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教学反思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e07bbe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2.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教学反思背景介绍本文主要是对我在教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课程中的反思和总结。
我们的教材是国内一流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已经出到了第三版。
我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本次教学经历了十六个星期,涵盖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我一开始明确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无机和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实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在讲解概念时,我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实际应用案例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在实验教学中,我倡导学生先预习、再实验、再复习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意义;在实验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讲解和评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评估方式,如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
在考试中,我分别设置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多种题型,着重考核学生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能力。
在实验报告中,我规定了格式和要求,督促学生把实验过程任务齐全、思路清晰、数据准确,同时评价学生的实验技巧和实验操作安全规范。
在课堂表现方面,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就同扣发言,提升课堂氛围。
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积极,他们不注重预习和复习,出现了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也不来问我。
我深感这种情况很不好,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思考了一下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范文秀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范文秀](https://img.taocdn.com/s3/m/7b6f8e0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c.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范文秀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物理和化学的重要分支,在工业应用也非常广泛。
它是探索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物质世界的基础和实践。
无机及分析化学主要采用化学分析,研究分析物质各种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相互作用。
它为应用工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涉及到无机材料的合成、分离、
检测、物性测定以及环境污染的分析等,它既以实验方式分析,也以理论模型来解释和预测,并为大量新材料、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合成和用途提供了理论支持。
无机及分析化学还应用于药物研究、石油精炼等行业,各种表面处理工艺的研究,以
及蔬菜、水果等食品的检测、分析和鉴定。
它的基本原理有反应平衡、热力学和动力学等。
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物质世界,完善真实层次的物质构造,同时应用它的理论和方法
开发出以及更新更安全,更优质的材料和产品,服务于新型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物质客观实践,一方面探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支持新材料的发展、环境污染的抑制,惠及人类的生活品质,从而贡献
了巨大的价值。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呼世斌_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呼世斌_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efed75964bcf84b8d57b0a.png)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0364b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1.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和目的本课程为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了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分析方法。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无机化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基本特性和分析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无机化物的合成和制备方法•无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无机化合物的应用教学方式1.理论教学•教师将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课堂上,教师将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
•教师将鼓励学生进行课程笔记,以便于课后的复习和自学。
2.实验教学•试验部分将占据本门课程的一大部分,以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无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分析方法。
•教师将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介绍实验的方法和操作,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教师将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报告,以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评估与考核评估方式•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考试内容覆盖整个课程的理论知识。
