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教育学复习整理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A.单项选择题10题;B 名词解释2题;C 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观点)2题;D 简答题3题;E 论述题2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理解教育起源的几个不同观点及其对应的代表人物】1.生物起源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2.心理起源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者孟禄)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论在批判和否定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教育学者康斯坦丁诺夫和凯洛夫、中国教育学者草孚和王天一)教育起源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的时候,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理解西方教育学发展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即柏拉图、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赫尔巴特五人及其代表作品)】柏拉图——《理想国》;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说;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为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理解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即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创立,及其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特点】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他将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赫尔巴特本人也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理解教育万能论、教育独立论、人力资源论的主要代表观点及对应的代表人物】P42 教育万能论: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英国思想家、教育家洛克将他的教育万能说建立在感觉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论。
P45 教育独立论:蔡元培在1922年3月《新教育》上提出教育独立论。
★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1.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完全之人格”2.教育由教育家主办 3.教育要摆脱政党控制。
浙师大 教育学基础 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的词源“教”是指儿童在成人的执鞭监督下习文之事。
“教”即“上所施,下所效也”,“教育”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培养,包括精神上的和肌肉上的。
中文的“教育”指上一代对下一代的灌输,是一种积极的活动或者说是外塑的行为。
西文的“教育”则强调人生来就有的特定潜能,教育的过程就如助产的过程,视教育为一种展开的、内发的、自然地消极活动。
“教育”的语义在我国,一些早期的教育家就使用了“教育”一词,最早使用的人是孟子。
1901年5月,罗振玉在上海创办了最早以“教育”命名的杂志《教育世界》。
最早使用“教育学”一词的人或最早使用“教育学”理论的人——王国维“教育”的层次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
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
教育是以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
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达形式。
教育有时候特质思想品德教育。
(它一般有三大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教育概念的三种界定方式:谢弗勒的分类规定性定义——作者所下的定义;要求这个被界说的术语在后面的讨论中,始终表示这种规定的意义。
描述性定义——适当的描述被界说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的方法。
(例如:词典)纲领性定义——事物应该怎么样,与其说某种事物实际上怎样完全不同。
(往往包含:“是”、“应当”两种成分,是描述性定义与规定性定义的混合)教育起源的三种观点1、生物起源论勒图尔诺(法)、沛西·能(英)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力量”关键词:生物、冲动)2、心理起源论孟禄(美)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无意识模仿;尝试——成功3、劳动起源论康斯坦丁诺夫(苏联)·凯洛夫、曹孚(中)、王天一(中)教育起源于人类制造工具的时候,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劳动起源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注:1、除去上述几种基本学说,还有神话起源说、人生发展说、交往起源说等几种不同的观点。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依据教育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教育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3、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67)以“兼爱”和“非攻”为教,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浙师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编纂
浙师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编纂前言本文档是针对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复习资料编纂,旨在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内容。
该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教育社会学课程的主要概念、理论、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重要的研究成果。
课程主要内容1.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和发展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围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展开研究,并探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经济等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2.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等。
实证研究是指基于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对教育社会学问题进行研究。
文献研究则是通过阅读、分析文献等方法,对教育社会学问题进行研究。
比较研究则是对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状况进行比较与分析。
教育社会学的中心理论是社会资本理论、社会文化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保障理论、大众化理论等。
3.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制度与社会2.教师与教育管理3.教育经济与财政4.教育公平与社会不平等4. 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教育社会学所形成的重要成果包括: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教育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教育不平等的成因和机制的解释等。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探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经济等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等,其中实证研究是最为常见的研究方法。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涵盖了社会资本理论、社会文化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保障理论、大众化理论等多个方面。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制度与社会、教师与教育管理、教育经济与财政、教育公平与社会不平等等。
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教育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教育不平等的成因和机制的解释等。
师范必考知识点总结
师范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教育学是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是培养教师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师范专业考试中的教育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概念、教育学的定义和分类、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形式、教育方式、教育原则等。
2.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教育的原理和规律。
3.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教育原则、巩固与提高原则、综合发展原则等。
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证主义、理论主义、进化论、行为主义等;代表人物包括杜威、皮亚杰、斯金纳等。
5.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目标、教育规划、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
6.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相关理论包括课程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学校管理理论等。
二、心理学心理学是师范专业必考的另一个重要科目,它关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实践。
心理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对象、目的、方法、分支学科、发展历程等。
2.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感觉、知觉、注意、思维、记忆、情感、意志、行为等。
