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课文
5.1 飞夺泸定桥_ppt
教育课件
12
13
力量悬殊
敌军——两个团、两个旅增援。 我军——一个团。
教育课件
14
默读3、4小节,完成练习:
(1)在漆黑的夜里,敌人
,红军也
。
(2)在隔岸相望时,敌人
,红军则
。
(3)在雨越下越猛时,敌人
,红军却
。
教育课件
15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战士们是怎样克服恶劣的条件的?
摔倒在泥泞的路上时…… 实在走不动了…… 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时…… 豆大的雨点打在人脸上觉得像刀割一样疼时……
教育课件
20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指挥战斗。号手们 吹起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 谷。二连担任突击连,22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 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 的是第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 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 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 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 狈的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 定性的胜利。
教育课件
16
教育课件
17
教育课件
18
读一读,比较句子。
二连担任突击连,22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 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 铁链向对岸冲去。
二连担任突击连,22位英雄向对岸冲去。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飞夺泸定桥战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战役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飞夺泸定桥战役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参与方。
2. 强调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1.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飞夺泸定桥战役的场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场战役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活动:1. 播放飞夺泸定桥战役的纪录片片段。
2. 学生分享对战役的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战役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信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飞夺泸定桥》的内容介绍。
2. 课文中描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1.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注意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和讲解。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课文《飞夺泸定桥》。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课文讨论与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教学内容:1. 课文《飞夺泸定桥》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手法。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
2. 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和分析。
3. 教师总结并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写作练习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 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战役的短文。
2.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战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供写作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战役的短文。
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飞夺泸定桥》PPT课件2PPT、优质教学课件
讲课人:卢有花
四年级上学期
背景简 介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5月25日红一
师第一团在安顺场顺利地强渡了大渡河,但是这里的水流太急, 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 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花费多少日子呀。70 多年前——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 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耽误了战机,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 事。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红军是至关重要的。蒋介石扬言: 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系安危, 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 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过河 去,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 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师生共同分析: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的条 件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岩石与干泥土要小得多。因此,水对于气温的 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的太阳照射条件下,干旱的内陆地区一天 之内的气温变化比较大,而湿润的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就不像内陆那样 显著。三峡水库建成后,因为库区里的水的比热大,夏天不容易升温 , 冬天也不容易降温,导致库区气温夏天将会比原来低一些,冬天气 温 将会比原来高一些。 师:请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比热容较大的 这一 属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 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 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D. 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变化以及物体吸收 热
量的多少都无关。
三、小结 师: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之后做知识小结。 师: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比热容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 们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文《飞夺泸定桥》是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1.2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五年级,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勇事迹,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2 教学难点: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精神。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4.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5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回家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5.2 拓展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问答、朗读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回家作业和拓展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飞夺泸定桥课文原文及赏析
