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山海关|语文S版

合集下载

【309教育网优选】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海关》教学课件

【309教育网优选】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海关》教学课件

导入
峻青(1922 ——),男,生于 1922年,原名孙俊卿,山东省 海阳市人,当代作家,画家,中 共党员。历任胶东《大众报》记 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 《中原日报》编辑组长,《文学 报》主编。1955年加入中国作 家协会。著有《黎明的河边》、 《海啸》、《血衣》等小说。
309教育网
309教育网
第二单元 · 爱我中华
第 9 课《山海关》
309教育网
第一课时
309教育网
学习目标
1、学会八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
的炽热情怀。
309教育网
导入
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山海关)
山海关被称作“天下第一关”,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 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309教育网
干戈扰攘: 混同在一起的样子。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浑然一体:
309教育网
整体感知,划分段落
总(1-2自然段)赞叹山海关。
分(3-5自然段)所见:山海关的特点:气势的雄伟、地形的险要。 (6-8自然段)所想:可歌可泣的历史。 总(9-10自然段)歌颂山海关。
309教育网
重点赏析
1、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 (1)城楼。 (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 (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 (4)现在的作用。
309教育网
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我们知道在我国的渤海之滨、 燕山之麓的长城上,有一座雄伟的城楼,它依山傍海,十分壮 观,它就是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309教育网
重点赏析
1、请用一个词语说说你对这 山海关的印象。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 9 山海关》优质课教学设计_2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  9 山海关》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山海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2、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毛主席曾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虽然,咱们班很多同学没有到过长城,但是今天我们就可以跟随作家峻青先生的脚步一起去领略长城当中最著名的要塞山海关的风光。

(板书课题:山海关)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读课文,看看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威武的雄关天下第一关独一无二无与伦比)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生: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3、师:作者首先看到了一座威武的雄关,这一声惊喜的赞叹,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大家看这里三个句子都用上了感叹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课件出示):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激动、心潮澎湃)过渡:山海关有着怎样的特色使作者这么激动呢?三、细读,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海关是一座威武的雄关,在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做上批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山海关 第1课时_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山海关 第1课时_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山海关第1课时_语文S 版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重点难点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能理解山海关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1山海关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2[①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1☜段导读: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发出感叹,点明了文章写的是一座雄关,特点是威武。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3[②句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段导读:第2自然段简介雄关就是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文章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山海关的威武名气,为全文总起,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语句简洁,感情浓烈。

4 这铮(z hēnɡ)铮响的名字,我是很早很早就听到了,现在,我终于亲眼看到这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了。

[③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chuán]!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④这几句话起什么作用?]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作者亲眼见到山海关后发出的感叹、赞美。

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么雄伟,那么坚固。

那高高的箭楼,巍(wēi)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瞩目,从老远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

[⑤这句话写的是什2①文章首段以一声惊喜的赞叹,点出雄关的“威武”,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3②句中的破折号承前说明“威武的雄关”就是山海关,并且紧接着点出它号称“天下第一关”。

4③两个“很早”连用,说明作者对山海关盼望已久,“终于”“亲眼”两个词语写出了自己见到山海关的喜悦心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山海关教案语文S版(new)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山海关教案语文S版(new)

山海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词语,背诵三至五段。

2、过程与方法:自学与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带着学生体会诗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难点是具体诗句的分析。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开课:万里长城是世界的奇迹,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由天下第一关之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学生字词①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不理解的词.②生自由交流不理解的字词(2)检查自学效果①出示生词,指名逐词读,评议、正音。

②请生说说生词的意思。

(3)学生轻声试读文章。

(4)逐节指名读文章,师相机指导,是生评议。

(5)四人小组自由读文章,讨论:那些地方读懂了?交流(师生共用)。

三、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

作者是怎样赞颂山海关的?由此想到了什么?2.作者是如何描写山海关的壮观险要的?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四、小结。

