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土壤实习报告(二)

合集下载

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

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

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又告一段落了,你梳理过这段时间的实习生活吗?这时候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写实习报告了。

那么如何把实习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土壤实习报告1前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

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

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

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

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实习内容:
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我主要负责了土壤的采样、分析和研究
工作。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跟随老师学习了土壤采样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选择采样点、采样工具的使用以及样品的保存和处理。


实习的第二周,我开始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根据农场的不同
地块和作物种植情况,我选择了不同的采样点,采集了多个土壤样品。

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对采集来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分析和
研究。

我使用了土壤分析仪器,对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
含量等进行了测试。

通过这些分析,我了解到了不同地块土壤的特
点和营养状况,为农场的土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撰写了一份关于土壤养分状况和改良建
议的报告,向农场负责人进行了汇报。

我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块的土壤改良方案,包括施肥、翻耕和植被覆盖等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护土壤环境。

实习收获:
通过这一个月的土壤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土壤知识和实践经验,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土壤保护和改良的紧迫性。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农场工作的辛苦和重要性,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
这次土壤实习是我大学期间非常宝贵的实践经历,我在实习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为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习报告】土壤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实习期间,我有幸投身于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感受着土壤的气息,聆听它低语的故事。

在那片广袤的田野中,我见证了生命的孕育,体验了自然的神奇。

初入实习,我被土壤的细腻触感所吸引,仿佛能感受到它蕴藏的无数秘密。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辨别不同类型的土壤,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质地和颜色,宛如大自然的调色板。

实习的日子里,我参与了土壤采样、分析、实验等一系列工作。

每一次深入土壤,都让我对这生命的载体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看到了微生物在土壤中忙碌的身影,它们是土壤生命的守护者,默默地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在实习过程中,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那场关于土壤污染的讨论。

我们探讨了污染对土壤生态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方法减轻和修复土壤污染。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农业从业者,我们有责任保护这片孕育生命的土地。

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土壤改良的实践活动。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改良措施。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土壤改良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

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完成了自己的实习报告。

报告中,我详细记录了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每一段文字都倾注了我对土壤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这次实习,让我对土壤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所肩负的责任。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土壤生态,为保护这片绿色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壤,是生命的摇篮,是农业的基石。

”这句话在我的心中回响,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在实习的日子里,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成长,也收获了信念。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定能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收获希望。

2012衡山土壤实习

2012衡山土壤实习

衡山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要求认识衡山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气候、植被、水文的等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衡山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特点,简要分析土壤成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学会分析土壤结构,采集土样。

根据土样野外观测及室内实验所得的结果,综合评价衡山土壤的肥力状况,以此来指导现实的种植、生产。

二:实习内容1、实习地点—衡山自然地理概况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湘江之西北的湘中丘陵山区,衡阳市区之北侧。

地处东经112°45′~112°50′,北纬27°12′~27°40′之间,系弧山型中山地貌。

自北向南约有20座山峰海拔超过1000m,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4 m,相对高差1210m。

全区土地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景区面积达100.7平方公里(一级保护区48.5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52.2平方公里)。

区境东西长15.60公里,南北宽10.05公里,呈北、东、西三面环山的马蹄形。

山体基岩为中生代燕山花岗岩,上部为变质花岗岩,山的外围多为板页岩和花岗岩土壤从山脚至山顶分别为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8°C (海拔100m以下的山脚,) 至11.2°C (海拔1260m的山顶),极端最低气温-5°C~-16.8°C,无霜期280~260d,年降水量1497.1~2153.4mm,山地植物保存完好,其中7处保存有完整的中低山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2、衡山土壤与气候、植被的垂直地带分异关系南岳衡山是湖南省丘陵盆地中的一座孤山,山体连绵起伏,系以花岗岩断块组成的峰林状的垒形中山地貌。

主要地貌特征表现为:地貌类型多样而以山地丘岗为主,其中:山地占64.5%,丘岗占23.3%;阶梯层状结构明显。

境内地势中高周低,由海拔1000米以上、700~800米、400~500米、150~200米分别构成四级阶梯状;断层地貌发育。

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土壤地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于2023年6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土壤地理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衡山地区,对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及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

二、实习目的1. 了解衡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及其形成条件与特点。

2. 掌握土壤野外调查的方法,包括剖面挖掘、土层划分、样品采集等。

3. 分析衡山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探讨其与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4. 认识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提高对土壤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实习内容(一)土壤类型及特点衡山地区土壤类型丰富,主要包括红壤、黄壤、黄棕壤和水稻土等。

