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造船》教案_
鲁滨孙造船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鲁滨孙造船教案引言:鲁滨孙造船教案旨在通过对经典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有关船舶建造和航海技术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了解船只的构造和工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造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船舶的发展历史,培养船舶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兴趣,为将来的创新和研究提供基础。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船舶的基本构造和工艺,掌握造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船舶的发展历史和影响因素,认识船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对船舶设计和建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船舶的基本构造和工艺;2. 船舶的发展历史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询问学生对船舶的认识和想法,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造船和航海对鲁滨孙生存和逃离荒岛的重要性,并提出探究造船技术的目的。
2. 知识学习(30分钟)a. 船舶的基本构造和工艺- 介绍船舶的基本结构组成,包括船体、甲板、舱室、推进装置等。
- 通过图示和模型展示船舶的不同部分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船舶的基本构造。
- 介绍船舶建造的基本工艺,包括设计、制造、组装和测试等环节。
b. 船舶的发展历史和影响因素- 介绍古代和现代船舶的发展历史,包括船舶的起源、演变和现代化发展。
- 分析航海技术的发展对船舶设计和建造的影响,如航海航线的拓展、导航工具的使用等。
3. 拓展应用(40分钟)a.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船舶项目进行研究和讨论,如造船技术的创新、船舶的未来发展等。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思维方式,探讨相关问题,鼓励发表个人见解和创意。
b. 设计实践-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纸质船舶模型。
- 鼓励学生考虑船舶的功能、外观和结构,注重细节和创新。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鲁滨孙造船》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鲁滨孙造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滨孙造船》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掌握概括文中关键信息和提炼主题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鲁滨孙造船》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掌握概括文中关键信息和提炼主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提炼主题的能力培养。
2.阅读理解技巧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引入《鲁滨孙造船》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产生兴趣。
2. 阅读理解(30分钟)教师给学生每人发放一份《鲁滨孙造船》的故事文本,让学生默读。
学生们阅读完毕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鲁滨孙为什么要造船?•鲁滨孙如何克服困难完成造船?•鲁滨孙的造船经历给你什么启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找出答案并进行讨论。
3. 提炼主题(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鲁滨孙造船》的主题是什么。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师可以给出以下参考思路:•生活中的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就可以克服困难。
•思考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4. 小组合作学习(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
教师给出以下问题:•选择你认为最关键的一个情节,解释为什么选这个情节。
•在小组内讨论,总结这个情节的主题是什么,并用一两句话概括。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概括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概括文中关键信息和提炼主题的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提升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
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2、掌握内心独白对任务形象塑造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教学难点: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及过程:(一)导入[以课前视频欣赏导入]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大家熟悉、喜欢的电视剧《亮剑》中的精彩片段----李云龙论述什么是“亮剑”精神?同学们听后觉得好不好?牛不牛?“亮剑”精神简单理解就是敢于与强大的敌人(对手)做斗争,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满腔勇气和信心,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要敢于亮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100部著名文学作品之一、美国里程碑式30部文学作品之一的世界名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看看主人公桑提亚哥“硬汉”性格和李云龙“亮剑”精神有么相似的地方。
(请同学们翻到课文,课件显示课题《老人与海》)(二)课前小测试(积累文学名著中的名言名句)[课件展示](三)简介[课件展示](四)故事梗概[课件展示]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篇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一位古巴老渔夫的亲身经历。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
小说叙述的是古巴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
本文节选的是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五)梳理课文情节因为小说节选的部分比较长,共有几段?(97)那我先给大家一些提示,大家可以根据五次与鲨鱼搏斗、两次搏斗后的心理活动、最后返港回家把全文分为八个部分。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鲁滨孙造船教案+教学反思
鲁滨孙造船【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艇、杠、谬'理解"舢、艇、杠杆、不遗余力、微不足道、荒谬、一言难尽、不可思议”等词语。
2.默读课文,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生活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重点】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具、学具】1.教具:PPT课件2.学具:学生搜集笛福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授课类型】略读课文【教学方法】品读、感悟、交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
1、(课件展示蔺相如、斯巴达克、周瑜、老渔夫的头像)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名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勇敢机智的蔺相如,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足智多谋的周瑜,顽强勇敢的老渔夫……也正是他们这些鲜活的形象,丰富了我们的“名著之旅”。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传奇人物,(课件展示鲁滨孙的头像)(板书:鲁滨孙)关于这个人,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2、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感知。
