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术语名词解释
隧道工程---术语名词解释
隧道工程术语明挖法敞口开挖基坑,再在基坑中修建隧道等地下结构,最后用土石回填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
暗挖法不开挖地面,采用从施工通道在地下开挖、支护、衬砌的方式修建隧道等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正台阶法、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单(双)侧壁导坑法、中洞法、CD法、CRD法等。
正台阶法先开挖隧道的上半断面,待开挖到一定距离后在同时开挖下半断面的施工方法。
根据上半断面超前距离的不同,可分为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及微台阶法(超短台阶)法。
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先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支护隧道的上半断面,待开挖、支护到一定距离后,在开挖和支护下半断面的施工方法。
单(双)侧壁导坑法先开挖隧道一侧(双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支护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中洞法先开挖、支护中间隔墙(或立柱)部分,并完成中间隔墙(或立柱)浇筑后,在进行两侧开挖、支护的施工方法。
中隔壁法(CD法)将隧道开挖与支护分两部分进行,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临时中隔墙,然后再分部开挖与支护隧道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部和二部,施作部分临时中隔壁墙及临时仰拱,在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部和二部,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墙壁和施作隧道部分仰拱,最后开挖、支护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SMW桩墙利用搅拌设备就地切割土体,然后注入水泥系混合液搅拌形成均一的挡墙,最后按一定的形式和要求在其中插入型钢(如H型钢),以形成能抵抗土压力等荷载的一种劲性复合的基坑围护结构。
超挖实际开挖断面大于设计开挖断面的部分。
欠挖实际开挖断面小于设计开挖断面的部分。
预注浆在开挖前,为了固结地层、填充空隙或堵水,从地面、或沿着开挖面或拱部进行的注浆。
回填注浆在衬砌完成后,为了填充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或二次衬砌与防水层之间的空隙进行的注浆。
监控量测施工中对地层、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地表隆降和支护结构动态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测量,并及时反馈信息以指导施工。
隧道施工规范术语解释
隧道施工规范术语解释1.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一种机械化的隧道掘进设备,有单臂,两臂以及全断面等各种机型。
2.围岩自稳时间(rock-self stability time)围岩再开挖暴露后,无需进行任何支护的情况下,能够自行持续稳定的时间。
3.松散应力(loosening pressure)隧道开挖后,围岩发生松弛变形,出现松动和空隙,形成部分松散的岩体,作用于支护的荷载(压力)4.形变压力(clastic pressure)隧道开挖后,围岩周边发生变形,而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5.全断面开挖法(full face excavation method)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型的施工方法。
6.正台阶法(bench cut method)先开挖上半断面,待开挖至一定距离后再同时开挖下半断面的施工方法。
根据上半断面超前距离的不同,可分为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及微台阶法。
7.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ring cut method)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并进行支护,再分部开挖中部核心土、两侧边墙的施工方法。
8.双侧壁导坑法(both side drift method)先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9.中测法(center drift excavcation method)再连拱隧道或单线隧道的喇叭口地段,先开挖两洞之间立柱(或中墙)部分,并完成立柱(或中墙)混凝土浇筑后,再进行左右两洞开挖的施工方法。
10.中隔壁法(CD法)center diagram method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墙,然后在分部开挖隧道的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11.交叉中隔壁法(CRD法)center cross diagram method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的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墙,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墙,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隧道施工的基本名词解释
