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笫一次出现的腔:囊胚腔
笫二次出现的腔:原肠腔 笫三次出现的腔:体腔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展 而来的
笫一次出现的“ 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腔
背孔:
笫11/12节间沟开始,在身体中线 上每节一个背孔,能放出体腔液, 湿润皮肤,以便于呼吸,减少摩擦, 保护皮肤。 三对纳精囊孔: 位于6/7、7/8、8/9节间沟的两侧 雌性生殖孔: 一个,位于笫14节腹面中央 雄性生殖孔: 一对,位于笫18节腹面两侧
二、内部构造 1、体壁和真体腔 ▲角质膜
4、呼吸 蚯蚓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蚯蚓不时地从背孔排出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皮肤下面富有毛细血管,通过气体扩散进 行气体交换。
5、 排泄系统
蚯蚓以小肾管为排泄器 官,小肾管为后肾管型。 ▲咽头小肾管:位于笫2-3节, 肾孔开口于咽上。 ▲隔膜小肾管:自环带笫2节后,每节一对, 肾孔开口于肠内。 ▲体壁小肾管:每体节数百条,肾孔开口于体壁 黄色细胞收集排泄物,死亡脱落后在体腔液中, 由小肾管收集后经肾孔排出体外。
后肠: 直肠(最末几节):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 肛门排出体外。 黄色细胞: 中肠外为脏壁体腔膜特化为黄色细胞,能贮 存脂肪 和糖原,具有贮存、排泄的作用。 消化腺:咽腺,胃腺,盲肠
3、循环系统 蚯蚓有高度发达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血 管、环血管和微血管组成:
纵血管: 背血管:位于消化道背面,血液自后向前流动 腹血管:位于消化道腹面,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神经下血管:位于腹神经索下面,血液自前向 后流动 侧血管(食道外血管):位于消化前部两侧, 血液自前向 后流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前肠
口腔可从口翻出,摄取食物。
咽部肌肉发达,可辅助摄食,咽外有单细胞咽
腺,可分泌粘液和蛋白酶,有湿润食物和初步 消化作用。
咽后连短而细的食道,其壁有食道腺,能分泌
钙质,可中和酸性物质。
食道后为肌肉发达的砂囊能磨碎食物。
中肠 胃前有一圈胃腺。 胃后为肠,其背侧中央凹入成一盲道,使消化 及吸收面积增大。消化作用及吸收功能主要在肠 内进行。 肠两侧向前伸出一对锥状盲肠(第ⅩⅩⅥ体 节),能分泌多种酶,为重要的消化腺。 后肠 较短,无盲道也无消化机能,以肛门开口于 体外。
二.寡毛纲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无疣足,具刚毛(但刚毛的数目远远少于
多毛类,因此称寡毛类);
雌雄同体,性成熟时体表出现环带,直接
发育;
寡毛类约有3000 种左右。
三.蛭纲
营暂时性外寄生生活,体节一般固定34节,
脑通过围咽神经与咽下神经节(1对愈 合) 腹神经索(纵贯全身,在每一体节内 均形成一神经节)
7.
感官
眼、项器、平衡囊、纤毛感觉器及触觉细胞等。
眼位于口前叶的背侧,数目和复杂程度因种而异。
项器位于头后(一对纤毛感觉窝),为化学感受器。 平衡囊位头后体壁内,有管开口于体表。
环节动物多毛类的感官发达
刚毛
3.2 疣足
疣足是最原始的附肢形式,每体节一对,多为海产 种类所拥有。 疣足是由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片状突起,有体腔伸 入,通常分为背肢和腹肢,各有须状的触角器官。 疣足既是运动(游泳)器官,同时也是呼吸(内具 微血管网)器官 较进化与特化的环节动物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 使疣足退化,而仅保留下刚毛,如蚯蚓;或者刚毛 也消失,例如蛭类(依靠吸盘和体壁肌肉进行运 动)。