1、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文是写鲁滨孙在荒岛上造独木舟的这一故事情节。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以下有关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①“谬”读作mil不读成miao o②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挺()杠()艇()扛()③说一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舢: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船,一船只能坐两三个人;海军用的较窄而长,一般可坐十人左右。
也叫“三板”。
艇:指比较轻便的船,如游艇,救生艇等。
也有称大船为艇的,如潜水艇等。
杠杆:一种简单机械,是一个能绕着固定点作为轴来转动的杆。
不遗余力:遗,留下;余,剩余。
毫无保留地用尽全部力量。
近义词如:全力以赴。
微不足道:足,值得;道,说。
渺小得不值得一谈。
近义词如:卑不足道、不足挂齿等。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六单元 30 . 鲁滨孙造船》优质课教学设计_14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鲁滨孙是如何造船的,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是如何造船的,体会他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2、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准备】相应的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插图)你们猜猜他是谁?(板书:鲁滨孙)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知道他是哪部小说的主人公吗?你能说说这部小说讲了什么吗?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原著的兴趣。
)老师归纳简介: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他非常喜欢航海和冒险。
有一次,他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到大风,船被吹翻了,同伴们都死在了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卷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
鲁滨孙在荒岛上,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他在岛上渡过的二十八年多的艰苦生活,期间以安顿家园、造独木舟、自制陶器、拯救“星期五”、搭救船长、降伏暴徒等情节尤为精彩,扣人心弦。
3、再看插图,他在干什么?(造船)板书:造船大家想知道他为什么造船、是怎样造船的吗?(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30*鲁滨孙造船请大家齐读课题,把重音放在人物上齐读、放在事件上齐读。
通过刚才的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讲鲁滨孙造船)这篇课文的题目就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边读边思考:故事围绕“造船”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呢?2、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认读词语:小艇、杠杆、荒谬、不可思议、于事无补、搁浅、不遗余力、荒无人烟、微不足道、疑惑、愚蠢、一言难尽。
鲁滨孙造船 教案
鲁滨孙造船教案教案标题:鲁滨孙造船一、教学目标:1. 了解《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的造船经历;2. 掌握造船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造船的过程;2. 学习造船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 《鲁滨孙漂流记》的原著或相关资料;2. 造船模型或图纸;3. 木材、胶水、剪刀等制作造船模型所需的材料;4. PPT或黑板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鲁滨孙漂流记》的封面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造船主题的思考和探索。
2. 了解鲁滨孙造船的背景(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情节,引导学生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以及他为了逃离荒岛而进行的造船经历。
3. 分析鲁滨孙造船的过程(15分钟):通过阅读相关章节或观看相关片段,引导学生分析鲁滨孙造船的过程,包括选择木材、设计船型、搭建船框、固定船板等步骤。
4. 学习造船的基本步骤和技巧(20分钟):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造船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展开讨论,例如选择合适的木材、设计船体结构、安装船桨等。
b. 分享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c.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造船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5. 动手实践:制作造船模型(30分钟):a. 教师演示:教师展示如何使用木材、胶水、剪刀等材料制作造船模型,并解释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
b.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自行制作造船模型。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
6. 结束(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造船模型,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造船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领域的讲师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深入了解造船的相关知识和技巧;2. 组织学生参观造船厂或相关展览,亲身体验和感受造船的过程和技术。
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
《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不遗余力、微不足道、荒谬、一言难尽、不可思议”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鲁滨孙造船的经过,认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鲁滨孙造船的经过,认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参与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人物插图),你们猜猜他是谁?板书(鲁滨孙)你知道他是哪部小说的主人公吗?你知道这部小说写了什么吗?2、学生看课文150页的注解,教师加以简介。
(1)学生看注解。
(2)教师简介:《鲁滨孙漂流记》描述了他在岛上度过的二十八年多的艰苦生活,期间以安顿家园、造独木舟、自制陶器、拯救“星期五”、搭救船长、降伏暴徒等情节尤为精彩,扣人心弦。
小说通过这些内容,生动地表现了鲁滨孙坚忍不拔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从而塑造一个依靠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在艰苦环境中赢得了生存权利的典型形象。
小说主要告诉我们如何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学生质疑,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
教师出示学习要求:(1)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2)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三、细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
1、快速朗读课文。
2、小组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鲁滨孙为什么要造船?(2)他是怎样造船的?(3)从造船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句中看出?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归纳小结并板书。
鲁滨孙认识到修小艇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于是放弃了修小艇,做独木舟。
用了整整五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成功造船。
从中可以看出鲁滨孙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六年级语文教案)鲁滨孙造船的学案
鲁滨孙造船的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课设计
学习目标 :
1、认识“艇、杠、谬”; 理解“舢、艇、杠杆、竭尽全力、不足挂齿、荒唐、一言
难尽、不行思议”等词语。
2 、默读课文 ,在认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领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踊跃的生活态度。
教课过程 :
( 一) 学会怀疑 :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 ,你知道了什么 ? 还想知道什么 ?