飞夺泸定桥课文原文及赏析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
接下来分享具体的课文内容。
1飞夺泸定桥课文原文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北师小学语文四上第五单元《飞夺泸定桥》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第一部分课文前两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
从时代背景看,1935年5月红军长征必须经过大渡河。
长征是伟大的战略转移,能不能夺下泸定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地理形势看,大渡河是“天险”,水流湍急,两岸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要想过大渡河,必须夺下泸定桥,这是一个死任务。
从敌我形势看,敌人有两个团防守,还有两个旅增援,而我方只有一个团去完成夺桥任务。
敌强我弱,红军必须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红四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接受“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的任务的。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围绕“飞”字展开,叙述红军飞速赶到泸定桥的过程。
课文中几个数字可以帮助我们大致计算“飞”的速度:①二十多个小时急行军二百四十里,平均每小时走十多里。
走的是什么样的路、怎么走呢?是“翻山越岭”,“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泥泞”,“摸黑”前进。
②到晚上七点钟,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当然更顾不上休息。
大雨把战士们“全身都淋透了”,红军战士是饥、疲、冷交加。
③沿途还与“好几股阻击的敌人”战斗。
但是,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
红军终于“抢”在前面,把敌人“抛”在后面,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
“抢、。
11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
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 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 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
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 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 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 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 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
请同学默读课文4—5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为什么这样安 排详略?红军又遇到哪些困难? 做好批注。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淋透了。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战, 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 山峡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溅 起3米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 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 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 去。
忽然望见对面出现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 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色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了火把,照亮了道路 跟敌人赛跑。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 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泸定桥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 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底下 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 似的。
泸定桥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 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底下 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 似的。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定、团结、奉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课文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
3. 关键词汇和句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和作者。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教师进行指导。
3. 课文理解: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教师进行讲解和解释。
4. 关键词汇和句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解释其含义和用法,教师进行讲解和示例。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并解释课文内容。
2. 让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释。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泸定桥的英勇事迹。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3. 角色扮演:选取课文中的重要角色,让学生扮演相应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飞夺泸定桥》。
(2)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
(3)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敢拼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飞夺泸定桥》的朗读与理解。
(2)课文中人物形象和特点的分析。
难点:(1)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2)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飞夺泸定桥》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飞夺泸定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作品欣赏与评价:(1)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编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的小论文。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绘制一幅关于《飞夺泸定桥》的插图。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和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飞夺泸定桥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课文飞夺泸定桥
课文飞夺泸定桥一、课文背景1. 历史时期飞夺泸定桥发生于1935年5月,当时中国工农红军正处于长征途中。
2. 战略意义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它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
夺取泸定桥,红军就能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打开通往川西的通道,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基础。
