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有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所有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经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课前预习】一、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 微观讲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1)必然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变元素的和不变微观:原子的、、不变(2)必然改变宏观:的种类必然改变微观:的种类必然改变(3)可能改变的数目可能改变二、化学方程式1. 书写原则(1)(2)2.含义:以 2H2+O2点燃 2H2O为例(1)(2 )(3)三、基本反应种类用字母 A. B. C. D来表示如( 1)化合反应:A+B=C(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课堂研究】一、【典题精练】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例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例 2 】为防范煤气逸散令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别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 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 2 H 5SH 9O2点燃 4CO22X 6H 2O ,则X的化学式为()A.H 2 SO4 B.SO C.SOD. CO3 2 2【例 3】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而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讲解的是()A. 5g 水受热变成5g 水蒸气B. 5g 食盐溶解在95g 水中,成为100g 食盐溶液C. 100mL水加入 100mL酒精,体积小于 200mL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例 4 】 a g 镁在氧气中完好燃烧后,获取b g 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A.( a+b) g B .( a-b ) g C .( b-a ) g D.无法判断变式训练:1、依照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4HNO3=2H2O+4X+O2↑中, X 的化学式为()A NOB NO2C N2O3D N2O52.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有()A.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B.必然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C.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D.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3.以下现象不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讲解的是()A.将 2g 氢气在 20g 氧气中燃烧,生成18g 水B.将 20mL酒精与 20mL水混杂,整体积小于40mL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D.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溶液质量减少5. 在A+2B C+2D的反应中,和 8gB 完好反应生成14.2gC ,同时获取______g。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熟练编写化学方程式,包括物质的化学式、状态符号和反应条件。

3.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过程和产品生成。

4.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方法和编写规则。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相关概念。

教学准备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

2.实验室器材和化学品。

3.PPT或黑板、粉笔。

4.学生试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化学方程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学生回答: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化学方程式?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

•化学式的表示及意义。

•反应条件的表示。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方法。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让他们分组进行练习,并解答下列问题:•根据以下化学方程式,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和反应条件:1.H2 + O2 -> H2O2.Na2CO3 + HCl -> NaCl + H2O + CO2•请学生互相讨论自己的答案,并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4.汇报与总结(10分钟)–让代表学生的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强调正确的表达方式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规则1.复习与引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讲过的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引入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规则,包括物质的状态符号,以及平衡方程式的编写方式。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规则,包括:•物质的状态符号:固体(S)、液体(L)、气体(G)、溶液(aq)的表示方法及其意义。

•平衡方程式的编写规则,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的确定。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写法。

2.掌握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和方法。

3.提高学生解题和操作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教学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写法。

2.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和方法。

2.解决平衡方程式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讲桌、黑板、彩色粉笔。

2.化学实验室用具和试剂。

3.化学沉淀反应实验步骤和材料准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利用黑板上的九大类反应类型画线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复习化学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步:复习基本概念和写法(15分钟)1.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写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箭头的表示方法。

2.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解释每个符号的意义。

第三步:引入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和方法(15分钟)1.引入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不平衡化学方程式的不稳定性,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介绍各种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静态法、代数法和半反应法,并逐一解释原理。

第四步:解题方法和实例讲解(20分钟)1.给学生提供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实例题,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

2.采用示范导入的方式,划重点、提示常考思路、注意事项等。

第五步:化学沉淀反应实验(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次化学沉淀反应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化学方程式。

3.辅助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编写平衡化学方程式。

第六步:总结复习内容(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并解答学生疑惑。

2.归纳和总结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写法和平衡方法。

第七步:课堂练习(20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练习题。

2.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测评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质量水平,掌握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堂测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 g水加入100 g酒精中生成200 g溶液,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这违背质量守恒定律C.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数目一定不变D.铁丝在O2中燃烧,反应前固体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总质量2.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发生,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P Q R W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40 4 3.6 4.8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待测13 12.6 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P==Q+R+W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6g4.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已知KCl与NaNO3不反应;2NaOH+CuSO4= Cu(OH)2↓+Na2SO4]A B C D5.为实现CO2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 CO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X的化学式为CH2D.该转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作业设计】基础应用1.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B.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C.5 g水与5 g酒精混合成10 g酒精溶液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2.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网络】【分析解读】1.本单元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应用,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到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