教师总结全文,点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山海关|语文S版 (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山海关|语文S版 (1)
生:作者思如泉涌,尽情宣泄。
生:作者的想象不至于此,甚至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上”,不难发现,作者写雄伟的山海关,是因为“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有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疆土。
师:对。“这高耸入云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撒上过我们英雄祖先的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有埋葬过入侵着的累累白骨?”这段铿锵有力的文字,字字动人心魄,足以说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这雄关所发生的巨大作用。
这段中着重抓住“巍然耸立于白云之间、高耸云天、气势磅礴……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
体会山海关的雄伟壮观。
北面是燕山山脉,重重叠叠,万里长城连绵起伏;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
这时让同学交流感受。
再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山海关,耸立于万里长城的脖颈上,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的确是名不虚传的天下第一关”。通过 “脖颈”“咽喉”
生:山海关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它永远刻在人们心中。
师: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山海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作者在文中把抒情同记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叙事。从而使我们深深地受到感染。
4、再次朗读课文
5、作业
搜集关于山海关的历史故事。
这里生字较多,且很生僻,所以要多读。
生: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在这里作者既在议论又在抒情。
师: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为了捍卫国土献出了自己的鲜血,他们身上散发着爱国情怀,结合学生发言,指导朗读。
预设点3
结合9、10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的议论和抒情,看到作者这么强烈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感受。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9.山海关(2)教案 语文S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9.山海关(2)教案 语文S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9.山海关(2)教案语文S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介绍山海关。

二、初读课文,理解新词。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名不虚传气势磅礴广袤无垠干戈扰攘浑然一体捍卫忠贞慷慨悲歌3、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学年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指导理清课文脉落。

(1)城楼(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现在的作用。

学生交流。

四、课堂练习出示问题(小黑板)比一比,组词语。

嘱泳抢员瞩脉沧贞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铮铮响嗬渤海嘉峪关纵缰驰马广袤盔甲干戈扰壤殷红五、作业熟读课文。

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

板书设计:城楼山海关地理位置历史作用现在的作用。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山海关》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山海关》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山海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山海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并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巍然耸立、蜿蜒、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整体行文思路。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去过万里长城的山海关吗“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建于公元1381年,这里依山傍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

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古城的东城门,又名“镇东楼”,箭楼格式,城高台宽,与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在长城之上一字摆开,形成五虎镇东之势,充分展示了山海关这座古代军事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伟气势。

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俊青,去认识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课文中,哪些部分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3.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三、检查生字,理清条理1.指明读生字,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教师强调字音、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巍然:本课形容山海关高大雄伟的样子。

蜿蜒:本课指长城弯弯曲曲的延伸。

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捍卫:保卫。

扰攘:骚乱,纷乱。

广袤无垠:土地的面积没有边际。

4.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总起:赞叹山海关。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以及山海关的动人历史。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歌颂山海关。

5.整篇课文中,第3、4、5三个自然段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第6、7、8、9四个自然段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山海关第2课时_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山海关第2课时_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山海关第2课时_语文S版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看点观看事物的方法,学会在观看中展开想象。

3.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借事喻理的方法。

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1.教师听写词语。

巍然高耸曲折烽火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2.学生检查听写情形,同桌互检,教师抽检。

3.今天,我们连续跟随闻名作家峻青,去认识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板书:山海关。

二学习课文,体会情感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教师领读第3自然段。

出示句子: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概的雄壮,那地势的险要,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你如何样明白得这几句话?这几句话点出了山海关的雄壮、险要,连续几个感叹句,表现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扬,也说明作者专门喜爱山海关。

教师:看来,作者见到山海关的第一眼就被它那威武的气概折服了。

指名读第4、5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要紧写的是什么?学生:介绍山海关的城楼特点和地理位置。

山海关的城楼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雄壮、牢固。

)出示句子: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么雄壮,那么牢固。

这句话总结了山海关城楼的特点。

那山海关处于如何样的地理位置呢?学生: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的老龙头。

山海关,就高耸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这段话点出了山海关的关键位置——咽喉之地。

2.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学生默读第6、7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所想所感,需要我们重点学习。

(2)哪些是作者联想的部分?学生读作者描写联想的语句。

作者在那个地点恰当地运用了联想手法,由山海关想到了古战场,想到了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英雄祖先的英勇坚强,使读者体会到了强大的爱国情感。

