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新选.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同名1326)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
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
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
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以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
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②慈善行为;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圣才出品】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一、概念题1.市场(market)答:市场指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或劳务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供给。
市场作为商品经济的范畴,具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二是指由商品供求双方及其中介人之间,围绕着体现各自利益的价格而展开激烈竞争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总和;三是指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关系。
贯穿于这三层含义并能统一于市场这一范畴的核心是商品交换,或者说是商品流通。
2.竞争市场(competitive market)答:竞争市场指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不足道的市场。
竞争市场一般指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竞争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④信息是完全的。
3.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答: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是需求。
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其他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可用需求曲线来表示。
一般说来,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减少。
4.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答:需求定理是有关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定理。
该定理的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以纵轴为价格,以横轴为需求量,那么需求曲线一定是向右下倾斜的。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class=txt>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价格控制(1)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价格上限是某种物品与劳务价格法定的最高限,比如租金控制;价格下限是某种物品或劳务价格法定的最低限,比如最低工资。
(2)用供求工具分析价格控制的影响①价格上限对市场结果的两种可能影响当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当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上限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上限规定的水平,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短缺。
图6-1表示有价格上限的冰淇淋市场。
图6-1 有价格上限的冰淇淋市场②价格下限对市场结果的两种可能影响当价格下限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下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当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下限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下限规定的水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引起过剩。
图6-2表示有价格下限的冰淇淋市场。
图6-2 有价格下限的冰淇淋市场2.税收的影响政府无论是对生产者征税还是对消费者征税都会达到相同的均衡结果,税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
税收使得物品的均衡数量减少,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价格升高,而卖者从该物品得到的价格降低,政府获得了税收收入。
一般情况下,税收是由卖者和买者共同分担,但对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分摊,税收负担将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学1.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即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主流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2.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1.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预算约束线:消费者的购买力预算约束线指对消费者可以承受(在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希望购买的物品价格既定时)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以I 表示消费的收入,1P 、2P 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1X 、2X 分别为两商品的数量,则预算线方程为:1122I P X P X =+,它表示消费的全部收入I 等于消费购买商品1和购买商品2的支出之和。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衡量的是消费者用一种物品换到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2.偏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1)用无差异曲线代表偏好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
如果两种商品组合完全同样适合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在它们之间就是无差异的。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表示使消费者同样满足的消费组合。
(2)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以MRS 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1X ∆和2X ∆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2121X MRS X ∆=-∆ 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12212011d lim d X X X MRS X X ∆→∆=-=-∆ 根据这个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由于无差异曲线并不是一条直线,所以在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边际替代率并不相同。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 导 言【圣才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1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章课后习题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章课后习题答案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章课后习题答案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P132-P134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复习题1(举出一个价格上限的例子和一个价格下限的例子。
答:为了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国家对城镇居民中的安居工程售房制定最高限价。
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粮食的国家合同定购部分收购时制定最低限价,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2(什么引起了一种物品的短缺,是价格上限还是价格下限?用图形证明你的答案。
答:当价格上限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引起一种物品的短缺。
当价格下限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引起一种物品的过剩。
3(当不允许一种物品的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配置资源的机制是什么?答: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
卖者必然在大量买者中配置稀缺物品。
这时的配给机制可能是排长队,或者是卖者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配给物品。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时,就产生了过剩。
过剩会引起一些不合意的配给机制,例如那些也许由于种族或家族之故而受买者青睐的卖者能比那些没有受到青睐的卖者更好地出售自己的物品。
4(解释为什么经济学家通常总是反对价格控制?答: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对资源配置起着调节作用。