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代表人物包括洛克、皮亚杰、弗洛伊德、罗杰斯等。
4.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5.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认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教学方法、学生辅导、学校管理等。
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师专业必考的重要科目,它涉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对象、目的、研究方法、基本原理等。
浙师大09级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浙师大09级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以及教育者的如何通过各种心理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
2、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内涵a.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这儿教育指的是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而非家庭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承担了教育的主要责任。
)b.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核心。
(教育涉及学和教的两个方面,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产生变化。
教是外因,学是内因。
)c.探讨影响学生学习因素及其形成、发展规律。
(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的作用是充分发挥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上的)d.研究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因为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彼此相互制约。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作为一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鲜明的实践和应用性。
三、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一)独立:桑代克1903年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于1913年扩充为三卷的教育心理学。
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发展: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1、时间: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阶段:20至30年代内容扩充期:吸收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并把学科心理作为自己的组成部分。
后成为,不同学派的学习理论争论期,其中行为主义、联结主义和格式塔学派的理论占优势。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教育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对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的重视,使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
二战时期心理学家导向实际应用,而一度停顿。
50年代,程序教学、教学机器和信息论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内容;主要是学习理论。
其中主要有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联结理论,斯金纳的操作学习和强化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格式截的顿悟说、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与发展理论二)苏联教育心理学发展20至30年代,先是将西方的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介绍到苏联,而后是将教育心理局限在用现成的心理学知识解释各种教育原理。
浙师大教育学期末考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5个,共20分)1.教育功能: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实际的功用或价值。
p182.教育目的:(广义)根据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体现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质量规格、身心素质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狭义)一定社会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p1183.学校:指人类进行自觉的教育活动,传递社会知识文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为一定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机构。
p1644.教师角色: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其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身份及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
p2205.课程标准:①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段学习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非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
②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③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尽量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望尘莫及的。
④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⑤课程标准的范围应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识、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p3096.学校教育: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p1047.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主要指学校)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p1928.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某种突发性、偶发性教育事件作出及时的、恰当的处置能力。
p2269.课程目的: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具体化,往往表现为“学力目标”。
p310二、简答题(5个,共30分)1.教育目的的意义p120①教育目的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引导受教育者的发展过程,有效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②教育目的预定教育的理想结果,对教育活动起指导、支配作用。
师范必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教育学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含义、教育的对象、教育目的、教育的原理等基本概念。
2.教育学家及其主要学说知名教育学家及其主要学说,如赫尔巴特、康德、斯宾塞等。
3.教育学理论体系国内外主要教育学理论体系,如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进化论教育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等。
4.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差别教育原理、因材施教原理、激励原理、启发式原理等。
5.教育规律教育活动所呈现出的客观规律,如个体差异规律、教学过程规律、学习过程规律等。
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等基本概念。
2.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如结构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3.心理学认知特点心理学的认知特点,如总体性、发展性、动态性、实验性、个别性等。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学习、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原理。
5.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如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情感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的含义、教育管理的任务、教育管理的对象等基本概念。
2.教育领导理论教育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如领导风格理论、权力与权威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等。
3.教育管理组织形式教育管理的组织形式,如学校管理组织形式、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框架等。
4.教育管理决策原则教育管理的决策原则,如参与式管理原则、科学决策原则、系统决策原则等。
5.教育管理的实施策略教育管理的实施策略,如沟通策略、激励策略、监督策略、调节策略等。
四、教育技术知识点总结1.教育技术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含义、教育技术的任务、教育技术的对象等基本概念。
2.教育技术发展阶段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如教学技术、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等。
3.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如媒体选择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评价理论等。
4.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多媒体教学技术、网络教学技术、智能教学技术等。
师范生必背知识点总结
师范生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理论1. 教育的定义及意义: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使人能适应社会生活。
2.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教育功能、社会化功能、变革功能和发展功能。