这确实是借事喻理。

那么如何样运用联想借事喻理呢?第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然后围绕那个共同点展开联想。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海关》教学PPT课件(2篇)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海关》教学PPT课件(2篇)

雁门关
嘉峪关
作者是如何描写山海关的壮观险要的?由此 又想到了什么?
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 关!
这些句子该 读出什么语气?
(读出赞叹的语气)
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势的 雄伟,那地形的险要,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 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这几句话 在文中起了什 么作用?
(中心句,概括山海关的特点, 照应上文所说的“天下第一 关”。)
音乐欣赏
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 么雄伟,那么坚固。那高高 的箭楼,巍然耸立于蓝天白 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 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 上,特别引人瞩目,从老远 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 这五个大字,笔力雄浑苍劲, 与那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的 雄关浑然一体,无比壮观。
9.山海关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北倚燕山余 脉,东南临渤海湾,当山海之会,因以为名。 山 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千米,以防 蒙古势力的侵扰。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 名临闾关,这关为万里长城东部最大的关隘,号称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表之一。 天下第一关城楼,耸立长城之上,雄视四野。登上 城楼二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北 望,遥见角山长城的雄姿;南边的大海也朦胧可见。 天下第一关城楼南北,还有靖边楼、牧营楼和临闾 楼等建筑。漫步在万里长城之上,会使你感受到我 们祖先的伟大和炎黄子孙的非凡智慧。
这几句话 在文中起了什 么作用?
中心句:概括山海关的特点,照应 上文所说的“天下第一关”。
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 么雄伟,那么坚固。那高高 的箭楼,巍然耸立于蓝天白 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 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 上,特别引人瞩目,从老远 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 这五个大字,笔力雄浑苍劲, 与那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的 雄关浑然一体,无比壮观。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课文9山海关|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课文9山海关|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课文9山海关|语文S版《山海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他们并不能较好地独立完成词句理解、结构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等内容,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脉络,抓住文章的要点,揣摩文章情感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2、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3、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4、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5、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程序: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上节内容1、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2、第1、2段作者直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二、细读文章,体会内容教师可用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读,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补充。

1、朗读第6-9段思考:作者站在雄关之上,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精神异常振奋,心胸倍加开阔→慷慨悲歌,涌遍全身)作者想到了什么?(第6段:在广阔的自然空间畅游第9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又分别有怎样的感受?(第7,9段)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及自己的感受?(抵御,捍卫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2、朗读第10段并思考:这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歌颂)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形象?(雄伟庄严的风貌,伟大的体魄)又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和精神?(可歌可泣忠贞的灵魂)三、归纳文章主题可让学生思考概括讨论,教师引导补充明确本文通过描写山海关的雄伟壮丽,缅怀山海关的历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四、小结写作特色这篇抒情散文,写作者在雄关上的目睹和遐想,用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全文洋溢着爱国的激情。

五、拓展1、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描述乐昌的美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又应该怎样爱我们的祖国呢?《山海关》教学反思《山海关》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山海关|语文S版】 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山海关|语文S版】 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XX|语文S版】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XX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峻XX的抒情散文《雄关赋》。

XX是我国有名的历史名胜,通过写自己登临这座雄关的所见、所感及产生的联想,热情赞颂了XX的宏伟、险要,确定了它的历史作用,进而抒发了对宏大祖国和RM的真挚的爱。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领会XX的宏伟险要,感受XX“宏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沟通感悟,领会XX的宏伟险要。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受XX“宏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宏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两方面对XX有一个完好的印象。

2.结合课文的重点词、句、段,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以及感受对XX的赞美之情。

课前预备:课件、查阅XX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全班沟通XX的资料。

2.教师梳理并总结:本课是一篇描写我沟通XX的资料培育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口国有名的古迹XX的散文,选自峻XX的《雄关赋》……3.观看XX图片。

教师板书:XX 出示课件二、扫除生字词障碍,建立XX 初步印象,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出示课件阅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留意生字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哪几部分是看到的?哪些部分是由此联想到的?2.教师检查初读课文的状况。