1、?
2 、?
3、
?
( 二) 研究 :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找出答案。
(1)故事环绕鲁滨孙“造船”写了哪些内容 ?
(2)是按什么次序表达的 ?
(3)找出在造船前后 ,“我”的心理感情变化的语句。
是什么激励“我”去造船的 ?
(4)鲁滨孙在造船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 ? 是如何战胜的 ?
( 三) 、学习成就展现
1.小组内议论沟通研究的问题 ,并总结出答案。
2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鲁滨孙不怕困难、英勇战胜困难的语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谈谈你有什么领会。
3 、用自己的话谈谈鲁滨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来 ?
四、稳固练习 :
1.我会读拼音 ,写词语。
Xi ǎo tǐng shān ch。
《鲁滨孙造船》教学实录多篇
《鲁滨孙造船》教学实录多篇《鲁滨孙造船》教学实录1(一)谈话入题(先板书:鲁滨孙)问学生:说说你对他了解了些什么?老师顺势归纳简介:他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一个传奇人物,是笛福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
课文讲的是他漂流记中的一个小故事。
(再板书:造船)(二)初读感知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故事围绕“造船”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呢?(三)细读领悟边读边想:鲁滨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要做一只独木舟的?(修船不成,只好放弃,但愿望更强烈),决心做船时,他左思右想了些什么呢?他又是怎样做成了船的?重点指导学生赏析如下语句:○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更加强烈。
○但是,我缺少人手的困难更难克服。
○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
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并借助课文插图想象鲁滨孙造船时的劳动情景。
)(四)交流感受故事中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先用简明的语句写一写,再跟同学谈一谈。
)(五)拓展练习1.抄一抄下面的名言。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法)巴尔扎克○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学府。
——(古希腊)苏格拉底○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英)牛顿2.读一读下面的短文。
现代鲁滨孙您读过英国作家笛福所著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吗?1989年,渔民们在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发现了现实生活中鲁滨孙式的历险人物:法国三兄妹米高、爱德华、柏特莉莎。
他们于1936年随同父亲一起乘坐一架福特三摩打客机,飞往菲律宾马拉巴莱。
途中因飞机引擎发生故障脱离航线,并坠毁在一个无名小岛的浅滩上,所有成年人殒命,只余他们三兄妹。
其时,他们分别12岁、10岁和8岁。
这突如其来的遭遇使他们震惊,但他们决心活下去,等待援救。
于是,他们在岛上用木条、葵叶搭起栖身之所。
岛上有许多植物和果树,鲜鱼也很丰富,淡水足够他们使用。
鲁滨孙造船教案
鲁滨孙造船教案教案标题:鲁滨孙造船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造船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帮助学生了解船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践技能。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情况,并与学生讨论他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2. 提问学生,如果鲁滨孙想要离开荒岛,他需要做些什么?探究: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船的结构和制作方法(例如:木筏、独木舟、帆船等),并了解其优缺点。
4.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他们自己的造船计划,包括所需材料、工具和步骤。
5. 学生利用可用材料(例如纸板、胶水、塑料袋等)制作他们的船模型,并测试其浮力和稳定性。
实践:6. 学生在教室外的水池或水槽中测试他们的船模型,观察其浮力和航行性能。
7. 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设计和测试经验。
总结:8. 学生回到教室,讨论他们在造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9. 引导学生思考,鲁滨孙在荒岛上的造船经历给他带来了什么启示和教训。
10.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他们造船经历的反思文章,包括他们的设计思路、实践过程和收获。
展示:11. 学生在班级或学校内举办一个造船展览,展示他们的船模型和反思文章。
1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展览中的作品,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评估:13. 教师根据学生的船模型设计、测试结果和反思文章,评估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4. 教师提供针对学生表现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发展和改进。
延伸活动:15. 学生可以选择进一步研究其他船的类型和制作方法,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
16. 学生可以阅读其他与船和海洋有关的文学作品,扩展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文学素养。
以上是针对《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造船过程设计的教案。
鲁冰孙造船教学设计(A4) - 副本 (12)
边读边想
1.鲁滨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要做一只独木舟的?(修船不成,只好放弃,但愿望更强烈),2.决心做船时,他左思右想了些什么呢?