普通动物学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出体腔液来湿润皮肤。使其在土壤中钻动时 有润滑作用,并且也有利于皮肤呼吸。
可编辑ppt
22
5、感官退化,只有皮肤感觉器 、口腔感觉器 及光感受器,光感受器分可辨别的光的强弱, 有避光强光趋弱光反应。
6、消化道具砂囊,能把泥土中的食物磨成细粒。
7、能形成蚓茧,保护受精卵在土壤中发育。
可编辑ppt
23
促使之分化,提高了消化机能 2、促进器官系统形成,使结构进一步
复杂化,机能更加完善
可编辑ppt
3
三、特殊的运动器官—疣足、刚毛
疣足 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突起,一般每个体 节一对,为动物原始的附肢形式;体腔 也伸入疣足中,疣足上有刚毛。 作用:游泳、气体交换
退化现象: 寡毛类 由于对生活方式的适应,疣足退化, 刚毛直接长在身体上 蛭类 不具疣足、刚毛
可编辑ppt
4
四、闭管式循环系统
➢ 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 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隙中
➢ 主要靠血管壁的收缩和扩张,有规律地搏 动来推动血流循环
➢ 血浆中具血红蛋白,有携带氧的功能。但 血细胞不含血红蛋白
➢ 在蛭类中,次生体腔退化,血管消失,形 成了腔隙或血窦
可编辑ppt
5
五、后肾排泄系统
➢在较原始的种类中,仍保留着原肾管,但 是无焰细胞
➢多数环节动物具有按体节排列的后肾管 ➢典型的后肾管(大肾管):两端开口的管
状结构;肾口;肾孔 ➢寡毛类的后肾管特化为小肾管
可编辑ppt
6
可编辑ppt
7
原肾与后肾的区别: 1、来源
原肾:外胚层 后肾:外胚层与中胚层共同发生
2、结构特点
原肾:一端开口(以肾孔开口于体壁,另一端为 盲管,即焰细胞)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32
三个纲的比较
类群 多 生活环境 海洋 运动器官 疣足 刚毛多 无疣足 刚毛少 无疣足和 刚毛 循环系统 闭管式 生殖环带 无 发育 间接发育
毛 纲 寡 毛 纲 蛭 纲
陆地 淡水 淡水 湿地
闭管式