其中,红壤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00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

红壤具有以下特点:1. 土壤呈酸性,pH值一般在4.5-5.5之间。

2. 土壤质地较轻,有机质含量较低。

3. 土壤肥力中等,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作物。

(二)土壤剖面挖掘与调查实习期间,我们选择了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的地点进行土壤剖面挖掘和调查。

在挖掘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技巧:1. 选择合适的剖面位置,如坡面、沟壑等。

2. 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挖掘,记录土层厚度、颜色、质地等特征。

3. 利用罗盘、剖面刀等工具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三)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根据实习要求,我们采集了不同土层的原状土壤样品。

样品采集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 采样深度应覆盖不同土层,如表层、心土层、底土层等。

2. 采样数量应满足实验需求,一般每个土层采集1-2个样品。

3. 采样后,将样品编号、记录相关信息,并妥善保存。

(四)土壤样品分析实习期间,我们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以下分析:1. 测定土壤容重和含水量,了解土壤质地和水分状况。

2. 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如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

3. 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评估土壤污染状况。

四、实习成果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土壤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衡山植物、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衡山植物、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衡山植物、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第一篇:衡山植物、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09级地理科学衡山植物、土壤地理实习实习报告地理科学09101班 ** 学号:2009140101**2011-7-8目录一、实习目的 (3)二、实习时间 (3)三、实习地点 (3)四、时间安排和实习线路 (3)五、报告正文 (3)(一)衡山概况 (3)(二)衡山植物植被的基本情况 (5)(三)衡山土壤的基本情况 (7)六、收获与总结 (10)一、实习目的(一)植物地理1、掌握野外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识别衡山主要及常见植物。

2、初步掌握植物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3、了解衡山植物区系的特征。

4、了解衡山植物群落或植被的类型及垂直分布的情况。

5、建立本班衡山植物图像库。

(二)土壤地理1、了解衡山的土壤类型及其形成条件与特点、基本形状及利用改良。

2、初步掌握土壤野外调查的方法。

3、了解衡山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二、实习时间2011年6月28日—2011年7月1日三、实习地点南岳衡山四、时间安排和实习线路第一天(20日):下午3:00,实习动员、提出实习要求,分发实习指导书。

第二天(28日):上午7:30,从常德出发赶往衡山,住树木园;下午,参观衡山植物园,识别衡山重要的植物;观察附近土壤。

第三天(29日):树木园—忠烈祠—穿岩诗林—祖师殿—南天门—望日台—祝融殿。

识别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地理意义的植物,掌握野外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了解衡山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状况;观察沿途的土壤类型、特征。

第四天(30日):树木园—忠烈祠—灵芝泉—磨镜台—福严寺—藏经殿—麻姑仙境。

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划分剖面发生层次,对土壤颜色、质地等测定,了解衡山土壤垂直分布的情况。

了解衡山植物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草甸灌丛群落)类型及垂直分布状况。

第五天(1日):树木园—忠烈祠—梵音湖—中华万寿鼎—南岳大庙。

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能对木本灌木和草本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衡山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状况。

衡山土壤实训报告

衡山土壤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是南岳五岳之一,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著称。

为了深入了解衡山地区的土壤特性及其与植被、地貌等因素的关系,我们于2023年10月15日至10月19日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土壤实训。

二、实习目的1. 了解衡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分布及特性。

2. 学习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3. 掌握土壤与植被、地貌等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

4. 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实习路线本次实习路线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南岳镇、祝融峰和南岳大庙。

在南岳镇,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农田、果园和茶园,了解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祝融峰,我们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在南岳大庙,我们考察了寺庙周边的土壤环境。

2. 实习任务(1)土壤样品采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采集土壤样品:① 确定采样点:根据实习路线和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

② 采样工具:使用土壤取样器进行采集,确保样品的完整性。

③ 采样深度:一般采集0-20cm的土壤层,用于分析土壤的基本性质。

④ 采样数量:每个采样点采集3-5个样品,用于对比分析。

(2)土壤样品处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以下处理:① 样品风干: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在自然状态下风干,去除水分。