如果人为的控制价格,往往会造成某种物品的过剩或短缺,从而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伤害,破坏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5(假设政府取消向一种物品的买者征税,而向这种物品的卖者征同样的税。
税收政策的这种变动如何影响买者为这种物品向卖者支付的价格、买者所支付的包括税在内的货币量、卖者扣除税收得到的货币量以及销售量,答: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它们都不产生影响。
因为税收的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而不取决于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
6(一种物品的税收如何影响买者支付的价格、卖者得到的价格,以及销售量?答:一种物品的税收使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销售量下降。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赋税的无谓损失(1)无谓损失的含义无谓损失指当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对一种物品征税使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减少,而且,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
(2)无谓损失与经济效率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
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
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
因此,税收扭曲了激励,并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3)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当政府对一种物品收税时,销售量减少。
结果,买者和卖者之间一些潜在的贸易好处没有得到实现,这些贸易好处的损失就引起了无谓损失。
2.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决定无谓损失的大小,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税收造成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
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少了。
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少了。
由于行为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小到最优水平之下。
需求和供给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结果。
因此,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1)供给弹性当供给比较缺乏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当供给比较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大。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循环流量图(circular flow diagram)答:循环流量图是指表明物品和劳务、生产要素以及货币支付在家庭和企业之间如何流动的经济图形,如图2-1所示。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决策者——家庭和企业——所组成。
企业用劳动、土地和资本(建筑物和机器等)这些投入来生产物品和劳务,这些投入被称为生产要素。
家庭则拥有生产要素并消费企业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图2-1 循环流量图图2-1中,经济决策由家庭和企业做出。
家庭和企业在物品与劳务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家庭是买者而企业是卖者)以及生产要素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企业是买者而家庭是卖者)上相互交易。
外面一圈的箭头表示货币的流向,里面一圈的箭头表示相应的物品与劳务的流向。
循环流量图的形式是简化的,是整体经济的一个简化模型,因为它不包括国际贸易和政府。
2.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深圳大学2007研;北京工业大学2008研)答: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指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品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
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劳动的需求(1)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①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②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值就是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
对一个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这条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企业选择劳动量的决策原则是使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
(4)影响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①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上升增加边际产量值,所以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②技术变革。
技术进步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所以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技术变革也可能减少劳动的需求,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这种情况称之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变革。
③其他要素的供给。
生产中与劳动同时使用的要素供给的增加提高了劳动的边际产量,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2.劳动的供给(1)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反映了工人如何根据机会成本的变动做出劳动—闲暇权衡取舍的决策。
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意味着,工资上升使工人增加他们供给的劳动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物品的分类排他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特性;竞争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根据这两个特点可以把物品分为四类:(1)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例如,考虑一个冰激凌蛋卷。
一个冰激凌蛋卷之所以有排他性,是因为可以阻止别人吃冰激凌——你只要不把冰激凌蛋卷给别人就行了。
一个冰激凌蛋卷之所以有竞争性,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吃了一个冰激凌蛋卷,另一个人就不能吃同一个冰激凌蛋卷。
经济中大多数物品都是像冰激凌蛋卷这样的私人物品。
(2)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这就是说,不能排除人们使用一种公共物品,而且,一个人享用一种公共物品并不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享用。
例如,国防是一种公共物品。
一旦要保卫国家免受外国入侵,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一个人享有这种国防的好处。
而且,当一个人享受国防的好处时,他并不减少其他任何一个人的好处。
(3)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例如,海洋中的鱼是一种竞争性物品: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
但这些鱼并不是排他性物品,因为几乎不可能对渔民所捕到的鱼收费。
(4)自然垄断的物品: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例如,考虑一个小镇中的消防。
要排除享用这种物品是容易的:消防部门只要袖手旁观,让房子烧下去就行了。
但消防并没有竞争性。
消防队员大部分时间在等待发生火灾,因此多保护一所房子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可以得到的保护。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class=txt>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1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有效运作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①外部性;②公共物品;③交易成本非零;④市场特权;⑤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社会目标问题;⑥非对称信息。
12.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有影响时的情况,亦可理解为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造成的影响。
可分为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和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