直接发育
开管式

直接发育
环节动物门小结
环节动物是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 环节动物是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 体长筒形,左右对称,三胚层, 物。体长筒形,左右对称,三胚层, 同律分节,有发达的真体腔循环系统; 同律分节,有发达的真体腔循环系统; 具疣足或刚毛; 具疣足或刚毛;完善的消化系统 ;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链状神经系统。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链状神经系统。
——沙蚕
头部由口前叶和围 口节组成; 口节组成; 眼点两对; 眼点两对; 口前触手、触角、 口前触手、触角、 围口节触须、 围口节触须、镰形 大颚、细齿。 大颚、细齿。
寡毛纲
多陆栖,少数淡水生活; 大多陆栖,少数淡水生活;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无触手,触须;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无触手,触须; 无疣足,刚毛较少,直接生在体壁上; 无疣足,刚毛较少,直接生在体壁上; 具生殖环带; 具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疣足为多毛类两侧体壁向外突起形成扁平片状物。 疣足为多毛类两侧体壁向外突起形成扁平片状物。 为多毛类两侧体壁向外突起形成扁平片状物 分背腹肢,具刚毛。疣足的功能:运动(游泳、 分背腹肢,具刚毛。疣足的功能:运动(游泳、爬 ),气体交换 表面富有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行),气体交换(表面富有毛细血管)
分 节
概 念 形 式 意 义
身体分节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过程 同律分节: 同律分节:动物体由形态和 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 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外形 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节肢动物 机能相似的体节构成( 体 机能相似的体节构成 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 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 异律分节: 异律分节:躯体不同部位 进化的前提。 进化的前提。 分节,内部器官如神经系统、 分节,内部器官如神经系统、 这种现象叫做分节。 节,这种现象叫做分节。 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相同。 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相同。 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等也按 加强了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适应能 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力,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节排列)。 节排列)。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六)索式神经系统 腹神经索是由2条纵行的腹神 经合并而成,在每体节内形成一神经节,整体形似索 状,故称索式神经。
感官发达,有眼、项器、平衡囊、纤毛感觉器及触 觉细胞。
(七)担轮幼虫 呈陀螺形,体中部具2圈纤毛环, 于体侧口前的一圈称原担轮,口后的一圈为后担轮,体 末端尚有端担轮。体不分节,原肾管、原体腔,神经与 上皮相连。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附:无脊椎原口动物小门
身体出现原始分节;普遍具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 式的循环系统;身体出现扁平状的疣足。介于软体动物 和节肢动物之间。除上述特征外,一些内部器官也依体 节重复排列。腹神经索链状,每体节有一神经节。间接 发育种类均有担轮幼虫期。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特征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二)内部构造 1. 体壁和次生体腔 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 层、纵肌层和体腔上皮等构成。蚯蚓的肌肉属斜纹肌。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2. 消化系统 3. 循环系统 4. 呼吸与排泄 体表呼吸。后肾管。 5. 神经系统 6. 生殖系统 雌 雄同体,异体受精。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螠虫动物门-叉螠
female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附二:星虫动物门(Sipunculoidea)
海洋底栖。身体原柱形,不分节,长2mm – 72cm, 一般在10cm左右。身体分吻和躯干两部分。口周围有带 纤毛的触手或体褶,触手内没有体腔伸入。沉积取食。 一般躯干表面光滑。体壁由角质层、上皮细胞、环肌、 纵肌及体腔膜构成;体腔发达。无循环系统。有一对囊 状后肾。雌雄异体,经过担轮幼虫或直接发育。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较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 携氧机能。环节动物的闭管式循环系统出现与次生体腔的发 生有着中含 有血红蛋白(血液呈红色) 、血绿蛋白、 蚯蚓血红蛋白。有的种类同时具有1或2种, 对底栖动物十分必要。
闭管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1)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分节,且为同律分节。 (2)三胚层,体壁和消化道之间形成次生体腔。 (3)典型循环系统为闭管式。 (4)排泄系统为后肾管型。 (5)神经系统更趋集中而呈链状。 (6)陆生和淡水中生活者,雌雄同体,直接发育;海水中
生活者,雌雄异体,间接发育,幼虫为担轮幼虫。
一 、同律分节
分节: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 称为一个体节(segment),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 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分节是特化的开始。
分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态上的体现,即体节与 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septum)相分隔,体表相应地 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二是许多内部器官如循 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 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有着重大意义。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重点和难点
重点:蚯蚓的形态结构。
难点:体节、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的
意义。
第一节 环节动物—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地位
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 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出现原始分节。 同时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
普遍具有发达的真体腔,相应地促进循环系统 和后肾管的发生,从而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 杂机能增强。
次生体腔由体腔上皮依各体节间形成双层的隔膜, 分体腔为许多小室,各室彼此有相通。次生体腔 内充满体腔液在体腔内流动,不仅能辅助物质的 运输,也与体节的伸缩有密切关系。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一、名词解释1.同律分节2.次生体腔3.疣足4.闭管式循环5.后肾管6.索式神经系统7.担轮幼虫8.环带(生殖带)9.砂囊 10.盲道 11.盲肠 12.体表呼吸(皮肤呼吸) 13.反射弧 14.异沙蚕相 15.嗉囊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1.身体分节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环节动物开始有同律节现象。

()2.原腔动物蛔虫和环节动物蚯蚓都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3.原腔动物蛔虫和环节动物蚯蚓都具有完全的消化道,而且消化管壁有3肌肉层,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4.大多数环节动物都具有刚毛。