② 样品过筛:使用土壤筛将风干后的样品过筛,分离出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

③ 样品混合:将过筛后的样品充分混合,确保样品的均匀性。

(3)土壤样品分析① 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

② 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③ 土壤pH值:采用pH计测定土壤pH值。

④ 土壤养分含量: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

四、实习结果与分析1. 土壤类型衡山地区土壤类型丰富,主要有黄壤、红壤和紫色土等。

黄壤主要分布在南岳镇和祝融峰,红壤主要分布在南岳大庙周边,紫色土则零星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

2. 土壤特性(1)土壤容重:衡山地区土壤容重普遍较高,这与该地区岩石坚硬、植被覆盖率低有关。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户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

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有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个层次的分割线,但在这处切面我们没有观察到,只能看到各个层次的逐渐递减。

下午我们去了上甘林场,也就是我们实习的第二站。

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外面就开始白了起来,而更让我们措手不及地是我们去的竟然是--墓地。

到了那里,经过一条长长地石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据说上甘林场原本是一片荒地,后经我校领导和政府的联合调查发现了其利用价值,于是在其上种树:有南酸枣,元柏等。

这里虽是石灰性土,且大多为岩石,但这些树木顽强地从岩石缝里汲取营养,并生活得很好。

后被当地的政府看中,将中间一块选为墓址。

那里的土为石灰性土,土壤分层明显,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有机质层与淋溶层的分界线。

林场的对面生长着一些灌木和一些草本,无明显高大乔木的痕迹。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青山毛竹林,这里是我们实习的第三站。

然而就是这里,成了这次实习最惊险的地方。

由于我们的实验点选在山顶,没办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山顶爬,这里的山路非常难走,根本没有向上甘林场那样铺好的石阶,全是泥地,但又由于下雪天,路变得异常的泥泞。

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壤粘性很大,所以才会是这里山路这般难走。

我一步三滑,和同学手拉手,才勉勉强强安全到达了山顶,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幸免,摔得一身泥。

南岳衡山土壤学实习报告

南岳衡山土壤学实习报告

南岳衡山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南岳衡山位于我国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是中国五岳之一,被誉为“五岳独尊”。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了解衡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提高我们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内容(1)调查衡山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环境因子。

(2)采集不同土壤类型的样品,进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

(3)分析土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土壤分布规律。

2. 实习方法(1)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方法。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土壤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结合文献资料,总结衡山地区土壤分布特征。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1. 衡山地区土壤类型及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我们发现衡山地区主要分布有以下几种土壤类型:(1)红壤:分布在海拔500-800米的山坡和山谷,颜色呈红色,质地较粘,酸性较强。

(2)黄壤: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的山坡和山谷,颜色呈黄色,质地较粘,酸性较弱。

(3)棕壤:分布在海拔1200-1500米的山坡和山谷,颜色呈棕色,质地较粘,酸性较弱。

(4)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和山顶,颜色呈灰黑色,质地较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

2. 土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地形: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类型由红壤逐渐过渡到草甸土。

(2)气候:衡山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充沛,有利于土壤发育。

(3)植被:不同土壤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植被群落,如红壤地区主要分布常绿阔叶林,草甸土地区主要分布高山草甸。

四、实习总结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衡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等实践技能,提高了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土壤学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丰富和拓展土壤学知识,为我国土壤事业贡献力量。

关于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关于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关于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

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1、测容重和含水量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1、野外调查分析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

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衡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衡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衡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衡山的植被、土壤和地质地貌发育都比较典型,我们在20xx年5月25日~20xx年5月30日对衡山进行了实习考察,学到了许多有关生态、土壤和地质地貌方面的知识,我们还亲身体验了祝融峰之高、水濂洞之奇、藏经殿之秀以及方广寺之深。

1.实习目的调查衡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三个样地的群落特征,观察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规律,比较沿途群落特征的变化,认识衡山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成土要素以及垂直分布规律,掌握生态植被和土壤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认识衡山的地质状况,积累野外植物群落调查经验,学会辨别常见植物和制作植物样品。

2.实习区域概况衡山地处湘江中游,位于北纬27°10′~27°20′,东经112°34′~112°44′,北起福田镇,南至樟木市,东起南岳镇,西至界牌,面积约为342平方公里,自隋文帝起,衡山被誉为天下南岳。

衡山主体为燕山期花岗岩,属于受一定程度变质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

由于断层发育,前山多悬崖峭壁,地势陡峻,后山较平缓。

矿物组成长石约50%,石英30%,黑云母10%,还有白云母、斜长石和金红石等。

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的伟晶质花岗岩,节理发育,抗风化能力弱,形成几米到数十米厚的风化层。