〔1〕出示难读词语,学生评议,教师讲解、正音。

出示课件〔2〕逐节指名读文章,教师相机指导。

3.全班沟通初读课文的问题。

沟通预设: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城楼、XX所处的地理位置、XX的历史作用及现代作用。

教师要相机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二、研读文本,深入理解的情感。

1.从眼中看到的XX和心中产生的种种想法,你觉得XX 有怎样的特点?围绕这一问题,边默读课文边勾画批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山海关第1课时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山海关第1课时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山海关第1课时语文S 版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由远及近、由全体到局部,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重点难点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能了解山海关的气势宏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全体到局部,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两课时课时1山海关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2[①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段导读: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收回慨叹,点明了文章写的是一座雄关,特点是威武。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3[②句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段导读:第2自然段简介雄关就是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第一局部(第1、2自然段):文章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山海关的威武名望,为全文总起,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誉之情,语句繁复,感情浓郁。

4 这铮(zhēnɡ)铮响的名字,我是很早很早就听到了,如今,我终于亲眼看到这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了。

[③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真名不虚传[chuán]!那气势的宏伟,那地形的险要,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④这几句话起什么作用?]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作者亲眼见到山海关后收回的慨叹、赞誉。

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么宏伟,那么稳固。

那高高的箭楼,巍(wēi)然屹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庞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注目,从老远的中央,就看得清清楚楚。

[⑤这句话写的是什么?]5这五个大字,笔力雄壮苍劲❶,与那挺拔云天、气势澎湃的雄关天衣无缝,无比壮观。

[句导读:经过描写高高的箭楼和那庞大的匾额,表现了山海关的宏伟气势。

]6但是,最壮观的还是它1☜2①文章首段以一声惊喜的赞赏,点出雄关的〝威武〞,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山海关|语文S版
山海关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峻青的抒情散文《雄关赋》。

山海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胜,作者通过写自己登临这座雄关的所见、所感及产生的联想,热情赞颂了山海关的雄伟、险要,肯定了它的历史作用,进而抒发了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交流感悟,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两方面对山海关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2.结合课文的重点词、句、段,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以及感受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课、查阅山海关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全班交流山海关的资料。

2.教师梳理并总结:本课是一篇描写我
交流山海关的资料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口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选自峻青的《雄关赋》……
3.观看山海关图片。

教师板书:山海关
出示课
二、扫除生字词障碍,建立山海关初步印象,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出示课
阅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注意生字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哪几部分是作者看到的?哪些部分是作者由此联想到的?
2.教师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

(1)出示难读词语,学生评议,教师讲解、正音。

出示课
(2)逐节指名读文章,教师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初读课文的问题。

交流预设:
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城楼、山海关所处的地理位置、山海关的历史作用及现代作用。

教师要相机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二、研读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1.从作者眼中看到的山海关和心中产生的种种想法,你觉得山海关有怎样的特点?围绕这一问题,边默读课文边勾画批注。

2.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预设:
(1)课文第
一、二段作者用“好一座威武的雄关……”“这号称……”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雄关的赞美之情。

出示课
(2)课文三、四、五自然段通过对山海关城楼及地形的描写也能突出山海关的气势磅礴。

第三段中的“铮铮响”“思慕已久”“名不虚传”等词语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语表达能力,也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观看图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对课文的大意有整体的感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牵一发动全身”用
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文本,用心读书,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理解课文,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谈印象、谈理解、谈感受。

美与热爱。

第四段通过具体写箭楼、匾额及题字的特点,突出了山海关的“气势磅礴”。

第五段作者的目光在长城的牵引下,从北至南,由山及海,“蜿蜒而来、伸展开去、直冲下来、一头扎向”等词语活化了长城的形态,让山与海遥遥相连。

“脖颈儿之上、山水之间、咽喉之地”以形象、贴切的比喻将其“险要”表达得淋漓尽致。

(3)课文第六至第九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来体会山海关的特点,也可以从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等入手,找出文中具体的词、句来体会山海关的特点。

(4)在理解各部分内容时,教师要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三、阅读相关的文章,拓展视野。

找出描写山海关的文章或者诗歌进行课外阅读。

增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通过积累,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