由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形成刚毛。

()5.环节动物海产种类一般有疣足,有些种类的背须特化成疣足鳃,有呼吸作用。

()6.所有的环节动物都具有闭管式循环系统。

()7.环节动物的血液呈红色,是因为血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

()8.环节动物的后肾管开口于体腔,因此能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因肾上密布微血管,故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

()9.自环节动物以后,由于真体腔的出现,消化道壁具有肌肉层,从而开始具有完整的消化道。

()10.环节动物均具环状体节和环带。

()11.蚯蚓的体壁肌肉分为环肌和纵肌。

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层收缩。

环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细变长;而此段体节的环肌层收缩,纵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

()12.蚯蚓的呼吸方式为疣足呼吸。

()13.蚯蚓为保证皮肤呼吸,其上皮分泌粘液,背孔排出体腔液,经常保持体表湿润。

()14.蚯蚓腹神经索中的3条巨纤维,贯穿全索,传递冲动速度极快,故蚯蚓受到刺激反应迅速。

()15.从环节动物门开始具有真正的生殖系统,因此它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16.三角真涡虫、环毛蚓、沙蚕和医蛭皆为雌雄同体。

()17.环节动物门分为多毛纲、腹毛纲、蛭纲、螠纲。

()18.环毛蚓开始有了交感神经系统,由咽上神经节伸出神经至消化管称为交感神经。

第八章环节动物ppt课件

第八章环节动物ppt课件
分背肢和腹肢。背肢背侧有一指状背须,腹肢腹侧有 一腹须,有触觉功能。背腹肢内具有足刺,有支撑作 用。疣足内密布微血管网,可进行气体交换。
意义:加强游泳和爬行的效用。
四.闭管式循环系统:
较完善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行、环行及其分支血 管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
血液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提高了输送营养物质及携 氧机能。
环毛蚓横切面
蚯蚓运动:
环肌收缩,纵肌舒 张,蚯蚓变长变细
环肌舒张,纵肌收 缩,蚯蚓变短变粗
三.摄食和消化
以有机质和植物叶片为食
口:
口腔:可从口翻出,摄取食物
咽:肌肉发达,咽腔扩大,可

辅助摄食外具单细胞咽腺
肠 食道:壁有食道腺,可中和酸
性物质
砂囊:肌肉发达,可磨碎食物
胃 :具有胃腺
中 肠:其背侧中央凹陷形成盲道 肠 盲肠;为消化腺
2.吻蛭目(Rhymchobdellida):具有可伸出 的管状物,无颚;前吸盘有或无。体腔退化, 有循环系统。代表动物:扁蛭 鳃蛭
3.颚蛭目(Gnathobdellida):口腔具颚,有 前吸盘,无循环系统。肉食性或吸食血液。代 表动物:宽身蚂蝗
4.石蛭目(Herpobdellida):无颚片,具肉质 的伪颚,咽长。代表动物:带状石蛭。
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
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笫一次出现的“ 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腔
真体腔形成示意图
肠腔 体腔囊 中胚层
腹神经索
体表上皮 肌肉层
壁体腔膜
体 壁
真体腔
肠上皮
肌肉层 脏体腔膜
肠 壁
疣足(parapidium):是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双层 结构,体腔也伸入其中,每体节一对。

