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2017)高考真题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第17课晚明科技群英优秀教学案例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第17课晚明科技群英优秀教学案例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第17课晚明科技群英优秀教学案例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晚明科技群英”,属于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通过对晚明时期科技群英的探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认识晚明时期科技群英在数学、天文、地理、物理等领域的贡献,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结合学科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晚明科技群英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晚明科技群英对后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文献资料以及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人性化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对晚明科技群英的全面认识。
(四)反思与评价
1.课堂反思:在本节课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晚明科技群英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合理的目标。
3.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通过对晚明科技群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石,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历史故事引入:讲述晚明时期科技群英的生动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晚明科技群英的兴趣。
2.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晚明时期的科技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科技发展的氛围。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晚明科技群英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总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合理的目标。

第10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说课稿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第10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说课稿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孙中山的个人背景、革命理念和实践活动,掌握他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贡献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设计一份关于孙中山的资料卡,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生平事迹、革命理念和实践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
2.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孙中山革命历程的短文,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分析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和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一本关于孙中山的书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革命历程,深化对孙中山的认识。
2.撰写一篇关于孙中山革命理念和实践的读后感,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分析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参与线上讨论,就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和实践,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拓宽视野,提高合作能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系统地介绍孙中山的个人背景、革命理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他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贡献和影响。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孙中山的革命理念是如何形成的?”、“他领导的革命活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我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孙中山的评价和观点,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交流。

【创新设计】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 第1讲

【创新设计】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 第1讲

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 朕每闲居
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 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读史用史]
史料一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
合史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提示: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 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 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4.(加试)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c+)
(1) 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 奠定了中国版图,缔结、巩固了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康乾 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消极:对内加强专制 ( 文字狱、设南书房 ) ,对外轻视西 方,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近代中国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材料二
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
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
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面对 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 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 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 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②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 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③康熙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
答案
(1)木兰围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避暑山庄:处
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保和殿:每年除夕, 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 经验:因地制宜地处理边疆问题和民族关系。
(2)选择①: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
叛乱,巩固统一国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教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知识整合]1.中外历史人物一览表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1)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在评价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要求。

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2)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其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

(3)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

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确定其历史作用时应有不同的侧重。

(4)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

在总结归纳历史人物的活动时,可采用两种方法:①“阶段论”的方法:该法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

②“方面论”的方法:该法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

该法的特点是评价人物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特别适合活动范围广泛、活动内容复杂繁多的历史人物。

(5)要确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性结论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

在具体评定时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

3.注意认识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1)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

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

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

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标要求】1、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①分析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和过程;②列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各种措施;③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唐太宗所采取的措施①贞观之治出现的条件和表现②唐太宗采取的民族和对外政策3、康熙帝在巩固国家统一中的作用①康熙初年面临的问题;②康熙帝采取的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③评价康熙帝的主要贡献。

【考点梳理】1、秦始皇(1统一六国A:条件:①人民渴望国家统一②秦国具备了统一的条件③秦王嬴政个人的才能B:结果:秦灭六国,完成国家的统一,建立了秦朝(2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①政治上: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②地方上:郡县制③军事上:南征越族、北击匈奴。

④文化上:统一文字⑤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

(3秦始皇的暴政:焚书坑儒、修筑长城、严酷刑罚(4评价:①积极方面结束分裂、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消极方面实行暴政,短暂而亡。

2、唐太宗(1贞观之治①出现原因修养生息、宽刑薄税、文德治国②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2民族和对外政策①民族上:“战而后和”,任用少数民族贵族管理本地方,设置机构、册封、和亲,②对外方面:设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存异方之教”。

3、康熙帝(1面临的形势:国家统一遭到破坏、国家主权遭到威胁。

(2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①平定“三藩之乱”;②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③平定准葛尔贵族葛尔丹的叛乱;④尊重各民族,册封四大活佛。

(3抵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重点、难点】1、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和意义。

2、秦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评价秦始皇。

4、对古代治世的认识。

5、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的认识理解。

6、康熙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7、康熙帝为维护国家主权所采取的措施。

8、评价康熙帝。

高中历史必修四全套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四全套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四全套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本节课是高中历史必修四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历史必修四的整体框架和重点内容;2. 掌握历史必修四中的核心知识和概念;3. 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2.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3.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成就。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群体讨论法: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就历史事件和人物展开深入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2. 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和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对历史内容的理解;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背景和原因。

三、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1. 热身活动: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引导学生对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初步了解。

2. 导入新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呈现重点内容:通过图表和案例分析,展示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

4. 深入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对社会的影响。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历史必修四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评估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研究成果: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历史必修四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 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反思,评估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通过对教学评价的分析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上即是本节课《高中历史必修四全套说课稿》的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历史必修四的重要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说课稿
1.教学重点:孔子的生平事迹、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主张。
2.教学难点:
(1)儒家学说中“仁”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自身成长的启示。
(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复杂的历史人物和思想。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纯理论的讲述感到枯燥。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3.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生平的短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孔子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采用时间线的方式,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孔子生活的历史背景。
2.通过讲解、举例、引用经典文献等方法,阐述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如仁、礼、孝、忠等,并引导学生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如“孔子与子贡的对话”,通过故事引出孔子的人格魅力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2.悬念导入:提出问题:“孔子为什么能成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教具:使用挂图、时间线、思维导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2.多媒体资源:运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与孔子相关的历史背景、故事和名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高中历史选修四(-2017)高考真题教学文稿