二、课文内容1. 起因红军来到大渡河边,国民党军队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
红军必须夺取泸定桥才能继续北上。
2. 经过行军红军接到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路程却有120公里。
红军战士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跑步前进,冒雨行军。
他们克服了饥饿、疲劳等重重困难,与敌人的援兵赛跑。
战斗泸定桥由十三根铁链组成,桥身木板被敌人抽掉,桥下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
红军战士们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毫不畏惧。
22位勇士组成突击队伍,手持短枪,背着马刀,腰缠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后面的战士们则边冲边铺木板。
敌人在桥头妄图凭借坚固的工事阻止红军,红军战士们英勇战斗,经过激烈的交火,终于夺取了泸定桥。
3. 结果红军成功夺取泸定桥,粉碎了国民党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使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继续向川西进发。
三、人物形象1. 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红军战士们在面对泸定桥险恶的环境和敌人强大的火力时,毫不退缩。
22位勇士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他们明知冲在前面危险重重,却毅然决然地攀着铁链冲向对岸。
坚韧顽强:在长途奔袭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克服了山路崎岖、饥饿、疲劳和恶劣天气等困难,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为夺取泸定桥而努力。
团结协作:突击队员在前面冲锋,后面的战士则忙着铺木板,大家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完成了夺取泸定桥的任务。
四、写作特点1. 情节紧凑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从接到命令、急速行军到激烈战斗、夺取泸定桥,情节一环扣一环,没有多余的叙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战斗的紧张气氛。
2. 描写生动环境描写:对泸定桥的描写,如“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飞夺泸定桥课文批注
飞夺泸定桥课文批注
飞夺泸定桥是课文《飞夺泸定桥》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它展现了红军长征中勇士们惊险刺激的渡河场景。
在阅读完这篇课文后,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它进行批注。
课文通过详细描述红军官兵们渡河的惊险过程,表达了革命者在生死悬于一线的情况下,为了胜利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勇士们的英勇与坚定,更能体会到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红军官兵们必须克服多种困难,如水流急、桥面宽等。
课文详细描绘了这些困难,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红军官兵们面对的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
然而,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渡河。
此外,课文还表达了革命队伍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红军官兵们必须紧密配合,才能完成任务。
他们以牺牲
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让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在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
在阅读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我们不仅要被勇士们的勇气和智慧所感动,更要从中汲取力量。
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团结协作,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总之,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不仅展现了红军长征中惊险刺激的渡河场景,更向我们传达了革命精神。
我们应该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这篇课文,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生的启迪和激励。
【初中语文】初中课本原文《飞夺泸定桥》阅读真题
【初中语文】初中课本原文《飞夺泸定桥》阅读真题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一共是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
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
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
红褐色的喝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
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
桥的对岸就是
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
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这段话中先写下泸定桥的(),再写(),最后写下()
2.组词语。
稍()梢()哨()栏()烂()拦()摇()遥()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
恳请你也天问一个句子,运用次
修辞手法。
4.文中的“天险”是指()a.城墙b.河水c.铁链d.泸定桥
5.文中的“凭借”近义词(),“飞过来”本来指用翅膀从空中飞过来。
敌人说道“看
看你们飞过来吧!”意思就是你们没(),绝对不可能将()。
6.用“//”按照“桥险”、“水急”、“敌狂”分三层。
7.这篇课文就是紧紧围绕“”和“”进行故事情节的,全文按照收到命令----()----
--()------成功渡河这四个部分记述的。
飞夺泸定桥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书预习
飞夺泸定桥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书预习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难的一段行程。
而从1935年5月25日起,他们在大渡河天险大渡河石鼓镇飞夺泸定桥,这座号称“世界第一大跨径悬索桥”的泸定大渡,成为中国革命道路上的一座不朽传奇。
他们英勇善战,英勇杀敌,不畏艰险。
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文简介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夏衍。
1935年5月25日,红军二、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敌重兵围追堵截,为了顺利渡过大渡河,实现战略转移,党中央决定由红一军团和红十一师共约1万人强渡大渡河。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红军指战员奋勇夺取泸定桥的故事,文章通过描写战斗中不同人物和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战斗精神,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二、作者介绍李开复,男,汉族,1903年6月出生,籍贯四川成都。
1954年7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获学士学位,同年9月至1956年8月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师从李开复先生,师从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江泽民先生,学习和工作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李开复主要从事核物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兼核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原子能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及核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秘书长。
1998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1年被授予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8年被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称号;2011年被授予“中国核物理十大杰出人物”称号;2012年被评定为第四批全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