3. 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4. 教育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个体因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
二、教育学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活动,其任务是探讨教育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全面发展原理、因材施教原理、发展教育原理和循序渐进原理等。
3. 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派、认知主义教育学派和社会批判主义教育学派等。
4.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感知、思维、记忆、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
三、教育法学1. 教育法的概念及基本内容:教育法是国家对教育活动进行管理的法律规范,其基本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范围、保障等方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宗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3. 教育管理体制:包括中央、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以及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四、教学设计与教学1.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素。
2.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引入、扩展、训练和巩固等环节,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环节。
3.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法、引导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4. 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及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五、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过程、个性发展、情绪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和对象。
2. 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方法。
3. 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学习规律。
教育学整理资料(浙师大)
名词解释(周瑜整理)1.学生成长P93学生成长是指个体在学习生涯阶段中身心上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学生的身心想积极方向变化的过程。
(学生的成长受到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社会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学生心的需要与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目的P132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需要,以观念或理念形式体现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关于受教育者素质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3.有效教学P204有效地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具体说,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重意蕴:1. 有效果; 2. 有效率; 3. 有效益。
有效教学有五个特点:1. 引起学习者学习的动机; 2. 明晰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3. 给予学生的接受方式授课;4.引导学习者投入学习过程;5. 指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4.课程P154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综合,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5.校本课程P165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
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
从操作角度讲,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6.教育制度P47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
教育制度的规范系统包括教育传统、伦理道德及意识形态等内在于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制定成文的对教育行为进行明确规范约束的政策法规。
教育制度的机构体系包括正规教育制度、非正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
6.德育P14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达到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并指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活动、体验、身体力行,使一定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与概念(详细版)
浙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知识点、概念注:知识点—选择题,概念—名词解释(24选8),问答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一、知识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有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1)从学科范畴来看,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教育学与心理学);(2)从学科作用来看,它具有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详见P12-19):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出版。
第二章一、知识点:1.学习的类别:(1)按学习结果划分:(由心理学家加涅(1999)提出)①言语信息的学习,②智力技能的学习,③认知策略的学习,④态度的学习,⑤动作技能的学习。
(2)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由奥苏贝尔提出)按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同时考虑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其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常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策略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以及道德品质的学习。
2.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形成联结,即形成S-R 之间的联结。
华生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与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浙师大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一、选择题1.教育是政治斗争的工具2.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一个理想国家的方案3.《学记》是我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4.学校教育制度类型①中央集权制典型代表法国②地方分权制典型代表美国③中央与地方合作制典型代表英国5.1902年,清政府颁发了由张百熙拟定的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未实施。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颁布并加以落实施行的学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1912年,蔡元培《学校系统令》,又称“壬子学制”6.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曾经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和一个由我自由支配的特殊环境……”7.学成成长的条件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②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成长起决定作用③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学生成长的根本动力社会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学生新的需要与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8.教师的成长阶段①新生阶段②高级新手阶段③胜任阶段④熟练阶段⑤专家阶段9.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应由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全部教育都是为了建设和完善社会这一目的的实行和实现。
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完全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人。
10.活动课程论,又称经验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11.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代表杜威:现代教学论代表12.发展教学论代表:美国·布鲁纳,苏联·赞可夫。
布鲁纳的发展是指智力发展。
掌握学习理论代表:美国布鲁姆。
13.体谅模式在目的上侧重于道德情感,强调培养儿童的道德敏感性。
由英国道德教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首创。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在目的上侧重于道德认知,强调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14.道德体验法:以角色扮演为契机理解道德后设认知法:用假设的情境推演可能的后果二、名词解释1.学生成长是指个体在学生生涯阶段中身心上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2013-2014学年上《教育学》一、选择题:2’*101.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P15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P303.洛克,《教育漫话》P30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P305.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元教育学P35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个体因素P947.学校教育的特点:目的性,专业性,系统性.,基础性P1048.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目的观,社会本位目的观,人文主义目的观,科学主义目的观P1289.“五育”之间的关系: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