中考以简答题型式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化学反应现象,或质量变化问题;以选择或填空形式考查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确定物质组成,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性试题。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是化学中考的高频考点,主要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点包括:①书写化学方程式;②根据题干所给信息,书写未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在选择题中会结合微观示意图或生活中的现象,在一个选项中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

将会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质的相互转化、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结合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正误,并延伸到对反应类型的判断。

会结合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来根据题给信息正确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叙述反应的意义。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题目将由物质的单一计算逐渐向混合物的计算、与溶液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综合考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时提倡由浅入深,分类练习,逐步掌握这部分内容。

主要的命题点有:①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知识梳理】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高频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总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_______变化,但不适用于_______变化。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3.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4.准确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会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5.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复习内容(阅读上册教材P92 -----10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学案):1.参加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从原子、分子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必然相等。

3.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1)质的方面:表示、和;(2)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比;(3)粒子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粒子比。

5.在反应3Fe+2O2Fe3O4中,每份质量的铁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6.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要以为基础;二是要遵守,等号两边各原子的与必须相等。

7.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使得每一种元素原子的相等,这个过程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8.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2);(3)。

若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应在生成的气体化学式后注“”号;在溶液中的反应,若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不溶物,应在生成的不溶物化学式后注“”号;“”表示加热。

9.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

计算可以从的方面研究物质的变化,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一种或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0.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2)写出反应的;(3)写出相关物质的的乘积以及、。

(4)列出、;(5)简明的写出。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探究问题】1.化学方程式的组成有哪些?2.化学方程式中的“→”和“”分别代表什么含义?3.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原子平衡法和电荷平衡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知识导引】1.化学方程式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含义是什么?2.化学方程式中的“→”和“”分别代表什么含义?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什么?4.化学方程式如何进行平衡?【展示思路】1.提示学生回忆化学方程式的组成和含义。

2.解释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含义。

3.简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4.分别介绍原子平衡法和电荷平衡法的应用范围。

【解决问题】1.化学方程式的组成是: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符号。

反应物:参与反应并被消耗的物质。

生成物:通过反应生成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符号:→表示反应的方向,空格表示反应的轴心。

2.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反应的方向,反应物被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表示反应的轴心,将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开。

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平衡态的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保持不变。

4.原子平衡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中没有多余的原子的情况,电荷平衡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中存在电荷不平衡的情况。

【拓展思考】1.化学方程式中为什么要进行平衡?2.化学方程式中的平衡是如何实现的?【知识总结】1.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符号组成。

2.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反应的方向,“”表示反应的轴心。

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平衡态的状态。

4.原子平衡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中没有多余的原子的情况,电荷平衡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中存在电荷不平衡的情况。

【自主检测】1.化学方程式的组成是什么?各部分的含义是什么?2.化学方程式中的“→”和“”分别代表什么含义?3.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什么情况下适用原子平衡法?什么情况下适用电荷平衡法?【小结】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你了解了化学方程式的组成与含义、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概念和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学案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学案2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的化学问题;2、通过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规范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3、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路并能够规范的解题。

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2. 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思路和规范答题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思路的培养和规范答题的行为养成。

教学过程一、自我诊断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方面来说是因为原子的不变;从宏观方面来说是因为元素的不变。

2、铁丝燃烧后生成固体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增加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

3、写出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在此化学反应中份质量的铁与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4、将2克的氢气和8克的氧气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二、知识归纳内容:宏观:守恒的原因微观:适用范围:化学变化1、质量守恒定律实验验证:最好在一个密闭的体系内。

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和问题。

(2)可求某一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3)确定某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其化学式。

(4)确定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宏观:;微观:;量:。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是:、。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4、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典例示范1、绿色燃料物质X,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点燃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化学式为()A.H2 B.CH4 C.CH3OH D.C2H5OH2、在反应A+B=C+2D中,已知2.9gA与4.9g的B完全反应,生成6.0g的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9B、40C、58D、863、将2克的氢气和8克的氧气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四、训练提高1、已知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推知蜡烛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旨在使学生巩固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分类、书写规则、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程度的化学知识,对化学方程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化学方程式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化学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和技巧;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方法;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运用比喻、动画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2.制作PPT,展示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和实例;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化学方程式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方程式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分类和书写规则,让学生明确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方法。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
2、剩余固体中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3、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克?
4、试再用二种方法求KClO3的质量。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思练中有关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一、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过程、策略):
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总质量不变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3)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粒子个数比。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初中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复习课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
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
PPT
复习课
课时数
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归纳板书】2.质量守恒的原因:
微观 宏观
原子的种类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决定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总质量不变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能够准确配平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归纳总结,提升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及技巧。