隧道施工的基本名词解释隧道施工是一项既具有挑战性又刺激人心的工程活动,涉及到许多与隧道有关的专业术语。
本文将对隧道施工中的一些基本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隧道的建设过程。
一、顶进法顶进法是一种常见的隧道施工方法,也被称为顶推法。
它适用于地下通道、管道和其他输送系统的建设。
顶进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推进设备施加水平力量,将钻掘机和有轨车辆等设备推进到地下,逐步挖掘形成隧道。
这种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廉等优点。
二、盾构机盾构机是一种专用设备,用于开挖地下隧道。
它由主体车身、推进系统和开挖系统等部分组成。
盾构机在施工中具有精准控制的能力,能够保持隧道的准确直线和水平度。
盾构机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铁路和道路等隧道工程中,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三、洞室洞室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隧道内的空间,通常用于放置管道、线缆或其他设备。
洞室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通风、排水、照明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施工和使用的安全和便利。
洞室在隧道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隧道的功能和使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衬砌衬砌是指在隧道开挖后,对隧道壁进行加固和防护的构筑物。
衬砌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如混凝土衬砌、钢筋混凝土衬砌和预制混凝土块衬砌等。
衬砌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隧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防止地下水渗漏和土壤塌方。
衬砌在隧道施工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直接影响着隧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五、导向钻孔导向钻孔是一种用于隧道施工中的地下钻孔技术。
它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和导向装置来准确控制钻孔方向和深度。
导向钻孔的主要应用是在控制隧道施工中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管道密集或收敛性强的地区。
导向钻孔具有高效、准确和安全的特点,能够大大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起来,隧道施工涉及多种专业术语和技术。
顶进法、盾构机、洞室、衬砌和导向钻孔等名词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了解和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隧道施工的过程和相关工艺,为隧道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协助。
隧道工程名词解释
隧道工程名词解释隧道工程的优点:缩短线路长度,减少能耗;节约地皮;有利于环境保护;应用范围广泛。
缺点:造价高;期限长;施工作业环境及条件差。
概念解析1.宽度在10米以下的叫洞室。
2.开挖点:仰破的延长线与地面线的交点。
3.覆盖厚度(埋深):洞顶带山表面的垂直距离。
4.隧道分为:交通隧道、市政隧道、水工隧道、矿山隧道5.地质问题:松散构造的散粒体理论、连续弹性体的弹塑性理论6.隧道调查:地形地貌资料、地质资料、工程资料、气象资料、用地及环境资料、灾害资料7.隧道调查分施工前和施工中两阶段,施工前各阶段(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阶段)。
初勘的目的是选择隧道的位置和初步确定围岩类别。
详细勘察包括(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及地表水、地下资源)目的是获取最终的隧道定位、技术设计、施工计划和预算等所需的资料。
8.水文勘察中,隧道与地下水的影响关系有两个方面:隧道内出现涌水,将恶化隧道围岩稳定状态,导致施工困难,增大工程造价;枯水---造成隧道周边工业、农业、和饮水困难。
涌水分为集中涌水和稳定涌水。
9.详勘应提供的资料:概况、地形地质概况及岩石种类、岩石种类、调查中遗留的问题和建议、主要的地质图、围岩分类等10.隧道位置选择关系着施工难易、工期长短、造价大小、运营安全和运输效率等11.越岭隧道:线路为穿越分水岭而修建的隧道(可以缩短线路、克服高程障碍)12.垭口:当线路必须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高程较低的地方。
垭口地段的地质条件较差。
13.沿河傍山隧道:山区线路除越岭地段以外,线路大多是沿河傍山而行,在地势陡峭的峡谷地段,常常修建的隧道即为傍山隧道,也称河谷线隧道。
这种隧道易破坏山体平衡,造成各种病害。
要求:保证有足够的覆盖层厚度、尽量内靠、注意周围既有建筑对隧道的影响、尽可能截弯取直。