•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20%,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考查学生课程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考核标准•考试成绩:最高分为100分,不及格分数为60分。
•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报告内容必须结合实验进行的方法和步骤,描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平时作业成绩:作业主要是对学生课堂笔记的检测,对于不认真做笔记的学生,将会得到低分。
教学建议和展望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实践,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和实际应用,加强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建议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加习题课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
此外,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国际比赛,以提高其学术素养和国际交流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第3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第3章](https://img.taocdn.com/s3/m/f6e0955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7.png)
[Hg22+]
2 Hg 2+ + 2e = Hg22+
= + 0.059/2 lg
[Hg2+]2
[Hg22+]
= + 0.059/2 lg
CHg2+2 [CN-]2
(1+ 4 [CN-]4)2 Ksp
= + 0.059/2 lg
[CN-]2
(1+ 4 [CN-]4)2 Ksp
0.059
6
lg
[Cr2O72- ] 110-14
(0.2000 - 2 [Cr2O72- ])2
[Cr2O72- ] = 2.30 10-4 mol/L
转化率:
0.1000 - 2.30 10-4
0.1000
100%
= 99.8%
条件电位 对于Fe 3+/Fe 2+ 将 代入上式得 当电对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分析浓度相等时,
[H+]=4mol·L-1
pH=8
生物化学家称在pH7时的为条件电位。 因为在一个细胞内pH接近于7。例:
反 应 O2+4H++4e=2H2O +1.229 +0.816 O2(g)+2H++2e=H2O2 +0.69 +0.295 脱氢抗坏血酸+2H++2e=抗坏血酸 +0.390 +0.058 富马酸盐+2H++2e=丁二酸盐 +0.433 +0.031
[F-]=1mol·L-1时,
Fe3+不再氧化I-,Fe3+的干扰被消除。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第11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第11章](https://img.taocdn.com/s3/m/ea2f2fd04afe04a1b071dea5.png)
Ksp’ = Ksp as(H) = [Ag+]Cs2- = (2S)2S = 4S3 S = 1.1 10-14 mol/L
14
Sx106 mol/L
(3). 络合效应—增大溶解度
10 同离子效应
8
络合作用
6
Ag+ + Cl-
AgCl
Cl-
Ca2+ , C2O42Ca2+ 加入 H2 C2O4,无CaC2O4 沉淀产生
再加入CO(NH2)2 CO(NH2)2 + H2O9=0=•CCO2 + 2NH3 [C2O42-] 升高,缓慢析出CaC2O4 沉淀
27
11.6 有机沉淀剂
特点
选择性较高 溶解度小,有利于沉淀完全 无机杂质吸附少,易过滤、洗涤 摩尔质量大,有利于减少测定误差 某些沉淀便于转化为称量形
15
酸效应 —络合效应共存
PbC2O4=Pb2++C2O42-
HiY H+ Y
H+
Ksp=10-9.7
PbY HC2O4-,H2C2O4
pH=4.0,[C2O4´ ]=0.2mol·L-1 , [Y´]=0.01mol·L-1
C2O4(H) =100.3
Y(H)=108.6
[Y]=[Y’]/ Y(H)=10-10.6 mol ·L-1
11.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p438)
吸附共沉淀(服从吸附规则)
是胶体沉淀不纯的主要原因,洗涤
包藏共沉淀(服从吸附规则)
是晶形沉淀不纯的主要原因,陈化或重结晶
混晶共沉淀 预先将杂质分离除去
后沉淀 主沉淀形成后,“诱导”杂质随后沉淀下来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e9c72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9.png)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实验技能和仪器手段进行化学实验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1.无机化学基础知识2.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3.无机材料的制备和性能4.无机化学实验技术2. 化学分析1.化学分析基础知识2.常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3.分析实验技术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堂讲授以理论、实验、案例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并在实验中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和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40%。
五、教材《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六、实验教学安排1. 无机化学实验1.熟练使用基本仪器2.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3.熟悉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方法4.掌握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2. 化学分析实验1.掌握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理解标准曲线的绘制和分析方法3.熟练进行分析样品的前处理和操作步骤4.熟悉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方法5.掌握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七、教学效果评价本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成绩以及课堂互动、课堂表现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增强做出全面的评价。
八、教学质量保证为了保证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遵守实验规范,确保实验安全2.定期对学生进行考试和实验操作的评估3.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效果反馈4.打造优质的教育资源库,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主动性九、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具备熟练运用实验技能和仪器手段进行化学实验分析的能力,这将对其未来的科研和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fc900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3.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1. 填空题1.一种元素的电子亲和能越大,它接受电子的倾向就越强。