教学难点•复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过程。

•理解和应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教材。

•多媒体课件(包含化学方程式书写示例、配平动画、错题解析等)。

•实验视频或演示材料(可选,用于直观展示化学反应过程)。

•小组讨论题卡、练习册。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及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法:小组内讨论复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策略。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配平过程,直观理解。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视频(如铁生锈、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化学方程式,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引导:提问“如何准确描述这些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书写规则?”引出本节课主题。

新课教学1.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讲解并板书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箭头等。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简单配平:以H₂ + O₂ → H₂O为例,演示最小公倍数法配平过程。

•复杂配平:选取一两个复杂化学方程式(如C₂H₂O + O₂ → CO₂ + H₂O),分组讨论配平策略,每组派代表分享,教师点评补充。

•配平技巧总结:归纳常见配平技巧,如奇数配偶法、观察法等。

3.案例分析•选取几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强调解题思路和步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等内容。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时间的化学,对化学方程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部分学生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本质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调整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应用。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方程式的复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视频等形式,呈现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教师可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调整方法,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

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练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复习重难点】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本单元我们围绕“化学方程式”学习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整理本单元知识。

2.明确复习目标,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知识结构图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计算步骤:设、写、找、列、答常见题型⎩⎪⎨⎪⎧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不能直接利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知识模块二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知识模块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哪些?2.应用:A g 的氯酸钾和B g 的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加热后完全反应,最后得到C g 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后的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B g 。

(2)反应得到的氧气的质量为(A +B -C)g 。

(3)反应得到的氯化钾质量为C-B g。

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知识结构图知识模块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知识模块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检测反馈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完成学生用书的“单元重热点、易错点突破”部分。

二、课后提升完成单元测试卷。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训练,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配平方法,尤其是含氧化物的配平和反应条件的标注;
2.分层次教学,巩固基础
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
3.小组合作,互帮互助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应用中的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探究,提升能力
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化学反应过程,培养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化学反应本质的能力。
3.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方法,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设计若干讨论题,如“如何配平含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等。
2.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讨论题进行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互相交流、分享经验。
3.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应用的理解。
2.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
3.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对化学方程式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a.完成课本上第五单元的相关练习题,重点关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和条件标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 教案

化学方程式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复习过程:一.复习引入二.学生思考1、“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谈谈你的想法。

2、几千万前的恐龙体内的一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三.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点字眼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1)10克水蒸发变成10克水蒸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则该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2L氢气与16L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8L水。

(4)2g氢气在1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0g水。

3.质量守恒的原因.五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1: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2O+CO2→淀粉+O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技巧归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应用2: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如下,请问X的化学式为。

2C2H5SH + 9O24CO2 + 2X + 6H2O技巧归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应用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__g D生成。

大家来找茬①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②Al+H2SO4==AlSO4+3H2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引导学生复习1、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两个原则:遵循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写标配查口诀着重复习配平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C2H2 +O2═══CO2+ H2OFeS2+ O2═══Fe2O3 + SO26.学生练习市售打火机里装的不是汽油,而是液态丁烷(C4H10),丁烷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客观事实。

2.能从质和量的角度说明一具体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4.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5.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6.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二. 基础扫描:1、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的质量总和。

(2) 理解: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质量不断地减少,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mg 铁丝在ng 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为(m+n )g ;C.10g 的水和5g 的蔗糖混合后得到15g 蔗糖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 A+B=C+D 中,如果ag 的A 和bg 的B 反应生成C 和D 的质量之和≦(a+b )g例2、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实验室里盛装NaOH 试剂瓶瓶塞都是橡皮塞,原因是玻璃中的SiO 2会发生2NaOH+SiO 2=X+H 2O 的反应,生成的X 会把玻璃粘在一起无法打开。

反应式中X 的化学式为 。

例3、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 、B 、C 三种物质各30g ,加热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A 和B 的质量比为35:33 B .变化后待测物A 的质量为5gC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D .C 物质中所含的元素种类是A 、B 、D 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1、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