衡山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土层深厚,质地较轻,为砂壤或砂土。

花岗岩外围分布有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前泥盆纪的浅变质岩,这些地区发育的土壤土层较薄,质地粘重。

衡山山麓地区,东部主要为花岗岩,具三组节理,常有石英脉。

西部主要为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志留奥陶纪石英砂岩及千枚状面岩,在岩性方面,红色岩系比较软弱。

自喜马拉雅运动以后,衡山东西两侧发生巨大断层,形成许多高峰、断崖和峡谷等。

在上述地质地貌条件下,土壤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风化后的残积物和堆积物,剖面多砾石。

衡山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状况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南北来往气流频繁,降水丰富,干湿季节不明显,温度和湿度垂直变化明显。

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引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

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

衡山南岳实习报告

衡山南岳实习报告

衡山南岳实习报告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衡山作为五岳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为了更好地了解衡山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我们一行来到了衡山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

二、实习概况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衡山的主要景点,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观测。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衡山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衡山地处湘江中游,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

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衡山断层结构地貌十分发育,东西两侧受地区性大断裂控制,山体隆起形成垒形中山地貌;主脊线两侧多条叠瓦式排列的北东向断层,是阶梯状地貌形成发育的重要原因。

2. 气象气候衡山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在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衡山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衡山云雾缭绕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 水文学衡山地区水系发达,实习过程中,我们考察了衡山的水文特征,了解了河流的起源、流向、流域面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衡山的一些水库,了解了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 植物地理学衡山植物资源丰富,实习期间,我们跟随导师参观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如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等。

通过对植物种类的观察和记录,我们了解了衡山植物地理分布的特点。

5. 土壤地理学衡山土壤类型多样,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规律。

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土壤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衡山的地学知识,还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自然现象,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结论总之,这次衡山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运用和拓展所学的知识,为保护衡山的自然环境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对土壤的认识,学习土壤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掌握土壤采样和分析的方法,以及了解土壤肥力和改良的相关知识。

通过实地实习,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对土壤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

1. 学习土壤基本性质,在实习开始阶段,我首先学习了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了解了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2. 土壤采样和分析,在实地实习中,我学习了土壤采样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等基本操作。

同时,我还学习了土壤分析的方法,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方法。

3. 土壤肥力和改良,通过实地实习,我了解了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学习了土壤改良的技术和措施,包括有机肥的施用、矿质肥的施用、绿肥的种植等。

4. 实地操作,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参与了土壤采样和分析的实际操作,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土壤采样工具,如何进行土壤样品的分析和测定。

同时,我还参与了土壤改良的实际操作,学习了如何正确施用肥料和改良剂。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我了解了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土壤保护和改良的紧迫性。

同时,通过实地操作,我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习总结和建议。

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对土壤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土壤采样和分析的标准化程度不够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土壤采样和分析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土壤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土壤实习报告「篇一」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

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概况: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记录: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观测点一:星沙镇东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

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

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

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

衡山实习报告

衡山实习报告

篇一:衡山实习报告前言:针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课程,为了使该专业的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院安排了本专业的同学在南岳衡山进行一次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让同学们巩固加强课堂上的知识,认识多种植物,观察衡山土壤状况、植被分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并了解当地的文化及风土人情。

从而将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团结合作能力,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提高实践的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实习目的:1)掌握野外实习的一些基本要素与学习方法2)进一步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专业素养3)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知识和实际中的实习相结合4)培养同学们的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团结合作、解决和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二、实习时间、地点:时间:2011年6月24日上午至6月26日下午地点:南岳衡山三、实习内容:1)认识记录植物园的植物第一天上午我们到了衡山的植物实习基地。

下午,我们组便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五个人,两人记录树的名称、科属、拉丁文字,两人拍照,一人采集标本并探路。

分好工后,我们就走进了植物园里去认识各类植物。

一路上,我们见到了许许多多平常见过却叫不出名称的植物和没见过的树。

树上都挂上了牌,因此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是什么树,有什么药用价值和作用,属于什么科类。

平时在植物地理学上课中,总觉得枯燥无味,因为那些都只是文字与图片,感觉很虚。

而今天,我们仔细观察了每棵树的枝干和叶片,大家在野外植物园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到了众多植物的价值,并且我们还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习联系起来,这才发现我们上课所讲的植物地理学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实际上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我们实习的任务是要找到三十多种植物,特别要找到“绒毛皂荚”,因为这种植物世界上只剩两株。