3.他又是怎样做成了船的?
学生回答
他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一个传奇人物,是笛福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
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备
16上
17上
18上
(一)谈话入题
(二)初读感知
(三)细读领悟
(先板书:鲁滨孙)问学生:说说你对他了解了些什么?老师顺势归纳简介:他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一个传奇人物,是笛福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课文讲的是他漂流记中的一个小故事。(再板书:造船)
1.故事中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
2.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先用简明的语句写一写,再跟同学谈一谈。
1.抄一抄下面的名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法)巴尔扎克 ○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古希腊)苏格拉底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英)牛顿
(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并借助课文插图想象鲁滨孙造船时的劳动情景。)
同学谈一谈
同学背诵
板书设计30鲁滨孙造船
想去陆地寻求方法
动手修船放弃修船不怕困难
决心造船成功造船坚忍不拔
船成心喜想去旅行
反思
学生读文
学生边读边想
教学
环节
《鲁滨孙造船》教案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是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二)疑点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三)解决办法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21* 鲁滨孙漂流记。
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自由发挥,最好根据课文内容)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原著吗?有谁能告诉我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 (板书:英、笛福。
请同学介绍笛福的有关资料)2.本文是书的缩写,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他在一次航海事故中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28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
3. 荒岛,大家可能只在电视、电影里见过。
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注意“荒岛”的“荒”字。
(荒凉凄苦的)4.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
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以下问题:a)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时间顺序)b)课文讲了哪几件事?(5件: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包括了鲁上船寻宝]、养牧种植、救“星期五”为伴、回到英国。
同学回答时板书)5.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
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经历的事的部分找出来,想一想: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 (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
鲁滨孙造船 教学设计
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鲁滨孙造船》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鲁滨孙造船》,使学生了解关于船的制造过程和航海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1. 学生自主阅读《鲁滨孙造船》。
2. 学生讨论船的制造过程和航海的基本知识。
3. 学生合作设计一艘自己想要的船,并给出制作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介绍《鲁滨孙造船》的背景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船的制造过程和航海的基本知识。
2. 自主阅读(30分钟)学生开始自主阅读《鲁滨孙造船》,重点关注船的制造过程和航海的基本知识。
学生可以使用阅读理解技巧,如标记重点句子、提问、总结等,提高阅读效果。
3. 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
讨论的问题可以包括:- 《鲁滨孙造船》中的船的制造过程和航海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你觉得哪些地方有趣或者很重要?为什么?- 如果你是一名船的设计师,你会如何设计一艘船?4.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展示他们设计的船,包括船的名称、外观、功能和制作过程。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学习需要进行适当的总结。
四、教学资源:1. 《鲁滨孙造船》一书或电子版2.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3. 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讨论记录五、教学效果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评价他们是否理解了船的制造过程和航海的基本知识。
2.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是否有所提高。
3. 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船厂或者网上搜索,了解真实的船的制造过程。
2. 学生可以进一步设计并制作自己的船模型,体验船的制造过程。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鲁滨孙造船》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鲁滨孙造船》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宝石,需要我们用心去打磨,用爱去呵护。
我希望通过本节课,让孩子们在乐趣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游戏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造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孩子们的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造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
难点: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造船模板、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造船模板、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鲁滨孙造船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造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孩子们理解造船的过程。
3. 实践:孩子们根据造船模板,用颜料、画笔进行装饰,用剪刀、胶水进行组装。
4. 展示: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学习和交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造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