14.崩塌:斜坡前缘的部分岩体,被陡倾结构面分割,并以突然的方式脱离母体,翻滚而下,岩块相互冲撞、破坏,最后堆积于坡脚形成岩堆,这种过程与现象称为崩塌。
隧道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隧道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隧道:修建在地下、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线等通过的通道。
2、复合式衬砌:把衬砌结构分成不止一层,在不同的时间上先后施作的衬砌。
3、洞门:在隧道洞口用圬工结构砌筑并加以一定建筑物装饰的支挡结构物。
4、明洞:用明挖法修建的隧道。
5、避车洞:列车通过隧道时,为保证洞内人员及维修设备安全,在隧道两侧边墙上交错均匀地修建了洞室,用于躲避列车,故称之为避车洞。
6、纵向式通风:在通风机的作用下使风流沿着隧道全长方向流动的通风方式。
7、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土)体。
8、围岩分级:根据岩体的若干指标,按照稳定性将围岩分成不同的级别。
9、洞口段:指洞口浅埋段,即开挖可能给洞口地表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
10、岩爆:岩体中聚集的高弹性应变能因隧道开挖而发生的一种应力突发现象。
二、简答题:1.隧道按使用功能分类时有哪些?答: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工与人防工程2.交通山岭隧道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答:功能:1.克服高程障碍,2.裁弯取直(缩短线路),3.避开不良地质地段,4、避开其他重要建筑物等;特点:优点1.缩短线路长度,减少能耗, 2.节约地皮,3.有利于环境保护 ,4.应用范围广泛;缺点1.造价较高, 2.施工期限,3.施工作业环境和条件较差。
3.隧道工程勘察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地质调查后应提供的主要资料有哪些?答:基本内容:(1)隧道工程调查,(2)隧道路线确定,(3)洞口位置选择。
资料选择:隧道所在地区自然条件调查、隧道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勘察、地形测量、导线测量。
4.越岭隧道位置选择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路线总方向上的垭口2.地质条件3.隧道长度4.两侧展线难易程度5.工程量大小6.路、桥、隧总体线形。
5.选择洞口位置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期工程意义是什么?答:原则:早进洞、晚出洞意义:确保施工、运营的安全。
隧道工程考点(2)(1)
一.名词解释(5个)●隧道:隧道是一种修建在地下的,可供行人,交通及管线设施通过的一种工程建筑物。
●越岭线:通过山区的交通干线往往要翻越分水岭,从一个水系进入另一个水系,这段线路称之为越岭线,线路为穿越分水岭而修建的隧道称为越岭隧道。
●垭口:当线路必须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高程较低处,即称垭口。
●傍山隧道:山区铁路(或公路)除越岭地段以外,线路大多是沿河傍山而行,在地势陡峻的峡谷地段,常需修建的隧道即为傍山隧道,也有称之为河谷线隧道。
●◆概念:隧道平面是指隧道中心线在水平面的投影●隧道纵断面是中心线展直后在垂直面的投影●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隧道的建筑界限,通风照明及其他功能所需的断面面积。
●隧道建筑限界: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洞门:在隧道洞口用圬工砌筑并加以一定建筑装饰的支挡结构物。
●避车洞:列车通过隧道时,为保证洞内人员及维修设备安全,在隧道两侧边墙上交错均匀地修建了洞室,用于躲避列车,故称之为避车洞。
●自然通风:利用洞内的自然风(由洞口间的温度差、大气压力差引起)和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活塞风以达到通风的目的。
●机械通风:在通风机的作用下使风流沿着隧道全长方向流动的通风方式。
●围岩: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土)体。
●●蠕变:指应力不变,而应变随时间增长。
●●松弛:应变不变,而应力随时间而衰减●自然拱的概念:围岩的变形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当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后,围岩发生松动、坍落,最终在洞室上方形成拱形。
●传统矿山法:采用钻爆法开挖和钢木构件支撑的施工方法称为传统的矿山法,或称为背板法。
●衬砌:开挖后的隧道,为了保持围岩的稳定性,隧道必须有足够强度的支护结构称为衬砌。
●明洞:指的是没有覆盖层,在露天施作仰拱、填充、支内模、挂防水板、绑钢筋、支外模、浇筑衬砌混凝土,再人工填土覆盖的洞称明洞。
隧道专业术语
隧道装备专业术语1、隧道施工方式:TBM、钻爆法、明挖法2、钻爆法施工:即传统的打眼、放炮、化整为零的掘进方法。
3、初期支护:采用钻爆法进行暗挖施工后,在岩体上喷射或浇筑防水混凝土所构成的第一次衬砌。
4、辅助导坑:满足运营通风、救灾要求而设置的营运辅助通道有竖井、斜井、平行导坑、横通道、风道、地下风机房等;为增加施工开挖面而设置的施工辅助通道为竖井、斜井、平行导坑、横洞等5、平导:在修建长隧道时,一般先开凿一条同隧道平行的施工辅助导坑,即平行导坑。
在平行导坑内每间隔一段距离开挖斜向坑道与隧道相接,以增加隧道施工时的工作面。
需要时,平行导坑可扩大为第二线隧道。