2.氧、氮和氢原子中,氧原子具有最高的电子亲和能。
3.原子的核电荷数增大,相应的电离能也增大。
4.分子极性与分子中各个化学键之间电负性差异有关。
5.当分子尺寸增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
6.溶液的浓度增加,则溶液的折射率增大。
2. 选择题1.下列有关氰化物化学性质的陈述最为准确的是:A. HC\#N和NH2C\#N是两种不同的氰化物B. 氰化物通常呈强还原剂C. 氢氰酸是一种很弱的酸性物质D. 氰化物通常是有毒的答案:D2.碘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重要的共价键形式是:A. I2*B. I3^-C. I^-3D. I+答案:B3.下面哪个物质是无机共价化合物?A. 液氯B. 氧气C. 铁磁性材料D. 氟气答案:B3. 计算题1.一缓冲液体系的pH为7.5,其中乙酸和乙酸钠的初始摩尔浓度分别为0.07mol/L和0.1mol/L。
计算该缓冲液体系的缓冲能力。
答案:pKa = 4.76,缓冲能力为1.454. 简答题1.何谓气相色谱法?简述其分离机理及应用环境。
答: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用气体作为稀相介质,在固定相床与流经其上的气体之间应用不同的物理化学交互作用来实现各种化合物之间的分离与定量分析的技术。
其根据分离介质透明度和挥发性等物化特性进行各自的分离操作并依据计算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方法装置制备。
在本技术中,常用固定相为多孔稳定材料,液相色谱法则使用亲多性和亲疏水特性的柱子进行梯度色谱条件调节。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医药科学领域,其中重要性最为突出的领域是分析制备过程中的分离操作工序。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d48b4d647d27284b7351c6.png)
Zn(NH3)=
1+[NH3]1+[NH3]2 2+[NH3]3 3+[NH3]4 4
=1+10-1.00+2.27+10-2.00+4.61+10-3.00+7.01+10-4.00+9.06 =1+101.27+102.61+104.01+105.06=105.10
H3Y- + H+ = H4Y H4Y + H+ = H5Y+
1
K4= Ka3 = 102.00 4=K1K2K3K4= 1021.09
1
K5= Ka2 = 101.60 5=K1K2..K5= 1022.69
H5Y+ + H + = H6Y2+
1
K6= Ka1 = 10 0.90 6=K1K2..K6 = 1023.59
pH=3.0, αZnY(H)=1+10-3.0+3.0=2 , lgαZnY(H)= 0.3 pH=5.0, αZnY(H)=1+10-5.0+3.0=1, lgαZnY(H)= 0
3 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p189,5.5.3)
KMY =
[MY '] [M '][Y '] =
MMYY
·KMY
EDTA的有关常数
离解 常数
Ka1 10-0.90
Ka2 10-1.60
Ka3 10-2.00
Ka4
Ka5
10-2.67 10-6.16
Ka6 10-10.26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3669e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f.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
1.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掌握无机和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室实践,了解科学方法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思想;
4.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5.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课程安排
第一周:绪论
1.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概述;
2.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3.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周:化学热力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2.熵、焓和自由能的概念;
3.化合物的生成焓和反应焓;
4.热力学函数的计算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H++2e
H2
lg 0.059
[H ]2
2
PH2/P
Hg2Cl2(s)+2e
2Hg(l)+2Cl-
lg 0.059
1
2
[Cl_ ]2
MnO4- + 8H+ + 5e
Mn2+ + 4H2O
lg 0.059 [MnO4 ][H ]8
5
[Mn2 ]
(二) 酸度 在许多电极反应中,H+、OH-和H2O作为介质参加
Mn04-
Mn2+
还原反应
Cl-
Cl2
氧化反应
2.配平半反应
Mn04- +8H+ +5e = Mn2++4H2O
2Cl- = Cl2 + 2e
3. 两个半反应相加,消去电子
2× (Mn04- +8H+ +5e = Mn2++4H2O)
+
5× (2Cl- = Cl2 + 2e )
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例:KClO3 + FeSO4 → KCl + Fe2(SO4)3 (稀H2SO4介质中)
步骤:
1. 将反应物和产物以离子形式写出;
ClO3- + Fe2+ → Cl- + Fe3+
★ 弱电解质、沉淀要以分子形式给出
2.把整个氧化还原反应分成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一分为二)
氧化反应: Fe2+ → Fe3+ 还原反应: ClO3- → Cl-
(1)负极写左边,正极写右边;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两相或不相混溶的两种溶液之间的界面,用单竖线 “|”表示;使用盐桥消除液接电位,用双竖线“ ”表 示;同一相中多种组分用“,”隔开; (3)电解质位于两电极之间; (4)气体或准相电极反应,用惰性固体导电材料作电极, 以传导电流; (5)电池中的溶液应表明浓(活)度,气体标明温度和 压力。
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
H — +1(有时候也为-1); O — -2(有时候也为-1,+1)
例如
碳的氧化数 CO CO2 CH4 C2H5OH +2 +4 -4 -2
硫或铁的氧化数 S2O32- S2O82- Fe3O4 +2 +7 +8/3
example
试计算Cr2O72-中Cr的氧化值和Fe3O4中Fe的氧化值
3. 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式;
氧化反应: Fe2+ → Fe3+ + e 还原反应: 6e + 6H+ + ClO3- → Cl- + 3H2O
4.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总数必须相等的原则, 将两个半反应合并成一个配平的离子方程式。
Fe2+ = Fe3+ + e )×6
+)
6e + 6H+ + ClO3- = Cl- + 3H2O
小诀窍
★ 酸性介质中:多氧的一边加H+;少氧一边加H2O ★ 碱性介质中:多氧的一边加H2O ;少氧的一边加OH-
Cr2O72- + 6Fe2+ + 14H+ = 6Fe3+ + 2Cr3+ + 7H2O
应注意!