8.第8章 环节动物门

8.第8章 环节动物门
第8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分节
• 分节: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 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 分节表现在两个方面:
–外部形态:节与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 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 –内部结构: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 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 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真体腔的发展,使原体腔(囊胚腔)不断缩小,最后 只在心脏和血管的内腔留下遗迹,即残存的原体腔
• 意义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 质及携氧机能
环毛蚓的循环系统
• 纵血管
–背血管(1条,后向前流动) –腹血管(1条,从前向后流动) –食道侧血管(2条) –神经下血管
• 环血管:心脏4-5对,连背腹 血管,可搏动,有瓣膜。从背 向腹流动 • 微血管
• 类型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
• 进化意义
–体节的出现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 –不同部位的体节进一步出现功能上的分工,对 动物分化中形成头、胸、腹有重要的意义 –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 要标志,是特化的开始
(二)形成真体腔
• 真体腔(次生体腔,裂体腔):体壁和消 化管之间的广阔腔 • 来源:中胚层裂开形成 • 特点
二、环节动物的分类
(一)多毛纲
• 约10000种,为较原始 的类群 • 绝大多数海洋生活, 极少数淡水生活 • 感觉器官相对发达 • 具有疣足 • 雌雄异体,无生殖环 带;发育经担轮幼虫 • 常见种类:沙蚕、巢 沙蚕
(二)寡毛纲
• 约6000余种 • 一般认为是海产穴居的原始环节动物侵 入淡水和陆地而发展起来的 • 身体分节而不分区,疣足退化,体表具 刚毛 • 雌雄同体,性成熟时体表形成环带,交 配时两虫互相授精,卵产于环带中,脱 落成卵茧,直接发育。 • 常见种类:杜拉蚓、环毛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沙蚕 磷沙蚕、 沙蠋
沙蠋
吸口虫目
有须吸 口虫
二、寡毛纲
有生殖带,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时体表 产生环带(clitellum),卵产于环带中,脱落后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具刚毛,无疣足,
形成卵茧,直接发育,没有担轮幼虫期。大多数
陆地生活,穴居土壤中,称陆蚓;少数生活在淡
水中,底栖,称水蚓。已知约有3000种,根据
生殖腺、环带及刚毛等结构可分为三个目。
寡毛纲分目
1、近孔目:水生,底栖,体小型,雄生殖孔一对,
开口在具精巢、精漏斗这一体节的后一 节。 代表动物:尾鳃蚓。
2、前孔目:水生,雄生殖孔1~2对,末对开口在最
后具精巢、精漏斗的体节上。 代表动物:带丝蚓
3、后孔目:陆生,雄生殖孔一般一对,开口在最后
具精巢、精漏斗这一体节后一节或后几 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爱胜蚓
心 脏
肠壁血管丛 肠外血管丛 隔肠血管
壁血管(1对)
神经下血管 ( 腹皮血管 体 壁 . 肾 管 )
腹血管
血流方向 血流方向
4 排泄和渗透调节:后肾管
5 链状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反射弧 体表感觉乳突 感官
中枢神经系统
口腔感觉器
光感受器
正蚓的腹神经索与皮肤和肌肉 形成一个简单的反射弧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蚯蚓
沙蚕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
第三节 环节动物的分类 第四节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第五节 环节动物门的系统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分节现象
体节:是指躯体许多彼此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部分所构成,
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性生活。体节数固定,头部不明 显,常具眼点数对,无刚毛,前 吸盘和后吸盘有吸附功能。雌雄 同体,性成熟时有生殖环带,约
有500种蛭类。如金钱蛭
(Whitmania)
欧洲 医蛭 横切 面
医蛭 内部 结构
蛭纲分目
1、棘蛭目:体腔发达,具刚毛;只有后吸盘。
代表动物:棘蛭 2、吻蛭目:具有可伸出的管状物,无颚;前吸盘 有或无。体腔退化,有循环系统。 代表动物:扁蛭 3、颚蛭目:口腔具颚,有前吸盘,无循环系统。 肉食性或吸食血液。 代表动物:宽身蚂蝗 4、石蛭目:无颚片,具肉质的伪颚,咽长。 代表动物:带状石蛭
三、疣足和刚毛
刚毛:是由表皮细胞内陷而成的刚毛囊中的一个细胞分泌的,
是运动胞器
疣足:是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物,有加强游泳和爬行的效

