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教科版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学案: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学习过程】
一、知识纲要导引
二、基础导学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自学教材“理想实验的魅力”部分)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止运动。
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1)理想实验过程
①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
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
③如果第二个斜面倾角减小,小球仍将到达原来的高度,但是运动的距离更长。
④当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时,小球要到达原有高度将永远运动下去。
(2)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其他物体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一定律(自学教材“牛顿第一定律”部分)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惯性。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与质量
1.惯性:不同质量的物体,惯性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物体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不同,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的质量(mass)。
2.质量: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三、思考判断
(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2)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4)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速度大时惯性也大。()
(5)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速度的改变。()
思考与讨论
从牛顿第一定律得知,物体都要保持它们原有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也可以说,它们都具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能力”,即都具有惯性。那么,怎样描述惯性的大小呢?
问题解答: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能力”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如小轿车比大货车启动时更容易提速;工厂的车床等一些机械,它们的质量很大,目的是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又如战斗机在投入战斗前,为了提高其灵活性而抛掉副油箱。所以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四、启迪思维,突破重点
主题一:理想斜面实验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问题探究
探究点1:请阅读教材“理想实验的魅力”的内容,说说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中三位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提示: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伽利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笛卡儿: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探究点2:请同学们讨论回答:为什么说伽利略理想实验方法是科学的,结论是可靠的?
提示: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理想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以事实为依据,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揭示了正确的自然规律。,知识链接: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受力,但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探究总结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推论: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如果没有摩擦阻力,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
知识链接: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在
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叫合理外推)。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典例示范
例1: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说明()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时速度不变
C.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解析: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不需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选项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知识链接:
(1)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可以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要使物体的速度改变,就必须有力的作用。区分“维持”与“改变”。
训练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主题二:牛顿第一定律
问题探究
探究点2018年世界青年冰壶锦标赛B组比赛在芬兰洛赫亚落幕,中国男女队凭借出色发挥在决赛中战胜各自对手双双夺冠,如图甲所示是冰壶在冰面上的运动情景,如果摩擦阻力比较大,冰壶很快停下来。如图乙所示,一足球沿水平面滚动很远的距离停下。
(1)图甲中的冰壶和图乙中的足球为什么会停下来?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2)在问题(1)中,试猜想如果冰壶、足球不受外力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3)从(1)、(2)两个问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提示:(1)冰壶和足球停下来都是因为受到了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些现象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仍然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力为零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识链接:牛顿第一定律关键词的理解
探究总结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①定律的前半句话“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的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②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定律的后半句话“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实质上是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