其次,各育又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P14210.城市学校的三种类型,拉丁文法学校,读写学校,女子学校P18811.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主要指学校)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P19212.学制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P19413.教育劳动的特点:示范性,复杂性,协作性,创造性,长期性P22514.两种对立的学生发展观:“外塑论”学生发展观,代表人物:洛克,赫尔巴特。
这一观点突出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否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视为完全消极被动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
教师可随意地根据自己的目的向学生施加各种影响,控制学生的发展方向,把教育过程看成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强行灌输的过程。
“内发论”学生发展观,代表人物:卢梭,杜威。
这一观点突出了学生内因的作用而否定贬低外因的作用,把学生看成能够完全决定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主体,认为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动力,不凭借外力帮助就能形成和谐的社会行为,而教师的任务只是刺激学生去学习,学生才是教育过程的中心。
浙师大教育学
教育学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教育漫话》 D.《教《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A.育论》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二.境空题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浙师大教育学复习整理
浙师大教育学复习整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层次:①教育是一种影响活动②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影响活动③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有意识的精神影响活动④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⑤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⑥教育是以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⑦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达形式⑧教育有时候特指思想品德教育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者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无意识模仿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学者(康斯坦丁诺夫、凯洛夫等)和我国学者(曹孚、王天一等)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的时候,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教育的本质与争论:1.工具论与本体论①工具论代表人物:柏拉图、凯兴斯坦纳、孔子、康有为、梁启超(政治斗争工具);舒尔茨、斯宾斯(经济发展工具);巴格莱、赫钦斯、艾德勒、布坎南、巴尔(文化传承工具)主要观点:教育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具体而言,教育是政治斗争的工具,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工具,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工具。
②本体论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当代存在主义哲学流派主要观点:教育的本质在于焕发人的天性,培养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个性,使之成为完人2.平等论与成层论①平等论代表人物:卢梭、贺拉斯.曼主要观点:教育是社会走向社会平等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途径,通过一定的教育必将导致人们取得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平等②成层论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柯林斯主要观点:教育不仅不能实现社会平等,反而为不同社会背景的人提供了一架梯子,维护了固有的社会阶层并使之适度合法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教育学的发展:1.孕育期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2.诞生期人物:培根、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理论流派: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主要观点:教育学从古至今,不是概念的科学,就是规范的科学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李特主要观点: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促进人格的生成与生命的唤醒3.实用注意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主要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学校即社会;以学生的经验而不是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学;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重视学生的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层次:①教育是一种影响活动②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影响活动③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有意识的精神影响活动④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⑤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⑥教育是以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⑦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达形式⑧教育有时候特指思想品德教育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者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无意识模仿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学者(康斯坦丁诺夫、凯洛夫等)和我国学者(曹孚、王天一等)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的时候,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教育的本质与争论:1.工具论与本体论①工具论代表人物:柏拉图、凯兴斯坦纳、孔子、康有为、梁启超(政治斗争工具);舒尔茨、斯宾斯(经济发展工具);巴格莱、赫钦斯、艾德勒、布坎南、巴尔(文化传承工具)主要观点:教育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具体而言,教育是政治斗争的工具,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工具,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工具。
②本体论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当代存在主义哲学流派主要观点:教育的本质在于焕发人的天性,培养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个性,使之成为完人2.平等论与成层论①平等论代表人物:卢梭、贺拉斯.曼主要观点:教育是社会走向社会平等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途径,通过一定的教育必将导致人们取得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平等②成层论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柯林斯主要观点:教育不仅不能实现社会平等,反而为不同社会背景的人提供了一架梯子,维护了固有的社会阶层并使之适度合法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教育学的发展:1.孕育期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2.诞生期人物:培根、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理论流派: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主要观点:教育学从古至今,不是概念的科学,就是规范的科学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李特主要观点: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促进人格的生成与生命的唤醒3.实用注意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主要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学校即社会;以学生的经验而不是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学;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重视学生的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学者们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教育既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又对其产生促进作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布厄迪尔主要观点:追求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和解放,强调运用批判理论通过批判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和分析。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塑造能动的政治主体。
6.元教育学代表人物:布雷钦卡主要观点:以教育学知识的分析-批判哲学为核心,旨在澄清各种教育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一是关于教育学基本概念的语言分析、逻辑分析、经验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二是关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以及教育理论或教育知识的基本成分的分析。