1. 酸性介质中,反应式两边不能出现OH2. 碱性介质中,反应式两边不能出现H+
3. 中性介质中,根据情况,可加H+ 或者 OH-
负极反应:
Zn → Zn2+ + 2e (还原剂电对作负极,氧化反应) 正极反应:
Cu2+ + 2e - → Cu (氧化剂电对作正极, 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 Zn + Cu2+
Zn2+ + Cu
原电池的书写
➢ 原电池图解表达式书写规定: (-) Zn | ZnSO4(c1) || CuSO4 (c2) |的下列反应
Mn04-
+
2-
SO3
MnO2+ SO42-
MnO4-
2-
SO3
MnO2 SO42-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MnO4-+2H2O=MnO2+4OH--3e
SO32-+2OH-=SO42-+H2O+2e
2Mn04-+ 3SO32-= 2MnO2 +?3SO42-+ 2OH-
标准条件 与 标准电极电位
标 离子:浓度为1mol·dm-3;
了解内容
准 状
气体:指定温度下,分压为101325Pa;
态 固体、液体:指定温度下,101325Pa下最稳定状态;
标准电极 : 参与电极反应的所有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
表示为:
氧化型 还原型
非标准状态表示为:
氧化型 还原型
例 写出298.15K时下列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式
解: 设Cr的氧化值为x,已知O的氧化值为-2 ,则:
2x + 7×(-2) = -2 x = +6
设Fe的氧化值为x,已知O的氧化值为-2 ,则:
3 x + 4 ×(-2) = 0
x=+ 8
3
由以上例子可见, 元素的氧化值可以是整数、零, 也可以是分数。
离子— 电子法 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我们讨论的反应多在水溶液中进行,即:一般以离子形式进行,用该方法较简便。
反应, pH的改变会影响电极电位。
example
电极反应:
Cr2O72-+14H++6e
2Cr3++7H2O φ =1.232V
若Cr2O72-和Cr3+的浓度均为1mol·L-1, 求298.15K, pH=6时的电极电位。
6Fe2+ + 6H+ + ClO3- = 6Fe3+ + Cl- + 3H2O
∵反应是在稀H2SO4介质中,∴可以写出相应的分子方程式:
6FeSO4 + KClO3 + 3H2SO4 = 3Fe2(SO4)3 + KCl + 3H2O
例: 配平
MnO4_+H++Cl-
Mn2++Cl2+H2O
1.分成氧化、还原两个半反应
原电池的电动势——原电池中两半电池之间的电位差
E = φ正极 - φ负极
电极电位的产生:金属与溶液荷不同电荷——双电层——电 位差——产生电极电位。
标准电极电位及其测量:绝对电极电 位无法得到,但很容易测量两个电极 之间的电位差(比如万用表测干电池 电压)。因此,人们规定标准条件下 氢电极的电极电位为零,测量标准条 件下待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 位差,就很容易得到该电极的标准电 极电位。(类比海拔高度)
4. 弱电解质、难溶电解质不允许拆成离子,要写分子式。
氧化数法 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自己看
原电池的定义
原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 装置。
Zn
KCl
Cu
ZnSO4
Zn + Cu2+
CuSO4
Zn2+ + Cu
原电池的组成
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半电池中 的导体称为电极。原电池的电极有正负极之 分,电子密度较大的电极称为负极,电子密 度较小的电极称为正极。