为今后隧道的维护及隧道救援. 在此之前一般情况下国内超过3000m的隧道施工设平行导坑,以解决施工通风、出碴运输、增加工作面等问题辅助通风通道隧道主洞平导6、引水洞有些隧道内部涌水很大,平导作为引水洞,一般在隧道靠山主体的一边,或暗水较长大的一边。
7、隧道大小分类:铁路:500m以下为短隧道,500m~3000m中隧道,3000~10000长隧道,10000m 特长隧道公路:500m以下为短隧道,500m~1000m为中隧道,1000~3000m为长隧道,3000m以上为特长隧道8、单、双线隧道断面:双线隧道,断面宽度为10~16.6m,双线隧道高度约为7.2~8.0米,宽度约为8.8~10.6米单线隧道,高度约为6.6~7.0米、宽度约为4.9~5.6米;9、隧道常用的出渣设备:装碴运输机械应选用宽度在2.5m以内的侧卸装载机和宽度在2.5m之内的1O~15t自卸汽车10、衬砌指的是为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沿隧道洞身周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
11、管棚一般是沿地下工程断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一定的间距环向布设,形成钢管棚护。
管棚超前支护是为了在特殊条件下安全开挖,预先提供增强地层承载力的临时支护方法。
主要用于软弱、沙砾地层和软岩、岩堆、破碎带。
隧道工程
1.隧道建筑界限:指为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限界。
2.隧道净空:是指隧道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公路隧道建筑限界、通风及其它功能所需的断面积。
3.越岭隧道:为了翻越分水岭而修建的隧道。
4.傍山隧道:山区道路通常傍山沿河而行,地势往往变得陡峻。
为改善线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省时间,常需修建隧道,这种隧道叫做傍山隧道5.早进晚出:适当延长洞口和隧道的长度,尽量避免对山体的大挖大刷,提倡零开挖洞口。
让隧道洞口周围的植被得到妥善保护,维护原有的生态地貌。
6.隧道围岩:指的是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的稳定有影响的岩(土)体7.喷锚支护:是喷射混凝土支护和锚杆支护的简称,它不是一般的喷射混凝土和锚杆的联合支护,而是一种“设计、施工、监控相结合”的隧道建造方法。
8.围岩压力:指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9.围岩初始应力场:泛指隧道开挖前岩体的初始静应力场;10.围岩弹性抗力:支护结构发生相向围岩方向的变形引起的围岩对支护结构的约束反力。
其作用是限制衬砌变形改善衬砌受力状态提高衬砌结构承载力。
11.亮度曲线:沿隧道道路轴线,由入口洞外的接近段经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直到出口段,驾驶人在白天所需要的路面亮度变化曲线,称为亮度曲线。
12.垭口:即连续山梁的一块平坦上相对较低的位置。
13.柔性支护:能密贴围岩或深入到岩体内部,有效地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允许围岩有一定变形而不破坏,甚至同被加固的岩体作整体运动时仍能保证相当大支护抗力的支护措施。
14.开挖面空间效应:洞室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受到开挖面的约束,使开挖面附近的围岩不能立即释放其全部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开挖面的空间效应。
15.光面爆破:使周炮眼起爆后优先沿各孔的中心连线形成贯通裂缝,然后由于爆炸气体的作用,使裂解的岩体向洞内抛撒。
16.预裂爆破:先炸出平顺的预裂面,对爆炸波能起到反射和缓冲作用,使得开挖面整齐规则的爆破技术。
隧道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
曾用名词
解释
隧洞
矿山巷道、交通隧
道、水工隧洞等
除竖井和斜井以外的各种地下工程的统称
初期支护
当设计要求隧洞的永久支护分期完成时,隧洞开挖
后及时施工的支护,称为初期支护
后期支护
隧洞初期支护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当围岩基本稳
定,即隧洞周边收敛量和收敛速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最
后施工的支护,称为后期支护
周边收敛
隧洞周边相对应两点间距离的变化,称为周边收敛
系统锚杆
为使围岩整体稳定,在隧洞周边上按一定格式布置
的锚杆群,称为系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杆
拱腰
隧洞拱顶至拱脚弧长的中点,称为拱腰
锚固力
锚杆对围岩所产生的约束力,称为锚固力
抗拔力
阻止锚杆从岩体中拔出的力,称为抗拔力
徐州工程学院隧道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岩石的RQD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2.Kv 岩石完整性指数定义为用现场测定的岩体弹性波速度v的平方与同种岩石试件弹性波速度v.的平方比值3.垭口当线路必须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较低处,称之为垭口围岩: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
5.黑洞效应:从洞外进入洞内,视觉会一下子变得很黑,长隧道看到黑洞,短隧道看到黑框。