三、学习方法这是本单元的一篇课文,围绕泸定桥展开。
《泸定桥》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多,如:课文开头自然段的写作方法等。
课文主要讲述了红军战士在面对恶劣的环境,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国民党军四个师在大渡河天险上的激烈战斗。
同学们应根据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来预习课本上的课文,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
飞夺泸定桥课文
1935年5月,红军向大渡河挺进,奋勇闯关。
大渡河波涛汹涌,水流湍急,被视为“天险”。
河面上,仅有几根晃动的铁索,这就是“泸定桥”。
桥上,红军冒着弹雨,英勇地向前冲。
冲在最前面的是红四团二连连长“大个儿”。
他身材魁梧,英勇善战,正紧握手榴弹,怒视前方。
紧跟其后是“大个儿”的好搭档——“石头”。
他是三连的连长,刚满20岁,个子不高,但聪明灵敏。
看,他端着机枪,一阵扫射,为冲锋的战士做掩护。
就在24小时前,这支队伍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
首长接到紧急任务,发布命令:“24小时内,我们夺下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顺利北上!”任务艰巨,但战士们并未退缩,纷纷喊道:“保证完成任务!”战士们喊起口号,沿着山路,跑步前进。
首长提醒大家:“谁赢得时间,谁就赢得了胜利。
我们必须赶在敌人的增援部队达到前,夺下泸定桥!突然,天空电闪雷鸣,下起倾盆大雨。
崎岖的山路充满泥泞,更加难走了。
战士们冒着大雨,咬紧牙关,继续前进。
“对面有火把!”侦察兵小黑前来报告。
“原地隐蔽!”首长立即下达命令。
战士们隐蔽起来,牢牢抓住手里的枪,进入戒备状态。
一直举着火把的队伍,正往泸定桥的方向行进。
“是敌人的增援部队!我去把他们打掉!”大个儿一激动,端起机枪就要往前冲。
“傻大个儿,别耽误时间!夺桥最重要!”石头赶紧把他拉了回来。
“喂,你们是哪部分的?”敌人高举火把,高声呼喊。
“糟糕,我们的队伍被发现了!我还是去把他们灭了吧!”大个儿起身往外冲,却被石头一把拉住。
石头果断地对战士们说:“打起火把!”大家举起火把,火光照亮了河面。
石头沉着地向对面高喊:“我们是刚与红军交手的川军,已歼灭大半敌军,正向泸定桥增援!”战士们屏住呼吸,紧张地等待回应。
大个儿一手举着火把,一手紧握机枪。
小黑半跪着,准备开火射击。
石头也屏住呼吸,紧盯对岸。
短短几秒钟的寂静,就像一场无声的战斗。
“我们也是增援部队的!”敌人的回答,令战士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大个儿锤了石头一拳,说:“哈,他们信了!兄弟,你可真行!”石头笑着说:“记住我们的任务不能硬拼,要智取!”天空渐渐变暗,石头看看怀表,说:“还有8个小时,我们一定得比敌军快才行!”大个儿点点头,大喝一声:“兄弟们,冲啊!”大家加快了速度,恨不得一下飞到泸定桥上。
小学课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a版第十册第13课。
课文记述了北上抗日的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课题中的“飞”“夺”两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神速、险奇形象地概括出来了。
“飞夺”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集中表达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按事情开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2.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4.能把夺桥的经过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词语。
5.学习课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沪定桥战斗英雄业绩。
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沪定桥1706年建成,是四川和青海、的交通要道。
桥长100米,宽2.8米,高14.5米,是我国古老的铁索桥之一。
北上抗日的红军于1935年s月到达四川省沪定县过大渡河。
沪定桥建在离水面几十米高的大渡河上。
沪定桥由13根铁链组成,木板又被敌人抽掉了。
河水波涛汹涌,水声震耳欲聋。
红军突击队22名战士英勇顽强,与敌人激战2个小时,夺下了沪定桥,为红军继续北上抗日打通了道路。
从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红军战士“像飞一样行军”的。
(3一5自然段)其余的写了什麽(1、2自然段写红军要夺桥) (9自然段写红军夺桥后的结果)全文可分五段:一(1)要夺桥二(2)命令夺桥三(3一5)飞速行军四(6——8)夺桥五(9)夺桥后飞:速度快,神速。
夺:攻占,攻打。
按事情的开展顺序。
要夺取沪定桥飞速赶到沪定桥夺取沪定桥渡过沪定桥分段一(1) 二(2一5) 三(6一8) 四(9)1.默读思考北上红军过大渡河为什么非从沪定桥走不可?(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只有沪定桥可以通过。
只有,唯一,说明没有其它道路可走。
)2.读出必须过桥的坚决语气。
六年级下册语文,飞夺泸定桥。课文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飞夺泸定桥。
课文笔记读了这个故不事,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描述的就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对我大有启发,我一定要学习红军那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感谢我们的前一辈。
这篇文章里"但是战胜敌葚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这句话突出表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了夺取胜利,可以不顾饥饿疲劳,夜以继日地形军作战。
当读到这里,我觉得他们真令人敬佩,他们不像走我们现在平坦的道路,而是走稀泥地,一脚一陷的,而且还是走山路,如果我们有他们一半的精神,那我们的学习都会毫不费力。
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漆黑夜晚,同样的泥路,敌人"只好停下来宿营,”我军“仍旧摸黑冒雨前进。
”最后终于把敌人抛在后面。
总之,我们要向红军叔叔学习,学习他们那至高无尚的品格,同时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如果胜利不属于红军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桥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
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阴阻拦我军北上,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
红军首长早就看穿了敌人和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了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一百一十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可是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
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忽然,他们望见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人分明是去增援的敌人。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照亮了道路跟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喊破了喉咙问:“你们是哪个部分的?”红军战士高声答话:“是碰
上了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远。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对岸增援的两个旅敌人抛在了后面。
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
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
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桥,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
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
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
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声间震动山谷。
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就被大火包围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后续的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