13.市场势力市场势力是指一个经济活动者显著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14.生产率生产率是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1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按物价上涨速度不同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极度);按形成原因不同可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1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又称经济波动,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
现在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
二、复习题1.(略)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使用看电影的时间或金钱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3.边际利益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常用效用量来衡量)的增量。
边际利益存在递减规律:即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增量是递减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多大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如果是缺水的时候,一杯水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极大;如果是喝饱水的情况下,一杯水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很小。
所以,虽然有些东西对人的生命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意味着边际利益就总是很大的。
4.激励能激发人的行为,使个体能更好的实现行为目标。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对激励政策作出反应,有利于调动人们潜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劳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但同时激励政策有时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干扰政策的最终效果。
如强制开车佩戴安全带能降低司机的伤亡概率,但同时也减少了人们开车的谨慎性,对行人造成的安全事故却反而增加了。
因此,分析任何政策时,决策者不仅应考虑直接影响,也应该考虑因激励而发生的间接影响,使制定的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5.经济学原理表明: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都变得更好,因为各国之间的贸易并非比赛一样必然有赢家和输家。
贸易不是零和博弈。
贸易双方都是自愿交易获益,因为它允许各方从事其最有效的生产然后交换另一方更有效生产的物品,通过国际分工提高专业化生产的效率,再通过贸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使各方的福利都能获得增加,从而在公平贸易中得到双赢或多赢的结果。
6.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只要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并且都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那么就不需要有人来管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进行自我调控,经济运行可自动达到最佳状态。
即“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来自动调节人们的行为,将各种个人利益转变成一种共同利益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7.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外部性。
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
如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吸烟,污染环境损害他人健康。
(2)市场势力。
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造成价格机制不能有效的发生作用。
如垄断企业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物品价格。
8.经济学原理表明: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而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指标便是该国的生产率。
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内能生产出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较高的生活水平;而生产率低下的国家,大多数人则必须忍受物资供应不足的贫困生活。
所以说生产率很重要,它决定了一国的社会经济以及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9.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在宏观经济学中,则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持续上涨。
因此,引起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因素是货币量的增长。
10.经济学原理表明: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在短期中,低通货膨胀通常是以高失业率为代价的,这是由短期内价格粘性造成的。
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的货币量减少,但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具有粘性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不足又会引起企业开工不足,导致失业。
失业率高,通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高。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是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关系。
三、应用题1.(略)2.这种心理上的利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
人们一定有一个为了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担那的成本范围,在这个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果度假满足了既定目标,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利益不低于其成本。
可采取的方式有比较度假时间去做其他事情所获得的满足,比较度假花费的成本需要做付出多久的劳动。
3.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实际付出的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总和。
即直接的金钱支出和从其他活动中所能获得的最大预期收益。
如果本计划去做兼职,那么滑雪的成本就是滑雪的直接的金钱支出及兼职期间所能赚取的工资;如果计划在图书馆学习,那么滑雪的成本就是直接的金钱支出及学习期间所能获得的知识。
4.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美元的银行支付。
5.应该继续。
已投资的500万美元属于沉没成本,与现在的决策不相关,现在决策的关键是边际利润。
如果投入100万美元,可得到300万,边际利润是200万美元,所以应该继续进行开发。
因为只要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有利可图,所以为了完成这项开发,最高花费应为300万美元。
6. a.提供社会保障降低了人们在工作时期储蓄的激励。
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获得收入,以保证生活。
因此人们不用为退休后的生活费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
b.收入提高时津贴减少的政策降低了65岁以上的人的工作激励。
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反而使得到的津贴减少,因此人们可能会选择不工作或者少工作。
7. a.这些变动使得人们参加工作的激励增强。
会激励那些只能领取两年津贴的福利领取者努力寻找工作,以免自己在两年后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
b.这些变动反映了法案改革者提高效率和适当降低公平性的意图。
因为只能领取两年津贴,会使找不到工作的人没有收入,公平性降低;同时因为变动激励津贴领取者努力地找工作,提高了社会的整体效率。
8.两人各自承担自己擅长的工作比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花费的时间少了。
因为通过专业分工,娴熟地技巧能使工作效率提高。
(举例略)9. a.效率;b.平等;c.效率;d.效率;e.平等;f.效率。
10.a.如果保证社会上每个人得到尽可能最好的医疗,国家将会有更多产出被用于医疗事业。
从效率的角度看,如果认为当前医院形成了一个垄断联合通过高昂的医疗几个保证他们的垄断效益,那么可以认为效率会应这种说法的实施得到改善;但更多的情况是,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最好的医疗条件,人们就不会为了争取享受到高标准的医疗条件而努力工作,从而影响社会的整体效率。
从公平的角度看,因为穷人能充分享受高标准医疗条件的可能性较小,这种说法的实施会改善此种状况从而体现公平性。
b.这种说法体现了平等性,却是以降低效率为代价的。
在工人被迫失去工作寻找新工作的这段时间内,失业津贴的发放能保证他们维持生活,体现了公平性,但若一直提供则会减少工作激励,因为在找到新工作之前不劳动也能获得维持生活的收入,那被解雇者就不会急于寻找新工作,从而影响了效率。
11.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我的生活水平均高于我的父母或祖父母在这个年龄时的生活水平,因为整个社会的生产率提高了。
12.高储蓄会加快生产率增长。
高储蓄使得企业能从银行获取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生产中,扩大规模、引进技术和设备、招收工人等,提高生产率。
工人和企业主都会从高生产率中获益。
工人会因为更高的产量获得更多的工资,企业主会因为更多的产品得到更多的收益。
社会不会得到免费的午餐。
从长期来看,高储蓄意味着消费的资金减少,市场需求降低,生产的商品销售不出去,市场会陷入疲软,企业利润减少,会通过减少产量和裁减工人降低成本,社会经济会减缓甚至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