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绪论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关关系的学科。
二、人文地理学传统范式:人地关系、区域研究、空间分析
1.人地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探
讨如何适应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从地域的观点: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空间性和时间性)
3.空间分析:关注区位和空间变化,人文活动和人文特征的“地方性”和“空间性”,探
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过程的形成机理,预测发展趋势
三、近代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①环境学派: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国家的支配作用
②人地关系学派:
白兰士:人类对外界环境的主动适应。
白吕纳:细化了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实地考察和小区域研究
③区域学派
赫特纳:研究空间分布;区域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哈特向:人的世界和非人文世界之间的关联=人地关系;描述和解释区域之间差异
④景观学派
施吕特尔:景观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原始景观转变成人文景观的过程
索尔:文化景观:人类文化与景观的关系;人类根据其文化标准改变自然形成文化景观⑤区位理论学派
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
廖什:市场区位理论克里斯泰勒:城市区位论-中心地学说
⑥政治地理学派
麦金德:全球作为整体探讨世界政治活动规律—大陆腹地说(世界岛、腹地、边缘)
四、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
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1)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2)分类:
①形式文化区: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
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举例:语言、民族),自然状态形成
②功能文化区:内部存在功能联系而中心位置及边界线确切的文化区(例:国家城市农
场学区),形成受政治、经济等影响
③乡土文化区: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的地区。(例:美国迪克西)
与特定历史、文化有关。
2、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
(1)扩展扩散:
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空间连续性)例:东汉造纸术:中国—阿拉伯—欧洲
①接触扩散/传染扩散: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例:电视、传染病。
②等级扩散: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例:购物中心
③刺激扩散: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例:土著人驯鹿(2)迁移扩散:
拥有某种文化的人或群体迁移使得文化扩散(空间不连续)例如:唐人街、牛街等
特点:空间上具有距离衰减特点、时间上呈现周期规律
3、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
(1)定义:研究地域文化系统(人-文化-环境)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文化-文化、
文化-环境之间、各种过程之间)
(2)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
①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
②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③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人类行为动机)
④和谐文化生态关系(协调论)
(3)文化(人类活动产物)与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的相互关系
①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②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③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生产方式、民族文化)
④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4、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
定义: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
5、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景观:地球表层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
文化景观: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人文景观)
五、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人地关系论
1、环境决定论(拉采尔、森普尔):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可能论/或然论(白兰士、白吕纳):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3、适应论(罗克斯比):
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居住在一定区域内人群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通过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
4、生态论(巴罗斯):借助生态学观点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5、环境感知论:
借助心理学研究成果分析人地关系,人的行为受环境感知(由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印象)支配
6、文化决定论:人通过文化起决定作用
7、和谐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
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第二部分人口地理学
一、人口结构
1、定义:一定地区、一定时点的人口系统内部的各因素的结构及其比例关系
2、性别结构
(1)定义: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各自所占的比重
(2)衡量指标:①性别比: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②男性(或女性)比重= 男性(或女性人口)/ 总人口*100%
3、年龄结构
(1)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间各个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百分比)。
人口年龄构成与出生、死亡、迁移等过程有关
(2)划分年龄层次的常用指标
①基本年龄组:以1岁为组距
②常见年龄组:按5岁或10岁为组距
③主要年龄组:幼年组0-14,成年组15-64,老年组65岁以上
④特殊年龄组:从需要出发,根据人口的各种社会经济特征把人口划分为若干年龄层次(3)衡量指标
①人口比重
少年儿童比重=0-14岁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老年人口比重=≥65岁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②老少比:
计算::=≥65岁人口数/0-14岁人口数*100%
分类:年轻型人口:老少比低于15%的人口
老年型人口:高于30%的人口
成年型人口:介于两者之间的
地位:老少比增长是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老少比越大,老龄化程度越高
③抚养比(抚养系数):少年儿童人口或(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率
少年儿童抚养比=0-14岁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老年抚养比=≥65岁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总抚养比(抚养系数)=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
④年龄中位数:
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中位数是一种位置的平
均数,它将总人口分成两半,一半在中位数以上,一半在中位数以下,反映了人口
年龄的分布状况和集中趋势
(4)人口的年龄结构的类型图
①年轻型:
“山”字型,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重
大,未来育龄人群大,出生率高,死
亡率低,人口增长速度快;青年人的
抚养、教育、就业和住宅等问题严重
②成年型:
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只是在高龄部分人数急剧减少,呈“钟”型,未来人口变化不大
③老年型:中年以上人口占的比重大,下窄上宽,呈“瓮坛”型。未来育龄组人群小,出
生率低,死亡率高,未来人口增长缓慢,乃至停滞或减少。未来面临问题:老年
人赡养、医疗问题,年轻人负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