6.白洞效应:当车辆从亮度低的洞内接近洞口处,外部亮度极高,出口看上去是个白洞;7.围岩: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土)体,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土)体。
8.建筑限界: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9.隧道净空: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限界: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须的。
机车车辆限界:机车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基本建筑限界: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隧道建筑限界:包围“基本建筑限界”外部的轮廓线直线隧道净空:要比隧道建筑限界稍大一些10.围岩分级:围岩分级:根据一个或几个主要指标将无限的岩体划分为具有不同稳定程度的有限个类别,即将稳定性相似的一些围岩归为一类,将全部围岩划分为若干类,这就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或简称为围岩分类。
11.围岩压力围岩压力是指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1)松动压力:由于开挖而松动或坍塌的岩体以重力的形式直接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2)形变压力:由于围岩变形受到与之密贴的支护如锚喷支护等的抑制,而使围岩与支护机构在共同变形过程中,围岩对支护结构施加的介乎压力。
(3)膨胀压力:当岩体具有吸水、应力解除等膨胀性特征时,由于围岩膨胀所引起的压力(4)冲击压力:在围岩中积累了大量的弹性变形能以后,由于隧道的开挖,围岩的约束被解除,能量突然释放所产生的压力。
隧道工程名词解释
1 隧道:一个修建在地下,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线等经过工程建筑物。
2主体建筑结构:为了确保隧道稳定和行车安全而修建基础建筑结构,关键包含洞身衬砌和洞门结构。
3隶属建筑结构:为了深入提升隧道耐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而修建辅助设施,4建筑限界:为了确保隧道内多种交通正常运行和安全,而要求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空间范围。
5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空间,依据“隧道建筑限界”确定。
6轮廓线:围岩或支护衬砌结构表面所形成轮廓。
包含开挖轮廓线、早期支护内轮廓线、衬砌内轮廓线(净空)。
7围岩: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岩(土)体,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那部分岩(土)体。
8岩体: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而成含有结构特征地质体。
9围岩压力:引发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作用力。
10压力拱:在含有一定粘结力松散介质中开挖隧道后,其上方会形成一抛物线状天然拱,这实质上就是在松散介质、裂隙岩层中开挖坑道时破坏范围。
作用在支护上竖向压力就是这个破坏范围(天然拱)以内松动岩体重量。
11荷载—结构模型:将支护和围岩分开考虑,支护结构是承载主体,围岩作为荷载起源和支护结构弹性支承,和其对应计算模型。
12衬砌:地层开挖后,除了在极为稳固地层中而且没有地下水地方,大全部要在坑道作为修建支护结构。
12松动压力:指深埋隧道所处地层中形整天然拱作用在隧道支护结构上压力。
12形变压力:因为支护结构阻止围岩变形,肯定要受到围岩给作用力而发生变形,这种作用力和围岩松动压力极不相同,它是在支护结构和围岩共同变形过程中对支护施加压力13零开挖:不破坏隧道开挖轮廓以外边仰坡,包含植被和岩土体也可称为“不刷坡”进洞14临空面:又叫自由面,是指暴露在大气中开挖面。
15爆破漏斗:在有临空面情况下,炸药爆破形成一个圆锥形爆破凹坑就叫爆破漏斗。
16最小抵御线W:药包中心到自由面最小距离。
17爆破作用指数:爆破漏斗半径r和最小抵御线W比值n(n=r/w)称为爆破作用指数18敏感度:炸药在外界起爆能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难易程度,也就是炸药爆炸对外能需要程度。
隧道工程专业名词
一名词解释1垭口:指的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处。
2仰拱是为改善上部支护结构受力条件而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结构,是隧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一方面要将隧道上部的地层压力通过隧道边墙结构或将路面上的荷载有效的传递到地下,而且还有效的抵抗隧道下部地层传来的反力。
3净空;隧道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隧道的建筑限界、通风、照明、消防及其他所需面积4围岩;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岩体。
6围岩抗力系数是表征围岩抵抗衬砌向围岩方向变形能力的指,定义为使洞壁围岩产生一个单位径向变形所需要的内水压力8射流式通风:在车道空间上方吊设射流风机,用以升压以诱导通风的方式。
对于双向交通,适用于1000m以下的隧道;对于单向交通,可达2000m。
二简答1防排水原则: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2001年国标防排水规范中又加入了“刚柔相济”。