最新高中历史选修四(-2017)高考真题教学文稿

高中历史选修四(2013-2017)高考真题1.(2017全国1卷)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

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

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

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8分)2.(2017全国2卷)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六单元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六单元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说课稿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小就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李时珍的生平,包括他的家族背景、学术成就以及为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其中,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李时珍的生平背景、医学成就及《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悟,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要求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要总结;二是让学生选择一种中医药材,了解其功效和应用,并进行分享;三是要求学生思考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让他们课前预习、课后总结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投入。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合作探究法。讲授法主要用于向学生传授李时珍的生平背景和医学成就等知识;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交流和分享对《本草纲目》的理解和评价;案例分析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李时珍的医学贡献;合作探究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实践来生成知识。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四《圣雄甘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四《圣雄甘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四《圣雄甘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圣雄甘地》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的一篇重要的历史课文。

该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圣雄甘地这一历史人物的生平、主要思想和对印度独立运动的贡献。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圣雄甘地作为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和印度国父,对印度独立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圣雄甘地的生平、主要思想和对印度独立运动的贡献; 2. 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 3.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引导学生运用前后对比、归纳总结等思维方式,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仰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印度独立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对和平、非暴力抗议的重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了解圣雄甘地的生平和主要思想; 2. 分析圣雄甘地对印度独立运动的贡献。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圣雄甘地的政治思想的理解; 2.学生对圣雄甘地非暴力斗争的认识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印度国旗的图片以及播放印度国歌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对印度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入课文:通过提问“你们对印度有了解吗?你们知道圣雄甘地是谁吗?”引入课文内容。

课文讲解: 1. 通过讲解圣雄甘地的生平和主要思想,让学生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从律师转变为政治家的历程,以及他对非暴力抗议和和平主义的主张。

2. 重点讲解圣雄甘地领导的盐法抗议运动,通过分析运动的目的、策略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到圣雄甘地引领了一场非暴力、和平的抗议运动,对印度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文拓展: 1.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非暴力斗争与暴力斗争的优劣势”; 2.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领导者,圣雄甘地在运动中有哪些领导才能和思想?”课堂练习: 1. 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几个问题,如“圣雄甘地对印度独立运动的贡献是什么?”; 2.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模拟演讲、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2017高考历史选修四

2017高考历史选修四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历史题(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7全国Ⅰ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

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

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

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8分)(2017全国Ⅰ卷)47.(15分)(1)原因: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意义: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2.2017全国Ⅱ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

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课件:专题4 3圣雄甘地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课件:专题4 3圣雄甘地

历史 M 选修4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课时作业
2.非暴力主义 (1)理论来源 素食 、不杀生的主张。 ①印度教毗温奴派的仁爱、_______ ②《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 仁慈 改造人类,并创造了非暴力 (2)理论内容:主张以 _______
抵抗的斗争形式。
民当局与甘地达成协议。
历史 M 选修4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课时作业
3.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 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为了稳住印度,表示 国大党 支持战争,甘地拒绝了这 战后给予印度自治,条件是_______ 一提议。 (2)发起了让英国人滚出印度的运动。
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
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 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历史 M 选修4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课时作业
材料三
贾·尼赫鲁记述道:“乔里乔拉事件后,我们的
历史 M 选修4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课时作业
(2)概况
①开端:1919年11月第一次同英国政府提出“不合作”主 张。 ②发展:1920年国大党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和甘地起草 的党纲,使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 ③高涨:迅速席卷整个印度,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完全 陷入瘫痪。 ④结果: 1922年2月,乔里乔拉村事件后,甘地终止了这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课时作业
提示: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选修4 第3讲 高考探究与规律认知总结课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选修4 第3讲 高考探究与规律认知总结课

品悟 高考真题
三、人物评价的常用方法 1.历史评价 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任何人物的活动 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理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 的关系,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判断历史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 动家没有提供现代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他们提供了新的东 西。”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 范围之内”。
考向三 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近代世界杰出人物
(2015·高考全国卷Ⅱ) 材料 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 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 年,俾斯麦政 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 压。在《非常法》实行的 12 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 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品悟 高考真题
五、人物评价的一般格式(历史人物小论文) 1.属性 确定人物身份。 2.事迹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事迹分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逐条叙述 与该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
品悟 高考真题
3.影响 分析该人物产生的历史影响,可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 4.结论 全面总结,得出启示。
品悟 高考真题
5.阶级分析法 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 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 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不能简单的唯成分论,见到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就 全盘否定,见到属于农民阶级的历史人物就完全评价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否定。如秦始皇建立了中 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 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当然,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 还要坚持“重点论”,一般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选修四(2013-2017)高考真题1.(2017全国1卷)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

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

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

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8分)2.(2017全国2卷)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6分)3.(2017全国3卷)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

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

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

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7分)4.(16年全国1卷)(15分)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

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

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6分)5.(16年全国2卷)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

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

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

”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曾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

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7分)6.(16年全国3卷)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

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

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

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

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

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

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11分)7.(2015·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卷)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

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

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

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

”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9分)8.(2015·全国新课标卷文综Ⅱ卷)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

工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的镇压。

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

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

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人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

同时也为老年人和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

(9分)9.(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卷)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

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

”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

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

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

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

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9分)10.(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Ⅱ卷)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

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

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

”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

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

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

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

(7分)1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卷)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

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

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