难点: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我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造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他们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每一艘船都独具特色。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团队协作中存在问题,今后我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鲁滨孙的故事,或者让他们自己设计一艘船,并写一篇关于这艘船的故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来引导孩子们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鲁滨孙造船的故事,我成功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在情境中,孩子们能更直观地理解造船的意义和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30 鲁滨孙造船|语文S版 (10)
《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艇、杠、谬,理解舢、艇、杠杆、不遗余力、微不足道、荒谬、一言难尽、不可思议等词语。
2、默读课文,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是如何造船的。
教学难点:体会他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合作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人物是鲁滨孙,他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历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本课《鲁滨孙造船》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艇杠谬)2、借助工具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故事围绕鲁滨孙“造船”写了哪些内容?(3)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4、小组讨论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从文中找出给你感受很深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体会?2、全班汇报交流。
A我不遗余力去干这件工作,结果白费心思和力气,浪费了我整整三四个星期的时间。
①“不遗余力”是什么意思?②从“白费”、“浪费”“三四个星期”这些词语你体会出什么了?有什么问题要问吗?③全班交流。
B“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更加强烈。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你觉得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看出来?③全班交流。
C、“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一言难尽”。
②从这句话你体会出了什么?3、课文写鲁滨孙造船,为什么还要写他花大力气去修船?4、鲁滨孙怎样造船?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鲁滨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说。
四、延伸拓展。
读一读,写一写下面名言。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法)巴尔扎克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英)牛顿患难及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
—(古希腊)苏格拉底五、作业。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30课《鲁滨孙造船》word教案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30课《鲁滨孙造船》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字词。
2、过程与方法:快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和同学交流文中的主人翁做了哪些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独自面对艰难险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带领学生梳理清文章脉络,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难点:理解人物形象。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先板书:鲁滨孙)问学生:说说你对他了解了些什么?老师顺势归纳简介:他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一个传奇人物,是笛福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
课文讲的是他漂流记中的一个小故事。
(再板书:造船)(二)初读感知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故事围绕“造船”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呢?(三)细读领悟边读边想:鲁滨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要做一只独木舟的?(修船不成,只好放弃,但愿望更强烈),决心做船时,他左思右想了些什么呢?他又是怎样做成了船的?重点指导学生赏析如下语句:(1)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更加强烈。
(2)但是,我缺少人手的困难更难克服。
(3)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并借助课文插图想象鲁滨孙造船时的劳动情景。
)(四)交流感受故事中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先用简明的语句写一写,再跟同学谈一谈。
)(五)拓展练习1、抄一抄下面的名言。
(1)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法)巴尔扎克(2)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
——(古希腊)苏格拉底(3)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英)牛顿2.读一读下面的短文。
现代鲁滨孙您读过英国作家笛福所著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吗?1989年,渔民们在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发现了现实生活中鲁滨孙式的历险人物:法国三兄妹米高、爱德华、柏特莉莎。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鲁滨孙造船》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鲁滨孙造船》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鲁滨孙造船》。
学生在初步了解海盗的概念后,本篇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乐趣。
而且,在小说中鲁滨孙被困在荒岛上,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做一艘小船,终于获救。
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鲁滨孙勇敢、聪明、坚韧的品质对于孩子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文中生词和生僻字,理解故事情节;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勇敢、聪明、坚韧等品质;5.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写作来提高对文学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生词和生僻字的学习,语文知识的积累;2.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阅读习惯和速度的培养。