隧道治水的具体措施就是“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使之既能自成体系,又能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隧道治水体系。
(1)排水设施:1.施工排水2.运营隧道的排水3.衬砌防水4.内贴防水层5.压注法(注浆法)6.施工缝、变形缝防水(2)衬砌漏水的封堵(3)截水设施:1.地表截水2.地下截水2.试论隧道开挖的几种工法及CD和C R D简图说明?.常用的开挖工法有全断面,台阶法、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CD 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等。
全断面法:适用范围于硬岩隧道。
台阶法:该工法一般适合于Ⅳ级围岩,要求台阶长度不大于1倍洞径,仰拱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2倍洞径。
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该方法利用核心土稳定掌子面,然后开挖两侧边墙、中部核心土,最后开挖仰拱。
该工法步骤多,工艺要求高。
隧道工程1
隧道工程一,名词解释1,隧道工程:指从事研究和建筑各种隧道以及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一门专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是指岩体或土层修建的通道和各种类型的建筑物。
2,岩石的流变性: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与时间相当的变形的性质。
3,围岩压力:为了阻止围岩的移动和崩落,保证隧道具有设计的建筑界限和净空,就需要设置永久性的支护结构,这种忖砌结构承受的压力叫围岩压力。
4,光面爆破:通过正确确定周围眼的各种爆破参数,是爆破后围岩断面轮廓整齐,最大限度地减轻爆破对围岩的振动和破坏,是可能维持围岩原有完整性和稳定性的爆破技术。
5,辅助工程措施: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开挖工作面不能自控或地表沉陷过大等情况,为了确保隧道工程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必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对地点进行预支护或预加固。
6,明洞:当隧道顶部覆盖层较薄难以用暗挖法修建时,修建的通光的洞。
7,新奥法:是以控制爆破为开挖,以喷瞄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监测控制围岩变形,动态修正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的一种隧道工程理念。
8,建筑界限: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9,湿喷:用湿喷机压送拌合好的混凝土,在喷头处添加液态速凝剂,再喷到岩面上。
二,简答题1,为什么要设置预留变形量?预留变形量如何确定?答:为了使忖砌所承受的变形压力最小,允许围岩产生一定的变形,释放一定的能量,其大小应根据围岩地质条件,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无类比资料时预留变形可参照表,并应根据现场量测进行调整。
2,隧道有哪些忖砌切类型?及适合条件?答:喷瞄忖砌(作为复合式忖砌初期支护),整体式忖砌(适用于明绕法)复合式忖砌(适合于钻爆法),装配式忖砌(适合于盾构法)3,公路隧道建筑界限有哪些组成?答:主要由行车道宽度,左侧向宽度,右侧向宽度,余宽,人行道宽度,检测道宽度等组成。
4,隧道洞门结构有哪些类型?答:环框式洞门,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柱式洞门,台阶式洞门,削竹式洞门,遮光式洞门5,隧道防排水的原则是什么,各有哪些措施?答: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关于隧道的名词解释
关于隧道的名词解释、隧道长度:隧道进、出口端面与路线轴线交点间的距离。
2、隧道埋置深度:指地层表面距隧道顶的垂直距离,即隧道的覆盖层厚度,也叫隧道埋深。
3、浅埋隧道:覆盖层较薄,围岩难以形成具有自稳能力的拱结构的暗挖隧道。
H<khp,H:覆盖层厚度(m);k为经验值系数2~2.5,hp为荷载等效高度或平衡拱高度(m)4、深埋隧道:覆盖层较厚,围岩能形成自稳能力较强的拱结构的暗挖隧道。
Hkhp,H:覆盖层厚度(m);k为经验值系数2~2.5,hp为荷载等效高度或平衡拱高度(m)5、沉埋隧道:是用沉管法修筑的水下隧道。
6、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常用于埋置很浅的隧道洞口处及受塌方、落石等危害的路堑地段。
7、导坑:因隧道断面较大或因围岩条件差,采用全断面开挖困难,而在隧道开挖断面内超前开挖中小断面的坑道,称为导坑或导洞。
8、斜井:指在垂面上按一定倾斜角度开挖的地下通道,其作用是增加作业面、通风道、排水道、逃生道。
9、竖井:指垂直开挖的坑道,可作为隧道与地表的连通道、通风道、排水道。
10、衬砌:将隧道的开挖面被覆起来的结构体,具有防止围岩坍落、确保洞身稳定、阻止坑道涌水或漏水、使隧道的内空整齐美观。
11、复合衬砌:指在两类嵌套的衬砌间夹有防水层的组合结构。
12、一次衬砌:分两次施工衬砌时,把最初施作的叫一次衬砌。
开挖后及时施作,可以防止和控制围岩松动。
13、二次衬砌:隧道衬砌分两次施工时,把最后施作的叫二次衬砌。
14、一次支护:分两次施工衬砌结构,把最初施作的锚喷结构叫一次支护。
锚喷支护具有施作及时、快速、密贴、深入等特点,并能与围岩共同承载。