本来大家都很累了,不想再找植物了,但一听老师说到绒毛皂荚这种植物是如此的稀有时,我们的斗志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非找到不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
衡山土壤实习报告(二)
藏经殿附近得土壤剖面处于阳坡,阳光照耀强,温度较高,有利于脱硅富铝化过程得发生,铁游离程度比山地准黄壤高,土壤粘粒矿物组成中以1:1型高岭石占优势.其成土得要紧因素是地形,由坡向主导,植被为生长茂盛得箭竹灌丛,成土母质要紧是花岗岩风化体得残积坡积物.
a层土壤偏黑,腐殖质较少,较疏松,根系较多.b层土壤黄色,淀积层差不多上没有腐殖质,云母含量高,有滚石等侵入体,紧实粘土,有铁游离,但没有看到铁胶膜和网纹,故铁游离没有山地红壤那么明显,没有山地红壤一点点得红色,只是铁游离程度比准黄壤大.wwwbc层土壤呈黄色,比b层颜色浅一些,非母质色,有铁铝化过程,但程度不深,云母多,2:1型矿物,片状,亮晶晶,可能是受母质妨碍,此处得母质是二云母花岗岩,因此上层土壤中含有大量云母.
24山地准黄壤:要紧分布在海拔900~1200米地区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混有落叶树种,由于人类活动妨碍,自然植被久已破坏,只在寺院附近残存成片常绿阔叶林,大部分地区为箭竹、映山红和漂亮胡枝子灌丛,母质要紧为花岗岩风化物.典型剖面位于观日台附近,海拔1200米,其剖面性态如下
a淋溶层0~20厘米
枯枝落叶层非常厚,多年生树木根系和草本根系特别多,根系交错在一起
b淀积层20厘米以下
根较少
山地准黄壤有黄壤得性质,但偏棕色,讲明铁得游离度比黄壤低,山地准黄壤和山地黄壤基本上铁游离出来,但形成铁得氧化物不一样.山地准黄壤是铁硅铝土纲,硅还没有完全分离,戳后手上有比较多得云母片残留,讲明硅酸盐矿物得风化程度不够,有比较多得硅酸盐矿物残留.
土壤剖面处于阴坡,阳光照耀少,温度较低,而海拔高,落水量大,弱脱硅富铝化作用有利于2:1型得水化云母存在,同时使得土壤中含有相当量游离铁,呈现黄红色.剖面枯枝落叶层非常厚,腐殖质层也比较厚,由于热量不足,铁得游离和风化都没有红壤高,这个地方得植被要紧是常绿阔叶林,要紧树种有多脉青冈和石栎等,林下灌木有漂亮新姜子、绿叶甘姜和尖叶山茶等,植物成为非常重要得成土要素.25山地草甸土:要紧分布在祝融峰、白石峰和芙蓉峰等高峰得顶部,面积不大
植被为禾本科草甸群落,以芒草和野古草为主,成土母质要紧是花岗岩风化残积物.山地草甸土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受冷暖季节妨碍明显,生物积存过程旺盛,生成较厚得腐殖质层,而心土层发育不明显.典型剖面在飞花亭下,海拔1260米左右,其剖面性态如下
a淋溶层0~22厘米
黑色,但腐殖质含量并不高,应该是有机质侵入蒙脱石得层间结构
b淀积层22~80厘米
有一定根系
c母质层
没有挖到,间或有一些破裂得母质,可能是侵入体,外来石块混在其中地点
飞花亭
日期
20080527
天气