3.2 教学难点1.生词的记忆,对生词的理解和应用;2.故事情节的整体概括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词、解读文本、概括故事情节等方式来深入幼儿的心灵;2.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打开课外书籍,培养阅读的兴趣;3.互动式教学:采用互动问答、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讲述海盗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到鲁滨孙和海盗之间的斗争;2.引出本篇文章,告诉学生本文是关于鲁滨孙的生活的故事。
5.2 学习生词和生僻字在课前,通知学生背诵本篇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生僻字,学生可按需求使用班级群中的查询工具。
5.3 故事情节的理解1.初次阅读:全班齐读本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2.解读文本:教师用故事中的一个例子来为学生阐明故事背景;3.整体概括:要求学生整理故事情节,并口述出来;4.人物形象的描写:引导学生思考鲁滨孙的聪明才智、坚韧不拔、勇敢等品质,学生可在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5.4 总结1.归纳本篇文章的意义和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所学的语文知识,巩固所掌握的技能;3.学生写作:要求学生背诵一段文字,并加上自己的精彩评论。
[鲁滨孙漂流]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
[鲁滨孙漂流]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下面是分享的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一)谈话入题(先板书:鲁滨孙)问学生:说说你对他了解了些什么?老师顺势归纳简介:他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一个传奇人物,是笛福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
课文讲的是他漂流记中的一个小故事。
(再板书:造船)(二)初读感知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故事围绕“造船”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呢?(三)细读领悟边读边想:鲁滨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要做一只独木舟的?(修船不成,只好放弃,但愿望更强烈),决心做船时,他左思右想了些什么呢?他又是怎样做成了船的?重点指导学生赏析如下语句:○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更加强烈。
○但是,我缺少人手的困难更难克服。
○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
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并借助课文插图想象鲁滨孙造船时的劳动情景。
)(四)交流感受故事中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先用简明的语句写一写,再跟同学谈一谈。
)(五)拓展练习1.抄一抄下面的名言。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法)巴尔扎克○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
——(古希腊)苏格拉底○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英)牛顿2.读一读下面的短文。
现代鲁滨孙您读过英国作家笛福所著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吗?1989年,渔民们在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发现了现实生活中鲁滨孙式的历险人物:法国三兄妹米高、爱德华、柏特莉莎。
他们于1936年随同父亲一起乘坐一架福特三摩打客机,飞往菲律宾马拉巴莱。
途中因飞机引擎发生故障脱离航线,并坠毁在一个无名小岛的浅滩上,所有成年人殒命,只余他们三兄妹。
其时,他们分别12岁、10岁和8岁。
这突如其来的遭遇使他们震惊,但他们决心活下去,等待援救。
于是,他们在岛上用木条、葵叶搭起栖身之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滨孙造船》教案
深度解教材
本文是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面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鲁滨孙在岛上,面通过自己的努力用简陋的工具造成独木舟的故事。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名著《鲁滨孙漂流记》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面二是让学生体会主人公顽强的生存能力,面和勇于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本文属于探险类小说,面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学,面从而了解鲁滨孙先有逃生的想法,面后才动手修船,面修船失败后开始造船,面最后造船成功。
在教学体会文章中心思想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同时,面应该鼓励他们课下阅读这篇著名的小说,面以便能更好地把握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和文章主题思想。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面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面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2.会认“艇、杠、谬”,面掌握“杠杆、荒谬、不可思议”等词语。
突破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面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突破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朗读,面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面在段落旁边标出小标题,面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总结主要内容,面并理清文章顺序。
难点: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突破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面让学生找出重点句段,面反复朗读重点体会,面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通过让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面然后小组讨论法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法:学生熟读课文,面理清文章脉络,面感知名著的魅力,面通过重点字词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生齐准备
教师:《鲁滨孙漂流记》简介、生字词及讨论提纲。
学生:搜集并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课时巧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面激趣引思。
(约3分钟)
导入法一:回顾导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面我们认识了名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面如勇敢机智的蔺相如,面热爱自由、敢于反抗的“奴隶英雄”,面足智多谋的周瑜,面顽强勇敢的老渔夫……也正是他们这些鲜活的形象,面丰富了我们的“名著之旅”。