布雷钦卡将教育学命题体系分为三类——描述性命题体系—教育科学,规范性命题体系—教育哲学,规范性-描述性命题体系—实践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社会发展一.教育万能论柏拉图哲学基础为主观唯心主义,建立一个理想王国。
洛克哲学基础是感觉主义的认识论,基于人性的完善。
爱尔维修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他认为:1)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最重要手段2)教育是人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二.教育独立论(选择或简答)1)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1.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完全之人格”2.教育由教育家主办3.教育要摆脱政党控制4.教育要超越教会影响3)胡适的教育独立思想1.独立的教育经费来源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和宗教3.教育应有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之风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制度、制约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制约教育内容)(二)经济对教育的制约(经济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内容与手段)(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观念制约教育观念、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文化传统制约教育活动的方式)(四)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制约、人口波动对教育的制约、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制约、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制约、人口分布对教育的制约)三、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一)教育的政治功能(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改革、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二)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具有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成产的功能、教育具有知识再生产的功能、教育具有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的功能)(三)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丰富文化、选择-提升文化、创造-更新文化)(四)教育的人口功能(减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流动第三章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具体四阶段指什么?有什么特征?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约0-2岁):这一时期的智力活动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反射动作,分辨不出自身与环境的区别,处于一片混沌的状态。
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约2-7岁):这一时期智力的表现形式逐渐由感知和动作为中心转化为以思想和语言为中心,以日益复杂的方式运用符号的能力得到发展。
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约7~12岁):在这一阶段开始对具体事物进行思考,智力活动逐渐摆脱了实际动作的影响,会对全体或部分进行分类和组合,逻辑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有了初步发展,还能解决所谓守恒问题等。
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约12岁-成人期):形式运算是指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它可以只关注外在的逻辑形式而毫不涉及具体的内容,能从观察中引出假设,能想象真是的以及假设的事件,演绎或归纳出关于周围世界的原则。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基本地位)2、安全需要(希望免于灾难和未来有保障)3、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需要。
包括人际交往,获得友谊和爱等)4、尊重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完成和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3、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联系不断的发展过程。
人的发展不仅连续且具有一定顺序性。
教育中,一定要遵循发展的顺序性,否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面临不同的任务)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身心的每一发展阶段是不均衡的,主要表现为:1、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不平衡,有的阶段快,有的阶段慢;2、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4、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由于受教育、环境、遗传、个体等因素影响,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不同人在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是不同的)5、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稳定性,如每个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一些基本特征,但随着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改变,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其发展水平又是有差异的)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论述题)一、学校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学校教育具有专业性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学校教育具有基础性二、学校教育在个体个性化中的作用学校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提升学校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学校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三、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学校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学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学校教育培养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第四章1.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概念、共性、不同点(辨析题)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体要求、设想或规定。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行动指针。
它是制定各项教育政策的根本依据。
共性: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对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不同点:教育目的一般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其内涵更加丰富,更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政治性和政策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强制性。
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学术性概念,而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政治性概念。
2. 教育目的的制定的依据(辨析)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等制约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教育目的的确立受理论和研究水平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理论人物及其观点(选P129—134)(选择题)(1)、个人本位论:教育的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社会。
观点: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制定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人的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代表人物:卢梭《爱弥儿》法国,普罗泰格拉(2)、社会本位论:教育的目的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观点:个人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只有社会目的;教育的结果只能以社会效益加以衡量,看他为社会贡献了什么。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德国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法国(3).人文主义目的观: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性。
代表人物:阿德勒(4).科学主义目的观:以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为出发点,以社会物质生产和科技进步为中心的关于教育目的的功利主义主张。
代表人物:弗兰西斯,培根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简答题)(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培养“劳动者”(4)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第五章学校的特殊性:1、有专门的规格要求;2、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3、有相应的教学媒介、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等等;4、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