15、二次支护:考虑到隧道投入使用后的服务年限长久,设计时一般要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作为内层衬砌,称为二次支护或二次衬砌,以保证隧道在服务过程中的稳定、耐久、减少通风阻力和美观等。
16、初期支护:隧道开挖后,除围岩完全能够自稳而无须支护以外、在围岩稳定能力不足时,则需加以支护,称为初期支护。
隧道施工规范术语
隧道施工规范术语解释衬砌衬砌【tunnel lining】指的是为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沿隧道洞身周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
1.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一种机械化的隧道掘进设备,有单臂,两臂以及全断面等各种机型。
2.围岩自稳时间(rock-self stability time)围岩再开挖暴露后,无需进行任何支护的情况下,能够自行持续稳定的时间。
3.松散应力(loosening pressure)隧道开挖后,围岩发生松弛变形,出现松动和空隙,形成部分松散的岩体,作用于支护的荷载(压力)4.形变压力(clastic pressure)隧道开挖后,围岩周边发生变形,而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5.全断面开挖法(full face excavation method)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型的施工方法。
6.正台阶法(bench cut method)先开挖上半断面,待开挖至一定距离后再同时开挖下半断面的施工方法。
根据上半断面超前距离的不同,可分为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及微台阶法。
7.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ring cut method)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并进行支护,再分部开挖中部核心土、两侧边墙的施工方法。
8.双侧壁导坑法(both side drift method)先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9.中测法(center drift excavcation method)再连拱隧道或单线隧道的喇叭口地段,先开挖两洞之间立柱(或中墙)部分,并完成立柱(或中墙)混凝土浇筑后,再进行左右两洞开挖的施工方法。
10.中隔壁法(CD法) center diagram method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墙,然后在分部开挖隧道的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11.交叉中隔壁法(CRD法)center cross diagram method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的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墙,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墙,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隧道施工专业术语
隧道施工专业术语
1.掘进机:用于开挖隧道的主要工具,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钻爆机、盾构机、巨型钻头等。
2. 地质勘探:包括对隧道施工区域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调查和分析,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条件。
3. 卸矿斗:用于将挖出的土石材料运出隧道的工具,也可用于挖掘和搬运。
4. 支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采用各种支护手段,如钢拱架、钢管撑、锚杆等。
5. 掘进面:指隧道开挖的前沿部分,掘进机的主要工作区域。
6. 掘进速度:指掘进机开挖隧道的速度,受到地质条件、掘进机性能等因素的影响。
7. 地质灾害: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掘进机作业和地质条件等原因,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如塌方、水漏等。
8. 环片:盾构机施工时,用于支撑并固定隧道衬砌的环形构件。
9. 掘进周期:指掘进机从开始开挖到一次掘进结束的时间,包括开挖、支护、衬砌等工序。
10. 施工标准:隧道施工需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如《隧道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等。
- 1 -。
隧道工程名解简答
隧道工程名解简答一、名词解释1、建筑限界: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2、基本建筑限界:是指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
3、围岩压力:是指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它包括由地应力引起的围岩应力以及围岩变形受阻而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作用力。
4、形变压力:是由于围岩变形受到与之密贴的支护如锚喷支护等的抑制,而使围岩与支护结构在共同变形过程中,围岩对支护结构施加的接触压力。