鱼 叉 型 刚 毛
翼 状 刚 毛
异 齿 刺 状 刚 毛
等 齿 桨 状 刚 毛
背肢 疣足 腹肢
呼吸 运动
四、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五、后肾管排泄系统
头部:口前叶、围口节、咽和吻
躯干部:疣足和刚毛
尾部
沙蚕 的解 剖图
多毛纲分目
1、游走目:能自由游动,同律分节;感官发达,咽
能外翻,具颚;每体节有一对疣足。 代表动物:沙蚕,鳞沙蚕,吻沙蚕
2、隐居目:穴居,常有栖管;异律分节;头部不明
显,口前叶小,无触手;咽不能外翻, 无颚;疣足退化。 代表动物:磷沙蚕,沙蠋
体动物,苔藓动物,腕足动物等
都要经过担轮幼虫期,而且与牟
勒氏幼虫,帽状幼虫,轮虫都相
似,可以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 系
图 担轮幼虫
担轮幼虫变态
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一、外部形态:
身体细长,呈圆柱状。
节间沟 围口节(Ⅰ)、口前 叶、口、肛门 刚毛(Ⅱ,环生 ) 背孔 (Ⅺ/Ⅻ ) 生殖带(环带clitellum,
体腔膜的体腔,由中胚层细胞形成
次生体腔的意义:
▲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 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 —→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 型。 ▲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 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 身体出现分节现象。
吻蛭目
颚蛭目
石蛭目
第四节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鱼类的饵料和人的食物(沙蚕等) 药用(蚯蚓),危害人,牛,鱼等动物(蛭)
蚯蚓露天池养
池养蚯蚓效益高
各种秸杆、粪便、烂瓜果等废弃物都是蚯蚓的好饵料
宠物——蚯蚓
水蛭药用价值的发现
被水蛭噬咬时,为什幺不会感到疼痛?为什幺血液不能自动凝固?为什幺不像被蚊子叮过那 样会起疙瘩?正是这一连串的问号,引发了人类对水蛭药用价值的探索、研究和应用人类应用水 蛭治疗疾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古埃及金字塔的墓道壁刻上,而现代水蛭生物研究 则起于十九世纪后期。 1884年,英国科学家Haycraft首次发现欧医蛭(Hirudo medicinalis)含有抗凝血的物质。 1904年,英国科学家Jacoby成功地从欧医蛭中分离出抗血凝有效成分,并定名为水蛭素 (hirudin)。在肝素被发现以前,水蛭素一直是医学上唯一的血液抗凝剂。1955年,前东德科学 家Markwardt分离出高纯度水蛭素,并鉴定出它是一种含有65个氨基酸的多肽。通过大量药理实 验证明,水蛭素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有效和最安全的天然凝血酶抑制剂。 美国著名科学家Sawyar 曾经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运用水蛭生物活性物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将会像运用青霉素治 疗疾病一样普遍。 现代水蛭生物研究还发现,水蛭唾液和活体中,含有大量的镇痛酶、抗炎酶和溶血酶,以及 许多具有药用功效的物质成分。正是因为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才使人被水蛭噬咬时,不会 感到疼痛、不会受到感染、血液不能自动凝固。水蛭所具有的这些物质,是由于自身生存需要并 经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原因是动物的身体防御系统,会在机体受到伤害或损害时,产生实时的应 激反应,如白细胞集聚和血小板聚集等。而当血液里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含量过高时,血液就会容 易变质和腐败。水蛭把动物的血液吸食到体内后,一般要经过6--8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消化。为了 不引发被噬咬动物的机体防御应激反应,从而获得新鲜的血液并有利于保持血液的新鲜度,所以 水蛭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些具有镇痛、抗炎、溶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效的生物活 性物质。