请根据图示回答:①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 ;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③该反应中的生成物 (填“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2、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KNO 3 B.Cl 2 C. H 2 D. NaOH3、某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时,不小心把金属钠掉到水中,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课前预习】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变元素的和不变微观:原子的、、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的种类一定改变(3)可能改变的数目可能改变二、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2)2.含义:以2H2+O点燃 2H2O为例(1)(2 )(3)三、基本反应类型用字母A. B. C. D来表示如(1)化合反应:A+B=C(2)分解反应(3) 置换反应(4) 复分解反应【课堂探究】一、【典题精练】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例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例2】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O6H2X4CO9OS HH2C22252+++点燃,则X的化学式为()A.42SOH B.SO3 C.SO2 D.CO2【例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C.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体积小于200mL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例4 】a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 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变式训练: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4HNO3=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A NOB NO2C N2O3D N2O5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有()A. 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B. 一定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C. 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D. 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D .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溶液质量减轻5.在A+2B →C+2D 的反应中,9.8gA 和8gB 完全反应生成14.2gC ,同时得到______g 。

6.A 、B 、C 三种物质各15g ,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30g 新物质D ,若再增加10gC ,它们又继续反应完成时,A 与C 恰好消耗完毕。

则参加反应的A 与B 的质量比( ) A 、2:3 B 、2:1 C 、3:2 D 、1:I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 )A .22Fe 2HCl FeCl H +=+↑B .42242NaOH CuSO Cu(OH)Na SO +=↓+C .↑+=2232CO O H CO HD .22S O SO +点燃 【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424322Fe 3H SO ()=Fe (SO )+3H +↑稀B .4224CuSO +2NaOH=Cu(OH)+Na SO ↓C .234Fe O Fe O +点燃D .乙醇燃烧:25222C H OH+3O =CO +3H O【例3】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 2 点燃 2P 2O 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D .②③④ 变式训练: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在空气中点燃锌粉时,锌粉燃烧。

(2)铝跟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3)汞蒸汽有毒,为防止汞蒸气使人中毒,可以在洒落的液态汞上覆盖硫粉,产物是+2价汞的硫化物。

(4)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慢慢生成铜绿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在反应X+2Y=R+2M 中,当1.6g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且反应生成的R 和M 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 ) A .23︰9 B .19.6︰9 C .32︰9 D .46︰9【例2】2.32g 某金属氧化物在H 2流中加热到反应完全后,得到1.68g 金属。

若此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此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ROB .R 2O 3C .R 3O 4D .R 2O 5 变式训练:1.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 ,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2、在化学反应3X+4Y=2Z 中,已知X 和Z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二、方法总结:本单元围绕质量守恒定律这一主线,对知识进行展开。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核心定律,一直是必考的知识点,不仅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依据,而且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

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及其量的意义是历年中考热点和必考之点,一定要熟练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在中考的试题中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变化的一种方法,它是化学计算的重要形式之一。

考查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生成物(反应物)求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等计算;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来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当堂达标测试】 1.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 .原子的种类B .原子的数目C .分子的种类D .分子的数目 2.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在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3、某物质R 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为:2R+2H 2O+7O 2=2FeSO 4+2H 2SO 4,推断R 的化学式为( )A .FeSB .Fe 2S 3C .FeOD .FeS2 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 、CaCO 高温CaO+CO 2↑ B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C、Al+O点燃Al2O3D、CO2+Ca(OH)2=CaCO3↓+H2O5、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 A与一定量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A.4:19 B.3:5 C.1:3 D.2:176、25克M物质与5克N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克M和11克P,还有一种新物质Q,若M、N、P、Q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M+N=P+QB、 M+2N=2P+QC、 2M+N=2P+QD、 2M+N=P+2Q 78、某同学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克氢气跟8克氧气起反应,一定生成10克水。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9、将A物质10克、B物质20克混合加热至高温,反应后剩余A物质4克,剩余B物质2克,同时生成C物质22克,D物质若干克。

则D物质的质量为-------克;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和生成的各种物质之间的质量比:A:B:C:D为-----------。

如果A、B、C、D的式量分别为12、18、44、2,则在化学方程式中A、B、C、D四种物质的计量数分别是、、、,化学方程式是【课后提升】1. 某反应为2X+3O22CO2+4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X的化学式是()A、H2 B、CH4C、CH4O D、C2H6O,2.把4克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硫、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三种物质的质量比(2)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克?(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

3.我国已成功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化学式为NH4ClO4)的混合物。

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锰酸铵发生下列反应:2NH4ClO4N2↑+Cl2↑+2O2↑+4X。

请回答下列问题:(1)NH4ClO4中氯的化合价为(2)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反应。

(3)X的化学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