5、理论反馈法:基于初勘地质成果,初步设计及施工效果,对初步设计和施工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判断隧道稳定性,修正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
6、经验反馈法:直接利用量测数据与经验数据进行对比,判断隧道的稳定性。
7、新奥法:用薄层支护手段(喷射混凝土锚杆)来保持围岩强度,控制围岩变形,以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并通过施工监控量测来指导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8、隧道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方法(新意法):是在围岩的压力拱理论和新奥法施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方法是通过对岩体分类来确定超前支护措施和支护参数的设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调节超前核心土的强度和刚度来控制岩体的变形。
9、殉爆:一个药包(主动药包)爆炸后,能引起与它不相接触的临近药包(被动药包)爆炸,这种现象称为被动药包的“殉爆”。
10、安定性:炸药的安定性是指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安定性,主要表现为吸湿、结块、挥发、渗油、老化、冻结和化学分解等。
11、敏感度:是指炸药在外界起爆能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也就是炸药爆炸对外能的需要程度。
12、直接反分析法:先按工程类比法预确定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用分析方法求解隧道周边的位移值,并与测量到的隧道周边位移值进行比较,当两者有差异时,修正原先假定的计算参数,重复计算直至两者之符合计算精度要求为止。
13、岩爆:岩体中聚集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称为“岩爆”14、空间效应: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受到开挖面的约束,使其附近的围岩不能立即释放全部瞬时弹性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开挖面的“空间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工程术语
明挖法
敞口开挖基坑,再在基坑中修建隧道等地下结构,最后用土石回填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
暗挖法
不开挖地面,采用从施工通道在地下开挖、支护、衬砌的方式修建隧道等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正台阶法、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单(双)侧壁导坑法、中洞法、CD法、CRD法等。
正台阶法
先开挖隧道的上半断面,待开挖到一定距离后在同时开挖下半断面的施工方法。
根据上半断面超前距离的不同,可分为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及微台阶法(超短台阶)法。
正台阶环形开挖法
先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支护隧道的上半断面,待开挖、支护到一定距离后,在开挖和支护下半断面的施工方法。
单(双)侧壁导坑法
先开挖隧道一侧(双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支护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中洞法
先开挖、支护中间隔墙(或立柱)部分,并完成中间隔墙(或立柱)浇筑后,在进行两侧开挖、支护的施工方法。
中隔壁法(CD法)
将隧道开挖与支护分两部分进行,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临时中隔墙,然后再分部开挖与支护隧道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部和二部,施作部分临时中隔壁墙及临时仰拱,在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部和二部,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墙壁和施作隧道部分仰拱,最后开挖、支护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SMW桩墙
利用搅拌设备就地切割土体,然后注入水泥系混合液搅拌形成均一的挡墙,最后按一定的形式和要求在其中插入型钢(如H型钢),以形成能抵抗土压力等荷载的一种劲性复合的基坑围护结构。
超挖
实际开挖断面大于设计开挖断面的部分。
欠挖
实际开挖断面小于设计开挖断面的部分。
预注浆
在开挖前,为了固结地层、填充空隙或堵水,从地面、或沿着开挖面或拱部进行的注浆。
回填注浆
在衬砌完成后,为了填充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或二次衬砌与防水层之间的空隙进行的注浆。
监控量测
施工中对地层、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地表隆降和支护结构动态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测量,并及时反馈信息以指导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