海拔
1260米左右
土壤命名
山地草甸土
气候
年平均温度13℃
地形
地貌类型高原
年落雨量2251毫米部位
山顶
无霜期
坡度
冰冻期
坡向
阴坡
特别气候坡型
植被
类型
草甸植被母质
松散母质残积物
优势种
禾本科植物母岩
花岗岩
覆盖度
风化度
半风化
山地草甸土又称为均腐土,其与森林土得要紧区不在于草甸土得腐殖质层厚,而且是逐渐递减到b层,没有陡减现象,森林土得腐殖质大多聚拢在a层,有陡减现象.由于森林土得腐殖质要紧来源于枯枝落叶,而草本有机质年增长量和枯死量都相当高,在草甸植被下,易于进行嫌气分解而聚积腐殖质,从而导致草甸土和森林土有差不. 从土壤剖面图能够看到草甸土得腐殖质分布均匀,a层均呈黑色,但事实上腐殖质含量并不高,实验证明山地草甸土腐殖质含量在2%以内,应该是因为这个地方土壤得矿物成分要紧是蒙脱石.蒙脱石是2:1型矿物,其膨胀层间距离大,有机质会进入间隙中,成为浸染作用.
由于这个地方人为干扰明显减少,植被逐渐恢复,因此腐殖质层较厚,壤土性质比山下红壤明显,整个土壤剖面根系较多.a层土壤呈均匀黑色,为均腐土,但腐殖质含量低于2%,尽管没有挖到c层,但从理论上来讲,母质层风化程度较山地红壤要小,讲明随海拔升高土壤风化作用减弱.这个地方得植被除了天然草甸以外,还有人工种植得乔木和灌丛,人为因素妨碍较大.
26水稻土:要紧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得山间谷地,其发育和剖面性态与种植历史和所处地形等有关
3衡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衡山土壤得垂直分布与生物气候和成土母质有紧密关系,海拔650米以下得低山丘陵和山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这个地方发
育着铁铝土纲和湿润铁铝土亚纲得红壤,其要紧成土过程为红壤化,土壤具明显得铁铝特征.由于人类干扰,自然植被久已破坏,生物富集作用不明显,植被逆向演替,由常绿阔叶林―次生马尾松林―灌丛―草坡,土壤演变为森林红壤―生草红壤―侵蚀红壤.
海拔650~950米地区,雨量增加,植被茂盛,湿度较大,这个地方土壤发育以黄壤化为主,形成常湿润铁铝土亚纲得黄壤,在衡山西北部较为明显,东南部不明显,尤其在本垂直带得下部常与山地红壤交错分布或复区分布.
海拔900~1200米地区,气候温凉湿润,在寺院附近尚分布有小面积阔叶林,或生长漂亮胡枝子、映山红和箭竹灌丛等.土壤发育程度和强度较弱,仍处于铁硅铝时期,其发育方向与山地黄壤类似,但由于温度差不,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及阳离子交换量等与山地黄壤形成了差异,形成铁硅铝土纲常湿润铁硅铝土亚纲得准黄壤.
山地顶部,气候湿冷,风大,树木难以生长,植被以草甸群落为主,土壤发育草甸过程明显.按照土壤发育程度及土壤剖面形态与化学性质特点,其发育尚处于硅铝化时期,尽管硅铝率稍低,但排除三水铝石直截了当自歪长石风化得妨碍,应归为硅铝土纲常湿润硅铝土亚纲得腐棕土,即草甸土.因此,衡山土壤类型分布有一定规律,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及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准黄壤―山地草甸土.
衡山土壤垂直分布图(高冠民,窦秀英衡山之土壤[j]土壤通报,1965,1(1):35)4衡山山地准黄壤咨询题得争论
高冠民[5]依照土壤盐基高度不饱和与ph低,否认衡山存在山地准黄壤,而将衡山土
壤从下到上划分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以及山地草甸土.曾维琪[4]认为南天门附近得土壤剖面以高岭石和三水铝石为主,夹有一定数量得水云母,不仅与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表层常有蒙脱石得川贵山地准黄壤有显著不同,而且与以水云母、蛭石和高岭石为特征得地带性准黄壤也有非常大差不,反而更加接近普遍含有较多三水铝石得山地黄壤.
我们在藏经殿附近确实观看到了山地准黄壤,可能是各自研究得土壤剖面不同,我认为是发生学分类过分强调生物气候条件,对土壤得性质特征缺乏严格得划分标准,尤其是缺乏严格得诊断土层和诊断特性指标.通过我们这次实习考察,衡山土壤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及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准黄壤和山地草甸土.
参考文献:
[1]彭世良,吴甫成衡山土壤酸化研究[j]土壤通报,2004,35(5):599-603
[2]吴甫成,方小敏衡山土壤之研究[j]土壤学报,2001,38(3):256-264
[3]吴甫成,丁纪祥,周涛衡山土壤腐殖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20(1):85-90
[4]曾维琪,殷细宽衡山土壤得粘粒矿物[j]土壤学报,1986,23(3):243-249
[5]高冠民,窦秀英衡山之土壤[j]土壤通报,1965,1(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