婚舞
虫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毒素,这种毒素可以用来制造杀虫剂。这种杀虫剂对原 生动物、蠕虫、甲壳类动物都有致瘫痪作用。用这种杀虫剂来消灭农业害虫,可 以使害虫中毒、麻痹、软化而死。由于星虫素是沙蚕体内的自然成份,容易分解, 没有残毒,所以使用后不会像化学农药一样引起环境污染。因而沙蚕毒素的提取 物,称为当前世界上优良的杀虫剂。80年代国际上畅销的杀虫剂"巴丹",就是日 本武田药厂根据沙蚕毒素的结构而合成的。我国生产的农药"杀螟丹"就是沙蚕毒 素的衍生物,它能有效地杀死害虫,对螟虫的杀伤力最明显。沙蚕不仅可以杀虫, 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疗兼优的药膳。服用沙蚕,可以治疗胸闷、痰多和各种潮热、 阴虚盗汗、牙龈肿痛等疾病。福建、台湾、海南岛、广东等沿海地区,常用它煮 粥喂养幼儿。因为沙蚕是良好的补益强壮药,所以有"海洋里的冬虫夏草"的美称。
无性节 生殖节
异沙蚕(雄性沙蚕Nereis irrorata 的生殖节形成)
沙滩上,生活着一种外形酷似蚯蚓,又有几分象蚕的软体动物,它的名字叫做沙
蚕。涨潮时,它们从泥沙中钻出来舒展身体;退潮后,就在沙滩上钻进细长的圆
形洞穴藏身。在一年一度的产卵季节,每到月满星稀的夜晚,许多雌沙蚕群集海 面,发出闪光,雄沙蚕看见闪光,也发出忽明忽暗的闪光,予以回报,然后奋力 向雌沙蚕游去,整个海面在月光的照射下,沙蚕群呈现一片乳白色(这种习性称 为群浮或 )。所以,沙蚕又有光裸星虫的学名。沙蚕的提取物叫做星
中 枢 神 经
咽上神经节
围咽神经
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感官:
眼、项器、平衡囊、纤毛感觉器、触觉细胞
沙蚕的眼
沙蚕的平衡囊和项器
图8-6 多毛类的感官
七、担轮幼虫
形态:为陀螺形,在腰部有两条纤毛环,其间有口,无体节,有
原体腔和原肾管,为螺旋型卵裂
担轮幼虫在进化上意义:许多外形差别很大的动物,如软
正蚓的腹神经索与皮肤和肌肉 形成一个简单的反射弧
6 生殖和发育
生殖带:位于第14-16节,由表皮变成腺肿状隆起,无刚毛,无
节沟,其分泌物可构成卵茧
受精囊: 6/7,7/8,8/9 雌性生殖孔: 14 环带:14-16 雄性生殖孔:18 精巢囊: 10,11 储精囊:11,12 卵巢:12/13 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形成蚓茧,内有1-3个胚 胎
3、吸口虫目: 寄生在海百合类体外或海星体内生
活,体小,呈扁平盘状,体不分 节,具吸盘和疣足。 代表动物:吸口虫
沙蚕
鳞沙蚕
覆 瓦 哈 鳞 虫
吻沙蚕
长 吻 沙 蚕
昔日桌上寻常菜 如今摇身成珍馐 新会农民人工养殖禾虫
“软黄金”禾虫
种水稻是为了养禾虫
有宝贝挖?挖禾虫也!
隐居目 (1)磷沙蚕 (2)沙蠋
也有寄生种类。
• 多毛纲(Polychaeta)
• 寡毛纲(Oligochaeta) • 蛭纲(Hirudinea)
一、多毛纲
头部显著,有触手,触须,有疣足,无环带。如日
本沙蚕,长吻沙蚕等。
异沙蚕相-----一些种类的动物,到了性生殖成
熟是,身体的后半部形成生殖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纲毛变长,疣足叶状,而身体的前半部却无变化。
结构:为两端开口的迂回盘曲管,一端开口前一节体腔的多细
胞纤毛漏斗(肾口),另一端开口于该节的腹面外侧(排泄 孔),具有排泄含氮废物,平衡体内渗透压的作用
后肾管分为: 体壁小肾管,隔膜小肾管,咽头小肾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