今天,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传奇人物。
导入法二:课件出示《鲁滨孙漂流记》。
学生快速阅读,面教师简单介绍:同学们,面《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
故事的主人公鲁滨孙,面在一次乘船去南美洲途中遭遇大风,面船被吹翻,面只有他一人被大浪卷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他在岛上渡过的二十八年多的艰苦生活,面期间以安顿家园、造独木舟、自制陶器、拯救“星期五”、搭救船长、降伏暴徒等情节尤为精彩,面扣人心弦。
通过这些内容,面生动地表现了鲁滨孙坚韧不拔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顽强精神,面从而塑造了一个依靠双手的劳动和聪明的才智在艰苦环境中赢得生存权利的典型形象。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此书的一段节选。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本单元的内容导入课题,面加强了本文同单元主题和其他课文的联系,面使学生能融会贯通,面培养他们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本环节通过课件引发学生的学习趣,面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鲁滨孙漂流记》,面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面畅谈感受。
(约10分钟)
导语:这篇课文是一篇冒险类的文章,面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面叙写了鲁滨孙造船的故事。
文章读起来真实感人,面请大家用以前学过的方法,面先来自学课文,面再一起讨论收获。
自学提示:疏通字词,面读通课文,面掌握主要内容,面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学,面教师巡视指导。
2.讨论交流收获。
(1)交流字词情况。
①“谬”读作“miù”,面不读成“miào”。
②理解词义。
荒谬:荒唐,面非常离谱,面不合常理。
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面难以理解。
(2)提出问题,面交流课文理解情况。
①故事围绕“造船”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文章写鲁滨孙先修船不成,面后决心造船并直至成功,面是按事情发展过程的顺序叙述的。
)
②用小标题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
(想回陆地修船失败造独木舟小船造成)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学字词,面读通课文,面初步掌握课文内容,面为后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合作探究,面披文入情。
(约12分钟)
过渡:我们来仔细品读一下这篇文章,面看看表现了主人公的哪些品质。
1.再读全文,面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面想一想: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四人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读画出的句子,面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面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我不遗余力去干这件工作,面结果白费心思和力气,面浪费了我整整三四个星期的时间。
①“不遗余力”是什么意思?
(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地用尽全部力量。
)
②从“白费”“浪费”“三四个星期”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文章写鲁滨孙先修船不成,面后决心造船并直至成功,面这样的情节变化和曲折经历有力地表现了鲁滨孙虽然身处逆境却不退缩、不逃避,面而是敢于正视并勇于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
(2)最后,面我只得放弃这个工作,面放弃了使用小艇的希望。
但是,面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面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更加强烈。
你觉得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不但……反而……”表现了鲁滨孙面对困难敢想敢做,面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又表现了他并非盲目瞎干,面而是能够审时度势,面调整自己的行为。
)(3)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从这句话,面再结合书中插图,面你体会出了什么?
(这些都生动地表现出鲁滨孙身上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战胜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
)
引导:用成功后的自豪与兴奋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4.小结人物形象:通过以上的分析你感觉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小结: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勤劳、有智慧的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面学生根据老师提示,面小组合作探究人物的形象。
培养学生通过重点段落体会人物形象的能力。
四、拓展创新,面加深体会。
(约13分钟)
1.课件出示课本的插图。
2.提出问题,面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图中的独木舟原来是什么样子?
(2)鲁滨孙用了什么工具造船?
(3)你能想象出鲁滨孙造船的情景吗?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面写一篇小短文。
4.指名说说,面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启发学生想象的方式,面加深学生对鲁滨孙造船过程的体会,面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约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面我们领略了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的艺术魅力,面认识了坚强而有毅力,面勤劳而有智慧的鲁滨孙。
其实这篇小说的全文中还有很多像本课这样精彩的片段,面更加鲜明地反映出主人公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惊人的智慧。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鲁滨孙漂流记》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主题,面鼓励学生课下阅读这部小说,面培养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六、互动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鲁滨孙造船》”一起来闯关吧!
板书设计
鲁滨孙造船
想回大陆修船失败造独木舟造船成功
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勤劳、有智慧
课时作业设计
一、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面画“√”。
舢船(shān shàn)小艇(tíng tǐng)
杠杆(káng gàng)荒谬(miào miù)
答案:shān tǐng gàng miù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造独木舟对鲁滨孙来说是个浩大工程:砍断大树根部,面他花了天时间;破掉树杈又花了天时间;为了刮出船底形状,面使其能浮在水面上,面他花了的时间;最后又花了近的时间将树木挖空,面使得完全像只小船。
辛苦劳作的动力是为了。
从中我们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答案:二十二十四一个多月三个月造船到达对面的大陆不怕困难、勤劳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